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疗法与护理、言语治疗与护理-康复治疗与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11.10 MB
- 文档页数:29
《康复护理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康复护理的定义与内涵1. 定义:康复护理是指在康复医学的框架下,运用护理学的理论和技术,针对患者的功能障碍,进行全面的评估、干预和评价,以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实现社会回归的护理实践活动。
2. 内涵:(1)康复护理的核心:关注患者的功能障碍,包括身体、心理、社会和认知功能。
(2)康复护理的范围:涵盖急性期、恢复期、维持期和长期护理各个阶段。
(3)康复护理的方法:采用护理程序,包括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
(4)康复护理的目标: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帮助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
二、康复护理的目标与任务1. 目标:(1)恢复和改善患者的生理功能。
(2)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3)增强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4)减少并发症和二次残疾的发生。
(5)促进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
2. 任务:(1)收集和分析患者的健康资料,进行康复护理评估。
(2)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护理计划。
(3)实施康复护理措施,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
(4)监测患者的康复进程,及时调整护理计划。
(5)教育和培训患者及其家属,传授自我护理知识和技能。
(6)参与康复护理研究和质量控制,推动学科发展。
三、康复护理的基本原则1. 人本原则:尊重患者的个性,关注患者的需求和愿望。
2. 功能训练原则:通过训练和康复活动,促进患者功能的恢复。
3. 全面关怀原则:提供生理、心理、社会和精神的全面护理。
4. 连续性原则:确保康复护理在患者整个康复过程中的连续性和一致性。
5. 个性化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和实施个性化的康复护理计划。
6. 社会参与原则:鼓励患者参与社会活动,促进其社会功能的恢复。
四、康复护理的发展历程1. 起源:20世纪初,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康复护理作为其分支逐渐形成。
2. 发展:20世纪中叶,康复护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得到快速发展,主要服务于战争伤员。
3. 成熟: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康复护理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形成了独立的专业体系。
《康复护理学》复习资料1.康复治疗: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病、伤、残者身心健康与功能恢复的重要手段,也是病、伤、残综合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常用药物治疗、手术疗法等临床治疗综合进行2.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文体疗法,康复工程、康复护理、中国传统治疗、职前训练、社会服务。
3.康复医学在整个医学体系中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与保健、预防、临床共同组成全面医学4.康复心理学:针对康复患者和慢性躯体疾病患者研究和应用心理学知识和技能,帮助其最大程度的获得健康、福利,机遇,功能和能力,社会角色参与的科学。
5.心理治疗师必须具备如下条件:①系统掌握心理学知识,受过心理治疗专门训练②工作态度热情,善于理解同情患者③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善于分析问题④要有健康的心理和态度保持中立的立场⑤要有严格的保密观念6.心理治疗的方式有个别心理治疗,集体心理治疗和家庭心理治疗7.心理治疗的作用机制:安慰和支持作用,疏导作用,自我反省作用,重建行为作用,暗示作用。
8.心理治疗的原则:尊重原则,保密原则,程序原则,针对性原则,综合原则,灵活原则。
9.注意事项: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熟练掌握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技能,建立适于治疗的条件和环境10.躯体疾病患者的心理特征:负性情绪反应,自尊心过强,情绪不稳定,依赖性增强,疑心加重、适应性降低,孤独感增强。
11.残疾心理变化过程及心理治疗方法:①震惊阶段:即刻反应,属于心理休克期,持续几小时或几天,②心理治疗:情绪疏导,安慰和鼓励。
③.否定阶段:此阶段的心理治疗主要是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适当的方式。
逐步的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及可能产生后果,树立理性纪念。
④抑郁或焦虑反应阶段,此阶段心理治疗的重要阶段,可采取支持疗法。
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用理性的信念去看待所面临的问题。
⑤对抗独立反应阶段,患者认识到自身的残疾后,有时会出现心理和行为倒退,不相信自己能够独立。
此阶段的心理治疗主要是与各种康复活动训练相结合。
《康复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康复护理学课程编号:N2070037英文名称:Rehabilitation Nursing课程性质:必修课总学时:48学时理论学时:24学时实训学时:24学时学 分:3学分适用对象: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先修课程: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课程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康复护理学是一门旨在研究病、伤、残者的康复护理理论、知识、技能的学科。
它是建立在基础护理学、临床护理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上的一门新兴学科,是护理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门课程内容分为康复基础概念和基础理论、康复护理评定、康复治疗与护理、康复护理技术、中医康复护理、常见疾病康复护理七大部分。
其目的是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康复护理理念,树立四位一体的大卫生观,使学生掌握康复医学和康复护理学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康复护理技术指导临床护理以提高护理水平,在今后的临床工作实践中更好地为病、伤、残者提供高水平的护理服务。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课程教学要求学生在理解康复医学、康复护理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掌握康复护理评定、常用康复治疗技术、康复护理技术、中医康复护理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能结合临床常见疾病如脑血管意外、脊髓损伤、骨折等开展康复护理。
在教学和教改方面,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演示法等,并借助现代教学设备,声像图文并茂,增强教学效果。
结合该课程的特色,积极开展实训教学,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理论部分第一章绪论【教学要求】1.掌握康复、康复医学、康复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康复护理工作对象;康复护理与临床护理的联系和区别;康复护理指导思想。
2.熟悉康复护理工作方式、康复护理工作流程、康复护理人员工作职责。
《康复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三、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按章编写)
注:“学生学习预期成果”是描述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应具有的能力,可以用认知、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判断等描述预期成果达到的程度。
注:“考核方式”主要有:作业、案例分析、实验/实习/调研/设计报告、平时表现、考试等。
六、教材及参考资料
[1]《康复护理学》(教材),燕铁斌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第4版;
[2]《康复护理技术全书》陈锦秀主编,科学出版社,2018年第1版;
[3]《康复护理学实践与学习指导》鲍秀芹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第1版。
大纲执笔人:黎娟
审核人(专业负责人/教学院长):
制定时间:2021 年7月日。
社区康复护理第一章概论一、康复1. WHO对康复的定义: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最大限度地恢复和发展病、伤、残者的身体、心理、社会、职业、娱乐、教育和周围环境相适应方面的潜能,以减少病、伤、残者的身、心、社会功能障碍,使其重返社会,以提高生活质量。
2。
康复的四个工作领域:医学、教育、职业、社会康复。
3。
教育康复:指通过教育和培训以促进康复。
4.职业康复的内容 :?职业评定 ?职业训练 ?选择、介绍职业 ?就业后的随访二、康复医学1.康复医学的基本原则:功能康复、全面康复、重返社会。
全面康复:指从生理上,心理上,职业上及社会上进行全面的,整体的康复。
康复不仅仅针对功能障碍,更重要的是面向整个人。
2.康复医学的目标:预防性康复、矫正和治疗、教育和再训练。
3.预防性康复;指对一般无病或单纯病痛的患者最大可能的避免身体残疾的发生。
4.康复医学的内容:康复医学的基础理论、康复功能评定、康复治疗。
5.康复功能评定: 客观地、正确地评定功能障碍的性质、部位、范围、程度并估计其发展、预后和转归,为制定康复治疗计划打下科学基础。
6.康复医学的对象:?急性病后的患者 ?手术后的患者 ?各类残疾者 ?慢性病患者 ?老年人7.康复医学的服务方式(WHO);? 康复机构康复 ? 上门康复服务 ? 社区康复8.康复医学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的原因):1)社会和患者的迫切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健康观发生改变;医学的进步使各种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疾病谱发生改变;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病,需要长时间的康复治疗。
2)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人口的平均期望寿命延长,老年人口增加,随着年纪增加,身体功能进行性衰变,60%的老人患有多种慢性病,需要长期康复治疗;工业、交通、文体活动等导致残疾者比例增加,需要长期康复治疗的人数增加。
3)应对严重自然灾害和战争:人类在目前还不可能控制各种自然灾害和战争,各种自然灾害和战争都有导致人类许多残疾的发生,这些残疾者就迫切需要得到积极的康复治疗。
护理中的康复护理与康复治疗在护理中,康复护理与康复治疗康复是指通过专业的干预和治疗,促进个体在身体、思维、情感和社交方面的功能恢复,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和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
在护理工作中,康复护理和康复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康复护理与康复治疗在护理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一、康复护理的定义和原则康复护理是指通过系统的护理干预,帮助病人实现康复目标的过程。
它将护理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与康复理论和方法相结合,以促进病人的康复为目标。
康复护理的基本原则包括:个体化护理计划、病人参与和自主性、综合性团队合作、信息共享和持续性评估。
二、康复护理在护理中的应用1. 促进康复的护理措施康复护理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并有针对性地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比如,在康复护理中,护士可以帮助病人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如洗漱、穿衣、进食等,以提高病人的自理能力。
同时,护士还可以提供必要的康复训练,如力量训练、平衡训练等,以恢复或提高病人的运动功能。
2. 康复护理中的心理支持康复过程中,病人常常会面临身体和心理上的困扰。
在康复护理中,护士需要给予病人积极的心理支持。
护士可以通过倾听和鼓励,帮助病人面对困难,调整心态,增强康复的信心和动力。
此外,护士还可以利用心理干预的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情感释放等,帮助病人有效应对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3. 康复护理中的营养支持饮食与康复密切相关。
在康复护理中,护士需要根据病人的营养需求和摄入情况,制定营养支持计划。
护士可以提供健康的饮食建议,如增加蛋白质摄入、多吃新鲜蔬果等,以促进病人的康复和恢复健康。
三、康复治疗的定义和方法1. 康复治疗的定义康复治疗是一种通过专业技术和方法,针对病人的身体、思维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进行干预和治疗的过程。
康复治疗旨在帮助病人恢复身体功能、提高思维能力和情感状态,从而促进病人的康复过程。
2. 康复治疗的方法(1)物理疗法:物理疗法包括热疗、冷疗、电疗、按摩等。
康复科护理操作项目
康复科护理操作项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 康复评估:对患者的身体功能、活动能力、认知和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为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提供依据。
2. 物理治疗护理:协助物理治疗师进行各种物理治疗,如运动疗法、电疗、光疗等,确保治疗安全和有效。
3. 作业治疗护理:协助作业治疗师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职业技能训练等,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工作能力。
4. 言语治疗护理:协助言语治疗师进行失语症、构音障碍等的康复训练,促进患者的语言沟通能力恢复。
5. 康复辅具应用: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各种康复辅具,如轮椅、拐杖、假肢等,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6. 康复教育:向患者及家属传授康复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对康复治疗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7. 心理支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8. 预防并发症: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采取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如压疮、深静脉血栓等。
9. 健康指导:对患者进行饮食、运动、休息等方面的健康指导,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
10. 社区康复护理:参与社区康复工作,为出院患者提供延续性的康复护理服务。
以上是康复科常见的护理操作项目,具体内容可能因医院和患者的需求而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