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机制动装置要求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1
起重机械第5讲【大纲考试内容要求】:掌握起重机械要紧受力构件、钢丝绳等平安性能的检测、主梁检测及起重运输作业的平安技术。
【教材内容】:三、起重机械起重机械是工业企业常用的设备。
起重机械关于实现自动化、减轻繁忙体力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起重机械分类和特点1.起重机械分类按运动方式,起重机械可分为以下4种全然类型。
(1)轻小型起重机械:千斤顶、手拉葫芦、滑车、绞车、电动葫芦、单轨起重机等,多为单一的升落运动机构。
(2)桥式类型起重机:分为梁式、通用桥式、龙门式和冶金桥、装卸桥式及缆索起重机等,具有2个及2个以上运动机构的起重机,通过各种操纵器或按钮操纵各机构的运动。
一般有起升、大车和小车运行机构,将重物在三维空间内搬运。
(3)臂架类型起重机:有固定旋转式、门座式、塔式、汽车式、轮胎式、履带式即铁路起重机、浮游式起重机等种类,其特点与桥式起重机相似,但运动机构还有变幅机构、旋转机构。
(4)升落类型起重机:载人电梯或载货电梯、物资提升机等,其特点是虽只有1个升落机构,但平安装置与其他附属装置较为完善,可靠性大。
此类起重机有人工和自动操纵2种。
2.平安特点(1)起重机械运动部件移动范围大,大多有多个运动机构,尽大多数起重机械本身确实是根基移动式机械,轻易发生碰撞事故。
(2)工作强度大,元件轻易磨损,构成隐患;起重机械工作高度及其载运物件质量大,轻易导致比立严重的事故。
(3)一些起重机械在多尘、高温或露天作业,运行环境恶劣,劳动条件较差。
(4)起重机械是周期间歇式工作的机械,其电气设备工作繁忙、操纵要求多、工作环境条件差,比立轻易发生故障。
因此,对起重机械可靠性的要求较高。
(二)起重机械的挠性构件及其卷绕装置1.钢丝绳钢丝绳是起重机的重要零件之一,用于提升机构、变幅机构、牵引机构,有时也用于旋转机构。
起重机系扎物品也采纳钢丝绳。
此外,钢丝绳还用作桅杆起重机的桅杆张紧绳,缆索起重机与架空索道的承载索和牵引索。
《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 GB 5144—2006目次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整机4 结构4.1 材料4.2 连接4.3 梯子、扶手和护圈4.4 平台、走道、踢脚板和栏杆 4.5 起重臂走道 4.6 司机室 4.7 结构件的报废及工作年限4.8 自升式塔机结构件标志4.9 自升式塔机后续补充结构件要求5 机构及零部件5.1 一般要求5.2 钢丝绳5.3 吊钩5.4 卷简和滑轮5.5 制动器5.6 车轮6 安全装置6.1起重量限制器6.2起重力矩限制器6.3行程限位装置6.4 小车断绳保护装置6.5小车断轴保护装置6.6钢丝绳防脱装置6.7风速仪6.8 夹轨器6.9 缓冲器、止挡装置6.10 清轨板6.11顶升横梁防脱功能7 操纵系统8 电气系统8.1一般规定8.2电气控制与操纵8.3电气保护8.4照明、信号8.5导线及敷设8.6电缆卷筒8.7集电器9 液压系统10 安装、拆卸与试验11 操作与使用前言本标准的3.7、4.1、4.2.1、4.2.2.1、4.2.2.3、4.3、4.4、4.5、4.6.7、4.7.4、4.8、5.2.1、5.2.4、5.3.1、5.4.1、5.5.2、5.6.1、5.6.2、6.3.3.2、7.1、7.2、7.3、7.3.1、7.3.2、7.4、8.3.3、8.5.1、10.6 b)、10.8e)、10.9、11.1为推荐性的,其余为强制性的。
本标准代替GB 5144—1994《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
本标准参考了ISO7752-3:1993《起重机控制布置和特性第3部分:塔式起重机》、ISO11660-1:1999《起重机通道、护板和限制装置第1部分:总则》、ISO11660-3:1999《起重机通道、护板和限制装置第3部分:塔式起重机》的有关内容。
本标准与GB 5144—199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对自升式塔机顶升加节、频繁拆装的起重臂的连接、结构件正常工作年限及主要结构件可追溯的永久性标志等要求;——采用有关国际标准的部分内容;——调整部分条款为推荐性。
起重吊装规范篇一:吊装安全规范吊装作业安全规范一、术语和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
1.1 吊装作业 lift在检维修过程中利用各种吊装机具将设备、工件、器具、材料等吊起,使其发生位置变化的作业过程。
1.2 吊装机具 crane lift系指桥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装卸机、缆索起重机、汽车起重机、轮胎起重机、履带起重机、铁路起重机、塔式起重机、门座起重机、桅杆起重机、升降机、电葫芦及简易起重设备和辅助用具。
二、吊装作业的分级吊装作业按吊装重物的质量分为三级:a)一级吊装作业吊装重物的质量大于100t;b)二级吊装作业吊装重物的质量大于等于40t至小于等于100t;c)三级吊装作业吊装重物的质量小于40t。
三、作业安全管理基本要求3.1 应按照国家标准规定对吊装机具进行日检、月检、年检。
对检查中发现问题的吊装机具,应进行检修处理,并保存检修档案。
检查应符合GB 6067。
3.2 吊装作业人员(指挥人员、起重工)应持有有效的《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方可从事吊装作业指挥和操作。
3.3 吊装质量大于等于40t的重物和土建工程主体结构,应编制吊装作业方案。
吊装物体虽不足40t,但形状复杂、刚度小、长径比大、精密贵重,以及在作业条件特殊的情况下,也应编制吊装作业方案、施工安全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
3.4 吊装作业方案、施工安全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经作业主管部门和相关管理部门审查,报主管安全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实施。
3.5 利用两台或多台起重机械吊运同一重物时,升降、运行应保持同步;各台起重机械所承受的载荷不得超过各自额定起重能力的80%。
四、吊装作业前的安全检查Page 1 of 4吊装作业前应进行以下项目的安全检查:4.1 相关部门应对从事指挥和操作的人员进行资质确认。
4.2 相关部门进行有关安全事项的研究和讨论,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确认。
4.3 实施吊装作业单位的有关人员应对起重吊装机械和吊具进行安全检查确认,确保处于完好状态。
《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 GB 5144—2006目次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整机4 结构4.1 材料4.2 连接4.3 梯子、扶手和护圈4.4 平台、走道、踢脚板和栏杆4.5 起重臂走道4.6 司机室4.7 结构件的报废及工作年限4.8 自升式塔机结构件标志4.9 自升式塔机后续补充结构件要求5 机构及零部件5.1 一般要求5.2 钢丝绳5.3 吊钩5.4 卷简和滑轮5.5 制动器5.6 车轮6 安全装置6.1起重量限制器6.2起重力矩限制器6.3行程限位装置6.4 小车断绳保护装置6.5小车断轴保护装置6.6钢丝绳防脱装置6.7风速仪6.8 夹轨器6.9 缓冲器、止挡装置6.10 清轨板6.11顶升横梁防脱功能7 操纵系统8 电气系统8.1一般规定8.2电气控制与操纵8.3电气保护8.4照明、信号8.5导线及敷设8.6电缆卷筒8.7集电器9 液压系统10 安装、拆卸与试验11 操作与使用前言本标准的3.7、4.1、4.2.1、4.2.2.1、4.2.2.3、4.3、4.4、4.5、4.6.7、4.7.4、4.8、5.2.1、5.2.4、5.3.1、5.4.1、5.5.2、5.6.1、5.6.2、6.3.3.2、7.1、7.2、7.3、7.3.1、7.3.2、7.4、8.3.3、8.5.1、10.6 b)、10.8e)、10.9、11.1为推荐性的,其余为强制性的。
本标准代替GB 5144—1994《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
本标准参考了ISO7752-3:1993《起重机控制布置和特性第3部分:塔式起重机》、ISO11660-1:1999《起重机通道、护板和限制装置第1部分:总则》、ISO11660-3:1999《起重机通道、护板和限制装置第3部分:塔式起重机》的有关内容。
本标准与GB 5144—199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对自升式塔机顶升加节、频繁拆装的起重臂的连接、结构件正常工作年限及主要结构件可追溯的永久性标志等要求;——采用有关国际标准的部分内容;——调整部分条款为推荐性。
起重机械的一般安全要求在《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6067—85)中已有详细要求,现就一些基本要求作扼要介绍。
总的要求是:起重机械应结构良好,由优质材料制造,有满足要求的强度,没有明显的缺陷,有符合要求的安全防护装置,应当定期检查和正确合理使用。
1、起重机械的金属结构、主要零部件、电气设备、安全防护装置,使用与管理应当符合《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6067—85)。
2、在起重机械的明显部位,应有超负荷显示仪,司机室内应有注明起重机械技术参数和工作特性的标示牌。
3、在起重机安装过程当中必须严格进行质量检验,安装后须经试运转和验收合格方可使用。
4、起重机械必须要有可靠的过卷限位装置。
5、轨道式起重机的运转机构,必须要有行程限位开关、缓冲器、轨道端部应有止挡或立柱。
6、在有可能被起重机构件碰撞发生事故的区域内作业,必须事先与有关人员联系,并认认真真的做好监护工作。
7、操作起重机必须严格遵守下述规定。
(1)烟雾太大,视线不清或信号不明时,不得进行作业。
(2)不准斜拉斜吊、拖拉物体、吊拨埋在地下且起重量不明的物体。
(3)被吊物体不准从人身上方通过,吊离地面的物体上不得有人,不得在吊起后进行捆绑。
(4)不准利用极限位置限制器停车。
(5)起重机工作时,吊钩与滑轮之间应当保持一定的距离,防止过卷。
(6)在同一轨道上有多台起重机运转时,相邻两台起重机的突出部的最小水平距离不得小于2m,两层起重机作业时,下面服从上面。
(7)吊运物件时禁止调整制动器,制动垫磨损超过一半时,应当立即更换。
(8)起重机吊钩达到最低位置时,卷筒上的钢绳不得少于3圈。
(9)不准用电磁盘吊物件上球磨平台。
8、工作人员必须在指定的地点上、下起重机,严禁在轨道旁行走。
9、禁止由一台起重机跨越到另一台起重机上,严禁用一台起重机撞移另一台起重机。
10、在操作时,应特别注意起重机在不同操作条件下的额定起重量,这是起重机在操作中不允许超过的极限值。
对旋臂式起重机还规定了不同高度的额定起重量。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汽车起重机操作中的安全要求(最新版)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make mistakes汽车起重机操作中的安全要求(最新版)随着汽车起重机在我国生产活动中使用频率明显增加各类事故呈上升趋势。
汽车起重机最常见的事故是翻车和折臂事故,翻车事故的主要起因是起重机丧失稳定性。
丧失稳定性的原因有:吊重超载、支承不平、惯性力、离心力、风力等;折臂事故多是由于起重臂仰角过大再加上惯性力的作用起重臂下坠所致。
要减少类似事故重复发生,必须规范汽车起重机操作行为,确保安全无误。
汽车起重机使用之前,要检查安全装置主要的安全装置有幅度指示器、起升高度限位器、压力表等。
幅度指示器指针能反映出各种工况下吊臂的仰角值根据幅度参照“起重性能表”和“起重特性曲线”来决定允许的起重量,以免过载。
起升高度限位器用于防止吊钩过卷,当吊钩过卷时起钩动作自动停止。
各液压系统油路的工作压力通过压力表显示在安全装置齐备的情况下,空转各系统运转正常,方能实施操作。
起重作业时:1)地面应平整坚实,支腿必须处于全伸状态,并应将起重机调整成水平状态;最长臂工作时,风力不得大于5级。
2)起重机前方禁止作业,即吊钩重心在起重作业时不得超过回转中心与前支腿(左右)接地中心线的连线。
3)在起重量指示装置有故障不能使用的情况下,应按起重性能表规定,确定起重量,吊具重量应在总起重量之内。
4)吊重作业时,起重臂下严禁站人禁止吊起埋在地下的重物或斜拉重物避免侧载。
5)禁止使用不合格的铜丝绳和起重链,作业前要认真检查。
1 总则1.0.1 为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方针,确保起重吊装作业的安全,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中的起重吊装作业。
1.0.3 在建筑施工中进行起重吊装作业时,除应符合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与符号2.1 术语2.1.1 起重吊装作业Crane lifting operations使用起重设备将建筑结构构件或设备提升或移动至设计指定位置和标高,并按要求安装固定的施工过程。
2.1.2 绑扎Fasten建筑结构构件或设备吊装前,用吊索和卡环按起吊规定对其允许吊点处的捆绑。
2.1.3 翻身Turn over建筑结构构件或设备在起吊前将其进行翻转或扶直的过程。
2.1.4 就位Installation建筑结构构件或设备在正式起吊前按吊装工艺要求进入指定位置的状态。
2.1.5 起吊Hoist建筑结构构件或设备的吊装和空中运输过程。
2.1.6 对位Counterpoint建筑结构构件或设备按设计指定位置进行对准搁置的过程。
2.1.7 临时固定Temporary fixation对搁置就位的构件和设备进行的临时性的拉结和支撑措施。
2.1.8 永久固定Permanently校正完成后,按设计要求进行的永久性的联结固定。
2.1.9 起重索Hoistcable吊装作业中所使用的起重绳索。
2.1.10 吊具Spreader拴挂和固定起重绳索的工、机具和配件,如吊索、吊钩、吊梁和卡环等。
2.1.11 绳索破断拉力Pull rope breaking按规定的试验方法把绳索拉断所需要的力。
2.1.12 绳索容许拉力Pull rope allowing绳索在实际工作中允许承受的力。
2.1.13 卷筒钢丝绳牵引力Traction rope reel重物起升后,在卷筒上钢丝绳所产生的拉力。
2.1.14 卷筒钢丝绳牵引速度Traction rope reel speed重物起升后,起重钢丝绳在卷筒上每分钟缠绕的米数。
本文件仅起参考作用,一切以原件为准! 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5144—94
GB 5144-94(代替GB5144—85)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建筑用塔式起重机在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修、检验等方面的安全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建筑用塔式起重机(以下简称起重机). 本标准不适用于汽车式、轮胎式及履带式的塔式起重机。 2引用标准 GB5972起重机械用钢丝绳检验和报废实用规范 GB5973钢丝绳用楔形接头 GB5975钢丝绳用压板 GB5976钢丝绳夹 GB9462塔式起重机技术条件 GB10051.1起重吊钩机械性能、起重量、应力及材料 GB10672塔式起重机车轮技术条件 GB10673塔式起重机司机室技术条件 GB/T13752塔式起重机设计规范 ZBJ80012塔式起重机操作使用规程 3整机 3.1起重机的工作条件应符合GB9462中的有关规定。 3.2起重机整机的抗倾翻稳定性(包括工作及非工作)应符合GB/T13752中4.3条的有关规定。 3.3起重机应保证在正常工作或开始倾翻时,平衡重不位移、不脱落。当使用散粒物料作平衡重时应使用平衡重箱,平衡重箱应能通畅排水,而散粒物料不掉落。 3.4起重机出厂时应在明显位置固定产品标牌及生产许可证的标志。 3.5起重机出厂时需提供的随机技术文件应符合GB9462中的有关规定。 3.6使用单位应为起重机建立设备档案,档案应包括: a.每次启用时间及安装地点; b.日常使用保养、维修、变更、检查和试验等记录; c.设备、人身事故记录; d.设备存在的问题和评价。 4结构 起重机结构件所使用的材料应符合GB/T13752中5. 4.1.1条的规定。 4.1连接 4.1.1焊接 对主要受力构件的焊缝必须进行质量检查,使其达到设计要求。 4.1.2螺栓、销轴连接 4.1.2.1起重视连接使用的螺栓及销轴材料应符合GB/T13752中5. 4.2.2条的规定。 4.1.2.2采用螺栓及销轴连接时,应满足GB9462中的有关规定及其使用要求. 4.1.2.3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时,其连接表面应清除灰尘、油漆、油迹和锈蚀。并必须使用力矩扳手或专用扳手,按装配技术要求拧紧。起重视出厂时必须配备此种扳手。 4.2梯子和护圈 4.2.1设置与水平面呈不大于65°的梯子称之斜梯。 斜梯两边应设置不低于1m高的扶手,该扶手支撑于梯级两边的竖杆上,每侧竖杆中间应用横条连接。 斜梯踏板应采用具有防滑性能的金属材料制作,踏板横向宽度不小于300mm,梯级间隔不大于300mm,斜梯的扶手间宽度不小于600mm. 4.2.2设置与水平面呈75°~90°之间的梯子称之直立梯。直立梯应满足下列条件: a. 直立梯两撑杆间宽度不小于300mm; b.梯级间隔为250—300mm; c.直立梯踏杆与后面主结构腹杆间的距离不小于160mm; d. 踏杆直径不小于16mm。 4.2.3不允许在与水平面呈65°~75°之间设置梯子。 4.2.4高于地面2m以上的直立梯应设置护圈,护圈应满足下列条件: a. 护圈最小直径为650mm; b. 护圈间距为700±50mm; C.护圈侧面应用三条沿护圈圆周方向均布的板条连接; d.对于护圈其任一点都应能承受1000N的集中载荷. 当梯子设于起重机结构内部时,梯子与结构间的距离小于1.2m,则可不设护圈。 4.3平台、走台、挡板和栏杆 4.3.1在操作、维修处应设置平台、走台、挡板和栏杆。 4.3.2离地面2m以上的平台和走台应用金属材料制作,并具有防滑性能。在使用圆孔,格孔或其它不能形成连续平面的材料时,孔或间隙的大小应不使直径为20mm的球体通过。在任何情况下,孔或间隙的面积应小于400mmz. 4.3.3平台和走台宽度应不小于500mm,并能承受3000N的移动集中载荷。在边缘应设置不小于150mm高的挡板。 4.3.4离地面2m以上的平台及走台应设置防止操作人员有跌落危险的手扶栏杆。手扶栏杆的高度应不低于1m,并能承受1000N的水平移动集中载荷。在栏杆一半高度处应设置中间手扶围秆。 4.3.5除快装塔式起重视外,当梯子高度超过10m时应设置休息小平台。 4.3.5.1梯子的第一个休息小平台应设置在不超过10m的高度处,以后每隔6—8m设置一个. 4.3.5.2当梯子的终端与小平台连接时,梯级踏板或踏杆本应超过其平面.护圈和扶手应延伸到小平台栏杆的高度,并设置50Omm宽的走台。在梯子的宽度范围内,小平台挡板高度可为50mm,小平台下面第一个梯级踏板或踏杆的中心线距小平台面应不大于150mm。 4.3.5.3如果梯子在小平台处不中断,则护圈也不应中断。但必须在护圈侧面开一个宽为0.5m,高为1.4m的洞口,以便出入小平台。4.4臂架走台4.4.1对于小车变幅的臂架,走台应设置在臂架内。 a.臂架断面高度小于1.5m时,走台及扶手的设置见图1。 b.臂架断面高度在1.6m至1.8m时,走台及扶手的设置见图2。 c.臂架断面高度大于1.8m时,走台及扶手的设置见图3. 4.4.2对快装塔式起重机或变幅小车上设置与小车一起移动的安全工作平台时,可以不设臂架走台。4.5司机室4.5.1对于小车变幅的起重机起升高度超过30m;对于动臂变幅的起重机臂架铰点高度距轨顶或作业面的高度超过25m的,在起重机上部应设置一个有座椅并能与起重机一起回转的司机室. 司机室不能悬挂在臂架上,可附在回转塔身上。其位置不应在臂架正下方。在正常工作情况下,起重机的活动部件不会撞击司机室。?如司机室安装在回转塔身结构内,则应保证司机的视野宽阔。 4.5.2司机室的其它安全要求应符合GB10673中的有关规定。 4.6结构的报废 4.6.1起重机主要结构件由于腐蚀而使结构的计算应力提高,当超过原计算应力的15%时,则应予报废。对无计算条件的当腐蚀深度达原厚度的10%时,则应予报废. 4.6.2起重机主要受力构件如塔身、臂架等,在失稳或损坏后经更换或修复,检测其结构的应力不得低于原计算应力,否则应予以报废, 4.6.3起重机的结构件及其焊缝在出现裂纹时,应分析其原因。 根据受力情况和裂纹情况采取加强或重新施焊等措施,阻止裂纹发展,对因材质不符合要求的应予以报废。 5机构及零部件 5.1一般要求 5.1.1在正常工作或维修时,其运动对人体可能造成危险的零部件,应设有保护装置。 5.1.2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超重视上的零件掉落造成危险。可拆卸的零部件如盖、箱体及外壳等应牢固地与支座连接,防止掉落。 5.1.3应设置使小车运行时不脱轨的装置,即使轮轴断裂,小车也不能掉落。 5.2钢丝绳 5.2.1钢丝绳直径的计算与选择应符合GB/T13753中6.4.2条的规定。在起重机工作时,承载钢丝绳的实际直径不应小于6mm 5.2.2钢丝绳的型式、规格和长度都应在使用说明书中写明。 5.2.3钢丝绳的安装、维护、保养、检验及报废应符合GB5972的有关规定。 5.2.4钢丝绳端部的固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a.用钢丝绳夹固接时,应符合GB5976中的规定,固接强度不应小于钢丝绳破断拉力的85%; b.用编结固接时,编结长度不应小于钢丝绳直径的20倍,且不小于300mm,固接强度不应小于钢丝绳破断拉力的75%; c.用楔与楔套固接时,楔与楔套应符合GB5973中的规定,固接强度不应小于钢丝绳破断拉力的75%; d.用锥形套浇铸法固接时,固接强度应达到钢丝绳的破断拉力; e。用铝合金压制法固接时,应以可靠的工艺方法使铝合金套与钢丝绳紧密牢固地贴合,固接强度应达到钢丝绳的破断拉力的90%; f.用压板固接时,压板应符合GB5975中的规定,固接强度应达到钢丝绳的破断拉力。 5.3吊钩 5.3.1吊钩的设计,计算与选择应符合GB10051.1的规定,吊钩应设有防脱棘爪。 5.3.2吊钩禁止补焊,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予报废: a.用20倍放大镜观察表面有裂纹及破口; b.钩尾和螺纹部分等危险断面及钩筋有永久性变形; c.挂绳处断面磨损量超过原高的10%; d.心轴磨损量超过其直径的5%; e。开口度比原尺寸增加15%。 5.4卷筒和滑轮 5.4.1卷筒和滑轮的最小卷绕直径的计算,应符合GB/T13752中6.4.3.1条的规定. 5.4.2卷筒两侧边缘的高度应超过最外层钢丝绳,其值应不小于钢丝绳直径的2倍。 5.4.3滑轮应设有防钢丝绳跳槽的装置. 5.4.4钢丝绳在卷筒上的固定应安全可靠并符合本标准5.2.4条中有关要求。钢丝绳在放出最大工作长度后,卷筒上的钢丝绳至少应保留3圈。 5.4.5当最大起重量不超过1t时,小车牵引机构允许采用摩擦牵引方式,并应设有钢丝绳固定端点. 5.4.6卷筒和滑轮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予报废: a。裂纹或轮缘破损; b.卷筒壁磨损量达原壁厚的10%; c.滑轮绳槽壁厚磨损量达原壁厚的20%; e.滑轮槽底的磨损量超过相应钢丝绳直径的25%. 5.5制动器 5.5.1起重机上每一套机构都应配备制动器或具有同等功能的装置。 对于电力驱动的起重机,在产生大的电压降或在电气保护元件动作时,都不允许导致各机构的动作失去控制。如变速机构有中间位置,必须在换档时使用制动器或其他装置能自动地停住载荷。 5.5.2各机构制动器的选择应符合GB/T13752中6.2条的有关规定. 5.5.3制动器零件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予报废: a.裂纹; b.制动块摩擦衬垫磨损量达原衬厚度50%; c.制动轮表面磨损量达1.5~2mm(大直径取大值,小直径取小值); d.弹簧出现塑性变形; e.电磁铁杠杆系统空行程超过其额定行程的10%。 5.6车轮 5.6.1车轮的计算选择应符合GB/T13752中6.4.4条的规定。
起重机械使用管理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起重机械的使用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以下称《条例》)和《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以下称《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适用于《条例》规定范围内起重机械的使用管理。
第三条起重机械的使用单位应当按照本规则的要求,确保起重机械的使用安全,并且接受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安全监察。
第四条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称国家质检总局)负责全国起重机械使用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及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辖区内起重机械使用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安全管理第五条使用单位应该根据实际使用工况和工作环境的需要选择相应品种(型式)的起重机械。
第六条使用单位必须购置具有相应起重机械制造许可资格的单位制造的起重机械。
第七条使用单位购置的起重机械,应当具有制造单位的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和依据《起重机械制造监督检验规则》(以下称《制造监检规则》)规定出具的监督检验证明。
第八条使用单位所购置起重机械的随机文件,应当包括下列文件资料:(一)设计文件(含总图、主要受力结构件图、机械传动图和电气、液压系统原理图);(二)产品质量合格证书;(三)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书;(四)制造监督检验证书(需制造监督检验的);(五)型式试验合格证(按覆盖范围原则提供)。
第九条使用单位应当选择具有相应起重机械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资格的单位进行安装、改造、维修(以下简称施工),督促施工单位接受安全监察,要求其依据《起重机械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监督检验规则》(以下称《安装监检规则》)规定提供的监督检验证书。
第十条使用单位应当在监督检验合格后30日内接收并且检查施工单位提交的安装改造重大维修自检报告、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监督检验证书(需安装监督检验的)等有关技术文件和资料。
第十一条使用单位购置的以整机出厂的起重机械,在投入使用前应当按照《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以下称《定检规则》)的规定进行首次检验。
第十二条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并且严格执行起重机械使用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起重机械安全管理人员、作业人员的职责和权限;(二)起重机械操作规程;(三)日常检查和定期自行检查制度;(四)维修保养制度;(五)定期报检制度;(六)起重机械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制度;(七)起重机械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八)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和救援演练制度。
《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 GB 5144—2006目次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整机4 结构4.1 材料4.2 连接4.3 梯子、扶手和护圈4.4 平台、走道、踢脚板和栏杆4.5 起重臂走道4.6 司机室4.7 结构件的报废及工作年限4.8 自升式塔机结构件标志4.9 自升式塔机后续补充结构件要求5 机构及零部件5.1 一般要求5.2 钢丝绳5.3 吊钩5.4 卷简和滑轮5.5 制动器5.6 车轮6 安全装置6.1起重量限制器6.2起重力矩限制器6.3行程限位装置6.4 小车断绳保护装置6.5小车断轴保护装置6.6钢丝绳防脱装置6.7风速仪6.8 夹轨器6.9 缓冲器、止挡装置6.10 清轨板6.11顶升横梁防脱功能7 操纵系统8 电气系统8.1一般规定8.2电气控制与操纵8.3电气保护8.4照明、信号8.5导线及敷设8.6电缆卷筒8.7集电器9 液压系统10 安装、拆卸与试验11 操作与使用前言本标准的3.7、4.1、4.2.1、4.2.2.1、4.2.2.3、4.3、4.4、4.5、4.6.7、4.7.4、4.8、5.2.1、5.2.4、5.3.1、5.4.1、5.5.2、5.6.1、5.6.2、6.3.3.2、7.1、7.2、7.3、7.3.1、7.3.2、7.4、8.3.3、8.5.1、10.6 b)、10.8e)、10.9、11.1为推荐性的,其余为强制性的。
本标准代替GB 5144—1994《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
本标准参考了ISO7752-3:1993《起重机控制布置和特性第3部分:塔式起重机》、ISO11660-1:1999《起重机通道、护板和限制装置第1部分:总则》、ISO11660-3:1999《起重机通道、护板和限制装置第3部分:塔式起重机》的有关内容。
本标准与GB 5144—199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对自升式塔机顶升加节、频繁拆装的起重臂的连接、结构件正常工作年限及主要结构件可追溯的永久性标志等要求;——采用有关国际标准的部分内容;——调整部分条款为推荐性。
CONSTRUCTION MACHINERY 2015.719STANDARD & RULES标准规范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起重机械结构性能日益多样,安全防护的装置要求也随之提高。
关于起重机械安全防护装置的要求在G B/T 3811-2008《起重机设计规范》有部分规定,但并不具体。
GB 6067.1-2010《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第1部分:总则》(以下简称《总则》)的贯彻实施,实现了与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的接轨,反映了世界起重机有关安全方面的要《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第5部分:桥式和门式起重机》安全防护装置要求解读胡浩亮1,俞冬强1,胡丹萍2,(1. 宁波市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浙江 宁波 315600;2. 宁海县实验教育集团城南校区,浙江 宁海 315600)求,减少和避免起重机械安全事故的发生[1]。
作为《总则》的补充和细化,结合桥式和门式起重机设计、制造、使用中对设备的安全要求[2],GB 6067.5-2014《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第5部分:桥式和门式起重机》(以下简称《桥门式》)应运而生。
值得注意的是,《桥门式》对于安全防护装置的要求较《总则》及其他标准、技术规范有一些变化,本文针对于此展开解读。
1 明确不同类型桥门式起重机的安全防护装置的设置种类G B 6067《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由总则、流动式起重机、塔式起重机、臂架起重机、桥式和门式起重机、缆索起重机、轻小型起重设备等7个部分组成。
针对已经发布的《总则》适用广泛、要求宽泛的特点,新发布的《桥门式》剔除了《总则》中规定而桥门式起重机并不存在或强调的安全防护装置9种,并增加包括超速保护和安全制动器在内的2种重要的安全保护装置,最终在附录A中确定了19种需要在桥门式起重机设置的安全保护装置。
同时,为区分不同类型桥门式起重机的安全防护装置的设置要求,《桥门式》将《总则》中桥式和门式起重机的三大类细化分类,以表格形式分门别类规定了包括通用桥式起重机、通用门式起重机、半门式起重机、电动单梁起重机在内的21种不同类型用途的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建筑机械 2015.720标准规范STANDARD & RULES桥门式起重机的基本安全要求,从而克服了《总则》适用广泛而要求不明确的问题,为桥门式起重机的设计、制造、检查等方面提供了依据。
起重机制动装置要求
起重机常用的标准系列制动装置有电力液压块式制动器、电磁块式制动器、盘式制动器、带式制动器
等,其选用一般要考虑类型、规格,并进行校核验算,同时要考虑使用环境等相关因素
为了缓解制动器的磨损,减轻因制动过猛产生的冲击和振动,推荐支持制动和控制制动并用。控制制
动一般为电力制动,如再生制动、反接制动、能耗制动和涡流制动等。电力制动仅用于消耗动能,使机构
安全减速。在与电力制动并用时,支持制动器的最低安全系数应单独满足原有的规定。也可以采用二次制
动减少磨损和冲击,第一次制动用于消耗动能,使机械安全减速并停止,第二次制动确保支持制动的安全,
如用于防风制动。国家标准规定:对于吊钩起重机,当起升机构工作级别等于或高于M4且额定起升速度等
于或高于5m/min时,应采用电气制动方法,保证在0.2-1.0倍额定起重量范围内的载荷下降时,制动前的
电机转速降至同步转速的1.3以下。常规标准制动器的工作环境中不得有易燃、易爆、及腐蚀性气体,如
环境状况超出有关规定,应选用防爆型制动器。
制动器规格确定之后,为了保证制动器既能有效地制动或支持载荷,又避免制动距离过长或制动过猛
造成冲击,应校核被制动机构的平均减速度、制动时间、制动距离。不同设备应用于不同工况,有关标准
对相应机构的平均减速度、制动时间、制动距离均作了明确的规定。对于垂直式制动的制动器和在高温环
境中频繁使用的制动器应进行发热验算,检验制动器在最高许用温度下散发的热量是否大于制动过程中产
生的热量,以避免摩擦面过热损坏或失效。
在日常的特种设备检测检验工作中,经常接触到起重机的制动装置,制动装置的配置是否符合实际关
系到设备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起重机常用的标准系列制动装置有电力液压块式制动器、电磁块式制动
器、盘式制动器、带式制动器等,其选用一般要考虑类型、规格,并进行校核验算,同时要考虑使用环境
等相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