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心理学》思维导图
- 格式:docx
- 大小:335.97 KB
- 文档页数:1
给你一张图,让孩子轻松打败拖延症之前我们已经谈了2篇利用儿童版思维导图来训练孩子的思维逻辑能力的方法,今天再来说说如何利用这张神奇图来帮助孩子打败拖延症。
分析原因利用思维导图分析拖延症,这里举例运用的是圆形图(CircleMap)。
把想要分析的主题放在最中间,如拖延症,然后把造成拖延症的原因,写在外面的圆环上,能让孩子快速弄清楚自己的问题所在。
来自深圳的10岁半的Hannah就自己的拖延症画了圆圈图▼还有像下方这样的流程图其实也比较直观,如果职场人士熟悉思维导图的话,看到这个应该会感到比较亲切。
▼还有树图,也同样有效来自辽宁沈阳的10岁半的Summer就画了树状图▼针对自己的弱点,逐个击破如果利用上述的方法,孩子清晰的知道了造成自己拖延症的原因,再在进行逐个击破就非常有针对性了▼所谓发现问题其实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如何解决问题。
当孩子明确知道自己的一些问题后就需要找到相应的方法。
这里提供的方法就是做一个24小时候规划表,这样能清晰的让孩子清晰的观察到自己的时间去哪里了。
▼(24小时时间管理模板)来自上海的8岁半的洪田韵▼也可以做成时间盘状,比如来自福建福州的12岁半黄若珊就用画图代替列表,其实效果是一样的:▼按照优先法则将任务列表观察完自己花时间的规律后,就可以开始改造24小时了,也就是制作最符合我们需求的TO-DO-LIST(待做事项),它的优先级顺序是,必须马上做>必须做,但可以晚一点>可做可不做。
比如下面这张图里,前面打了×号的事项,就是我们判断之后,觉得价值不高、相对次要的事情。
▼比如下面这张图,把筛选过后的所有事项作了先后排列。
▼来自郑州的10岁半的张宸睿,把可做可不做的所有事情筛选出去之后,将剩下来的所有时间又做了再分配:▼来自上海的8岁半的洪田韵做的优先级树图▼来自上海的6岁半朱禹豪,把时间改造前后各一周的效率做了对比,发现,第二周的高效时间提高了整整一倍!▼把自己平常24小时是怎么使用的全过程记录下来,观察自己;改造这24小时,按照优先法则重新规划任务。
读书图鉴《拖延心理学》拖延你好拖延再见导读读书图鉴改变从阅读开始!各位热爱读书的朋友们晚上好,欢迎来到读书图鉴的世界。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简·博克和莱诺拉·袁的《拖延心理学》。
知乎上有一位网友说:《拖延心理学》这本书他买了快十年了,到现在还没看完。
也许你会觉得这是一个笑话,但是我觉得活中有拖延症的人真心不在少数。
比如我:《三体》这本书我就看了将近六年,我记得是在大二的时候,室友买了这本书,然后我就将第一部看完了,后来因为各种原因,直到毕业后的四年,我买了纸质的才断断续续地把它看完。
如果你也有拖延症,那我建议你可以读一读这本书。
本书的作者是简·博克和莱诺拉·袁,她们两人是心理学博士、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资深心理咨询师。
作者从拖延症的定义、拖延症的根源、摆脱拖延症的方法三部分来讲述拖延心理学。
定义就不多说了,主要说一下根源和方法。
拖延的原因心理根源:人之所以产生拖延是因为“恐惧”1.对失败的恐惧很多人害怕失败,害怕自己付出了最大的努力结果还是失败害怕别人看见自己的窘迫,从而对该做的事情一拖再拖,直到事情最后的截止日期。
2.对成功的恐惧第一次听说有人对成功恐惧,我心中的是非常鄙视的。
按理说,哪有人不想获得成功呢。
可是就是有人害怕获得成功。
一个人的成功是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的。
可有些人他就是想安于现状,不想提升自己来获得成功。
还有些人不想成功是因为害怕给别人增加期待,害怕自己成功一次之后,又失败了别人对自己的失望心情。
还有些人,不想成功,是因为害怕取得成功遭到朋友的嫉妒,致使自己孤独。
3.对失去控制权的恐惧在文中作者是如此说的:(有拖延症的)这些孩子可能从小被严格地管束,个人习惯被过度干预,他人强烈的好奇心让他们感到受到侵犯,不断的批评让他们失去自信,太多的限制压制了他们的自发性和创造性——所有这些都阻碍了他们通向独立的道路。
渐渐地,当他企图独立自主的时候,他认为他将得到的不是人们的鼓励和支持,而是人们对他的约束。
拖延心理学拖延的种类
小丑:拖延经历
圣人:帮助他人失去自己
万事通:无所不知了解万事
超人:最后关头拯救世界
白板:不清不楚没有目标
拖延的定义
推迟那些无法避免的事
拖延基因
不存在拖延基因
一些生物的因素导致拖延
对恐惧的防卫心理机制
注意力缺失紊乱症
抑郁症的倾向
焦虑症
拖延的心理原因
恐惧失败
心理舒适区对亲疏的恐惧
拖延时钟总觉得自己还有时间
征服作战
找出原因
对成功缺乏信心
反感完成任务
感觉目标遥不可及
自我约束力弱
盘点拖延
回顾拖延的后果
拖延的借口
制定一周计划
战胜拖延
考虑和判断时间
学会接受和拒绝
利用身体减压
战胜拖延的要点。
《拖延心理学》思维导图在上期的《精力管理》一书中,我们认识到了要管理好自己的“精力”而非“时间”,而说到时间,本书《拖延心理学》中进一步为我们阐述了时间分为“主观时间”和“客观时间”。
“客观时间”指的是钟表时间,而“主观时间”则受到日常生活事件的影响,随着事件的迁移变化与随自己感觉而变化。
生活中,我们常常用拖延的方式来对待那些我们不情愿又或者想逃避的事情,然而最终结果都会大大地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又或是人际关系。
本书的作者简·博克(JaneB.Burka)和莱诺拉·袁(LenoraM.Yuen)根据亲身经历,并结合多年来从拖延工作坊以及临床心理咨询工作中收获的心得和体会,对拖延作了一次详尽而认真的探索。
本书就是作者们30多年来与拖延斗争所得到的经验产物。
拖延从根本上说并不是一个自我时间管理的问题,也不是一个道德层面的问题,而是一个心理问题,此外它还受到一些生理因素(如注意力缺陷紊乱,执行功能障碍等)的影响。
拖延问题同一个人如何与自身相处有关,所以它可以被看作是一个涉及自尊和自我价值感的问题。
在本书中,作者从行为、心理以及生理层面为我们解读了拖延问题。
拖延是我们对失败、成功、控制、疏远和依附的恐惧,是我们逃避现实压力的一种策略。
哪些原因导致我们的拖延?我们该如何面对与改变呢?接下来同样用思维导图与卡片与大家分享:如果你现在已经是一名家长,正在为孩子的拖延而烦恼,下面的十条建议希望对你有所启发和帮助:五天一本书,十个月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下期将继续为大家分享好书。
“阅读改变的是思想,行为改变的是结果”【希望读完本书之后,你可以正视生活中的拖延问题,开始新的行为模式,减轻拖延带给你的折磨和痛苦,当然,在这个战胜拖延的作战过程中,你也需要给自己预留一些享受自由和愉悦的时间。
】———End 精彩待续———。
如何用思维导图来解决拖延症人为什么会拖延,原因有很多,今天咱们拿思维导图来带大家分析一下原因,同时针对不同的原因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之后,当你意识到自己针对某件事情又开始拖延时,就可以画张思维导图,解决拖延。
比如,现在领导让你写一个项目进度的报告给他,拿到这个任务后经常是不会马上去执行,而是想先放一放吧,一会儿再做。
有了这个想法的时候,请大家拿出一张纸,通过六个步骤来画下思维导图,完成后看你还会不会想拖延。
先在纸张的中心位置画中心主题,中心主题就是把这个任务写下来,越具体越好。
不要只写“项目进度报告”,而要说明是什么项目的报告。
从中心主题上引出一个分支,分支上关键字为“失败”,围绕这个任务失败后对你的影响来展开。
拖延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意识到事情的重要性,总觉得早做完晚做完对自己来说都一样,没有急迫感。
那就来想想这件事情做不好会给你带来什么影响吧。
任务完成一般可以分为两种情况,要么是到时间没有完成,要么是在最后时间段内完成了,两种情况就画两个分支,接下来再细想具体影响。
项目进度报告拖延了,没有按时完成,会有什么影响?领导肯定会批评你,因为你影响到了他后面的决策。
这样让领导觉得你没有责任心,会影响到后续的升职加薪。
一直拖着,快到时间了才匆匆忙忙的完成。
这样的质量并不能保证,那就面临打回来重新写,需要加班加点了,浪费了很多时间。
注意,这里只分析任务失败的情况,不要去列做好后的情况。
再画一个分支,来明确一下任务质量要求是什么。
产生拖延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追求完美,总想把这个东西做好。
面对一个任务,不是直接开始做,而是要先把这个计划想得多么完美,开头要多么好才弄,结果一直卡在了开头部分。
所以,来明确一下质量要求,搞明白有些事是不需要那么完美的。
这个项目进度报告是给领导看的,而且领导对这个项目已经有一个大体上的了解,所以不需要你在开头再写一些项目的背景,项目目标和项目说明等等,直接列出当前进度即可。
而且领导最关心的是现在的进度有没有延后,具体遇到了哪些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