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殖崇拜文化略论
- 格式:docx
- 大小:14.34 KB
- 文档页数:2
人类在原始社会的历史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生殖崇拜?人类从诞生起就一直对大自然有着莫名的畏惧和憧憬,因为当时的人类对自然界一无所知,而且容易因为一些自然现象而被惊吓住,在靠天吃饭的年月里,当时的人类开始对自然界产生了崇拜之情,并将一些自然现象当成是神明对人类的启示。
不仅如此,原始人类对于自然界的一些动物也有崇拜之情,并将这些动物作为顶礼膜拜的对象,还将动物的图腾作为部落的象征,而生殖崇拜的产生是因为人类对于生命的渴求。
原始人类的生存环境十分恶劣,而且没有良好的医疗条件,所以当时的人类寿命很短,有的在很早时就过世了,在生存成为难题时,新生命的诞生就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根据一些记载可以了解到,当时人类的寿命大概到三四十岁时就会终结,所以在过世之前都很重视繁衍。
当时的人们对于新生命的出生更多的是抱着一种好奇的心态,因此会将新生命的诞生的惊喜延续到对生殖器的崇拜。
现在依然可以在很多地方看到关于原始社会留下的生殖崇拜的图腾或者是建筑,这些事物的产生都是因为当时人类认为生命诞生是一种奇迹。
而繁衍其实无论是在原始社会还是在现代社会,都是对人类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因素,所以即便现代社会的家庭也会对新生命渴求,但是因为科技医疗技术的进步,已经不再通过生殖崇拜来寄托繁衍的希望。
但是在原始社会,当时人口数量非常少,大部分都是通过群居的方式生活在一起,后来形成了部落,不同的部落之间会发生战争,而人口数量就是取胜的关键,因此对于新生命的诞生就给予更多的希望,生殖崇拜的产生自然不奇怪。
随着历史的演变,生殖崇拜慢慢有了性别之分,男子因为战斗力和生产力更强,所以开始有了男尊女卑思想的形成,所以在古代虽然生殖崇拜已经不再放在首位,但是男尊女卑的现象可以看做是生殖崇拜的延续。
到了现代社会,我们已经不会再进行生殖崇拜,而是将生育问题归为更多因素,生育也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而男尊女卑思想也在日益淡化,这些都可以看做是时代发展的标志和意义,而这些源头都可以归于生殖崇拜。
从神话传说中看上古女性生殖崇拜思想作者:王彤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32期摘要:上古神话传说是先民创造用来表达他们对自然、社会现象等的一种态度。
在中国的上古神话传说中,人们不仅奉现实中的女性为膜拜的对象,而且把其刻画在众多神话传说中,并且将这种女性崇拜突出体现在对女性的生殖崇拜上。
而女娲就是生殖崇拜在其中的最早表现。
关键词:神话传说;女性;生殖崇拜思想;女娲神话[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2--01一、前言在原始社会,人们不仅仅奉现实中的女性为膜拜的对象,还把这种崇拜膜拜转移到上古神话传说上面来,又从神话传说中反过来映照对女性的崇拜。
而有关女娲的神话就是生殖崇拜在文学中的最早表现。
上古初民最早的文化世界,就是女性的世界。
因为早期人类面临着生存的艰难和人类繁衍的压力,生产力的底下,远古的结合也就只能是性关系,所以其中的生殖崇拜便十分显著。
自然而然,以女娲为主的神话传说对于女性生殖崇拜的彰显也就更加突出。
二、女娲生殖崇拜的解读女娲是我国神话史上一位地位显赫的始母神,因为她有着抟土造人、治水补天、置禖制簧的伟大功绩,所以被列为三皇之一,因此,关于女娲及其神话的记载和研究也源远流长。
而对于女娲神话所体现的上古女性生殖崇拜思想的解读可从多方面印证。
1.女娲生殖崇拜的文字解读“女娲”一次最早出现在《山海经·大荒西经》里面,再如许慎的《说文解字》一书中《说文·女部》说“女娲,古之神圣女也,化育万物者也,从女呙声”。
这里面说女娲华育万物,体现了她无限生殖的功能,而女娲又是“神圣女”,可以体现她是天地万物之母。
而再如“蜗、涡、窝、锅……”等字,除去偏旁部首后,剩下的“呙”字多和圆形或者容器有关。
“娲”字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女性的生殖功能,并且代表了女性孕育子孙的器官,甚至是圆形的腹部等。
再有,女娲的“娲”字和青蛙的“蛙”同音,义皆同“蛙”、“娃”,女娲即女娃。
三一文库()〔生殖崇拜〕*篇一:关于节庆活动的生殖崇拜关于节庆活动的生殖崇拜所谓升值崇拜,是指在原始社会中,普遍流行的一种对生殖的崇拜,在现如今世界的许多地方中,它依然以节庆文化活动的形式存在。
生殖崇拜,世界各地各民族有不一样的方式,有的是崇拜男人,有的则是崇拜女人,但归根结底都是一样的,其大多出于对生殖系统的崇拜,比如生殖器,乳房,臀部。
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水平和认知水平有限,人们无法系统的看待生殖行为,在生产水平落后的社会里,人力是唯一的创造力,他们靠人去捕食,靠人去获取,靠人去守护,同时也必须靠人去传承,因此对人力的认可是他们所能看见的,也是在认知水平局限下所能认可的最直接的行为。
生殖器作为人们繁衍生息的器官,人们殷切希望它的完整,它的功能,它的创造力给他们繁衍出新的生命,让他们在险恶的原始社会中更具有竞争力,这是他们所需要的,也是他们可以直接创造的,能给予自身安全感一种行为,因此,人们格外看中生殖器官。
对生殖器的崇拜,有男女之分,关于男性的生殖崇拜的出现比女性的要稍晚,但是在繁衍生息的过程中还是慢慢的重视了起来,而这也算是原始人的生殖水平认识的提高,他们意识到了生殖并不是女性单方面的作用,当人们发现了男性在生育中的作用以后,男性在生育和生产中的地位便日益得到加强。
人们想到种子不再联想到女性,而是联想到男子。
正是男性的播种,才使女性生育,也才能使土地丰收。
对女性的生殖崇拜则要早一点,众所周知,原始社会多以母系社会为主,这样的社会构成自然也是有原因的,而原因就在于在生殖行为中,女性看似更为突出、更为直接的作用,诸如下体生育,乳房哺乳等,这种所能看见的繁殖行为让人们感到震惊,同时也为此感到兴奋,而这种直观意识正是促成女性当家的重要原因,由此女性的社会地位也要高出男性。
人们多生殖的崇拜不仅仅表现在意识上,也逐渐在形式上有所作为,比如刻画雕像,创造神话,以各种方式来纪念生殖在他们日常生产活动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文化节庆就是其中一种形式。
生殖崇拜思想的论文关于生殖崇拜思想的论文摘要:上古神话传说是先民创造用来表达他们对自然、社会现象等的一种态度。
在中国的上古神话传说中,人们不仅奉现实中的女性为膜拜的对象,而且把其刻画在众多神话传说中,并且将这种女性崇拜突出体现在对女性的生殖崇拜上。
而女娲就是生殖崇拜在其中的最早表现。
关键词:神话传说;女性;生殖崇拜思想;女娲神话一、前言在原始社会,人们不仅仅奉现实中的女性为膜拜的对象,还把这种崇拜膜拜转移到上古神话传说上面来,又从神话传说中反过来映照对女性的崇拜。
而有关女娲的神话就是生殖崇拜在文学中的最早表现。
上古初民最早的文化世界,就是女性的世界。
因为早期人类面临着生存的艰难和人类繁衍的压力,生产力的底下,远古的结合也就只能是性关系,所以其中的生殖崇拜便十分显著。
自然而然,以女娲为主的神话传说对于女性生殖崇拜的彰显也就更加突出。
二、女娲生殖崇拜的解读女娲是我国神话史上一位地位显赫的始母神,因为她有着抟土造人、治水补天、置C制簧的伟大功绩,所以被列为三皇之一,因此,关于女娲及其神话的'记载和研究也源远流长。
而对于女娲神话所体现的上古女性生殖崇拜思想的解读可从多方面印证。
1.女娲生殖崇拜的文字解读“女娲”一次最早出现在《山海经大荒西经》里面,再如许慎的《说文解字》一书中《说文女部》说“女娲,古之神圣女也,化育万物者也,从女呙声”。
这里面说女娲华育万物,体现了她无限生殖的功能,而女娲又是“神圣女”,可以体现她是天地万物之母。
而再如“蜗、涡、窝、锅……”等字,除去偏旁部首后,剩下的“呙”字多和圆形或者容器有关。
“娲”字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女性的生殖功能,并且代表了女性孕育子孙的器官,甚至是圆形的腹部等。
再有,女娲的“娲”字和青蛙的“蛙”同音,义皆同“蛙”、“娃”,女娲即女娃。
水中的蛙类是有很强的生育繁殖功能的,它们每次排卵成堆,有多子的含义,所以对蛙类的崇拜是对生育的崇拜。
2.女娲生殖崇拜的图腾图像解读提到女娲,又不能不说到这一女神的对立面――伏羲。
⽣殖崇拜——⽂化的形式与意味⽣殖崇拜——⽂化的形式与意味傅道彬⼀、宇宙间所有的⽣命都需要⽣殖。
从最低级的⽣命形式到最⾼级的⽣命形式,都具有武装到⽛齿的⽣存⼿段。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殖活动都具有⽂化的意义,某些动物在交配后就死了,⼫体成为他的⼦孙和异性的⾷物。
但这种⾼尚的牺牲精神只完成了⽣物意义上的⽣命传递,⽽没有任何⽂化的属性。
只有⼈例外。
⼈是⽣存者,⼜是存在者。
⾼尔泰说:“⽣存是保卫⾃⼰的努⼒,存在是开拓和创造⾃⼰的努⼒”(《美感与快感》,《⽂艺研究》1988.4)。
⽣存者是活着的⼈,对于存在者来说仅仅活着是不够的。
他们必须创造意义,为了创造意义,⼈创造了⽂明与⽂化。
⼈不断⽂明与⽂化的过程,也就是不断符号化形式化的过程。
所以有⼈⼲脆说⼈是符号的动物。
卡西尔在《⼈论》中说,由于符号系统的介⼈,“⼈不再⽣活在⼀个单纯的物理宇宙之中,⽽是⽣活在⼀个符号的宇宙之中,语⾔、神话、艺术和宗教则是这个符号宇宙的各部分,它们是织成符号之⽹的不同经线,是⼈类的经验的交织之⽹”(中译本第33页),⽣存的本能在存在⽬标引导下,穿过了种种⽂化之⽹,经过了符号形式的过滤与传递,于是⼈的⾃然⽣命便被浓重的⽂化属性覆盖了。
⼈类原始⽣命的本能在⽂化层次⾥被掩饰升华,从⽣命的快感变成了⽣命的美感,不过,从⽂化的衍⽣与发展来看,符号系统的建构是外在的派⽣的,⽣存和存在都是努⼒,存在的努⼒归根结底是为了增强⽣存的努⼒。
⽂化只是⼈的本质的⼀部分,它最终根源于⼈的原始⽣命⼒。
⽂化的出现并不是⼈类原始⽣命⼒的泯灭,⽽是原始⽣命⼒的转移分解。
因⽽⽣命在⽂化中找到了表现的形式,⽂化在⽣命⾥获得了存在的意味,最⽂明最现代的⽂化形式,隐藏最古⽼最深刻的⽣殖崇拜内容。
这种在⽂化的形式⾥表现的⽣命崇拜的意味,就是⽣殖⽂化。
⼆、西⽅精神分析学派曾激烈地抨击过⽂明对原始性本能的压抑。
弗洛伊德说,⽂化就是有条不紊地牺牲⼒⽐多,并把它强⾏转移到对社会有⽤的活动和表现上去。
古代对生殖的崇拜
生殖崇拜指的是在远古时代,人们对生殖产生了崇拜;那时的人们过分崇拜生殖器和生殖能力,是出于对生命永恒的一种渴望。
1.生殖崇拜产生的原因。
在远古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当时的主要矛盾是人类和大自然之间的矛盾。
人类要征服大自然就需要团结起来,聚集更多的人力。
但是由于当时的自然条件和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死亡率比较高,寿命比较短。
因此,就需要不断的用生育来弥补人力不足的问题,这就是生殖崇拜产生的最直接的原因。
2.生殖崇拜的表现形式。
(1)直接的表现形式。
在生殖崇拜的早期,古人在用艺术形式表现这一观念时,多是直接用生殖器官来表现。
如:
①绘画。
在我国南北方地区的一些山中,曾经发现一些崖画,在这些崖画中出现了大量的生殖器、乳房以及臀部等形象。
②雕塑。
在古代,人们还利用雕塑来表达对生殖器的崇拜。
例如在陕西省宝鸡市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中就发现了石祖和陶祖,其中石祖被雕刻成男性的生殖器,而陶祖也被雕塑成阴茎模样。
(2)含蓄的表现形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古人对于生殖器的崇拜逐渐由赤裸裸变得含蓄起来,由原来直接表现生殖器的形式,变为表现生殖器的含蓄象征方式。
如:
①绘画。
在山东出土的东汉墓的石刻中,伏羲和女娲都是用尾巴来相交的。
②木鼓。
有一种在贵州苗族地区比较流行的木鼓,鼓的根部代表的是男性,而梢端则代表的是女性。
作者: 赵国华
作者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与东南亚研究所南亚社会文化研究室
出版物刊名: 中国社会科学
页码: 131-156页
主题词: 生殖崇拜文化;象征意义;母系氏族社会;女性生殖器;文化遗存;女阴崇拜;中国原始社会;彩陶盆;男性生殖器;象征物
摘要: 本文对中国原始社会中的生殖崇拜从考古学、民俗学、民族学等角度进行了考释。
作者认为,半坡彩陶鱼纹系女阴的象征,鱼纹彩陶是祈求人口繁盛的鱼祭的祭器;时代稍晚的母系氏族社会文化遗存中的彩陶蛙纹也是女性生殖器的象征,同期文化遗存中陶器上的花卉等植物纹样则是女阴象征。
中国古代崇祀'高禖'的礼俗是生殖崇拜文化的一个内容。
郭沫若认为'玄鸟生
商'中之'玄鸟'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征。
作者进而认为,鸟在远古即是男根的象征,二足乌之三足即男性生殖器的抽象表现,由此可对太阳神话的起源有新的理解。
中国母系氏族社会晚期文化遗存中彩陶上的蜥蜴纹、壁虎象、龟纹、蛇纹,均系男根之象征,嗣后又发展出以山、虎、野牛象征男根。
中国古代祭拜马祖是为了祈求子息繁盛。
生殖崇拜文化产生于原始社会对于人类自身再生产的迫切需要。
生殖崇拜文化中包含着中华民族后来发展出的灿烂文化的萌芽。
对于生殖崇拜文化的研究可以使我们对于原始社会以及人类文化史有新的认识,因而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浅谈原始彩陶纹饰中的生殖崇拜发布时间:2021-03-01T07:56:49.337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0年18期作者:杨杰[导读] 生殖崇拜在当今社会也许有些陌生,因为人们很少提及,但在原始社会时期是一种普遍流行的信仰习俗。
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湖北武汉 430000摘要:在原始时期,生存环境极其恶劣,自然界也面临着自然灾害,辛勤劳作的先民们遭到人口的威胁,为了氏族的生存与延续,从而促使生殖崇拜现象的产生。
同样这一现象在中国原始彩陶中具有重要体现,陶器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出现,又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数量不断增多,由于物质生活的提高,先民们开始注重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这些均可以在陶器纹饰中得以体现。
关键词:原始社会;生殖崇拜;彩陶纹饰一、生殖崇拜文化的产生生殖崇拜在当今社会也许有些陌生,因为人们很少提及,但在原始社会时期是一种普遍流行的信仰习俗。
由于在原始社会生存环境恶劣,人口数量面临巨大威胁,不断的自然灾害出现,人们无法实现人口数量的保护,并常常面临着身体病痛的伤害,导致人口数量很不理想,在恶劣的环境里新生幼儿存活率低,营养缺乏,人均寿命很短。
人类开始认识到自己生命的有限,在这种严重威胁人口的情况下,先民们为了人们的生存和氏族的延续,认为只有通过繁衍后代才可以世代相传,只有人口的兴旺才可以抵抗部落之间的战争,在生产劳动中提供充足的劳动力,所以人口数量的多少是至关重要的。
在这样迫切的客观条件下,生殖崇拜文化现象的产生是必然的。
如今人们已经进入21世纪,生殖崇拜文化几乎很少有人提及,但中国人受儒家传统观念很强,在思想中还保留一些传统观念,所以生殖崇拜文化产生的影响至今没有消失,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继续保留,生殖崇拜贯穿于整个原始社会,对原始先民的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生殖崇拜在不同的地区有不一样的表达方式,其中,我国最具有影响的是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具有浓厚的生殖崇拜意味,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先民们对于生命的向往。
人类历史上为啥会出现生殖崇拜现象?对于民族学而言,生殖崇拜是民族文化特殊性的表达,对生殖崇拜的研究旨在加强对民族特性的认识;对于人类学而言,生殖崇拜是人类文化的普遍性表达,对生殖崇拜的研究旨在加强对民族共性的认识;对于宗教学而言,生殖崇拜是人类对精神世界的认识,对生殖崇拜的研究旨在探索与宗教起源相关的精神问题;对于历史学而言,生殖崇拜是人类文化发展历程的证明,对生殖崇拜的研究旨在加强对民族文化历时性的认识。
而在教育人类学的视野中,生殖崇拜不可能只是某种文化表达的工具,应该具有实际的文化功能,即承载着对本民族成员尤其是未成年人的教育功能,突出的有两点:一是性教育,二是社会化教育。
以下分别述之。
一、西南少数民族的生殖崇拜自古以来,西南地区就是中国少数民族的重要聚居地,这里分布着众多的少数民族,包括藏族、彝族、白族、纳西族、苗族、傈僳族、哈尼族、拉祜族、基诺族、景颇族、独龙族、羌族、普米族、怒族、阿昌族、傣族、佤族、布朗族、德昂族、水族、瑶族等,人口众多。
这些民族大多有生殖崇拜习俗,其中尤以藏族、彝族、白族、纳西族、苗族、羌族、傣族最为典型。
这一地区古称西南夷,历史上一直有生殖崇拜遗迹。
早在新石器时代,即有男根(祖)模型出土。
20世纪70年代,广西邕宁县坛楼遗址发现1件石祖,该器物系用砂岩凿磨而成,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物。
20世纪80年代,云南施甸县团和镇仁和窝发掘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6件史前陶祖,此后又采集到2件,共计8件陶祖。
基本形态是圆头、锥形、大平底,为夹砂红陶。
进入青铜时代以后,这一地区的同类器物增多。
20世纪90年代末,云南考古工作者在昆明市官渡区清理了近500座属于滇文化的墓葬,出土一批漆器,这些漆器的手柄部分多做成祖形。
尤其是出土了1件铜祖,为一铜铲之柄部,形象逼真,还铸有阴囊。
云南晋宁石寨山所出铜饰上,则有男女野合的形象。
另外,在西南地区现存的岩画中,也多有生殖崇拜的内容。
如西藏阿里地区齐吾普岩画中有许多夸张的男女生殖器官图像,其中有一对舞蹈男女,男子双腿间有生殖器垂露。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生殖崇拜篇一:生殖崇拜与中国人口发展生殖崇拜与中国人口发展1989年国家统计局人口司在一份关于中国5省1市人口生育力的调查报告中指出:“在现有已婚妇女中,北京、辽宁各有79.7%和86.4%的妇女想要2个或2个以上子女,广东、贵州、甘肃都在90%以上”。
而且,对孩子的性别偏好大多数都倾向于男孩。
另一份对10个县20个村的850名育龄夫妇的生育意愿调查,也获得最类似的结论,有50.55%的夫妇希望生两个孩子,仍有45.41%的夫妇希望生3个或更多的孩子,同时也表现出对男孩的偏好。
一般认为,上述状况存在的原因,主要是广大农民家庭仍是生产单位,十分需要男劳动力。
此外“养儿防老”的问题、“传宗接代”的思想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中国传统文化来看,“传宗接代”的思想是根深蒂固的,它迄今仍是促使中国人想多生育,特别是多生男孩的重要原因。
“传宗接代”思想和对男孩的强烈偏好的形成,有其深远和复杂的社会根源。
几千年来中国是一个传统农业社会,从一个国家亦即从宏观来看,男性人口是一国的劳动力的主要源泉,也就是劳役、兵役、税收的主要来源;它同土地一样,是财富的来源。
因此,中国历代国家政权一贯鼓励人民多生育男孩,以增强国力。
从一个家庭亦即从微观来看,一个家庭(家族)的生命的延续,固然首先是直系血缘关系的延续,但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关键在于它的财产继承权的延续。
在“父产子袭”的传统农业社会,家庭及其继承权的延续,必须有男性后嗣;一个家庭如果没有男性后嗣,就意味着它的生命必将结束。
因此,各个家庭都必须把生育男性后嗣作为头等大事来对待。
然而,我们认为,对“传宗接代”思想产生的根源,仅从经济的角度来分析是不全面、不充分的。
因为人们不难看到,尽管国家政权的性质已经完全改变了,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已不是传统农业,农民的家庭经济也渗透了近代工商业的因素。
云南少数民族残留的⽣殖器崇拜⽂化2019-08-02中华民族是拥有五⼗六个民族的⼤家庭,⽽在云南就拥有⼆⼗五个,包括:彝族、⽩族、哈尼族、壮族、傣族、苗族、傈僳族、回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普⽶族、怒族、阿昌族、德昂族、基诺族、⽔族、蒙古族、布依族、独龙族、满族等25个少数民族。
任何⼀个民族在历史上都曾有过宗教信仰。
由于地处⾼原、⼭区、边境的地理位置和⾃然环境的因素,形成了各⾃独特的⽣活习惯、思维⽅式、民俗民风,也同样产⽣了⾃⼰的原始宗教信仰,并且对⽂化的其它层⾯产⽣了极⼤的影响。
其中,各民族婚育习俗所蕴涵的⽣殖器崇拜⽂化却惊⼈的⼀致,表现出各民族先民对⼦孙繁衍和“种”的延续的深切渴望。
可以想象在原始社会和后进民族中,由于医疗条件差、⽣活环境恶劣,⼈⼝⽣产呈现为⾼出⽣率、⾼死亡率、极低增长率的模式。
⽽⼈⼝⼜与劳动⼒密切联系,迫切的希望⼈⼝增加与⾼死亡率的⽭盾冲突,使原始先民对于⽣命的诞⽣和繁衍怀有⼗分神秘的感觉。
⽽作为繁衍后代最直接的⽣殖器官,则成为先民最重视的“神器”,在⽣命延续最要的结婚、⽣育两个环节中加以顶礼膜拜,希望是⾃⼰的⽒族繁衍下去,兴旺发达。
在云南各少数民族中,由于⽗系⽒族与母系⽒族残留的影响不同,有的民族保留着对⼥性⽣殖器的崇拜,有的民族保留着对男性⽣殖器的崇拜,甚⾄同⼀民族相距不远的不同村落,崇拜的对象也不相同。
例如同为布朗族,西双版纳⾃治州勐海县布朗⼭乡勐昂村委会的新曼峨⾃然村就是保留对⼥阴的崇拜,⽽与之相距10公⾥环境更为闭塞的⽼南东⾃然村则是保留对男性⽣殖器的崇拜。
⽆论哪⼀种,对⼦孙后代的渴望都是共同的。
1 对⼥性⽣殖器的崇拜云南少数民族的先民由于不懂得⼈类⽣殖的原因,见到从妇⼥腹中能⽣出⼀个新的⽣命,总认为其中有⼀种神奇的⼒量。
他们认为⼥性⽣殖器的是⽣命的来源,对种族的繁衍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所以对各种具有⼥性⽣殖器特征的⽵根、⼭洞、岩洞等⾃然物都予以崇拜。
朝鲜半岛生殖崇拜初探引言读完赵国华先生的《生殖崇拜文化论》及易中天先生中华史系列的首部《祖先》后,笔者结合自己的专业对于朝鲜半岛的生殖崇拜有了一些思考。
从世界范围内看,历代学者专家关于初民文化的论述可谓不甚枚举。
有学者主张“图腾说”,比如说中国汉族的“龙图腾”,蒙古族的“狼图腾”;古埃及时代南方的上埃及以蜜蜂为国徽,以秃鹰为保护神;北方的下埃及以纸莎草为崇拜图腾,以眼镜蛇为守护神。
也有学者主张“生殖崇拜说”。
比如从印度教、佛教的寺庙中我们就可以看见许多典型的生殖崇拜,以帕斯帕提纳神庙为例;再比如日本的“男根祭”。
赵国华先生通过《生殖崇拜文化论》一书,以考古发现为依据,从传统的风俗语言中汲取营养,为读者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初民生殖崇拜文化体系。
而易中天先生《祖先》一书,借鉴赵国华先生的相关理论,并从说文解字方面为读者描绘了那个遥远的初民时代。
本文以此为端,从地域文化方面结合朝鲜半岛历史及神话传说叙述对于朝鲜半岛生殖崇拜的思考。
关于生殖崇拜生殖崇拜[1],是原始社会普遍流行的一种风习。
它是原始先民追求幸福、希望事业兴旺发达的一种表示。
所谓生殖崇拜,就是对生物界繁殖能力的一种赞美和向往。
主要部位包括生殖器、乳房、臀部。
原始人由于不懂得人类生殖的原因,见到从妇女腹中能生出一个新的生命,总认为其中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同时由于当时社会生产力的极端低下,人就是生产力的全部,人口的多少、体质的强弱决定氏族或部落的兴衰,所以人们对妇女分娩十分重视。
当有妇女分娩时都要举行隆重的祝祷仪式,要到野外去分娩,认为这可以使土地肥沃。
如果妇女因分娩而死(这在原始社会是经常发生的),那么就要对死者举行英雄的葬礼。
古代许多民族都有生殖之神,在古希腊和罗马是普里阿帕斯,其神像的最大特点是阳物雄伟异常;在中国古代的生殖之神则多为女性,如送子观音、送子娘娘等。
在世界各国的历史上有关女神的传说和偶像也比比皆是。
中国历史上有女娲造人的神话;法国、奥地利等欧洲国家出土了许多原始女性偶像,这些偶像的共同特点是:不注意面部的刻画,主要强调肥大的躯干,突出表现的是硕大的乳房、大肚子和生殖器,体现原始人对生殖的巨大热情。
瓜壶子孙粑生殖崇拜的诠释鄂东南生殖崇拜遗痕略述楚先民的生殖崇拜主要包括女阴崇拜、男根崇拜、祖灵崇拜和母亲崇拜等,它们大都有相对应的标志物,并伴随着一系列民俗活动。
初民对女阴既女性生殖器崇拜的遗痕,我们可以从鄂东南地区现在仍然存在的有关民俗事项中得到例证。
鄂东南乡村中秋之夜有“摸秋”的习俗。
中秋佳节,月亮升起之时,有的人偷偷摸进邻家菜园,摘下冬瓜或南瓜(俗名饭瓜)并故意弄出响声.以引起菜园主人的怒骂,骂声越厉害越好。
瓜偷到手后,将其描绘成一个小孩。
然后在下面挖一小洞,用一红辣椒插在洞口(图2—1),再裹上衣服,敲锣打鼓地送给无子人家,祝愿他家早生贵子。
受瓜者晚上将瓜放在床内侧。
由不育妇女陪着它睡。
偷瓜人主要是受瓜者的亲朋好友,有的就是不育之女子或其丈夫。
这种偷瓜的习俗,实际是女阴崇拜的一种反映。
出于巫术心理,人们早就将瓜与生育混为一团了,于是直接用瓜来预示生育。
至于选用冬瓜或南瓜,则是因其个大,籽多,并且象女子怀孕时的体形。
故民间以瓜来喻指女阴及女性,民间习惯将女子第一次性行为称做“破瓜”便是一例。
故意惹菜园主人怒骂,且一定要骂,谓之“越骂越发”。
这是生殖崇拜心理的表露,它有两层含义,一是主家的瓜被偷,意味其子嗣将减少,所以必然要骂,当然它也蕴含着主人家后嗣兴旺有“富余”的意思,故主人的骂并不真骂,而是佯骂,至多是惋惜些许财产的丢失,而作些发泄罢了;二是后世民间在崇拜性器官的同时,还认为性器官具有不洁性,因而骂人的话离不开它,而正因为其不洁性,如同苗上壅肥,越壅越发,故此就有了“越骂越发”的怪异心理。
葫芦崇拜习俗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尤为盛行,在鄂东南地区汉民族中同样存在。
诸如:“洪水型人类起源神话”,说人从葫芦(或南瓜)生出。
《孟姜女传说》中孟姜女是孟、姜两家院墙间所结的葫芦中生出来的。
也就是说,葫芦与女阴、女性及母体的观念直接相连。
在日常生活中,母亲既是子女生命之所出,同时又是幼小子女的首席保护神,故在母系氏族社会里,母亲几近一位全能的“神”,作为母体象征物的葫芦也就具有神奇的力量,这种力量一直以潜意识传承至今。
古代前期宗教中的生殖崇拜生殖崇拜即性器官的崇拜。
这是自然宗教观念支配下的自然宗教一种形式,属于自然崇拜。
生殖崇拜包括对动植物繁殖的崇拜,但主要是对人体生产的崇拜。
人都是从女人肚子里呱呱落地的,但女人必须和男人发生性交,而异性之性交引起双方神秘的快感。
与此同时,人丁兴旺是一个氏族或原始部落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他们渴望新生命的诞生使自己所在的群体繁荣,但这又决定于性关系后的生殖。
摆在原始人面前的问题是:两性之间为什么会发生爱意,性关系后为什么有舒畅感,为什么不发生性关系不会有生命体出现?他们无法解释这些现象,而这些现象对他们又至关重要,于是产生了对性器官的崇拜,在神界设置母神、爱神、生育神,在宗教行为中隐含性器官的作用和性交后使人生息繁衍。
新生命是在妇女体内生育出来的,这是个事实,而复杂的历史原因又使第一个社会组织形态为母系氏族公社,所以远古人类遗址的洞穴绘画和雕刻中多是妇女形象,阴部、乳房和小腹部特别突出,经研究应是生殖之神。
后来出现了父系氏族公社,不仅在绘画和雕刻中有男性生殖器,而且还有两性交媾的场面。
据考证和研究,这种生殖崇拜在原始社会里相当普遍。
印度公元前3 世纪有一尊陶制母神像,母神头顶上的莲蓬象征子宫性器官,左右两鬓各有一蛙形饰物,蛙是生殖的象征。
印度吠陀时代的经典《梨俱吠陀本集》、《奥义书》、《罗摩衍那》等著作,都以蛙象征女性生殖器,以花卉植物象征女阴生殖能力,赞美人的生殖能力。
古希腊的女神赫拉是位孕妇保护神,对她的祭品有象征女阴的石榴,象征男生殖器的布谷鸟、孔雀和乌鸦。
古罗马的女神维纳斯,职司为爱神,别名穆尔忒亚,意为“山桃”,是罗马初民女性生殖器的象征。
在埃及、叙利亚、印度,先民们制作的石柱、石坊,有的取男根形状,有的取女阴形状。
古埃及人的酒神祭典过程中,在一种象征男性生殖器的长达一肘的东西,此长物象征男性生殖器,上面系一根绳子,让女人们提着,经常举起,象征男根性交过程。
在史前文化中,非洲有阴茎形巨石、墓碑,亚洲有男根形石柱、女阴形石坊、男女两性交媾的绘画,欧洲有男根的神箭、男女两性相亲的雕刻,南北美洲和澳洲同欧亚非诸大洲一样留有男根、女阴的象征物遗迹。
浅谈哈尼族的生殖崇拜哈尼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南部红河下游与澜沧江之间的山岳地带,其中双柏县西南部,新平县西部以及元江、墨江、江城、红河、元阳、绿春、金平等县均在哀牢山境,是哈尼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建水、景谷、普洱、镇沅、孟连、澜沧以及禄劝、昆明、玉溪、通海、石屏等二十余县都有哈尼族居住。
国外有32万余人,分布在越南、老挝、缅甸、泰国。
勤劳勇敢的哈尼人民利用自然优势,以智慧和汗水开垦出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百万亩梯田,顺山势蜿蜒、重鳞叠影,尤如层层天梯,直插云霄,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睦、人与神共处的古老而优秀的文化特质,为人类农耕史上的奇迹,梯田也被誉为哈尼族的名片。
鱼是稻作文化区的一种常见之物,在其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稻作文化的标志之一。
梯田养鱼是哈尼族梯田文化的一大特征,人们不仅吃鱼,还十分崇拜鱼,哈尼族捉鱼时捉到的第一条鱼,不论大小均要放生。
鱼创世的神话,在中国各族神话中不太多见,而保留较完整的,当属哈尼族。
红河一带的哈尼族流传着两则独特的鱼化生神话:洪水泛滥之后,人们无衣无食,正发愁之际,鸟儿告诉他们,鱼腹中藏有万物的籽种,人们受蜘蛛结网的启发,结大网促住了巨鱼,获得了籽种,从而得救。
此则神话还有另一种说法:洪水后五谷被冲走,人们最后在一条大鱼的腹中找到了籽种。
元阳一带的创世神话这样叙述:世界之初,只有一条大金鱼“密吾艾西艾玛”。
亿万年后,金鱼娘把天地来生养,右鳍一扇,扇出蓝天,留给天神去住;左鳍一扇,扇出大地,留给地神当家。
然后,脖子里抖出太阳神和月亮神;背上抖出天神和地神;腰部抖出人神以及大力神。
由此,宇宙万物萌芽诞生。
另一则神话有着更为神奇的表达:祖先鱼嫌咸水湖太单调,就来生万物。
头天生天,所以天是老大;第二天生地,所以地是老二;接着生了“有”、“无”、“黄”、“红”、“绿”、“黑”、“生”、“死”、“大”、“小”……一共七十七个,最后一个是“半”。
生殖崇拜文化略论生殖崇拜文化是一种古老的文化,它源于人类对生殖的渴望和崇拜。
在许多文化和历史时期中,人们都会通过各种方式来表达对生殖的崇拜和敬意。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生殖崇拜文化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例如,在汉代以前,人们普遍认为男性生殖器具有神圣的力量,可以带来丰收、繁衍后代等好处。
因此,当时的人们会通过各种方式来展示自己的生殖能力,如佩戴生殖器官形状的首饰、使用象征男性的名字等等。
此外,中国古代还有许多与生殖有关的传说和神话故事,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等等。
除了中国之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生殖崇拜文化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例如,在印度教和佛教中,生殖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力量之一,因此有许多宗教仪式和信仰都与生殖有关;在非洲的一些部落中,人们也会将生殖器作为图腾或神灵的形象来进行崇拜和供奉。
总的来说,生殖崇拜文化是人类对于生命的珍视和对自身力量的肯定的一种体现。
虽然在现代社会中这种文化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占据主导地位,但它仍然作为一种文化遗产被保留下来并传承至今。
近代中国时期(1840年-1949年),随着国门的逐渐打开和对外交流的增多,海洋文化的影响逐渐渗透到中国社会各个领域。
在这个时期,海洋文化崇拜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背景介绍、文化崇拜的内涵、主要特点、研究现状和展望未来五个方面,对近代中国海洋文化崇拜进行深入探讨。
一、背景介绍近代中国时期,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殖民使得中国被迫开放港口,开始对外交流。
这一时期,西方文化、思想和科学技术的大量传入,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在这个背景下,海洋文化崇拜开始在中国社会中出现,人们对于海洋的探索、开发和利用成为了当时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二、文化崇拜的内涵海洋文化崇拜是人们对海洋文化偶像的信仰和敬仰,它涵盖了文学、艺术、历史等多个方面。
在文学方面,海洋文化作品所表现出的浪漫主义情怀和冒险精神,如《海狼》、《老人与海》等,成为了人们崇拜的对象。
生殖崇拜文化略论_赵国华
外国学者对印度古代的生殖崇拜进行过研究,取得了一些公认的成果。
例如,印
度先民以莲花象征女阴,以颈屏膨起的眼镜蛇象征男根。
公元7世纪早期,印度象岛
石窟毁灭神湿婆神庙中央的高浮雕嵌板《湿婆三面像》,我认为是生殖崇拜的一个典型
的至美的表现。
从浮雕原作的方向来看,左为女相,眼帘低垂,唇边含笑,手持象征
女阴丽莲花;右为男相,头饰骸臀,面目凶恶,手持象征男根的猛蛇;中为冥想相,
左手持象征女性乳房的硕果,右手不见,似抚象征男根的山石?这是一个深刻而奇妙
的结合,给人以启示º(见图三)。
母系氏族社会晚期出现的男根象征物,如鸟、晰蝎、龟等,都是性情比较温和的
动物。
随着整个社会由对女阴的崇拜转变为主要崇拜男根,促使男性十分看重自己生
殖器的“价值”,从而推动了男性的“觉酸”。
因此,在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簇社会
转变的历史关头,男性开始有意识地炫触男根的威风,也许还制造过性行为苗聋怖。
为此,男性自己选择了新的男根象征物蛇(印度古人特别用眼镶蛇)和山,这是男根的
外形与凶盆、雄伟的内涵相结合的表现。
这两种男根的象征物由子晚出,窗以在新石
器时代的彩陶上见不到其影像。
刻画在陶器器表的象征男根的山纹,我们只在大坟口
文化山东营县陵阳河遗址和诸城前寨遗址偶
有发现。
这象征男根的山纹与变形的突出阴
带的女朋纹组合在一起,成了男女性结合的
象征,成了原始先民祈求生殖资盛的寄托,见
图十六。
大约在父系氏族社会建立之后,男
性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进而强调表现男根
的凶猛和威严的内涵,又选择了虎、野牛等
动物(印度古人还常用雄狮)象征男根。
商周
青铜器上的蛇纹、龙纹和许多神秘的怪兽纹
饰,即由此起源。
以山象征男根的影响更为
深远,古代帝王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中国
山水画(原始先民又以水象征月经或精液)的
传统,是两个典型的例子。
’
生殖崇拜的现象是表现性,其深层涵义是人类自身的生产问题,亦即人口问题,.“
生殖崇拜直接生发于原始先民对于作为社会生产力的人的再生产的爪重关切。
我们知
道,人类社会人口生产有三种类型:原始人。
生产类型、一传统大口虫产类型和现代人
口生产类型。
__:原始人口生产类型的特点是高出生率人高死亡率、’极低的增长率。
据考古学家估计,_一那时人口的死亡率高达万O灿。
_与此相伴的是原始先民的平均寿命很低。
_ 据研究,尼安德特人平均寿命不到20岁,山顶洞人的成年人没直越过3哮效。
可以想
见,原始人类只能以增加出生率来求得和扩大人类自身的再生产。
如果还考虑到生命
的短促还使妇女的可生育时间比现代人大为缩短的因素,依赖增加出生率来求得和扩
大人类自身再生产的意义就显得更不寻常了。
因此,人口间题在原始社会生活中成了
关系到人类社会能否延续的根本大事。
社会这种迫切的需要,导致原始人类产生了炽盛的生殖崇拜以及生殖崇拜文化。
生殖祟拜文化不仅表达了原始人类发展社会生产的强热愿望,而且反映了原始人类生产活动的多方面积极成果。
生殖崇拜文化内容丰富,表现独特,影响深远。
以中国而论,、我们从中可以发现
原始巫术礼仪,原始绘画和造型艺术,原始舞蹈,原始审美观念,原始神话,原始数
学,最早的文字,原始哲学观念,原始生物学,原始夭文学,以及原始人类的愚维方
式等。
究其影响,除了上迷这些方面,‘还涉及服饰、建筑、园林布局、战阵、兵器形制、乐器式样、生活用具乃至于游戏等多种民俗,而且涉及医学,·如以补肾壮阳为基本内容的中国传统男性医学,以调经养血为基本内容的妇科学。
我们甚至可以说,这
里有中华民族多方面灿烂文化的萌芽。
其中,远古先民因为生殖崇拜,在数学方面的
伟大发现,更足以使我们今夭的中国人引为自豪。
生殖崇拜的威力可谓大矣犷中印
.
两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与两国强烈的
生殖祟拜不无关系。
今天,距离产生L生殖崇拜的时代已经遥远又遥远了,但是,·由生殖崇拜衍生出来的生殖崇拜文化,仍然继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代的人类,人口问题
已成为全球性的间越。
因此,研究生殖崇拜文化,又有着不容忽:视的琳实意义。
篇根所限,权且打住,容当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