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常识 中药也有副作用错用就是毒
- 格式:docx
- 大小:15.86 KB
- 文档页数:5
纯中药制剂也有毒副作用崇尚自然的观念,令传统的中医中药越来越吃香,很多人认为“纯中药制剂,无不良反应,无毒副作用”。
实际上,中草药并非没有毒副作用,一旦使用不当,人参也可以“杀人”。
随着中草药在医学领域的大量应用,有关中草药引起肾损害的报道也越来越多,必须引起大家的重视。
李先生得了尿道炎,到当地医院就诊,医生给他开了一个星期的西药和中成药,吃完之后感觉好多了。
由于害怕西药有毒副作用,他擅自停了西药,继续服用名叫“××丹”的中成药。
本以为中成药应该没有毒性,可当他服用一个月之后,灾难降临了———他的血肌酐值严重超标,肾脏受到明显的损害,原因是他一直在服用的中成药中含有“木通”,对肾脏有毒性,长期服用会对肾脏造成损害,引起肾衰。
临床上,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不能不提高警惕。
能损害肾功能的常用中草药主要有:斑蝥、雷公藤、钩吻、山慈姑、鱼胆、毒蕈、仓耳子、木通、防己、泽泻、巴豆、草(川)乌、马钱子、朱砂、雄黄、轻粉、洋金花、青木香、马兜铃、寻骨风、朱砂莲、细辛、使君子、番泻叶、芦荟、白头翁,等等。
以上这些药物中,有的可以直接损伤肾脏中的肾小管,有的可损伤肾小球,有的会引起肾的血流量减少,从而导致肾功能损害,严重的可以引起尿毒症。
其中以斑蝥、雷公藤、钩吻、山慈姑、关木通、山豆根、鱼胆、泽泻的肾毒性最大,应严格控制这些药物的剂量和适应症,有慢性肾炎的病人最好不要使用这些药物。
不仅如此,长期服用含有这些药物的中成药,如朱砂安神丸、龙胆泻肝丸、龙荟丸、妇科分清丸、耳聋丸、纯阳正气丸、大黄清胃丸、冠心苏合丸等,也同样有可能引起肾功能损害。
因此,即使服用中成药也要多个心眼,弄清各种中成药中所含有的成分。
一些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某类中成药时,必须咨询医生,了解其所含的成分及是否具有肾脏毒性。
服药期间要加强肝、肾功能的监测,肾功能衰竭者更是要禁用具有肾脏毒性的中草药和中成药。
常见西药也有肾毒性除中草药之外,不少常用的西药也具有较大的肾毒性,必须严格遵医嘱服用,儿童、老年人在使用这类药物时更要慎重,肾脏病患者最好不要使用这些药物。
浅谈对中药毒副作用的认识摘要:中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本草纲目的起源,古时候就有人们通过利用自然界的中草药治疗疑难杂症的情况,在历史的发展中,中药更是成为了中华文化不可割舍的一个部分,也为现代医学的发展提供了相当大的参考价值[1]。
在人们的观念中,中药以滋养滋补为主要治疗作用,因此广泛应用于慢性疾病的治疗当中,人们普遍认为中药毒性小,但是中药的毒性也是不可忽略的。
文章以中药毒副作用为主题,分析了中药的毒性产生的原因并且对中药的副作用进行论述,旨在帮助人们清楚的认识中药,合理的使用中药。
关键词:中药;毒性;副作用一、中药毒性概述对于中药当中的毒性,大部分的人都不够清楚,认为中药就是调理滋补类的药品,即使没有生病,喝中药也可以调理身体,强健体魄。
正是由于人们对中药的误解,才导致出现了很多药物中毒的情况发生,对于中药毒性的看法,目前可以分为三种看法。
(一)毒即是药在中国古代,由于科技不够发达,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也不够广泛,因此人们都认为药就是毒,因此用药的治疗的过程中通常称之为以毒攻毒。
例如在《周礼》当中就曾有提到过“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奉”。
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古人认为药就是毒药,甚至到今日为止,还有一些人的思想观念就是药物治疗会破坏身体的抵抗力,因此会选择靠自愈来治疗疾病,往往这样就会把小病拖成了大病,延误最佳治疗的时期。
(二)毒是药的偏性到了秦汉时期,风靡一时的阴阳五行学说对医药学的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主要是提出了四气五味的药性理论,在阴阳五行学说当中毒就是药的偏性,通俗的理解就是药物使用量的控制不当,导致药物过量从而产生了药的偏性。
古代从医的学者认为,大毒是可以治病的,但是需要控制用量,否则就成了毒。
因此古代针对疾病的实际情况和患者的身体素质开始关注药物的用量,确定疾病治疗时药物的效果达到最佳效果。
这种说法中药的毒性主要就是指用药过量的量,但是本身药物也是有毒性的,在这个说法中没有得到体现。
“无毒不丈夫”—论“是药三分毒”和中药的“毒性”妙和常听人说什么某某药是纯中药制剂,无毒副作用”;另一些人会反驳说“是药三分毒”,“中药也有毒副作用”等等。
在俺看来,对中药的这些认识都是有问题的。
另外还有西医用他们的理论为中药立下愚蠢的规矩,我们的中医药大学教材、中药房又把这些愚蠢的规矩视为法典。
兹整理旧报纸,拜读了几篇刊登在《北京青年报-每日健康》版上的相关文章,虽说这几篇文章发表的时间早了点儿,观点不新,陈年老康,且和当下的“主旋律”大同小异,但俺还是忍不住借题发挥一下,也算抛砖引玉吧。
“毒”有两解,误判千年。
2004年11月2日题为《中药也不要随意服用》(作者李芹)的文章,文章标题的立意没有错,即中药也不可以随意服用,但内容上的硬伤颇多。
文章开篇说:“一般情况下,使用中药比西药安全,中药的毒副作用反应相对比西药要小些。
”这是对中药的错误认识。
中药的使用关键在于方剂的运用是否正确以及服用剂量的拿捏是否准确,如果这两者都被运用得当的话,就是高明的医生(上工),如扁鹊、张仲景,哪里有什么“毒副作用”?反之,就不是什么“毒副作用”的问题,而是无效或加重病情甚至是置人于死地的问题。
所谓“副”的作用是在有正作用、有可取之处的同时所产生的不良作用。
西药在使用正确的情况下通常都是如此,只是程度的问题,没辙;而中药在“吃错药”的情况下,没有正作用,所以谈不上副作用,只能自认倒霉。
可对于中医来说,被你诊治的患者如果表现出了“毒副作用”,那一定是不高明的医生(下工,庸医)所为,是医术不精到,或辨证错误,或用方错误,或用药剂量错误的问题,但错不在药!文章接着说:“中药也有毒性,如服用不当,同样会引起不良反应。
”并列举了川乌、附子等几味中药。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文章作者对中药的“毒性”认识是有误区的。
中药在古代本来就叫“毒药”,但这个概念与今天对毒(如敌敌畏、耗子药、氰化物、沙林毒气)的理解是两码事。
中国古代谈中药的“毒”字就是该味药的偏性,即偏于温凉寒热的药性。
中药材的副作用与禁忌使用中药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尽管中药有许多疗效显著的优点,但其使用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和禁忌。
本文将对中药材的副作用和禁忌使用进行探讨。
一、中药材的副作用1.过敏反应中药材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人们对某些中药材可能出现皮肤瘙痒、红肿、头晕等不适症状。
因此,使用中药材时,需注意是否有过敏史,如有过敏史则应慎重使用。
2.肝毒性某些中药材具有肝毒性,长期或过量使用可能对肝脏造成损伤。
例如,一些中药材中含有毒性物质,如果使用不当或过量使用,可能导致肝功能不全。
因此,使用中药材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注意控制用量。
3.药物相互作用中药材与西药之间可能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如某些中药材可能加强或减弱其他药物的作用,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或出现不良反应。
因此,在使用中药材的同时,必须告知医生所使用的其他药物,以避免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
二、中药材的禁忌使用1.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的身体较为脆弱,对中药材的耐受性可能较差。
中药材的成分可能通过胎盘或母乳传递,对胎儿或婴儿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这些人群在使用中药材时需慎重,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身体无法有效代谢和排除体内废物,使用中药材时可能增加肾脏负担,导致病情加重。
因此,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中药材时需谨慎,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3.心脏疾病患者心脏疾病患者的心脏功能较弱,使用某些中药材可能引起心脏负荷过重,导致心脏病情加重或诱发心脏病发作。
因此,心脏疾病患者在使用中药材时必须谨慎,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4.其他禁忌使用情况除上述人群外,有以下情况的人也不适合使用中药材:(1)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如血友病、白血病等;(2)免疫功能低下的人,如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术后患者等;(3)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如癫痫、帕金森等。
总之,中药材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和禁忌使用情况。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中药是指以植物、动物、矿物等天然物质为原料,经过炮制加工制成的药物。
中药拥有悠久的历史,并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于药物治疗和保健。
中药也具有一定的毒性,如果不正确使用或滥用中药,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和中毒。
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对于安全使用中药至关重要。
中药的毒性是由其中包含的有效成分决定的。
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可以分为两类,即药效成分和毒性成分。
药效成分是中药治疗疾病的关键成分,而毒性成分则是与中药潜在的毒性反应有关的成分。
某些中药含有驱虫成分,这些成分对寄生虫有强烈的杀灭作用,但过量使用可能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反应。
了解中药的有效成分和毒性成分对于正确使用中药至关重要。
中药的毒性与使用剂量和用法相关。
中药的毒性与使用剂量和用法密切相关,正确使用剂量可以发挥中药的药效,而过量使用则可能导致中毒。
使用方法也影响中药的毒性。
举例来说,某些中药可以内服、外用或煎煮,而不同的用法会影响中药的毒性和吸收途径。
要正确使用中药,必须遵循医生或中医师的指导,并注意剂量和用法。
个体差异也影响中药的毒性反应。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代谢能力都不相同,因此个体差异可能会导致对中药的毒性反应有所不同。
有些人对某种中药可能会有过敏反应,而其他人则可以耐受较高剂量的中药。
在使用中药之前应了解个体的身体状况,并根据个体差异进行剂量调整和监测。
要正确使用中药并避免中药的毒性反应,必须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选择有资质的医生或中医师,并在他们的指导下正确使用中药。
2.根据剂量和用法正确使用中药,并遵循医师或中医师的指示。
3.了解中药的有效成分、毒性成分和潜在的不良反应。
4.密切观察使用中药后的反应,如有不适应及时停用并告知医生或中医师。
5.在使用新的中药前,最好先进行过敏试验或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意见。
中药具有一定的毒性,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对于安全使用中药至关重要。
了解中药的有效成分和毒性成分、正确使用剂量和用法、关注个体差异以及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中药的毒性反应,确保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中药这五个误区别乱踩
崔秀丽
【期刊名称】《健康生活》
【年(卷),期】2024()6
【摘要】误区一:中药无毒副作用。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
很多人认为中药没有毒副作用,可以随意使用,这是一种误解。
中药也是药,同样具有毒性。
比如,附子、川乌等具有强烈的毒性,如果使用不当或使用过量,则会危害人体健康。
建议在使用中药时严格遵守医嘱,以确保用药安全。
误区二:中药可以随意搭配使用。
有人认为中药可以随意搭配使用,这也是错误的。
中药的配伍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律,中药的配伍禁忌包括“十八反”和“十九畏”,在开方时医生应尽量避免。
【总页数】1页(P40-40)
【作者】崔秀丽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
【相关文献】
1.Stop!这里有“地雷”别乱踩——跳过输入公式的单元格
2.农机监理如何不踩“三乱”高压线
3.加速踏板防误踩控制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4.纯电动客车加速踏板防误踩控制研究
5.抓住德育规律,规避误区别踩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到底有没有毒副作用?让您了解中药中的“毒药”与用药安全中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物,其“毒”的涵义和现代药学“毒”的涵义不尽相同。
正确理解中药的“毒”与“毒性”对全面认识中药药性和确保中药临床应用安全至关重要。
01“毒”字本意的考证中医药学中的毒是具有丰厚人文底蕴的概念。
欲准确理解其涵义,首先应该明确汉字中“毒”字的本意。
“毒”在小篆里的写法:上面是个生,生即生命,下面是个毋即否定,拒绝;连起来就是生命所拒绝的有害物质。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云:“毒”,厚也。
害人之草,往往而生。
从毐声。
”清代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第一篇》中具体解释道:“毒”兼善恶之辞,犹“祥”兼吉凶,“臭”兼香臭也。
又云:“字义训厚,字形何以从?因害人之草往往而生,往往犹历历也。
其生蕃多,则其害尤厚,故字从艸,引申为凡厚之意。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所谓“毒,厚也”的厚,本意应该是一个中性形容词,表示“多也”“重也”“剧也”“峻也”等。
可见“恶而厚”可谓之“毒”,“善而厚”亦可谓之“毒”。
历代文献记载“毒”字的涵义多指“恶而厚”(害,毒害),而极少指“善而厚”(利,有益)。
大多数人只知道“毒”字有“恶”的含义,却不知道其为中性形容词,表示“多也”、“厚也”等,还有“善”的含义。
02传统中药“有毒无毒”理论的科学内涵传统中药“毒”的涵义有狭义、广义之分。
狭义的“毒”即指药物可以对人体造成伤害的性质。
中药“有毒”与“无毒”是相对而言的。
“无毒”的药物一般性质平和、偏性较小、毒副反应少。
现代药学认为,“有毒”药物治疗剂量范围小,安全性低。
用药剂量稍超过常用治疗剂量范围即可对机体产生损害性作用,甚或导致死亡事件发生。
“无毒”药物药性较平和,常用治疗剂量范围较大,安全性高。
一般对机体无明显损害性作用,而大剂量应用可能对机体造成伤害。
广义的“毒”主要有以下几种涵义,包括药物的总称、药物的偏性、药物的烈性及药物的毒性。
1.药物的总称“毒”是指“药”,即“毒”与“药”通义,指凡药均可谓之为毒药,药即毒,毒即药。
中医草药的副作用与禁忌中医草药自古以来就是中医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中医草药可以通过调理人体阴阳平衡,以及促进体内气血运行等方式,起到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的作用。
然而,就像其他药物一样,中医草药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副作用与禁忌,需要在使用中予以重视和注意。
本文将重点讨论中医草药的副作用与禁忌,以提醒人们正确、安全地使用草药。
一、中医草药的副作用1. 草药过敏反应中医草药材料众多,其中一些草药可能对个别人群产生过敏反应。
常见的过敏反应包括皮肤瘙痒、红斑、荨麻疹等,严重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严重反应。
因此,在服用中医草药之前,最好先进行过敏试验,以避免可能的过敏反应。
2. 草药中毒一些特定的中草药具备一定的毒性,若使用不当或过量使用,可能导致中毒症状。
比如,附子、蜈蚣等中草药都具有强烈的毒性,应慎重使用,避免发生中毒情况。
3. 不良反应一些中医草药,尤其是复方草药,在使用中可能引发不良反应。
这些不良反应包括胃肠不适、头晕、乏力等,虽一般不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但使用者应及时向医生反馈,以便调整用药方案。
二、中医草药的禁忌1. 草药与现代药物相互作用中医草药与现代药物在治疗原理和应用方式上存在差异,因此,草药与现代药物的同时使用可能会产生相互作用。
有些中医草药可能降低或增强某些现代药物的疗效,甚至导致不良反应。
因此,在同时使用中医草药与现代药物时,应特别注意潜在的相互作用,最好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合理搭配和用量控制。
2. 孕妇、婴幼儿禁用孕妇、婴幼儿对药物反应较为敏感,对中医草药的使用要格外慎重。
有些中草药可能对胎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或导致婴幼儿肝肾功能不完善等问题。
因此,孕妇和婴幼儿最好避免使用中医草药,除非在经过医师指导下。
3. 个体差异由于每个人体质、病情等存在差异,对中医草药的反应也会不同。
有些人可能对某种草药具备特别敏感性,甚至会出现不良反应。
因此,在使用中医草药时,应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慎重选择适合自己的草药。
服用中药有讲究莫让良药变毒药相对药性强烈的西药,中药常以其温和的药性、较少的副作用,受到人们的青睐。
然而,选择中药也并非“万无一失”,毒副作用小,并不代表没有任何危险性。
事实上,根据调查,在中药临床治疗中,“吃错药”的情况也常常发现。
深圳市第二中医院资深药师徐馥茹认为“是药三分毒”,因此使用中药也要十分小心。
“正确认知自身的体质和各种药材的药性很关键,切忌乱服中药,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弄巧成拙,良药变毒药。
”中药治病因“体质”而异“中医是通过诊脉区分患者的体质,再综合病征来开药治疗的。
”徐馥茹介绍,中医在诊断开药时,首先会分清患者属于哪种体质,再对症下药。
她举例说,一些体质较虚的人像有脸色苍白、易累这种症状的话,在开的药材中就会放入几味补药。
然而,滋补的药材并非每个人每种体质都适用。
如偏热体质的人,尽管身体较为健硕,但属于这种体质的人会较易上火,如果经常服用人参这种较补的中药,则会导致上火、喉痛等症状,反倒引起新的病症。
相对地,体质偏虚寒的人就不适合服用太多清热解毒的药材,否则容易导致肠胃不适或腹泻。
又如,阿胶是中国女性常用的滋补品,能补血养颜,可是如果脾胃不好的人吃了就会感到滋腻,引起消化不良。
“中医在为患者开药方时,会着重考虑到每个患者的体质、药物会对各种体质产生什么不良的影响。
所以,同一种病,不同体质的人也要喝不同的药。
”鉴于对于体质的诊断有很强的专业性,徐馥茹建议,如果身体感到不适想服用中药的话,还是应尽量到专业大夫处号脉看诊。
“毒性药材”要慎用中药的种类繁多,而且每种药物都有自身的药性。
药性能治病,但在有些情况下,药性也能变毒性。
“始终‘是药三分毒’,中药用药也要谨慎。
尤其对于一些毒副作用大的药材,用药不当甚至会送命,一定要慎之又慎。
”徐馥茹表示。
“比如,一些毒性中药就存在很大的副作用。
其中,植物类中药如川乌、草乌,其副作用可能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伤害,使身体出现口唇及全身麻木、眩晕,严重的甚至出现烦躁不安、抽搐、嗜睡、意识模糊、昏迷等症状。
中药也有毒副作用中药无毒副作用,这是群众的“常识”,也成了一种惯性思维,其实不然,中药既然是一种药,从中医学角度来看,药就是“以偏纠偏”,也就是具有偏性,广义上来说也是一种“毒”,更何况某些中成药或中药还具有很强的“毒性”,如果使用不当,或炮制不当,也会具有很强的毒副作用,当然,每个人的体质和身体状态也不一样,其产生的毒副作用也存在很大的不同,以下举例说明。
一、六神丸含有蟾蜍素和雄黄等有毒成分,有的人因为咽喉痛服用了六神丸,结果出现皮肤瘙痒、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嗜睡昏迷以及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等症状。
二、金匮肾气丸又称八味地黄丸,此药常用于治疗腰酸腿软、小腹急痛、烦渴不眠、小便不利或尿频等症。
但有些人服药后,会出现皮疹、恶心、腹痛、腹泻、水肿、头痛及血压上升、心跳加快等不良反应。
三、小活络丸有报道因患外伤性肩周炎或腰部扭伤而服用此药,结果竟出现了胸闷、呼吸困难、全身皮肤瘙痒等症状,经过治疗,症状才消失。
究其原因,可能与组方中的地龙(蚯蚓)所含的动物性蛋白质导致过敏有关。
四、逍遥散主要用于治疗头痛目眩、倦怠乏力等症。
但有报道因患三叉神经痛服用该药,一周后全身出现点状粉红色丘疹、面部及下肢水肿、恶寒高烧、头部胀痛,停药治疗后痊愈。
五、三仙丹、安宫丸、朱砂安神丸它们都含有朱砂,即硫化汞,久服可中毒。
六、其他如服用消咳喘不当,可导致心律失常;服用附子理中丸不妥,会引起舌头卷缩、呼吸急促;滥用柴胡注射液、鹿茸精注射液等会引起过敏性休克等。
七、中药的不良反应研究比较欠缺中药的不良反应研究比较欠缺,尤其是中草药,大都是经验用药,很多药的有效成分分析尚在探索中,更别说对副作用的研究了。
对于一些中成药,相关研究数据也非常缺乏,说明书中相应部分要么简单描述,要么省略,这就误导了患者,认为非常安全。
另外,媒体在宣传时常刻意强调“纯中药制剂”,实际上为“中药无毒”起到了推波助澜的错误引导作用。
八、滋补药也会引起药品不良反应滋补药本身也是药,药品本身都有两重性,不但要遵守规定的用法用量、不能滥用,而且在正常用法用量下也能在一部分人身上引起不良反应。
中药错用就是毒中药也有副作用一说起“补”,似乎很多人都觉得,只要到中医院或者药店买来些中药煮一煮就能解决问题了。
可是,你是否知道,在整个药物饮食调理的过程中,你犯了哪些“忌”?看看下文介绍便知道了。
中药同样有副作用中医中药是讲究配伍的,尤其药物的功效是按照'君、臣、佐、使’来进行组方的,对于普通人,对与中药的药理药性并不清楚,再加上很多人觉得医院里卖得药贵,就有人更倾向于自己去药房买药自己抓药,甚至拿到医生的药方,到了药店发现没有这种药,一时买不到药或者看不懂药方就干脆随意加减,随意换药,这肯定是不行的,药效打折甚至失效,对于患者身体的治疗绝对是没有好处的。
中药同样有副作用,你吃的食物或药物本来是纠正你的不平衡,但如果你吃这些反倒使你的身体产生不平衡的话,就是“毒”了。
所以,中医无论采取泻法还是补法,都应该弄明白中医在怎么治病,如果一味地跟着西医的思维走,中药在你手中就是毒药。
比如说,人参好不好?但是看给谁用。
人参之所以叫药,不叫食,就是因为它的药是偏性的,总的来讲,人参有很强的补气作用,可以补虚养气,但如果给年轻人吃,他本来身体里面火力就很旺,吃了人参肯定就流鼻血,你说它是药,还是毒?用在需要人的身上就是药,用在不需要人的身上就是毒。
在这个问题上,大家一定慎重。
药煎煮不当可出现不良反应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总是觉得中药煎煮起来太麻烦,太繁琐。
其实,中药之所以是中医文化的一部分,就好像茶文化,直接拿个茶包泡就可以啦,为什么还要搞茶道?此外,最重要的一点,中药的煎煮方法和它的药效是有直接关系的,煎得好,药效稳定就能起到更好的治疗作用;煎不好,中药里的有效物质无法析出,药效不但打折扣,甚至还会产生反作用!因此绝对不可忽视煎药这个环节!喝中药不宜太随意养生乱补不可取人体健康关键在于'阴阳平衡’,和吃不吃中药养生没关系,如果身体本身阴阳平衡,很健康,不吃中药也一样有好身体,但是如果不结合自身的体质长期用中药乱补、乱调,反而会打乱人体阴阳平衡,这并不是中药的错,而是中药使用不当。
中药也有副作用,没病别乱吃药很多人都会错误的认为中药没有副作用,没生病时可以随便喝一点来预防疾病,但是如果错误的使用中药或者乱用中药,会对身体造成一些伤害:一、常见中药材的副作用1、水蛭水蛭是治疗血栓疾病的常用药物,能够阻止凝血酶作用,还可以用于内脏出血的情况,但是使用水蛭的时候需要注意水蛭的肾毒性,水自身毒性是较强的,会引起肾脏功能衰退,有的时候还会直接造成肾功能损伤。
2、麻黄麻黄目前适用于临床中最常见的一种药物,对于肺炎或者是感冒都会使用到麻黄,具有平喘止咳的效果。
但麻黄的副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具有导致高血压引起精神错乱,甚至是造成肝毒性的副作用。
在使用麻黄的时候,一般就需要加用其他的药物,不能单独使用,否则对身体的危害是巨大的。
3、朱砂朱砂是以前中医治病常用的一种药物,目前已经开始严格控制朱砂的使用,因为朱砂的主要成分也就是硫化汞,很容易在使用的时候导致汞中毒,会损害到中枢神经以及消化道。
4、雄黄雄黄的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常常也就容易导致砷中毒。
这种中毒反应容易影响到正常神经,还会导致肝脾肾等器官的实质性坏死,甚至会引发癌症。
所以在使用循环的时候就需要先进行病症的判断,合理控制用量。
5、柴胡柴胡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种中药材,但柴胡中的柴胡皂苷成分会导致肾上腺肥大,还会引起免疫系统功能降低。
柴胡通常都会用于小儿的感冒治疗,所以这种时候就一定要严格控制好用量,才能避免造成儿童肾功能损伤。
6、板蓝根很多人会选择板蓝根颗粒来进行疾病的预防,这的确是很有效果的,但是板蓝根本身存在肾毒性,会影响到肾脏功能,还会造成内出血。
所以即便是想要使用板蓝根,预防疾病也需要注意,避免长期使用。
7、千里光含有不饱和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会对肝脏造成严重损害,并且是强致癌物质。
也有肾毒性。
中成药:千柏鼻炎片、感冒消炎片、千喜片。
8、款冬含致癌成分,能导致肝癌。
中成药:川贝雪梨膏、止咳橘红口服液、止嗽化痰丸、橘红丸。
9、蜈蚣主要含有组胺样物质和溶血蛋白质两种类似蜂毒酸的有毒成分。
老百姓中药认识的五大误区
1. 中药无毒,安全无副作用。
这是最常见的误区,中药虽然来源于天然植物,但是其成分复杂,副作用也不容忽视。
尤其是如果中药使用不当,可能导致身体不适或者严重不良反应。
2. 中药可以治疗所有疾病。
中药的治疗作用并不是万能的,而且对于不同疾病的治疗作用也不一样,因此需要根据病情对症下药。
确切的说,中药更多的是辅助治疗,不能替代现代医学的治疗方式。
3. 对中药的选择没有严格的限制,只是看效果。
这是一种危险的观念,不同的中药成分不同,不能随意选择。
而且还需要注意中药的用量和使用方法。
4. 中药的治疗需要长期使用。
不同疾病对中药的治疗时间也不一样,有些可能短期使用就能见效,而有些需要长期治疗,但是想要达到效果并不意味着可以不断的使用中药,需要注意中药用量和使用时间的把握。
5. 所有的中药都可以自行购买和使用。
因为成分不同,作用也不同,对于不同病情的选择也不同,因此不建议自行购买和使用。
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使用,这样可以更好地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效果。
中医教你认识中药毒性教你认识中药毒性中国古代就有有关中药毒性的记载。
第一种观点认为,只要是“药”即具有毒性,正如《周礼·天官·冢宰》云:“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
”又一种观点认为中药具有偏性,即毒性。
临床医生每取其偏性,以祛除病邪,调节脏腑功能,从而纠正阴阳之盛衰,调整气血之紊乱,最终达到治愈疾病、强身健体之目的。
另外后世本草中出现很多关于狭义中药毒性的记载,即根据药物毒性或副作用的有无及大小,而标“有毒”、“无毒”、“小毒”、“大毒”.如牵牛子、商陆为有毒之品,容易使人中毒,用时必须谨慎。
剧毒之品如乌头、砒石等,毒性强烈,临床多供外用,若内服须严格掌握炮制、剂量,切不可草率从事。
现代医学认为药物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疗效,另一方面就是不良反应。
药物的两重性是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之一,中药也不例外。
中药与西药相比,毒副反应相对较小,但并不是无不良反应。
《中国药典》2005年版就收载有毒中药72种。
一直以来,人们对中药的认识存在误区,有些人认为中药是“有病祛病,无病健身”的药物,有些人则因为“马兜铃酸事件”、“含汞、砷中药安全性事件”,对中药的安全性大加质疑,媒体上甚至出现很多夸大其词的负面报道,然你知道不能乱吃药,下面就为你介绍中医教你认识中药毒性。
中医教你认识中药毒性由于缺乏正确的宣传和指导,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中药是完全无毒的,可以随意服用。
有些中药药品广告也往往对其毒副作用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避而不提或避重就轻,误导患者。
患者在用药时也往往忽视中药的用法用量及其毒性,形成了认识的误区。
在中药“无病健身”的错误观念影响下,长期、过量或者不恰当使用中药的情况时有发生,必然会引发中药的安全性问题。
因此,正确宣传中药的不良反应的客观存在性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吃中药的副作用吃中药的副作用中药是我国传统的宝贵财富,凭借其独特的草本属性和疗效,被广大人民所青睐和信任。
中药在治疗疾病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它也存在一些副作用,需要我们引起重视。
首先,中药的副作用可导致身体不适。
一些中药可能会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反应,让人感到非常不舒服。
此外,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可能导致过敏反应,例如,出现皮肤瘙痒、红斑、水肿等症状。
这些副作用对身体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其次,不正确的用药方法也会增加副作用的风险。
中药的用量和使用方法需要非常精确,因为它们往往是由多种草本和天然成分组成的复方药材。
如果不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正确的用药,很容易引起副作用的发生。
同时,中药对于不同人体质和疾病状况的适应程度也不同,如果盲目使用,副作用的发生几率也会增加。
再次,长期使用中药可能会对肝脏和肾脏等器官产生不良影响。
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具有一定的毒性,如果长期、大量使用,可能会对肝脏和肾脏造成负担,导致器官损伤和功能异常。
因此,长期使用中药的人需要定期进行肝功、肾功等检查,以保证身体的健康。
最后,中药的副作用可能会影响其他药物的治疗效果。
中药中的一些成分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的吸收、代谢和排泄。
这样一来,就可能会减弱药物的疗效,甚至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因此,如果正在服用其他药物的患者想要尝试中药治疗,一定要先咨询医生,并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
总而言之,虽然中药在治疗疾病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其存在的副作用。
在使用中药时,我们需要选择正规的中医医院,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用药。
同时,我们也要重视自身的身体状况和反应情况,在用药过程中及时向医生汇报副作用的发生,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只有正确使用中药,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治疗功效,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
中药常识中药也有副作用错用就是毒不管是用来治病,还是补身体,大家现在选择中药要原
因多于西药,因为很多人都觉得西药只指标,不治本,而且还有副作用,其实,你如果用错中药,也是一样的有副作用的哦。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中药的相关知识吧。
说到,补身体,很多人都认为,我们到中医院或者药店
里面买一些中药回来煎煮就能够完事了。
可是,你知道吗,在整个药物饮食调理的过程里面,你有没有犯过一些错误呢,看完下文你就知道了。
中药同样有副作用
中医中药是讲究配伍的,尤其药物的功效是按照‘君、臣、佐、使’来进行组方的,对于普通人,对与中药的药理药性并不清楚,再加上很多人觉得医院里卖得药贵,就有人更倾向于自己去药房买药自己抓药,甚至拿到医生的药方,到了药店发现没有这种药,一时买不到药或者看不懂药方就干脆随意加减,随意换药,这肯定是不行的,药效打折甚至失效,对于患者身体的治疗绝对是没有好处的。
中药同样有副作用,你吃的食物或药物本来是纠正你的
不平衡,但如果你吃这些反倒使你的身体产生不平衡的话,就是“毒”了。
因此,中医无论采取泻法还是补法都应该清楚中医是如何治病的,如果总是按照西医的路子走,那么中药或许在你这就是毒药了。
比如说,人参好不好?但是看给谁用。
人参之所以叫药,不叫食,就是因为它的药是偏性的,总的来讲,人参有很强的补气作用,可以补虚养气,但如果给年轻人吃,他本来身体里面火力就很旺,吃了人参肯定就流鼻血,你说它是药,还是毒?用在需要人的身上就是药,用在不需要人的身上就是毒。
在这个问题上,大家一定慎重。
药煎煮不当可出现不良反应
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总是觉得中药煎煮起来太麻烦,太繁琐。
其实,中药之所以是中医文化的一部分,就好像茶文化,直接拿个茶包泡就可以啦,为什么还要搞茶道?
此外,最重要的一点,中药的煎煮方法和它的药效是有直接关系的,煎得好,药效稳定就能起到更好的治疗作用;
煎不好,中药里的有效物质无法析出,药效不但打折扣,甚至还会产生反作用!因此绝对不可忽视煎药这个环节!
喝中药不宜太随意养生乱补不可取
人体健康关键在于‘阴阳平衡’,和吃不吃中药养生没关系,如果身体本身阴阳平衡,很健康,不吃中药也一样有好身体,但是如果不结合自身的体质长期用中药乱补、乱调,反而会打乱人体阴阳平衡,这并不是中药的错,而是中药使用不当。
即使是粮食,比如薏米,长期食用也会造成脾湿,对消化功能也有影响,还比如西洋参,很多人以为它是滋补品就可以不用太顾虑,其实西洋参也是有些寒的,用得太多也会伤脾胃。
我们怎么谨慎地对待医和药
我们有句话,叫做是药三分毒。
这个毒有两种含义,西医讲这个药有毒性,那个药有毒性,是从分析的角度讲,吃了这个药以后,它对哪些脏腑,哪些组织会造成损害。
西药的作用很明显,它的化学成分告诉你就是什么,都是批量生产的化学药物,它药物的成分很明确,下面的副作用也很明确,说明书中告诉你非常清楚。
如果要想使用西药,一定要严格地在西医大夫的指导下去使用。
中药的“毒”,是指有偏性的东西。
我们中医在临床上使用的所有药物,都具有很强的偏性。
中医讲药食同源,因为“物得天地之偏气”,凡是偏性比较大,用来纠正人体偏性的,都可以做药物。
如麻黄、人参、附子、大黄等。
相对来说平性的就叫食物,比如小麦、稻米,虽然也有不同,但总体是平性的。
而食物中的生姜、大枣、川椒、桂皮也都是药物。
乱用中药伤眼睛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中药或中草药都是纯天然的,毒副作用少或没有,于是很多人用中药调制药茶或药酒服用,以
达到强体养生的作用。
这种认知对吗?“是药三分毒”,有5味养生中药如果盲目使用可能会伤害眼睛,甚至导致失明,因此大家不要盲目服用中药,应遵医嘱。
菊花
菊花常被当作茶来饮用,但菊花可以引起严重过敏性结膜炎,特别是那些曾经有过花粉症(枯草热)的变应性结膜炎病史的人需要特别注意,因为这种人服用菊花也很容易引起反应。
可见,虽然菊花茶能养肝明目,但饮用时一定要考虑自身体质是否适宜饮用。
银杏
银杏是最常用的中草药之一,银杏提取物和阿司匹林长期混合服用,可出现自发性眼内前房积血。
这是因为银杏和阿司匹林都有降低血小板的活性的作用,它们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增加了出血的危险性。
甘草
如果每天服用50克以上的甘草,就可能会发生毒副作用。
这绝非凭空捏造。
一次研究发现,每天服用186~746克甘草的5个病人出现了单眼或双眼闪光性盲点和视力丧失,同时伴有头痛、血压升高。
胡萝卜类草药
对过量食入胡萝卜和患白内障的关系目前还没有具体的研究,但有的学者认为,过量食入胡萝卜后可能会患白内障。
因为胡萝卜里含香豆素、补骨酯素等,这些物质在紫外线的作用下可变成有毒性的物质。
紫外线本身就可以导致白内障,这些有毒物质则增加了白内障发展的危险性。
柠檬醛
柠檬醛是柠檬香酯的主要成分。
研究表明,猴子服用2-5毫克小剂量柠檬醛可升高眼压,严重者继发青光眼。
在人身上也可能会有同样的毒副作用,使用时需要注意。
除了以上介绍的柠檬醛可引起高眼压、青光眼外,可以
导致眼压升高,继发闭角型青光眼的中草药还有莨菪类植物。
因为它们可以扩大瞳孔,引起房水流出障碍。
另外,常用的中药麻黄也可引起眼压升高。
结语:不管是西药还是中药,我们在服用的时候都需要
注意的,中药也是有禁忌的,如果你服用的不错,对你来说就是毒药,一样会给你的身体带来副作用。
同时,虽然菊花对眼睛好,但是长期饮用的话也会伤害眼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