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网工程实验报告20110
- 格式:doc
- 大小:296.00 KB
- 文档页数:10
组网的实验报告组网的实验报告一、引言网络通信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使得信息的传递和共享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为了实现网络通信,组网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本实验旨在通过构建一个小型局域网,探索和理解组网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二、实验目的1. 理解组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组网的常用拓扑结构和设备配置方法;3. 学习使用网络设备进行连接和配置。
三、实验环境和工具1. 实验环境:一台个人电脑、多台路由器和交换机、若干台计算机;2. 实验工具:网络模拟软件Packet Tracer。
四、实验步骤和结果1. 设计网络拓扑结构在实验开始前,我们首先设计了一个简单的网络拓扑结构。
该结构包括一个核心交换机、两个分布式交换机和多台主机。
核心交换机用于连接不同的分布式交换机,而分布式交换机则连接各个主机。
2. 连接网络设备根据设计,我们将各个设备进行连接。
首先,将核心交换机与两个分布式交换机连接,使用网线将它们的端口相连。
然后,将各个分布式交换机与主机连接,确保每个主机都能与分布式交换机相连。
3. 配置网络设备在连接完成后,我们开始配置网络设备。
首先,对核心交换机进行配置,设置其IP地址和子网掩码。
然后,对分布式交换机进行配置,同样设置其IP地址和子网掩码。
最后,对每个主机进行配置,确保它们能够与交换机进行通信。
4. 测试网络连接在配置完成后,我们进行了网络连接的测试。
通过在每台主机上打开浏览器,输入另一台主机的IP地址,我们能够成功地进行通信。
此外,我们还测试了网络的稳定性和传输速度,结果表明网络连接良好且传输速度较快。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组网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我们学会了设计和连接网络拓扑结构,并且掌握了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
此外,我们还通过实际测试,验证了网络连接的稳定性和传输速度。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对组网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对网络通信的重要性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六、实验心得本次实验让我对组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我明白了组网是网络通信的基础,只有通过合理的拓扑结构和设备配置,才能实现高效的网络通信。
组网技术实验报告
《组网技术实验报告》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组网技术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组网技术的实验研究对于推动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
介绍一项关于组网技术的实验报告,通过该实验报告可以更好地了解组网技术
的应用和发展。
实验目的:通过对组网技术的实验研究,探索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特点,
为进一步的应用和发展提供参考和支持。
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围绕组网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展开,通过搭建实验
环境,测试组网技术在不同场景下的表现和效果。
同时,对组网技术的性能进
行评估和分析,以及对比不同组网技术的优缺点。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发现组网技术在不同场景下都能够有效地实现
网络连接和数据传输,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同时,不同的组网技术在
性能和应用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进行选择和优化。
实验结论:组网技术在信息技术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能够满足不同场
景下的网络连接需求。
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对组网技术的性能和特点有了更深
入的了解,为其在实际应用中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和参考。
总结:组网技术的实验研究对于推动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组网技术的实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和特点,为其进一步的优化和发展提供支持和参考。
希望通过本次实验报告的介绍,能够对组网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学生实验报告(2010 —2011 学年第 2 学期)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基础开课实验室: 2011 年4 月25 日2011 年5 月9 日一、实验目的及内容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学会对路由器进行基本的配置;配置静态路由;掌握静态路由的基本配置原理;配置RIP和OSPF路由;掌握RIP和OSPF的基本配置原理;二、实验原理及基本技术路线图(方框原理图或程序流程图)了解路由器的基础知识及其工作原理;了解路由组网的基本方法;要求记录路由器上输入的命令和输出(截屏)。
三、所用仪器、材料(设备名称、型号、规格等或使用软件)2台PC,三台路由器;双绞线若干;或者模拟软件1套;四、实验方法、步骤(或:程序代码或操作过程)1、配置PC1和PC2的IP地址、掩码和网关(请按拓扑要求);2、分别配置Router1、Router2和Router3设备的名称为XXX1,XXX2,XXX3(XXX为学生的姓名拼音的缩写),请按要求设置,否则不给成绩;分别配置Router1、Router2和Router3的以太网口的IP(按拓扑要求)并启用;3、在三个路由器上使用show ip route查看路由表,并使用ping命令验证每个路由器相邻设备相邻IP的连通性。
PING测试通过后才能继续以下的实现;4、分析PC1和PC2是否能够PING连通,并在PC1上使用Ping命令验证;5、按照静态路由配置的原则,使用ip route命令分别为三台路由器配置静态路由,并使用show iproute查看路由表;6、分析PC1和PC2是否能够PING连通,并在PC1上使用Ping命令验证;7、使用no ip route命令分别为三台路由器删除静态路由;8、分析PC1和PC2是否能够PING连通,并在PC1上使用Ping命令验证;9、分别为三台路由器配置动态路由RIP协议;10、分别在三台路由器上使用show ip route查看路由表;11、分析PC1和PC2是否能够PING连通,并在PC1上使用Ping命令验证;12、分别在三台路由器上关闭RIP协议,并配置OSPF协议;13、分别在三台路由器上使用show ip route查看路由表;14、分析PC1和PC2是否能够PING连通,并在PC1上使用Ping命令验证;五、实验过程原始记录( 测试数据、图表、计算等)请给出各个操作步骤的截图和说明;1、配置PC1和PC2的IP地址、掩码和网关(请按拓扑要求);2、分别配置Router1、Router2和Router3设备的名称为XXX1,XXX2,XXX3(XXX为学生的姓名拼音的缩写),请按要求设置,否则不给成绩;分别配置Router1、Router2和Router3的以太网口的IP(按拓扑要求)并启用;3、在三个路由器上使用show ip route查看路由表,并使用ping命令验证每个路由器相邻设备相邻IP的连通性。
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组网技术与网络工程实验报告册学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目录实验一路由器基本配置命令 (1)实验二配置文件与IOS文件的管理 (3)实验三标准ACL. (5)实验四扩展ACL. (8)实验五常规静态路由和缺省路由配置 (11)实验六汇总、负载分担及浮动静态路由配置. (14)实验七RIPV2 的配置. (17)实验八点到点链路OSPF配置 (20)实验九广播网络OSPF配置 (23)实验十交换机基本配置 (25)实验十一VLAN 配置. (27)实验十二VLAN 主干道配置 (29)实验十三VLAN 间路由配置 (31)一、实验学时:2学时二、实验目的1.认识路由器的软件和硬件组成;2.掌握对路由器进行初始配置的步骤和方法;3.掌握常用IOS配置命令的用法。
三、实验任务练习常用IOS配置命令的用法。
四、实验设备PC终端一台,路由器模拟软件Dyn amipsGUI—套,路由器一台五、实验环境六、实验步骤1.按照图1所示设计、编写DynamipsGUI所需要的.NET文件。
2.通过DynamipsGUI运行编写好的.NET网络拓扑文件。
3.通过Telnet客户端程序连接到模拟路由器的控制台。
4.练习常用的路由器配置命令。
5.将PC机与真实路由器相连,将上述命令再练习一下,试比较一下在模拟器上的命令与真实路由器上的命令的异同。
七、思考题1.PC机与路由器相连时所使用的双绞线是直通线还是交叉线?实验路由器基本配置命令实验环境如图1所示图1实验环境2.路由器由哪些软件和硬件组成?3.本实验用到了哪些配置模式?实验二配置文件与IOS文件的管理一、实验学时:2学时二、实验目的1.掌握利用TFTP服务器对路由器的IOS映像文件管理的方法;2.掌握利用TFTP I艮务器对路由器的配置文件管理的方法。
组网技术实验报告组网技术实验报告引言:在当今信息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组网技术作为网络建设的基础,对于实现高效、稳定的网络通信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实验旨在探索和研究不同的组网技术,并通过实际操作和测试来验证其效果和可行性。
一、局域网技术1.以太网以太网是一种最常见和广泛使用的局域网技术。
通过以太网,我们可以将多台计算机连接到一个局域网中,实现文件共享和资源共享。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以太网交换机和网线来搭建局域网,通过测试发现,以太网具有较高的传输速度和稳定性。
2.无线局域网无线局域网是一种不需要通过网线连接的局域网技术。
通过无线路由器,我们可以实现无线网络覆盖,并让多台无线设备连接到网络中。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无线路由器和无线网卡来搭建无线局域网,通过测试发现,无线局域网具有便捷性和灵活性的优势。
二、广域网技术1.虚拟专用网虚拟专用网是一种通过公共网络(如互联网)搭建的安全私有网络。
通过虚拟专用网,我们可以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办公室或分支机构之间建立安全的连接,实现资源共享和远程访问。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虚拟专用网技术来连接两个远程办公室,通过测试发现,虚拟专用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光纤通信光纤通信是一种利用光纤传输数据的广域网技术。
相比传统的铜缆,光纤具有更高的传输速度和更远的传输距离。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光纤模块和光纤跳线来搭建光纤通信网络,通过测试发现,光纤通信具有较低的信号损耗和抗干扰能力。
三、数据中心网络技术1.软件定义网络软件定义网络是一种通过软件控制网络设备的网络技术。
通过软件定义网络,我们可以实现网络设备的集中管理和灵活配置,提高网络的可扩展性和可管理性。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软件定义网络控制器和交换机来搭建数据中心网络,通过测试发现,软件定义网络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可控性。
2.网络虚拟化网络虚拟化是一种将物理网络资源划分为多个虚拟网络的技术。
通过网络虚拟化,我们可以实现多个虚拟网络之间的隔离和独立管理,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和灵活性。
无线自组网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了解无线自组网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式,实践无线自组网的组网过程和管理技术,并熟悉无线自组网的性能和应用。
二、实验设备和工具1.路由器:用于构建无线自组网的基础设备,可支持多台终端设备同时连接;2.无线终端设备:用于连接无线自组网进行通信;3.电脑:用于配置和管理路由器和终端设备,进行网络监测和数据分析;4.网线:用于将电脑与路由器连接,方便进行配置和管理;5.测试工具:如打印机、摄像头等,用于测试无线自组网的性能和应用。
三、实验步骤1.连接路由器和电脑:通过网线将电脑与路由器连接,确保能够进行配置和管理。
2.配置路由器:通过浏览器访问路由器的管理界面,进行基本配置,如设置SSID、无线信道、加密方式等。
3.连接终端设备:使用无线方式将终端设备连接到路由器,确保能够成功进行通信。
4.组网管理:通过路由器的管理界面,进行组网管理,如设置终端设备的连接权限、限制终端设备的访问速度等。
5.性能测试:使用测试工具对无线自组网进行性能测试,如测试网络延迟、带宽、信号强度等。
6.应用测试:通过连接其他设备,如打印机、摄像头等,测试无线自组网的应用功能,如实现打印、视频监控等。
7.数据分析:通过电脑上的网络监测工具,分析无线自组网的数据流量、连接数量等,了解网络使用情况。
8.故障排除:在实验过程中,如出现无法连接、网络延迟等问题,需要进行故障排除,找出原因并解决。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成功搭建了无线自组网,并进行了组网管理、性能测试和应用测试。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网络平均延迟较低,带宽利用率较高,信号强度较为稳定。
应用测试中,能够成功实现打印和视频监控功能。
然而,在实验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终端设备较多,路由器的连接数量限制较少,导致无法同时连接所有设备。
其次,由于网络流量较大,部分终端设备的访问速度较慢,影响了网络体验。
最后,在应用测试中,虽然能够成功实现打印和视频监控功能,但是在部分情况下,网络延迟较高,导致打印或视频监控的效果不佳。
简单组网实验报告简单组网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简单的组网实验,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组网原理和网络通信过程,同时掌握一些基本的网络配置和故障排除技巧。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了两台计算机,分别为主机A和主机B。
主机A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主机B使用Linux操作系统。
三、实验过程1. 确定IP地址和子网掩码首先,我们需要确定主机A和主机B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
IP地址是用于在网络中唯一标识一个主机的地址,而子网掩码用于确定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的边界。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选择了私有IP地址范围,主机A的IP地址为192.168.1.1,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主机B的IP地址为192.168.1.2,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2. 连接主机A和主机B接下来,我们需要将主机A和主机B通过网络线缆连接起来。
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以太网线缆将两台计算机连接在一起。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根直通网线将主机A的网卡与主机B的网卡相连。
确保网线连接牢固,并且插入正确的网卡接口。
3. 配置网络参数为了实现主机A和主机B之间的通信,我们需要配置网络参数。
在Windows 操作系统下,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配置:- 打开“控制面板”,找到“网络和共享中心”。
- 点击“更改适配器设置”,找到与网络连接对应的网卡。
- 右键点击网卡,选择“属性”。
- 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Internet协议版本4(TCP/IPv4)”,点击“属性”。
- 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使用下面的IP地址”。
- 输入主机A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点击“确定”。
在Linux操作系统下,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命令进行配置:- 打开终端,输入命令“sudo vi /etc/network/interfaces”。
- 在打开的文件中,找到对应网卡的配置信息。
- 修改IP地址和子网掩码,保存文件并退出。
4. 进行网络通信测试配置完成后,我们可以进行网络通信测试,以确保主机A和主机B之间可以正常通信。
实验一各类接口配置姓名:班级:学号:地址表学习目标•在路由器和交换机上配置接口简介:本练习将在标准实验拓扑中的路由器和交换机上配置 IP 信息和说明。
任务 1:在路由器和交换机上配置接口步骤 1. 在路由器上配置接口单击路由器 R1-ISP。
使用CLI 选项卡和密码cisco 登录到路由器。
使用enable命令进入特权模式,使用密码class 进入特权执行模式,使用configure terminal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输入命令interface fa0/0 进入 FastEthernet 接口的接口配置模式。
注意提示的变化。
输入命令ip address 192.168.254.253 255.255.255.0 以设置 IP 地址和子网掩码。
输入命令description Link to Eagle Server 以描述接口。
输入命令no shutdown 以启用接口。
输入命令exit 返回全局配置模式。
输入命令interface s0/0/0进入串行接口的接口配置模式。
输入命令ip address 10.10.10.6 255.255.255.252以设置 IP 地址和子网掩码。
此接口连接串行交叉电缆的 DCE 端。
输入命令clock rate 64000设置接口提供定时信号。
输入命令description Link to R2-Central以描述接口。
输入命令no shutdown以启用接口。
输入命令exit返回全局配置模式。
按Ctrl+z离开配置模式。
输入命令copy running-config startup-config将更改保存至NVRAM。
在提示出现时按Enter确认目的文件名。
输入命令show running-config和show interfaces以确认配置。
步骤 2. 在其它路由器上配置接口在路由器 R2-Central 上重复步骤 1,使用上表中的信息配置和验证接口。
组网分析实验报告组网分析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组网分析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掌握组网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了解不同网络拓扑结构的特点和优缺点,为实际网络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了一台服务器和四台工作站,通过交换机进行连接,搭建了一个局域网。
三、实验过程1. 网络拓扑结构的选择在组网前,我们首先需要选择适合实际需求的网络拓扑结构。
根据实验要求和资源限制,我们选择了星型拓扑结构。
这种结构以一个中心节点为核心,其他节点通过交换机与之相连,形成一个星状的网络。
2. 硬件设备连接根据星型拓扑结构的要求,我们将服务器与交换机的一个端口相连,将四台工作站分别与交换机的其他端口相连。
确保每个节点与交换机之间的连接牢固可靠。
3. IP地址分配为了实现节点之间的通信,我们需要为每个节点分配IP地址。
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私有IP地址段,将服务器的IP地址设为192.168.1.1,工作站的IP地址分别设为192.168.1.2、192.168.1.3、192.168.1.4、192.168.1.5。
4. 网络测试在完成硬件设备连接和IP地址分配后,我们进行了网络测试。
通过在工作站上执行ping命令,可以测试节点之间的连通性。
同时,我们还测试了网络的带宽和延迟等性能指标,以评估网络的质量。
5. 故障排除在网络测试过程中,我们发现其中一个工作站无法与服务器通信。
经过排查,发现该工作站的网卡驱动程序未正确安装。
通过重新安装驱动程序,问题得以解决。
四、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星型拓扑结构的局域网。
通过网络测试,我们发现节点之间的连通性良好,网络性能也达到了预期目标。
在故障排除过程中,我们掌握了一些常见故障的解决方法,提高了网络维护和故障排除的能力。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组网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掌握了网络拓扑结构的选择和硬件设备的连接方法。
同时,我们也学会了如何进行IP地址分配和网络测试,以及故障排除的方法。
《计算机网络》综合组网实验学院名称: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年级班级:2011级一班姓名:王彦秋学号:1108114153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报告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年级/班级:2011级1班2013—2014学年第学1期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指导教师张恩学号姓名 1108114153 王彦秋实验地点计科楼414 实验时间2013.12.16项目名称综合组网实验实验类型综合性一、实验目的通过对网络设备的连通和对拓扑的分析,加深对常见典型局域网拓扑的理解;通过路由建立起网络之间的连接,熟悉交换机、路由器的基本操作命令,了解网络路由的设计与配置。
二、实验仪器或设备三层交换机各一台,路由器两台,学生实验主机三台三、总体设计(设计原理、设计方案及流程等)假设校园网通过1台三层交换机连到校园网出口路由器,路由器再和校园外的另一台路由器相接,现做适当配置,实现校园网内部主机与校园网外部主机的相互通信。
实验拓扑图如下所示:四、实验步骤(包括主要步骤、代码分析等)步骤1 按照组网实验图示连接好设备步骤2 各组规划好IP地址,并进行子网划分步骤3 路由配置步骤4 网络测试具体步骤如下:第1步:对Router0 、Router1和Switch0以及PC机进行接口配置Router0的接口配置为f0/0:172.16.1.2/24 S1/0: 172.16.2.1/24Router1的接口配置为f0/0:172.16.3.1/24 S1/0: 172.16.2.2/24PC0:172.16.5.11 网关:172.16.5.1PC1:172.16.4.12 网关:172.16.4.1PC2:172.16.3.22 网关:172.16.3.1Router0:Router>enRouter#config terRouter(config)#hostname Router0Router0(config)#int f0/0Router0 (config-if)#ip add 172.16.1.2 255.255.255.0Router0 (config-if)#no shRoute0r(config-if)#exitRouter0(config)#int s1/0Router0(config-if)#ip add 172.16.2.1 255.255.255.0Router0(config-if)#clock rate 64000Router0(config-if)#no shRouter0(config-if)#exitRouter1:Router>enRouter#config terRouter(config)#hostname Router1Router1(config)#int f0/0Router1(config-if)#ip add 172.16.3.1 255.255.255.0Router1(config-if)#no shRouter1(config-if)#exitRouter1(config-if)#int s1/0Router1(config-if)#ip add 172.16.2.2 255.255.255.0Router1(config-if)#no shRouter1(config-if)#exit第2步:在交换机上划三个VLAN,VLAN 50、VLAN 40和VLAN 10,并添加端口;以及在交换机上配置VLAN的IP地址Switch0:Switch>enSwitch#config terSwitch(config)#vlan 50Switch(config-vlan)#exitSwitch(config)#vlan 40Switch(config-vlan)#exitSwitch(config)#vlan 10Switch(config-vlan)#exitSwitch(config)#int f0/1Switch(config-if)#sw mod accSwitch(config-if)#sw acc vlan 50Switch(config-if)#exitSwitch(config)#int f0/2Switch(config-if)#sw mod accSwitch(config-if)#sw acc vlan 40Switch(config-if)#exitSwitch(config)#int f0/3Switch(config-if)#sw mod accSwitch(config-if)#sw acc vlan 10Switch(config-if)#exitSwitch(config)#int vlan 50Switch(config-if)#ip add 172.16.5.1 255.255.255.0 Switch(config-if)#exitSwitch(config)#int vlan 40Switch(config-if)#ip add 172.16.4.1 255.255.255.0 Switch(config-if)#exitSwitch(config)#int vlan 10Switch(config-if)#ip add 172.16.1.1 255.255.255.0 Switch(config-if)#exit第3步:各个路由器及三层交换机配置路由协议RIP-2: Router0(config)#router ripRouter0(config-router)#version 2Router0(config-router)#network 172.16.1.0Router0(config-router)#network 172.16.2.0Router0(config-router)#exitRouter1(config)#router ripRouter1(config-router)#version 2Router1(config-router)#net 172.16.2.0Router1(config-router)#net 172.16.3.0 Router1(config-router)#exitSwitch(config)#router ripSwitch(config-router)#version 2 Switch(config-router)#net 172.16.5.0 Switch(config-router)#net 172.16.4.0 Switch(config-router)#net 172.16.1.0 Switch(config-router)#exit第4步:测试连通性:在PC0上PING PC1、PC2结果如下:配置成功!五、结果分析与总结1.非直连的网段都要配置路由2.串口DCE设备注意配时钟教师签名:2013年月日(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实验二交换机VLAN配置及VLAN间的路由实验目的1.熟悉交换机的VLAN配置2.单个交换机划分VLAN3.跨交换机划分VLAN4.VLAN间的通信实验背景网络实验室Pc0,pc1,pc3属于VLAN10; pc2属于VLAN20; pc4,pc5属于VLAN30。
实验设备5台pc,2台二层交换机,1台三层交换机。
实验拓扑2.1 单个交换机划分VLAN1、switch0创建VLAN10、VLAN20Switch>enSwitch#conf tSwitch(config)#vlan 10Switch(config-vlan)#exitSwitch(config)#vlan 20Switch(config-vlan)#exitSwitch(config)#int f0/1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Switch(config-if)#exitSwitch(config)#int f0/2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Switch(config-if)#exitSwitch(config)#int f0/3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20Switch(config-if)#endSwitch#show vlanVLAN Name Status Ports---- -------------------------------- --------- -------------------------------1 default active Fa0/4, Fa0/5, Fa0/6, Fa0/7Fa0/8, Fa0/9, Fa0/10, Fa0/11Fa0/12, Fa0/13, Fa0/14, Fa0/15Fa0/16, Fa0/17, Fa0/18, Fa0/19Fa0/20, Fa0/21, Fa0/22, Fa0/23Fa0/2410 VLAN0010 active Fa0/1, Fa0/220 VLAN0020 active Fa0/32、测试VLAN10内主机的通信PC0 ping PC1 通3、测试VLAN10、VLAN20 间主机的通信PC0 ping PC2 不通PC1 ping PC2 不通VLAN10 VLAN20之间的主机不能通信小结交换机可以划分VLAN,同一V ALN中主机间可以ping通,不同VLAN主机间不能ping 通。
2.2 跨交换机划分VLAN1、switch1创建VLAN10、VLAN30Switch>enSwitch#conf t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Switch(config)#vlan 10Switch(config-vlan)#exitSwitch(config)#vlan 30Switch(config-vlan)#exitSwitch(config)#int f0/1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Switch(config-if)#exitSwitch(config)#int f0/2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30Switch(config-if)#exitSwitch(config)#int f0/3Switch(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30Switch(config-if)#end%SYS-5-CONFIG_I: Configured from console by consoleSwitch#show vlanVLAN Name Status Ports---- -------------------------------- --------- -------------------------------1 default active Fa0/4, Fa0/5, Fa0/6, Fa0/7Fa0/8, Fa0/9, Fa0/10, Fa0/11Fa0/12, Fa0/13, Fa0/14, Fa0/15Fa0/16, Fa0/17, Fa0/18, Fa0/19Fa0/20, Fa0/21, Fa0/22, Fa0/23Fa0/2410 VLAN0010 active Fa0/130 VLAN0030 active Fa0/2, Fa0/32、测试switch0、switch1 VLAN10内主机的通信Pc0, pc1 ping pc3不通3、配置trunk口Switch0,switch1的配置1916-2#conf t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TRL/Z.1916-2(config)#int f0/160d:0h:37m:59s @5-CONFIG:Configured from outband1916-2(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0d:0h:38m:13s @5-CONFIG:Configured from outband1916-2(config-if)#end1916-2#show int trunkInterface Mode Native VLAN VLAN lists-------------------- ------ ----------- --------------------Fa0/1 Off 1 All……Fa0/16 On 1 All三层交换机的Trunk配置3760-2#con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3760-2(config)#vlan 102011-03-21 14:32:39 @5-CONFIG:Configured from outband3760-2(config-vlan)#exit2011-03-21 14:32:44 @5-CONFIG:Configured from outband3760-2(config)#vlan 202011-03-21 14:32:51 @5-CONFIG:Configured from outband3760-2(config-vlan)#exit2011-03-21 14:32:53 @5-CONFIG:Configured from outband3760-2(config)#vlan 302011-03-21 14:32:59 @5-CONFIG:Configured from outband3760-2(config-vlan)#exit2011-03-21 14:33:01 @5-CONFIG:Configured from outband3760-2(config)#end2011-03-21 14:33:19 @5-CONFIG:Configured from outband3760-2#show vlanVLAN Name Status Ports---- -------------------------------- --------- -------------------------------1 default active Fa0/1 ,Fa0/2 ,Fa0/3 ,Fa0/4Fa0/5 ,Fa0/6 ,Fa0/7 ,Fa0/8Fa0/9 ,Fa0/10,Fa0/11,Fa0/12Fa0/13,Fa0/14,Fa0/15,Fa0/16Fa0/17,Fa0/18,Fa0/19,Fa0/20Fa0/21,Fa0/22,Fa0/23,Fa0/24Gi0/25,Gi0/26,Gi0/27,Gi0/28 10 VLAN0010 active20 VLAN0020 active30 VLAN0030 active3760-2# con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3760-2(config)#int fa0/12011-03-21 14:35:46 @5-CONFIG:Configured from outband3760-2(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2011-03-21 14:36:05 @5-CONFIG:Configured from outband3760-2(config-if)#exit2011-03-21 14:36:15 @5-CONFIG:Configured from outband3760-2(config)#int f0/22011-03-21 14:36:22 @5-CONFIG:Configured from outband3760-2(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2011-03-21 14:36:37 @5-CONFIG:Configured from outband3760-2(config-if)#end2011-03-21 14:36:41 @5-CONFIG:Configured from outband3760-2#show vlanVLAN Name Status Ports---- -------------------------------- --------- -------------------------------1 default active Fa0/1 ,Fa0/2 ,Fa0/3 ,Fa0/4Fa0/5 ,Fa0/6 ,Fa0/7 ,Fa0/8Fa0/9 ,Fa0/10,Fa0/11,Fa0/12Fa0/13,Fa0/14,Fa0/15,Fa0/16Fa0/17,Fa0/18,Fa0/19,Fa0/20Fa0/21,Fa0/22,Fa0/23,Fa0/24Gi0/25,Gi0/26,Gi0/27,Gi0/2810 VLAN0010 active Fa0/1 ,Fa0/220 VLAN0020 active Fa0/1 ,Fa0/230 VLAN0030 active Fa0/1 ,Fa0/24、测试VLAN10内主机的通信pc0 ping Pc3能通Pc0 ping Pc4 不通小结跨交换机划分VLAN,VLAN内,VLAN间的都不通;但是配置Trunk后,跨交换机的VLAN内的主机能ping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