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 格式:docx
- 大小:22.86 KB
- 文档页数:10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1、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处于历史转折关头,有深刻的国内和国际背景;(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性质)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发展的,生产力是决定性因素。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的目的同过去的革命一样,都是为了扫除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
2、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目标任务?(1)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和明天,未来发展必须坚定不移的依靠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
(2)实现十八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和任务,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3)解决我国发展面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怎样理解必须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1)坚持什么样的改革方向,决定着改革的性质和最终成败,全面深化改革,广泛性、深刻性前所未有。
(2)全面深化改革的国际国内环境非常复杂,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各种诉求相互碰撞,各种力量竞相发声。
因此要确保改革沿着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方向前进。
(3)30多年改革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并取得历史性成就,根本原因在于坚持了正确的改革方向和改革立场,既不走封闭僵化也不走改旗易帜。
4、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改革是动力,新时期我们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是在改革中实现的,实现未来的奋斗目标关键仍在于深化改革。
发展是目的,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发展。
稳定是前提,发展和改革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一切无从谈起。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以开放带改革,以改革推开放,改革开放相互促进,是我国经济发展取得成就的重要经验。
国内发展是实行对外开放的目的,对外开放是实现国内发展的手段。
改革开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突出。
一是对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
二是对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形势敏锐观察的结果。
三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四是为了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第一,立足国情积极稳妥推进对外开。
第二,实现改革和开放良性互动。
第三,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第四,坚持平等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
从国际看,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发展的相互依存程度继续加大。
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也出现了新的变化。
从国内看,一方面我国的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产业体系更加完备,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能力明显增强,更加具备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基础和条件。
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仍然比较粗放,资源环境约束强化,转变发展方式和优化结构的任务艰巨,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较多,开放型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
一是秉持互利共赢的时代理念,从国家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促进其他国家共同发展,不断扩展经济发展外部空间和良好国际环境。
二是实行多元平衡战略。
注重在扩大内需中扩大开放,实行出口和进口并重、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并举、引资引技引智并行。
三是坚持安全高效的原则。
不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没有改革开放也没有中国的明天。
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和任务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要求全面深化改革。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第一节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二、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三、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第二节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二、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三、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教学重点1.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2. 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3. 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4.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十七大报告:我们即将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一九七八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的。
★马克思恩格斯阐明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一般规律及其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运动形式,但未具体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列宁提出社会主义制度下,对抗消失,矛盾还会存在的观点,但对社会主义的矛盾规律未进行系统的阐述。
★斯大林认为精神和道义的一致是苏维埃社会发展的动力,晚年虽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但未作为根本问题提出。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理论是改革开放的理论出发点。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邓小平给与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以高度的评价,同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
1、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正是这两种基本矛盾的相互作用,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的改革开放是()。
CA.对原有经济体制细枝末节的修补 B.对原有经济体制的自我完善和发展C.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2、改革是下列那一项的必然结果()。
BA.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运动 B.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C.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主要方面运动 D.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次要方面运动3、新时期社会主义改革的开端是()。
AA.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乡镇企业的诞生C.城市企业承包制 D.设立经济特区4、20世纪70年代中国改革在农村拉开序幕,农村改革的第一步是(A )。
A.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B.建立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C.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以集体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D.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分散经营为主的新型集体所有制5、“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
CA.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的B.对社会各个方面要进行根本性变革的意义上说的C.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意义上说的D.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政治体制意义上说的6、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
DA.改革 B.开放 C.现代化 D.改革开放7、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明确地提出了评价和判断改革的成败与是非得失的标准是(AA.坚持“三个有利于”为标准 B.坚持“一大二公”为标准C.坚持维护人民利益为标准 D.坚持是否有利于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为标准8、下列不属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是()。
DA.人民生活标准 B.综合国力标准C.生产力标准 D.实践标准9、“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最根本的是()。
CA.人民生活标准 B.综合国力标准C.生产力标准 D.实践标准10、我国改革的重点是()。
CA.政治体制 B.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C.经济体制 D.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制11、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把()。
)。
BA.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作为改革的目标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C.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制度作为改革的目标D.建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改革的目标12、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
AA.改革 B.开放 C.民主 D.矛盾13、发展是社会主义的()。
CA.结果 B.直接动 C.目的 D.前提14、稳定是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
DA.目的和直接动力 B.目的 C.直接动力 D.前提15、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 A)。
A.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维护好、实现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B.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社会稳定与和谐奠定物质基础C.不断增强发展协调性,使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D.不断扩大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权益以及公平正义的实现16、对外开放是()。
BA.我国的基本原则 B.我国的基本国策C.我国的基本路线 D.我国的核心利益17、毛泽东在对外开放方面的主要问题是()。
AA.有开放思想,但是条件不具备 B.条件具备,没有开放思想C.条件不具备,也没有开放思想 D.条件也具备,也有开放思想18、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的最重要的依据是()。
DA.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B.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C.经济格局全球化、政治格局多极化D.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和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19、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立足点是()。
DA.以我为主 B.以外向经济为主C.保证国家安全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20、把实行对外开放定为基本国策的是()。
B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届三中全会C.十三届三中全会 D.十四届三中全会21、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BA.分步骤、有层次、由点到面、逐步推进、全面展开的开放格局B.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C.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有步骤的开放格局D.有计划、有步骤、由沿海到内地的开放格局22、中国正式成为WTO的成员国是()。
AA.2001年12月 B.2002年12月 C.2003年12月 D.2004年12月23、进入新世纪,我国对外开放的一个里程碑事件是D()。
A.加入八国集团对话 B.加入中美经济战略对话C.加入金砖四国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4、《春天的故事》里有这样几句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市”。
老人1979年画的这个圈是指()。
CA.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 B.建立长江三角区经济特区C.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经济特区 D.开辟香港、澳门为经济特区25、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从根本上说是由于()C。
A.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我国生产力不发达,经济、科技落后C.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D.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26、对外开放和自力更生的关系()。
DA.对外开放就不讲自力更生 B.自力更生就不必要对外开放C.对外开放是自力更生的基础 D.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27、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战略是(C )。
A.“引进来” B.“走出去”C.“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D.创新利用外资方式28、春联是我国独创的一种文学形式,贴春联常用以抒发人们对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1979年安徽玉明一公社社员写到:“借新帐还旧帐帐帐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断,横批:已经过去。
”这幅对联说明了 (D )。
A.人民公社运动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祝愿在新的一年里能丰衣足食B.旧中国农民悲伤的生活状况已经过去C.改革开放的春风催绿了神州大地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效果二、多项选择题1、近代中国发生的三次伟大革命是( BCD)。
A.洋务运动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开放C.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2、我国的改革开放是()。
ABCD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B.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C.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D.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3、改革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因为改革开放( ACD)。
A.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B.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C.是实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D.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4、邓小平指出,改革开放是一场伟大的革命,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主要是指改革()。
ABCDA.不是指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革命,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B.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C.涉及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体制的改革D.改革也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目标5、社会主义改革与革命的不同点是( CD)。
A.目的和作用 B.领导力量 C.内容和对象 D.形式和手段6、改革开放是()。
ABCA.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之路B.中国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C.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D.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7、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明确地提出了评价和判断改革的成败与是非得失的标准,是()。
ACD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是否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C.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D.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8、发展是()。
ABCDA.硬道理 B.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C.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D.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9、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主要原则(ABC )。
A.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B.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C.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D.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10、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BCDA.改革是动力 B.发展是目的C.稳定是前提 D.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11、对外开放,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ABCDA.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B.对外开放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C.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D.对外开放是我们国家的基本国策12、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征是()。
ACDA.全方位 B.讲平等 C.多层次 D.宽领域13、不断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就必须(ABCD )。
A.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B.切实维护国家安全C.提高对外贸易效益D.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14、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对象包括()。
ABCDA.社会主义国家 B.资本主义国家C.发达国家 D.发展中国家15、经济全球化使得我国()安全受到挑战。
ABCDA.经济安全 B.政治安全C.文化安全 D.环境安全16、胡锦涛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我国改革开放的目的是()。
ABC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B.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D.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全面协调,在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中促进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17、改革开放对于当代中国的意义在于()。
ABCDA.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B.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C.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D.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社会主义18、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得()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CD。
A.世界人民的面貌 B.世界各个国家的面貌C.中国人民的面貌 D.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19、新时期改革开放实现了一系列历史性转变,主要有()。
BCA.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C.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从僵化教条到解放思想20、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相互关系是()。
ABCDA.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是一致的B.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是对外开放的目的C.自力更生发展本国经济是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D.两者都是为了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7章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B3.A4.A5.C6.D7.A8.D9.C 10.C 11.B 12.A 13.C 14.D 15.A 16.B 17.A 18.D 19.D 20.B21.B 22.A 23.D 24.C 25.C 26.D 27.C 28.D二、多项选择题1.BCD2.ABCD3.ACD4.ABCD5.CD6.ABC7.ACD8.ABCD9.ABC 10.ABCD 11.ABCD 12.ACD 13.ABCD14.ABCD 15.ABCD 16.ABC 17.ABCD 18.CD 19.BC 20.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