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 格式:doc
- 大小:78.50 KB
- 文档页数:12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第一节: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一、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第二节: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一、改革是全面的改革二、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第三节: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二、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三、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使学生明确解决矛盾最好的方法是改革,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判断改革和一切是非得失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理论;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三个有利于”标准;对外开放是中国基本国策。
•难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理论;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
导入:深圳解密的档案记载,深圳共出现了4次大规模偷渡。
第一次1957年前后,实行公社化运动期间,一次外逃了5000多人。
第二次1961年,经济困难时期,一次外逃1.9万人。
第三次1972年,外逃2万人。
第四次是l979年,撤县建市初期,有7万多人沿着几条公路成群结队地拥向边境线,伺机越境。
最后外逃3万人。
对于只有11万劳动力的宝安县来说,这是一次空前的大失血。
香港居民返回内地生活,更已成为大趋势。
规划署调查发现,到内地居住的港人每两年以50%的速度增长。
以2005年计算,有9.1万多人,而01年只有4万多人,增幅已超过一倍。
事实上,调查更显示,港人在内地自置的物业数量,达18.16万个,而且多集中在深圳、东莞和广州。
讨论:由偷渡香港到港人回内地定居说明了什么问题?Keyword:socialist reform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第一节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为什么要改革♦——改革的性质♦怎样进行改革♦——改革的定位♦改革什么♦——改革的内容♦♦如何正确处理和改革相关的重大问题♦♦——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一、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一)为什么要改革?1、就国内来说,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脱离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我们也未能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就国际来看,新技术革命迅速发展,世界经济联系日趋紧密,原有的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表现出强烈的不适应。
(二)为什么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1、改革是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
2、改革是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构建。
这个转变具有深刻性和广泛性。
3、改革引起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的变化具有深刻性和广泛性。
(1)改革引起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eg 凭票排队& 超市(2)改革引起人们观念的变化eg 1985年春法国时装大师伊夫圣洛朗时装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由于理念超前,参观的人数寥寥无几& 成都老人也喜欢“走秀”了(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任何社会制度都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资本主义制度也是如此。
资本主义从出现一直处在不断的完善中。
Eg 经济危机、罢工、失业是资本主义的常见病2005年12月20日,行人冒着寒风从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大桥上走过。
美国纽约公交工人工会在劳资谈判陷入僵局后,于当天凌晨3点宣布开始全市公交系统的罢工,每天运送700万人次的地铁和公共汽车因此停运,给纽约市民和游客的出行带来极大不便。
这次公交工人大罢工使美国最大的公交系统25年来首次陷于停顿。
社会主义的制度分为基本制度与具体制度。
基本制度如公有制、按劳分配、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是正确的、优越的,是我们的历史选择,不能改变。
而社会主义的具体制度,即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其中有不少是需要改革的。
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不能改变,具体制度必须创新。
改革总的目的是要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一)马列斯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思考(二)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1、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2、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
特点:又相适应又相矛盾性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非对抗性矛盾3、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
4、在阐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状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矛盾。
(三)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1、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
2、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3、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
4、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第二节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一)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改革在农村拉开序幕农村改革的第一步是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1992年,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改革使中国发生历史性的变化“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1992年,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明确地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三个有利于”标准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生产力标准,综合国力的增强是生产力发展的宏观表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和体现。
“三个有利于”标准主要是为了摆脱对姓“资”姓“社”的争论。
但改革开放的性质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二)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一、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讨论:当前,影响我国稳定的因素有哪些?二、我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上有哪些经验?1、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2、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3、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第三节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1978年10月26日,邓小平一行乘坐新干线列车赴文化古城京都访问。
他对随行的记者说乘坐新干线列车的感觉:就像推着我们跑一样,我们现在很需要跑!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把实行对外开放定为基本国策。
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1、“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欧洲“空中客车”宽体客机,是德国的MBB公司与其他欧洲国家联合生产的。
英国生产机翼,西班牙生产机尾,荷兰和比利时生产机翼的一部分部件和仪表,法国生产驾驶舱。
各国生产的飞机部件全部运到法国的图卢兹总装。
总装完成后,飞机试飞到汉堡安装座位,进行机内装饰,最后交付航空公司使用。
生产国际化的迅速发展,是由于许多新兴工业部门的出现,对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个企业、一个国家不可能在所有技术领域内均占优势,而进行跨国合作生产,可集中各个企业、各个国家的长处,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质量。
此外,跨国合作也有利于解决巨大资金的来源和扩大销售市场。
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是对过去历史教训的总结3、实行对外开放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4、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只有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才能在国际上获得较高的信誉,吸引更多的合作者,才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对外开放是为了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在对外开放过程中积极利用外国的投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取得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可以加快本国经济发展,增强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积极实行对外开放,都是为了更好更快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一)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1、所谓全方位,就是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政策。
2、所谓多层次,就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开放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省区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
1980年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
1984年,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1985年2月中央又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
1988年4月海南省成立并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1990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浦东新区。
沿边:1992年3月-6月,国家陆续批准与邻国有边界线和临海的省区,如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广西、云南等的省会、首府对外开放。
同年7月,决定西藏的边境口岸普兰对印度开放。
沿江:1992年6月国务院决定开放长江沿岸的芜湖、九江、武汉、岳阳、重庆5个城市,同时开放长江流域的一些港口,形成了由沿海到内陆的开放格局。
内陆:1992年8月,国家又决定内陆省的省会、自治区的首府在许多方面都可以实行与沿海开放城市相同的优惠政策。
3、所谓宽领域,就是立足于我国国情,对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的开放,把对外开放拓宽到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文化、服务业等。
(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2001年12月10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世界贸易组织介绍世界贸易组织(简称WTO)成立于一九九五年一月一日,总部设在日内瓦。
其宗旨是促进经济和贸易发展,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障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增长;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合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达成互惠互利的协议,大幅度削减和取消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并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
WTO作为正式的国际贸易组织在法律上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处于平等地位。
WTO的最高决策权力机构是部长会议,至少每两年召开一次会议。
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法律原则公平贸易原则关税减让原则透明度原则非歧视性贸易原则——具体表现为“一般最惠国待遇”及“国民待遇”。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意义它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为我国赢得更好的国际环境。
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加入世贸组织对我们生活的改变●汽车越来越便宜了,车型越来越多了●电脑基本大家都买得起了,并且电脑里还有了颗“中国芯”●手机品牌越来越多,价格越来越便宜●咱也看上液晶电视了●人民币与美元比率到(6.84:1),人民币越来越值钱●汽油的价格总是在涨啊●农业税取消了,粮价涨了,农民的腰包鼓了●房价增涨,不断创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