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解放战争
- 格式:ppt
- 大小:3.94 MB
- 文档页数:22
第17课解放战争一.内战的爆发1. 1945年10月10日,重庆谈判,《双十协定》,规定和平建国,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障人民权利。
2. 1946年初,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3. 全面进攻:1946年6月,国民党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4. 重点进攻:1947年春,国民党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1. 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渡过黄河,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2. 决战:1948年秋,三大战役➢辽沈战役:1948年9月,东北全境解放➢淮海战役:以徐州为中心,1941年1月发起总攻➢平津战役:1941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结果:共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 1949年4月,《国内和平协定》,和谈破裂2. 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打响,23日,占领南京。
3. 意义:➢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迎来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胜利,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前言:1946年2月10日,重庆各界人士在较场口集会,庆祝政治协商会议成功。
国民党特务使用暴力破坏了这次集会。
较场口事件后,国民党不顾政协协议和人民的反对,发动了内战。
总结:1946年6月,蒋介石不顾人民的和平要求,发动了内战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后,1947年6月开始战略反攻经过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等,解放军基本解放了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作了哪些努力?进行重庆谈判,进行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以及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有什么意义?➢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迎来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胜利,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第17课解放战争【基础知识梳理】一、战争背景1.重庆谈判(1)原因: ①蒋介石采取“”的策略,电邀 __________赴重庆谈判。
②中共为争取。
(2)成果:1945年10月10日,双方签订《》。
其主要内容是①,坚决避免内战。
②召开,保证人民权利。
(3)不足:对和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达成协议。
2.政协会议(1)时间、地点:年初,。
(2)成果:通过了有利于的政协协议。
二、战争经过1.战略防御(1) 全面内战爆发的时间、标志:年月,国民党进攻 ___解放区。
(2)战况①粉碎全面进攻:人民解放军采取___ _____方式,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歼敌七十多万。
②粉碎重点进攻: 1947年,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 ____和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2.战略反攻:l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
3.战略决战⑴条件:到1948年秋,敌我力量发生重大变化。
⑵概况①辽沈战役:年月打响。
东北解放军首先攻占锦州,解放长春。
最后东北全境解放。
②淮海战役:以为中心开始,先后在碾庄、宿县歼灭、黄维兵团;1949年1月发起总攻,全歼杜聿明敌军。
③平津战役:东北解放军同华北解放军共同作战,傅作义率军投诚,和平解放。
⑶意义:国民党军队的基本上被消灭了。
三、战争胜利1.北平和平谈判⑴背景:①蒋介石在年元旦发出“求和”声明。
②毛泽东号召人民将革命进行到底。
⑵结果:达成《》最后修正案。
但南京国民政府拒绝签字,和谈破裂。
2.渡江战役: (1)时间:年月21日至23日。
(2)结果:解放军占领,统治中国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3.进军全国,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4. 胜利意义(1)国内: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企盼已久的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2)国际:改变了世界,壮大了世界、和【知识拓展】1、为什么说内战是不可避免的?(1)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反共反人民是其阶级本质,内战是不可能改变的政策。
第17课解放战争【课标要求】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导入:经过八年艰苦抗战,付出巨大民族牺牲,取得抗日战争胜利。
但对中国民主革命来说,无论反帝的任务,还是反封建的任务,都还没有完成。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了它最后一个时期,即解放战争时期,这也是中国近代史的最后一个时期。
学习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解放战争的进程:1945.8------和谈时期--------46.6------战略防御----------47.6-----反攻----------48.9-----决战-----49.1----------49.4渡江战役-------49.10.1---46.6-------------49.4为战争时期问:抗战胜利后,人民的迫切要求是什么?和平民主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由中日民族矛盾转化为国内阶级矛盾,准确的表述应为:中国人民同美帝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之间的矛盾。
要结合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形势来理解这句话。
抗战胜利即为二战结束,世界形势基本是一方面在东欧和亚洲一些新型人民民主政权即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社会主义运动和人民民主运动在壮大。
另一方面是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旧的世界殖民体系走向瓦解。
这些是对中国革命有利的方面。
不利的世界形势则是美国的全球扩张和扶蒋反共政策。
战后的美国,仗强大的实力,到处扩张,想称霸世界。
而中国是亚洲的重心,控制中国就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愿看到共产主义在中国的胜利,就采取了扶蒋反共政策。
具体做法是:帮国民党装备军队、运兵[飞机、军舰]、训练军事人员、提供贷款和物资。
人民要求和平民主,蒋的对内政策则是独裁内战,那么他为什么要打“和平建国”的纲领呢?基于两点原因:一是发动内战的准备工作没有完成,二是迫于人民的和平呼声和国内舆论压力。
这时候,国民党数百万军队还在大西南、大西北,发动内战的军事部署没有完成,饱受战争之苦的人民要求和平、反对内战,反对内战是极不得人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