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中国传统康复治疗与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2.16 MB
- 文档页数:9
对康复患者的⾏⾛、活动的护理,应按照康复治疗的规程进⾏。
要合理安排休息与运动,掌握动静结合的原则,要做适当的运动健⾝。
还要对康复功能训练进⾏指导与护理。
(⼀)动静结合 中医护理强调动静结合,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体质强弱、个⼈的爱好适当安排休息和活动。
⼀般体质虚弱、⽼年⼈、⼿术后患者,在康复期应以休息为主,有助于保持体⼒加快脏腑功能恢复,并适当参加⼀些活动,可以使经络通畅,⽓⾎流通,增强抵抗外邪的能⼒,也可适当作轻度娱乐性质的活动,如听⾳乐、唱歌、下棋、读书、观看⽂艺节⽬等。
慢性病证康复病⼈,每⽇清晨应散步、打太极拳、做体操等。
(⼆)运动的⽅法和种类 1、运动的⽅法:发展肌⼒、增强耐⼒、改善关节活动度、本体促进法等。
2、运动的种类:①耐⼒训练项⽬:适⽤于健⾝、改善⼼、肺及机体代谢功能、恢复体能。
如医疗步⾏、健⾝跑、骑⾃⾏车、游泳、划船、登⼭、跳绳、跑步平台、上下楼梯等属于周期性、节律性反复的运动及球类运动项⽬。
②⼒量性训练项⽬:适⽤于增强肌⼒、改善关节功能和消除局部积聚的脂肪,可选⽤各类专门的肌⼒训练设备进⾏。
③放松性训练项⽬:适⽤于放松精神和躯体,以消除疲劳和防治多种⾝⼼疾病。
可以选⽤散步、太极拳、放松体操、保健操、⽓功及按摩等。
④矫正治疗性项⽬:适⽤于治疗某些疾病和伤残的患者,有针对性的医疗体操及按摩。
如呼吸体操,⽤于治疗哮喘、肺⽓肿;锻炼腹肌的体操⽤于治疗内脏下垂;脊柱矫正体操,⽤于脊柱侧弯的矫治等。
⑤改善关节活动度和灵活性的训练项⽬:适⽤于关节活动障碍和关节慢性疼痛及维持关节的灵活性。
如关节的伸展运动体操、关节松动术、各种关节活动训练器训练等。
3、运动的时间:15~60分钟,⼀般为20~30分钟。
4、运动频度:每周3~7次(隔3~4天运动效果可能消失)。
5、运动康复的护理: (1)密切观察,运动过程中如出现发热等应停⽌运动,恢复后重新修新运动处⽅;⽼年⼈注意运动安全。
(2)动后咨询患者有⽆疲劳感或检测患者次⽇脉搏有否加快,如有上述情况应视为运动量过⼤,应建议康复医⽣修订处⽅。
中医护理与传统康复护理概要中医护理是一种传统的医学理论和治疗方式,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中医护理主要基于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等基本理论体系,通过中医的辨证施治方法,结合中药、针灸、推拿等疗法,旨在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
中医护理注重人体整体的平衡和调节,强调“以人为本”的护理观念,具有独特的疗效和优势。
中医护理的方法主要包括四种:调理养生、治疗疾病、康复保健和健全人体。
中医护理的特点在于采用自然疗法多、疾病防治多、个体化护理多、调理养生多。
中医护理的目标是通过平衡人体的阴阳、气血、五脏六腑等,调节身体功能,恢复和改善健康。
在具体操作上,中医护理主要包括中药疗法、针灸疗法、推拿按摩等方法,可以通过内服、外敷、按摩、拔罐等手段,调理人体的脏腑经络,促进气血循环,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自愈能力。
传统康复护理是一种包括理论体系、技术手段和护理操作等一系列护理措施的综合性护理方式。
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发现和改善病患的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并促进康复。
传统康复护理主要包括病患的评估、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和评估效果等四个阶段。
传统康复护理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疗法、功能训练、心理疏导、社会适应等。
物理疗法主要包括热疗、按摩、电疗、光疗等,用以促进病患的血液循环、肌肉松弛和疼痛缓解。
功能训练主要包括治疗性运动、生活技能训练等,以恢复和提高病患的生活自理能力。
心理疏导主要包括情绪引导、心理支持等,旨在帮助病患应对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压力。
社会适应主要包括职业康复、家居改造、社交训练等,以帮助病患重新融入社会。
总的来说,中医护理和传统康复护理都是注重整体管理、个体化护理和疾病防治的护理方式。
中医护理强调整体平衡和调节,通过中药、针灸、推拿等疗法,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传统康复护理注重功能恢复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通过物理疗法、功能训练、心理疏导等手段,帮助病患恢复和改善生活。
这两种护理方式在疾病治疗、健康维护和康复休养等领域都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为人们的健康和幸福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