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工艺课后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100.50 KB
- 文档页数:17
玻璃工艺学:玻璃工艺学测考试题(最新版)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名词解释 玻璃的热历史 本题答案: 2、名词解释 长性玻璃 本题答案: 3、问答题 玻璃的光学常数包括哪些内容? 本题答案: 4、问答题 玻璃原料的选择的原则有哪些 本题答案: 5、名词解释 粘度温度系数 本题答案: 6、问答题 影响玻璃黏度的主要因素有哪? 本题答案: 7、问答题 配合料的质量要求有哪些? 本题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密----------------------------------封 ----------------------------------------------线----------------------8、问答题叙述玻璃表面激光刻花的原理?本题答案:9、问答题气泡形成的原因有哪些?消除一次气泡所采取的措施有哪些?本题答案:10、问答题如何利用密度控制玻璃生产的工艺过程?本题答案:11、问答题玻璃生产中为何要使用澄清剂?本题答案:12、名词解释E-CR玻璃本题答案:13、名词解释逆性玻璃本题答案:14、单项选择题遮阳系数(),阻挡阳光热量向室内辐射的性能()。
A.越小,越差B.越小,越好C.越大,越好D.增大,变好本题答案:15、名词解释混合碱效应本题答案:16、问答题玻璃形成与析晶的热力学与和动力学特点是什么?本题答案:17、单项选择题近红外区光度测量准确度是以内,重复性()。
A.0.5%B.1%C.1.5%D.2%本题答案:18、名词解释A玻璃本题答案:19、名词解释D玻璃本题答案:20、单项选择题紫外区-可见区光度测量准确度是()以内.A.0.5%B.1%C.1.5%D.2%本题答案:21、问答题简述硅酸盐玻璃的导电机理?本题答案:22、多项选择题性治疗的成败取决于很多因素,最重要、最根本的是()。
玻璃工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A. 硅酸盐B. 碳酸盐C. 氧化物D. 硫化物答案:A2. 玻璃的熔点通常在什么范围内?A. 500-700℃B. 700-900℃C. 900-1100℃D. 1100-1300℃答案:D3. 下列哪种玻璃是安全玻璃?A. 普通玻璃B. 钢化玻璃C. 有色玻璃D. 夹层玻璃答案:B4. 玻璃的折射率通常在什么范围内?A. 1.4-1.5B. 1.5-1.6C. 1.6-1.7D. 1.7-1.8答案:B5. 玻璃的热膨胀系数是多少?A. 0.5-1.0B. 1.0-1.5C. 1.5-2.0D. 2.0-2.5答案:B6. 玻璃的抗拉强度是多少?A. 10-20 MPaB. 20-40 MPaC. 40-60 MPaD. 60-80 MPa答案:B7. 玻璃的透光率通常在什么范围内?A. 80%-90%B. 90%-95%C. 95%-99%D. 99%-100%答案:C8. 玻璃的表面硬度是多少?A. 3-4B. 4-5C. 5-6D. 6-7答案:C9. 玻璃的导热系数是多少?A. 0.5-1.0 W/(m·K)B. 1.0-1.5 W/(m·K)C. 1.5-2.0 W/(m·K)D. 2.0-2.5 W/(m·K)答案:B10. 玻璃的比重是多少?A. 2.4-2.5B. 2.5-2.6C. 2.6-2.7D. 2.7-2.8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玻璃的主要成分是____。
答案:二氧化硅2. 钢化玻璃的表面应力是普通玻璃的____倍。
答案:4-63. 夹层玻璃是由两层或多层玻璃之间夹有一层或多层____材料。
答案:PVB4. 玻璃的热稳定性好,不易因温度变化而发生____。
答案:破裂5. 玻璃的化学稳定性好,不易与____发生反应。
答案:酸、碱6. 玻璃的光学性能好,可以用于制造____。
玻璃工艺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齐鲁工业大学齐鲁工业大学绪论单元测试1.玻璃吹管的使用是玻璃制造工艺的第一个变革。
答案:对第一章测试1.下列哪种物质不属于网络形成体氧化物。
()答案:Al2O32.晶子学说从微观上解释了玻璃的本质,即玻璃的微不均匀性,()与有序性。
答案:不连续性3.非桥氧的存在,使硅氧四面体失去原来的完整性和(),使玻璃性能变差。
答案:对称性4.下列哪种物质属于网络外体氧化物。
()答案:CaO5.从热力学方面来讲玻璃是稳定的,从动力学方面来讲玻璃是不稳定的,所以说玻璃具有亚稳性。
()答案:错第二章测试1.根据键强判断属于玻璃形成氧化物(网络形成体)的是()。
答案:键强大于80kcal/mol2.下列哪种键型容易形成玻璃()答案:离子共价键3.含有一种F(网络形成体)的三元系统有()种类型。
答案:154.三元系统玻璃形成区共有()类型。
答案:215.从动力学观点看,生成玻璃的关键是熔体的冷却速度(即黏度增大速度)。
()答案:对第三章测试1.稳定分相(稳定不混溶性)是液相线以下出现相分离现象。
()答案:错2.碱金属氧化物与二氧化硅的二元系统出现的分相属于稳定分相。
()答案:错3.MgO-SiO2系统中液相线以上出现的分相属于亚稳分相。
()答案:错4.在不稳区,分相后第二相为高度连续性的蠕虫状颗粒。
()答案:对5.凡是侵蚀速度随热处理时间而增大的玻璃,一般都具有孤立滴状结构。
()答案:错第四章测试1.结构对称则结构缺陷较少,粘度较小。
()答案:错2.碱土金属氧化物降低高温粘度,升高低温粘度。
()答案:对3.奥霍琴法计算某黏度值对应的温度时,以1%MgO代1%CaO时,会降低相应温度。
()答案:错4.熔体内部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愈大,则表面张力也愈大。
()答案:对5.奥霍琴法计算某黏度值对应的温度时,公式中的D(随黏度值而变化)表示下列哪种物质的特性常数。
()答案:SiO2第五章测试1.淬冷属于化学钢化法,能提高玻璃的强度。
1、名词解释:相变、分相、旋节线、旋节分相2、旋节线是如何形成的?3、试述亚稳分相两种分相机理及结构特点。
4、结合浓度剖面图(图3-6)分析两种分相是如何发生的?5、玻璃析晶的两个阶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如何?6、在硼硅酸盐玻璃中,分相结构对性能的影响如何?1相变: 物质从一种相转变为另一种相的过程。
物质系统中物理、化学性质完全相同,与其他部分具有明显分界面的均匀部分称为相。
分相: 分相材料是指具有多相的非晶材料。
在相图理论中,一种特定的化学计量配比,使得化学组分正好落在分相的区域,从而产生两种以上的、均匀混合的非晶形态,具有这种结构的材料称为分相材料。
旋节线: 旋节线Spinodal curve 在旋节线内,体系处于非稳区,对无限小振幅的长波长的浓度涨落失稳,发生Spinodal相分离,其初期行为由Cahn-Hilliard线性理论描述,后期由标度理论描述。
旋节分相:3分为稳定分相(在液相线以上就开始分相,给玻璃生产带有困难玻璃会产生分层或强烈的乳浊现象,mgo-sio2系统为代表)和亚稳分相(在液相线以下就开始分相,绝大多数玻璃均在液相线以下分相,BaO-SiO2系统为代表),在不混溶亚稳区中分相后形成一种分散的孤立滴状结构,而在亚稳分解区不稳区则形成一种三维空间互相连接的联通结构。
5答:玻璃的析晶阶段包括晶核成长和晶体长大两个阶段。
当形成稳定的晶核后,在适当的过冷度和过饱和的条件下,熔体中的原子向界面迁移。
到达适当的生长位置,使晶体长大。
所以晶体长大的条件是建立在可以形成晶核之上的。
6答:在硼硅酸盐玻璃的生产中,必须注意分相对化学稳定性的影响。
就化学稳定性性来说,如果富碱硼相以滴状分散嵌入富硅氧基相中时,由于化学稳定性来说,如果富碱硼相以滴状分掩护碱硼相免受介质的侵蚀,这样的分相将提高玻璃的化学稳定性,反之,如果在分相过程中,高钠硼相和高硅氧形成相互连接的结构时,由于化学稳定性不良的硼碱相直接暴露在侵蚀介质中,玻璃的化学稳定性将发生急剧恶化。
玻璃工艺学:玻璃工艺学考试题及答案(最新版)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问答题 生产夹丝玻璃一般采用什么成型方法? 本题答案: 2、问答题 影响玻璃的热膨胀系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本题答案: 3、问答题 玻璃容器为什么会产生脱片现象? 本题答案: 4、问答题 用非惰性气体型阳离子取代惰性气体型阳离子,硅酸盐玻璃的粘度将如何变化? 本题答案: 5、问答题 从单键能的角度谈氧化物的分类? 本题答案: 6、问答题 对封接玻璃有哪些性能要求? 本题答案: 7、单项选择题 遮阳系数( ),阻挡阳光热量向室内辐射的性能( )。
A.越小,越差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密----------------------------------封 ----------------------------------------------线----------------------B.越小,越好C.越大,越好D.增大,变好本题答案:8、问答题简述物质的着色机理?本题答案:9、问答题玻璃形成与析晶的热力学与和动力学特点是什么?本题答案:10、单项选择题在光谱反射比测定中,采用标准镜面()作为工作标准。
A.玻璃片B.反射体C.折射体D.透明体本题答案:11、问答题混合键性为何易于形成玻璃?本题答案:12、单项选择题近红外区光度测量准确度是以内,重复性()。
A.0.5%B.1%C.1.5%D.2%本题答案:13、名词解释稳定分相本题答案:14、名词解释条纹本题答案:15、名词解释玻璃的主要原料本题答案:16、判断题遮阳系数越低,越有利于建筑物节能.本题答案:17、单项选择题露点试验中,温度计测量精度为()。
A.0.5℃B.1℃C.0.1℃D.2℃本题答案:18、问答题玻璃生产中为何要使用碎玻璃?本题答案:19、名词解释双减效应本题答案:20、问答题何谓玻璃的弹性模量?何谓玻璃的脆性本题答案:21、单项选择题中空玻璃原片玻璃厚度为5mm,露点仪与玻璃表面接触时间为()min。
新型玻璃课后练习题————————————————————————————————————1. 介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新型玻璃是指在传统玻璃的基础上,通过添加特殊的化学成分或采用新的制备工艺而得到的具有特殊性质和应用的玻璃材料。
与传统玻璃相比,新型玻璃具有以下特点:1) 高透明度:新型玻璃具有更高的光透过率,能够让更多的光线通过,使得视觉更加清晰。
2) 高强度:新型玻璃通常具有更高的强度和耐磨损性,能够承受较大的外力冲击而不易破碎。
3) 高热传导性:某些新型玻璃具有优良的热传导性能,能够较快地将热量传递到环境中,起到隔热或保温的作用。
4) 特殊功能性:新型玻璃可以通过控制成分、结构和形状来实现不同的功能,如防紫外线、隔音、抗震、防弹等。
新型玻璃在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包括建筑、汽车、电子、光学、医疗等。
在建筑领域,新型玻璃可以用于制作隔热窗户、太阳能板、建筑外墙等;在汽车工业中,新型玻璃可以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和舒适度;在电子领域,新型玻璃可以用于制作显示屏、光纤等高科技产品;在光学领域,新型玻璃可以制作高精度镜片和透镜等。
(1) 下列关于新型玻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新型玻璃不具备高透明度B. 新型玻璃具有高强度和耐磨损性C. 新型玻璃不能实现特殊功能性D. 新型玻璃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很有限(2) 新型玻璃在以下领域中应用广泛的是:A. 冶金产业B. 化工产业C. IT产业D. 建筑产业(3) 新型玻璃的特点之一是:A. 高热阻性B. 难损坏C. 低透明度D. 无特殊功能答案:(1) B;(2) D;(3) B请列举一种新型玻璃,并描述其特点和应用。
答:一种新型玻璃是钢化玻璃。
钢化玻璃是通过控制玻璃的冷却过程,使其表面和内部形成压缩应力,提高了玻璃的强度和耐冲击性。
它的特点包括:1) 高强度:钢化玻璃的强度是普通玻璃的4-5倍,能够承受较大的外力冲击而不易破碎。
2) 安全性:当钢化玻璃破碎时,会成为无锋花瓣状小颗粒,减少了对人体的伤害。
第二章
1混合键性为何易于形成玻璃?2、什么是3T图?解释3T图曲线的含义。
3、从单键能的角度谈氧化物的分类。
4、总结玻璃形成的动力学条件的表达方式有哪些?
1 答: 形成玻璃必须具有离子键或金属键
向共价键过渡的混合键型。
一般地说:
阴、阳离子的电负性差△x约在1.5~2.5之间;
其中阳离子具有较强的极化本领;
单键强度>335kJ/mol;
成键时出现s-p电子形成杂化轨道。
这样的键型在能量上有利于形成一种低配位数
的负离子团构造或结构键,易形成无规则的网络,
因而形成玻璃倾向很大。
2 答: 以ΔT=Tm-T 为纵坐标,冷却时间t为横坐标作出的三T曲线图叫做三T图。
由于析晶驱动力(过冷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加,质点迁移率随温度降低而降低,因而造成
3 T 曲线弯曲而出现头部突出点,其中凸面部分为该熔点的物质在一定过冷度下形成晶体的区域,而凸面部分外围是一定过冷度下形成玻璃体的区域。
3T曲线头部的顶点对应了析出晶体体积分数为10-6时的最短时间
3答:根据单键强度的大小,将氧化物分成三类:键强在80kcal/mol以上称为玻璃形成体,它们自身能形成玻璃。
键强在60kcal/mol一下称为网络外体,在通常条件下不能形成玻璃。
键强在60~80kcal/mol的氧化物,称为网络中间体,其自身不能形成玻璃,将其加入玻璃中可以改变玻璃的性能。
4过冷度增大,熔体质点动能降低,有利于质点相互吸引而聚结和吸附在晶核表面,有利于成核及晶核长大;过冷度增大,熔体粘度增加,使质点移动困难,难于从熔体中扩散到晶核表面,不利于成核及晶核长大。
一、思考题:1.玻璃熔化时,为什么会出现“溢料”现象?怎样克服和防止?答:因为玻璃在熔化时候会出现很多化合物的分解,而化合物的分解会产生大量的气体,气体排出的时候就会造成溢料现象。
预防措施:在步骤上进行调整,配合料应分批次加入到坩埚中,一次加料不宜过多。
澄清均化时用石英玻璃棒或者铂金棒搅拌,使得气泡得以排除。
这样就可以防止溢料的现象。
2.颜色玻璃的制备应注意哪些问题?答:颜色玻璃是因为在配料中加入了各种金属元素造成的,所以在配料的时候,首先要使得金属元素与其余配料充分均匀,其次再熔化的时候要充分的搅拌,使得产物颜色均匀。
再则,成料器具一定要干净,无杂质,否则将会出现杂色,影响玻璃原有要配的颜色。
3.如何判断玻璃的熔化程度和质量?答:玻璃的熔化程度是通过三目偏光显微镜来检测玻璃制品的均匀性来测评,质量是通过三目立体显微镜来检测玻璃缺陷评定的。
而玻璃的均匀性检测是靠显微镜观测的照片有没有白线,这就是应力,如有表示均匀性不够好。
也是因为配料的不完全熔化造成。
玻璃常出现的缺陷是气泡,其原因是玻璃没有澄清完全。
二、实验心得与体会经过一天的玻璃工艺实验,上午实验课包括玻璃成分设计、原料选择、配料计算、玻璃熔制、玻璃成型、玻璃退火工艺。
下午实验课是进行了玻璃材料性能的检测,其中包括机械性能(表观密度、维氏硬度、抗折强度落球冲击、摆锤冲击)、光学性能(折射率、光谱曲线、应力测量、缺陷察、均匀性检查)、热学性能(线膨胀系数、热震稳定性)。
玻璃工艺实验是模拟玻璃工业的生产工艺过程和性能评价,让我不用去厂,在实验室内就能学会有关玻璃材料的组成设计、原料选择、配方计算玻璃制备、加工及性能测试等全过程的实验研究方法。
这些实验都是在老的指导下我们自己动手(例如落球冲击,我们就自己动手对常用瓶进行测试),这不仅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还提高了实验技能和提高了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感性的认识基础,掌握了有关玻璃的基本知识,并对产生学习的兴趣。
玻璃工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下列哪一项?A. 硅酸盐B. 碳酸盐C. 氧化物D. 硫化物2. 玻璃的热处理过程中,通常采用的退火温度范围是多少?A. 500-600℃B. 600-700℃C. 700-800℃D. 800-900℃3. 下列哪种玻璃具有较高的抗冲击性?A. 平板玻璃B. 钢化玻璃C. 夹层玻璃D. 彩色玻璃4. 玻璃的折射率通常在哪个范围内?A. 1.3-1.5B. 1.5-1.7C. 1.7-1.9D. 1.9-2.15. 以下哪个不是玻璃加工中常用的切割工具?A. 玻璃刀B. 玻璃锯C. 玻璃磨边机D. 玻璃锤6. 玻璃的化学稳定性主要取决于什么?A. 玻璃的成分B. 玻璃的厚度C. 玻璃的颜色D. 玻璃的形状7. 玻璃的热膨胀系数通常用哪个单位表示?A. °CB. °FC. KD. m²/s8. 玻璃的透光性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A. 玻璃的成分和厚度B. 玻璃的颜色和形状C. 玻璃的折射率和反射率D. 玻璃的硬度和密度9. 玻璃的表面处理通常包括哪些工艺?A. 磨边、抛光、镀膜B. 切割、打磨、打孔C. 热弯、冷弯、钢化D. 退火、淬火、回火10. 下列哪种玻璃不是安全玻璃?A. 钢化玻璃B. 夹层玻璃C. 镀膜玻璃D. 普通平板玻璃答案:1-5 A B C D C6-10 A D A A 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玻璃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它是一种无机非金属材料。
2. 玻璃的热处理过程中,退火可以消除玻璃内部的________,提高玻璃的物理性能。
3. 钢化玻璃的抗冲击性比普通平板玻璃高,因为它经过了________处理。
4. 玻璃的折射率是指光线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与在________中的传播速度的比值。
5. 玻璃加工中,磨边是去除玻璃边缘的毛刺,抛光是使玻璃表面________。
第二篇玻璃工艺学第二章玻璃的性质1.答:不是,玻璃通性有:各向同性、介稳性、无固定熔点、性质变化的连续性和可逆性。
2.答:可以,但不很完善。
3.答:熔制中——粘度小,有利于玻璃液澄清、均化;成型中——粘度不均匀产生玻筋;粘度的作用,使玻璃厚度均匀;粘度随温度变化的快慢影响成型速度;退火中——退火在恰当的粘度下进行。
4.答:近程有序,远程无序。
5.答:晶子学说强调了玻璃结构的有序性、不连续性、不均匀性;无规则网络学说强调了玻璃结构的连续性、无序性、统计均匀性。
6.答:玻璃纤维机械强度更大,因为尺寸小,生产中冷却均匀,表面微裂纹少。
7.答:减小玻璃中存在的温度差,提高热稳定性。
8.答:急冷过程中,表面产生张应力,急热时表面产生压应力,玻璃抗张强度远小于抗压强度。
9.答:窗玻璃中含有二价金属离子,对碱金属离子的迁移有压制效应,迫使离子交换反应停止。
10.答:在大气中更容易损坏。
因为在大气中主要是玻璃表面薄膜水侵蚀玻璃,量小,侵蚀中产生的碱溶解于水后浓度大,相当与碱侵蚀玻璃,碱可以直接溶解玻璃骨架。
11.答:因为玻璃中的碱金属离子等不能迁移。
12.答:因为铅离子极化率大,有利于提高玻璃折射率。
13.答:CuO、Cr2O3、CoO、Mn2O3能使玻璃着色, 因Cu2+、Cr3+、Co2+、Mn3+的d轨道上有未配对的电子,且不是呈半满状态,Ca 2+没有d轨道,Cu+的d轨道呈全满状态,不符合离子着色条件。
第三章玻璃生产工艺1.答:因为高岭土中Al2O3含量高,平板玻璃配合料粒度大,如果混合质量稍差,熔化后局部Al2O3含量高,玻璃中会出现条纹。
2.答:因Na2O含量低导致储库储量增大;耐火材料损坏加快,缩短熔窑寿命;可能出现芒硝泡影响玻璃质量。
3.答:正确性,稳定性,均匀性,恰当的颗粒度与颗粒组成,一定的水分含量,一定的气体含率。
4.答:不是。
5.答:根据物料性质选择混合机,合理的放料顺序,合理的加水量、加水方式,恰当的混合时间,恰当的装填量。
玻璃工艺学习题集锦一、名词解释硼反常、混合碱效应、压制效应、网络外体、网络形成体、网络中间体、玻璃热历史、玻璃转变现象、3T图、相变、分相、旋节分解、玻璃的料性、玻璃的疲劳现象、玻璃的脆性、玻璃的弹性模量、玻璃的热稳定性、玻璃的化学稳定性、正常色散、澄清剂、物理脱色、化学脱色、乳浊剂、玻璃主要原料、玻璃辅助原料、配合料计算、玻璃的熔制、二次气泡、玻璃体的缺陷、玻璃液的平衡厚度、抛光时间二、填空1、玻璃态物质具有的通性是()()()()。
2、关于玻璃的结构学说,目前较为流行的是()()。
3、根据无规则网络学说的观点,一般可按元素与氧结合的单键能的大小和能否生成玻璃,将氧化物分为()()()。
4、玻璃形成氧化物、中间体氧化物、玻璃调整氧化物中,单键强最大的是()。
5、以BaO-SiO2系统往往在液相线以下发生分相,这种分相称为()。
6、图3-15中,(a)属于()分相,(b)属于()分相。
7、图3-13为Na2O-SiO2系统不混溶区,其中白色区域分相后形成了()结构,阴影区域分相后形成了()结构。
8、碱土金属氧化物对黏度的作用一方面类似于碱金属氧化物使黏度(),另一方面,这些阳离子电价较高离子半径又不大,键力较碱金属离子大,使黏度()。
9、常温下,玻璃的破坏强度随加荷速度或加荷时间而变化。
加荷速度越大或加荷时间越长,破坏强度越小,短时间不会破坏的负荷,时间久了就可能破坏,这种现象称为()。
10、玻璃的脆性通常用它破坏时所受到的()来表示。
11、玻璃的密度主要取决于构成玻璃的(),也与()以及()有关。
12、讨论玻璃的热膨胀性质时,通常采用()。
13、玻璃的热学性能包括()、()、()、()。
14、水、酸、碱三者中,()对玻璃的侵蚀能力最强。
15、高碱玻璃的耐酸性()耐水性,高硅玻璃的耐酸性()耐水性。
16、玻璃的导电机理有()(),一般硅酸盐玻璃为()。
17、玻璃的光学常数包括()、()、()和()。
1, 狭义的玻璃;玻璃是一种在凝固时基本不结晶的无机熔融物(三条件:非晶态,熔融物冷却,无机物)。
2, 广义的玻璃;玻璃是呈现玻璃转变现象的非晶态固体。
3,从结构的角度定义玻璃;玻璃是一种具有无规则结构的,非晶态固体,其原子排列是近程有序,远程无序。
3, 玻璃的转变温度区间:玻璃从流动性的熔体转变为具有刚性的固体,要经过一个过渡温度区。
这个过渡温度区称为玻璃的转变温度区。
4,桥氧;两个硅原子所共有的氧(双键)。
5,非桥氧;与一个硅原子结合的氧(单键)。
6, 积聚作用:高场强的网络外体使周围网络中的氧按其本身的配位数来排列。
7, Ca2+的压制作用:牵制Na+的迁移,使化学稳定性上升,电导率下降。
8,硼氧反常:纯B2O3玻璃中加入Na20,各种物理性质出现极值。
而不象SiO2 中加入N&O后性质变坏。
9, 硼反常(硼效应):在钠硅酸盐玻璃中加入氧化硼时,性质曲线上产生极值的现象。
10, 铝反常(铝效应):在钠硅酸盐玻璃中加入氧化铝时,性质曲线上产生极值的现象。
11, “硼一铝”反常现象:在某些钠硼铝硅酸盐玻璃中,在不同的Na2O/B2O3 比值下,以A12O3代替SiO2时,玻璃的某些性质如折射率、密度等变化曲线出现极值的现象。
12, 逆性玻璃;当桥氧数小于2时,一般不能形成玻璃,但当具有半径不同,电荷不同的金属离子存在时也能成为玻璃,且玻璃性能随金属离子数增多向着与正常玻璃相反的方向变化,此类玻璃称为逆性玻璃。
13, 混合碱效应(中和效应或双碱效应):在二元碱硅玻璃中,当玻璃中碱金属氧化物总量不变,用一种氧化物取代另一种,玻璃与扩散有关的性质不成直线变化,而出现明显的极值。
14, 玻璃的热历史;玻璃从高温液态冷却,通过转变温度区域和退火温度区域的经历。
15, 容积分率;晶体体积与熔体体积之比,容积分率=(V L/ V)= 10-6。
16, “三分之二”规则;在相似的粘度-温度曲线的情况下,具有较低的熔点,即T g/T m值较大时,易形成玻璃。
玻璃工艺学思考题答案汇总玻璃工艺学思考题汇总1.广义或狭义的玻璃定义是什么?玻璃的通性有哪些?答:玻璃:一种较为透明的液体物质,在熔融时形成连续网络结构,冷却过程中粘度逐渐增大并硬化而不结晶的硅酸盐类非金属材料。
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硅。
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用来隔风却透光。
玻璃的通性有四点:1.各向同性.2.无固定熔点3.介稳性4.性质变化的连续性和可逆性。
2.无规则网络学说中各种氧化物在玻璃中的作用是什么?根据元素与氧结合的单键能(即化合物的分解能与配位数之商)的大小和能否生成玻璃及各种氧化物形成玻璃结构网络所起的作用的不同,将氧化物分为玻璃网络形成体、网络外体(或称网络修饰体)和中间体氧化物。
(1)网络生成体氧化物:能单独生成玻璃,如SiO2、B2O3、P2O5、GeO2、As2O5等,在玻璃中形成特有的网络体系;(2)网络外体氧化物:不单独形成玻璃,不参加网络,一般处于网络之外。
起断网作用,但对玻璃的析晶有一定的作用;(3)中间体氧化物:一般不单独生成玻璃,其作用介于网络生成体和网络外体之间。
当配位数大于等于6时,阳离子处于网络外,与网络外体的作用相似,当配位数为4时,能参加网络,起网络生成体的作用(又称补网作用)。
3.玻璃结构的两大主要学说的论点,论据以及学说的重点是什么?玻璃结构的特点是什么?答: 玻璃结构的两大主要学说为晶子学说和无规则网络学说.晶子学说论点是玻璃是由无数晶子所组成,这些晶子不同于微晶,是带有点阵变形的有序排列区域,分散在无定形介质中,且从晶子到无定型区的过的过度是逐步完成的,两者间并无明显界限. 晶子学说为X-射线结构分析数据所证实,玻璃的X-射线衍射图,一般发生宽的衍射峰,与相应晶体的强烈尖锐的衍射峰有明显的不同,但二者所处的位置是基本相同的.把晶体磨成细粉,颗粒度小于0.1微米时,其X-射线衍射图也发生一种宽广的衍射峰,与玻璃类似,且颗粒度越小,射峰的峰值宽度越大.学说重点强调了玻璃结构的近程有序性,不均匀性和不连续性.无规则网络学说论点是像石英晶体一样,熔融石英玻璃的基本结构单元也是硅氧四面体,玻璃被看作是由硅氧四面体为结构单元的三度空间网络所组成的,但其排序是无序的,缺乏对称性和周期性的重复,故不同于晶态石英结构.论据:瓦伦等人的X-射线衍射结果先后皆支持了这一学说. 无规则网络学说着重说明了玻璃结构的连续性,统计均匀性与无序性,可以解释玻璃的各向同性,内部性质的均匀性和随成分改变时玻璃性质变化的连续性等.玻璃结构的特点是短程有序和长程无序,从宏观上看玻璃主要表现为无序,均匀和连续性,而从微观上看它又是有序,不均匀和不连续性.4.石英玻璃,氧化硼玻璃,磷氧玻璃的结构单元是什么?答:石英玻璃:硅氧四面体[SiO4]氧化硼玻璃:硼氧三角体[BO3]磷氧玻璃:磷氧四面体[PO4]5.玻璃形成与析晶的热力学与和动力学特点是什么?答:热力学特点:(1).玻璃态物质较相应结晶态物质具有较大内能.玻璃化和分相过程均没有释放出全部多余的能量,因此与结晶化相比这两个状态都处于能量的介稳状态。
玻璃工艺学复习练习题一、解释以下概念1.硼反常:碱金属氧化物加入到B2O3玻璃中,使玻璃的结构得到加强,物理化学性能得到改善。
这与碱金属氧化物加入到石英玻璃中的情形恰好相反。
这是一种硼反常。
在钠硅玻璃中加入B2O3,玻璃的结构随B2O3增加而逐渐加强,玻璃的性质得到改善。
但B2O3的含量超过某数值时,将出现逆转:随着B2O3的增加,玻璃结构逐渐弱化,玻璃的性质逐渐劣化,在玻璃的性质变化曲线上出现极值。
这是另一种硼反常。
2.逆性玻璃:结构和性质的变化趋势(变化方向)与一般玻璃相反的玻璃。
3.玻璃的转变温度区间:玻璃从流动性的熔体转变为具有刚性的固体,要经过一个过渡温度区。
这个过渡温度区称为玻璃的转变温度区。
4.玻璃的热历史:玻璃在转变温度区和退火温度区的经历。
5.双减效应:在简单的硅酸盐玻璃系统(R2O-SiO2)中,一种碱金属氧化物被另一种碱金属氧化物替代时,随着替换量的增加,在性质-成分曲线上,第一类性质会出现极大值或极小值。
这种现象称为混合碱效应(或中和效应)。
6.临界冷却温度:能生成玻璃的最小冷却速度。
7.结晶容积分率:晶体体积与熔体体积之比8.稳定分相:在液相线以上就存在的分相。
9.亚稳分相:在液相线以下才开始发生的分相。
10.不混溶区:玻璃发生分相的组成-温度范围。
11.均匀成核:在宏观均匀的熔体或玻璃中,没有外来物参与,与相界、缺陷无关的成核过程。
又称本征成核、自发成核。
12.非均匀成核:依靠相界或基质的缺陷而发生的成核过程。
13.晶核:具有一定大小能够稳定生长的结晶区域称为晶核。
14.微晶玻璃:微晶玻璃是通过往玻璃中加入成核剂,再经过热处理、光照射或化学处理等手段使玻璃均匀析出大量微小晶体所形成的致密的微晶相与玻璃相共存的无机非金属材料。
15.技术微晶玻璃::原料为一般的玻璃原料。
16.矿渣微晶玻璃::原料是冶金炉渣、固体燃料灰渣和矿渣。
17.粘度:单位面积流层在单位速度梯度下作相对移动所需克服的内摩擦力。
玻璃工艺学第四章答案1试述黏度在生产中的应用。
2试述玻璃表面张力的工艺意义。
3影响玻璃黏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何谓玻璃的料性?对成型和退火有何影响?5为何使用粘度描述玻璃生产工艺过程更为科学?6玻璃表面组成与主体玻璃有何不同?分析原因。
1答:在生产中玻璃的熔化、澄清、均化、供料、成型、退火等工艺过程的温度制度,一般是以其对应的黏度为依据制定的。
2请问:在熔制过中,表面张力在一定程度上同意了玻璃液中气泡的长大和确定,在一定条件下,微小气泡在表面张力促进作用下,可溶解于玻璃液中。
均化后时,条纹及节瘤蔓延和熔化的速度依赖于主体玻璃和条纹表面张力的相对大小。
如果条纹的表面张力较小,则条纹力求进行成薄膜状,并围困在玻璃体周围,这种条纹就很快的熔化而消失。
恰好相反,如果条纹(节瘤)的表面张力叫做主体玻璃小,条纹力求成球形,有利于蔓延和熔化,因而较难消解。
在玻璃成形过程中,人工挑料或吹小泡及滴料供料时,都要借助表面张力使之达到一定的形状。
拉制玻璃管、玻璃棒、玻璃丝时,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才能获得正确的圆柱形。
玻璃制得拱火、火抛光也是借助表面张力。
3请问:影响玻璃黏度的因素主要存有化学共同组成和温度,在转变温度范围内,还与时间有关。
4请问:就是指玻璃随着温度变化其年黏度变化的速度称作玻璃的料性。
黏度随其温度变化慢的玻璃称作短性玻璃,反之称作短性玻璃。
这一性质对成型作业存有轻易的关系,例如用热处理法辊灌入花纹之后,随其温度的减少,黏度能够快速地快速增长,构成可以快速紧固下来,从而确保灌入的花纹准确,淬火就是通过表面张力上涌和弹性去消解玻璃中的形变。
故这一性质对淬火效率也存有非常大影响。
5在玻璃生产中,许多工序(和性能)都可以用黏度作为控制和衡量的标志。
使用黏度来描述玻璃生产全过程较温度更加确切与严密,但由于温度测定简便、直观、而黏度和组成关系的复杂性和习惯性,因此习惯上用温度来描述和规定玻璃生产工艺过程的工艺制度。
玻璃工艺学笔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A. 硅酸盐B. 碳酸盐C. 氧化物D. 硫化物答案:A2. 下列哪个不是玻璃制造过程中的常见缺陷?A. 气泡B. 杂质C. 裂纹D. 金属光泽答案:D3. 玻璃的热膨胀系数通常是多少?A. 3×10⁻⁶/℃B. 5×10⁻⁶/℃C. 7×10⁻⁶/℃D. 9×10⁻⁶/℃答案:B4. 玻璃的熔点大约是多少摄氏度?A. 500℃B. 1000℃C. 1500℃D. 2000℃答案:C5. 玻璃的透光性能主要取决于什么?A. 厚度B. 颜色C. 成分D. 形状答案:C6. 玻璃的化学稳定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A. 抗酸性B. 抗碱性C. 抗氧化性D. 所有以上答案:D7. 以下哪种玻璃不属于安全玻璃?A. 钢化玻璃B. 夹层玻璃C. 浮法玻璃D. 热反射玻璃答案:C8. 玻璃的热处理过程中,退火的主要目的是?A. 增加硬度B. 减少内应力C. 提高透光性D. 改变颜色答案:B9. 玻璃的折射率通常在什么范围内?A. 1.40-1.50B. 1.50-1.60C. 1.60-1.70D. 1.70-1.80答案:B10. 玻璃的热导率与什么因素有关?A. 厚度B. 成分C. 温度D. 形状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玻璃的制造过程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四个阶段。
答案:熔融、成型、退火、冷却2. 玻璃的硬度通常用________来表示。
答案:莫氏硬度3. 玻璃的化学稳定性好,但对________的耐性较差。
答案:氢氟酸4. 玻璃的热膨胀系数与________有关。
答案:成分和温度5. 玻璃的透光性可以通过________来调节。
答案:掺杂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玻璃的物理性质有哪些?答案:玻璃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硬度、折射率、透光性、热膨胀系数、热导率、化学稳定性等。
玻璃工艺学前十六章课后习题第一章玻璃的结构和组成1-1名词解释硼-铝反常:当硅酸盐玻璃中不存在B2O3时,Al2O3代替SiO2能使折射率变大、密度等增大,体现在一系列性质变化中,如折射率、密度、硬度、弹性模量。
在介电常数与膨胀系数变化曲线中显得很模糊。
色散、电导与介质损耗等不出现硼反常现象。
硼-氧反常:B2O3加入Na2O后,氧化钠所提供的氧使【BO3】三角体变成【BO4】四面体,导致B2O3玻璃结构由两度空间转变为三维的架状结构,从而加强了网络,并使玻璃的各种物理性质变好,这与相同条件下的硅酸盐玻璃相比,其性质随Na2O或NaO的加入量的变化规律相反,出现硼铝酸盐的硼反常现象。
硼反常:由于Na2O的加入,氧化钠所提供的氧使【BO3】三角体变成【BO4】四面体,导致B2O3玻璃结构由两度空间转变为三维的架状结构。
铝反常:氧化铝的结构状态依氧化铝和碱金属相对含量的不同而变化的这种现象称为铝反常现象。
解聚:在熔融SiO2,O/Si比为2:1,【SiO4】连接成架状。
若加入Na2O则使氧硅比比例升高,随加入量增加,氧硅比可由原来的2:1逐步升高到4:1,【SiO4】连接方式由架状到层状、带状、链状、环状直至断裂而形成【SiO4】岛状,这种架状【SiO4】断裂称为熔融石英的分化过程。
积聚:在熔融SiO2,O/Si比为4:1,【SiO4】连接成岛状。
若释放Na2O则使氧硅比比例降低,随释放量增加,氧硅比可由原来的4:1逐步升高到2:1,【SiO4】连接方式由岛状到层状、带状、链状、环状直至断裂而形成【SiO4】架状,这种岛状【SiO4】断裂称为熔融石英的积聚过程。
混合碱效应:在二元碱硅玻璃中,当玻璃中碱金属氧化物的含量不变时,用一种碱金属氧化物取代另一种氧化物时,玻璃的性质不是呈直线变化,而是出现明显的极值。
这一效应叫做混和碱效应。
压制效应:在含碱硅酸盐中随RO的升高,使R﹢在扩散中系数下降,这种现象叫做压制效应。
逆性玻璃:如果玻璃中同时存在两种以上金属离子,而且它们的大小和所带电荷不相同时,情况就大为不同,即使Y<2也能制成玻璃,而且某些性能随金属离子数的增到而变好。
一般称为逆性玻璃。
网络外体:单键强度小于250KJ/mol,这类氧化物不能形成玻璃,但能改变网络结构,从而使玻璃性质改变。
网络形成体:单键强度大于350KJ/mol,能单独形成玻璃。
网络中间体:单键强度大于250KJ/mol小于350KJ/mol,这类氧化物一般不能单独形成玻璃,其作用介于网络外体和网络形成体之间。
玻璃的热历史:玻璃的热历史是指玻璃从高温液态冷却,通过转变温度区域和退火区域的经历。
金属桥:认为在铅四方椎体中,在靠近4个氧离子的一面,因惰性电子被推开,相当于失去两个电子,可以把一面近似看作是零价的铅离子,这样,四方锥体中铅离子。
这样,四方锥体中的铅离子可以“1/2Pb4+-1/2Pb0”称为“金属桥”。
图尔假想温度:玻璃的黏度介于Tg以下和Tf以上质点可以适当移动,结构状态趋向平衡所需要的时间较短。
因此玻璃的结构状态以及玻璃的一些结构灵敏的性能,由Tg~Tf区间内的所保持的温度决定,当玻璃冷却到室温室温,它保持着与此温度的某一温度范围的某一温度相应的平衡结构状态和性能,这一温度叫图尔温度。
1-2广义或狭义的玻璃的定义是什么?玻璃的通性都有哪些?狭义的玻璃:玻璃是熔融、冷却、固定的非晶体(在特定条件下也可能成为晶态)的无机物。
广义的玻璃:结构上完全表现为长程无序、性能上具有玻璃转变的非晶态固体。
玻璃的通性:(1)各向同性(2)介稳性(亚稳性)(3)无固定熔点(4)性质变化的连续性(可变性)1-3玻璃结构的两大主要学说的论点、论据以及学说的重点是什么?玻璃结构的特点是什么?晶子学说:苏联学者列别捷夫提出的晶子假说,论点是玻璃是无数的高分散晶子的的结合体,硅酸盐玻璃的晶子的化学性质取决于玻璃的化学组成,玻璃的结构特征是微不均匀性和近程有序性。
论据是晶子学说为X射线衍射结构分析数据所证实。
晶子学说强调了玻璃结构的近程有序和远程无序的性、不均与和不连续性。
无规则网络假说:论点是凡是成为玻璃态的物质和相应的晶体结构一样,也是由一个三度空间网络所构成,这种网络是由离子多面体(三角体或四面体)构筑起来的。
晶体结构是由多面体无数次有规律重复构成,而玻璃中结构多面体的重复性没有规律性。
论据是查哈里阿森于1932年提出了无规则网络学说,他借助于哥斯密特的离子结晶化学的一些原理,并参照玻璃的某些性质与相应的相似性而提出来的。
无规则网络学说的重点是说明了玻璃结构的连续性、统计性均匀性与无序性,可以解释玻璃的各向异性、内部性质均匀性和随成分改变时玻璃性质变化的连续性等。
玻璃结构的特点:近程有序和远程无序的结构特点。
1-4查找资料,论述玻璃组、结构、性能的关系。
玻璃可以近似看作是原子或离子的聚合体。
当然它们不是任意毫无规律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在结构化学等规律制约的前提下根据离子的电性和大小等特性,使离子彼此以一定方式组织起来,这就是“结构”当外来因素如热、电、光、机械力和化学介质等作用于玻璃时,玻璃会做一定的反应,这种反应就是玻璃的“性质”或“性能”。
玻璃通常是以整个结构对外来因素做出反应,例如抗张、抗压等。
有些性能例如电导,一般是通过碱金属离子的活动进行的。
但是它的活动要受到结构的制约,例如在导电的同时还呈现电阻。
因此,总的规律是:玻璃的成分通过结构决定性质。
1-5对图1-16进行解释。
当硅酸盐玻璃不存在B2O3时,Al2O3代替SiO2时,能使折射率、密度等增大,当玻璃中存在B2O3时,同样地用Al2O3代替SiO2,随B2O3含量不同出现形状不同的曲线,当n(Na2O):n(B2O3)=4:1时出现极大值(曲线2),而当n(Na2O):n(B2O3)≥1,折射率与密度显著下降(曲线3~曲线5),这是因为出现了硼反常现象的结果。
第二章玻璃的形成规律1混合键性为何易于形成玻璃?答:因为既具有离子键易改变键角、以形成无对称变形的趋势,又具有共价键的方向和饱和性,不易改变键长和键角的倾向。
前者造成玻璃的长城无序;后者赋予玻璃的短程有序,因此极性共价键化合物易形成玻璃。
2什么是3T图?答:所谓的3T图是通过T-T-T(即温度-时间-转变)曲线法,以确定物质形成玻璃能力的大小。
3三元系统玻璃形成区共有多少种?答:①仅含有一种网络形成体(F)的三元系统,该三元系统共有15种。
②含有两种网络形成体(F和F、)的三元系统,该系统共有5种。
③含有三种网络形成体的三元系统,该三元系统的只有一种。
所以共有15+5+1=21种。
4画出M1- M1\-F、M1- M2-F、三元系统玻璃形成区,并用文字建议说明。
答:M1- M2-F三元系统玻璃形成区如图2-7(a)所示。
本系统由三个二元系统M1-F、M2-F 和M1- M2组成,其中M1- M2不能形成玻璃。
M1- M1\-F三元系统的玻璃形成区如图2-7(b)所示。
其玻璃形成区11*1、1、*与上述11*22*相似,所不同的是点1、和1、*的具体位置不同于点2和2、。
5从单键能的角度谈氧化物的分类。
答:根据单键强度的大小,将氧化物分成三类:键强在80kcal/mol以上称为玻璃形成体,它们自身能形成玻璃。
键强在60kcal/mol一下称为网络外体,在通常条件下不能形成玻璃。
键强在60~80kcal/mol的氧化物,称为网络中间体,其自身不能形成玻璃,将其加入玻璃中可以改变玻璃的性能。
第三章熔体和玻璃体的相变1玻璃分相的类型和分相结构的特点是什么?答:分为稳定分相和亚稳分相,在亚稳区中分相后形成一种分散的孤立滴状结构,而在不稳区则形成一种三维空间互相连接的联通结构。
2玻璃析晶的两个阶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是什么?答:玻璃的析晶阶段包括晶核成长和晶体长大两个阶段。
当形成稳定的晶核后,在适当的过冷度和过饱和的条件下,熔体中的原子向界面迁移。
到达适当的生长位置,使晶体长大。
所以晶体长大的条件是建立在可以形成晶核之上的。
3在硼硅酸盐玻璃中,分相结构对性能的影响?答:在硼硅酸盐玻璃的生产中,必须注意分相对化学稳定性的影响。
就化学稳定性性来说,如果富碱硼相以滴状分散嵌入富硅氧基相中时,由于化学稳定性来说,如果富碱硼相以滴状分掩护碱硼相免受介质的侵蚀,这样的分相将提高玻璃的化学稳定性,反之,如果在分相过程中,高钠硼相和高硅氧形成相互连接的结构时,由于化学稳定性不良的硼碱相直接暴露在侵蚀介质中,玻璃的化学稳定性将发生急剧恶化。
4高硅氧玻璃的制备原理及生产工艺?5微晶玻璃的热处理制度及其理论基础?第四章玻璃的黏度及表面性质1为何使用黏度来描述玻璃的生产工艺过程更为科学?75答:因为使用黏度来描述玻璃生产全过程较温度更加确切和严密,但由于温度测量简单、直观,而黏度和组成的复杂性和习惯性,因此习惯上用温度来描述和规定玻璃的生产工艺过程的工艺制度。
2影响玻璃黏度的主要因素有哪?75答:影响玻璃黏度的因素主要有化学组成和温度,在转变温度范围内,还与时间有关。
3何为玻璃的料性?75 76答:是指玻璃随着温度变化其年黏度变化的速度称为玻璃的料性。
4试述黏度在生产中的应用?81答:在生产中玻璃的熔化、澄清、均化、供料、成型、退火等工艺过程的温度制度,一般是以其对应的黏度为依据制定的。
5试述玻璃表面张力的工艺意义?86答:在熔制过中,表面张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玻璃液中气泡的长大和排除,在一定条件下,微小气泡在表面张力作用下,可溶解于玻璃液中。
均化时,条纹及节瘤扩散和溶解的速度取决于主体玻璃和条纹表面张力的相对大小。
如果条纹的表面张力较小,则条纹力求展开成薄膜状,并包围在玻璃体周围,这种条纹就很快的溶解而消失。
相反,如果条纹(节瘤)的表面张力叫主体玻璃大,条纹力求成球形,不利于扩散和溶解,因而较难消除。
在玻璃成形过程中,人工挑料或吹小泡及滴料供料时,都要借助表面张力使之达到一定的形状。
拉制玻璃管、玻璃棒、玻璃丝时,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才能获得正确的圆柱形。
玻璃制得拱火、火抛光也是借助表面张力。
6影响玻璃的表面张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89答:玻璃的表面张力受玻璃的组成和温度影响,此外玻璃熔体周围的气体介质对其表面张力有影响。
非极性气体入干燥的空气、氮气、氢气等对玻璃的影响较小,而极性气体如水蒸气、二氧化硫、氨气、氯化氢等对玻璃表面张力影响较大,通常使表面张力明显的降低,而且介质的极性越强,表面张力降低的越多,即与气体的偶极矩成正比。
7何为玻璃的润湿性?90答:润湿性实际是表示各接触相自由表面能之间的关系。
8已知玻璃的组成为:Si273%,Al2O3,3%,CaO8%,MgO1%,Na2O15%,试求黏度为104Pa·s的温度?答:根据表4-5查得η=104Pa·s时各氧化物特性常数及已知的氧化物质量分数带入(4-8)得:Tη=104=-15﹒37*15-6﹒25*(8+1)+5*3+1194﹒27﹦922℃9已知玻璃的组成为:Si273%,Al2O3,2%,CaO7%,MgO4%,,Na2O14%,试求黏度102Pa·s的温度?答::根据表4-5查得η=102Pa·s时各氧化物特性常数及已知的氧化物质量分数带入(4-8)得:Tη=102=-7﹒32*13+3﹒49*(7+4)+5﹒37*3+603﹒40=563﹒74℃第五章玻璃的力学性能和热学性能1为什么玻璃的实质强度较理论强度低?95答:玻璃的实际强度低的原因,是由于玻璃的脆性、玻璃中存在微裂纹(尤其是表面的微裂纹)和内部不均与区及缺陷的存在造成应力集中所引起的(由于玻璃受到应力作用时不会产生流动,表面的微裂纹急剧扩张,并且应力集中,以致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