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运筹学教案1-绪论及线性规划模型
- 格式:ppt
- 大小:978.50 KB
- 文档页数:38
管理运筹学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地学习管理运筹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管理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管理和决策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内容1.管理运筹学的概述–管理运筹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管理运筹学在管理决策中的作用和地位–管理运筹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2.线性规划–线性规划问题的基本概念和形式化描述–线性规划的图解法和单纯形法–非标准线性规划问题的解法3.整数规划–整数规划与线性规划的对比–整数规划的分支定界法和割平面法4.网络优化–关键路径法–最小生成树算法–最短路径算法–最大流问题与最小割集5.动态规划–动态规划的基本思想和应用领域–背包问题的动态规划解法–最长公共子序列问题的动态规划解法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教师讲解为主、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为辅的教学方法,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教学方法如下:•授课讲解:由教师进行系统性的知识讲解,介绍管理运筹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案例分析:选取实际管理问题作为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集体讨论,促进合作学习和思维的碰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练习:通过一些例题和习题,巩固和拓展学生对管理运筹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部分,具体权重如下:•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包括作业、小组讨论和课堂表现。
•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考查学生对管理运筹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管理运筹学,特别准备了以下教学资源:•教材:推荐使用《管理运筹学》教材,由张三、李四等人编写,内容详实,结构清晰。
•课件:每节课都将提供相应的课件,包括教师讲解的内容、案例分析的数据和相关解析等。
•参考书:为了满足学生的深入学习需求,提供了一些经典的管理运筹学参考书,供学生参考阅读。
《管理运筹学教案》PPT课件一、引言1. 课程介绍:管理运筹学的定义、目的和应用领域2.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运筹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3. 课程安排:10个章节,每章包含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练习题二、线性规划1. 线性规划的定义和应用2. 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目标函数、约束条件、可行解、最优解3. 线性规划的图解法和解法4. 案例分析:最小成本物流配送问题三、整数规划1. 整数规划的定义和应用2. 整数规划的基本概念:整数变量、约束条件、可行解、最优解3. 整数规划的解法:贪心算法、动态规划、分支定界法4. 案例分析:人员排班问题四、动态规划1. 动态规划的定义和应用2. 动态规划的基本概念:状态变量、决策变量、状态转移方程、最优策略3. 动态规划的解法:自顶向下法、自底向上法4. 案例分析:最短路径问题五、非线性规划1. 非线性规划的定义和应用2. 非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非线性函数、约束条件、可行解、最优解3. 非线性规划的解法:梯度下降法、牛顿法、共轭梯度法4. 案例分析:最大化利润问题六、目标规划1. 目标规划的定义和应用2. 目标规划的基本概念:多目标规划、目标函数、约束条件、有效解3. 目标规划的解法:分层递阶法、平方规划法、图解法4. 案例分析:资源分配问题七、决策分析1. 决策分析的定义和应用2. 决策分析的基本概念:决策变量、目标函数、约束条件、可行解3. 决策分析的解法:确定性决策、风险性决策、不确定性决策4. 案例分析:产品组合决策问题八、网络计划1. 网络计划的定义和应用2. 网络计划的基本概念:活动、节点、路径、最早开始时间、最晚开始时间3. 网络计划的类型:PERT、CPM、Gantt图4. 案例分析:项目调度问题九、排队论1. 排队论的定义和应用2. 排队论的基本概念:到达过程、服务过程、排队系统、队列长度、等待时间3. 排队论的模型:M/M/1、M/M/c、M/G/14. 案例分析:银行排队问题十、库存管理1. 库存管理的定义和应用2. 库存管理的基本概念:库存水平、订货周期、订货量、库存成本3. 库存管理的方法:固定订货量系统、固定订货周期系统、连续检查系统4. 案例分析:物料需求计划问题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线性规划1. 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理解:目标函数、约束条件的设定及解的最优性的判断。
《管理运筹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管理运筹学概述1.1 管理运筹学的定义解释管理运筹学的概念和内涵强调管理运筹学在实际管理中的应用价值1.2 管理运筹学的发展历程介绍管理运筹学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提及著名学者和管理运筹学的重要成果1.3 管理运筹学的方法和工具概述管理运筹学常用的方法和工具简要介绍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等方法1.4 管理运筹学的应用领域列举管理运筹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实例强调管理运筹学在企业经营、物流管理、生产计划等方面的应用第二章:线性规划2.1 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解释线性规划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引入可行解、最优解等基本概念2.2 线性规划的图解法演示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步骤提供实际例子进行图解法的应用演示2.3 线性规划的代数法介绍线性规划的代数法解题步骤使用具体例子进行代数法的应用解释2.4 线性规划的应用案例提供实际案例,展示线性规划在企业决策、资源分配等方面的应用强调线性规划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第三章:整数规划3.1 整数规划的基本概念解释整数规划与线性规划的区别引入整数规划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3.2 整数规划的解法介绍整数规划常用的解法,如分支定界法、动态规划法等使用具体例子进行整数规划解法的应用解释3.3 整数规划的应用案例提供实际案例,展示整数规划在人员排班、物流配送等方面的应用强调整数规划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3.4 整数规划与线性规划的比较对比整数规划与线性规划的解法和技术强调整数规划在处理离散决策问题时的优势第四章:动态规划4.1 动态规划的基本概念解释动态规划的定义和特点引入动态规划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定理4.2 动态规划的解法步骤演示动态规划的解题步骤,如最优子结构、状态转移方程等使用具体例子进行动态规划解法的应用解释4.3 动态规划的应用案例提供实际案例,展示动态规划在库存管理、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强调动态规划在解决多阶段决策问题中的重要性4.4 动态规划与其他运筹学方法的比较对比动态规划与其他运筹学方法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强调动态规划在处理具有时间序列特征的问题时的优势第五章:决策分析5.1 决策分析的基本概念解释决策分析的目的和意义引入决策问题的基本要素和决策方法5.2 确定型决策分析介绍确定型决策分析的方法和步骤使用具体例子进行确定型决策分析的应用解释5.3 不确定型决策分析介绍不确定型决策分析的方法和步骤使用具体例子进行不确定型决策分析的应用解释5.4 风险型决策分析介绍风险型决策分析的方法和步骤使用具体例子进行风险型决策分析的应用解释5.5 决策分析的应用案例提供实际案例,展示决策分析在企业战略规划、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应用强调决策分析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第六章:网络计划技术6.1 网络计划技术的基本概念解释网络计划技术的定义和作用引入节点、箭线、活动等基本元素6.2 常用网络计划技术介绍常用的网络计划技术,如PERT、CPM等演示这些网络计划技术的绘制和应用方法6.3 网络计划技术的应用案例提供实际案例,展示网络计划技术在项目管理和生产调度等方面的应用强调网络计划技术在时间管理和资源分配中的重要性6.4 网络计划技术的优化介绍网络计划技术的优化方法和步骤使用具体例子进行网络计划技术优化的应用解释第七章:排队论7.1 排队论的基本概念解释排队论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引入队列、服务设施、顾客等基本元素7.2 排队论的模型构建介绍排队论的模型构建方法和步骤使用具体例子进行排队论模型的应用解释7.3 排队论的应用案例提供实际案例,展示排队论在服务业、制造业等方面的应用强调排队论在解决等待问题和提高服务水平中的重要性7.4 排队论的优化策略介绍排队论的优化策略和方法使用具体例子进行排队论优化策略的应用解释第八章:存储论8.1 存储论的基本概念解释存储论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引入存储成本、缺货成本、需求量等基本元素8.2 存储论的模型构建介绍存储论的模型构建方法和步骤使用具体例子进行存储论模型的应用解释8.3 存储论的应用案例提供实际案例,展示存储论在库存管理、供应链等方面的应用强调存储论在解决存货控制和降低成本中的重要性8.4 存储论的优化策略介绍存储论的优化策略和方法使用具体例子进行存储论优化策略的应用解释第九章:对偶理论9.1 对偶理论的基本概念解释对偶理论的定义和意义引入对偶问题、对偶关系等基本元素9.2 对偶理论的解法介绍对偶理论的解法方法和步骤使用具体例子进行对偶理论的应用解释9.3 对偶理论的应用案例提供实际案例,展示对偶理论在优化问题和经济学中的应用强调对偶理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9.4 对偶理论与灵敏度分析解释对偶理论与灵敏度分析的关系介绍灵敏度分析的方法和步骤第十章:总结与展望10.1 管理运筹学的重要性和局限性总结管理运筹学在实际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和局限性强调管理运筹学在解决问题和创新方面的潜力10.2 管理运筹学的发展趋势展望管理运筹学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提及新兴领域和技术在管理运筹学中的应用前景10.3 提高管理运筹学能力的建议给出提高管理运筹学能力的建议和指导鼓励学习者持续学习和实践,以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介绍了管理运筹学的十个重点内容,具体如下:1. 管理运筹学的定义、发展历程、方法与工具,以及应用领域。
管理运筹学教学设计前言管理运筹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涉及到多个方面的知识,教学设计不仅需要结合学科本身的特点,而且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加强练习,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教学目的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管理运筹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能够在实际情况中运用这些方法解决问题。
具体来说,教学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管理运筹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2.掌握传统运筹学方法与现代管理方法的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实际情况;3.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提高实际操作能力;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其在团队中协作、互相学习、提高综合素质。
教学内容第一章管理科学与管理运筹学1.管理科学的基本概念、历史与发展;2.管理运筹学的定义、发展历程与方法论;3.管理科学与管理运筹学的关系与区别。
第二章线性规划1.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模型和方法;2.单纯形法及其改进方法;3.二阶段法等其他方法。
第三章整数规划1.整数规划的基本概念、模型和方法;2.割平面法、分枝定界法、隐枚举法等其他方法。
第四章动态规划1.动态规划的基本概念、模型和方法;2.多阶段决策问题的动态规划模型;3.最优控制问题的动态规划方法。
第五章排队论和模拟1.排队论的基本概念、模型和方法;2.优化模型的排队论方法;3.模拟的基本思想与应用。
第六章非线性规划1.非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模型和方法;2.梯度法、牛顿法等基本方法;3.约束条件的处理方法。
第七章对策论1.对策论的基本概念、模型和方法;2.小组决策问题的博弈论方法;3.多级决策问题的对应策划论方法。
教学方法1.以理论讲授为主,结合实际案例分析;2.组织小组讨论、课堂演示等方式增强互动性;3.通过作业及期末项目,强化实践操作能力。
课程评价1.期中考试占30%;2.期末考试占50%;3.课堂参与和作业占20%。
教学资源1.《管理运筹学》课本;2.网络相关课程资源;3.企业实际案例分析。
线性规划教案
引言概述:
线性规划是一种数学优化方法,用于解决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最优化问题。
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生产调度、资源分配和投资决策等。
本文将介绍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模型建立、求解方法以及应用案例等内容。
正文内容:
一、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
1.1 线性规划的定义
1.2 线性规划的基本元素
1.3 线性规划的约束条件
1.4 线性规划的目标函数
二、线性规划的模型建立
2.1 确定决策变量
2.2 建立约束条件
2.3 构建目标函数
2.4 确定问题类型(最大化或者最小化)
三、线性规划的求解方法
3.1 图形法
3.2 单纯形法
3.3 整数规划方法
3.4 网络流方法
3.5 内点法
四、线性规划的应用案例
4.1 生产调度问题
4.2 资源分配问题
4.3 投资决策问题
4.4 运输问题
4.5 供应链优化问题
五、线性规划的优缺点
5.1 优点:高效、灵便、可靠
5.2 缺点:对问题的建模要求较高、复杂问题求解难点
总结:
综上所述,线性规划是一种重要的数学优化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确定决策变量和约束条件,求解最优解以支持决策。
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生产调度、资源分配和投资决策等。
然而,线性规划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对问题的建模要求较高,复杂问题的求解可能存在难点。
尽管如此,线性规划仍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工具,为决策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管理运筹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81****0016【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程【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适用专业】物流管理专业一、课程性质和目标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为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
管理运筹学是管理科学的重要分支。
主要内容包括线性规划、整数规划、运输问题、图论、网络计划技术、存储论、对策论、决策分析等内容。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达成如下教学目的:1.使学生系统掌握若干运筹学的重要模型和基本分析方法,并理解它们所包含的优化决策思想。
2.使学生了解管理工作中使用运筹学模型和数量分析方法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和提高效益所起的作用。
3.能初步运用运筹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中,课程目标1.达成《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基本规格1.2.3;课程目标2达成《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基本规格4.5;课程目标3达成《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基本规格6.二、教学内容、要求和学时分配(一)第一章绪论2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运筹学2.管理决策与管理运筹学教学要求:1.了解运筹学的产生和发展2.了解运筹学的主要内容3.了解运筹学在管理中的应用重点:运筹学的主要内容难点:运筹学在管理中的应用其它教学环节:结合课后习题讲解,进一步了解运筹学、管理决策及管理运筹学的应用。
(二)第二章线性规划3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线性规划概述2.线性规划的数学模型3.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4.图解法的灵敏度分析教学要求:1掌握线性规划的数学模型5.掌握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方法6.掌握图解法的灵敏度分析方法重点:1线性规划的数学模型7.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方法难点:线性规划的图解法的灵敏度分析其它教学环节:结合课后习题讲解,进一步理解掌握线性规划的数学模型及其图解方法(三)第三章线性规划问题的单纯形法3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一般最大值问题的求解法2.一般最小值问题的求解法3.线性规划应用示例教学要求:1.掌握一般最大值问题的求解法2.掌握一般最小值问题的求解法重点:一般最大值问题、最小值问题的求解法难点:线性规划应用其它教学环节:结合课后习题讲解,进一步理解掌握线性规划问题的单纯形法(四)第四章整数规划4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整数规划的图解法2.整数规划的分枝定界法3.整数规划的应用教学要求:1理解整数规划的分枝定界法4.掌握整数规划的图解法重点:整数规划的图解法难点:如何用整数规划的图解法和分枝定界法求解实际问题其它教学环节:结合课后习题讲解,进一步理解掌握整体规划的方法(五)第五章运输问题4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运输模型2.运输问题的表上作业法3.运输问题的应用教学要求:1.理解运输问题模型2.理解掌握表上作业法重点:表上作业法难点:利用运输问题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其它教学环节:结合课后习题讲解,进一步理解掌握整体规划的方法(六)第六章图论4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图的基本概念2.图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教学要求:1.理解图的基本概念2.理解图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重点:图的概念,中国邮路问题,求图的最小生成树的方法,用标号算法求最大流难点:理解反向弧的概念,寻找流量可增链,会用求最小生成树的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其它教学环节:结合课后习题讲解,进一步理解掌握图论有关概念和应用(七)第七章网络计划技术4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网络计划技术概述2.网络图的绘制3.网络图时间值的计算4.网络计划优化教学要求:4.了解网络计划技术的概念5.掌握网络图的绘制方法3.理解掌握网络图时间值的计算4.掌握网络计划优化的方法重点:网络图时间值的计算难点:网络计划优化其它教学环节:结合课后习题讲解,进一步理解掌握网络计划技术有关概念和应用(八)第八章存储论4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存储2.确定型存储模型3.随机型存储模型教学要求:1.理解存储有关概念2.理解掌握确定型存储模型3.理解掌握随机型存储模型重点:确定型存储模型难点:随机型存储模型其它教学环节:结合课后习题讲解,进一步理解掌握存储论有关概念和应用(九)第九章对策论4学时(理论讲授)教学内容:1对策论的基本概念2.矩阵对策的最优纯策略3.矩阵对策的混合策略教学要求:1了解决策轮的基本概念4.理解矩阵对策的最优纯策略5.掌握矩阵对策的混合策略重点:矩阵对策的最优纯对策难点:矩阵对策的混合策略其它教学环节:结合课后习题讲解,进一步理解掌握对策论有关概念和应用。
“管理运筹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管理运筹学”是一门研究企业管理中决策与优化问题的课程。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运筹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学会运用运筹学工具解决企业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决策效率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目标1、掌握运筹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运筹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2、掌握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等常用运筹学方法,能够运用相关软件进行求解和分析。
3、理解运筹学在决策分析、资源优化配置、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应用,能够运用运筹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提高其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运筹学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1、运筹学概述:介绍运筹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阐述运筹学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2、线性规划:介绍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数学模型、求解方法和实际应用,重点讲解线性规划在生产计划、资源分配等问题中的应用。
3、整数规划:介绍整数规划的基本概念、数学模型、求解方法和实际应用,重点讲解整数规划在排班安排、仓库管理等问题中的应用。
4、动态规划:介绍动态规划的基本概念、数学模型、求解方法和实际应用,重点讲解动态规划在最优路径选择、生产策略制定等问题中的应用。
5、决策分析:介绍决策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风险决策、不确定决策和多目标决策等,重点讲解如何运用运筹学方法进行决策分析。
6、资源优化配置:介绍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供应链优化、库存管理和排班安排等,重点讲解如何运用运筹学方法进行资源优化配置。
7、风险管理:介绍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等,重点讲解如何运用运筹学方法进行风险管理。
本课程总计36学时,分为理论授课和实践操作两个环节。
理论授课主要讲解运筹学的基本理论和常用方法,实践操作则通过案例分析和软件操作等方式加深学生对运筹学应用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具体安排如下:1、理论授课:32学时,每周2学时,共16周。
2、实践操作:4学时,集中安排在学期末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