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7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3民主政治的扩展学案人民版必修1
- 格式:doc
- 大小:144.00 KB
- 文档页数:7
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三民主政治的扩展课标分析●课标要求:”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法兰西与德意志是欧洲大陆的两个重要国家,随着这两个国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代议制在欧洲大陆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作用巨大。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分别讲述了法国与德国代议制的确立,两部分是并列关系。
具体的内容安排则是分别从两部宪法的背景、内容和评价三大方面讲述的。
最后,教材通过英、美、法和德四国代议制的确立概况,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进行了总结。
●学情分析由于法兰西、德意志代议制确立过程是艰难曲折的,特别是法国大革命过程中,政权更迭频繁。
所以学习中学生容易感到头绪烦多,应注意理清线索,搭建知识框架。
最后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总结,应注意引导,学生总结能力有待培养。
●教学建议1.教法:启发引导法2.学法:(1)学案导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2)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基本内容。
2.《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基本知识。
3.比较两部宪法出台的背景,内容,找出异同点,培养学生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为参照,认识法国、德国法治化的基本脉络。
●过程与方法1.情境再现,分析材料。
2.通过学习,搭建知识框架。
结合法德两国在当时的国内形势、阶级力量的对比以及当时欧洲的民主思潮等多方面因素去探寻其民主政治的特点和历史渊源,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由浅入深,学习过程由简单记忆到主动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根据法兰西共和历程等基本史实,培养学生学习法国人民为进步事业勇于斗争的精神。
2.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意识,并积极投身到现实生活的民主实践中去,正确积极地使用自己的民主权利。
第3课民主政治的扩展[课程标准] 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一、法国共和制的最终确立1.背景(1)从1789年法国大革命直到法兰西第二帝国覆灭,法国政权更替频繁,政局动荡,政治运动和人民斗争此起彼伏。
(2)1871年巴黎公社失败后,法国各派政治力量围绕________与________的政权形式问题展开了反复较量。
广大工农群众、士兵和资产阶级共和派拥护共和制;保皇派梯也尔、麦克马洪等希望恢复帝制。
2.确立:(1)1875年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________政体。
(2)内容:①宪法赋予总统极大地行政权力。
总统任期7年,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有权任命文武官员、缔结条约、实行大赦等;经众议院同意有权__________,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________。
②议会采取两院制,参议院通过间接选举产生,有权否决________通过的法律,内阁要对参议院负责。
③将《马赛曲》定为法国国歌,7月14日定为法国国庆日;并把“政府的____________”永远不得动摇、“凡曾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等内容写入宪法中。
3.影响: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分享政权的机会。
二、脆弱的德国民主1.背景:________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奠定了德意志帝国的基础。
1871年1月,威廉一世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加冕为皇帝,德意志帝国成立。
2.确立:(1)1871年通过的《________________》确立了德意志帝国立国的基本原则。
(2)内容:①确定德国为________国家,帝国政府掌握军事、外交、海关和银行立法、征收间接税、颁行民法及刑法等权限,各邦则保留了一些自治权。
②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规定:德意志皇帝是__________,拥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率军队、决定帝国对外政策以及主宰议会等大权;宰相只对________负责,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议会由__________和帝国议会两部分组成,联邦议会由各邦君主任命,是帝国的最高机构,实际拥有上院的权力;帝国议会由________产生,权力很小。
第3课民主政治的扩展课程标准:1.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2.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一、震荡中的法国1.政权更迭法国大革命→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帝国)→复辟的波旁王朝→七月王朝→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法兰西第二帝国。
2.政局特点党派林立、政权更迭频繁、政局动荡不安、政治运动与人民斗争此起彼伏。
3.保皇派梯也尔和麦克马洪积极准备恢复帝制。
二、“一票共和”1.共和政体的确立1875年,国民议会以一票的微弱优势通过法案,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即1875年宪法),共和政体得以最终确立。
2.1875年宪法的内容(1)行政权归于总统: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任期七年;他有权任命文武官员、缔结条约、实行大赦等;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2)立法权属于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参议员间接选出,众议员由普选产生,内阁对参议院负责。
(3)确定《马赛曲》为法国国歌,7月14日为法国国庆日。
规定“凡曾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等内容写进宪法。
3.1875年宪法颁布的意义(1)从法律上阻断了保皇派复辟帝制的道路,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
(2)是法国工业革命完成后的必然结果,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分享政权的机会,促进了法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脆弱的德国民主1.背景1871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皇帝,宣告德意志帝国成立,德国完成了统一。
2.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确立标志:1871年4月,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
(2)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①确立了德国的联邦体制:帝国掌握军事、外交、海关与银行立法等权限,各邦则保留了一些自治权。
②确立了德国的君主立宪政体:行政权属于德意志皇帝,皇帝拥有巨大权力;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立法权属于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
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单元概要本专题以英、美、法、德四国代议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为主线,介绍了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进程。
当今资本主义各国国情各异,政体亦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国家权力都掌握在经选举产生的议会手里,此即代议制度。
这一制度至今仍显示出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17—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封建专制制度在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中土崩瓦解,英、法、美、德等一大批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诞生,这些国家的资产阶级为铲除封建专制,实现政治民主化,同旧势力进行了艰苦复杂的斗争,先后建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
英、法、美、德等国的代议制各有特点,但核心思想是一致的。
资产阶级通过设立议会,把国家的立法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并以此来制约君主或总统滥用行政权力,从而通过立法保障资产阶级的利益。
这种政治模式有利于调节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稳定,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的1787年宪法、法国的共和制度和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促进了世界历史的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是本专题第1课,此课具体介绍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特点、意义和影响。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是本专题第2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是美国1787年宪法颁布的产物。
因为1787年宪法规定了联邦政府的构成及部门之间的法律关系,体现了“分权与衡”的原则。
1787年宪法是欧洲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美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它不仅保障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而且有效地维护了美国的统一。
《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洲大陆的发展》是本专题第3课,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洲大陆的发展具体表现为法国共和制的确立和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三民主政治的扩展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识记巴黎公社失败后在国民议会中的派系和权力之争、掌握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基本内容;2、对两部宪法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认识资产阶级宪法的本质;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用及对世界的影响。
三民主政治的扩展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一、选择题1.近代法国政体更换频繁,1789—1875年出现过君主立宪制、军事帝国、复辟王朝、民主共和制等不同政体。
这反映了( )A.民主进程艰难曲折B.启蒙思想日益深入C.专制王朝力量强大D.政治体制不断完善解析近代法国政体更换频繁,是因为法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封建势力相对强大。
所以保皇派与立宪派的斗争使得法国政权更迭,反映了民主进程艰难曲折,故选A项。
答案A2.下图是法国1875年宪法部分修正案(1884年8月14日),发布这些修正案的直接目的是( )A.否定巴黎公社B.阻止保皇派复辟C.确立共和政体D.建立君主立宪制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后,法国各派政治力量围绕共和与帝制的政体形式展开了反复较量,1875年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法国为总统制共和国;为防止保守势力再次抬头,阻止保皇派复辟,维护民主共和,宪法修正案规定,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从此阻断了所有君主派的复辟之路,故B项正确。
答案B3.“当会议桌上发生争论时,德意志帝国的军官们总是在开口前把一把左轮手枪摆在桌面。
”“别的西方国家有一支军队,德意志的军队有一个国家。
”这表明近代德国政治制度具有浓厚的( )A.军国主义色彩B.专制主义色彩C.民族主义色彩D.民主主义色彩解析“军队有一个国家”等字眼体现的是军国主义色彩,但做此题时需要注意的是材料根本就未涉及专制主义、民族主义以及民主主义的问题,故选A项。
答案A4.下列有关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议会完全行使立法权B.国家元首有权任命内阁成员C.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D.国家元首都“统而不治”解析德意志帝国的议会不具有完整的立法权,故A项错误;德意志帝国和美国的国家元首都有权任命内阁成员,故B项正确;德意志帝国的国家元首是世袭的,故C项错误;D项说法两国都不符合。
第三课民主政治的扩展【学习目标点击】1、了解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主要内容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2、比较法国共和政体和德国君主立宪政体的不同3、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体会资产阶级代议制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进步性。
【重点难点】重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
难点:法、德两国民主政治的特点及原因。
【基础自测】见练习册【课堂导学】一、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建立:1875年,国民议会以一票多数通过2、主要内容:①总统有极大的权力:任期7年,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有权任命官员、缔结条约、大赦;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②议会采取两院制,参议院通过间接选举产生,有权否决众议院通过的法律,内阁对参议院负责。
③确定国歌为《马赛曲》、国庆日为7月14日。
④共和国形式永不动摇,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总统。
3、评价:①标志着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阻断了保皇派复辟的道路。
②是保皇派和共和派相妥协的产物(总统和参议院权力很大),共和政体仍不巩固。
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1、前提:德意志的统一2、内容:①确定为联邦制国家②确定:君主立宪政体皇帝:国家元首,拥有大权宰相:对皇帝负责,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议会:联邦议会是帝国最高机构,权力大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作用小。
3、实质: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4、作用:促进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5、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不同原因:①德意志的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容克贵族领导了德意志的统一,统一后的德意志政权主要是掌握在容克贵族地主的手里。
保留了很大的封建残余。
②而英国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了资产阶级革命,同封建势力进行了反复的斗争,封建势力遭到了比较重大打击。
他们掌握了国家的领导权,通过立法限制了国王的权力。
三.关于资产阶级代议制:①源头:古希腊民主政治和古罗马的法制②历史大背景: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与发展,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和平改革制定宪法,设立议会。
高中历史 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专题整合学案人民版必修二、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1.相同点:两国议会实行两院制,都行使立法权;国家元首拥有行政权,都是本国军事最高统治者。
2.不同点:①德国议会权力受制于皇帝和首相,法国议会立法独立。
②德意志帝国元首(皇帝)不须对议会负责,法国国家元首(总统)要向议会负责;德意志帝国皇帝拥有绝对的行政权,法国总统任命内阁但其行政权又受内阁制约。
③德意志帝国虽然是实行资本主义性质的君主立宪制国家,议会实行两院制,但皇帝拥有绝对的实权,包括官职任免权、立法权、军权等,并能召集、延期或结束议会,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展1.主权在民思想是对人民主权的继承、发展。
2.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选举制和任期制可从古雅典轮番而治的原则和采用选举方式产生首席将军及各级官员中找到影子。
3.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比例代表制和议会制度是对雅典民主政治中五百人议事会成员产生方式的继承与发展。
4.罗马法中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成为近代资产阶级保护自身利益的法宝。
5.罗马法中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成为近代资产阶级争取自由、平等的武器。
1.英王“统而不治”开始的时间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但国王仍有较大的行政权,可以领导政府和内阁,但受到议会制约,责任内阁制确立后英王才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2.“邦联”与“联邦”“邦联”是邦国间的联盟。
意思是邦国都享有独立的主权,虽然邦联也有国家机构,但它基本没有效力可言,完全处于各邦操纵之下。
国家机构即使通过法律,也无法确保法律实施,因为各邦可选择合作也可拒绝依法办事。
联邦制国家是由若干联邦组成单位(如州、邦、省)结合在一起组成的联盟国家。
它有一个联邦政府,对外是国际法主体,有一部在全联邦范围内有效的联邦宪法;各联邦成员单位有自己的政府,也有在自己地区范围内有效的宪法。
联邦政府的权力和联邦成员政府的权力均由联邦宪法规定,联邦政府与联邦成员政府各自在宪法规定的权限内行使职权,互不干涉。
三民主政治的扩展[学习目标][自主预习·探新知]一、震荡中的法国和“一票共和”1.震荡中的法国(1)政权更迭:自1789年以来,法国经历了大革命、拿破仑第一帝国、波旁王朝复辟、七月王朝以及法兰西第二帝国覆灭。
(2)共和与帝制的较量①历史背景:1871年,巴黎公社失败。
②梯也尔执政(1871—1873年)a.态度:想恢复帝制,但又不敢贸然废除共和制。
b.政策:一方面疯狂破坏“国际工人协会”组织,屠杀巴黎公社战士,取消出版、结社自由,制造白色恐怖;另一方面建立了一个“没有共和派的共和国”。
c.结局:1873年由于保皇派、共和派的反对,被迫辞职。
③麦克马洪计划a.计划:直接着手恢复帝制,准备发动政变。
b.结局:计划一时难以得逞。
c.原因:由于广大工农群众、士兵以及资产阶级共和派强烈反对帝制,再加上保皇派内部的分歧。
2.“一票共和”(1)确立①标志:1875年,国民议会以一票多数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使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起来。
②内容a.赋予总统极大的权力:总统任期七年,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有权任命文武官员、缔结条约、实行大赦等,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b.议会采取两院制,参议院通过间接选举产生,有权否决众议院通过的法律,内阁对参议院负责。
c.将《马赛曲》定为法国国歌,7月14日定为法国国庆日。
d.规定“政府的共和国形式”永远不得动摇等。
(2)评价①是法国工业革命完成后进入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必然结果。
②总统和参议院的权力很大,是保皇派和资产阶级共和派妥协的产物。
1.背景——德意志的统一(1)过程:俾斯麦的三次王朝战争为统一的德意志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标志:1871年1月,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加冕为皇帝。
2.确立——《德意志帝国宪法》(1)确定帝国为联邦制国家①帝国政府掌握军事、外交、海关等权限。
②各邦则保留了一些自治权。
(2)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①皇帝:授予德意志皇帝巨大权力,是国家的元首,拥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率军队等大权。
②宰相:只对皇帝负责,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
③议会:实行两院制议会,联邦议会是帝国的最高机构,帝国议会作用很小。
3.评价(1)性质:德意志帝国是容克贵族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国家。
(2)局限性: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是一种不完善的代议制。
(3)积极性:帝国的成立及宪法的颁布有着重要的进步意义,是德国迈入资本主义时期的标志。
三、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1.途径通过革命战争或和平改革制定了宪法,设立了议会,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2.特征:以选举和议会立法为主要特征。
3.实质:资产阶级内部的民主。
4.影响(1)从政治体制上对君主专制政治予以否定和替代,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大厦的顶梁之柱。
(2)调节、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秩序。
(3)扩展到亚洲及世界其他地区,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合 作 探 究·攻 重 难]法国共和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的比较[史料一]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
在会议的闭会时期,如果两院有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
”[史料解读] 注意总统与两院之间的关系,代表了行政权与立法权之间的关系。
(1)史料一体现了法国政体的什么特点?两者之间的这种关系在宪法中还有何体现?【提示】 特点:行政权与立法权相互制约。
体现: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
总统经参议院同意,可以解散众议院。
[史料二] 马克思说:(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史料解读] 注意信息分类:一是议会形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二是“封建残余”“军事专制制度”等。
(2)马克思为什么说德意志帝国是“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提示】 在近代君主立宪体制中,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内阁对议会负责。
而在德意志帝国,代表民意的议会,特别是帝国议会作用很小,实权掌握在皇帝和宰相手中,可见德国君主立宪制中立宪是虚,专制是实。
因此,议会在德意志只起到粉饰门面的作用。
[归纳总结]法国共和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区别一、法国代议制政体确立的长期性、曲折性及原因1.长期性、曲折性(1)法国共和制和帝制的斗争激烈,政权在两者之间交替频繁、政局动荡。
(2)共和派与君主派经过长期的斗争,最终确立了共和制政体。
2.原因(1)政治原因:法国封建势力强大,专制主义的观念根深蒂固。
(2)经济原因:法国小农经济发达,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
(3)阶级原因:法国国内阶级关系错综复杂,派别众多;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还不够强大。
(4)外部原因:欧洲大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的国家及英国武装干涉法国革命。
二、比较英国和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当 堂 达 标·固 双 基]1.世界近代史上新制度的建立并非一帆风顺,获得“各种政体的实验场”称号的国家最有可能是( )A .英国B .法国C .美国D .德国B [法国在确立共和制政体的过程中,共和派进行了艰苦的斗争历经多种政体的演变,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被称为“各种政体的实验场”,故选B 项。
]2.1875年宪法规定:“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内阁只对总统负责B .实行民主共和制C .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D .奉行分权与制衡的原则A [1875年法国宪法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向议会负责,故A 项错误,符合题意;从题干信息中“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的信息可得出B 、C 、D 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3.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
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用普选方式选出……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
”此规定体现的特点不包括( )A .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B .实行代议制民主C .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D .内阁对总统负责,不对议会负责D [A 、B 、C 三项是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普遍属性。
而D 项依据不够,在当时法国总统和参议院有很大权力,又是相互制约的。
]4.下列宪法条文最有可能来自(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德意志帝国宪法》C[由“共和国总统”可排除A、D两项,因为英、德实行君主立宪制;从总统的产生方式和参议院赞同下有权解散众议院可进一步排除B项,因为美国总统由各州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 5.俾斯麦企图建立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立宪议会制度,以达到保持普鲁士王朝政治统治优势之目的。
这种设想在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
下列能体现这一目的的正确选项是( )A.联邦议会由民选产生B.帝国议会掌握着立法大权C.宰相对联邦议会负责D.帝国皇帝有主宰议会之权D[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联邦议会议员代表的是各邦君主的意志,其代表由各邦君主任命,不经过民选产生,故A项错误;帝国议会通过的法案必须得到皇帝和联邦议会的批准才能生效,故B 项错误;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故C项错误;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有召集和解散议会等权力,是普鲁士王朝政治统治优势的体现,故D项正确。
] 6.之所以说“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主要是因为( ) A.皇帝和帝国宰相掌握行政大权B.联邦议会权力较大,帝国议会权力较小C.行政机构权力大,立法机构权力小D.行政机构控制了立法机构D[国家元首掌握行政大权是很正常的,关键在于能不能对其形成制约。
而德国立法机构通过任何法案必须经过皇帝的批准,立法权受制于皇帝(行政机构),从而不能形成有效制约,所以说德国的政治制度是“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
]7.阅读下面选自《大国崛起》解说词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德国慕尼黑应用政治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约瑟夫·亚宁:我们可以说文化因素很重要,比如说国民教育水平很好,这非常重要。
正如一位学者所说:“凡不曾培养出真正受到良好教育公民的国家不能称其为泱泱大国。
”教育是政治的一面镜子。
德国在统一前后,广泛深入地推行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思想:学生必须绝对服从老师的教育管理,就像中世纪奴仆一样驯服。
与此相反,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理念是:学生是“太阳”,是学校教育的中心,老师要围着学生转。
(1)德国学生像“奴仆”,美国学生是“太阳”,这反映了两国各自政治制度的特征是什么?(2)从政治因素上,分析两国的教育会出现如此显著差异的原因。
[解析]第(1)问注意结合对“教育是政治的一面镜子”的认识及“奴仆”“太阳”的理解回答。
第(2)问可以从历史传统、资本主义发展程度等方面回答。
[答案](1)德国:带有专制色彩;美国:自由民主。
(2)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展得比较充分和成熟,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确立了以三权分立为核心的民主共和政体,这确保了政局的长期稳定;而德国的近代化不够彻底,没有触动原有的统治阶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在德意志君主立宪制下君主是实,立宪是虚,其民主政治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