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学概论崔介何物流的概念
- 格式:pptx
- 大小:1.15 MB
- 文档页数:35
第一章1.物流: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2.物流系统: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大环境里由所需位移的物资和包装设备、搬运装卸设备、运输工具、仓储设施、人员和通信联系等若干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3.二律背反:一种活动的高成本,会因另一种物流活动成本的降低或效益的提高而抵消的相互作用关系4.精益物流:消除物流过程中的无效和不增值作业,用尽量少的投入满足客户需求,实现客户利益最大价值,并获得高效率、高效益的物流5.一体化物流服务:根据客户需求所实施的多功能、全过程的物流服务6.物流企业:从事物流基本功能范围内的物流业务设计及系统运作,具有与自身业务相适应的信息管理系统,实行独立核算,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7.物流服务:物流企业或是企业的物流部门从处理客户订货开始,直至商品送客户过程中,为满足客户要求,有效的完成商品供应、减轻客户物流作业负荷所进行的全部活动。
8.物流联盟:两个或以上的经济组织为实现特定的物流目标而采取的长期联盟与合作9.第三方物流:独立于供需双方,为客户提供专项或全面的物流系统设计或系统运营的物流服务系统10.物流外包:企业将其部分或全部物流业务合同内交由合作企业完成的物流运作模式11.供应链:生产及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所形成的网链结构12.供应链管理:对供应链设计的全部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13.包装:为流通过程中保护商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取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
也指为达到上述目的而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14.装卸:物品在指定地点以人力或机械载入或卸出运输工具的作业过程15.搬运:在同一场所内,对物品进行空间移动的作业过程16.运输:用专业运输设备将物品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运送。
《物流学概论》讲义物流学概论是一门关于物流管理的学科,主要研究货物的流动和供应链的管理。
物流学概论涵盖了物流管理的基本原理、流程和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是一份《物流学概论》的讲义,介绍了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作用和发展趋势等内容。
一、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1.物流的定义:物流是指在产品生命周期中,为满足用户需求,将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物流资源、活动、信息和服务等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适当的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使物流资源得以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的一种管理活动。
2.物流管理的目标:物流管理的目标是通过最佳的物流组织和流程,实现产品的及时和安全交付,并提供满足用户需求的物流服务,同时最大程度地降低物流成本。
3.物流系统:物流系统由物流组成要素、物流环境和物流技术三个方面组成。
其中,物流组成要素包括物流资源、物流活动、物流信息和物流服务等;物流环境包括政府政策、市场需求、经济环境等;物流技术包括物流信息技术、物流设备技术和物流管理技术等。
二、物流管理的作用1.降低物流成本:通过合理的物流组织和流程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物流效益。
例如,合理安排运输路线,优化运输方式,减少运输时间和成本。
2.提高产品服务水平:物流管理能够实现产品的及时和安全交付,提高产品的服务水平。
例如,合理安排库存,确保货物及时供应,避免缺货现象。
3.改善供应链效能:物流管理通过整合供应链各个环节,优化供应链流程,提高供应链效能。
例如,建立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的及时共享和协调配合。
4.提高企业竞争力:物流管理能够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例如,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减少生产周期,提高企业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
三、物流管理的发展趋势1.信息化:随着物流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物流管理正不断向信息化方向发展。
例如,建立物流信息系统,实现物流信息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2.网络化:物流管理正向网络化方向发展,通过建立网络化的合作伙伴关系,实现物流资源的共享和协同管理。
第一章物流基础一、物流的定义(重点)定义:物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休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名词解释)对物流的认识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物流中的“物”既包括有形的实体产品,也包括无形的服务;2、物流中的“流”是从起始点向最终点的动静结合的流动过程;3、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追求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数量、用正确的价格、把正确的产品或服务送到正确地方的正确客户手中。
物流信息在完成这个过程中的作用特别重要。
4、存在对物流活动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计划、实施、协调与控制。
二、物流的分类(一般)从物流在经济中的运行角度可划分为宏观物流与微观物流从物流的服务对象角度可划分为社会物流与企业物流;从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角度可划分为国际物流与区域物流;从物流活动的运作主体角度可划分为第一方、第二方、第三方和第四方物流;从物流活动所使用的技术方法角度可划分为一般物流与特殊物流。
三、宏观物流与微观物流的关系(重点)(1)内涵不同。
宏观物流是指社会再生产总体的物流活动,从社会再生产总体角度认识和研究的物流活动。
宏观物流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物流总体构成,物流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等,是从一个总体上看物流而不是从物流的某一个构成环节来看物流。
微观物流是指消费者、生产者所从事的实际的、具体的物流活动。
在整个物流活动之中的一个局部、一个环节的具体物流活动也属于微观物流。
(2)领域不同。
一般地,在大空间范畴内发生的物流活动,往往带有宏观性,属于宏观物流;在小空间范畴发生的物流活动,往往带有微观性,属于微观物流。
宏观物流,包括社会物流、国民经济物流、国际物流。
微观物流的研究内容贴近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包括生产物流、供应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及废弃物物流等。
(3)研究特点不同。
宏观物流:综合性和全局性。
微观物流:具体性和局部性。
四、区域物流(名词解释)区域物流就其地理概念而言,较国际物流的范围为小,即在某一地区内所进行的物流活动。
物流学概论(共五则)第一篇:物流学概论物流学概论第一章物流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第一节物流的概念一国外经典的物流概念物流理念的发展经过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有关物流的概念朔源的探究从1978年物流概念传入我国后,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尤其自20世纪60年代后,各种物流的概念更是层出不穷。
虎骨物流的发展过程和理解历史上经典的物流概念,不仅有利于我们了解物流的发展规律,更有利于我们全面、深入理解物流的内涵。
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对物流进行了定义;‘物流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从生产地点到销售地点流动过程中伴随的种种经济活动。
’此概念是在物流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定义。
50年代中叶,日本在经济恢复中,十分重视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1956年,日本生产性本部向美国派出了‘搬运专业考察团’,此举动对日本未来物流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日本于60年代正是引进了‘物流’这一概念,并将其解释为‘物的流通’,‘实物流通’的简称。
日本通产省的物流调查会的定义;‘物流是制品从生产地道最终消费者的物理性转移活动。
具体是由包装、装卸、运输、保管以及信息等活动组成。
美国物流协会1963年对物流管理的定义为;‘物流管理是为了计划、执行和控制原材料、在制品库存机制成品从起源地到消费地的有效流动而进行的两种或多种活动的集成。
这些活动可能包括但不仅限于;顾客服务、需求预测、交通、库存控制、物料搬运、订货处理、零件及服务支持、工厂及仓库的选择、采购、包装、退货处理、废弃物回收、运输及仓储管理。
这是从管理角度审视物流的经典。
美国物流工程是学会19947年的物流定义是;‘物流是与需求、设计、资源供给与维护有关,以支持目标、计划及运作的科学、管理、工程及技术活动的艺术。
‘这是从工程视角对物流的省视。
1981年,美国空军的建议;‘物流是计划执行军队的调动与维护的科学。
’奥找最全面的定义,物流与军队活动有诸方面的联系1.军队物资的设计与研发2,军事人员的运输与疏散。
第一章一、物流的概念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
它是物品(物质实体)在起源地到消费地之间有效率和有效益的正向和反向的移动过程,是创造时间性、场所性价值的经济活动,其目的是在满足客户要求的同时解决环境保护的社会问题。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与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的结合。
”二、如何界定“物流”概念中的“物”与“流”?物流中“物”的概念是指一切可以进行物理性位置移动的物质资料。
是物质资料世界中同时具备物质实体特点,又可以进行物理性位移的那一部分物质资料。
物流中的“流”(物理性运动)限定为以地球为参照系,相对于地球而发生的物理性运动,即“位移”。
三、现代物流理念(一)物流是市场的延伸理念1,通过为用户提供物流服务来开拓市场。
2,将物流功能和物流设施的建设,看做为潜在的市场机会。
3,物流被看作为市场竞争的手段和策略。
4,物流被视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二)“军事后勤”与物流服务观念(物流的核心是服务)(三)物流价值与利润观念(四)物流系统化观念【系统的四个特征:集合性(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适应性。
】物流运行中存在着“二律背反”性(也称“效益悖反”性)。
(五)精益物流理念(六)物流一体化理念(七)联盟与合作理念(八)绿色物流理念四、三个利润源:第一利润源是降低原材料消耗第二利润源是降低劳务费用第二利润源是改进物流系统五、物流活动的构成(一)包装活动(二)装卸与搬运活动(三)运输活动(四)储存活动(五)流通加工活动(六)配送活动(七)物流情报活动(物流信息活动)六、物流和商流的关系商流和物流是商品流通活动的两个方面。
它们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互相结合,又互相分离。
(一)商流与物流的统一。
商流是物流的前提。
物流是商流的保证。
(二)商流与物流的分离。
商流与物流产生分离究其根本原因是商流运动的基础——资金,与物流运动的实体——物料,两者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各自有各自的运动规律。
物流学概论1、物流的含义: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2、精益物流的含义:消除物流过程中的无效和不增值作业,用尽量少的投入满足客户需求,实现客户的最大价值,并获得高效率、高效益的物流。
3、现代物流理念:①物流是市场的延伸理念。
②“军事后勤”与物流服务理念。
③物流价值与利润理念。
④物流系统化理念。
⑤精益物流理念。
⑥物流一体化理念。
⑦联盟与合作理念。
⑧绿色物流理念。
4、物流活动的构成:①包装活动②装卸、搬运活动③运输活动④储存活动⑤流通加工活动⑥配送活动⑦物流信息活动5、商流与物流的关系:商流和物流是商品流通活动的两个方面。
它们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互相结合又互相分离。
⑪商流与物流的统一。
①商流是物流的前提②物流是商流事物保证。
⑫商流与物流的分离。
商流与物流产生分离的根本原因是商流运动的基础——资金与物流运动的实体——物资——具有相对独立性。
6、物流管理的三个阶段:⑪物流计划阶段的管理。
⑫物流的实施阶段管理。
①对物流活动的组织和指挥②对物流活动的监督和检查③对物流活动的调节⑬物流评价阶段的管理。
7、物流管理的原则:⑪物流管理的总原则——物流合理化⑫物流管理经济核算原则⑬经济、技术、法律相结合的原则8、物流工程的含义:物流工程被看做“从工程角度研究物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P299、物流工程的研究对象:物流工程的研究对象是多目标决策的、复杂的动态物流系统,主要从工程角度研究上述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物流工程主要是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实施与管理的全过程进行研究。
实施设计是工程的灵魂,规划设计是物流系统优劣的先决条件10、物流工程的两大系统:⑪物流技术工程:①包装工程②储存工程③输送工程④装卸搬运工程⑤配送工程⑥流通加工工程⑫物流网络工程:①信息网络工程②实物流网络工程11、物流系统的概念:物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由所需位移的物资与包装设备、搬运装卸机械、运输工具、仓储设施、人员和通信联系等若干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