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安全第1章 物联网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4.88 MB
- 文档页数:22
物联网导论习题第一章物联网概论一、术语辨析从给出的26个定义中挑出20个,并将标识定义的字母填在对应术语前的空格位置。
1、HARPANET2、J泛在计算3、BITU4、G智能家居5、KCPS6、NVPN7、O网关8、E智能环保9、Q应用层协议10、AAuto-ID实验室11、Y公共效劳平台12、L物联网13、INII 14、T系统集成与软件开发产业15、Z战略性新兴产业16、W信息处理技术17、M承载网18、R物联网网络体系构造19、D欧盟委员会20、PTCP/IP协议A、提供利用射频标签〔RFID、,互联网,构建物联网的概念与解决方案的研究机构。
B、在2005年发布?Internet of Things?年度报告的国际组织。
C、提出智慧地球概念的IT企业。
D、2009年提出加强物联网管理,保护隐私等十项建议与十二项行动方案的组织。
E、包括污染源控制,水质监测,空气监测的一类物联网应用。
F、提出通过IPv6协议将智能手机,RFID标签,传感器等互联组成泛在网的国家。
G、包括家庭网络,家庭安防,家电智能控制,能源智能计量的一类物联网应用。
H、对奠定互联网开展根底起到重大作用的网络。
I、对推动世界各国信息高速公路建立起到重要作用的建立方案。
J、“普适计算〞或“无处不在的计算〞术语的另一种表达。
K、将计算和通信能力嵌入到物理系统,形成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技术。
L、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互联的智能信息效劳网络系统。
M、为分布式进程通信提供数据传输效劳的传输网的另一种名称。
N、术语“虚拟专用网络〞或“虚拟专网络〞的英文缩写。
O、实现IP网与非IP网互联的网络设备。
P、互联网的核心协议。
Q、规定了物联网应用系统中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信息交互过程的协议。
R 、物联网网络层次构造模型与各层协议的集合。
S、物联网产业链中的上游产业。
T、物联网产业链中的中游产业。
U、物联网产业链中的下游产业。
V、对网络拓扑,设备与链路状态,设备的硬件和软件配置数据的管理。
考试题型●1。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2。
判断题(本大题共12空,每空1分,共12分)● 3. 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4。
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5. 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16分,共16分)●考试范围:第1章——第10章第1章物联网概述●简述物联网的定义。
●简述物联网的三个特征。
●简述对物联网的认识有哪些误区?●简述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物联网定义:通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的三大特征●全面感知:利用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信息●可靠传递:通过无线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给用户●智能处理:利用云计算、数据挖掘以及模糊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的控制物联网数据特点是:海量、多态、动态、关联物联网认识方面的误区●误区之一,把传感器网络或RFID网等同于物联网●误区之二,把物联网当成互联网的无边无际的无限延伸,把物联网当成所有物的完全开放、全部互连、全部共享的互联网平台●误区之三,认为物联网就是物物互联的无所不在的网络,因此认为物联网是空中楼阁,是目前很难实现的技术.●误区之四,把物联网当成个筐,什么都往里装;基于自身认识,把仅仅能够互动、通信的产品都当成物联网应用。
●物联网的发展主要面临五个主要技术问题:●技术标准问题●安全问题●协议问题●IP地址问题●终端问题第2章物联网架构技术●简述物联网的框架结构。
●物联网感知识别层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物联网网络构建层通常使用的网络形式有哪几种?●物联网管理服务层的主要技术有哪些?物联网结构:感知识别层、网络构建层、管理服务层、综合应用层●感知层是物联网发展和应用的基础,RFID技术、传感和控制技术、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是感知层的主要技术●网络构建层存在各种网络形式,通常使用的网络形式有:互联网、无线宽带网、无线低速网、移动通信网●管理服务层解决数据如何存储(数据库与海量存储技术)、如何检索(搜索引擎)、如何使用(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如何不被滥用(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等问题。
第1章物联网概论习题P41一、术语辨析从给出的26 个定义中挑选出20 个,并将标识定义的字母填在对应术语前的空格位置。
(01)(H )ARPANET (02)(J )泛在计算(03)( B )ITU (04)(G )智能家居(05)(K )CPS (06)(N )VPN(07)(O )网关(08)( E )智能环保(09)(Q )应用层协议(10)( A )Auto-ID 实验室(11)(Y )公共服务平台(12)(L )物联网(13)(S )系统集成与软件开发产业(14)(I )NII(15)( C )战略性新兴产业(16)(W )信息处理技术(17)(M )承载网(18)(R )物联网网络体系结构(19)( D )欧盟委员会(20)(P )TCP/IP 协议A.提出利用射频标签(RFID)、互联网,构建物联网的概念与解决方案的研究机构。
B.在2005 年发布《Internet of Things》年度报告的国际组织。
C.提出智能地球概念的IT 企业。
D.2009 年提出加强物联网管理、保护隐私等十项建议与十二项行动计划的组织。
E.包括污染源控制、水质监测、空气检测、生态检测的一类物联网应用。
F.提出通过IPv6 协议将智能手机、RFID 标签、传感器等互联组成泛在网的国家。
G.包括家庭网络、家庭安防、家电智能控制、能源智能剂量的一类物联网应用。
H.对奠定互联网发展基础起到重大作用的网络。
I.对推动世界各国信息高速公路建设起到重要作用的建设计划。
J.“普适计算”或“无处不在的计算”术语的另一种表述。
K.将计算和通信能力嵌入到物理系统,形成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技术。
L.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互联的智能信息服务网络系统。
M.为分布式进程通信提供数据传输服务的传输网的另一种名称。
N.术语“虚拟专用网络”或“虚拟专网络”的英文缩写。
O.实现IP 网与非IP 网互联的网络设备。
P.互联网的核心协议。
Q.规定了物联网应用系统中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信息交互过程的协议。
第一章习题及答案1、中国对物联网是怎样定义的?答:我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所属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的2009年9月的工作文件,对传感器网络的定义是:传感器网络(Sensor Network)以对物理世界的数据采集和信息处理为主要任务,以网络为信息传递载体,实现物与物、物与人、人与物之间信息交互,提供信息服务的智能网络信息系统。
我国工信部和江苏省联合向国务院上报的《关于支持无锡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国家传感信息中心)情况的报告》中传感网的定义是:传感网(Sensing Network),是以感知为目的,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全面互联的网络。
其突出特征是通过传感器等方式获取物理世界的各种信息,结合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网络进行信息的传送与交互,采用智能计算技术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从而提升对物质世界的感知能力,实现智能化的决策和控制。
2、说明物联网、传感网与泛在网之间的关系。
答:传感网是物联网的组成部分,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泛在网是物联网发展的愿景。
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和泛在网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3、说明物联网的体系架构及各层次的功能。
答:物联网通常被公认为有3个层次,从下到上依次是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物联网的感知层主要完成信息的采集、转换和收集;网络层主要完成信息传递和处理;应用层主要完成数据的管理和数据的处理,并将这些数据与各行业应用的结合。
4、说明物联网的技术体系架构及各层次的关键技术。
答:物联网的技术体系框架包括感知层技术、网络层技术、应用层技术和公共技术。
感知层是物联网发展和应用的基础,包括传感器等数据采集设备,是数据接入到网关前的传感器网络RFID技术、传感控制技术、短距离无线通讯技术是感知层涉及的主要技术。
物联网的网络层一般建立在现有的移动通讯网或互联网的基础之上。
实现更加广泛的互联功能。
关键技术:包含了现有的通信技术,如移动通信技术、有线宽带技术、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技术、Wi-Fi通信技术等,也包含了终端技术,如实现传感网与通信网结合的网桥设备、为各种行业终端提供通信能力的通信模块等。
物联网技术应用手册第一章物联网基础理论 (2)1.1 物联网概述 (2)1.2 物联网架构 (2)1.2.1 感知层 (2)1.2.2 网络层 (2)1.2.3 应用层 (3)1.3 物联网关键技术 (3)1.3.1 传感器技术 (3)1.3.2 无线通信技术 (3)1.3.3 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 (3)1.3.4 智能算法 (3)1.3.5 安全技术 (3)第二章物联网传感器技术 (3)2.1 传感器概述 (4)2.2 常见传感器介绍 (4)2.3 传感器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4)第三章物联网通信技术 (5)3.1 通信协议概述 (5)3.2 无线通信技术 (5)3.3 有线通信技术 (6)第四章物联网数据处理与分析 (6)4.1 数据采集与存储 (6)4.2 数据处理方法 (7)4.3 数据分析与挖掘 (7)第五章物联网安全与隐私 (8)5.1 物联网安全挑战 (8)5.2 物联网安全策略 (8)5.3 物联网隐私保护 (8)第六章物联网平台与应用开发 (9)6.1 物联网平台概述 (9)6.2 物联网应用开发流程 (9)6.3 物联网应用案例分析 (10)第七章物联网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 (10)7.1 智能家居概述 (10)7.2 智能家居设备与技术 (11)7.2.1 智能家居设备 (11)7.2.2 智能家居技术 (11)7.3 智能家居案例分析 (11)7.3.1 系统架构 (11)7.3.2 功能模块 (12)7.3.3 应用场景 (12)第八章物联网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 (12)8.1 智能交通概述 (12)8.2 智能交通系统与技术 (12)8.3 智能交通案例分析 (13)第九章物联网在智能医疗中的应用 (13)9.1 智能医疗概述 (13)9.2 智能医疗设备与技术 (14)9.2.1 智能医疗设备 (14)9.2.2 智能医疗技术 (14)9.3 智能医疗案例分析 (14)9.3.1 智能诊断 (14)9.3.2 智能治疗 (14)9.3.3 智能康复 (15)9.3.4 智能健康管理 (15)第十章物联网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应用 (15)10.1 工业互联网概述 (15)10.2 工业互联网关键技术 (15)10.3 工业互联网案例分析 (15)第一章物联网基础理论1.1 物联网概述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IoT)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物品连接到网络上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技术。
《物联网应用技术》教学教案(第一部分)第一章:物联网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起源、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
理解物联网的基本组成和关键技术。
掌握物联网的应用领域和产业现状。
1.2 教学内容物联网的定义与起源物联网的发展历程与未来发展趋势物联网的基本组成物联网的关键技术物联网的应用领域物联网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起源、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和产业现状。
互动法:引导学生探讨物联网的基本组成和关键技术。
案例分析法:分析物联网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
1.4 教学资源教材:《物联网应用技术》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动画等1.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物联网基本概念的理解。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物联网应用领域的认识。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物联网知识的掌握。
第二章:物联网感知技术2.1 教学目标了解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掌握常用传感器的特点和应用。
理解物联网感知技术的作用和意义。
2.2 教学内容传感器的基本原理与分类常用传感器的特点与应用物联网感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分类和应用。
实验法:进行传感器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感知技术。
案例分析法:分析物联网感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
2.4 教学资源教材:《物联网应用技术》传感器实验设备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2.5 教学评价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传感器基本原理的理解。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传感器实验的操作和分析能力。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物联网感知技术的掌握。
第三章:物联网传输技术3.1 教学目标了解物联网传输技术的基本原理。
掌握常用传输技术的特点和应用。
理解物联网传输技术的关键问题。
3.2 教学内容物联网传输技术的基本原理常用传输技术的特点与应用物联网传输技术的关键问题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物联网传输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关键问题。
实验法:进行传输技术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
物联网技术与智能家居作业指导书第1章物联网技术基础 (3)1.1 物联网概念与体系结构 (3)1.2 物联网关键技术概述 (4)1.3 物联网标准与协议 (4)第2章智能家居概述 (5)2.1 智能家居的定义与分类 (5)2.2 智能家居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5)2.3 智能家居的核心技术与架构 (6)第3章智能家居感知技术 (6)3.1 传感器技术 (6)3.1.1 传感器类型 (6)3.1.2 传感器布置与部署 (7)3.1.3 数据采集与处理 (7)3.2 环境感知技术 (7)3.2.1 环境参数监测 (7)3.2.2 能耗监测与优化 (7)3.2.3 环境安全监测 (7)3.3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 (7)3.3.1 指纹识别 (7)3.3.2 人脸识别 (8)3.3.3 声纹识别 (8)3.3.4 其他生物特征识别技术 (8)第4章智能家居通信技术 (8)4.1 有线通信技术 (8)4.1.1 以太网 (8)4.1.2 电力线通信(PLC) (8)4.1.3 RS485 (8)4.2 无线通信技术 (8)4.2.1 ZigBee (9)4.2.2 ZWave (9)4.2.3 NFC (9)4.3 蓝牙与WiFi技术 (9)4.3.1 蓝牙 (9)4.3.2 WiFi (9)第5章智能家居控制技术 (9)5.1 家庭自动化控制系统 (9)5.1.1 系统架构 (9)5.1.2 关键技术 (10)5.2 智能控制器设计 (10)5.2.1 控制器硬件设计 (10)5.2.2 控制器软件设计 (10)5.3.1 自动化控制 (10)5.3.2 远程控制 (10)5.3.3 智能场景 (10)5.3.4 语音控制 (11)5.3.5 安全防护 (11)第6章智能家居数据处理与分析 (11)6.1 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11)6.1.1 数据源识别与接入 (11)6.1.2 数据清洗与融合 (11)6.1.3 数据标准化与归一化 (11)6.2 数据存储与管理 (11)6.2.1 数据存储架构 (11)6.2.2 数据备份与恢复 (11)6.2.3 数据访问控制 (11)6.3 数据挖掘与分析 (11)6.3.1 用户行为分析 (11)6.3.2 能耗分析与优化 (12)6.3.3 故障预测与维护 (12)6.3.4 智能决策支持 (12)第7章智能家居安全与隐私保护 (12)7.1 智能家居安全威胁与防护策略 (12)7.1.1 安全威胁 (12)7.1.2 防护策略 (12)7.2 加密与认证技术 (13)7.2.1 加密技术 (13)7.2.2 认证技术 (13)7.3 隐私保护与数据脱敏 (13)7.3.1 隐私保护 (13)7.3.2 数据脱敏 (13)第8章智能家居典型应用场景 (13)8.1 智能照明系统 (13)8.1.1 系统概述 (14)8.1.2 典型应用场景 (14)8.2 智能安防系统 (14)8.2.1 系统概述 (14)8.2.2 典型应用场景 (14)8.3 智能家电与能源管理 (14)8.3.1 系统概述 (14)8.3.2 典型应用场景 (14)第9章智能家居系统集成与优化 (15)9.1 系统集成技术 (15)9.1.1 概述 (15)9.1.2 硬件集成技术 (15)9.1.4 网络集成技术 (15)9.2 系统优化方法 (15)9.2.1 系统功能优化 (15)9.2.2 系统稳定性优化 (15)9.2.3 系统安全性优化 (16)9.3 智能家居平台设计与实践 (16)9.3.1 平台架构设计 (16)9.3.2 关键技术 (16)9.3.3 实践案例 (16)第10章智能家居未来发展展望 (16)10.1 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 (16)10.1.1 数据分析与挖掘 (16)10.1.2 自主学习与优化 (17)10.1.3 语音识别与自然语言处理 (17)10.2 智能家居行业应用拓展 (17)10.2.1 智能安防 (17)10.2.2 智能健康 (17)10.2.3 智能教育 (17)10.2.4 智能娱乐 (17)10.3 智能家居标准化与产业生态建设 (17)10.3.1 标准化制定 (17)10.3.2 产业生态建设 (17)10.3.3 政策支持与推广 (18)第1章物联网技术基础1.1 物联网概念与体系结构物联网,即Internet of Things(IoT),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各种实体物体连接到网络上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技术。
第一章物联网与大数据简介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架构和行业应用。
2.掌握大数据的定义、特点及行业应用。
3.熟悉常用的开源工具及其在物联网与大数据领域的应用。
教学内容任务1.1认识物联网1.1.1物联网的定义•物联网的起源与发展•物联网在生活中的实例1.1.2物联网架构•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的功能与组成1.1. 3物联网的行业应用•工业、农业、家居等领域的物联网应用案例任务L2认识大数据1.2.1大数据的定义•大数据的来源与特征1.2.2大数据的特点• 4V (体量、速度、多样性和价值)的详解1.2. 3大数据技术的行业应用•金融、医疗、交通等领域的案例分享任务1. 3认识开源工具1.3. 1 NodeMCU•简介与使用场景1. 3. 2 Arduino IDE•安装与基本操作介绍1.3. 3 EMQ X Broker• MQTT协议与EMQ X的使用介绍1.3. 4 Hadoop•大数据处理的核心思想与架构1. 3. 5 Kafka∙流数据处理与Kafka的结合应用1.3.6 Flink•实时数据处理的优势与案例1.3. 7 Flask• Web开发框架的基本使用方法1.3.8 MySQL•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础知识1.3. 9 ECharts•数据可视化库的功能与使用方法1.3. 10 Grafana•监控与告警平台的优势与配置方法1.3.11 VS Code•代码编辑器的基本功能与优化设置1.3.12 IntelliJ IDEA• JaVa集成开发环境的特点与操作指南1.3. 13 Maven•项目管理与依赖管理的最佳实践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物联网、大数据的基本概念及行业应用。
难点:大数据处理技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以及常用开源工具的掌握。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投影仪、教学PPT、物联网与大数据相关案例视频。
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相关基础知识,如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