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臂浅静脉注射刺伤肌皮神经2例护理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119.57 KB
- 文档页数:1
注射疼痛的护理体会作者:张月霞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年第08期【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8-0225-01我是一所一级甲等综合性社区医院护理人员。
针对注射疼痛护理问题,采取了及时有效的对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避免了护患矛盾纠纷事故的发生。
一注射疼痛(皮下、肌肉、静脉)的分析及对策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在治疗室的护理工作中,注射疼痛是护患双方必须面对的常见问题。
如何针对疼痛产生的不同原因,正确应用操作技能技巧,帮助患者避免疼痛、减轻疼痛是护理工作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操作人员应掌握无痛注射技巧:严格按照“两快一慢”的原则进行注射:进针和拔针要快,推药要慢,对不合作的患者(儿童多见)尽量在注射前先把患者固定好,避免因患者在注射时挣扎而快速推药造成患者疼痛。
1 使用改良的皮内注射方法:多种药物使用前都需要做皮内注射试验,而皮内注射是所有注射中患者感觉最为疼痛的一种。
我们应用改良后的皮内注射方法如下:选择前臂掌侧腕横纹上3横指(以患者自己的食、中、无名三指为准)中点处,按常规消毒皮肤,抽取药液,驱尽注射器内空气,左手轻握患者手臂,左手拇指放于消毒范围下端,不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使针尖斜面向上与皮肤贴紧,几乎呈平行状,维持姿势不动,左手拇指轻轻向下拉紧皮肤,随着皮肤弹性,针尖斜面刺入皮内,放松左手拇指的同时,右手顺势放平注射器,左手拇指固定针栓,注入药液0.1ml,使局部隆起圆形皮丘,隆起皮肤变白并显露毛孔。
这种方法可以减轻患者在接受皮内注射时的疼痛强度。
2 减轻肌肉注射疼痛,一是采用按压穴位注射:臂部有一环跳穴,位置在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界处。
在臂部肌肉注射操作过程中,用左手拇指采用适中的指力按压环跳穴的同时进行肌肉注射,可以显著地减轻患者对注射部位的疼痛感。
实践证明,按压环跳穴减轻注射疼痛,这一方法对绝大多数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效果。
前言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输液水平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不但要求及时、准确地将药物输入体内,还要求舒适、尽可能地减轻疼痛等。
[1]现在住院患者90%~95%的都需要输液治疗,输液一直以来在医疗护理中是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治疗手段,因此提高输液水平、优化输液的每一步骤,以达到输液治疗的最佳成果,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通过实习和学习参考文献我总结如下经验:一、经验(一)心理护理:让家属参与协助穿刺操作,对较大的患者进行安抚、夸奖、鼓励、减轻其紧张感与危机感,使之配合,护理人员在静脉注射前也应情绪稳定,不要总想着注射失败后会受到指责,心理上的不平衡,会影响穿刺的成功率。
(二)选择血管:操作者还必须认真仔细地选择血管,穿刺是否成功,找血管是一个关键环节,备好敷贴后,系止血带。
止血带的蹦扎位置一般离穿刺点10~15cm为佳,系止血带的时间大于3min,血管管腔直径大,利于穿刺成功,并皮肤感觉迟钝,对针刺不敏感。
[2]选择血管,首先,应避开有炎症、硬结、瘢痕或皮肤病的部位进针。
其次,评估静脉血管的弹性、粗细及位置。
注意保护静脉,从远心端开始,一般选择四肢浅静脉,因下肢静脉循环较差,易发生血栓,静脉炎,通常避免选择下肢静脉,穿刺部位优先顺序:前臂中端一手臂一手腕一手肘。
[3](三)灵活应用穿刺的手法:水肿的患者静脉几乎看不到,弹性亦差,可按静脉走向的解剖位置,用手按压局部,以暂时趋散皮下水份,显露静脉后立即穿刺。
[4]失血的患者,穿刺时不易回血,可用注射器抽取适量生理盐水,在后接头皮针,边进针边抽吸,见回血后,再接输液器。
肥胖患者皮下脂肪较厚,静脉较深,一般很难看到,但静脉有弹性,较固定,据其解剖位置,用指尖顺着静脉走向探摸,当摸到静脉时,用手指甲轻轻下压。
静脉穿刺时还应注意:1.扎止血带的距离与松紧度要适中,一般止血带在静脉的上方4~5cm处,如对胖患者止血带应扎紧些,对皮肤细嫩者,应适当松些。
临床护理工作中静脉穿刺的体会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静脉穿刺术是护士最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尤其是在抢救急危重病人中,静脉穿刺成功与否决定了抢救是否成功。
那么,造成静脉穿刺困难的原因有哪些呢?①长时间的静脉输液,②化疗药物及其它刺激性较强的药物长时间应用,③老年患者,④小儿患者,⑤全身浮肿等使静脉血管硬化、血管萎陷、血管变细或血管网不清楚。
这时,我们该如何选择血管进行穿刺?现将有关静脉穿刺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静脉长期使用者,穿刺部位的选择慢性病、血液病、肿瘤等病人一般均需长期治疗,要建立系统的静脉使用计划,合理选择穿刺部位。
①应有计划地使用静脉,避免在一条静脉上反复穿刺,穿刺点应选择由末梢开始,两侧肢体交替穿刺;②选择血管尽量选择弹性良好、无破损、无炎症的静脉;③穿刺时尽量做到一针成功,减少对血管的损伤;④进针后固定好针柄,避免针尖移动刺伤血管壁,对小儿或不合作的患者,必要时用夹板固定肢体;⑤血管弹性差、充盈不良时,要有效利用小静脉,可用棉签蘸1﹪硝酸甘油均匀涂在手背上,然后用湿热小毛巾置于拟输液部位3㎝左右,表浅小静脉可迅速充盈。
其原理是:湿热毛巾外敷促使血管扩张,并可透加硝酸甘油的渗透作用,而硝甘油具有扩张局部静脉作用,用此方法穿刺,既可使病人减轻痛苦,又能使较大血管壁弹性逐渐恢复。
2 老年患者穿刺部位的选择老年人机体老化、静脉管壁增厚、变硬、管腔狭窄、血管弹性差、脆性大、皮肤松弛、血管不易固定以及回血缓慢,凝血较快,成为老年患者静脉的共同特点,但不同的疾病,静脉特点也不尽相同。
因此,在进行穿刺时,根据病种选择穿刺部位。
①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应选择手足小静脉,因这类病人血管损坏主要表现在大、中血管,远端的表浅小血管往往损害较小;②糖尿病患者,应选择手足部位较直、管腔稍粗一些的血管,因这类患者血流处于高凝状态,如果血管过细、过短,回血往往不等回到可视部位就凝固了,致使针头堵塞,造成穿刺失败,而直粗一些的小静脉血流压力相对大一些,可避免过早凝血现象的发生;③慢性肝、肾功能衰竭患者,应避免使用肢体内侧的小血管,这类患者血管脆性大,凝血机制差,伴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同时内侧皮肤较薄,血管表浅易刺破或穿刺成功后,易发生液体部分外渗;④瘫痪息者,应选择患侧肢体血管,好处是肢体固定,易穿刺,保留时间长,不影响健侧肢体的活动,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患侧肢体的血液循环,减少血栓的形成。
静脉穿刺致患者桡神经损伤的1例报告摘要】静脉输液是一种经静脉输入大量无菌溶液或药物的治疗方法。
通过静脉输液可达到补充血容量、补充水和电解质、补充营养、控制感染等目的[1]。
由于静脉输液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吸收迅速,起效快,而成临床护理工作中最为常见的基础护理操作[2]。
因此,提高临床护士静脉穿刺水平尤为重要。
【关键词】静脉穿刺;桡神经损伤[中图分类号] R61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5018(2016)01-234-011、病例介绍:患者,女,53岁,因上腹不适伴反酸嗳气半月余于2016年1月5日入院,入院后1月6日行无痛胃镜检查,在检查前护士常规给予建立静脉通路,输液前评估患者穿刺部位皮肤无破损,双手感觉正常,活动自如。
护士选择左手腕部桡侧一浅静脉进行穿刺,穿刺过程严格执行静脉输液操作规程,进针顺利,无阻力感,但患者自述注射部位呈针刺样疼痛,护士误认为是进针后的疼痛未引起重视,继续操作,随后进行检查麻醉用药,检查结束后患者自诉左手桡侧拇指及食指桡侧触电样刺痛麻木,虎口处皮肤感觉不清晰,活动受限。
后进行肌电图诱发检查示:左桡神经运动传到速度减慢,潜伏期稍延迟。
经神经内科及骨科医师会诊,考虑损伤桡神经浅支,给予局部热敷、口服维生素B1和静脉滴注甲钴胺及神经节苷酯营养神经、并给予小剂量激素应用等。
一周后,患者自诉穿刺点疼痛及拇指、食指疼痛感逐渐消失,麻木感仍存在,活动受限,不能负重。
2、讨论:2.1在静脉穿刺时护士要加强责任心,选择血管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选择血管应避开关节、炎症、疾病、硬结及瘢痕部位,防止损伤神经和血管[3]。
护理人员要熟悉常用浅静脉的解剖位置,在穿刺时才能更好的选择合适的血管。
桡神经由第5~8对颈神经和第1对胸神经的前支进入后束发出而形成,分为浅,深二支,浅支经肱桡肌深面,至前臂桡动脉的外侧下行;深支穿旋后肌至前臂后区,改称为骨间后神经。
损伤后的主要运动障碍是前臂伸肌瘫痪,表现为抬前臂时呈“垂腕”状态,各手指掌指关节不能背伸,拇指不能伸,前臂旋后障碍,手臂桡侧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
做好静脉穿刺技术的护理体会摘要】做好一针见血,无痛穿刺,取得病人的愉悦与信任,密切医患关系、树立信心、确保静脉输液治疗在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性,促进早日康复。
【关键词】一针见血无痛穿刺树立信心静脉输液早日康复静脉穿刺技术看似简单的一项临床护理技术,但针对不同年龄、部位、胖瘦、病情等要想做好也不是件简单的事。
20多年的护理工作体会如下:1 护理人员要有良好的护理道德和情感观工作中常常换位思考,视病人如亲人,理解病人的病痛、所想、所需,把仁爱贯穿于护理的每一个细节,有爱就能做好一切。
2 拥有良好形象,调整好自我心态首先护士自身要仪表端庄整洁、精神饱满、态度和蔼,让病人有初步的好感与你合作,其次,静脉穿刺成功与否往往与护理人员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
情绪低落或过度兴奋激动,都会降低静脉穿刺的成功性。
所以,当我们一旦走入工作,就要进入工作角色。
心态要冷静、稳定才可以做好静脉穿刺。
3 护理干预对病人不分性别、年龄、职位、贫富一视同仁,给予尊重、鼓励和温暖,向病人说明静脉输液的目的与配合问题。
询问在哪儿穿刺好,尽量给予满足。
分散注意力:如静脉穿刺过程中询问吃了没,家人都好吗等,通过我们规范的言行,热情的服务态度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以获得患者对护士的信赖感。
减轻或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因素,有利于提高穿刺成功率而减轻疼痛。
4 选择、设计与穿刺4.1为急救病人穿刺时,直接选择四肢粗大直的血管。
既保证穿刺的成功性,又保证快捷输液的需要,还易于固定。
4.2一般情况下:应从肢体远端向心方向,逐渐沿血管走行向上选择。
既要保护血管,还要有计划地应用血管。
确保治疗的完整性、连续性。
根据血管的充盈度,部位、走向、深浅、粗细、患者年龄大小判断血管脆韧性,肢体温暖度(可判断回血快慢,决定穿刺速度的快慢)等,先在心里为病人设计好穿刺点、进针的角度及速度,穿刺好后固定穿刺针所需的平面等,就像想建造一幢漂亮楼房。
静脉穿刺的护理体会【摘要】静脉穿刺是护理人员最基本的一项技术操作,熟练掌握此项技术,不但能减少病人的痛苦,为成功抢救病人赢得了时间,同时也提高了护理质量。
在20多年的工作中,总结了一些经验,现整理如下:【关键词】静脉穿刺;护理1 影响穿刺成功的相关因素1.1 首先护士应该尊重患者,讲文明,懂礼貌,平等对待每一个患者。
如给患者打针时,不能叫304-1床打针,应该说304-1床某某同志,给您打针。
让患者感到亲切和温暖。
由于自己的失误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应该说对不起,得到患者的理解和合作,对于农村贫困的患者,不因阶层,地位不同,待遇不等,不能怒目而视,大喊大叫,应该给予耐心的解释和引导。
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让患者轻松愉快地配合治疗。
1.2 不安全感,对自己记忆不深或有过穿刺失败经历的护士表现出拒绝和躲闪,要求一针见血,不配合治疗,如要求护士遵从自己指定的血管和部位穿刺,由此引发护患矛盾。
遇到这种情况要及时和病人沟通,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取得病人的信任及合作。
1.3 操作者本身情绪好坏对静脉穿刺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操作者要集中精力,沉着冷静,要有耐心,同时取得家属配合,如患者烦躁挣扎不安,家属唠叨都会直接影响穿刺的成功率。
1.4 操作时应选择光线充足,温度适宜的条件下进行,穿刺前做好皮肤的准备,检查针头是否通畅,避开骨骼隆突处及关节活动部位,提高穿刺成功率。
2 评估收集病人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心理、社会、文化、现病史、过敏史、既往史、家族史等,对病人进行充分的评估。
2.1 肥胖病人此类病人皮下脂肪厚,静脉不明显,如扎止血带后仍不显露,可顺静脉走行方向,用感觉灵敏的消毒手指触摸血管搏动处,掌握进针深浅,穿刺时应在血管上方直接刺入。
老年病人2.2 老年病人此类病人血管硬化,弹性差、易滚动,回血缓慢、易凝固、皮肤松弛,针头不易固定,血管脆性和通透性强,易漏针,操作时一定注意用左手将病人的皮肤及血管拉紧,尽量使血管绷直。
浅静脉无痛穿刺技术的体会姓名:姚楚珠年级:2009级班别:(2)班学号:09526216工作单位:广州市越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导老师:万丽红【摘要】目的:通过使用改良传统的浅静脉穿刺技术,减少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达到无痛穿刺的技术水平,为护理工作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方法:对门诊2011年5月至8月1877位健康体检人员在为他们采集血液标本时,静脉穿刺部位选择手背神经分布较少的区域,患者手呈空握拳状,加大进针角度(40~45〃角),和先拔针后按压的方法来进行静脉穿刺,通过患者面部表情及询问方式来判断能否达到无痛穿刺。
结果:在1877位健康体检人员中,1525位觉得无痛,244位觉得微痛,108位觉得疼痛或剧痛。
结论:在进行浅静脉穿刺时,采用选择神经分布较少的区域、加大进针角度、患者手呈空握拳状及先拔针后按压止血的方法,可提高穿刺技术水平,有效避免或减少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疼痛感。
【关键词】浅静脉;无痛穿刺;进针角度Abstract Objective : through the use of improved traditional shallow venipuncture technology, reduce venipuncture give patients that brings the pain, to the technology level, painless biopsy for nursing work to provide better quality of service. Methods: the outpatient service in May 2011 to August 1877 healthy medical employees for their blood samples from the collection, venipuncture site selection nerve distribution areas of less back, in patients with empty hands clench fist shape, and increase the needle into the Angle (40 to 45 • Angle), and after the first dial the needle on way to venipuncture, through the patients facial expressions and asked to judge whether painless way to puncture. Results: in 1877 healthy medical employees in 1525 and 244 feels painless feel small painful, 108 feel pain or pain. Conclusion: in shallow venipuncture, the nerve distribution areas of less choice and increase the needle into the empty hand Angle, patients clench fist, and first dial the needle on the method of bleeding after, can improvethe technical level, the puncture effectively avoid or reduce the venipuncture give patients bring pain.Key words superficialvein Painless puncture Needle into the Angle前言临床护理工作已经步入一个“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如何在护理过程中展示优越的护理将影响到护理质量的高低。
静脉穿刺心得第一篇:静脉穿刺心得在一年的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工作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疾病治疗抢救及手术中的一项基本操作,因此护理人员必须不断练习和提高自己静脉穿刺的技术首先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是否牢固及实践经验是否丰富直接影响着穿刺成功率,因此我要求自己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认识和自我素质,本着救死扶伤的精神,把每一个患者当做自己的亲人,尽职尽责。
其次护士心理状态往往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护理人员心理失衡表现在静脉穿刺时就可能造成痛苦,甚至失去抢救生命的良机。
因此要减少或者避免静脉穿刺的失败、减轻患者的痛苦及血管的损伤,必须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做到一针见血,是我们护理人员因具备的重要素质。
然而由于科室的特殊性,我科室老年人相对较多,而老年人机体老化,静脉管壁增厚、变硬,血管弹性较差,脆性增加,官腔狭窄等特点,再加上经常树叶导致血管破坏,给静脉穿刺增加了很大的难度,我通过对老年患者血管的特点和穿刺技术的研究,掌握了一些静脉穿刺的技巧,老年患者静脉较细小表浅、皮下脂肪少、末梢血管纤维化,缺乏弹性,静脉硬而脆,血管活动度较大,穿刺时易滑动,造成穿刺的困难。
因此,穿刺前腰仔细了解老年患者血管的生理特点,使血管充分暴露,看清走行,摸清深浅和粗细。
在选择穿刺部位时,按原则从远心端至近心端寻找静脉。
对较长期输液的患者,应从末梢血管开始的方法,以保护血管。
同时也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方法:扎止血带前在选择穿刺的肢体上双手自上而下按摩,使血液集中在肢体末端,血管明显暴露,便于穿刺。
在冬季,周围温度低,静脉痉挛充盈不良,穿刺困难,可先给予局部热敷,血管充盈后,再行穿刺。
也可以局部外涂血管扩张剂或上下扎两根止血,待血管充盈后再行穿刺。
我也非常关注各种护理杂志及相关护理网站,我认为作为当今的护理人员我们不应满足于书本的知识,而是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多了解护理行业的研究及发展。
关于静脉输液我了解到许多关于静脉穿刺技术的改进方法,如某研究表明将静脉穿刺角度加大至35°-40°即大角度静脉穿刺术,可弥补常规静脉穿刺术的不足,因此自己也在临床中尝试应用,通过前后两种方法对比,我发现大角度静脉穿刺有利于减轻病人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