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作文复习课教案:发挥联想和想象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10
SHZXZX 第六单元·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设计教师:谯城区十河中心中学刘兵舰教学目标1、借助课文,分清联想和想象两种思维方式的异同。
2、通过名篇佳作引导,体会联想和想象对于写作的重要作用。
3、在写作中主动运用联想和想象,使文章内容更丰富,表达更生动。
教学重难点重点:1、借助课文,分清联想和想象两种思维方式的异同。
2、通过名篇佳作引导,体会联想和想象对于写作的重要作用。
难点:在写作中主动运用联想和想象,使文章内容更丰富,表达更生动。
突破措施:以课文《荷叶·母亲》和《天上的街市》为例,明确联想和想象两种思维方式的异同,进一步体会何谓自然地联想、合理的想象,并完成写作训练。
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比较分析法、发现法和创设情境法等教学方法,在多种教学活动中完成教学目标,实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在阅读教学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联想和想象,这一目标可以通过比较分析法和发现法来完成。
运用合理而大胆的想象来构思文章,需要教师创设合适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合理而大胆的想象活动,在此基础上再落实到写作实践中。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借助课文,分清联想和想象两种思维方式的异同。
一、导入语以“咬牙切齿”的故事导入北京大学曹文轩在课堂上请学生说出任何一个东西,然后通过想象,现场给学生编一个故事。
SHZXZX 一个学生说了一个成语“咬牙切齿”,当时有位学生给他一个词语——咬牙切齿。
曹教授仅用了三分钟就讲了一个故事。
说有个人对世界很不满,极端憎恶,咬牙切齿,结果把牙齿全咬碎了,没办法,只好装了一口假牙。
夜里睡觉时听见隔壁房间有水嘟嘟的声音,他好奇地起身去看,却什么也没看见,又回来继续睡,又被嘟嘟声吵醒。
再去看,仍是一无所获,这次他多了一个心眼,熄灯后,他没走,想看看究竟是什么声响。
在月光下,他终于看见放在桌上的杯子里浸泡的一对假牙正在嘶咬着,都想咬碎对方。
曹教授的想象虚构超越了一切。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几篇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来创作的文章,是不是也让同学们度过了一段奇妙的思想之旅呢?今天,让我们再一起聊聊联想与想象,并把他们应用到我们的写作中吧!【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本节课学习目的。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作文复习课教案:发挥联想和想象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引导学生了解联想与想象的特点,培养学生在写作中恰当合理地运用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从阅读教学延伸到写作教学,从读中写,——在写中想——由想中悟,使文章内容更丰富,表达更生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写好作文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了解联想与想象的特点,体会联想和想象对于写作的作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写作中掌握合理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组织学生分组,组员编号。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请大家玩一个数字游戏:一天0在街上闲游,遇见了8,0不屑地看了8一眼说:“胖就胖呗,还系什么裤腰带啊!”然后0遇到了9,大吃一惊说:“天啊!兄弟你怎么截肢了!”接着0遇到了 __________,同情地说:“哎,你怎么拄上双拐了?”最后0遇到了5, 0对5说:“__________。
”猜一猜:0遇见谁了?0会对5说什么?为什么你会这么想呢?同学们五花八门的答案都源于大家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去探索、发现一个精彩的世界!二、思维训练,理论指导(一)什么是联想1.课例研讨:我们首先来看一段大家很熟悉的写景片段——朱自清《春》“春花图”节选:(屏显)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思考:(1)作者由眼前看到的桃花、杏花、梨花,想到了哪些其他景物?(2)为什么由“桃花、杏花、梨花”能想到“火、霞、雪”?(3)为什么由“桃花、杏花、梨花”又能想到“桃儿、杏儿、梨儿”?“桃花、杏花、梨花”分别和“火、霞、雪”的颜色很接近,所以作者从相似性角度进行了相似联想;我们经常说“春华秋实”,由花想到果,则是因果联想。
2.思维训练除了上面所说的相似联想和因果联想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哪些角度展开联想呢?(屏显)钢笔——月亮这两个概念似乎没有相似点,如何能从“钢笔”想到“月亮”呢?预设:我们通常用“钢笔”来写“作文”,“作文”要有“题目”,这次的“题目”与“中秋”有关,由“中秋”自然就可以想到“月亮”了。
《发挥联想和想象》教案(精选3篇)《发挥联想和想象》篇1[教材分析]:这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写作训练。
在前几个单元:文从字顺、突出中心、条理清楚的基础上,学会发挥联想和想象,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使文章更生动丰富。
[教学目标]:1、学习联想和想象,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2、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联想和想象,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1、激趣法2、讨论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话说龟兔赛跑后,兔子输了不服气,提出再次比赛,结果兔子还是输了,请同学们猜想乌龟是如何赢得比赛的?(学生发言)(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一、知识梳理1、联想是由某一事物而想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
想象是在头脑中创造出未曾有过的新的形象。
想象和联想结合起来,可以为我们的思维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2、简单区别想象与联想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节选自《天上的街市》二、联想和想象的要求①联想要自然恰切。
②想象要合情合理。
③联想和想象要有新意。
(板书以上要求)三、联想与想象训练(一)下列事物你能联想到什么?玫瑰——爱情康乃馨——母亲牡丹——富贵明月——思乡柳枝——离别鸽子——和平绿色——生命、希望(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发言)(二)请你仿例,最多用三个词使已知的两个词联系起来。
例:1、天空——茶参考:天空→土地→水→喝茶2、草稿——超市3、肥皂——手表4、手机——篮球(学生思考发言)(三)根据下列两种情况,以“歌声”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或一个故事。
(一二大组完成情景一;三四大组完成情景二)情景一:教堂囚犯歌声情景二:广场女郎歌声(小组讨论交流后发言)四、小结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初一语文《发挥联想和想象》教案、教学设计、课后练习发挥联想和想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温故知新,回顾单元学习主要内容:联想和想象2.进一步了解写作中联想和想象的特点。
3.运用联想和想象进行写作的尝试。
【课前学习任务】1.再读《天上的街市》,回顾诗歌中是如何运用联想和想象的。
2.思考:写作中的想象会有什么特点,在写作中如何运用联想和想象。
【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再读《天上的街市》,回顾诗歌中是如何运用联想和想象的。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学习任务二:1.小试牛刀观察这幅图片,你会想到什么?2.请阅读这首诗,关于联想和想象要有新意,你能获得什么启示呢?秋晚的江上刘大白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著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3.初露头角——小小故事会在之前联想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给老师和身边的伙伴们口头讲述一个关于它的故事。
评价标准:1、想象:(1)想象要合情合理,思路清晰。
(2)有完整的故事情节。
故事的情节发展出人意外,新颖有趣,大胆新奇则更好。
(3)体现一定的思想内涵。
2、表达:自然流畅,声情并茂则更好。
学习任务三:同学们有没有憧憬过未来的生活呢?能否大胆想象一下十年以后的你是什么样子呢?在做什么?你又有着怎样的精神面貌呢? 请以《十年后的我》为题,发挥想象,写一篇不少于500字作文。
写作提示:1、联想要自然恰切。
2、想象要合情合理。
3、联想和想象力求有新意。
【推荐学习资源】1.教科书2.网络资源内容提示:【课后练习】同学们有没有憧憬过未来的生活呢?能否大胆想象一下十年以后的你是什么样子呢?在做什么?你又有着怎样的精神面貌呢? 请以《十年后的我》为题,发挥想象,写一篇不少于500字作文。
内容提纲:发挥联想和想象(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指导学生根据要求,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
发挥联想和想象
一、教学目标
1、回顾课文,帮助学生了解联想和想象两种思维方式的特点。
2、延伸阅读,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联想和想象对于写作的作用。
3、写作实践,鼓励学生主动运用联想和想象,使文章内容更丰富,表达更生动。
二、教学重难点
运用联想和想象,使文章内容更丰富,表达更生动。
三、写作指导
(一)由《西游记》故事情节导入。
(二)区分联想与想象
1、联想是由某一事物想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而想象则是以现实世界为基础,对已有的生活表象进行分解、重组和变形,然后在头脑中创造出现实中没有的新的形象。
联想和想象在概念上是有区别的,但在实际写作中往往交织在一起,共同使用。
《天上的街市》
2、了解联想与想象的作用
善于运用联想与想象用助于打开思路,激发灵感。
(三)联想与想象要注意:
1、联想要自然恰切。
联想的事物与其触发点之间要有一定的关联。
2、想象要合情合理。
想象出来的事物未必是现实生活中有过的,但
一定要合乎生活的逻辑。
3、联想和想象要有新意。
借助联想和想象,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形象和故事,给人别开生面的感觉,会非常有吸引力。
(四)写作练习
1、由荷叶、春风想到母亲,由雪想到柳絮,由大风中的树林想到面团,这种种由此及彼的联想,带给我们新鲜的体验。
你也可以心情放飞思绪,来一番心灵漫游。
下面的这些事物,引起你怎样的联想?
小溪烈日椅子数字“1”三角形
请从中选择一个,自由发挥联想与想象,自拟题目,写一段文字。
2、以《假如我——》为题,写想象作文。
不少于500字。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见微知著,闻弦歌而知雅意2018-2019年精品最新部编版第六单元写作训练《联想和想象》写作目标学习在写作中引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
学习“触景生情”,“睹物思人”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一)联想1、联想概念《世说新语》中有一个故事:东晋著名的政治家谢安有一次和他的家人一起吃午饭,窗外纷纷扬扬下起了雪,这么大的雪南国还是少见的,孩子们都瞪在眼睛向外看着。
谢安乘机问他的侄子谢朗和他的侄女谢道韫道:白雪纷纷何所似空中撒盐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所谓联想,是人们在观察的基础上,由当前的某一事物回忆起或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思维活动。
那么,分析谢朗与谢道韫的联想,沉甸甸的盐粒除了形状、颜色与雪花相似以外,再无共同之处,谢朗的联想非常一般。
而“柳絮因风起”则传神地描绘出了雪花轻柔飞旋之状,轻灵而美丽,谢道韫的联想的确深刻独到。
所以说联想人皆有之,但深度、广度、强度、层次很不一样,人们对生活感悟力的不同决定了这一点。
2、联想的分类:相似联想:抓住事物的相似性进行联想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相关联想:由一件事物联想到与之相关的任何事物由眼前的荷花想起江南采莲旧事相反联想:由一件事物联想到它的反面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因果联想:由因而果,由果而因一片叶子落下来——秋天到了;树生病了……列举相应例子:相似联想: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相关想象:庄稼→农民、土地现实→过去、未来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都大家隔膜起来。
相反联想:幸福→痛苦现实→过去搬进宽敞明亮的楼房→从前低矮超市的小屋某人的自私自利→先进人物的大公无私联想:是由此想到彼(二)想象1、概念想象:是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创造出没有经历过的,甚至是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的事物形象。
例如:月亮上有什么?天上有什么?2、想像的手法:变异:异化事物,神话形象、科幻人物等。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请大家玩一个数字游戏:
一天0在街上闲游,遇见了8,0不屑地看了8一眼说:“胖就胖呗,还系什么裤腰带啊!”
然后0遇到了9,大吃一惊说:“天啊!兄弟你怎么截肢了!”
接着0遇到了__________,同情地说:“哎,你怎么拄上双拐了?”
最后0遇到了5,0对5说:“__________。
”
猜一猜:0遇见谁了?0会对5说什么?为什么你会这么想呢?
同学们五花八门的答案都源于大家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去探索、发现一个精彩的世界!
二、思维训练,理论指导
(一)什么是联想
1.课例研讨:
我们首先来看一段大家很熟悉的写景片段——朱自清《春》“春花图”节选:(屏显)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思考:(1)作者由眼前看到的桃花、杏花、梨花,想到了哪些其他景物?(2)为什么由“桃花、杏花、梨花”能想到“火、霞、雪”?
(3)为什么由“桃花、杏花、梨花”又能想到“桃儿、杏儿、梨儿”?
“桃花、杏花、梨花”分别和“火、霞、雪”的颜色很接近,所以作者从相似性角度进行了相似联想;我们经常说“春华秋实”,由花想到果,则是因果联想。
2.思维训练
除了上面所说的相似联想和因果联想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哪些角度展开联想呢?
(屏显)钢笔——月亮
这两个概念似乎没有相似点,如何能从“钢笔”想到“月亮”呢?
预设:我们通常用“钢笔”来写“作文”,“作文”要有“题目”,这次的“题目”与“中秋”有关,由“中秋”自然就可以想到“月亮”了。
可见,我们可以由一件事物想到与之相关的任何事物,这就是相关联想。
此外,还能由一件事物联想到它的反面,比如大家都喜欢写“成长的烦恼”,由现在沉重的课业压力联想到过去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这就是相反联想。
3.教师小结:
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联想有相似联想、因果联想、相关联想和相反联想等多种方式。
我们在联想的时候,必须根据两事物之间相关性做出合理联想,才会显得自然恰当。
(板书一:联想要自然恰当)
(二)什么是想象?
1.课例研讨:
我们再来看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
(屏显)远远的街灯亮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星空,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思考:作者从第二节“我想”中想到了哪些?和第一节诗有什么不同?
2.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所谓想象,就是在现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未曾有过的新形象的过程。
联想是“实”的,由此物到彼物,联想出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而想象是“虚”的,是人创造出来的,想象出来的事物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
3.播放理查德·克莱德曼钢琴曲《星空》。
请同学们边听边想,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你们心目中的“星空”。
学生描述,教师点评。
联想和想象虽然有区别,但在写作中往往交织在一起结合使用。
联想和想象都来源于客观现实,都有着现实生活的影射,所以要合乎生活的逻辑,显得合情合理才行。
(板书二:想象要合乎情理)
四、奇思妙想,作文接龙
我们刚刚畅想过美妙的星空,浩瀚而神秘的宇宙令人心驰神往。
假设我们现在正坐在太空站里,突然“咚咚咚”响起了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请大家拿起手中的笔,合理发挥联想和想象,写成一个故事。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组长第一个写,然后按照组员编号顺序依次接着上一个人的情节写下去,直到写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写完后先在小组内部讨论修改,然后提交到全班。
小组代表展示,师生共评。
教师小结:
在合理的基础上,要发散思维,大胆创新,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板书三:联想和想象要新颖独特)
五、课堂小结,寄语学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都明白了联想和想象,同时注意联想和想
练习和补充;最后,设置特定情境,通过小组接龙的方式完成一个联想和想象的写作练习,既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又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联想与想象是比较抽象的思维活动,七年级学生直接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因此在设计本课时,我遵循了从“已知”扩展到“未知”的认知规律,充分挖掘教材的优质资源进行作文教学。
诚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就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
”于是在解释“联想”的概念时我选用了学生们非常熟悉的经典美文《春》的片段,学生对于花和颜色之间有相似关系、花和果之间有因果联系不难理解,有了这样的感性认识,就为下一步提升归纳概念打下了基础,然后趁热打铁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解释“想象”也是同理。
这个环节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联想和想象的概念,也同时让学生明白了如何才能合理地联想和想象。
作为一节写作指导课,学生的当堂写作训练不可或缺。
在设计练笔主题时,我注意到上一个环节的练习是“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你们心目中的‘星空’”,这个是对所举课例《天上的街市》的课外拓展,于是因势利导,一脉相承地创设了一个“太空”情境,让学生的思维有连贯性和系统性。
因为课堂时间所限,将写作任务分解为一人写一句的小组合作,通过这种“接龙”形式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从学生完成的结果
来看,学生们其实并不缺乏创造性,能够有意识地合理发挥联想和想象,并且体会到了联想和想象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基本达成了教学目标。
然而本节课也存在很多问题,对于习惯形象思维的初一学生来说,应该多一点思维训练,少一点理论指导,会使课堂更加高效生动;另外我低估了写作接龙对初一学生的难度,最后一个环节学生在写作上耗费时间过多,最后只有一组学生分享了他们的作品,应该更多地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收获,把“舞台”交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也暴露出我课堂掌控能力的欠缺。
虽说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不断完善追求完美,是每一个老师的责任。
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我会不断改进,不断积累,打开学生创新思维之门,引导他们转变观念,感受到作文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