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花生生产和科研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浅见
- 格式:pdf
- 大小:297.99 KB
- 文档页数:4
吉林省花生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作者:王庆峰翟玉波赵叶明王丽王喜山高华援摘要从气候、品种、栽培等方面分析了吉林省花生生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花生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花生生产;存在问题;对策;吉林省花生是吉林省继玉米、水稻、大豆之后的第四大作物,是仅次于大豆的第二大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1]。
近年来,由于品种老化退化严重、栽培管理粗放、连作重茬等因素2],造成花生单产降低,种植效益下降,从而抑制了花生产业的发展。
总结吉林省花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供参考。
1存在的问题1.1气候自然条件较差吉林省每年种植花生10万hm2以上1],其中80%分布在干旱风沙土区,春季降雨量少,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花生的适时播种,阻碍了花生种子发芽出苗,限制了花生生育期;生产中只能选择120d以内的小花生品种,在较大程度影响了花生产量。
1.2品种老化退化生产上应用的四粒红、白沙1016都是在吉林省种植了30年的老品种,面积占90%,一直没有提纯复壮,种子来源主要是农民自留种和互相换种;即使引种,也是自发组织引种,盲目性比较大,造成品种良莠不齐、种性下降严重2],导致花生抗逆性降低,病虫害严重,产量下降。
1.3栽培粗放,连作重茬,病害较重生产中表现的整地质量差、播种期不适宜、种子不处理、种植密度小、施肥量严重不足、田间管理粗放等问题,严重地制约了花生产量的提高。
由于种植花生经济效益较高,一些主产区连年种植。
长期重茬,致使土壤中养分不平衡,病菌积累多,花生根腐病、茎腐病、叶斑病严重发生,花生根系生长不良引起早衰。
据调查,每年病害造成的减产达10%~30%3]。
2对策2.1整地施肥地块选择土层深厚、地势平坦,排灌方便、3年内未种过花生或其他豆科作物、土壤pH值6.0~7.5的砂壤土或砂土,前茬最好是玉米、高粱、谷子等禾本科作物。
提倡秋季深翻整地,翻深20~25cm,达到熟化、沉实土壤和消灭部分越冬病虫害的目的;春季整地一般在春分后清明前进行,浅耕10~15cm,做到随耕随耙保底墒。
辽宁花生产业调研与发展浅见任 亮 于洪波 张晓光孙泓希 于树涛 王力夫(辽宁省沙地治理与利用研究所阜新123000)摘要:本文作者调查了 2009-2018年间辽宁花生产业的现状。
产区多以种植外引品种为主,受连年 耕作影响,品质降低,品种退化,专用花生新品种种类和数量规模较小;机械播收设备精度及配套 设备不完善;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等。
并提出发展建议,应大力发展自育花生新品种,以高油酸花 生为发展方向,加强机械研发能力,完善精度高、效率高的适宜本产区的机械设备,打造绿色花生产业链条,形成辽西北花生产业集群。
关键词:花生产业;现状;发展建议;辽宁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和经济作物,其富含重 要的植物油脂及蛋白质叫辽宁是我国优质花生的主 产区之一,生产的花生以品质好、不含或少含黄曲酶 等而受到进口企业的青睐[2]遥近年来,辽宁花生的种 植面积(2009-2018年)总体规模维持在400多万亩,亩产和总产在正常年份不断提高,给农民和企业带 来了不错的经济效益。
但花生品种老化且连年耕种 致使病虫害严重,新品种更新缓慢和专用花生品种 的种类不多;机械播收精度不高,研发能力不强;资 金短缺,科研研发能力不强等限制了本地区花生产 业的发展。
为辽宁花生产业的健康发展,合理地制定 发展方向,由辽宁省沙地治理与利用研究所(辽宁省 花生研究所)发起,辽宁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锦州 市农科院参与,采用问卷调查、电话微信调研和实地 走访的方式,调研了 2009-2018年10年间辽宁花生 产业现状,分析了辽宁花生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 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1辽宁花生产业发展现状1.1生产情况辽宁花生主要集中在辽西、辽西北丘陵种植区和中部辽河平原种植区,占全省总面积的97%,最大 产区是阜新市,其次是葫芦岛市。
1.1.1面积变化情况 2009-2018年10年间花生种 植面积平均465.3万亩,最多年份是2011年,达565.7万亩,总体处于全国第4~5位(表1)遥1.1.2 总产、单产变化情况 2009年、2014-2018年共计6年为旱灾年份,平均亩产155.9 kg ,总产 65.8 万 t; 2010-2013 年为正常年份, 平均亩产208.0 kg,位于全国第9~10位,总产110.1万t,位 于全国第5~6位(表2)遥面积情况表1年份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面积(万亩)390.9498.6565.7539.4512.2471.0416.7422.0407.6429.1表2总产、亩产情况年份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总产(万t )53.596.1116.5116.5111.362.044.877.780.076.8亩产(kg )136.9192.7206.0216.0217.3131.6107.5184.4196.2179.0基金项目:花生感官品质与营养品质在食用型花生育种中的利用研究(2020QN2418);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专项(CARS-13)。
彰武县花生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彰武县是中国辽宁省著名的农业大县,以其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优良的农业气候条件而闻名。
在彰武县的农产品中,花生是一种重要的农业产品之一,其产量和产值在当地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彰武县花生生产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发展的趋势和机遇。
本文将从花生生产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和探讨。
1. 农业生产模式单一在彰武县的农业生产中,花生生产依然以传统的种植模式为主,缺乏现代农业科技的支持,生产方式较为单一,往往导致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
2. 市场营销不畅受限于农产品的产地和品质,彰武县的花生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较弱,缺乏统一的品牌和市场推广,导致花生的销售面临一定的困难。
3. 农业技术更新缓慢农业技术的更新换代对于花生生产来说至关重要,彰武县的农业技术更新较为缓慢,农民对于最新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了解不够,影响了花生生产的提质增效。
4. 工业化生产不足彰武县的花生生产主要还是以家庭农场和小农户的方式进行,缺乏规模化和工业化的生产模式,这导致了花生生产成本的提高,同时也限制了产量和品质的提升。
5. 生产环境污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彰武县的一些地区农田周边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这直接影响了花生生产的品质和健康。
二、彰武县花生生产发展趋势1. 科技支持的农业生产模式未来,彰武县的花生生产将更加重视现代化和科技化,利用先进的种植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和智能化农机具,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2. 品牌营销的市场发展随着农产品市场的不断扩大,彰武县的花生必须加大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的力度,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拓展国内外的销售渠道。
3. 农业产业化生产集群未来,彰武县花生生产将逐渐实现规模化和产业化的路径,农业生产将更多地由家庭农场和小农户向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园转变,加强生产组织和协作,推动花生生产向集约化和标准化发展。
辽宁省花生生产现状及对策摘要通过对辽宁省花生产业调查,对辽宁花生生产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对策,以期加快花生产业化进程、发展花生加工综合利用、增加经济效益。
关键词花生;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对策;辽宁省花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含有丰富的脂肪和蛋白质。
针对辽宁省花生生产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限制因素,提出发展对策具有重要意义[1]。
1辽宁省花生生产现状辽宁省位于北纬38°53′~43°26′,是世界适宜花生生产最北部区域之一。
辽宁省有适宜种植花生丰富的土地资源,光照充足,病害少,特别是影响花生品质的黄曲霉显著低于其他地区,是我国重要的优质花生出口基地。
辽宁省位于东北地区的南缘,又与内蒙接壤,代表了东北及与东北相似区的各类条件,耕地总面积408.5万hm2,其中旱田面积307.35万hm2。
“十五”期间,辽宁省花生年均种植面积18万hm2,占全国总面积的3%,排在全国的第10位,最高年份达到25.33万hm2;年均总产量4.05万t。
“十一五”以来辽宁省花生呈快速发展趋势,2006年花生种植面积13.77万hm2, 2007年20.18万hm2,2008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30.19万hm2,总产7.5万t,成为辽宁省除玉米、水稻外的第三大种植作物。
辽宁省花生主要分布在阜新、锦州、铁岭、沈阳、葫芦岛、鞍山、朝阳、大连等地区,无黄曲霉污染,是我国优质花生出口基地。
是辽西乃至全省抗旱避灾的首选作物,而且辽宁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花生产业发展,按辽宁省未来5年发展规划要求,花生种植面积有望达到66.67万hm2,发展空间巨大,任务艰巨。
同时,近两年辽宁省也崛起了很多以加工花生油、花生蛋白、花生米为主的大中型企业,而且国内最大的花生加工企业鲁花集团也已进驻辽宁,更加剧了对花生的需求。
因此,辽宁需要发展花生生产,更需要发展与花生产业相配套的高效生产技术。
提高单产、增加总产、改进品质、提高效益是辽宁省花生生产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的主要工作任务。
彰武县花生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彰武县位于辽宁省北部,是全省花生的主要产区之一。
近年来,彰武县花生产量逐年增加,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一、生产技术落后,单产低彰武县大多数花生的种植方式为传统的人工育苗、平整土地、腐熟堆肥种植。
缺乏先进的科技手段和高效的耕作管理,花生产量低下,单产水平较低。
二、品质不稳定,利润低彰武县花生种植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生产过程中管理监管不到位,品质参差不齐。
加之,销售途径不畅,使得花生的销售价格往往无法提高,导致农民利润空间有限。
三、占用土地资源,耕作管理困难花生生长期较长,对土壤要求高,且需要大面积耕地种植。
加之近年来农村人口外流,农业用地受到不少限制,花生的种植面积被迫缩小。
同时,花生的耕作管理也给种植户带来困难。
针对以上问题,彰武县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推动花生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推广现代化花生种植技术,提高单产采取现代化的育苗方式、搭建厂房的棚室栽培模式,使用肥料的同时也要注重土壤的改良和施肥技术的合理性。
这样做可以提高单产并增加产量。
二、加强质量监管,提高销售利润可以成立专业的监管机构,对花生种植进行全程监督,提高花生的品质,使销售价格得到提高,使农户的利润也能获得提升。
三、积极推进"农业+"模式,创新种植耕作管理方式开展合作社、公司+农户、农业科技园区等项目,可以将花生的种植方式和销售渠道整合起来,便于花生的管理和销售。
还可以在花生种植中结合旅游、休闲等方面,增加收益。
在未来,彰武县花生产业发展应当结合市场和科技的需求,提高生产效率,整合资源,创新管理方式,探索多样化的市场销售方式,促进花生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彰武县花生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彰武县作为辽宁省优质花生生产区之一,拥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地和资源优势,花生种植历史悠久,品质优良,产量丰富。
虽然彰武县的花生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但是在实际生产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花生品种单一、技术落后、销售渠道窄、质量安全问题等。
接下来将从这几个方面对彰武县花生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一、花生品种单一彰武县花生主要以葵花花生和红衣花生为主,品种单一。
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因为彰武县地处东北寒冷地区,气候条件较为苛刻,只有少数花生品种能适应此环境;另一方面是由于种植户观念转变缓慢,对新品种接受度较低。
二、技术落后彰武县花生的种植技术相对落后,投入较少,缺乏科学、规范、专业化管理。
目前大多数种植户仍采用传统的种植模式,耕作过程中缺乏对土壤酸碱度及肥料施用量的评估,导致了花生的产量无法达到最优化。
三、销售渠道窄彰武县花生销售渠道单一,主要靠中间商采购进行下游销售,而且流通环节中存在中间环节过多的问题,增加了生产成本。
此外,市场需求也较为狭窄,遇到市场波动时,价格容易受到波动的影响。
四、质量安全问题由于彰武县花生生产过程中缺乏科学管理,种植户大量大量使用化肥等农药,导致残留量超标的情况时有发生。
此外,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也缺乏规范,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值得关注。
综上所述,为进一步推动彰武县花生生产业的发展,提高花生产业的综合效益,需要进一步注意如下问题:彰武县应该加强对花生多品种化的推广和研究,保障花生生产的质量和产量。
种植户应该加强自身拓宽视野,利用网络和培训等渠道了解新品种,良种繁育、保护并加强推广品种。
二、科技创新加强科技创新,使花生种植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提高生产效益。
应该积极推广高桥亚铁生育素、速效复合肥等生产技术,督促种植户加强土壤改良、增施微量元素等抗旱抗病措施,提高花生品质和产量。
彰武县应该加强对花生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扩大销售渠道,建立花生产业的销售渠道,规范下游销售市场,确保生产销售有序、稳定。
彰武县花生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彰武县位于辽宁省西部,地处辽盘锦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土地肥沃,气候适宜,是辽宁省重要的花生种植基地之一。
近年来,彰武县的花生种植业发展迅速,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寻求解决。
本文将从彰武县花生生产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1. 生产技术落后。
目前,彰武县的花生种植大多采用传统的种植方法,耕作、施肥、灌溉等环节仍然以人工操作为主,生产效率低下,不能满足现代化农业的要求。
2. 缺乏科学管理。
在花生的生产管理过程中,缺乏科学技术支撑和专业人员指导,存在病虫害防治不到位、肥料施用不当等情况,导致产量和品质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3. 品种单一。
目前,彰武县的花生种植品种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常规品种上,缺乏新品种的引进和培育,导致市场竞争力不足。
4. 环境污染严重。
部分农户在花生种植过程中,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导致土壤、地下水受到污染,严重影响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5. 市场需求不足。
由于花生的加工技术相对滞后,加工厂的需求不足,导致农民在丰收季节出现花生滞销的情况。
二、彰武县花生生产的发展趋势1. 科技兴农。
未来,彰武县的花生生产将逐渐向科技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通过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降低生产成本。
2. 品种更新。
未来,彰武县将加大对花生新品种的引进和培育力度,逐步更新品种结构,形成多元化的生产格局,提高市场竞争力。
3. 环保生产。
未来,彰武县将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推行绿色生产理念,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4. 产业升级。
未来,彰武县将通过加强花生加工技术研发,提高产品附加值,拓宽市场渠道,增强市场竞争力,解决农民滞销问题。
5. 增加产业链。
未来,彰武县将通过发展花生衍生产品,拓展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拉动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
在总结上述问题和发展趋势后,我们可以看到,彰武县花生生产在面临重重挑战的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彰武县花生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彰武县位于中国辽宁省,是中国重要的花生生产基地之一。
花生生产在彰武县存在一些问题,对其未来发展趋势产生了影响。
彰武县花生生产存在土地利用不合理的问题。
由于土地资源有限,农民往往倾向于扩大种植面积,而忽视了土地质量的问题。
长期稀作和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导致土壤贫瘠和养分流失,影响了花生的产量和质量。
彰武县花生生产存在技术水平低下的问题。
大多数农民缺乏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农民对新的品种和高效农业技术的接受度低,往往以传统的种植模式进行生产,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彰武县花生生产存在市场短缺和销售渠道不通畅的问题。
花生市场需求日益增长,但供应不足。
由于农民缺乏信息渠道和销售网络,往往只能通过中间商销售,导致农民利润较低。
针对以上问题,彰武县的花生生产应该朝着以下几个方向进行发展。
应加强土地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
加强土壤调查和评估,发展科学精细化的土地利用规划,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率。
推广有机肥料和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改善土壤状况。
应推广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
加强科技示范和培训,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引进新的花生品种和高效农业技术,提高产量和质量。
鼓励农民参与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中资源,提高市场竞争力。
应建立稳定的市场供应和销售渠道。
加强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
建立和拓展与食品加工企业和贸易商的合作关系,开拓销售渠道。
提供农业保险和金融支持,增加农民的收入保障。
政府应加大对花生生产的扶持力度。
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鼓励和支持农民发展花生产业。
建立完善的技术服务和培训体系,提供政策咨询和金融支持。
加强与其他地区和行业的合作,推动花生产业的发展。
彰武县的花生生产存在土地利用不合理、技术水平低下和市场短缺的问题。
为了实现花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彰武县应加强土地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推广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建立稳定的市场供应和销售渠道,并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
促进花生生产,保障我国粮油安全花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也是我国粮油安全的重要来源之一。
促进花生生产,不仅可以增加粮油供应,还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对于我国粮油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促进花生生产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探讨如何保障我国粮油安全。
一、花生生产的现状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花生生产国之一,全国花生种植面积广泛,尤其在东北、黄淮海、长江中下游等地区,花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0%以上。
我国花生产量逐年递增,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扩大,但是由于生产技术、天气条件、市场价格等因素的影响,花生生产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目前,我国花生生产技术水平整体上较低,农民普遍采用传统的种植、施肥、管理和收获方式,造成生产成本高、效益低的问题依然存在。
花生种植和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病虫害问题,严重影响了花生的产量和质量。
由于市场价格波动大,农民的收入不稳定,导致农民对花生种植的积极性不高。
二、花生生产存在的问题1. 技术水平低下:我国大部分农民仍然采用传统的种植、施肥、管理和收获方式,缺乏科学技术支撑,导致花生产量不稳定,品质不佳。
2. 病虫害问题:花生病虫害严重,尤其是霉变病、蚜虫等,导致花生产量和质量受到影响。
3. 市场价格不稳定:由于市场价格波动大,农民对花生种植的积极性不高,造成花生产量不足,市场供应不稳定。
4. 环境污染: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不当,导致土壤污染和环境破坏,影响了长期的花生生产。
5. 产业链不完整:花生产业链缺乏完整的产业链条,缺乏统一的生产、加工、销售平台,导致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和资源配置。
三、促进花生生产的途径1. 提高技术水平:加强花生生产技术研究和推广,推动现代科技与农业的融合,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提高农民的种植和管理水平,提高花生产量和质量。
2. 预防病虫害:加大病虫害防治力度,开发绿色环保的病虫害防治产品,建立健全的病虫害监测体系,预防和控制花生病虫害的爆发,保障花生产量和质量。
北方花生市场的调研报告1、北方花生产业现状(一) 生产情况山东、河南、河北、辽宁是我国主要花生产区。
就山东而言,近年来年种植面积80万公顷左右,约占全国面积的20%,总产约330万吨,约占全国总产的25%,居第二位,单产4 200千克/公顷,比全国平均单产高25%,居第一位。
花生是山东省主要油料作物,面积占油料作物的98.5%,总产占油料作物的99%。
“十五”以来,山东省花生生产可划分稳步发展和徘徊萎缩两个阶段。
2003年前花生生产处于稳步发展阶段,花生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03年花生面积98.82万公顷,为近年来最高峰,总产355.6万吨。
2004年以后,由于国家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优惠政策出台,粮价回升,种粮面积扩大,压缩了花生种植面积,2006年花生种植面积只有78.12万公顷,较2003年减少20.70万公顷,总产只有325.3万吨。
2008年面积稍有增长,但2009年面积又下降至77.47万公顷,2010年也仅为78.67万公。
山东省花生主要分布在鲁东2008年面积达到17.62万公顷其次是烟台、青岛、菏泽是平度市,超过2万公顷的有费县过1.3万公顷的有22个县市,山东省花生主要分布在鲁东、鲁东南、鲁中丘陵山区以及鲁西平原万公顷,占全省的22%,总产达到79.4万吨,菏泽、威海,面积均超过6.8万公顷。
面积最大的县年面积达到3.3万公顷,其次是临沐县3.13万公顷万公顷的有费县、文登市、莱阳市、荣成市、莒县个县市。
(二)花生种植气候需要花生对温度、水分、光照等气候因素均有一定的要求。
积温和开花结荚期的日平均气温高低及适温保持时间是制约花生生育的主要因素。
一、温度:花生是喜温作物,最高日平均气温低于20摄氏度的地方,花生便不能正常结实。
花生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至30摄氏度,35摄氏度以上停止生长。
昼夜温差过大,超过10摄氏度以上,不利于荚果发育。
白天26摄氏度,夜间22摄氏度最适于营养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