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机器人交朋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7.09 KB
- 文档页数:2
第2课机器人伙伴教材分析:本课通过对机器人相关知识的了解,使他们深切感受到科技的无穷力量,并产生了丰富的联想、想象甚至幻想,为其树立远大的科学探索精神与充实他们的精神世界提供了良好素材,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对科学领域的兴趣。
教学目标:1.通过对机器人相关图文、影像的鉴赏,认知机器人的发展情况、科学意义等基础知识。
2.在了解不同机器人的同时,学会如何以不同的绘画形式来体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教学重难点:1.通过制作机器人等活动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实现艺术教学与科普教育相结合。
2.在认知机器人的科学意义及其实用价值的基础上,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现出来,充分展示学生个性的创造性。
教学准备:1.教具:用于播放、展示声像和图文资料的设备。
2.学具:有关机器人的图片、文字、玩具实物或模型等。
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展示各组搜集的机器人资料,并请他们各自说一说资料来源及自己对机器人的兴趣、对机器人的了解情况等。
2.请学生看教师搜集的素材:各种各样的机器人。
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对机器人的兴趣,并充分利用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理,介绍机器人的相关知识或奇闻怪事,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他们想象与创造的思维空间。
二.新授:1.你喜欢机器人吗?你最喜欢什么样的机器人?为什么?2.你知道机器人的用途吗?你想让它干什么?3.你准备用什么样的方式表现机器人?让学生看教材上的作品。
三.学生作业。
四.小结:师:许多机器人,对我们来说,现在还只能是梦想。
可我们今天对梦想的追求,正是我们对明天科学的探索。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开创科学世界的美好未来吧!五.拓展:1.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材料制作机器人,并用自己熟悉的方法进行装饰。
2.也可以鼓励他们课后画一幅未来科学世界中的机器人的想象画。
机器人伙伴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对机器人相关图文、影像的鉴赏,认知机器人的发展情况、科学意义等基础知识。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动手能力,在了解不同机器人的同时,学会如何以不同的绘画形式表现。
情感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并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以各种方式方法搜集有关机器人的科普教育图文、影像素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难点:在认知机器人的科学意义及其实用价值的基础上,用卡纸拼贴、添画的方式表现出来,充分展示学生个体的创造性。
教学过程设计:一、激趣导入:师:(伸出手指放在唇前)嘘——(学生好奇的静下来)天猫精灵,你好!(天猫精灵:你好主人)(学生更惊讶)天猫精灵,给我讲个笑话吧!(天猫精灵:略)师:天猫精灵,你今年几岁了?天猫精灵,天猫精灵,……师:有这样一个机器人伙伴你开心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机器人伙伴》揭示课题《机器人伙伴》二、发展阶段:师:看来对于机器人,大家都有好多想法要表达,那么现在给大家一个机会,让我看看你对机器人了解多少?(从他的身体外形和功能上)谁来讲讲?生:有的机器人像我们人一样有头、身体、四肢,有的什么也不像外形非常奇特。
师:出(机器人)就像机器猫,还有这种——我们叫它象形类。
那你们讲不出像什么的,或许是一些基本形状组合成的我们叫它——奇特夸张类。
师:好了,宝贝们,天猫精灵还为大家带来了它的伙伴,你们想见见它吗?生:想(师出示扫地机器人)讲解师:其实老师现在有一个问题怎么也想不明白,机器人为什么叫机器人呢(打破机器人人形的概念)生:是指模仿人的大脑,思维(欣赏各行各业机器人图片)师:我们人类科学家为什么要发明这些机器人呢?生:略师:(小结)原来要机器人协助或取代人类有难度的工作,特别是一些人们不容易完成的工作。
比如:危险的,有高难度的或是机械枯燥的工作等等。
那么,我想问问小朋友,你最喜欢什么样的机器人呢?为什么?它有什么本领?(外形,功能)生:略师:如果给你个机会来自己设计一个机器人,你想让你的机器人伙伴有什么样的本领呢?你最想让它干什么?生:略师:你心目中的机器人伙伴是不是也很独特,有独一无二的外形呢?给我们大家说看。
机器人伙伴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机器人伙伴的定义和分类;2.学习机器人伙伴的基本编程及应用;3.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机器人伙伴的定义和分类1.机器人伙伴的定义;2.机器人伙伴的分类。
机器人伙伴的基本编程及应用1.机器人伙伴的编程语言;2.机器人伙伴的传感器和执行器;3.机器人伙伴的基本程序设计;4.机器人伙伴的应用场景。
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1.创新思维的培养;2.团队合作的重要性;3.机器人编程游戏的设计。
教学方法1.授课讲解;2.课堂练习;3.团队合作编程设计。
教学流程第一节课1.简单介绍机器人伙伴的定义和分类;2.了解机器人伙伴的编程语言、传感器和执行器;3.简单了解机器人伙伴的基本程序设计;4.观看机器人伙伴的应用场景视频。
第二节课1.回顾机器人伙伴的定义和分类;2.了解机器人伙伴的传感器和执行器;3.演示机器人伙伴的基本程序设计;4.分组进行机器人编程游戏。
第三节课1.回顾机器人伙伴的基本编程和应用;2.培养创新思维,讲解创新思维工具;3.调整编程游戏难度,增加创新因素;4.提醒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第四节课1.回顾机器人伙伴的基本编程和创新思维;2.团队展示编程游戏成果;3.团队分享编程过程中的困难和解决方法;4.点评团队合作能力和编程成果。
教学评估1.编程游戏成果和团队合作评估;2.口头作业评估;3.课程反馈评估。
参考资料1.机器人学原理,刘川等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2.机器人编程基础,王明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
3.机器人伙伴编程教学方法研究,刘浩等著,现代教育技术,2018年第2期。
幼儿园科技教育《机器人与我》教案【教学主题】:机器人与我【适用年龄】:3-6 岁【教学目的】:本课程旨在帮助幼儿全面了解机器人的概念、构成和功能,并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机器人的乐趣和应用价值,从而促进幼儿对科技的兴趣和了解。
【课程内容】:第一部分:引导幼儿了解机器人一、通过照片等展示资料,介绍机器人的概念、特点和常见形态。
二、利用多媒体、游戏等形式,向幼儿展示机器人不同的构成部分,让幼儿能够正确认识机器人的构成。
三、通过问答、讲解等形式,向幼儿介绍机器人的功能和应用范围。
第二部分:带领幼儿亲自体验机器人一、引导幼儿识别和操作高敏感度机器人,让幼儿亲手试着控制机器人行动。
二、透过计算机等辅助工具,带领幼儿编程和操控机器人,让幼儿了解机器人智慧。
三、带领幼儿制作小机器人或机器人手臂,让幼儿亲手制作自己的机器人,并通过互动游戏等形式,感受机器人的快乐与实用性。
【教学重点】:1、让幼儿对机器人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2、引导幼儿学会使用计算机等工具进行编程和机器人的操纵。
3、提高幼儿对机器人科技的兴趣和追求。
【教学方法】:1、通过图像、资料展示等形式让幼儿了解机器人概念。
2、通过问答、讲解等形式,向幼儿介绍机器人的功能和应用。
3、通过互动游戏、制作和控制小机器人等形式,让幼儿感受机器人的重要性和魅力。
【教学过程】:一、引导幼儿了解机器人(一)教师通过图片等形式依次展示不同形态的机器人,让幼儿对机器人的常见外观有初步的认知。
(二)通过手工、拼图、游戏等多种活动形式,让幼儿认识机器人的不同组成部分,同时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如:剪纸制作机器人,拼装机器人模型等。
(三)通过问答、讲解等形式,向幼儿介绍机器人的基本构成和功能,如:传感器、电机、计算机等,同时带领幼儿了解机器人的发展历程与应用场景等。
二、带领幼儿亲自体验机器人(一)教师通过实操活动及多媒体、电脑等方式,让幼儿操作高敏感度机器人,从而更好地理解机器人的操控与应用,使幼儿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机器人的智慧与趣味。
7、我是机器人的主人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主控器各个按钮的作用。
2、会使用主控器控制机器人的行走。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使用主控器控制机器人的行走
三、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机器人的组成部分之一,灰度传感器,现在我们来复习一下,机器人的灰度传感器是怎样调节的呢?遇到黑线,会怎样
学生:(回答)
师:遇到红线又怎样?
师:这节课我们来了解和认识另外一个组成部分,那就是主控器。
(展示主控器)
(二)、新课教授
师:我们先来观察一下这个主控器,上面有什么东西?
学生:(回答)。
师:对了,这上面有很多的按键,那么这些按键都是干什么用的呢。
师:(介绍各个按键的作用)
(介绍完成之后演示主控器的使用)
师:通过刚才的演示,相信你们都已经跃跃欲试了,接下来就各个小组尝试用按键编程让机器人走起来。
(二)小组实践
学生:(小组实践)
(三)小组分享
(小组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享)
(四)解决问题
(针对实践中出现得问题,按照老师的方法再次进行调试)(五)总结
按键的作用:
启动程序/执行键:启动机器人;机器人执行任务。
上——选择寻线功能
左——选择机器人沿左侧行走
右——选择机器人沿右侧行走。
《我的机器人朋友》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常见机器人的种类及应用,了解机器人的基本特点。
2.认识机器人的基本组成结构,了解机器人的工作原理。
3.了解机器人的制作流程,学会简易机器人的硬件搭建和编程控制。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案例或观察实物,感受机器人在各行各业中应用的广泛性和价值,总结和归纳机器人的应用特点。
2.通过与人的类比,结合实物观察,分析机器人的组成结构。
3.通过制作无人驾驶小车,体验机器人的制作流程,掌握简易机器人的硬件搭建和编程控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机器人知识的探究和实践活动的体验,激发学习机器人的兴趣。
2.通过制作机器人,培养学生勤思考、善动手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布置任务
1.教师:根据我们日常生活中已普遍使用的机器人:如扫地机
器人、送餐机器人、迎宾机器人、无人机、早教机器人……,确定一类机器人,利用本单元所学知识,结合网络搜索,了解其基本组成,工作原理!
2.将所获知识,绘制出思维导图。
二、学生操作
1.学生自主操作,互助。
2.教师巡视指导,个别辅导。
三、作品展示
1.展示学生作品。
(展示数量,视课堂时间而定)
2.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点评。
3.学生继续完善思维导图。
四、教师小结。
3、我与机器人交朋友第二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机器人的应用领域
2、 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对机器人的应用领域有一个初步的认知!
三、教学设计
(一)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自动感应灯的视频,当房
间暗的时候,灯亮,当房间亮的时候,灯暗)
师:视频中的灯,你们在平时看过吗?
学生:看过
师:其实,视频当中的感应灯就是机器人,我们身边还有很多
类似这样的机器人。
(展示生活中的机器人)
(二)小组讨论
师:同学们,除了刚才介绍的生活机器人,你还看过哪些类似
这样的机器人呢?请大家小组讨论
学生:(小组讨论)
(三)小组分享
(小组进行分享)
(四)总结
创造来源于生活,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和发现身边的事物,我们也
能够创造出能够服务于我们生活的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