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库及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6.26 MB
- 文档页数:40
土地利用规划学试卷一、填空题(1×16=16分)1.土地利用具有和两重性特性。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任务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3.土地质量评价按其目标可分为,,。
4.经过土地供需分析,依据土地供给量和土地需求量之间的数量比较,最后可得出以下几种结果:,,。
5.土地利用分区,一般可分为。
6.水利骨干工程用地规划大致包括:,,。
二、名词解释(4×6=24分)1.土地利用规划:2.城镇体系规划:3.公路选线:4.林带透风系数:5.土地复垦规划:6.土地整治规划:三、判断题(1×11=11分,错用×表示,对用ˇ表示)1.土地利用规划的目的在于维持人类生存,优化组织土地利用,保护整个人类利益。
()2.韦伯理论的核心部分,从经济上看就是农业生产者所处位置的级差地租。
()3.因地制宜原则具体体现为土地特性和用地要求的协调上。
()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是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
()5.同一块土地对不同的用途具有相同的适宜性。
()6.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是在追加土地面积投入的条件下获得土地供需平衡的结构效应的有力措施。
()7.耕作田块是最基本的耕作和管理单位,正确配置耕作田块是耕地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
()8.水土保持林的配置应根据不同的地貌部位进行布局,一般有分水岭防护林、水流调节林、沟谷防护林等类别。
()9.编制地、县及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通常应进行土地利用地域分区。
()10.土地开发是指对未利用的后备土地资源采取工程和生物等措施,使其投入经营和利用的活动。
()11.城镇体系是指一定空间区域内具有内在联系的城镇集合。
()四、单项选择题(1×5=5分)1.用水保证率是指一定年限内保证用水的()①月次②日数③水量④年次2.水库库址选择是供水工程规划的首要问题,对土地利用其他项目的规划起着控制作用,因此库址地形的选择应符合以下条件()①库址一定应选择“肚大口小底平”的地形②库址水源应充足,集水面积大③库址应选在地质条件好,基础稳固不沉陷、不漏水④库址距离灌溉区要近,地形应高于灌区地面。
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库(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土地条件调查包括。
A、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调查B、土地利用现状条件调查C、土地权属调查和地价调查D、气候和地形调查2、.林地覆盖率主要取决林地面积在中的比重。
A、土地总面积B、森林蓄积量C、木材消费量D、已利用土地面积3、省级人民政府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确保本行政区域的总量不减少。
A、耕地B、农用地C、建设用地D、未利用地4、.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内。
A、高产田的85%以上B、耕地的80%以上C、农用地的75%以上D、管辖范围的70%以上5、据粗略估计,我国城市土地资产总值约为。
A、15万亿B、18万亿C、20万亿D、13万亿6、城市用地增长弹性系数为城市用地增长率/之比。
A、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率B、城市人口增长率C、城市非农用地增长率D、农业用地增长率7、城市化包含三层意思:一是城市人口占城乡总人口的比重增加、二是城市数量的增加、三是。
A、城市用地规模日益增大B、单个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日益增大C、城市人口聚集程度的提高D、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增大8、城镇体系规划处于衔接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地位,也是测算的重要依据。
A、建筑用地规模B、居民点用地规模C、城市用地规模D、非农业建设用地9、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解决的问题。
A、用地规模B、用地布局C、用地规模和布局D、粮食问题10、居民点规模具有和用地规模。
A、建筑规模B、人口规模C、居民点形态D、规划区规模11、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下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起着作用,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作用。
A、反馈作用B、联系作用C、控制作用D、协调作用12、城市用地包含城市建成区用地、城市规划区用地和。
A、城市建设用地B、城市建筑面积C、城市行政辖区用地D、市区用地13、居民点是人们聚居和集中配置的场所。
A、建筑物、构筑物和生产资料B、构筑物C、生产资料D、生产工具14、为了环境保护在远郊采取低地价政策鼓励向远郊区扩张。
1.我国城市土地资产总值约为 。
A 、15万亿B 、17万亿C 、20万亿D 、13万亿2.城市用地增长弹性系数为城市用地增长率/ 之比。
A 、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率B 、城市人口增长率C 、城市非农用地增长率D 、农业用地增长率3.城市化包含三层意思:一是城市人口占城乡总人口的比重增加、二是城市数量的增加、三是 。
A 、城市用地规模日益增大B 、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日益增大C 、城市人口聚集程度的提高D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增大4.城镇体系规划是测算 的重要依据。
A 、建筑用地B 、居民点用地C 、城市用地D 、非农业建设用地5.居民点规模具有 和用地规模。
A 、建筑规模B 、人口规模C 、居民点形态D 、规划区规模6.城市用地包含城市建成区用地、城市规划区用地和 。
A 、城市建设用地B 、城市建筑面积C 、城市行政辖区用地D 、市区用地2004年1月江苏省专业证书后教育考试8355土地利用规划学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 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横杠内。
7.居民点布局形式大体有卫星式、带状式、多边形式和。
A、四边形式B、集中式C、自由式D、直线式8.劳动力和是形成财富的两个原始要素。
A、资本B、生产资料C、土地D、交通9.当土地被投入人类社会生产活动之后就成为其所必需的。
A、物质载体B、物质条件C、重要资产D、生产资料10.具有肥力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农作物吸取营养的主要源泉。
A、土壤B、土地C、载体D、生产资料11.土地在建筑业部门中起着作用。
A、载体B、基地C、地基D、操作场所12.编制和实施是合理利用土地的基础。
A、土地利用总体规划B、土地利用专项规划C、国土规划D、城市规划13.省级人民政府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确保本行政区域的总量不减少。
A、耕地B、农用地C、建设用地D、未利用地14.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由人民政府批准。
A、县级B、市级C、省级D、省级人民政府授权的设区的市级15.土地条件调查包括。
土地利用规划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1、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
A 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B 开发、保护、整治和分配C 利用、分配、整治和保护D 开发、利用、分配和保护2、以下哪项不是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
A 合理分配土地资源B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C 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D 增加土地的经济价值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
A 5 年B 10 年C 15 年D 20 年4、()是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内容。
A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B 土地利用布局优化C 土地用途分区D 土地利用控制指标5、土地用途分区的依据主要有()。
A 土地自然条件B 土地社会经济条件C 土地利用现状D 以上都是6、以下哪种方法常用于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A 统计分析法B 对比分析法C 动态分析法D 以上都是7、建设用地规划应遵循的原则不包括()。
A 节约集约用地B 保护耕地C 优先保障工业用地D 符合城市规划8、耕地保护规划的重点是()。
A 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B 提高耕地质量C 控制耕地减少D 以上都是9、土地利用规划中的环境影响评价主要考虑()。
A 土地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B 土地利用方式对环境的影响C 土地整治对环境的影响D 以上都是10、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不包括()。
A 法律保障B 行政保障C 技术保障D 经济保障11、土地利用规划图的比例尺一般根据()确定。
A 规划区域的大小B 规划的精度要求C 规划的用途D 以上都是12、以下哪项不是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A 耕地保护专项规划B 土地整治专项规划C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D 土地利用年度计划13、土地利用规划的公众参与方式不包括()。
A 问卷调查B 听证会C 专家咨询D 行政命令14、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的作用不包括()。
A 为规划编制提供数据支持B 便于规划成果的管理和更新C 为土地执法提供依据D 直接决定土地的用途15、以下哪项不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发展趋势()。
《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库一、概念部分:土地土地资源土地利用小康水平吉尼系数恩格尔系数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规划体系土地利用计划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土地需求量预测土地开发利用率土地垦殖率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分区土地利用布局土地质量评价城市化水平建筑密度交通密度建筑容积率农地整理基本农田城镇体系土地整治土地复垦土地开发土地保护土地整理城市规模土地承载潜力土地质量二、填空题部分:1、人们通常把由泥土与砂石堆成的固定场所称为土地;把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称为。
2、人力难以达到、难以控制利用的陆地还不能是的土地。
广义的土地的平面观认为土地;广义的土地的立体观认为土地;国家领土是指,、、,;国土资源一般包括;从经济学分析土地是指;从法学的观点看,国土是指,;土地资源是;土地资产是指。
3、土地具有四大功能,集中表现为。
4、具有肥力的土地是农作物的供应者与调节者。
5、人类劳动可以影响土地利用方式,但人类绝对不能。
6、具有景观功能的土地价值在于和。
7、土地区别于其他物品在于土地不是。
8、矿产资源蕴藏在地下视土地为。
9、位置级差地租反映的差异;不同沃度的土地使投入资本的生产率产生差别,是形成的重要条件;土地价格是的比率。
10、地球表面积系指;是形成财富的两个原始要素;而决定着人类对土地的需要程度。
11、土地属性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性质,既是,又;既是,又是;既是,又是。
任何一种土地利用方式都具有一定社会形式,土地利用反映着一定土地关系。
12、土地利用是,包括两层含义。
13、土地利用的就是要最终确定各类用地的数量及其分布状态,并落实于土地之上。
14、依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可分为、、;依其对象的不同土地利用规划可分为、;依其范围土地利用规划可分为、。
15、协调土地的供需矛盾是的首要任务;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内容就在资源约束条件下寻求;各类用地的数量和位置一经确定之后,紧接着要解决。
16、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是;按规划的深度可分为、、;按区域性质分为;为了便于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我国一般按行政区划单位分为、、、、五级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库(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土地条件调查包括 A 。
A、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调查B、土地利用现状条件调查C、土地权属调查和地价调查D、气候和地形调查2、.林地覆盖率主要取决林地面积在 A 中的比重。
A、土地总面积B、森林蓄积量C、木材消费量D、已利用土地面积3、省级人民政府编制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确保本行政区域的 A 总量不减少。
A、耕地B、农用地C、建设用地D、未利用地4、.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内 B 。
A、高产田的85%以上B、耕地的80%以上C、农用地的75%以上D、管辖范围的70%以上5、据粗略估计,我国城市土地资产总值约为 B 。
A、15万亿B、18万亿C、20万亿D、13万亿6、城市用地增长弹性系数为城市用地增长率/ B 之比。
A、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率B、城市人口增长率C、城市非农用地增长率D、农业用地增长率7、城市化包含三层意思:一是城市人口占城乡总人口的比重增加、二是城市数量的增加、三是 B 。
A、城市用地规模日益增大B、单个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日益增大C、城市人口聚集程度的提高D、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增大8、城镇体系规划处于衔接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地位,也是测算的重要依据。
BA、建筑用地规模B、居民点用地规模C、城市用地规模D、非农业建设用地9、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解决 C 的问题。
A、用地规模B、用地布局C、用地规模和布局D、粮食问题10、居民点规模具有 B 和用地规模。
A、建筑规模B、人口规模C、居民点形态D、规划区规模11、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下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起着 C 作用,下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 A 作用。
A、反馈作用B、联系作用C、控制作用D、协调作用12、城市用地包含城市建成区用地、城市规划区用地和。
A、城市建设用地B、城市建筑面积C、城市行政辖区用地D、市区用地13、居民点是人们聚居和 A 集中配置的场所。
土地利用规划学部分试题答案一、概念题部分答案 (1)二、填空题部分答案 (2)三、简答题部分答案 (6)四、论试题部分答案: (13)五、综合应用题部分答案: (14)一、概念题部分答案1.规划: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未来的发展进行超前性的安排和调配。
2.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由不同种类、不同类型、不同级别和不同时序的土地利用规划所组成的相互交错相互联系的系统。
3.土地开发利用率:一定区域内已开发利用的土地数量占区域土地总面积中比重。
4.建筑密度:一定地区内,所有建筑物基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总面积之比。
5.土地利用计划:是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各类用地数量的具体按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具体实施计划。
6.城市化水平:一定区域内城市人口占该区域总人口的比重。
7.土地复垦:《土地复垦规定》中规定了土地复垦的含义,指出“凡是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的状态,称作土地复垦”。
8.土地整治:人类在开发利用土地的过程中,由于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及其他种种原因,对土地资源利用不当,导致了土地资源的破坏和退化。
为了使土地资源能永续利用,必须通过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技术措施,改变土地的生态环境,以建立新的有利于人类生产活动的生态系统平衡,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这就是土地整治。
9.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性经济措施。
10.土地保护:土地保护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从保障自然利益或满足社会需要出发,为防止土地流失、土地退化、土地纠纷及不合理占用等,以一定的政策、法律和经济手段,对某些区域或地块所采取的限制和保护性措施。
11.土地利用分区:根据土地利用上的土地质量、利用方向、利用方式、利用潜力和改良措施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将一定地域分为若干个区,这些区就是土地利用分区,按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据土地利用的基本用途的不同划定土地利用分区。
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库(总4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库一、概念部分:土地土地资源土地利用小康水平吉尼系数恩格尔系数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规划体系土地利用计划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土地需求量预测土地开发利用率土地垦殖率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分区土地利用布局土地质量评价城市化水平建筑密度交通密度建筑容积率农地整理基本农田城镇体系土地整治土地复垦土地开发土地保护土地整理城市规模土地承载潜力土地质量二、填空题部分:1、人们通常把由泥土与砂石堆成的固定场所称为土地;把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称为。
2、人力难以达到、难以控制利用的陆地还不能是的土地。
广义的土地的平面观认为土地;广义的土地的立体观认为土地;国家领土是指,、、,;国土资源一般包括;从经济学分析土地是指;从法学的观点看,国土是指,;土地资源是;土地资产是指。
3、土地具有四大功能,集中表现为。
4、具有肥力的土地是农作物的供应者与调节者。
5、人类劳动可以影响土地利用方式,但人类绝对不能。
6、具有景观功能的土地价值在于和。
7、土地区别于其他物品在于土地不是。
8、矿产资源蕴藏在地下视土地为。
9、位置级差地租反映的差异;不同沃度的土地使投入资本的生产率产生差别,是形成的重要条件;土地价格是的比率。
10、地球表面积系指;是形成财富的两个原始要素;而决定着人类对土地的需要程度。
11、土地属性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性质,既是,又;既是,又是;既是,又是。
任何一种土地利用方式都具有一定社会形式,土地利用反映着一定土地关系。
12、土地利用是,包括两层含义。
13、土地利用的就是要最终确定各类用地的数量及其分布状态,并落实于土地之上。
14、依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可分为、、;依其对象的不同土地利用规划可分为、;依其范围土地利用规划可分为、。
15、协调土地的供需矛盾是的首要任务;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内容就在资源约束条件下寻求;各类用地的数量和位置一经确定之后,紧接着要解决。
1.居民点是人们聚居和 集中配置的场所。
A 、建筑物B 、构筑物C 、生产资料D 、生产工具2.集镇的人口数量上限为 的人口数量的下限。
A 、特大城市B 、大城市C 、中城市D 、小城市3.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划法中把建制镇定义为 。
A 、集镇B 、乡镇C 、城市D 、城镇4.我国城市土地资产总值约为 。
A 、15万亿B 、17万亿C 、20万亿D 、13万亿5.城市用地增长弹性系数为城市用地增长率/ 之比。
A 、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率B 、城市人口增长率C 、城市非农用地增长率D 、城市居民点用地增长率6.土地条件调查包括 。
A 、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调查B 、土地利用现状条件调查C 、土地权属调查和地价调查D 、气候和地形调查2004年1月江苏省专业证书后教育考试8355土地利用规划学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 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横杠内。
7.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内。
A、高产田的85%以上B、耕地的80%以上C、农用地的75%以上D、管辖范围的70%以上8.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区定界的基本单位是。
A、村B、乡(镇)C、县(市)D、省(自治区、直辖市)9.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般为。
A、10年B、15年C、20年D、50年10.由于气候、地貌、土壤、水文等自然条件和利用状况的差异形成了各类。
A、土地类型B、土地潜力类型C、土地利用类型D、土地结构类型11.根据区位理论应把农用地规划于远离。
A、工业用地B、居住用地C、城市中心D、城市近郊区12.土地利用规划条件是影响形成的重要因素。
A、土地利用类型B、土地价格C、土地区位D、土地用途13.为了环境保护在远郊采取低地价政策鼓励向远郊区扩张。
A、住宅用地B、工业用地C、娱乐用地D、交通用地14.土地利用规划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标准设计必须坚持原则。
A、综合效益原则B、协调人地关系原则C、因地制宜原则D、动态平衡原则15.地球表面积是个。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土地利用规划》期末题库及答案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旦每年都在更新。
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土地利用规划》题库及答案一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10小题,共30分)1.按照八大类土地分类,下列土地利用类别不属于交通用地的是()A.沟渠B.公路C.民用机场D.农村道路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环境影响评价原则不包括()。
A.因地制宜原则B.层次性原则C.主导性原则D.协调原则3.下列不属于地下水的是()。
A.上层滞水B.潜水C.承压水D.雨水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订的时限一般是()。
A.二至三年B.三至五年C.五年或十年D.十年或二十年5.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于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工作中的作用不包括()A.规划的定量化和科学化B.计算更为精准C.评价过程和规划过程的“可视化”D.动态规划功能6.能表征土地利用生态效益的指标是()oA.绿色植物覆盖率B.单位耕地马力数C.建筑密度D. 土地垦殖率7.影响水土流失因素中,目前人类可控制的是()。
A.单位面积上的土壤流失量B.降雨因子C. 土壤可蚀性因子D.坡度因子8.土壤腐殖质的热容量比空气、矿物质大,比水()oA.大B.相当C.不确定D.小9.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主要体现在()A.对土地利用现状分析B.对土地数量和质量的控制C.对土地整理、复垦潜力分析D. 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10.下列指标能反映土地利用集约度的是()。
A.人均用地而积B.交通密度C. 土地开发利用率D. 土地垦殖率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2小题,共10分)11.耕地利用单元(简称田块)12.土地利用规划三、填空(每空4分.5个空,共20分)13.±壤是指能够支持—生长的陆地表而的14.耕地的规划要考虑“—、水、—、林、—”综合协调,最大限度地开发土地生产力。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土地利用规划》期末题库及答案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
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土地利用规划》题库及答案一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1.降水强度:2.耕地利用单元;二、填空(每空2分,共20分)1·土地利用规划的特性说明,由于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和目标的多维性,规划的方案具有一定的---------一;由于各项因素都是在变化的,规划就具有一定的---------2.农田总蒸发量,又称植物的需水量,是指----------和---------的总耗水量。
3.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的供需分析包括——---------、---------—、土地供给分析和土地供需平衡分析几方面。
4.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草地上能够饲养的家畜头数,称为----------一。
要使其合理,必须将____控制在草地可承受的范围内。
5.盐土改良的生物措施包括--------及---------三、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1.下列说明土地资源的整体性的是( )。
A.采伐山地的森林,不仅直接改变林木和植物的状况,同时也引起土壤和径流的变化B.在合理利用条件下,土地的植物生产力可以自我恢复C.高质量的土地资源用途广泛,既可种农作物,又可植树造林D.土地利用促进或影响社会发展2.土地资源的功能包括( )。
A.植物生产功能 B.建设承载功能C.生态功能 D.以上三项都是3.太阳直接辐射强度的垂直变化( ,)。
A.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B.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C.冬季水平面上太阳直接辐射最高D.夏季太阳高度角最大,到达水平面的直接辐射最小4.昼夜温差比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