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生殖崇拜在部分甲骨文中的表现
- 格式:pdf
- 大小:356.71 KB
- 文档页数:5
关于用牲法的甲骨文字分析摘要:殷商时期视祭祀为国之大计,祭祀方式多种多样,祭祀用牲法也多种多样。
火烧、沉埋、分剖、取血、剥皮等都是常见的祭祀方式。
对于不同的祭祀对象或是不同的祭祀目的,所采取的祭祀方式也是不相同的。
祭祀传统对中国历代的王朝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对文字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从文字中,我们试图窥探出中国古代王朝祭祀的形式以及内容。
关键词:甲骨文;用牲法;祭祀祭祀活动在中国古代社会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活动。
而在文字产生的初始时代——殷商时代,祭祀活动是非常盛行的。
在奴隶社会时期,人们对于一些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存有敬畏心理。
于是出现了对自然神以及祖先神的崇拜,而这种崇拜也就带来了大量的祭祀活动。
《礼记·表记》记载:“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先禄而后威,先赏而后罚,亲而不尊。
其民之敝,蠢而愚,乔而野,朴而不文。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而后赏,尊而不亲。
其民之敝,荡而不静,胜而无耻。
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其赏罚用爵列,亲而不尊。
其民之敝,利而巧,文而不惭,贼而蔽。
”殷商时期人们对各种事物的畏惧使人们开始对于自然产生崇拜心理。
而且也就由此产生了祭祀活动。
对于在文字产生初期的特殊时代,也使得甲骨文中包含了大量的与祭祀有关的文字。
与用牲法有关的祭祀文字甲骨文中出现的与用牲法有关的文字非常多,常用的方式有斩首,火烧,沉河,剥皮,烹煮等。
用牲法涉及的牺牲主要有牛,羊,豕,犬,以及一些奴隶。
其出现的反映当时祭祀活动的文字也就较多,而且从文字上也可以直观的反映当时的祭祀活动。
祭祀中用牲法主要以火烧、割裂、活埋、取血等多种方式来使用牺牲。
祭祀的牺牲有牛、羊、豕以及奴隶等。
祭祀的对象不同所用牺牲也有所不同,如祭祀对象为女性往往使用羊较多。
我们着重分析以下常见的祭祀活动。
一、火烧《尔雅》“祭天曰燔柴”。
火烧在商代是一种非常盛行的祭天仪式。
因为袅袅青烟可直达天上。
综述氏族神话“玄鸟生商”反映的文化观点作者:刘书含来源:《速读·下旬》2018年第03期摘要:玄鸟生商是上古时代的感生神话。
通过这则氏族神话,可以窥见殷商时期的社会形态及先民的思想认知方式。
本文将对玄鸟生商的文献记载情况进行简要概括,并对学界就此提出的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观点进行梳理及说明评析。
关键词:感生受孕;卵生神话;图腾;生殖崇拜玄鸟生商是一个美丽的商朝始祖神话。
最广为相传的故事情节是:有玄鸟飞过坠遗其卵,简狄取而吞食,遂怀孕生下契,契便是商人始祖。
许多文献中都有关于“玄鸟生商”的叙述。
目前最早的记载来自诗经,《诗经·商颂·玄鸟》记载:“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
”《诗经·商颂·长发》:“有娀氏方将,帝立子生商。
”《郑笺》:“天使鳦下而生商者,谓鳦遗卵,娀氏之女简狄,吞鳦卵而生契。
”《史记·殷本纪》中描述更为详细:“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
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
契长而佐狱治水有功。
帝尧乃命契曰‘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宽’,封于商,赐姓子氏。
”故事版本虽有繁有简,但都离不开“感生受孕”的核心主题。
感生神话,又称贞洁受孕神话,一般情节通常为处女因身体接触、感受或者意念涉及某物而受孕,然后生出人类某一氏族的始祖。
感生神话还有很多,如姜嫄踩天帝足印生后稷——《诗经·大雅·生民》:“厥初生民,时维姜嫄。
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
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
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及春皇即太昊帝庖牺氏的神话——“所都之国有华胥之州,神母游其上,有青虹绕神母久而方灭,即觉有娠”等。
对于“玄鸟生商”这则感生神话中表现出的上古殷商时代的社会文化、先民的思维方式,学者们已有深入的研究讨论,下引部分极有代表性的学说,并加入一些笔者的说明与观点。
一、卵生神话由于时代因素限制,上古先民对自然科学规律并无理性的认识,他们只能通过自己直观的生活经验和主观能动性对事物发展规律进行大胆的假设、构想。
古代对生殖的崇拜
生殖崇拜指的是在远古时代,人们对生殖产生了崇拜;那时的人们过分崇拜生殖器和生殖能力,是出于对生命永恒的一种渴望。
1.生殖崇拜产生的原因。
在远古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当时的主要矛盾是人类和大自然之间的矛盾。
人类要征服大自然就需要团结起来,聚集更多的人力。
但是由于当时的自然条件和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死亡率比较高,寿命比较短。
因此,就需要不断的用生育来弥补人力不足的问题,这就是生殖崇拜产生的最直接的原因。
2.生殖崇拜的表现形式。
(1)直接的表现形式。
在生殖崇拜的早期,古人在用艺术形式表现这一观念时,多是直接用生殖器官来表现。
如:
①绘画。
在我国南北方地区的一些山中,曾经发现一些崖画,在这些崖画中出现了大量的生殖器、乳房以及臀部等形象。
②雕塑。
在古代,人们还利用雕塑来表达对生殖器的崇拜。
例如在陕西省宝鸡市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中就发现了石祖和陶祖,其中石祖被雕刻成男性的生殖器,而陶祖也被雕塑成阴茎模样。
(2)含蓄的表现形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古人对于生殖器的崇拜逐渐由赤裸裸变得含蓄起来,由原来直接表现生殖器的形式,变为表现生殖器的含蓄象征方式。
如:
①绘画。
在山东出土的东汉墓的石刻中,伏羲和女娲都是用尾巴来相交的。
②木鼓。
有一种在贵州苗族地区比较流行的木鼓,鼓的根部代表的是男性,而梢端则代表的是女性。
传统柿蒂纹的图式语言研究江 澜 黄 敏摘 要: 论文以保护和发展传统纹样为目的,通过考古类型学排比法和分析归纳法,探析柿蒂纹的溯源本体,梳理柿蒂纹的发展演变进程,从而得出柿蒂纹主要由凤鸟纹演变而来这一结论。
由于传统的互渗性思维,柿蒂纹在其演变过程中还与鱼纹、云纹等纹样发生着密切的联系。
另外,由于柿蒂纹与莲花纹在外形上相近而极易混淆,有必要对柿蒂纹和莲花纹各自的图式语言进行辨析。
论文在此基础上,剖析了柿蒂纹文化内涵的三个层面:即原始的生殖崇拜、四方五行的宇宙观与事事如意的美好寄托。
对传统柿蒂纹进行研究和梳理,有助于传统吉祥纹样的再设计研究,并为之提供丰富的视觉资源。
关键词:柿蒂纹;纹样;图式语言;文化内涵中图分类号:J51文献标识码:A“柿子是人们最早栽种的果树种类之一,在山东省临朐县,新世山旺柿叶化石被考古学者发现,该化石至少有1200-1400万年历史。
”[1]3据文献记载,柿树品种多、分布泛、用途广,至少有3000多年的培育史,且柿子的花蒂部位形态独特美观,自然成了人们关注并描绘的对象。
根据史料记载,柿蒂纹见迹于先秦时期,经汉魏时期青铜器上花形纹的演变,于唐宋时期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后,形成了明清柿蒂纹的成熟图案表现体系。
本研究结合实物佐证,探讨柿蒂纹样的起源与纹样特征,并阐释其图式语言背后的美学特质与文化意涵,以促进传统柿蒂纹样的有效保护与发展。
一、柿蒂纹的溯源目前,学界就柿蒂纹的溯源有以下三种观点:一是认为柿蒂纹属于花形纹。
如张朋川在《宇宙图式中的天穹之花——柿蒂纹辨》一文中阐述:“通过考古类型学的排比方法,分析了柿蒂纹样与其他纹样的组合形式,进行纵向或横向的研究,理清了柿蒂纹的发展源流,求证出柿蒂形的图纹为莲花纹及其变体。
”[2]5就“莲花”而言,可归于“花卉”一种,而莲花纹又属花形纹的一种,那么该柿蒂纹隶属于花形纹。
二是认为柿蒂纹应为侯纹。
如刘道广在《所谓“柿蒂纹”应为“侯纹”论辨》一文中论述:“柿蒂纹名是‘依其形而言’,而‘天穹之花’不能通释所有其形的含义,柿蒂形及其寓意都是“侯”形式的‘便宜变化’。
原始社会的生殖崇拜:不是龌龊,而是敬畏生命以及顽强生存的意志在遥远的原始社会,最为人所熟知的也许是他们的图腾崇拜,他们经历的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铜石并用时代等等。
而今天,笔者想带领大家从另一个角度来认识这些古老先民,即简单探寻他们的生殖崇拜及形成原因,且随笔者一探究竟。
关于生殖崇拜,其实可以理解为对生物繁殖能力与繁殖行为的崇拜。
在那个时代,人们对能够诞生新生命的行为和器官有着天然的崇敬、畏惧之情,他们对待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往往将其奉为神秘力量进行膜拜。
在这里,笔者想强调,这种崇拜本身和神灵崇拜是一样的,并非人们想入非非的“饱暖思淫欲”。
那么,原始社会的生殖崇拜有什么表现呢?首先,生殖崇拜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女性生殖崇拜、男性生殖崇拜和生命图腾崇拜。
其次,它的具体表现:先民们会在艺术和行为上对生殖进行崇拜,诸如直接且夸张的描绘、雕塑男女生殖器官;通过男女之间舞蹈来传递对生殖过程本身的崇拜;在宗教上通过祭祀和人类活动等手段来歌颂这一崇拜。
除此之外,人们后来还崇拜有这方面寓意的事物譬如蛙、荷花、葫芦等。
那么,在原始社会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生殖崇拜呢?要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应当弄清生殖崇拜到底崇拜什么。
其实,这种崇拜就是崇拜那可以孕育万物的力量,那股生机。
在原始社会,先民的主要需求就是生存。
在当时又没有先进的医疗条件,又有横行的野兽,还生活在瞬息万变的大自然中,其死亡率可想而知,因而高出生率与他们能否延续下去便息息相关了。
在这种情况下,先民们崇拜生殖就不奇怪了。
第二,原始先民从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时期,结婚方式由族内群婚发展至班辈婚,再发展到族外群婚,再逐渐像现代的一夫一妻式婚姻靠拢。
也许我们很难理解当时族内群婚的做法,但如果放在那时的生产生活水平来看,也能找到它发生的原因——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人本来就少,就算想找没血缘关系的也很难,而且当时族群观念也倾向于内部繁衍。
但我们也能看见随着人口的扩增,人们逐渐意识到这一做法的危害,开始慢慢的调整、改变。
汉字与中国传统的生育文化院系: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901班姓名:吴文韬学号:0908030122生育文化是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种的繁衍而产生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出现,又随着人类的发展与发展。
每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独特的生育文化。
华夏民族也不例外,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不仅对自身“种的繁衍”非常关注,由此还产生了炽热的生殖崇拜,形成了多子多福的生育观念,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生育文化。
这种生育文化,可以从汉字的角度加以研究。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象形表意是它的基本特征,因而,汉字不仅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是记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汉字本身就是一种狭义的文化,在汉字的构形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
现代汉字文化学研究表明:汉字与中华文化可以互证,既可以从汉字的形音义所携带的信息窥见中华文化的一斑,也可以用中华文化的某些事实和特点来解释汉字构形表义的诸多现象。
因此,本文拟从汉字入手,探讨中国传统的生育文化。
一、汉字忠实记录生命孕育过程华夏先民对于生命孕育过程的认识是从妇女怀孕开始的。
对于妇女怀孕这一现象,古人用“孕”“身”两个汉字来表示。
孕,甲骨文表示一个侧面站立的人形,腹部突出,腹中有一个孩子,汉字楷化把人形简化为“乃”字,失去了象形表意的特性。
身,金文也是画一个侧面站立的人形,用一个半圆夸大她的腹部,表示腹部隆起,在半圆内有一点,代表胎儿,本义是指怀孕。
例如《诗经·大雅·大明》:“大人有身,生此文王。
”即用的是本义,后来引申为身体。
所以,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身,躬也。
像人之身。
”现在一些农村老人还把妇女怀孕称为“有身子”。
这可以看作是“身”字表示怀孕义的佐证。
现代医学告诉我们,生命在母腹中从孕育到生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受精卵发育成完整的人形,直至出生,大约需要十个月的时间,故有“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之说。
汉字中的“胚”“胎”“妊”“娠”“毓”“道”则生动地记载了这一过程。
浅谈原始彩陶纹饰中的生殖崇拜发布时间:2021-03-01T07:56:49.337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0年18期作者:杨杰[导读] 生殖崇拜在当今社会也许有些陌生,因为人们很少提及,但在原始社会时期是一种普遍流行的信仰习俗。
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湖北武汉 430000摘要:在原始时期,生存环境极其恶劣,自然界也面临着自然灾害,辛勤劳作的先民们遭到人口的威胁,为了氏族的生存与延续,从而促使生殖崇拜现象的产生。
同样这一现象在中国原始彩陶中具有重要体现,陶器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出现,又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数量不断增多,由于物质生活的提高,先民们开始注重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这些均可以在陶器纹饰中得以体现。
关键词:原始社会;生殖崇拜;彩陶纹饰一、生殖崇拜文化的产生生殖崇拜在当今社会也许有些陌生,因为人们很少提及,但在原始社会时期是一种普遍流行的信仰习俗。
由于在原始社会生存环境恶劣,人口数量面临巨大威胁,不断的自然灾害出现,人们无法实现人口数量的保护,并常常面临着身体病痛的伤害,导致人口数量很不理想,在恶劣的环境里新生幼儿存活率低,营养缺乏,人均寿命很短。
人类开始认识到自己生命的有限,在这种严重威胁人口的情况下,先民们为了人们的生存和氏族的延续,认为只有通过繁衍后代才可以世代相传,只有人口的兴旺才可以抵抗部落之间的战争,在生产劳动中提供充足的劳动力,所以人口数量的多少是至关重要的。
在这样迫切的客观条件下,生殖崇拜文化现象的产生是必然的。
如今人们已经进入21世纪,生殖崇拜文化几乎很少有人提及,但中国人受儒家传统观念很强,在思想中还保留一些传统观念,所以生殖崇拜文化产生的影响至今没有消失,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继续保留,生殖崇拜贯穿于整个原始社会,对原始先民的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生殖崇拜在不同的地区有不一样的表达方式,其中,我国最具有影响的是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具有浓厚的生殖崇拜意味,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先民们对于生命的向往。
生殖崇拜与中国人口发展1989年国家统计局人口司在一份关于中国5省1市人口生育力的调查报告中指出:“在现有已婚妇女中,北京、辽宁各有79.7%和86.4%的妇女想要2个或2个以上子女,广东、贵州、甘肃都在90%以上”。
而且,对孩子的性别偏好大多数都倾向于男孩。
另一份对10个县20个村的850名育龄夫妇的生育意愿调查,也获得最类似的结论,有50.55%的夫妇希望生两个孩子,仍有45.41%的夫妇希望生3个或更多的孩子,同时也表现出对男孩的偏好。
一般认为,上述状况存在的原因,主要是广大农民家庭仍是生产单位,十分需要男劳动力。
此外“养儿防老”的问题、“传宗接代”的思想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中国传统文化来看,“传宗接代”的思想是根深蒂固的,它迄今仍是促使中国人想多生育,特别是多生男孩的重要原因。
“传宗接代”思想和对男孩的强烈偏好的形成,有其深远和复杂的社会根源。
几千年来中国是一个传统农业社会,从一个国家亦即从宏观来看,男性人口是一国的劳动力的主要源泉,也就是劳役、兵役、税收的主要来源;它同土地一样,是财富的来源。
因此,中国历代国家政权一贯鼓励人民多生育男孩,以增强国力。
从一个家庭亦即从微观来看,一个家庭(家族)的生命的延续,固然首先是直系血缘关系的延续,但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关键在于它的财产继承权的延续。
在“父产子袭”的传统农业社会,家庭及其继承权的延续,必须有男性后嗣;一个家庭如果没有男性后嗣,就意味着它的生命必将结束。
因此,各个家庭都必须把生育男性后嗣作为头等大事来对待。
然而,我们认为,对“传宗接代”思想产生的根源,仅从经济的角度来分析是不全面、不充分的。
因为人们不难看到,尽管国家政权的性质已经完全改变了,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已不是传统农业,农民的家庭经济也渗透了近代工商业的因素。
但是,在中国人的头脑中还顽强地存在着“传宗接代”的思想。
这就提醒我们必须扩大视野,进一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它的根源。
原始初民的性崇拜对于现代人来说,两性生殖器的相互接触性交生殖是紧密联系的,但是,对于原始初民来说,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还不能把这三者联系在一起,而对三者都充满了神秘感。
他们对生殖、性交存在神秘感,同时由于生殖器和生殖、性交有密切联系,也对生殖器产生神秘感,这样,就出现了生殖崇拜、性交崇拜与生殖器崇拜。
这三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构成了性崇拜的主要内容。
在这三种崇拜中,首先是对生殖器崇拜。
因为无论是生殖崇拜还是性交崇拜,都和生殖器有密切关系。
原始初民早就发现,男女两性在外表上的最大差别主要是在生殖器上,其次是在开始发育以后女性的乳房上;通过男女生殖器的接触可以获得极大的愉快;同时婴儿还会从女性生殖器中分娩出来。
那时,初民由于还不懂得人体的生殖器的构造和功能,认为长在人身上的阴茎和阴户是一种完全独立的东西,是它们决定和控制着人的性行为,天地万物都有灵魂,都有人所无法抗御的魔力,生殖器当然不例外。
顺从它就会有性的欢乐,违抗它就会伤害身体,这样,生殖器崇拜就产生了。
在中国古代的语言文字中,常用阴、根泛指男女的生殖器,如男阴、女阴,男根、女根。
阴有时专指女性生殖器,而根则明显地具有崇拜的意味。
生殖器崇拜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一般说来,首先要树立一个生殖器偶像,而且与人体并不相连,以示其独立于人,高于人。
男性生殖器偶像往往是按它勃起状态塑造的直立物体,女性生殖器偶像是按它张弛状态塑造的,认为这是它发挥魔力的时候。
男、女生殖器偶像有许多象征物。
人们虔诚地祭祀生殖器偶像,顶礼膜拜,不但要举行各种朝拜、祈求、谢恩的隆重仪式,还要用最珍贵的东西来供奉,从食物到杀人血祭。
原始初民的这种崇拜,当他们还不能将性交和生殖联系起来时,主要反映为女阴崇拜,因为他们还不能以此与男性生殖力联系在一起,而只是看到婴儿从女阴中出来。
那时,女性生殖器的象征物,有的主要象征女阴,有的主要象征子宫或肚腹,有的主要象征女性的经血,有的主要象征阴蒂。
人类在原始社会的历史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生殖崇拜?原始社会经历了母系社会、父系社会,其生殖崇拜的过程依此是女阴崇拜、男根崇拜,图腾崇拜。
那么人类在原始社会的历史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生殖崇拜呢?福垊认为原因有三:一、生殖的神秘性。
在原始社会,人类对整个世界懵懂无知。
他们脑子里有着十万个为什么?然而他们最想知道的是却是为什么女生生孩子?为什么性爱给他们带来的销魂和甜蜜?他们百思不得其解,也就对女阴产生了崇拜,认为女阴就是神。
在后来造字的时候,人类把女阴造成了“也”字,这是象形字。
这是远古人以自己拙劣的绘画出的字符,来展示女阴的形状。
更早的时候,他们会在石头上刻写图案加以膜拜。
因为女生有生育的能力,女生就是女王一样的存在,就是蜜蜂里的蜂王一样,形成了母系社会。
他们也对女阴进行祭拜,对女生敬畏,女生简直女神一样存在。
直到现在我们看到美女还都说是女神,而且“祂”这个字就是祭拜女阴的象形字,在今天仍是对神的第三人称的用字。
二、求子的迫切性。
后来随着原始社会的发展,人类进入了父系社会,大家知道了女生生育也有男生的功劳。
人类进入了女阴和男根共同的崇拜了。
可因为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人类往往30来岁就去世了。
而人类的创造者,伟大的女神,往往在生育孩子时,出现难产或生出残障孩子。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人类原始时期条件落后,没有技术,生孩子靠运气。
另外一点就是因为早期的人类都是近期结婚,也极容易生出不健康的孩子。
他们为了多生子,生出健康的孩子就祭拜绘制出女阴、男根的字符,尤其是对天然形成的女阴、男根更是奉为神灵。
最典型的就是其他答友所说男根的本字——“且”字,并引申出的“祖”字。
福垊说一下“姐”字,“姐”的本意是祖母的意思,在远古蜀国是母亲的意思。
“且”是男根,又是“祖”的本字,那么祖的女人,不就是祖母吗?三、求偶的渴望性。
此外福垊想补充的是,崇拜女阴有时连臀部、胸部也是崇拜的,但多是非主流。
男女祭拜女阴、男根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希望自己拥有健康的女阴、男根。
人类在原始社会的历史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生殖崇拜?生殖崇拜几乎在古今中外都广泛存在,咱们的岛国邻居至今仍有专门的崇拜庆祝仪式。
中国三代之前的上古社会是如何进行繁殖的?有个传说:远古帝喾高辛氏的时候宫中有个老妇人,老妇人耳有疾,从她耳朵里挑出一个东西大如茧,把它盛在瓠中,用盘子盖着。
后来这个东西就变成了龙犬,身上还有五色斑纹,给它起了个名字叫“盘瓠”。
盘瓠帮助帝喾打败犬戎,取得了犬戎将军的头颅,于是帝喾把自己的小女儿嫁给他为妻。
盘瓠背着帝喾的小女儿走入南山中结为夫妻,后来生育了六男六女。
这兄弟姐妹十二人自相配偶,后来繁衍出很多子孙。
盘瓠的儿女们自相配偶,称之为血缘婚,这是上古时期婚姻状态的典型特征。
关于血缘婚,伏羲女娲兄妹结为夫妻是最有名的例子。
印度教有三大主神:创造之神梵天,维护之神毗湿奴,毁灭之神湿婆。
其中湿婆具有超强的性能力。
印度史诗《罗摩衍那》记载湿婆与妻子做爱持续一百年而孕育了印度文明。
“林迦”梵语意为“标志”,象征湿婆的男性生殖器,成为印度生殖崇拜的象征。
据说恒河就是湿婆洒下的精液。
另外两位大神梵天和毗湿奴遇到湿婆巨大的“林迦”,想知道这东西究竟多大,于是分头寻找起点和终点。
毗湿奴没找到终点于是放弃,承认湿婆是宇宙真梵而俯首,湿婆祝福了他和自己一样受崇拜。
梵天却不肯认输,声称找到了“林迦”的起点,并动用假证据。
愤怒的全知之神湿婆诅咒梵天不受三界众生崇拜。
“人”是生产力,是国力,是使氏族壮大、国家强大的最根本力量。
春秋时期,吴越争霸,越国在夫椒之战败给吴国,越王句践被俘。
在吴三年,句践被释回国,为了使越国强大起来打败吴国,越王句践采取了一些策略,其中之一就是让越国人多生孩子,增加人口。
《左传》说越国是“十年生聚”,即生民聚财。
如果夫妇生育了一个男婴,奖励两壶酒一只狗;如果生育一个女婴,奖励两壶酒一只小猪。
生三胞胎,国家给安排乳母;生双胞胎,国家给予食物。
别说人,生殖的需求就是作为战略物资的马也一样。
人类历史上的生殖器崇拜现象在中国,周易中的两个最基本符号,阴爻、阳爻都代表生殖器的形象。
就是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的“龙”也与生殖器崇拜有着渊源关系。
我国在天山发现两千多年前展示原始人生殖器崇拜岩画,证明了远古时代人们对自然,对自身的基本看法和描述。
在高原文化类型中,我们也可以轻易地找到这方面的例子。
大多数的西南少数民族在解释人类起源的“推原神话”中都提到了“葫芦”。
其故事发展的基本轮廓是这样的:开天辟地后,洪水把万物生灵绝灭,只剩下一对兄妹躲进“葫芦”才幸免于难。
后来的人类所以得以繁衍就依靠那“葫芦”中的“人种”。
显而易见,“葫芦”成了人类文化的发轫和源头。
在这里“葫芦”无疑成了阐释祖先崇拜的决定性因素。
那么,“葫芦”的本义是什么?正是以生殖器象征来换取对“祖先”的意会和崇尚。
从传说中,我们即可确认“葫芦”与生殖器崇拜之间的渊源关系,接下来的内涵就容易解释了:人类祖先在“葫芦—生殖器”中幸存又由它作为“人种”去繁衍发展,去扩张生殖的无限伟力。
总之,我们有理由证明,“葫芦文化”的最本质意义乃生殖器崇拜。
其实,在“生殖器崇拜”中积淀着人类初期对生存意识的最初理解和向往。
当人类初民时时受挫于自然威慑力之下的时候,当他们的生存受到威胁的时候,当他们在直觉的类比中感知自己渺小的时候,这些历史文化的矛盾在人类意识深处会形成什么“心理情结”。
我们对“生殖器崇拜”的大范围取值并不仅仅从其所包容的文化母题多少或这些文化母题对人类的重要性等方面来透视的,它还表现了人类在其童年发展中的漫长运动轨迹。
大致上看,生殖器崇拜现象潜在着三个以性别为重心的演化过程(或曰阶段)。
它包含着人类早期对性别的认识和评判。
正是在不同的性别意识的支配下,它经历了“女性器崇拜”、“两性器崇拜”、“男性器崇拜”的历史动态。
从考古及史籍中不难发现,商代有极为明显的母系⽒族⽂化特征研究殷商的历史或⽂化遗存,很容易发现⼀个有趣的现象。
在我国⼏千年⽂明史上,殷商绝对是⼀个奇葩的存在。
其始终奉⾏严格的兄终弟及的王位继承制绝对是空前绝后的存在。
因为王位的继承制度同时亦体现着社会财富的所有制,以及作为社会组成单元形态是怎么样的,这是很值得推敲的。
尤其是周克商,微⼦启封宋以后,这种制度依然被延承了下来。
略有不同的是,或许是受到周⽂化的影响,亦接受了⽗死⼦继制,⽽形成徒具特⾊的兼⽽有之的“⼀及⼀继”的王位继承制。
殷商考古遗址在众多诸侯国中受殷商⽂化影响最⼤的怕是鲁国了。
⼀⽅⾯鲁国是建⽴在曾长期作为殷商都城的奄国的基础之上;另⼀⽅⾯,成王分封伯禽时曾将殷民六族赐给他。
殷民六族在很长⼀段历史时期保持了⽂化上的独⽴性。
在《春秋》中有诸多关于亳社(亳即为,亳社即为为祭祀商⼈所建的社)的记载,即可很好的验证这⼀点。
这就很好理解,在鲁⽂化中亦存在着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度。
有社祭发展⽽来的庙会周公旦为更⼤程度团结同姓贵族,以加强对殷商遗民的统治,制定了等级制度极其严谨的宗法制度。
这种宗法制度直到春秋时期亦产⽣着极⼤的影响。
当卫桓公的弟弟州吁杀兄夺位后,卫上卿⽯碏致书陈侯称“逆贼不除,乱⾂贼⼦⾏将接踵于天下,愿陈侯绳之,以正⾂⼦之纲。
天下幸甚也,⾮独⾂国之幸!”妇好墓中出⼟的祭器殷商⽂化的另⼀个显著特征便是⼥权之盛。
以众所周知的武丁的妻⼦妇好为例。
从甲⾻⽂中有众多对于妇好的记载来看,其不⽌有⾃⼰的封地,可以带兵抵抗戎⼈的进犯,甚⾄亦可有祭祀的权⼒。
在“国之⼤事在祭与戎”的古代社会,不得不承认这是多么匪夷所思的。
难怪顾颉刚先⽣惊讶的叹道,这哪⾥仅仅是⼀个王后,分明就是⼀个诸侯国君主。
以上种种迹象仿佛在印证着⼀个令⼈不可思议的事实,那就是殷商⾄少是建⽴在⼀个有着深厚的母系⽒族⽂化基础之上的⽂明国家。
更甚者,其本⾝就是⼀种母系⽒族⽂化。
这种“舞狮”活动是否和原始“巫”有关呢?当钱君抛出以上观点与⽹友探讨殷商⽂化之时,曾遭遇⽹友⼀致的批评:“难道我们所知道的那些商王都是⼥性吗?”于此,钱君不妨就母系⽒族⽂化的性质展开⼀下与⼤家共同探讨。
古代的性和生殖崇拜远古中华女神雕像。
红山早期孕妇石雕,高约16厘米,石质风化严重,距今至少4500年以上。
类似的高古石雕看上去既不高大也不秀美,古朴之余形象也过于抽象,加上几千年历史的风化和腐蚀,早已面目全非,千疮百孔,毫不起眼,可是它确实古代先祖生殖崇拜的真实写照。
我们不能以经济价值来衡量它,但是它所记载的文化信息却是源远流长,永垂不朽。
一只汉代黑陶胎漆器,蛙形水盂,纹饰具有楚文化特点,属于生殖崇拜的造型。
无独有偶,同一天还买到一件鎏金铜蛙,是云南少数民族生殖崇拜的器物。
蛙的造型完全拟人化了,活脱脱处处呈女人特点。
一件汉代摇钱树陶质底座的残件,其上浮雕着摇钱树(右侧)和动物交媾的图案,不愧“钱”“色”两全。
下面是局部图案的放大照片。
齐家文化(鱼图腾崇拜和女性崇拜)、兴隆洼文化(7000-8000年前的人祖崇拜)、红山文化(孕妇,生殖崇拜)的小玉件。
这是一件远古时期的人面红色石枕,其后部呈现出完美的女阴形象。
也可以说它表现得是一只人面样的蝉。
它反映得应该是女阴崇拜。
一件红山文化河磨玉雕件,正面看上部是方方正正的一只鸟,下部则是圆头圆脑的一个人面鱼头,底部有鱼鳞样条纹,侧面看是其甩起来的鱼尾。
我们可以用天方地圆来解释作者的意图。
也可以说是鸟与鱼的和谐组合,象徵着性交崇拜。
一件清代紫砂手把件69式,耐人寻味。
其造型足够圆顺,技艺堪称浑朴,非常适宜在掌中抚摸,在脸上摩挲,这种“一把抓”的艺术品使人置身于宁静安详、古雅浑朴之中,浮躁之气和世间的忧虑烦恼骤然化解,而且还能让人浮想联翩。
被古人誉为阴阳和谐、美满共济的行为方式早已存在,这也是最令西方人尊重、崇拜中国古代性文化的地方。
乃至他们提起两性和谐问题时直接使用汉字“阴”、“阳”的拼音,而不是汉译英。
阴阳也是成为英语外来语中罕见的汉字吧。
古代动物和男人祖的组合,大小不一,但构思与造型、功法和神韵、包浆及沁色都很出色,全都属于性崇拜的范畴,材质为玉和玛瑙各半。
“卯”字是远古女阴生殖崇拜的偶象
李家祥
【期刊名称】《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1999(000)001
【总页数】4页(P73-76)
【作者】李家祥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07
【相关文献】
1.从甲骨文"后"、"好"、"祖"等字的构形看古代的生殖崇拜 [J], 暴希明
2.巫术干预与生殖崇拜——白马藏族十字三角服饰纹探源 [J], 张淑萍
3.远古生命的奔放组歌——评《中国生殖崇拜文化论》 [J], 王建辉
4.一字之师——由“卯”及“丣”管窥张大千的文字学修养 [J], 章之昊
5.一字之师
——由"卯"及"丣"管窥张大千的文字学修养 [J], 章之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