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20《古诗两首》
- 格式:doc
- 大小:53.00 KB
- 文档页数:8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0课古诗两首《小儿垂钓》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xx题(每空xx 分,共xx分)一、基础题1.按拼音写汉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éng tóuméi táijiè wèn2.多音字组词少shào________ shǎo________ 都dū________ dōu________3.我是拼音小能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鱼惊应人垂纶4.读诗《小儿垂钓》,根据内容填空。
蓬头稚子学垂纶,________。
5.写出反义词。
侧—________ 借—________ 遥—________6.形近字组词。
蓬________ 怕________缝________ 拍________7.解释下列词语。
①蓬头②鱼惊8.用下列词语造句。
①招手②侧坐9.给划线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蓬头稚子借问10.把肯定句改成否定句。
①他见义勇为的行为,让我们深受感动。
②他这样做虽然过分了点,但还是有道理的。
11.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雨水淋湿了我的衣服。
②妈妈不小心摔坏了小芳的文具盒。
12.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受宠________ 惊涛________ 摇摇________13.将下列陈述句改成疑问句。
①春天一到,冰就化开了。
②你不能这样做。
14.文学常识填空。
胡令能(785-826年),________诗人,隐居________(河南中牟县)。
唐贞元、元和时期人。
15.解释划线词语。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①借问②鱼惊16.查字典。
“路”按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组词________。
17.扩句。
①字典是朋友和老师。
四年级下册语文知识要点* 这学期,我们又养成了两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坚持写日记、爱护图书。
1、《走,我们去植树》A 、这首诗中把树、森林比作绿色工厂和绿色宝库,把枝叶比作快乐的音符。
其中3、4、5小节着重讲了植树的作用和意义。
B 、课文是一首诗歌,全诗描绘了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情景,告诉我们植树造林的重要性,表达了少先队员植树造林,改造自然的决心。
C 、植树的好处是:①树是“绿色工厂“,能给我们送来清新的空气②能绿化祖国③能改造自然环境,为人类造福。
D 、开头与结尾的关系是首尾呼应,这样写的好处是表明了少先队员植树造林的决心。
E 、“绿色工厂”是指树木有光合作用,“绿色宝库”指森林,“绿色的希望”指沙退鸟舞。
2、《第一朵杏花》A 、课文讲的是邻居孩子帮竺可桢观察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的故事。
他说:“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
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类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
”竺爷爷正是通过常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
(注意标点!)B 、课文讲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的故事,赞扬了他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了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务变化的规律。
C 、读下面的两句话,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
⑴.“是啊,……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吗?”这句话中的“弯下腰来”表现了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习惯地问”说明了竺可桢爷爷一看到开放的杏花,就要进一步探究其开放的时间,这种主动探索科学的行为已经成为他的一种习惯。
⑵.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这句话中的带点字充分表现了竺爷爷得到第一朵杏花开放的准确时间后激动心情。
D 、课文以“第一朵杏花”为题是因为①这“第一朵杏花”是故事的中心事务②集中体现了竺爷爷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一丝不苟的研究精神,给人以鲜明生动的感受。
3、《燕子》A 、课文的作者是郑振铎,从羽毛、翅膀、尾巴三方面介绍了燕子的外形特点,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燕子的外形:活泼机灵。
课题:17.古诗两首主备人:备课时间:上课时间:序号: 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人和亲人或友人离别之情教学方法:谈话、交流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整体把握。
1、谈话激趣,揭示课题2、师生互动,交流收集到的材料。
3、了解预习情况,指读正音。
4、交流初步感受。
二、通读诗文,理解大意。
1、回顾以前学诗句的方法。
(如: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读资料等。
)2、引导学生自主选用以上方法同桌说说诗的大意。
3、全班交流诗的大意。
三、品读诗句,进入诗境。
(一)理解第一首诗。
⒈教师帮助理解。
⒉帮助学生理解纠正读音,意思。
⒊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二)理解第二首诗。
⒈读读这两句,请学生找出用得好的词语谈感受。
⒉重点理解诗句的内涵。
⒊师生互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赏读诗句,深悟诗情。
1、自由赏读。
(尊重学生个性的情感体验,换位赏读。
)2、师生配乐互读,有感情地背读。
3、故事链接教师讲述学生谈感受五、阶段总结,布置作业。
谈话激发学下一首诗和继续搜集离别诗的兴趣。
主备人:序号:教学目标1、理解送别诗的特色,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背诵诗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古代多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赠送友人的诗篇,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
二、熟读古诗。
1、教师先范读,再领读。
2、让学生自读3、学生之间互读。
知道读熟为止。
三、指导学生背诵这两首古诗。
1、先自己背。
2、同桌相互背。
3、指名背。
4、在班内背。
四、指导学生体会诗意。
1、让学生根据课文中解释来理解诗意。
2、自读诗意3、教师进一步讲解诗意。
五、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
教后记:备课日期上课日期主备人序号:教学目标1、理解送别诗的特色,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背诵诗句,理解诗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六、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古代多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赠送友人的诗篇,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0课古诗两首《池上》同步练习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基础题 (共16题;共93分)1. (5分)看拼音,写词语chēnɡchuán xiǎo tǐnɡfú pínɡyòu zhìcèmià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6分)选择划线字的正确读音。
圣经(jìng jīng)________ 戏院(xì xǜ)________ 簇拥(cù chù)________哗笑(huá huā)________ 沉寂(jì jī)________ 笼罩(zhào zhāo)________3. (6分)读一读,连一连。
出水迹莲蜓萍泉________ 露________ 采________ 踪________ 浮________ 蜻________4. (4分)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反义词。
①老师赞美言行好的同学,批评淘气、不听话的同学。
________——________②大家要节约用水,千万不能浪费。
________——________5. (10分)默写古诗池上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小儿垂钓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6. (4分)我会根据内容连线。
泉眼无声惜细流________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________ 泉眼很爱惜地让泉水悄然流出。
早有蜻蜓立上头________ 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不解藏踪迹________ 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
人教版小学语文4—6年级精读课文四年级上册1、观潮(罗梅)3、鸟的天堂(陆惠香)5、古诗两首(《题西林壁》《游山西村》)(周文静)6、爬山虎的脚(冯海英)7、蟋蟀的住宅(梁渺彤)9、巨人的花园(陈妍君)11、去年的树(凌萍)13、白鹅(何光梅)15、猫(文善)17、长城(李冬梅)18、颐和园(俸锦栋)20、古诗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李春艳)21、搭石(容俊琴)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罗进宁)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陈玫羽)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杨楚英)29、呼风唤雨的世纪(梁英)31、飞向蓝天的恐龙(黄燕玲)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李小莲)2、桂林山水3、记金华的双龙洞(彭玉娥)5、中彩那天(廖妙)7、尊严(谢小意)9、自然之道(汤夏)11、蝙蝠和雷达(韦江)13、夜莺的歌声(陈晓露)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雷运友)17、触摸春天(姚桃红)19、生命生命(黄海燕)21、乡下人家(黄璐璐)23、古诗词三首(《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宾云)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罗历丽)27、鱼游到了纸上(朱华秀)29、寓言两则(《纪昌学射》《扁鹊治病》)(曾文慧)31、普罗米修斯(黄秀亦)五年级上册1、窃读记3、走遍天下书为侣5、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王瑜)6、梅花魂(李海雁)9、鲸(朱小妳)11、新型玻璃(王英菊)13、钓鱼的启示(任玉婵)15、落花生(方玉峰)17、地震中的父与子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黄丝)21、圆明园的毁灭22、狼牙山五壮士25、七律·长征(卢映杏)26、开国大典(李嘉杰)五年级下册1、草原(廖丹)3、白杨(刘岚)5、古诗词三首(《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谢艳华)6、冬阳·童年·骆驼队(黄东莉)8、童年的发现(余宇)10、杨氏之子(黄秋霞)11、晏子使楚(徐振琪)14、再见了,亲人(唐婷婷)16、桥(秦仙)18、将相和(潘美素)19、草船借箭(梁亚丹)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陆淑兰)26、威尼斯的小艇(韦红盛)六年级上册1、山中访友黄启杰)3、草虫的村落(梁慧云)5、詹天佑(陶薇玉)6、怀念母亲(龚翠萍)9、穷人(陈晶)11、唯一的听众(梁晓连)13、只有一个地球(陶芝华)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黄燕萍)17、少年闰土(吴肖肖)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秦小芳)21、老人与海鸥(申祥玉)23、最后一头战象(李璐)25、伯牙绝弦(姚凡英)26、月光曲(何秋菊)六年级下册1、文言文两则(《学奕》《两小儿辩日》)(陈珏桦)2、匆匆(李文婷)3、桃花心木(杨礼榕)6、北京的春节(蒋茜)10、十六年前的回忆(周玲)12、为人民服务(黄群)14、卖火柴的小女孩(黄秋音)15、凡卡(陆锦梅)18、跨越百年的美丽(龙敏妃)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亲爱的同学们,一共86篇,涂红的那七篇不用找了,我自己找就行了。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练习与测试标准答案苏教语文四下练习与测试答案1、走,我们去植树基础练习一、沟渠栽树版图乖巧欢声笑语二、轻快美丽金色参天青翠绿色温暖清新三、一座绿色工厂快乐的音符清新的空气健康幸福绿色的希望参天的大树乖乖低头翩翩起舞发展练习一、1.表明他们种树的决心和愉悦的心情。
2.春来了,春天降临在森林的每个角落!草地上,新的草芽,钻出了泥土,抖了抖泥土,挺了挺身子。
蚂蚁也已经开始“翻草越芽”,寻找食物。
小河面上的冰已经化了,小鱼儿又重新浮出水面,水中又出现了青蛙的身影。
水中渐渐热闹起来了。
大树下,开出了几朵不知名的花儿。
树枝头,几只鸟儿你叫一声我唱一句,真有点组合的意思。
空中,一只只鸟儿飞来飞去地追赶、游戏……二、例:树木名称:梧桐树外形特征:花有淡淡芳香,叶子扇形,果实成熟时分裂。
作用:木材适合制造乐器,树皮可用于造纸和绳索,种子可以食用或榨油其他:由于其树干光滑,叶大优美,是一种著名的观赏树种。
2、第一朵杏花基础练习一、估计掌握精确皱纹推断大概仰望广泛曾经二、黄了燕子绿了小草三、1.“,?”。
“,。
”,,,“?”2.一丝不苟,常年精确观察3.小男孩不明白竺爷爷为什么要问第一朵杏花是哪天开的。
我明白竺爷爷为了掌握气候变化规律,必须精确观察。
发展练习一、竺爷爷俯下身子,奇怪地问小孩仰起头,高兴地说竺爷爷摸摸孩子的头,激动地问小孩歪着头,自豪地说竺爷爷眯着眼睛,半信半疑地问小孩拍拍胸脯,肯定地说二、因为牛顿非常注意观察自然现象,非常勤奋,从来没有骄傲自满过。
细心观察、专心钻研、勤奋工作、谦虚谨慎是成功者所必需的。
3、燕子基础练习一、翼尖微风稻田音符轻快痕迹掠过烂漫圆晕二、对首痕片三、1.一身乌黑光亮一对俊俏轻快剪刀活泼机灵例:我喜欢蝌蚪。
它长得黑油油的,椭圆形的身子,拖着长而扁的尾巴,在水里游泳时,尾巴左右摆动,敏捷灵活,潇潇洒洒,要抓住它可不容易呢。
你没注意吗?它还有一双微微突起的眼睛,一张小小的嘴,它能在水中寻找需要的食物吃下去。
四年级语文下册拓展题1、《走,我们去植树》植树的好处是:①树是“绿色工厂“,能给我们送来清新的空气②能绿化祖国③能改造自然环境,为人类造福。
有关植树的谚语:A、要想长远富,莫忘多栽树B、荒地不开年年荒,栽树像办小银行B、杨柳下河滩,银杏上半山 D、自家栽树心意诚,看管精细成材林。
2 《第一朵杏花》含有“花”的成语:鸟语花香花前月下花团锦簇花言巧语花天酒地关于“杏花”的诗句:A、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绝句》B、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C、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戴叔伦《苏溪亭》3 《燕子》含有动物的成语:莺歌燕舞蜻蜓点水鹦鹉学舌鸡犬不宁狗急跳墙闻鸡起舞AABC式成语:蒸蒸日上亭亭玉立井井有条欣欣向荣翩翩起舞啧啧称赞与“燕子”有关的诗句:A、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唐)杜甫〈〈绝句〉〉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乳燕啄新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野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C、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杜甫《水槛遣心》D、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纱》4 《古诗两首》描写春季景色的诗句:A、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刀。
—贺知章《咏柳》B、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描写夏季景色的诗句:A、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B、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描写秋季景色的诗句: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四年级语文下册拓展题及答案拓展练习题(按标题排列):1、《走,我们去植树》植树的好处是:①树是“绿色工厂“,能给我们送来清新的空气②能绿化祖国③能改造自然环境,为人类造福。
有关植树的谚语:A、要想长远富,莫忘多栽树B、荒地不开年年荒,栽树像办小银行B、杨柳下河滩,银杏上半山D、自家栽树心意诚,看管精细成材林。
2 《第一朵杏花》含有“花”的成语:鸟语花香花前月下花团锦簇花言巧语花天酒地关于“杏花”的诗句:A、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绝句》B、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C、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戴叔伦《苏溪亭》3 《燕子》含有动物的成语:莺歌燕舞蜻蜓点水鹦鹉学舌鸡犬不宁狗急跳墙闻鸡起舞AABC式成语:蒸蒸日上亭亭玉立井井有条欣欣向荣翩翩起舞啧啧称赞与“燕子”有关的诗句:A、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唐)杜甫〈〈绝句〉〉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乳燕啄新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野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C、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杜甫《水槛遣心》D、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纱》4 《古诗两首》描写春季景色的诗句:A、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刀。
—贺知章《咏柳》:B、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描写夏季景色的诗句:A、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B、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描写秋季景色的诗句: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古诗两首》1、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3、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年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4、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现存白诗近三千首。
数量当推为唐代诗人之冠。
他的诗除了状物抒情外,大部分都在讽刺封建统治,表达心中的不满。
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他的诗风格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可算是朴而近古,因此流传极广,对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
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等名篇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诗歌注释:①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
②撑:撑船,用桨使船前进。
③艇:船。
④白莲:白色的莲花结出的莲蓬。
⑤不解:不知道;不懂得。
⑥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⑦浮萍:水生植物。
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全草类植物。
⑧一道:一路。
⑨开:分开。
诗歌译文:一个小孩子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池上他不知道怎样隐瞒这件事,于是在水面上留下了划船的踪迹。
诗歌鉴赏:池塘中一个个大莲蓬,新鲜清香,多么诱人啊!一个小孩儿偷偷地撑着小船去摘了几个又赶紧划了回来。
他还不懂得隐藏自己偷摘莲蓬的踪迹,自以为谁都不知道;可是小船驶过,水面原来平铺着的密密的绿色浮萍分出了一道明显的水线,这下子泄露了他的秘密。
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
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注释蓬头:头发乱蓬蓬的。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十三课《古诗两首》《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十三课《古诗两首》教材分析《题西林壁》这是苏轼游庐山时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雄伟壮观的景象。
诗的头两句写所见,概括叙述游览庐山的总体印象。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强调因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所以看到的景象都不相同。
后两句写所感,讲了从看庐山的经历中所悟出的道理。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客观、全面地把握,冷静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现象所迷惑。
《题西林壁》这首诗重在说理,借物喻理,诗中有理。
《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共60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课文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首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是直接写劳动场面。
次句“村庄儿女各当家”,指男女各司其事,各管一行。
第三句“童孙未解供耕织”,指那些孩子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
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就在茂盛成荫的桑树底下学种瓜。
这是农村中常见的现象,却颇有特色。
结尾句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描写较为细腻,富有泥土气息,读来意趣横生。
本课的重点是理解诗的意思,感悟诗人所要表达的道理和感情。
建议本课教学用1~2课时。
解读与提示*《题西林壁》题目:题,书写;西林,庐山上的西林寺。
宋元丰七年(1084年),诗人游江西庐山时,把这首诗题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第1、2句。
横看:正面看。
远近高低:指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不同的角度看。
四年下册语文必背古诗词二4.四年级下学期必背古诗词四年级下学期1、惠崇《春江晓景》(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2、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3、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4、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6、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7、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8、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9、示儿(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5.四年级必背古诗词寒假即将来临,很多家长都在忙碌着张罗给孩子补习?需要补习的内容有很多,当然也会有学生需要将古诗词进行补习.课本中有好多需要背诵的古诗词,很多孩子都难以记住.那么小学四年级语文寒假补习就选择背古诗词吧.(意境)1、寒假,让孩子们通过古诗一次为什么建议你的孩子在寒假期间传递这首古诗?首先,有近二百首古诗必须在早期测试中备份,冬季假期的绝对时间为优势.然后,朗诵是一种记忆体操.在一系列的记忆中,孩子的记忆能力会迅速提高,所以可以乘热打铁,几次机会进行记忆效果会更明显.2、指导孩子使用碎片时间循环内存想快速锁定近200首古诗中的问题答案并正确回答,除了做更多的练习外,孩子们还要熟悉古代诗歌,并熟记于心.小生的初步测试是一年,短期是半年.在此期间,古代诗歌记忆是一个反复和巩固的过程.我们怎样才能有效地巩固古代诗歌?建议家长引导孩子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碎片时间来传播古代诗歌的记忆.例如:在睡觉之前,古代诗歌在心中默默地吟唱;在沐浴时,古老的诗歌在心中默默地吟唱;乘坐地铁时,古老的诗歌在心中默默朗诵.3、巧妙地使用分类方法来突破内存瓶颈近两百首古诗对小学生来说并不容易.在朗诵时,许多孩子很容易被卡带或混合搭配类似的古代诗歌.例如:"月来风雨声"、"李白乘舟。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古诗两首1. 《春》•作者:朱熹•朝代:宋代•诗歌内容:描写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重点词语:o拂:轻轻地擦过。
* 嫩绿:颜色鲜艳而略带青色。
o润物:使万物滋润。
o静好:安静美好。
o细雨:细密的雨丝。
o滋润:使干燥的东西变得湿润。
o芳草:香草,指各种草。
o萋萋:草茂盛的样子。
o莺飞:黄莺飞翔。
o拂堤:轻轻地掠过堤岸。
o迟日:春光明媚的日子。
o江山:指国家。
o锦绣:精美华贵的丝织品,比喻景色美丽。
•写作手法:o运用拟人手法,将春风、细雨、小草、黄莺等都赋予了人的情感,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o运用比喻手法,将春光比作锦绣,将江山比作画卷,使诗歌更加优美。
•学习目标:o理解诗歌内容,感受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o积累描写春景的词语,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o学习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2. 《赠汪伦》•作者:李白•朝代:唐代•诗歌内容:表达了李白与汪伦之间深厚的友谊。
•重点词语: *赠:送。
o汪伦:诗歌中的人物,李白的友人。
o青山:青色的山。
o碧水:碧绿的水。
o不及:比不上。
o赠君:送给您。
*桃花:桃树的花。
o千里:形容距离遥远。
o友人:朋友。
•写作手法:o运用对比手法,将青山碧水与桃花的美丽景色与朋友情谊的深厚程度进行对比,突出了朋友情谊的珍贵。
o运用夸张手法,将桃花比作“千树桃花”,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厚情谊。
•学习目标:o理解诗歌内容,感受李白与汪伦之间深厚的友谊。
*积累描写友谊的词语,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o学习运用对比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第二单元:寓言两则1. 《亡羊补牢》•故事内容:讲述了一个人丢失了羊之后才去修补羊圈的故事,告诉人们要及时改正错误,不要等到事情发生之后才后悔。
•重点词语:o亡羊:丢失了羊。
o补牢:修补羊圈。
o悔之晚矣:后悔已经太晚了。
•启示:o要及时改正错误,不要等到事情发生之后才后悔。
o要吸取教训,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