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税进项销项管理及税负计算模版
- 格式:xls
- 大小:62.00 KB
- 文档页数:4
第1篇摘要:增值税是我国税收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出口企业而言,合理计算增值税税负对于企业财务管理和税收筹划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分析出口企业增值税税负的计算方法,探讨影响税负的因素,并提出降低税负的策略。
一、引言增值税是一种按照货物或服务的增值额征收的税种,具有流转税的性质。
在我国,增值税的纳税人包括生产、经营和进口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的单位和个人。
出口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增值税税负的计算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因此,本文将对出口企业增值税税负的计算方法进行详细阐述。
二、出口企业增值税税负计算方法1. 增值税税负的计算公式增值税税负=(应纳税销售额-进项税额)/应纳税销售额×100%其中,应纳税销售额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的金额,进项税额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购进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支付的增值税。
2. 出口企业增值税税负的计算步骤(1)计算应纳税销售额:应纳税销售额=销售额-免税销售额-出口退税销售额。
(2)计算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购进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支付的增值税。
(3)计算增值税税负:根据公式计算增值税税负。
三、影响出口企业增值税税负的因素1. 出口退税率出口退税率是影响出口企业增值税税负的重要因素。
出口退税率越高,企业的税负越低;反之,税负越高。
因此,企业应密切关注国家关于出口退税率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税收筹划策略。
2. 增值税税率增值税税率也是影响企业税负的关键因素。
在我国,增值税分为基本税率、低税率和零税率。
出口企业通常适用零税率,因此,降低增值税税率有助于减轻企业税负。
3. 进项税额抵扣进项税额抵扣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购进货物或接受应税劳务支付的增值税,可以在计算应纳税销售额时予以扣除。
提高进项税额抵扣比例,有助于降低企业税负。
4. 免税政策国家为鼓励出口,实行了一系列免税政策。
企业充分利用免税政策,可以降低税负。
四、降低出口企业增值税税负的策略1. 优化出口退税政策企业应密切关注国家关于出口退税政策的变化,及时调整税收筹划策略,以提高出口退税率。
增值税税负率分析表增值税税负率是指增值税纳税义务人当期应纳增值税占当期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
对于企业和税务部门来说,增值税税负率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税务风险以及税收政策的执行效果等。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增值税税负率分析表的相关内容。
一、增值税税负率的计算方法增值税税负率的计算公式为:增值税税负率=当期应纳增值税 ÷当期应税销售收入 × 100%其中,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当期销项税额=当期销售额 ×适用税率当期进项税额是指企业购进货物、劳务、服务、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支付或者负担的增值税额。
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增值税税负率时,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特别是销售额和进项税额的核算要严格按照税法规定进行。
二、增值税税负率分析表的构成要素1、企业基本信息包括企业名称、所属行业、经营范围、纳税期限等。
2、销售收入数据详细列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个月、一个季度或一年)的各类销售收入,如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并注明对应的税率。
3、销项税额根据销售收入和适用税率计算得出的销项税额。
4、进项税额分别列出企业在同一时期内购进货物、劳务、服务等所取得的进项税额,包括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税额、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上注明的税额、农产品收购发票或者销售发票上注明的税额等。
5、应纳增值税额通过销项税额减去进项税额计算得出。
6、增值税税负率按照上述计算公式计算得出的税负率。
7、同期对比数据与上一时期(如上年同期、上季度同期等)的销售收入、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应纳增值税额和税负率进行对比,以便观察企业增值税税负的变化趋势。
8、行业平均税负率列出所在行业的平均税负率,作为参考标准,以判断企业的增值税税负水平是否合理。
9、税负率差异分析对企业的税负率与行业平均税负率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如销售结构变化、采购渠道调整、税收政策变动等。
《增值税的理论税负和实际计算公式》国家税务总局会定期计算公布行业增值税税负率指标,该指标按照行业具体计算,同时兼顾生产和流通环节,所计算出来的数据为行业平均数据,这是具体纳税人税负率比较的依据和基础。
各地税务主管机关会根据上述的计算公式,定期计算所管辖范围内具体纳税人的税负率,并用行业平均税负率进行比较。
(一)税负率的计算过程增值税税负评价首先需要计算税负率,我们来认识一下税负计算的公式及其演化,借以了解税负率的计算过程:1.基本公式:增值税税负率=当期实际入库增值税税款/当期应纳增值税收入*100%=毛利率*17*100%2.公式演化:基本公式提供了一个理论依据,但企业实际情况较为复杂,基本公式还需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加入一些影响增值税税款入库的因素,如杂项扣除、上期留抵、进项税转出等。
因此税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应进行下列转化:本期实际纳税=销项-进项=本期销项—本期进项-上期留抵+进项转出=本期销售收入*17%-本期存货增加*17%-杂项抵扣-上期留抵+进项转出=本期销售收入*17%-[销售成本—(期初有票库存-期末有票库存)]*17%-杂项抵扣-上期留抵+进项转出=本期销售毛利*17%+(期初有票库存-期末有票库存)*17%-杂项抵扣-上期留抵+进项转出其中:销售成本=本期有票存货增加+期初有票库存-期末有票库存本期有票存货增加=销售成本—(期初有票库存-期末有票库存)杂项抵扣主要指固定资产抵扣、运费抵扣,低值易耗品抵扣,劳保用品抵扣等计入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的抵扣事项。
当企业的增值税应税收入项目存在不同的增值税适用税率时,应分别计算不同税率收入的理论增值税,并将不同税率收入的理论增值税汇总得出一个总的理论增值税,并以此来确定总体的增值税理论税负。
(二)、增值税的实际税负脱离理论税负上下变动的原因增值税的理论税负与企业实际申报表体现的增值税实际税负之间通常有很大的出入,这主要是增值税的应纳税额及实际税负与其期初留抵进项、本期进项到位程度及进项税额转出,本期销项多少有关,增值税理论税负可根据上述公式计算,是一个固定值,而实际税负脱离理论税负上下变动通常有如下的原因:1、当企业期初留抵进项与期初存货余额所应包含的进项税额不比对时,会对本期增值税的税负产生影响,如期初留抵进项税额大于期初存货应包含的进项税额,则会降低本期增值税实际税负率,因为其留抵进项有一部分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存货存在,该部分进项税额不产生相应的销项税额,必然占用其他存货销售的销项税额;如期初留抵进项税额小于期初存货应包含的进项税额,如期初存货在本期实现销售,则会提升本期增值税实际税负率,因为期初存货中有一部分没有进项税额,而又因其实现销售而产生销项税额;2、上期有较大暂估入库商品,已在上期销售,而进项发票在本期收到并抵扣,则该会计事项会降低本期增值税实际税负率,因为本期该部分进项参与抵扣,但却由于不存在与之对应的存货存在,从而不产生相应的销项税额;3、当本期已销商品,由于未及时取得进项发票而在会计上做暂估入库处理,由于该商品已产生销项税额,因为进项发票未到没有进项税额抵扣发生,故会提升本期增值税实际税负率;4、当本期采购之存货未完全实现销售,但其进项已全额抵扣,从帐面上的体现是存货库存越来越大,进项与销项不配比,如进货60吨,销货40吨,其中进货20吨的进项会抵减销货40吨所产生的毛利的销项,会产生零税负或低税负,此时也会降低增值税实际税负率;5、本期销售数额大于与销售数额对应的采购数额,则会提升本期增值税实际税负率,比如进货60吨,但销货80吨,其中多销货之20吨货物会提升增值税实际税负率。
增值税税负率的计算公式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税务筹划中,增值税税负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不仅能够反映企业在增值税方面的负担情况,还可以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那么,什么是增值税税负率?它又是如何计算的呢?增值税税负率,简单来说,就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缴纳的增值税税额占同期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
通过计算增值税税负率,企业可以了解自身在增值税方面的负担水平,与同行业进行比较,评估自身的税务风险,以及制定合理的税务筹划策略。
增值税税负率的计算公式通常有两种:第一种是增值税税负率=本期应纳税额 ÷本期应税销售收入 ×100% 。
其中,“本期应纳税额”是指企业在本期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应当缴纳的增值税税额。
这包括销项税额减去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等项目后的余额。
销项税额是企业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按照销售额和规定的税率计算并向购买方收取的增值税税额。
进项税额则是企业购进货物、劳务、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支付或者负担的增值税税额。
“本期应税销售收入”是指企业在本期销售货物、提供应税劳务等取得的不含增值税的收入。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销售收入应当是按照税法规定确认的收入,包括一般销售、视同销售等情况。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某企业在一个月内的销项税额为 10 万元,进项税额为 8 万元,那么本期应纳税额就是 10 8 = 2 万元。
假设该企业本月的应税销售收入为 50 万元,那么增值税税负率就是 2 ÷ 50 × 100% = 4% 。
第二种计算公式是增值税税负率=(本期销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本期应税销售收入 × 100% 。
这个公式与第一种本质上是相同的,只是在计算应纳税额时,直接用销项税额减去进项税额来表示。
在实际计算增值税税负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和应税销售收入的计算必须严格按照税法规定进行,不能出现错误或遗漏。
增值税税负怎么计算出来的税负=应纳增值税额/不含税销售收入=(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含税销售收入/1.17)一般税务要求要高于3%,不然会去查你们的。
3%,是因为小规模纳税人都是这个税负了,一般纳税人不能更低吧。
当然也有特殊情况。
是拿所应交的增值税除以当月的销售收入。
比如说应交的增值税是2000元,当月的销售收入是1000元,那么税负就是百分之二,也就是通常说的两点。
税负也称为税收负担率。
是应交税费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
如果每个月都进项大于销项,那你要提交一份有关这种情况的说明。
说明你是因为材料或者产品的库存增加而引起的,这种情况时有发生,能够说明原因就行,但是前提条件是你的各项材料、电费等成本项目都很正常。
[编辑本段]税负率的计算方法税负率=应交增值税/销售收入税负即税收负担。
实际交纳的税款占销售收入净额的百分比。
税负可以单指增值税税负、所得税税负、营业税税负等。
也可以把所有本年度上交的所有税款加总计算一个总体税负。
税负率是指增值税纳税义务人当期应纳增值税占当期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
对小规模纳税人来说,税负率就是征收率:3%,而对一般纳税人来说,由于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税负率就不是17%或13%,而是远远低于该比例,具体计算:税负率=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应税销售收入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期初留抵进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进项转出—出口退税—期末留抵进项税额税负就是税收负担率,是纳税人对应期间的应纳增值税与销售收入的比例,但如果是出口企业或免税企业,主要把出口收入和免税收入按1/ 2应税税率算出销项税加入计算就纳增值税,如果有进料加工的话,还要考虑这部份的税金,具体公式如下:增值税税负率=[销项税-免\退税收入—适用税率—(进项税—进项税转出—期初留抵期末留抵以及海关核销免税进口料件组成的计税价格×17%)]/(计征增值税的销售额-免抵退销售额),以上公式是通用的,如果是业务简单的公司,上式中没有涉及的就是0税负了。
增值税税负率的计算公式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税务筹划中,增值税税负率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它能够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增值税的纳税负担情况,帮助企业了解自身的税务状况,进行合理的税务规划和决策。
那么,什么是增值税税负率?它的计算公式又是怎样的呢?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增值税税负率的基本概念。
增值税税负率是指增值税纳税义务人当期应纳增值税占当期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
简单来说,就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过程中,实际缴纳的增值税与销售收入的比值。
增值税税负率的计算公式有多种,常见的有以下两种:第一种:增值税税负率=当期应纳增值税税额 ÷当期应税销售收入 × 100%这里的“当期应纳增值税税额”,是指按照税法规定,企业在当期应当缴纳的增值税金额。
它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出:当期应纳增值税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销项税额”是企业在当期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时,按照销售额和适用税率计算得出的税额。
计算公式为:当期销项税额=销售额 ×适用税率“销售额”通常是指不含增值税的销售额。
如果取得的是含税销售额,需要先将其换算为不含税销售额,公式为: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 ÷(1 +适用税率)“当期进项税额”则是企业在当期购进货物、劳务、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等支付或者负担的增值税额。
需要注意的是,进项税额必须是符合税法规定可以抵扣的税额。
第二种:增值税税负率=(本期累计应纳税额本期累计减免税额本期累计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本期累计应税销售额 × 100%这种计算方法相对复杂一些,但在某些情况下更能准确反映企业的实际税负情况。
为了更好地理解增值税税负率的计算,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具体说明。
假设某企业在一个月内,销售商品取得不含税销售额 100 万元,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 13%,则当期销项税额为 100×13% = 13 万元。
在当期购进原材料等支付的进项税额为 8 万元。
增值税税负率怎么计算?
增值税税负率,这个指标对于广大财务工作者来说,并不陌生,它是用来衡量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实际税收负担的大小。
从纳税监管角度讲,在名义税率和税收政策一定情况下,如果实际税负率过低,则有可能存在偷漏税问题,会引起税务监管部门的注意;
从企业来讲,如果实际税负率较高,企业也应该查明原因,加强纳税核算管理,避免不必要的纳税损失。
那增值税税负率如何计算呢?
增值税税负率是指当期应纳增值税占当期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
对小规模纳税人来说,增值税税负率就是征收率3%,
而对一般纳税人来说,由于可以抵扣进项税额,增值税税负率就不是16%或10% ,而是远低于该比例,具体计算如下:
增值税税负率=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应税销售收入
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
但并不是所有进项税额都允许抵扣的,实际抵扣进项税额要考虑有无进项转出、有无留抵的进项税和出口退税。
今天理臣君,就跟大家分享到这里,想要获取更多财税资讯,请多多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增值税税负率的计算公式在企业的财务核算和税务管理中,增值税税负率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它能够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增值税的纳税负担情况,对于企业评估自身的税务状况、制定合理的税务策略以及与同行业进行比较都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增值税税负率究竟是如何计算的呢?增值税税负率的基本概念可以简单理解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实际缴纳的增值税税额占同期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
要计算增值税税负率,首先需要明确几个关键的概念和数据。
增值税应纳税额是计算税负率的核心要素之一。
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一般来说是通过销项税额减去进项税额得到的。
销项税额,是指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按照销售额和适用税率计算并向购买方收取的增值税税额。
其计算公式为:销项税额=销售额 ×税率。
这里的销售额,在一般情况下是指不含增值税的销售额。
但如果是含税销售额,需要先进行价税分离,换算为不含税销售额,即: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 ÷(1 +税率)。
进项税额,则是指纳税人购进货物、劳务、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支付或者负担的增值税额。
进项税额通常是通过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农产品收购发票或者销售发票等合法凭证上注明的税额来确定。
有了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就可以计算出增值税应纳税额。
但在实际计算增值税税负率时,还需要明确应税销售收入的概念。
应税销售收入,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销售货物、提供应税劳务等取得的收入,同样需要是不含增值税的收入。
接下来,我们来看增值税税负率的具体计算公式。
增值税税负率=(本期应纳税额 ÷本期应税销售收入)× 100%例如,某企业在一个纳税期间内,销项税额为 10 万元,进项税额为 8 万元,同期的应税销售收入为 50 万元。
首先计算应纳税额: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 10 8 = 2万元。
然后计算税负率:税负率=(2 ÷ 50)× 100% = 4% 。
月份销售总额销售额(不含税)销项税金进项总额
2012.167420.0057623.939796.0755244.74
月份销售总额销售额(不含税)销项税金进项总额
2012.112431.2510625.001806.2511700.00
2、已知进项数额 推算销售总额 (17%)
说明:淡蓝色单元格是添入数值 ,米黄色单元格是生成数值
1、已知销售总额 推算进项数额 (17%)
进项(不含税)
进项税金应纳税额税负
47217.738027.011769.053.07%
进项(不含税)
进项税金应纳税额税负
10000.001700.00106.251.00%
成数值,同后面的参考税负对比,
探讨税负率的计算方法,现在把标准算法发在下面(注:增值税的应税货物或劳务销售额是不含税的,请大家不要再探讨此问题!)
增值税税负率计算公式:
增值税税负率={[年度销项税额合计+免抵退货物销售额*应税货物实用税率-(年度进项税额合计-年度进项税额转出合计+年初留抵税额-年末留抵税额)]/[年度应税货物或劳务销售额+免抵退货物销售额]}*100%
增值税行业平均税负率参照表
序号
行业
平均税负率
1
农副食品加工
3.50
2
食品饮料
4.50
3
纺织品(化纤)
2.25
4
纺织服装、皮革羽毛(绒)及制品
2.91
5
造纸及纸制品业
5.00
6
建材产品
4.98
7
化工产品
3.35
8
医药制造业
8.50
9
卷烟加工
12.50
10
塑料制品业
3.50
11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5.50
12
金属制品业
2.20
13
机械交通运输设备
3.70
14
电子通信设备
2.65
15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3.50
16
电气机械及器材
3.70
17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4.95
18
商业批发
0.90
19
商业零售
2.50
20
其他
3.50。
关于增值税的税负率怎么算税负率=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应税销售收⼊。
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
假设本⽉没有上期留抵税额,税负率=(销项-进项)/不含税销售收⼊。
其实征的税务率,有的时候会随着各种的因素产⽣变动的,例如说货物的销售价格,当段时间之内的进货量等这些因素,不过我国在增值税的税负率的这⼀块是制定没有统⼀的计算⽅式的,企业可以根据这些计算⽅式,由财务部的专门⼈员计算出税负率。
相信还有很多企业的主要负责⼈不是特别清楚关于增值税的税负率怎么算?下⾯律图⼩编就为您详细介绍。
⼀、关于增值税的税负率怎么算?⽬前对于出⼝型⽣产企业税负率的计算⽅法分⼆种情况:(1)期初进项留抵数中有以前年度出⼝但末申报退税的进项留抵在内,且数额较⼤,主要形成原因是由于新批的出⼝企业受⼀定条件限制,前⼗三个⽉不能申报出⼝退税,其⾦额放在留抵进项中体现。
且到年末仍有留抵,其留抵数的计算应为上年末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的期末留抵数-下年度1⽉份增值税纳税申报上的本期免抵退货物应退税额,此时期初留抵直接影响到下年度的税负率,此时当年实际税负率的计算⽅法:(全年销售收⼊(内外销之和)乘17%-当年进项)/全年销售收⼊。
(2)对于不受上项因素影响的企业:税负率的计算公式有⼆种:第⼀种计算⽅法是(出⼝的免抵税额内销的应交税⾦)/(内销的销售额外销的销售额)=税负]第⼆种⽅法是:(全年销售收⼊乘17%-进项税额期初进项留抵-期末进项留抵)/全年销售收⼊。
此两种计算⽅法的结果是⼀致的。
以上计算中的进项税额均为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出⼝货物进项转出,期初期末留抵均为增值税纳税申报上的留抵数-下期申报表当⽉免抵退货物应退税额。
从税负计算的原理来说是为了计算增加值税负率,所以,对于进项转出,要考虑是什么事项,对于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的进项转出,不应考虑的.其他要看具体情况,⽐如免税货物⽤,⾮应税⽤,等等考虑进去就可以了,更准确的计算还应考虑期初期末的存货.⼆、税负率是什么?税负率是指增值税纳税义务⼈当期应纳增值税占当期应税销售收⼊的⽐例。
增值税税负计算公式注:本文所介绍的增值税税负计算公式适用于中国大陆地区的增值税计算。
根据实际情况,税务机关有权调整和变更税法及税务规定,请读者在使用该计算公式时务必与税务机关核实。
引言增值税是一种按照商品增值额计税的一种税收形式,广泛应用于世界各个国家。
在中国大陆地区,增值税是一种主要的税种,涉及到企业的日常经营和税务申报工作。
了解和掌握增值税税负计算公式对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增值税税负计算公式及其相关要点。
增值税税率根据中国大陆地区的税法规定,增值税税率分为两档:一般纳税人税率和小规模纳税人税率。
一般纳税人税率分为17%和11%两个档次,适用于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税率为3%,适用于年销售额在国家规定的限额以下的纳税人。
增值税纳税人分类根据税法规定,纳税人按照纳税资质和年销售额来区分,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
一般纳税人是指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年销售额超过国家规定限额的企业纳为一般纳税人。
小规模纳税人是指年销售额在国家规定限额以下的企业纳为小规模纳税人。
增值税税负计算公式增值税税负计算公式根据不同的纳税人类型和税率档次有所不同。
下面分别介绍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税负计算公式。
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负计算公式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负计算公式为:销项税额 - 进项税额 = 应纳税额。
其中,销项税额是指企业通过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所产生的销售额乘以适用税率的税额;进项税额是指企业购买商品或接受劳务支付的价款中所发生的增值税额。
例如,某一企业在某一纳税期间的销售额为100万元,适用税率为17%,进项税额为70万元。
那么该企业的增值税税负计算如下:销项税额 = 100万元× 17% = 17万元进项税额 = 70万元应纳税额 = 17万元 - 70万元 = -53万元当结果是正数时,表示该企业需向税务部门缴纳相应的增值税;当结果是负数时,表示该企业可以抵扣或退还相应的税额。
增值税税负率的计算方法增值税税负率是反映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负担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税务机关在日常管理和纳税评估时的一个主要评价指标。
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增值税日常稽查办法>>中的计算方法:实际税负率=应纳税额÷应税销售额。
有免抵退的出口货物销售企业,实际税负率=(应纳税额+免抵退税额)÷(内销收入+外销收入)虚拟税负率={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转出-免抵退税办法出口货物不得抵扣进项税额)- (期未有票存货-期初有票存货)X17%]+(免抵退出口货物销售额-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金额)×17% }÷内外销销售总额计算公式的相关说明:一、关于存货1、暂估入库的存货未取得专用发票,无对应的进项税额,计算期未有票存货和期初有票存货时均应予以剔除。
2、生产成本(在产品)、产成品中的工资、折旧等项目也不含进项税额,也不属于有票存货。
如果无法准确确定生产成本(在产品)、产成品中有票存货的金额,可按适当比例计算。
3、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虽然没有取得抵扣票据,但因公式中已确认了虚拟进项税额,有库存时,应当做有票存货。
二、关于进项税额1、根据免抵税额的计算方法,进项转出中的“免抵退税办法出口货物不得抵扣进项税额”最终只影响退税额,不影响免抵额,因此不从进项税额中减除。
2、在已实行消费型增值税的地区,在计算虚拟税负率时进项税额也应剔除外购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因为虚拟税负率只允许扣除与已实现销售的货物相对应的进项税额,进项税额包含外购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降低了虚拟税负率的可比性。
三、关于多档税率由于我国增值税实行多档税率制,免抵退办法出口货物有17%、13%两档征税率,外购项目也有17%、13%、10%等多档税率。
当纳税人的免抵退办法出口货物或外购项目有多档税率时,应将虚拟税负率的计算公式改为:虚拟税负率={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转出-免抵退税办法出口货物不得抵扣进项税额)- ∑(期未有票存货-期初有票存货)X适用税率]+∑(免抵退出口货物销售额-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金额)×适用税率}÷内外销销售总额例:某企业库存甲乙两种材料,甲材料税率为17%,期初库存100万元,期未库存200万元。
增值税税负及其计算方法增值税税负及其计算方法增值税税负及其计算方法一、增值税税负简单的说,税负就是税收造成的负担,税负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一年)已交税金除以销售收入的百分比,但是由于各个企业的具体情况不同,因此说负率也有所差异。
如果是小规模纳税人一般就是指税率的3%;如果是一般纳税人因为有抵扣,所以税率不固定,但在行业间会有一个平均数,税务机关也是依此评估纳税人的。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税负率,其计算公式为:税负率=应缴税金/销售收入*100%一般税负率过低往往会引起税务局的关注,可以掌握在不低于1%(商业企业1.5%左右),各行业的税负率是不同的,具体的税负率表是:1 农副食品加工 3.502 食品饮料 4.503 纺织品(化纤) 2.254 纺织服装、皮革羽毛(绒)及制品 2.915 造纸及纸制品业 5.006 建材产品 4.987 化工产品 3.358 医药制造业 8.509 卷烟加工 12.5010 塑料制品业 3.5011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5.5012 金属制品业 2.2013 机械交通运输设备 3.7014 电子通信设备 2.6515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3.5016 电气机械及器材 3.7017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4.9518 商业批发 0.9019 商业零售 2.5020 其他 3.50二、税负率具体计算企业增值税税负率计算理论税负率:销售毛利*17%除以销售收入实际税负率:实际上交税款除以销售收入增值税税负率是指增值税纳税义务人当期应纳增值税占当期应税销售收入的比例.对小规模纳税人来说,税负率就是征收率:3%,而对一般纳税人来说,由于可以抵扣进项税额,税负率就不是17%或13%,而是远远低于该比例,具体计算:税负率=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应税销售收入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期初留抵进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进项转出-出口退税-期末留抵进项税额注:1、对实行"免抵退"的生产企业而言,应纳增值税包括了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2 、通常情况下,当期应纳增值税=应纳增值税明细账"转出未交增值税"累计数+"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累计数问:1、我单位是进出口贸易公司,以自营出口为主,取得进出口权及出口业务已有3年,但最近业务比较少,不知现在对销售收入方面是否还有规定,比如说,年销售额最少要达到180万.2、外销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95%以上的自营生产企业的增值税税负率如何计算.征税率为17%,退税率为13%.请列计算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