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估价·第六章
- 格式:docx
- 大小:551.36 KB
- 文档页数:10
第六章市场法及其运用考试目的本部分的考试目的是测试应考人员对市场法,包括其含义、理论依据、适用的估价对象、估价需要具备的条件、估价的操作步骤以及每个操作步骤所涉及的具体内容等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
第一节市场法概述1。
市场法的含义也称为比较法、市场比较法、交易实例比较法,就是选取一定数量、符合一定条件,发生过交易的类似房地产,然后将它们与估价对象进行比较,对它们的成交价格进行适当的处理来求取估价对象价值的方法,测算出的价格称为比准价格本质是以房地产的实际成交价格为导向来求取房地产价值2.市场法的理论依据替代原理,同一种商品在同一个市场上具有相同的市场价格3.市场法适用的估价对象市场法适用的对象:同类房地产较多,且交易活跃。
如:住宅写字楼商铺标准厂房房地产开发用地不适用市场法的对象:类似的房地产数量很少,很少发生交易,可比性很差下列房地产中,一般情况下适用市场法估价的有()。
【2009年真题】A.标准厂房B。
房地产开发用地C.行政办公楼D.写字楼E.在建工程提示:参见教材P171[答疑编号1]『正确答案』ABD『答案解析』行政办公楼基本不用于出售交易,所以难得取得可比实例;在建工程的施工设计进度存在很大差别,所以可比实例也很难获得。
4.市场法估价需要具备的条件在估价时点的近期有较多的类似房地产的交易三类修正:交易情况修正——实际交易情况与正常交易情况不同市场状况调整——成交日期与估价时点不同(两个时点上的房地产市场状况不同)房地产状况调整-—可比实例房地产状况与估价对象房地产状况不同5。
市场法的其他用途,还可以用于以下项目的求取如:房地产市场租金,成本法、收益法、假设开发法中重新购建价格,房地产价格各个构成部分,经营收入、运营费用、空置率、入住率、报酬率、资本化率、收益乘数,开发完成后的房地产价值、开发经营期6.市场法估价的操作步骤(熟悉)■搜集交易实例■选取可比实例■对可比实例的成交价格进行适当的处理(即修正)■求取比准价格第二节搜集交易实例1.搜集交易实例的必要性(了解)只有拥有了估价对象所在地的大量的房地产交易实例,才能选择出符合一定数量和质量要求的可比实例,才能把握估价对象所在地的正常的房地产市场价格行情,从而保障评估出的估价对象价值不会超出合理的范围2.搜集交易实例的途径(熟悉)查阅政府有关部门的房地产交易资料向房地产经纪机构和房地产经纪人了解其促成交易的房地产成交价格资料和有关交易情况向房地产交易当事人、四邻以及相关律师、会计师等了解其知晓的房地产成交价格资料和有关交易情况同行之间相互提供其他3.搜集交易实例的要求(掌握)内容完整、真实的交易实例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制作房地产交易实例调查表搜集交易实例的内容:交易实例房地产的基本状况,交易双方,成交日期,成交价格,付款方式,交易情况.4.建立交易实例库(了解)房地产估价机构应当建立房地产交易实例库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形成估价机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第三节选取可比实例1.选取可比实例的必要性(了解)交易实例库中实例虽多,但针对某一具体的估价对象及估价目的、估价时点的实例必须进行选择符合一定条件,可以作为参照比较的交易实例简称可比实例2.选取可比实例的数量要求(掌握)一般选取3-10个可比实例3.选取可比实例的质量要求(四要求)(掌握)■可比实例房地产应是估价对象房地产的类似房地产□区位上应与估价对象处在同一供求范围内□用途上应与估价对象的用途相同□规模上应与估价对象的规模相当,0。
第六章市场比较法市场比较法的基本原理概念:是将估价对象与估价时点近期有过交易的类似房地产进行比较,对这些类似不动产的已知价格作适当的修正,以此估算估价对象的客观合理价格或价值的方法,采用比较法求得的房地产价格又称比准价格.★选择类似房地产:类似房地产是指与估价对象处于同一供求圈内(是指与估价对象具有替代关系、价格互相影响的适当范围,包括邻近地区和类似地区),并在用途、规模、档次、建筑结构等方面与估价对象相同或相近的房地产.原理:替代原理作用于房地产市场,表现为效用相同、条件相近的房产价格总是相互牵引,趋于一致。
适用对象:适用于不动产市场发达、活跃和完善的地区,而且有广泛市场交易的房地产类型.使用条件:可选取的交易实例应数量充足,一般要求理想的交易实例有10个以上,其中与待估不动产状况最接近的实例要有3—4个。
成交实例与待估房地产差异小.交易实例资料应完整、准确,各种因素对价格影响易量化。
市场比较法的估价步骤七步走操作步骤:1。
搜集交易实例:收集途径、收集内容等。
2。
选取可比实例:标准、案例个数.3。
建立比较基准:统一价格单位。
4.进行交易情况修正:对造成成交价格偏离正常价格的因素进行修正。
5.进行交易日期修正:将可比实例在其成交日期时的价格调整为在估价时点的价格的过程.6。
进行房地产状况修正:实物因素修正、权益因素修正、区位因素修正。
7.求取比准价格(一)搜集交易实例收集途径(1)查阅政府有关部门的房地产交易登记等资料:如成交价格、交易登记资料,近期政府出让土地价格,公布的基础地价、标定地价和房屋重置价格资料等.(2)查阅报刊上有关房地产出售、出租广告、信息资料(3)参加房地产交易会,了解房地产价格行情,搜集价格信息,索取有关资料(4)向房地产交易当事人、四邻、经纪人、金融机构、司法机关等调查了解(5)以房地产购买者的名义,与房地产出售者,如开发商、代理商等洽谈(6)同行之间相互提供(7)其他途径收集内容(1)交易双方的基本情况及交易目的(2)交易实例不动产状况(3)成交价格及价格类型(4)成交日期(5)付款方式(6)交易情况收集交易实例(1)搜集交易实例时应尽量搜集较多的内容。
第六章市场比较法
市场比较法的基本原理
概念:是将估价对象与估价时点近期有过交易的类似房地产进行比较,对这些类似不动产的已知价格作适当的修正,以此估算估价对象的客观合理价格或价值的方法,采用比较法求得的房地产价格又称比准价格。
★选择类似房地产:类似房地产是指与估价对象处于同一供求圈内(是指与估价对象具有替代关系、价格互相影响的适当范围,包括邻近地区和类似地区),并在用途、规模、档次、建筑结构等方面与估价对象相同或相近的房地产。
原理:替代原理作用于房地产市场,表现为效用相同、条件相近的房产价格总是相互牵引,趋于一致。
适用对象:适用于不动产市场发达、活跃和完善的地区,而且有广泛市场交易的房地产类型。
使用条件:可选取的交易实例应数量充足,一般要求理想的交易实例有10个以上,其中与待估不动产状况最接近的实例要有3—4个。
成交实例与待估房地产差异小。
交易实例资料应完整、准确,各种因素对价格影响易量化。
市场比较法的估价步骤
七步走操作步骤:
1.搜集交易实例:收集途径、收集内容等。
2.选取可比实例:标准、案例个数。
3.建立比较基准:统一价格单位。
4.进行交易情况修正:对造成成交价格偏离正常价格的因素进行修正。
5.进行交易日期修正:将可比实例在其成交日期时的价格调整为在估价时点的价格的过程。
6.进行房地产状况修正:实物因素修正、权益因素修正、区位因素修正。
7.求取比准价格
(一)搜集交易实例
收集途径
(1)查阅政府有关部门的房地产交易登记等资料:如成交价格、交易登记资料,近期政府出让土地价格,公布的基础地价、标定地价和房屋重置价格资料
等。
(2)查阅报刊上有关房地产出售、出租广告、信息资料
(3)参加房地产交易会,了解房地产价格行情,搜集价格信息,索取有关资料
(4)向房地产交易当事人、四邻、经纪人、金融机构、司法机关等调查了解
(5)以房地产购买者的名义,与房地产出售者,如开发商、代理商等洽谈(6)同行之间相互提供
(7)其他途径
收集内容
(1)交易双方的基本情况及交易目的
(2)交易实例不动产状况
(3)成交价格及价格类型
(4)成交日期
(5)付款方式
(6)交易情况
收集交易实例
(1)搜集交易实例时应尽量搜集较多的内容。
(2)交易实例要真实、准确、内容完整。
(3)建立交易实例库。
(二)选取可比实例
选取标准(3个以上,10个以下)
1.用途应相同
2.权利性质相同
3.规模相当
4.建筑结构应相同
5.所处地段应相同
6.估价时点应相近,相差1年以上不宜采用
7.价格类型应相同
8.成交价格为正常价格,或可修正为正常价格
(三)建立比较基准
(1)统一房地产范围
房地产范围不同的情况:含有非房地产成分;带有债权债务的房地产;房地产实物范围不同。
“统一”的方法:
1.房地产价格=含有非房地产成分的房地产价格—非房地产成分的价值
2.不带债权债务的房地产价格=带有债权债务的房地产价格—债权+债务
3.补充可比实例缺少的范围,扣除可比实例多出的范围,相应地对可比实例的成交价格进行加减处理。
(2)统一付款方式
为便于比较,价格一般以在成交日期一次性付清所需支付的金额为基准。
即通过折现,将分期支付的可比实例成交价格折算为在成交日期一次性付清的金额。
(2)统一价格单位
统一价格表示单位:总价or单价
统一币种和货币单位:将某一币种的价格换算为另一币种的价格。
注意:应采用该价格所对应的日期的汇率(成交日期)。
统一面积内涵和单位:
建筑面积下的单价=套内建筑面积下的单价*(套内建筑面积/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下的单价=使用面积下的单价*(使用面积/套内建筑面积)使用面积下的单价=建筑面积下的单价*(建筑面积/使用面积)
(四)交易情况修正
修正的含义:交易情况修正指排除交易行为中的特殊因素所造成的可比实例成交价格偏差,将可比实例的成交价格调整为正常价格。
需要修正的因素
有特殊利害关系人之间的交易(亲戚、股东)
被迫出售或被迫购买的交易(还债、出国)
对交易对象或市场行情缺乏了解的交易(盲目购买或出售)
交易双方或者一方有特别动机或者偏好的交易(意义)
相邻不动产的合并交易(合并价值高)
特殊方式交易(广告、拍卖、招标)
交易税费非正常负担的交易(重点)
修正的方法
总价法:基于总价进行交易情况修正。
单价法:基于单价进行交易情况修正。
数额法:可比实例成交价格±交易情况修正金额=可比实例正常价格
比率法:可比实例成交价格×交易情况修正系数=可比实例正常价格
PS:在比率法中,交易情况修正系数应以正常价格为基准来确定,假设可比实例成交价格比正常价格高或低的百分率为±s%,则交易情况修正系数为1/(1 ±s%)
修正公式:
买方负担税费时:正常成交价格- 应由卖方缴纳的税费=卖方实得金额
卖方负担税费时:正常成交价格+应由买方缴纳的税费=买方实付金额
PS:应由卖方缴纳: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应由买方缴纳:契税、补交出让金;双方按比例缴纳:印花税、交易手续费等。
(五)交易日期修正
日期修正的含义:可比实例的成交价格是成交日期的价格,而成交日期到待估对象估价期日之间有时间差,这段时间内,房地产价格有波动。
将可比实例在其成交日期时的价格调整为在估价时点的价格的过程称交易日期修正。
修正的方法:比率法
百分率法:
可比实例在成交日期时的价格×交易日期修正系数=在估价时点时的价格(交易日期修正系数应以成交日期时的价格为基础来确定)
假设从成交日期到估价时点时,可比实例价格涨跌的百分率为±T%
在估价时点的价格=可比实例在成交日期时的价格×(1±T%)
或:可比实例在成交日期时的价格×(T为交易期日修正系数)
100 100T
价格指数法:
采用定基价格指数修正的公式为:
在估价时点的价格=可比实例在成交日期时的价格× PS:
价格变动率法:
1.逐期递增或递减的价格变动率进行交易日期修正的公式为:
2.利用房地产价格变动率进行修正,期内平均上升或下降的价格变动率进行交易日期修正的公式为:
3. 在实际估价中,可利用的价格指数变动率有:
(1)一般物价指数或变动率
(2)建筑造价指数或变动率
(3)建筑材料价格指数或变动率
(4)建筑人工费指数或变动率
(5)房地产价格指数或变动率
全国不动产价格指数或变动率
成交日期时的价格指数估价时点时的价格指数
数在估价时点时的价格指再下一时期的价格指数
价格指数成交日期的下一时期的的价格可比实例在成交日期时在估价时点的价格⨯⨯⨯⨯
= ()期数价格变动率价格可比实例在成交日期的在估价时点时的价格±⨯=
1()期数价格变动率价格可比实例在成交日期的
在估价时点时的价格⨯±⨯=
1
某地区不动产价格指数或变动率
全国某类不动产价格指数或变动率
某地区某类不动产价格指数或变动率
(六)房地产状况调整
含义
房地产状况调整,是将可比实例在其房地产状况下的价格调整为在估价对象房地产状况下的价格。
包括实物状况调整、权益状况调整、区位状况调整。
基本思路:以估价对象状况为基准,将可比实例状况与估价对象状况进行直接比较,或设定一种“标准房地产”,以该标准房地产状况为基准,将可比实例状况与估价对象状况进行间接比较。
调整的内容
房地产状况调整要素:实物状况调整、权益状况调整、区位状况调整
调整内容:
1.土地、建筑物实物因素,参考第四章影响因素。
2.土地使用期限、规划条件、出租情况等。
3.位置、交通条件、周围环境及景观等。
调整的思路和步骤
思路:1.确定会影响估价对象这类房地产价格的自身因素。
2.将可比实例与估价对象在这些因素方面的状况逐一比较,找出差异。
3.将差异程度转换为价格差异程度。
(量化)
4.根据价格差异程度对可比实例的成交价格进行调整。
直接比较法:
1.确定若干种影响因素
2.根据影响程度确定其权重
3.以估价对象为基准
4.将可比实例状况与估价对象逐个因素进行比较、得分。
5.将累计所得的分数转化为调整价格的比率,利用该比率对可比实例价格进行调整。
(七)求取比准价格
求取单个可比实例的比准价值
数额法下公式:
比准价值=可比实例成交价格±交易情况修正金额±交易日期修正金额
±房地产状况调整金额
比率法下
加法公式:
比准价值=可比实例成交价格×(1+交易情况修正系数+交易日期修正系数+房地产状况调整系数)
乘法公式:
比准价值=可比实例成交价格×交易情况修正系数×交易日期修正系数×房地产状况调整系数
求取最终的比准价值
简单算术平均法
加权算术平均法
中位数法
众数法
其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