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王勃第二课时完美版(公开课)
- 格式:ppt
- 大小:1.22 MB
- 文档页数:17
《少年王勃》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少年王勃》。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了解王勃的生平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交流讨论等方法,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学会运用诗词创作的基本技巧,进行诗词创作实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求真善美。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了解王勃的生平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
2. 王勃诗词创作技巧的鉴赏。
3. 引导学生运用诗词创作基本技巧进行创作实践。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少年王勃》及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诗词创作的基本技巧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王勃的生平背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学生分享课前预习所了解到的王勃的相关知识。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体会王勃的诗词风格。
(2)学生合作探讨,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中的一些生僻词语进行解释。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王勃的诗词创作技巧。
4. 欣赏与讨论(1)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5. 创作实践(1)教师布置诗词创作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技巧。
(2)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互相评价、学习。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3)教师推荐相关阅读资料,拓展学生阅读视野。
7. 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少年王勃》。
(2)完成诗词创作作业。
(3)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少年王勃》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的“奇”。
3.图文结合,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水天一色”、“霞鹜齐飞”的美丽景色。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水天一色”、“霞鹜齐飞”的美丽景色,感受少年王勃的“奇”。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搜集王勃及滕王阁的有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自读课文三遍,自学生字词。
(2)深入了解课文讲了什么故事。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围绕“奇才”,梳理主要问题1.同学们,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讲了什么事吗?(根据学生交流,板书:少年王勃)2.通过初读课文,你知道少年王勃是个什么样的人吗?3.学生自主交流。
4.教师相机出示:“奇才!真是奇才!”(板书:奇才)(1)这是一位都督对少年王勃的评价,请同学们读一读这句话,围绕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2)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梳理主要问题:为什么说少年王勃是奇才?他为什么能成为奇才?5.本堂课,我们就围绕这两个问题来学习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故事内容,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有利于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的状态。
通过交流对少年王勃的认识,然后紧扣“奇才”,引导学生质疑,在此基础上构建阅读话题,既体现了阅读教学的整体性,也使学生明晰了本堂课的学习目标。
二、品读句段,了解为什么是“奇才”1.过渡:其实我们只要细细地读课文,做个有心人,发现一些词句,善于思考,就能轻松地解决问题。
2.默读课文,你认为哪些地方能看出少年王勃是奇才的?用“____”画出来,然后与同桌交流自己的体会。
3.组织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句子):王勃边看边想,突然回转身来,胸有成竹地说:“让我来试试吧!”他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词语意思,体会少年王勃的文思敏捷、才华横溢。
9 少年王勃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练习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观、秀美景象,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才华横溢。
教学重点:感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的壮观、秀美景象,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才华横溢。
教学难点:理解《滕王阁序》中诗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滕王阁序》是一篇流传千古的名文,今天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近王勃,感受这篇名文的精彩。
二、新授过程(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自渎第一自然段,思考:为什么王勃在去探望父亲的途中去滕王阁参加宴会?(交流:受到阎都督的邀请)2、都督为什么会邀请王勃参加呢?(交流:听说王勃很有才气,便邀请他也来参加。
)课件出示该句话。
从这句话中,你能看出什么?(他早已远近闻名了……)3、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小节。
(齐读)4、重阳节这天,前来参加宴会的人很多,想想:以都督的身份,会有哪些人来参加宴会呢?(达官贵人、文人墨客)5、是啊,达官贵人、文人墨客济济一堂,可当都督要求在坐的人写一篇庆贺文章时,大家怎么样了?交流:(他们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
)6、谁都不敢答应,觉得这个要求太难了,谁来为我们把这一小节读一读?(个别读)(二)学习三、四自然段1、就在所有人都沉默时,少年王勃用响亮的声音打破了当时的沉寂:“让我来试试吧!”默读第四自然段,从这一自然段中,你感受到什么?画出具体的句子。
2、学生交流,相机理解“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3、什么叫“胸有成竹”?为什么会“胸有成竹”?自读第三自然段。
4、找出“凝望”,表示看的词语有很多,凝望是怎样的看?交流:(聚精会神的看。
)5、现在你就是胸有成竹的小王勃,信心百倍的来读读这句话吧!6、当都督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竟忍不住拍案叫绝,什么是“拍案叫绝”?哪位都督来夸一夸王勃吧!(出示:奇才!真是奇才!)“奇”看出什么?交流(少有、难得一见)指导再读这句话。
《少年王勃》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课文《少年王勃》,让学生了解王勃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感受其才子气质。
2. 培养学生热爱文学、追求真理的品质,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3. 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法,深入了解课文内容,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少年王勃》的内容解析,了解王勃的生平事迹及文学成就。
2. 分析王勃的诗歌风格,品味其语言魅力。
3. 探讨课文中所展现出的王勃的才子气质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王勃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品味王勃的诗歌风格。
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王勃的才子气质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 采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王勃的诗歌风格,增强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王勃的生平及其文学地位。
2. 学生自读课文《少年王勃》,了解王勃的生平事迹。
3.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王勃的才子气质及其表现。
4. 分析王勃的诗歌风格,品味其语言魅力。
5.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王勃的文学成就对后世的影响。
6.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8. 课后反思,总结教学效果,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文,评估学生对王勃生平及其文学成就的理解程度。
2. 在课堂上随机抽取学生回答问题,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其团队协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七、教学资源1. 课文《少年王勃》的文本。
2. 王勃的诗歌作品集。
3. 王勃生平介绍的相关书籍和网络资料。
4. 教学PPT或黑板。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介绍王勃生平及其文学地位。
2. 第2周:学生自读课文《少年王勃》,了解王勃的生平事迹。
3. 第3周:分析王勃的诗歌风格,品味其语言魅力。
少年王勃教案3. 读课文6遍,读正确、流利。
4. 了解诗人王勃的资料。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通过反复朗读,联系上下文了解词义,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认识本课生字词语,读准字音,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教学重难点: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会初步概括。
识记生字。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人物故事。
(板书:9少年王勃)2、简介王勃3、王勃写的《滕王阁序》非常有名,一直到今天,人们还对这篇文章赞不绝口。
王勃是怎样《滕王阁序》的呢?我们学完课文就知道了。
二、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想一想:哪个词可看出王勃写的《滕王阁序》非常有名?三、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
南昌藤王阁都督宴会一篇秋景突然朗读邀请文章共同拍案叫绝《藤王阁序》千古传诵2、讨论:你从哪个词可看出王勃写的《藤王阁序》非常有名?3、理解“千古传诵”一词四、学习第一、二节王勃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成这篇千古传诵的名文的呢?1、自由读1、2 段2、交流(1)“探望”还可怎么说?(2)简介《藤王阁》。
学“阁”。
理解:整修一新。
(3)都督为什么请王勃参加宴会/(4)都督要求每人写一篇文章,人们的表现怎样?(齐读)五、学习生字1、先自学生字,然后同桌互相交流用什么方法记住了什么字,那几个生字记忆2、你认为那几个字容易出错,指出来。
讨论交流3.易错字的字形。
预估:“诵”:右边是“甬”,不能写成“角”。
“突”:下面是“犬”,不能忘记写一点。
“昌、景”:都含有“日”,写得要扁一些,宽一些,不能写成“日”,4.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5.课堂作业:完成《习字册》六、作业: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图文结合,理解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词语的意思和文章内容,感受少年王勃那非凡的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教学重点:背诵三、四自然段;书写生字;知道唐代大诗人王勃在少年时期就有非凡的才华,就写出了《藤王阁序》这样的千古名文。
《少年王勃》学案一、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鹜齐飞”的壮观、秀美,感受王勃的非凡才华。
二、重点难点1.学习重点背诵三、四自然段。
2.学习难点理解文中的四个成语“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感受赣江美景与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关系。
三、导学问题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王勃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成这篇千古传诵的名文的呢?2.王勃是怎样完成《滕王阁序》的呢?四、参考资料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豫章故郡一作:南昌故郡)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层峦一作:层台;即冈一作:列冈;天人一作:仙人)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轴通:舳;迷津一作:弥津;云销雨霁,彩彻区明一作:虹销雨霁,彩彻云衢)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四美具,二难并。
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少年王勃》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少年王勃》。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掌握少年王勃的生平事迹及文学成就。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分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智与胆识,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2)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少年王勃》。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少年王勃的生平事迹及文学成就。
(3)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古代文化知识。
(2)如何把握少年王勃的才智与胆识,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少年王勃的生平事迹及文学成就。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少年王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自主学习生僻字词。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共同提炼课文关键词语和句子。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2)教师讲解课文中所涉及的古代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5. 审美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优美的句子和段落。
(2)学生分享自己的审美感受,提高审美情趣。
6.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抄写课文《少年王勃》并背诵。
3. 深入研究课文中所涉及的古代文化知识,下一节课分享学习成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的熟练程度。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学生欣赏古典文学作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