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
- 格式:doc
- 大小:789.00 KB
- 文档页数:5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1.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2.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的运用。
2.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教学用具: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内容,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两位数乘两位数)。
2. 引导学生回顾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二、探究(15分钟)1. 提问:今天我们要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你们知道什么是进位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进位就是当两个数相乘的结果大于等于10时,需要将结果中的十位数加到前一位数上。
3. 提问:那么,不进位的情况是怎样的呢?4.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不进位就是当两个数相乘的结果小于10时,不需要进位。
5. 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并引导学生一起完成计算过程。
三、实践(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解决计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学生完成后,教师请几名学生分享他们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四、巩固(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解决。
2. 学生完成后,教师请几名学生分享他们的解题过程和答案。
3. 教师对学生的解题过程和答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这个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师强调: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不进位的情况,避免出现错误。
说课稿——两位数乘两位数黑石小学赵金贵说课稿——两位数乘两位数一、说教材笔算乘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单元的第二课时,是在学生已经能熟练掌握表内乘法,能进行一位数乘多位数的笔算乘法,会口算、笔算万以内的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好本课将为学生继续两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材提供了学生熟悉的情景,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经历算法多样化,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方法。
根据以上分析以及新课标提出的要求:要让学生在获得新知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培养,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学生通过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过程,理解其算理,掌握计算法则。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感受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方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交流能力及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情感,体会数学就在日常社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写法,乘的顺序和第二部积的书写位置。
二、说教法:素质教育提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所以我制定了以下的教法:1、情景教学法:创设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情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迫不及待获取新知的欲望,发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2、任务教学法:学生通过猜测、思考、验证、合作、交流等活动学习新知,完成教学任务。
三、说学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是新课标特别提倡的学生学习的方法。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经历算法多样化,将其所学新知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当中去。
四、说教学流程(一)、准备阶段复习:1、口算:80×10=60×20=50×40=700×20=12×200=2、估算23×18≈22×23≈3、笔算2 4 1 2 4× 3 × 8————————情景导入“六.一”儿童节快要到了妈妈带着小朋友去书店买书,小刚的妈妈买了2本,每本24元,小明的妈妈买了10本,每本也24元,学生自己搜索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教材第3、第4页内容。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算理。
2. 理解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乘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尾要和乘数的十位对齐。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类推思想。
1.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2.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
投影仪,口算卡片。
1.口算。
52×10=43×30=12×40=31×20=17×20=21×30=2.笔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41×7=老师出示主题图。
1.学习“24×12”。
老师提问:通过看主题图,你从图上都知道了哪些条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学生:幼儿园购进12箱迷你南瓜,每箱24个。
一共有多少个?老师追问:你知道怎样求吗?请列出算式。
老师板书:24×12=老师提问:对于这个算式大家有什么疑问吗?这个算式与我们前面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区别?学生:这是一个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而且乘数中没有整十数。
老师提问:如果让你来计算24×12,你有什么办法?先让学生们分组讨论,看看如何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然后请学生回答。
学生甲:6个2箱是12箱,先算2箱有多少个,再算6个2箱有多少个。
即24×2=48(个),48×6=288(个)。
学生乙:先算10箱和2箱各有多少个,再把两部分算得的结果相加,就可以求出一共有多少个。
即24×10=240(个),24×2=48(个),240+48=288(个)。
老师:刚才同学们用的都是口算的方法,现在如果用竖式计算,你会计算吗?(1)学生自己先试着进行笔算。
(2)同桌之间进行交流、讨论。
(3)老师把学生写的竖式展示在黑板上,全班同学交流、讨论,得出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小学数学三年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本次说课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63页教材例1编排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在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笔算两位数一位数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笔算。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2、难点: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
四、说教法:根据计算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采用练习法和讨论法让学生对自己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小结,使他们能及时肯定自己的成绩,培养学生的自信能力。
2、采用尝试教学法,运用知识迁移规律渗透比较、分析、归纳、推理的逻辑思维方法,开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利用改错抢答等形式,激发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使他们敢于发言,敢于质疑,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五、说教法:1、使学生学会比较推理的方法概括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
2、通过板演、讨论、动脑、动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通过自查和笔算,使学生养成计算认真、仔细、格式规范的良好习惯。
六、说教学程序:以目标教学为基本形式,以尝试法为主要教学手段。
(一)、前提测评:1、笔算下面各题24×3 78×8 57×7 63×5提问:用一位数乘两位数,我们该怎样计算?小结:在计算一位数乘两位数时,用这个一位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十位,满几十就向前进几。
2、口算27×20 82×40 52×60 12×90提问:两位数乘整十数你是怎样口算的?(二)导入新课:刚才我们复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那么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怎样笔算呢?下边我们一起来学习。
笔算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学习内容】:人教版三下P42页《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单元分析】:(一)课标要求《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数的运算"板块。
计算教学,不仅仅是交给学生运算的方法,还应引导学生理解算法背后的算理,渗透建模、推理、转化等基本数学思想,积累数的运算及利用数的运算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经验。
(二)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口算乘法和笔算乘法两小节,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仅师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全册重点,更在整个小学阶段“数与代数”的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了让系统性地教,结构化地学真实落地,运用联系的观点,整体的视角,进行教材分析。
纵向看:整数乘法的编排:乘法概念——乘法口诀——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是进行分层计算的学习开始,是笔算乘法的量变到之变的跨越,有着重要的作用。
横向看,(教参图示)在口算乘法的学习经验之上,利用点子图,沟通图形表征、算式表征、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理解笔算算理,总结算法,进而为运用计算解决问题做好准备。
(三)学情分析认知结构上,三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基础,以前学习的乘法的意义,两位数乘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学习经历,都是本节课顺利开展的有效学习经验。
思想方法上,三年级的学生在操作转化、比较归纳、类比推理、抽象建模等数学方法上,已有初步感知,本节课可以在此基础上继续培养。
【教学目标】:1.借助点子图,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算法的多样性;2.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新知的过程,在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而熟练的计算;3.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倾听、表达、交往、操作等学习习惯,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笔算乘法(不进位)广州市海珠区宝玉直小学吴迪【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6页。
【教材分析】本单元笔算乘法的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不进位和进位。
本课教学教学不进位乘法,重点教学乘的顺序及各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并结合具体情景突出各部分积的实际意义。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有较多的动手操作和直观表象作为支撑。
借助直观手段与算式对应,数学结合引导学生亲历建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数学模型过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而且为学生提供数学思考、数学表达与交流的依托。
因此,本课的教学需要借助点子图放手让学生探索算法,体会算法多样化,进而聚焦乘法竖式,再次通过划分点子图,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竖式各部分的意义,在直观图与乘法竖式之间建立对应关系,从而达到深化算理的目的。
【教学目标】1.通过对不同计算方法与点子图的比较、归纳和分类,体会方法的异同,培养分析能力和优化意识。
2.借助划分点子图活动,理解乘法笔算过程中每一步的意义,培养几何直观。
3.通过对比分析抽象算法,掌握用十位上的数去乘时,所得的积的末位要和十位上的数对齐。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笔算过程中每一步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用十位上的数去乘时,所得的积的末位要和十位上的数对齐。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练习纸【教学过程】教学重点:借助点子图的分析,理解笔算乘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乘法笔算过程中各部分代表的算式和意义教具准备:课件、学生练习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复习旧知解决问题:每套书有14本,王老师买了2套。
一共买了多少本?(1)读题,找出题目中的数学信息。
(2)怎么解答?(板书14×2)(3)为什么用乘法解答?(求12套书有多少本,就是求2个14是多少)(4)如果要用笔算,按什么顺序来计算?(生说,师板书。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教学设计沁阳市西向镇五街小学杨灿灿教材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下册第46页例1。
教材分析:“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算理和计算法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它是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又是“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乘法和乘法估算”的继续学习。
学生在计算能力上并没有困难,主要是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个积的书写位置的问题,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乘法笔算的方法。
其关键是要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所得的积的末位要与因数的十位对齐,理解和掌握竖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知识过程,理解其算理,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策略。
2、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竖式的顺序和积的位置书写,逐步形成笔算策略,适度感受“借助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生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理解其算理。
教学难点:理解乘的顺序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课件PPT出示:14231x2x31.出示:这两道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找学生来口述计算过程。
2.出示:怎样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呢?学生回答:多位数乘一位数要用一位数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3.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个新问题——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设计意图:通过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两道例子,让学生来述说过程,从而达到回顾旧知的目的,再抛出问题:“怎样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呢?”让学生不但明白算理,还能说出方法。
进而揭示本节课的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二、探究算法、明确算理(一)、播放动画视频,利用旧知感受算理多样化通过例1的情境图播放,让学生感受购物的情景,从而列式:24×12,接着通过点子图来演示两种解决办法:第一种:14x4=56(本)56x3=168(本)第二种:14x10=140(本)14x2=28(本)140+28=168(本)【设计意图:感受购书的情景,从情景中感受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利用动画的视频、点子图、列式,让学生感受利用旧知解决新知识,体味数学算法的多样化。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2、笔算乘法第一课时笔算乘法贾学设计
道竖式计算题,集体订正。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笔算下列各题。
23 33 43 11
×1 3 ×1 1 ×1 2 ×22
2、列竖式计算。
33×33= 12×12= 11×26= 41×21=
3.一本书有300页,如果每天读22页,2周能读完吗?
如果每天读40页,7天能读完吗?
四、思维训练
1、判断。
(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
2 2 1 2
3 2
×1 4 ×1 3 ×1 3
8 8 3 6 9 6
2 2 2
3 2
1 1 0 5 6 4 1 6
()()()
2、长途电话的收费标准为每分钟1元2角,爸爸打长途电话共用了14分钟,应付多少钱?
3、明明在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时,把第二个因数22个位上的2看成了5,写错的因数比第一个因数多出11这两个两位数的乘积应是多少?
五、作业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乘法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级小学数学第六册书本46页例以及做一做和练习十第3小题
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分析: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是在学生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两位数乘整十数口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又是今后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基础,为此,我们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教学乘法的顺序及各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重点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突出各部分积的实际含义
教学目标:
(1)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算法,并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过程,会用点子图等直观手段说明算理,知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竖式书写格式。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算理,掌握算法,并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运用点子图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过程。
教学策略分析:
1、利用点子图,经历算法,探索过程,积累活动经验。
本节课通过对点子图让学生进行“先分后合”,得出众多的计算方法后,让学生通过二人小组对“多样化算法”的讨论,进行归纳比较,凸显这些多样算式中蕴含的算理,在探索过程中,教师大胆放手地让学生充分的尝试、讨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重视小组交流探讨与直观运算,促进算理的理解。
本节课在设计上,我运用了多媒体展示实物模型,直观的展示,有利于帮助学生探索笔算14×12的所蕴含的算理,然后通过直观过渡到点子图,,并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活动,用点子图探究更多的算法后,教学“简化”
的竖式,又通过“简化”竖式中找出与竖式相同的点子图,从而加深对14×12的乘法算理过程。
3、巧设分层练习,内化新知
为了让学生能理解两位数和两位数的进一步含义,促进学生对计算法则的理解,而不是仅仅的机械套用计算法则,而是在新课学习之后,我设计了相对应的的练习题目,同时进行了一定拓展性的练习,从而达到一定的巩固,以后再次遇到此类练习也能“条件反射”地使用法则。
教学手段及使用说明: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1)出示例1例题图
(2)利用电子图进行计后过渡到点子图,
进行“先分后合”的计算,
出众多的计算方法后,
并让学生说出每个部分的计算乘积,让学生明确计算的方法其实就是讲其分解成两位数乘一位数、整十数进行计算,先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再算两位数乘整十数,最后把两个积加起来。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