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民族和睦和对外交流及科技与时代风尚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3
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一、唐朝的民族关系1、概述:①总体特征:比较融洽②民族政策: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③影响:各族人民拥戴唐太宗为“天可汗”,也就是各民族共同的君主。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天可汗”成为唐朝皇帝的专有称呼。
2、唐朝与吐蕃的关系:①文成公主入藏:a.过程:7世纪初,西藏地区的吐蕃兴起,松赞干布统一吐蕃后,几次派人到长安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
b.影响:文成公主入藏对加强唐蕃友好和发展吐蕃经济文化起到重要作用,直到今天仍深受西藏人民的爱戴。
②金城公主入藏:a.经过:8世纪初,唐朝又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
吐蕃首领在给唐朝皇帝的信里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b.影响:此后一百多年里,双方使节往来频繁,唐蕃关系日益密切。
3、唐朝与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除吐蕃外,唐朝中央与其他少民族的联系也很紧密,唐前期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立了八百多个府、州、县。
3、民族融合的形式:(1)民族迁徒。
(2)联合斗争。
(3)友好交往。
(4)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5)和亲”、“册封”促进民族融合.(6)兼并战争4、唐朝的疆域:东到大海,西达安西、葱岭等广大地区,北抵蒙古高原,南及南海,国家空前繁盛。
5、唐朝的对外交往交往范围:与亚洲以致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交往表现:很多外国人到中国贸易、学习、居住。
(1)玄奘西游:a玄奘在哪些领域里做出了杰出贡献?掌握佛教理论。
翻译佛经。
撰写历史文献《大唐西域记》b玄奘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为求取真经不畏艰险、勇于开拓、好学不倦(2)遣唐使: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
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艺术以及风俗习惯等带回日本。
(3)鉴真东渡:(唐玄宗时)。
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制度:三省六部制、均田制、租庸调制。
建筑:唐招提寺、平安京。
文字:平假名(草书)片假名(楷书偏旁)。
服装:和服(隋服、唐装)。
节日:除夕、元宵、清明、中秋、端午、七夕、重阳等。
七下历史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讲解开元时期,唐王朝国力强盛,经济、文化空前繁荣。
各民族间的往来和交流十分活跃,通过丝绸之路的陆上和海上交通线,各国间的使节、商人络绎不绝。
唐朝不仅吸收了西域的物质文明,还引进了西域的精神文明。
其时,与中国有着友好关系的国家主要有:日本、新罗、天竺、百济、高丽、东天竺、高昌、波斯、伊朗、印度、阿拉伯等。
唐太宗非常好学,他在位的30多年间,曾亲自到过19个地方巡视,去过15个少数民族地区访问。
还先后5次派人出使印度,邀请印度人来华学习。
唐太宗是唐代首屈一指的旅行家,是历史上第一个从陆路到达印度的人。
他不但派人出使印度,而且也命令将士们到各地访问。
他在位时,已与波斯、大食、天竺等地互派使者。
他也亲自到日本访问。
他鼓励臣民和中外各国人士开展贸易往来。
唐朝的造船技术先进,航海业发达,除了广州、泉州、扬州、明州等沿海港口对外开放外,还建立了一批“外国船厂”,专门制造大型远洋海轮。
当时日本、新罗、印度等国都派使节到唐朝进行友好访问。
唐玄宗是一位大书法家。
他注重书法,也提倡写字。
他希望有更多的人练习书法。
公元713年,唐玄宗任命怀仁为弘文馆学士,掌管教育。
当时,有些没有考上秀才的人就想通过应试来改变自己的处境,于是向玄宗上奏说:“汉字潦草,难以辨认。
”玄宗听了很生气,认为他们根本不知道书法的奥妙所在。
于是下令规定,凡是学习书法的人,只要能够写得一手好字,即使未能考取进士也给予重用。
这一政策激励了许多人练习书法,同时也使得书法成为中国最有影响的艺术。
当时的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了频繁而密切的文化交流。
唐朝有四大发明,即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及指南针。
唐朝时已有相当成熟的造纸术和印刷术。
现存最早的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 868年)由长安街官私造的《金刚经》。
公元700年,新疆高昌国王献火药和制造烟花的方法,他得到唐玄宗的赏识,于是回国后在他的国家推广火药和烟花,并制造烟花、火箭。
如果我们把大唐的丰功伟绩作为一种动力,那么,我们必须振作起来,共创美好的未来!。
唐朝的外交政策和中西交流唐朝是中国历史上长盛不衰的朝代之一,其统治时间长达289年,期间不仅国内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而且在外交政策方面也相当成功。
本文将介绍唐朝的外交政策和中西交流。
一、唐朝的外交政策唐朝时期,外交政策得到了高度重视,秉持着开放包容的态度,与各国通好、互市贸易、文化交流。
唐太宗时期,唐朝实行的对外交往以和平为主要原则,以亲善为基础,以唱诺合流为根本方针。
对于邻国的使者,唐朝采用礼仪之邦的态度,一般情况下待遇优厚。
拓展自己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科技,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唐朝王朝的稳定和发展。
唐朝在与外国交往的过程中,重视礼节和原则,采取了许多成熟的手段。
在外交礼仪方面,唐朝根据不同国家或者不同等级的使者给予不同的规避、别侧、见礼礼仪。
此外,唐代也通过外交礼仪来展现自己的文化艺术,使外国君王更好地了解唐朝的文化底蕴和国家实力。
二、中西交流唐朝时期,东方文明迎来了西方文明的大规模输入,中西交流逐渐加深,极大地促进了各自文化、科技、经济和书法等领域的发展。
唐代的中西交流主要较早表现在东西方之间的贸易方面。
当时,唐朝作为东亚的商业中心,吸引了大批的来自西方(以阿拉伯为主)的商人和交付官,他们带来了许多新的商品和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西方的油、磁器、胡桃、绸缎、钻石以及草药等商品逐渐地输入唐朝的市场,而唐朝的瓷器、茶叶、丝绸、宝石、铜器、农产品等东方商品也广泛流入西方国家的市场。
唐朝的中西文化交流始终保持着开放、融合的态度。
唐太宗时期,西班牙修道士及传教士卡洛斯·委拉萊斯(CarlosValleis)传遍东西方,将西方的音乐艺术带入唐朝的文艺领域。
唐朝与阿拉伯交流,将阿拉伯文化、科技、医学、法律、军事等方面的成果引进到唐朝,乃至对整个东方文明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在唐朝散文中,也有不少涉及阿拉伯人的记载,比如入唐游客伊本·白图泰(IbnFadhlan)的《伊本·白图泰西行录》中,有对于奔驰爵士任务的阐述和描绘。
唐朝的外交政策及其对中国与世界的影响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外交政策也是其强大的原因之一、唐朝在外交方面秉持着开放包容的态度,积极开展与邻国和远方国家的交流,推动着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经济和政治交流。
唐朝的外交政策不仅促进了国内稳定和繁荣,而且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以和为贵,保持与邻国的和平关系。
唐朝在处理与邻国的关系时,一贯秉持着以和为贵的原则,坚持和平相处。
唐朝曾与吐蕃、回纥等民族签订和约,保持了长期的和平关系。
与吐蕃的和战约使唐朝和吐蕃的关系在一段时间内得到了缓和,为唐朝的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开展与周边国家的外交交流。
唐朝统治区域辽阔,与周边国家如高丽、新罗、日本、波斯等国家保持着密切的交流。
唐朝通过与周边国家的交流,促进了文化、经济和政治的交流,推动了唐朝的繁荣和发展。
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尤为密切,唐朝的文化传入对日本的文化影响深远。
三、拓展与西域的外交关系。
唐朝与西域的关系一直是唐朝外交政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朝积极开展与波斯、拜占庭等国家的贸易往来,促进了丝绸之路的繁荣。
唐朝的外交政策对西域地区的文化传播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推动民族融合。
唐朝在处理与各民族的关系时,强调民族融合和共同发展。
唐朝通过设立都护府、设立州县、编纂文字、推行新政等措施,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融合和交流,推动了中华文明的繁荣和发展。
唐朝的外交政策对中国与世界的影响是深远的。
首先,唐朝的外交政策促进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和西域地区的经济贸易往来,推动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次,唐朝的外交政策促进了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和融合,引进了外来文化,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底蕴,促进了中国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再次,唐朝的外交政策促进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的提升,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一个重要的大国,引领了东方文明的繁荣。
最后,唐朝的外交政策推动了中国政治的稳定和国家的繁荣,为唐朝的长期统治和盛世时期奠定了坚实基础。
唐代的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辉煌的时期,不仅在文化、艺术、科技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开启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新时代。
在唐代这个时期,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唐代的民族文化交流和融合表现在不同方面。
首先,唐代是一个兵荒马乱的时代,战乱频发,各族之间互相征战,但是在战争中也有一些文化的交流。
例如唐中宗时期,由于吐蕃入侵,唐朝官员秦琼、尉迟恭和王君廓率领的军队进攻吐蕃,在双方的交战中,中国和吐蕃之间的文化交流就得到了一定的增进。
例如,唐代官员往往给自己的队伍起一个有意义的名称,吐蕃也有相应的称号。
在交战中,双方会进行一系列的礼节仪式,并互相致辞表示对方的尊重,这种礼仪文化的交流也是促进不同族群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手段。
其次,唐代的交通也十分便利,这对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提供了一个便利的条件。
唐代的汴京、长安、洛阳等都是国际大都市,聚集了许多不同民族的商人、使臣和学者等,让不同族群之间的文化交流更加方便和频繁。
例如唐朝时期波斯商人在唐朝都市内设立了商业驻点,开展了一系列的商业活动,同时也把波斯文化带到了中国。
此外,唐朝的文化活动和宗教信仰也极大地促进了不同族群之间的文化交流。
唐朝吸收了佛教文化,使佛教文化在中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繁荣,同时也迎来了来自印度和东南亚的佛教高僧来华传教,加强了中国和印度之间的文化交流。
此外,伊斯兰教信仰随着古代丝绸之路的传输也在唐朝逐渐得到了发展。
来自阿拉伯、波斯等地的穆斯林商人也把伊斯兰教文化引入到中国,促进了伊斯兰文化和中国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最后,唐代在艺术、文学领域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也来源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例如唐代的诗歌,它吸收了中原汉族文化和少数民族的文化元素。
唐诗中就有很多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内容,如虢国夫人游昆仑、秦女嫁汉等,这些诗歌有助于增强不同族群之间对文化的了解和理解,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唐朝的科技与文化交流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不仅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且在科技和文化交流方面也创造了许多奇迹。
唐朝的科技和文化交流在当时不仅有助于国内的发展,还对东亚乃至全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科技和文化两个方面探讨唐朝如何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
一、科技交流1. 印刷术的传播唐朝是印刷术的重要发展时期,也是印刷术传播到其他国家的起点。
唐朝的木活字印刷术和雕版印刷术为后来的印刷术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
唐代学者王珪曾将印刷术传入日本,成为日本印刷术发展的重要契机。
2. 数学和天文学的交流唐朝在数学和天文学领域也有广泛的交流。
唐朝的数学学者刘徽的《九章算术》被传入日本,对日本的数学发展有重要影响。
同时,唐代天文学家也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流,例如与波斯的天文学家进行了观测和测量的合作。
3. 原材料和冶金技术的交流唐朝是炼铁技术进步的时期,对外贸易的发展使得唐代的冶铁技术得到了提升。
与西域和中亚地区的交流中,唐朝学习了他们的冶铁技术,不仅提高了自己国内的冶铁水平,也对世界冶铁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二、文化交流1. 佛教的传播唐朝是佛教传播的黄金时期,大量的佛教经典和文化艺术品通过唐朝与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往传播到了中国,并且也借助唐朝的辽阔国土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
许多来自印度、中亚和西域的佛教文化精髓在唐朝得到了充分发展和融合。
2. 文学的交流唐朝时期,文学繁荣发展,形成了盛世文化。
唐诗是世界文学的瑰宝,被广泛传播到东亚和东南亚地区。
许多国家的文人墨客都向唐朝学习和致敬,对唐代的文学进行模仿和崇拜。
3. 艺术的交流唐朝的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且对周边国家的艺术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唐朝的绘画风格和技法被传到了日本,成为日本绘画的重要参照,同时唐朝的雕塑艺术也在日本等国家产生了广泛影响。
总结:唐朝在科技和文化交流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就,对国内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朝的盛世与国际交流丝绸之路的繁荣时代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巅峰之作。
在唐王朝的统治下,国力强盛,经济繁荣,世界各国纷纷向中国进贡,同时也通过丝绸之路进行贸易往来,实现了经济文化的繁荣与交流。
本文将以唐朝的盛世与丝绸之路的繁荣时代为主线,探讨唐朝与世界的国际交流。
一、唐朝的盛世唐朝的盛世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来阐述。
首先,政治上,唐朝实行了开元盛世的改革,建立了严密的官僚体系,加强了王朝的统治力量。
唐王朝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使得朝廷能吸纳到大量的文人士大夫,从而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同时,封建王权得到巩固,刺史、节度使等地方军政长官也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实现了国家政权的统一和稳定。
其次,经济上,唐朝实行了均田制和市易法等一系列经济改革,使得农业生产逐渐发展壮大。
农田的平均分配使得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升,农产品的丰富也为国家提供了充足的粮食供给。
此外,唐朝还实行了铸铁法和扩大纸币流通等措施,促进了工商业的繁荣,推动了贸易的发展。
最后,文化上,唐朝被誉为中国古代文人的集中爆发时期。
无论是诗歌、绘画、音乐还是舞蹈,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唐诗盛世,诗人如杜甫、白居易等成为了传世之作。
此外,唐朝还有“大唐文化”的风靡,出现了许多名流文人,他们的艺术成就影响了后世。
二、唐朝与丝绸之路的繁荣时代丝绸之路作为中国古代与世界交流最重要的通道之一,在唐朝达到了繁荣的顶峰。
随着唐王朝的强盛和国力的增强,丝绸之路成为了连接东方与西方的重要贸易通道,从而促进了国际贸易的繁荣。
首先,唐朝通过丝绸之路向外输出了大量的丝绸制品。
丝织绸缎是唐朝重要的贸易商品之一,经由丝绸之路被输送到中亚、西亚、欧洲等地。
唐朝丝绸的优良品质和精美工艺受到各国的青睐,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产品之一。
其次,丝绸之路也为唐朝带来了各种商品的输入。
随着丝绸之路的畅通,来自中亚、西亚、欧洲等地的商品涌入中国,丰富了唐朝的市场供给。
唐代的科技交流与进步引言唐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辉煌时期之一,不仅在文化艺术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在科技交流与进步方面有着重要的贡献。
唐代的科技交流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科技创新与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本文将从唐代的国内科技交流、对外科技交流以及科技进步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唐代的国内科技交流1.官方组织的科技交流活动唐代皇家设立了专门的机构和团体来促进国内科技交流,如明堂、经院、馆阁等,这些机构不仅收集、整理、保管了大量珍贵的科技文献,还举办了各种科技交流的活动,如经学讲座、科技展览等,为科技交流提供了平台。
2.地方间的科技交流唐代各地方之间开展了广泛的科技交流。
例如,杭州的丝绸技术、陶瓷技术、渔业技术等成为当时重要的经济支柱,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技术人才前往交流学习。
同时,地方政府也鼓励技术人才赴他地考察、实地探讨,以促进科技交流与合作。
二、唐代的对外科技交流1.丝绸之路的科技交流唐代是丝绸之路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这为东西方的科技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通过丝绸之路,唐代与中亚、西亚等地进行了广泛的科技交流,如纸张制造技术、印刷术、种植技术等的传播。
这些科技交流促进了东西方科技的互补,对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东南亚与日本的科技交流唐代与东南亚以及日本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科技交流。
唐代的造船技术、造纸术、种植技术等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东南亚和日本,促进了当地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同时,东南亚和日本的科技也通过海上贸易传入中国,为唐代的科技进步带来了新的动力。
三、科技交流对唐代科技进步的影响1.促进了科技创新与发展唐代广泛的科技交流为科技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不同地区通过交流学习,借鉴其他地方的科技经验,推动了各种技术的改进与创新。
例如,水利工程在唐代取得了重要突破,运用于农田灌溉、抗旱抗洪等方面,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推动了经济的繁荣。
2.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唐代的科技进步和交流不仅提高了生产力,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唐朝的外交政策与国际交往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灿烂的一个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外交政策和国际交往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唐朝的统治下,中国的疆域不断扩大,国力强盛,国家的外交政策也从中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唐朝的外交政策和国际交往的发展,具有许多特点和成就。
首先,唐朝以“和平共处”为基本原则。
在唐朝的外交政策中,国家秉持着以和为贵的理念,推崇和睦相处的境界。
唐朝的礼仪外交很有名,外宾到达唐朝首都长安时,会受到盛大的接待,国家会赠送贵重礼品,显示对外宾的尊重和友好。
这种礼仪外交使得唐朝在世界舞台上的声誉大为提升,吸引了众多国家来与唐朝进行友好交往。
其次,唐朝通过政治联姻来维护国家利益。
唐朝的皇帝喜欢通过娶亲的方式与周边国家保持良好的关系。
唐朝将公主嫁给外国王子,可以巩固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避免战争的发生。
这种政治联姻的做法不仅有助于巩固国家的地位和国际关系,还有助于传播中国的文化和思想。
再次,唐朝的外交政策注重实力的展示。
唐朝通过对外的战争和征服,不断扩大国土,展示其强大的实力。
唐朝的军队在当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之一,出征时展示的武力和威慑力对周边国家产生了极大的震慑。
同时,唐朝还通过对外的贡使制度来展示自己的巨大国力和文明。
唐朝每年都会派遣使节和贡品去周边国家,以此来显示唐朝的富强和国际地位。
此外,唐朝也注重通过与丝绸之路的国家进行经济和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在唐朝时期达到了顶峰,不仅有着重要的商业价值,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唐朝通过与西域、波斯等国家的贸易,不仅带来了大量的财富,还促进了文化的交融。
唐朝的文化因此在世界舞台上扬名,如佛教艺术的传播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总结而言,唐朝的外交政策和国际交往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
唐朝以和平共处为基本原则,通过政治联姻、实力展示、丝绸之路的贸易、文化交流等多种方式,巩固了国家的地位和国际声誉。
唐朝的外交政策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唐代的文化繁荣与外交交往唐代被誉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繁荣、辉煌的时期之一。
在唐朝两百多年的统治下,中国文化达到了一个顶峰,并与世界各国进行了广泛的外交交往。
唐代的文化繁荣和外交交往互相促进,共同塑造了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
一、文化繁荣带来的影响唐代是中国文化繁荣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文人墨客们活跃在政治、文化的舞台上,他们的文学创作和思想成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唐代的文学艺术达到了一个巅峰。
唐代诗人王维、杜甫、白居易等留下了大量优秀的诗作,这些诗作不仅在形式上独具一格,而且内容丰富,表达了对社会现象、人情世态的真挚感慨,成为后世文学的楷模。
其次,唐代的科技和教育也得到了极大的推进。
当时的官方设立了明经、明法等科举考试,为后世科举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同时,唐代还创办了国子监和太学,吸引了大批人才,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再次,唐朝的文化繁荣还从艺术、建筑方面体现出来。
唐代艺术以壁画和陶瓷为代表,绘画以立意新颖、构图丰富而著称。
唐代的建筑风格也非常独特,如长安城的城墙、大明宫等建筑成为了唐代文化的见证。
二、外交交往的成果唐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外交交往最广泛的时期之一。
唐朝政府积极发展外交关系,并通过外交手段加强了国家的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首先,唐朝积极开展了对外朝贡和和亲外交,与周边国家保持了友好关系。
唐朝曾与邻国新罗、波斯、日本、吐蕃等进行了频繁的外交交往,使得唐朝在国际上的声誉迅速提升。
其次,唐朝通过丝绸之路与西方国家进行贸易交流,使得中国的商品、技术和文化得以传播到更广阔的地区。
通过这种经济交往方式,唐朝与西方的文化交流得到了极大的推动。
再次,唐代还吸引了大量的外国人来华学习、交流。
近千名唐朝时期的外籍学生在中国留学,其中不乏一些后来成为国内外知名学者和政治家的人物。
这种学术交流极大地促进了唐代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三、文化繁荣与外交交往的互动关系唐朝的文化繁荣和外交交往相互促进并相得益彰。
文化繁荣为国家带来了威望和吸引力,吸引了许多外国使节和商人前往唐朝,从而加强了外交交往。
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
一、唐朝的民族关系
1、概述:
①总体特征:比较融洽
②民族政策: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
③影响:各族人民拥戴唐太宗为“天可汗”,也就是各民族共同的君主。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天可汗”成为唐朝皇帝的专有称呼。
2、唐朝与吐蕃的关系:
①文成公主入藏:
a.过程:7世纪初,西藏地区的吐蕃兴起,松赞干布统一吐蕃后,几次派人到长安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
b.影响:文成公主入藏对加强唐蕃友好和发展吐蕃经济文化起到重要作用,直到今天仍深受西藏人民的爱戴。
②金城公主入藏:
a.经过:8世纪初,唐朝又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
吐蕃首领在给唐朝皇帝的信里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b.影响:此后一百多年里,双方使节往来频繁,唐蕃关系日益密切。
3、唐朝与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
除吐蕃外,唐朝中央与其他少民族的联系也很紧密,唐前期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立了八百多个府、州、县。
3、民族融合的形式:(1)民族迁徒。
(2)联合斗争。
(3)友好交往。
(4)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5)和亲”、“册封”促进民族融合.(6)兼并战争
4、唐朝的疆域:东到大海,西达安西、葱岭等广大地区,北抵蒙古高原,南及南海,国家空前繁盛。
5、唐朝的对外交往
交往范围:与亚洲以致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交往表现:很多外国人到中国贸易、学习、居住。
(1)玄奘西游:a玄奘在哪些领域里做出了杰出贡献?掌握佛教理论。
翻译佛经。
撰写历史文献《大唐西域记》b玄奘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为求取真经不畏艰险、勇于开拓、好学不倦(2)遣唐使: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
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艺术以及风俗习惯等带回日本。
(3)鉴真东渡:(唐玄宗时)。
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制度:三省六部制、均田制、租庸调制。
建筑:唐招提寺、平安京。
文字:平假名(草书)片假名(楷书偏旁)。
服装:和服(隋服、唐装)。
节日:除夕、元宵、清明、中秋、端午、
七夕、重阳等。
此外:茶道、花道、剑道、书法、中草药等
7、玄奘与鉴真的功绩比较
同:致力于佛教的传播,为佛教的传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异:玄奘到印度求取佛经,将印度佛教文化带回中国,《大唐西域记》记述了天竺的佛教、历史、地理与风土人情。
鉴真是将中国的佛法、医药、建筑、雕塑、绘画等传到日本。
8、为什么唐朝时对外交往如此繁盛呢?
(1)唐朝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唐朝开放、宽容的对外政策。
(3)唐朝对外交通发达。
9、唐时开明的民族政策对我们今天有哪些启示?
今天也应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加紧开发民族地区,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共同繁荣
10、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
我们能从唐朝对外交往中,得到什么启示?
第一,我们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
第二,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
第三,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唐代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
一、雕版印刷术
大约在7世纪,中国人受古代印章和拓石的启发,在世界上最早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对于人类文化的保存、传播和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
二、火药的发明
火药是炼丹家在炼制长生不老、得道成仙的丹药时偶然发明的。
唐朝末年,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上。
三、唐朝诗歌的繁荣
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
今天,我们依然能够读到唐朝两千多位诗人的近五万首诗歌。
繁荣原因:
唐代社会经济繁荣,科举重视诗赋,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代表人物
李白:盛唐时期,“诗仙”。
杜甫:唐朝由盛转衰时期,“诗史”。
活动答案:书本第97页。
既然是夜晚,别人家大多已关门,“敲”字更符合诗句意境;
晚上去别人家,直接推门比较冒失,敲门更符合礼仪要求;一个“敲”字,使静夜多了几分声响,静中有动,更显活泼。
这个故事说明诗歌创作十分重视用词的精准传神,往往一字创设意境,一字见功底,文学精品创作需要反复琢磨
四、唐朝丰富的社会生活
(1)饮食.。
(2)服饰。
(3)与外来文化相互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