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点降水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05 MB
- 文档页数:41
11-5管井井点降水管井井点系沿基坑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个管井,每个管井单独用一台水泵不断抽水降低地下水位。
本法具有设备较为简单,排水量大,可代替多组轻型井点作用,水泵设在地面易于维护等特点。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渗透系数较大(20〜200m /d),降水深在5m以内,地下水丰富的土层、砂层,或明沟排水法易造成土粒大量流失,引起边坡坍方及用轻型井点难以满足降水要求的情况下,可采用本工艺标淮。
1主要机具设备管井井点滤水井管、吸水管和抽水机械等组成(图 1.9 )。
1.1滤水井管:下部滤水井管过滤部分用钢筋焊接骨架,外包孔眼为1〜2mm滤网,长2〜3m,上部井管部分用直径200mm以上的钢管或塑料管。
1.2吸水管:用直径50〜100mm的钢管或胶皮管,插人滤水井管内,其底端应沉到管井吸水时的最低水位以下,并装逆止阀,上端装设带法兰盘的短钢管一节。
1.3水泵:采用BA型或B型、流量10〜25吊/h离心式水泵或自吸泵。
每个井管装置一台,当水泵排水量大于单孔滤水井涌水量数倍时,可另加设集水总管,将相邻的相应数量的吸水管连成一体,共用一台水泵。
2作业条件2.1地质勘探资料具备,根据地下水位深度、土的渗透系数和土质分布已确定降水方案。
2.2基础施工图纸齐全,以便根据基层标高确定降水深度。
2.3已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确定基坑放坡系数、井点布置、数量、观测井点位置、泵房位置等,并已测量放线定位。
2.4现场三通一平工作已完,并设置了排水沟。
2.5井点管及设备已购置,材料已备齐,并已加工和配套完成。
!3施工操作工艺3.1采取沿基坑外围四周呈环形布置,或沿基坑(或沟槽)两侧或单侧呈直线形布置。
井中心距基坑(槽)边缘的距离,当用冲击钻时为0.5〜1.5m;当用钻孔法成孔时不小于3m管井埋设的深度,一般为8〜15m,间距10〜15m,降水深3〜5m3.2管井埋设可采用泥浆护壁冲击钻成孔或泥浆护壁钻孔方法成孔。
钻孔孔径比管外径大200mm钻孔底部应比滤水井管深200mm以上。
井点降水的原理及作用1.井点降水原理井点降水就是在基坑开挖前,预先在基坑四周埋设一定数量的滤水管(井)。
在基坑开挖前和开挖过程中,利用真空原理,不断抽出地下水,使地下水位降低到坑底以下。
轻型井点法降低地下水位全貌图1-自然地面;2 -水泵;3 -总管;4 -井点管;5 -滤管;6 -降水后水位;7 -原地下水水位;8 -基坑地面.2.井点降水的作用井点降水的作用a)防止涌水;b)稳定边坡;c)防止管涌;d)减少横向荷载;e)防止流砂2.井点降水的作用1)防止地下水涌入坑内;2)防止边坡由于地下水的渗流而引起的塌方;3)使坑底的土层消除了地下水位差引起的压力,因此防止了管涌;4)降水后,降低了深基坑围护结构的水平荷载;5)消除了地下水的的渗流,也防止了流砂现象;6)降低地下水位后,还使土体固结,增加地基土的承载力。
施工方案:井点的平面布置:当基坑或沟槽宽度小于6m,且降水深度不超过6m时,可用单排线状井点,布置在地下水流的上游一侧,两端延伸长度以不小于槽宽为宜。
如宽度大于6m或土质不良,则用双排线状井点。
面积较大的基坑宜用环状井点,有时也可布置成U形,以利于挖土机和运土车辆出入基坑。
井点管距离基坑壁不应小于1.0—1.5m,以防局部漏气。
井点管间距一般为0.8m—1.6m,由计算或试验确定。
井点管在总管四角部位应适当加密。
井点高程布置:井点的埋设深度H(不包括滤管)。
H≥H1+h+IL(m)。
H1——井管埋设面至基坑底的距离。
h——基坑中心处底面至降低后地下水位的距离,一般为0.5—1.0m。
I——地下水降落坡度,双排或环状井点1/10,单排井点为1/4~1/5。
L——井点管至基坑中心的水平距离。
同时还应考虑井点管一般要露出面0.2m左右,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滤管必须埋在透水层内,为了充分利用抽吸能力,总管的布置接近地下水位线,应事先挖槽,水泵轴心标高宜与总管平行或略低于总管,总管应具有0.25—0.5%坡度,各段总管与滤管最好分别设在同一水平面。
深井井点降水依据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一、适用范围深井井点具有排水量大、降水深(15~50m)、不受土质限制等特点,适用于地下水丰富,基坑深(>lOm),基坑占地面积大的工程地下降水;流砂地区和重复挖方地区使用这种方法,效果更佳。
二、施工准备1、材料:无砂混凝土管(滤管)、滤网、3~8mm砂砾混合料、潜水钻机、泥浆车、泥浆泵、清水泵、潜水泵等。
2、作业条件:(1)现场三通一平已完成。
(2)地质勘测资料齐全,根据地下水位埋深、土层分布和基坑放坡系数,确定井点位置、数量和降水深度。
三、工艺流程井点测量定位——挖井口——安护筒钻机就位一钻孔——回填井底砂垫层——吊放井管——回填井管与孔壁间的砾石过滤层——洗井——井管内下设水泵、安装抽水控制电路——试抽水降水井正常工作——降水完毕拔井管——封井四、操作要点1、定位:根据设计的井位及现场实际情况,准确定出各井位置,并做好标记。
2、采用冲击钻成孔,孔径一般为600~800mm,用泥浆护壁,孔口设置护筒,以防孔口塌方,并在一侧设排泥沟、泥浆坑。
3、成孔后立即清孔,并安装井管。
井管下人后,井管的滤管部分应放置在含水层的适当范围内,并在井管与孔壁间填充砾石滤料。
4、安装水泵前,用压缩空气洗井法清洗滤井,冲除尘渣,直到井管内排出的水由浑变清,达到正常出水量为止。
5、水泵安装后,对水泵本身和控制系统作一次全面细致的检查,合格后进行试抽水,满足要求后转入正常工作。
6、观测井中地下水位变化,作好详细记录。
管井剖面图五、质量要求1、基坑周围井点应对称、同时抽水,使水位差控制在要求限度内。
2、井管安放应力求垂直并位于井孔中间,井管顶部应比自然地面高O.5m。
3、井管与土壁之间填充的滤料应一次完成,从井底填到井口下1.Om左右,上部采用不含砂石的粘土封口。
4、每台水泵应配置一个控制开关,主电源线路要沿深井排水管路设置。
井点——地下工程施工场地对付地下水的首选措施王引生上海市市政工程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摘要目前在地下工程施工场地对付地下水的措施,有槽钢板桩、锁口钢板桩、地下连续墙、钻孔灌注护壁等等,但以井点降水(根据场地条件适当护壁或放坡)最为简单和经济,应属首选。
井点降水时井孔灌砂“通天”出水又清,则对邻近的影响不大。
采用井点降水方案,抽水降低地下水位时,经预抽期(砂性土约5天,粘性土约7天)后,可以在尚未开始挖土之前,从观察井测得的数据,判断是否已经达到预期需要疏干的降水深度。
达不到要求时还可以及时调整井点降水布局再试。
决不会因此发生任何施工事故。
但其他施工方案则往往要在开挖后才能判明效果,如果不行则为时已晚,往往容易发生事故,非得立即采取补救措施不可。
此时常采取的补救措施却主要是井点降水。
一、前言在上海等软土地基中开挖施工时,由于当地的地下水位很高,非但造成施工困难而且极易引发塌方和涌土等工程事故。
因此选取对付地下水的具体措施是极为重要的。
作者长期从事地基基础方面的工作,但由于本人主要是在市政工程单位工作,却也有机会参与了一些建筑工程方面的工作。
好得两者在地基处理问题上,只是规模大小不同而已,而是具有一定的共性的。
本人认为对付地下水的各种措施中以井点降水最为有效和经济。
应属首选,见图1。
兹将深入工地,亲身经历和见到的一些情况及处理措施介绍于后,并对社会上对井点降水的认识不足,以致产生的担心,顺便进行解释,以供大家参考。
图1、井点降水术语图示二、真空、大气压与井点降水“真空”是相对于大气压而言的,见图2。
在日常生活都处在大气压力作用的状态下时,大气压的存在是不显眼的。
人们习惯上以超过大气压之值称作“压力”。
这就是工程上习用的“相对压力”,其值可以用压力表测读。
但在物理学中则把当地的大气压也考虑了进去(即加上去),改用“绝对压力”表达。
只有在什么都没有的真空状态下绝对压力才等于“0”。
井点降水系统中的水射泵井点等是利用对管路抽真空在压差的驱动下运行的。
一、施工准备(一)施工机具1、管:φ38~55,壁厚为3.0mm的无缝钢管或镀锌管,长2.0m左右,一端用厚为4.0mm的钢板焊死,在此端1.4m长范围内,在管壁上钻φ15mm的小圆孔,孔距为25mm,外包两层滤网,滤网采用编织布,外部再包一层网眼较大的尼龙丝网,每隔50~60mm用10号铅丝绑扎一道,滤管另一端与井点管进行连接。
2、井点管:φ38~55,壁厚为3.0mm的无缝钢管或镀锌管。
3、连接管:透明管或胶皮管,与井点管和总管连接,采用8号铅丝绑扎,应扎紧以防漏气。
4、总管:φ75~102钢管,壁厚为4.0mm,用法兰盘加橡胶垫圈连接,防止漏气、漏水。
5、抽水设备:根据设计配备离心泵、真空泵或射流泵,以及机组配件和水箱。
6、移动机具:自制移动式井架(采用旧设备振冲机架)、牵引力为6t的绞车。
7、凿孔冲击管:φ219×8的钢管,其长度为10m。
8、水枪:φ50×5无缝钢管,下端焊接一个φ16的枪头喷嘴,上端弯成大约直角,且伸出冲击管外,与高压胶管连接。
9、蛇形高压胶管:压力应达到1.50MPa以上。
10、高压水泵:100TSW-7高压离心泵,配备一个压力表,作下井管之用。
(二)材料粗砂与豆石,不得采用中砂,严禁使用细砂,以防堵塞滤管网眼。
(三)技术准备1、详细查阅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了解工程地质情况,分析降水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2、凿孔设备与抽水设备检查。
(四)平整场地为了节省机械施工费用,不使用履带式吊车,采用碎石桩振冲设备自制简易井架,因此场地平整度要高一些,设备进场前进行场地平整,以便于井架在场地内移动。
二、井点安装(一)安装程序井点放线定位→安装高压水泵→凿孔安装埋设井点管→布置安装总管→井点管与总管连接→安装抽水设备→试抽与检查→正式投入降水程序。
(二)井点管埋设1、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测量控制点,测量放线确定井点位置,然后在井位先挖一个小土坑,深大约500mm,以便于冲击孔时集水、埋管时灌砂,并用水沟将小坑与集水坑连接,以便排泄多余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