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心理咨询师心理测验技能思维导图教案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610.50 KB
- 文档页数:10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第一章基础心理学一、教学目标:基础心理学研究正常成人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心理学历史、发展趋势、理论体系、派别和研究方法等,既是心理咨询师培训的“入门课”,也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本章教学目标为:(1)掌握心理学的基本体系。
(2)掌握心理过程及人格各概念的内涵及外延。
二、教学内容:(1)基础心理学绪论(识记)(2)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识记)(3)感觉和知觉(重点掌握)(4)记忆(掌握)(5)思维、言语及想象(重点掌握)(6)意识和注意(掌握)(7)动机与需要(掌握)(8)情绪、情感和意志(重点掌握)(9)人格(重点掌握)三、教学方法:(1)概念准确,注意相近概念的区分,结合日常生活适当举例。
(2)分阶段完成练习,对题目答案进行分析。
(3)注意事项:注意学科的体系化和基础心理学在心理学学习中的基础地位。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知识一、教学目标:社会心理学是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学科。
社会心理学是将个人当作一个社会实体来研究,通过考察个人与社会的联系来解释人的心态与行为的一门科学。
本章教学目标为:(1)掌握社会心理学各流派理论及基本概念。
(2)掌握人际关系概念及相关理论。
二、教学内容:(1)社会心理学概述(识记)(2)社会化与自我(重点掌握)(3)社会知觉与归因(掌握)(4)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重点掌握)(5)态度(重点掌握)(6)沟通与人际关系(重点掌握)(7)社会影响(识记)(8)爱情、婚姻和家庭(识记)三、教学方法:(1) 讲解为主,结合日常生活适当举例,适当结合心理咨询中的人际互动关系、社会功能特点等方面进行举例讲解。
(2)分阶段完成练习,对题目答案进行分析。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3) 注意事项:注意引导学员在基础心理学基础上掌握社会心理学内容,注意人际关系及社会功能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知识发展心理学是从生命全程的角度阐述个体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及毕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的学科。
第一章心理诊断技能第一节初诊接待与资料的搜集、整理第一单元如何进行初诊接待初诊接待工作程序:1、做好咨询前的准备工作.2、礼貌的接待方式和礼貌语言。
3、间接询问求助者希望得到哪方面的帮助,不可直接逼问。
4、询问结束后,明确表明态度。
5、向求助者说明保密原则。
6、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的性质。
7、说明求助者的权利与义务8、与求助者进行协商,确定使用哪种咨询方式。
初诊接待注意事项:1、避免紧张情绪。
2、语言表达。
3、反复说明心理咨询在的保密原则。
4、说明咨询测量功能的有限性.5、咨询时的仪态。
第二单元摄入性会谈摄入性会谈的工作程序:1、确定会谈的目标,内容与范围。
2、确定提问方式3、倾听4、控制会谈内容与方向5、对会谈内容归类6、结束会谈确定会谈内容和范围所依据的参照点:1、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2、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
3、心理咨询师可以依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4、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会谈目标。
5、确定会谈的内容和范围。
会谈过程中了解求助者思想和行为的工作提纲:1、外表和行为2、交谈过程中的语言特点3、思维内容4、认知过程及功能5、情绪6、灵感与判断不恰当的问题的消极作用:1、造成依赖2、责任转移3、减少求助者的自我探索4、产生不准确的信息5、求助者可因为处在被“审问”地位而产生防卫心理和行为6、提问过多可以影响交谈中必要的概括与说明不恰当的提问类型:1、“为什么……”:具有强烈的暗示性。
2、多重选择性问题:封闭性的,会影响咨询师获得信息。
3、多重问题:往往使求助者不知所措。
4、修饰性反问:这类问题不需要也无法回答。
5、责备性问题:这类问题往往使求助者产生防卫心理。
6、解释性问题:这类问题可能减少求助者的自我探索。
会谈内容的选择原则:1、适合求助者的接受能力,符合求助者的兴趣2、对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3、对求助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
4、对深入探索求助者的深层病因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