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大鼠行为学的测试办法
- 格式:doc
- 大小:215.00 KB
- 文档页数:4
线栓法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实验(MCAO模型)的经验本人现在正在做线栓法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实验(MCAO模型),这方面的资料我查了一些,这个实验我也作了一段时间,不敢说很专业了,不过现在基本上我能在15min左右完成手术,而且手术过程中不出一滴血,造模后缺血程度基本一致。
虽然前面有很多前辈发了很多MCAO的很专业的贴子,不过我觉得比较凌乱,现在我把我的心得体会和以前的贴子的精华部分奉献给大家,希望这会对将要做这个实验的朋友有一丝的帮助。
虽然做实验总会有郁闷的时候,不过风雨之后总会见到彩虹的,这可以也是我的心得体会。
衷心祝福大家能把实验做的成功、完美!实验前准备麻醉剂:水合氯醛(应较好的控制大鼠体温)保温:60W白炙灯高度为37cm直接照射能使肛温保持在 37℃栓线的制备:1.取熔点为56℃的固体石蜡一块,在瓷杯中加热熔化。
直径为0.24mm、长5cm的鱼线一端5mm长的一段,垂直在熔化的石蜡中迅速浸入并提起,立即凝固的一薄层石蜡可牢固地粘附在鱼线一端的表面,其直径为0.26mm。
就这样,普通的鱼线即可变成规相一致头端光滑圆钝的栓线。
2.在鱼线18mm的位置用涂改液标记一个白色点。
TTC的配制:用0.2mol/L磷酸缓冲液(PBS)配成2%TTC溶液(pH7.5),避光保存体重与栓线直径:线栓直径0.24mm采用的SD大鼠,体重250-300g。
实验方法:动物用10%水合氯醛(35mg/kg)腹腔注射麻醉。
仰卧位固定,颈正中线切口,沿胸锁乳突肌内缘分离肌肉和筋膜,分离左侧颈总动脉(CCA)、颈外动脉(ECA)和颈内动脉(ICA),在CCA远心端和近心端与ECA处挂线备用。
用微动脉夹暂时夹闭ICA,然后近心端结扎CCA、ECA。
然后在距CCA分叉部4mm处剪一小口,将拴线插入到ICA,这时用绕在CCA远心端的细线轻轻系牢拴线。
(不可过紧,否则进线困难,但松了又会出血。
)用眼科镊轻推拴线,从血管分叉处开始算距离,当插入深度在18 mm时(一定要将血管放松至原来状态, 且保证标记点在分叉处,由于标记的是白色的所以很容易看的),紧紧系牢CCA远心端的细线,此时的关键是动作轻柔,不要使ICA有任何的牵拉,否则栓线会脱出ACA,可能会造成缺血失败。
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脑梗塞模型大鼠脑组织中多胺的含量何颖娜;尚京川;杨志强【摘要】目的:建立一种简便、灵敏和快速分离测定大鼠脑组织中腐胺、精脒和精胺等多胺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苯甲酰氯作为衍生化试剂,以1,6-己二胺为内标,采用polygocyl(250×4.6 mm5 μm)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62:38 V/V),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29 nm.结果:本法线性范围是1~2 000/mL,回收率大于90%.日内和日间变异系数为1.5%~4.2%.最低定量浓度为1 nmol/mL.结论:该方法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为脑组织中多胺的含量测定提供了一种简便、准确、灵敏度高的分析方法.【期刊名称】《川北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27)006【总页数】4页(P538-541)【关键词】多胺;高效液相色谱;固相萃取【作者】何颖娜;尚京川;杨志强【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91;重庆医科大学药物化学和生物材料研究室,重庆400016;河北瑞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05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1多胺(polyamines)是指以腐胺(putrescine)、精胺(spermine)和精眯(spermidine)为代表的多个氨基的生物原物质。
多胺做为体内促进细胞生长的重要物质之一,对细胞的生长、增殖及组织的再生起着关键性作用。
在多种病理情况下(如肿瘤、脑损伤等),多胺的代谢可发生明显的紊乱。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脑组织的中多胺代谢的紊乱与多种脑损伤有密切关系,且损伤的程度不同变化不一,因此可以作为脑损伤严重程度的敏感指标[1]。
为了探讨脑梗塞后脑组织中多胺的含量变化,本文提出一种简便、灵敏、快速的多胺检测方法,用于大鼠脑组织中多胺含量的测定,获得满意的结果。
美国Angilent 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UV 1100紫外检测器,Model TJ-R离心机(美国贝克曼公司),QL-901漩涡混匀器(江苏海门市琪琳医用仪器厂),固相萃取仪(美国安捷伦公司),Bond-Elut C18固相萃取小柱(美国安捷伦公司)。
小鼠神经功能评分1.神经行为评分在梗死后24 h,按照Masao Shmi izu-Sasamata的方法[3]对所有大鼠进行神经行为评分,评分标准包括:①自主活动的程度,②左前肢偏瘫,③提尾时左前肢伸不直,④抗侧推能力,⑤向左倾斜度,⑥向左环行度,⑦对触须的反应。
以上指标无异常为0分,中等异常为1分,严重异常为2分,将各项评分相加,总分为0~14分。
2.动物行为学评定①0分:无神经损伤症状;②1分:不能完全伸展对侧前爪;③2分:向瘫痪侧转圈;④3分:向对侧倾倒;⑤4分:不能自发行走,意识丧失。
3.大鼠神经损伤严重缺损评分(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NSS):0分:神经功能正常;1分:轻度神经功能缺损(提尾时左前肢屈曲);2分:中度神经功能缺损(行走时向左侧转圈);3分:中度神经功能缺损(向左侧倾斜);4分:无自发行走,意识减退;5分:与缺血有关的死亡。
4. 平衡木试验(Beam Balance Test, BBT):把大鼠置于一宽1.5cm的木条上。
木条一端悬空,另一端固定于一块40x40cm的平板中心,以防止大鼠从木条上爬到桌面上使实验失败。
木条下备有软垫以防大鼠掉下时跌伤。
根据2分钟内大鼠的平衡能力行神经学评分。
正常大鼠的平衡能力在1-2分钟。
平衡试验评分标准:1在木条上站稳,无摇晃,持续2分钟2在木条上站稳,左右摇晃,未滑下,持续2分钟3在木条上站立,下滑至一侧,未掉下,持续2分钟4在木条上站立不到2分钟即从木条上掉下5试图在木条上站稳、但在数秒钟即掉下6无任何站立能力5. 抬高身体摇摆试验(Elevated Body Swing Test, EBST):用于测量运动不对称,EBST测量时首先用手提起大鼠的尾根部,大鼠头部悬垂距平面5cm左右,这时大鼠头部会向左侧或右侧旋转,向单测旋转的角度大于100时为计数的标准,记录旋转的方向和角度,一次试验后让大鼠休息1min,再进行下一次实验,重复试验20次,记录总的次数和方向。
脑梗死SD大鼠模型死亡后脑部MRI表现曾德银,唐光才*,陈光祥,李操,何小鹏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四川泸州 646100; *通讯作者唐光才 168345315@【摘要】目的对脑梗死SD大鼠模型死亡后进行脑部MRI检查,探讨脑梗死在尸检过程中的影像学变化特征。
材料与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对21只SD大鼠制作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
建模13~56 h后,收集12只死亡SD大鼠纳入本实验。
尸体存放于10~15℃、相对湿度45%~55%。
分别于建模后12 h以及死亡后8、24、48、72、96 h行头部MRI,计算梗死灶及对侧脑组织表观扩散系数(ADC)值。
分别比较死亡后各时间点双侧大脑半球ADC值、梗死灶与活体脑梗死灶ADC值、非梗死区脑与活体非梗死区ADC值。
扫描后取脑组织进行病理诊断,并与尸体磁共振成像诊断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脑梗死12 h及死亡后大鼠右侧大脑信号异常,8只鼠大脑中线结构左移。
死亡后各时间点梗死灶ADC值均低于非梗死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灶ADC值低于活体梗死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后各时间点非梗死区ADC值低于活体非梗死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大鼠脑HE染色见坏死区域神经元坏死、崩解,胶质纤维崩解、液化,炎症细胞浸润及红细胞漏出。
HE染色与尸体磁共振成像所示梗死区一致。
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死亡后96 h内虚拟尸检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脑梗死;磁共振成像;死亡;疾病模型,动物;大鼠,Sprague-Dawley【中图分类号】R814.49;R89 【DOI】10.3969/j.issn.1005-5185.2018.03.003MRI Manifestations After the Death of SD Rat Model Due to Cerebral InfarctionZENG Deyin, TANG Guangcai*, CHEN Guangxiang, LI Cao, HE XiaopengDepartment of Radiology,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 Luzhou 646100, China; *Address Correspondence to: TANG Guangcai; E-mail:168345315@【Abstract】Purpose To perform MRI examination after the death of SD rat model due to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ing characteristics of cerebral infarction during postmortem examination. Materials and Methods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 model was established on 21 SD rats by applying modified suture method. 13 to 56 h after modeling, 12 dead SD rats were collected for the experiment. The bodies were stored at an environment with a temperature of 10-15°C and relative humidity of 45%-55%. Head MRI was performed 12 h after modeling and at 8, 24, 48, 72 and 96 h after death respectively, and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 values of infarction and contralateral brain tissue were calculated. At each post-mortem time point, ADC values of bilateral cerebral hemispheres, ADC values of infarction and living infarction, and ADC values of non-infarcted brain and living non-infarcted zone were compared. Brain tissue was taken after scan for pathological diagnosis and compared with diagnostic results of postmortem MRI(pmMRI). Results The right cerebral signal of rats was abnormal 12 h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after death. Eight rats were found to have shifted cerebral middle-line structure to the left. ADC values of infarction at each time point after death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non-infarction, the difference of which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DC values of infarction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living infarction, the difference of which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DC value of non-infarcted area at each time point was lower than that of living non-infarcted area, the difference of which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Necrosis and disintegration of neurons, disintegration and liquefaction of glial fibers, infiltration of inflammatory cells and leakage of red blood cells were spotted in necrotic areas after receiving cerebral HE staining in rat. HE staining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infarction zone indicated by pmMRI. Conclusion pmMRI can be used for the diagnosis of cerebral infarction via virtual necropsy.【Key words】Brain infarc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eath; Disease models, animal; Rats, Sprague-Dawley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2018, 26 (3): 171-174虚拟尸检是运用尸体影像检查方法探测尸体内的变化,根据影像学表现推断死亡原因,或指导法医进行微创解剖以查找死亡原因的方法。
大鼠神经行为缺损评分与脑梗死率相关性研究分析张俊清1,孟智宏2,樊小农3(1.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蒙古包头014010;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193;3.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研究所,天津300193)摘要:目的:研究经典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梗死模型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与脑梗死率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ZeaL-onga 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梗死模型,在不同时间段采用Zausinger 六分法对脑梗死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用TTC (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溶液对脑组织染色,计算脑梗死率。
结果:六次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脑梗死率之间呈显著相关性(r 1=-0.528;r 2=-0.535;r 3=-0.529;r 4=-0.512;r 5=-0.535;r 6=-0.5888)。
结论:经典线栓法制备的局灶性脑梗死模型(大脑中动脉栓塞)中,大鼠的肢体运动功能与脑梗死率有相关性,第六次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脑梗死率相关性最大,针刺能够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评分,降低脑梗死率。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率;相关性中图分类号:R364.1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19(2012)11-2140-03Analysis on Correlation between Rats NeurobehavioralScores and Cerebral Infarction Rate ZHANG Jun-qing 1,MENG Zhi-hong 2,FAN Xiao-nong 2(1.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aotou Medical College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 ,Baotou 014010,InnerMongolia ,China ;2.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ianjin 300193,China ;3.Institute of Acupuncture &Moxibustion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CM ,Tianjin 30019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 between neurobehavioral scores and cerebral infarction rate in rats model which was made by method of classic suture method.Methods :ZeaLonga method was used to make focal cerebral infarction model.In different periods ,Zausinger six points method was used for neural function defect scale ,and with TTC (2,3,5-chlorinated three four nitro-gen phenyl )solution to make brain tissue dyeing ,the calculation of cerebral infarction rate was made.Results :The neural function defect scales and cerebral infarction rate at six time points had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r 1=0.528;r 2=0.535;r 3=0.529;r 4=0.512;r 5=0.535;r 6=0.5888).Conclusion :In the focal cerebral infarction model (brain artery embolization )made by classic su-ture method ,rat body movement function and cerebral infarction rate have correlation ,the sixth correlation of neural function de-fect scale and cerebral infarction rate is the largest.Acupuncture can improve neural function defects ,improve the grade ,reduce the rate of cerebral infarction.Key words :MCAO ischemia model ;neural function defect scale ;cerebral infarction rate ;correlation收稿日期:2012-05-17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针刺手法的量效关系及生物学机制研究(2010CB530506)作者简介:张俊清(1979-),男,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针刺治疗脑血管病机理及针刺手法疗效关系。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功能评分与脑梗死体积相关性分析王荣亮;刘小蒙;张营;吉训明;罗玉敏【摘要】Objective To invesligale the correlation belween three scores of neurological deficits and infarcl volume of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 model in rats. Methods A total of 20 Sprague-Dawley (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ive groups. MCAO models were induced. At five different lime poinls (24 h, 3d, 7 d, 14 d and 30 d after reperfusion) , ihree grading melhodsrn(Longa test, Forelimb Placing test and Ludmila Belayev test) were used to evaluate neurological funclions of rats. Then, the volume of infarction was calculated after laking the brain for HE slaining. The correlations belween neurological function scores and brain infarction volumes were analyzed by ANOVA and correlation. Results From 24 hours to 30 days after reperfusion, the scores of neurological deficits and the volume of infarction were decrease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scores of forelimb placing test and Ludmila Belayev test between 7 and 30 days after reperfusing (P <0. 05) . But the differences of infarction volume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were insignificant rn(P>0. 05) . In terms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udmila Belayev score and infarction volume, there exists the obviou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at 3 (P <0. 01) and 30 days (P <0. 05) . Conclusion For the MCAO model of rats, the Ludmila Belayev test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extent of injury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 at 3 and 30 days after reperfusion.%目的探讨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的神经功能评分与脑梗死体积的相关性.方法 20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采用线栓法制作短暂性MCAO模型,于缺血再灌注后24 h、3 d、7 d、14 d、30 d进行三种神经功能评分(Longa 5分法、前肢踩空实验、Ludmila Belayev 12评分法),取脑组织后行HE染色.计算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相对百分比,采用方差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统计结果.结果缺血再灌注后24 h到30 d,三种神经功能评分均有降低,7 d组与30 d组的前肢踩空实验和Ludmila Belayev12评分法的评分结果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体积随着时间延长有所降低,但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种神经功能评分中,缺血再灌注3 d组及30 d组,Ludmila Belayev 12分法评分的结果与脑梗死体积呈显著相关(P<0.05),其余时间点与三种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在线栓法制作的SD大鼠短暂性MCAO模型中,Ludmila Belayev 12评分法与缺血再灌注后第3 d、30d的梗死体积有显著相关性,该评分法可用于评估这两个时间点的大鼠脑梗死损伤程度.【期刊名称】《首都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3(034)001【总页数】6页(P69-74)【关键词】脑梗死;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作者】王荣亮;刘小蒙;张营;吉训明;罗玉敏【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脑血管病研究室,北京市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北京,100053;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脑血管病研究室,北京市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北京,100053;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脑血管病研究室,北京市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北京,100053;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脑血管病研究室,北京市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北京,100053;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脑血管病研究室,北京市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北京,1000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2线栓阻断法制作的大鼠局灶性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是研究脑缺血再灌注最为常用的模型。
小鼠神经功能评分1.神经行为评分在梗死后24h,按照Masao Shmi izu-Sasamata的方法[3]对所有大鼠进行神经行为评分,评分标准包括:①自主活动的程度,②左前肢偏瘫,③提尾时左前肢伸不直,④抗侧推能力,⑤向左倾斜度,⑥向左环行度,⑦对触须的反应。
以上指标无异常为0分,中等异常为1分,严重异常为2分,将各项评分相加,总分为0~14分。
2.动物行为学评定①0分:无神经损伤症状;②1分:不能完全伸展对侧前爪;③2分:向瘫痪侧转圈;④3分:向对侧倾倒;⑤4分:不能自发行走,意识丧失。
3.大鼠神经损伤严重缺损评分(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NSS):0分:神经功能正常;1分:轻度神经功能缺损(提尾时左前肢屈曲);2分:中度神经功能缺损(行走时向左侧转圈);3分:中度神经功能缺损(向左侧倾斜);4分:无自发行走,意识减退;5分:与缺血有关的死亡。
4.平衡木试验(Beam Balance Test,BBT):把大鼠置于一宽1.5cm的木条上。
木条一端悬空,另一端固定于一块40x40cm的平板中心,以防止大鼠从木条上爬到桌面上使实验失败。
木条下备有软垫以防大鼠掉下时跌伤。
根据2分钟内大鼠的平衡能力行神经学评分。
正常大鼠的平衡能力在1-2分钟。
平衡试验评分标准:1在木条上站稳,无摇晃,持续2分钟2在木条上站稳,左右摇晃,未滑下,持续2分钟3在木条上站立,下滑至一侧,未掉下,持续2分钟4在木条上站立不到2分钟即从木条上掉下5试图在木条上站稳、但在数秒钟即掉下6无任何站立能力5.抬高身体摇摆试验(Elevated Body Swing Test,EBST):用于测量运动不对称,EBST测量时首先用手提起大鼠的尾根部,大鼠头部悬垂距平面5cm左右,这时大鼠头部会向左侧或右侧旋转,向单测旋转的角度大于100时为计数的标准,记录旋转的方向和角度,一次试验后让大鼠休息1min,再进行下一次实验,重复试验20次,记录总的次数和方向。
运动训练对脑梗死大鼠行为学及NF200表达变化的影响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中风类型,因血管堵塞导致血流供应受阻,使得大部分脑细胞死亡,最终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运动训练能够对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恢复有一定的帮助。
为了探究运动训练对脑梗死大鼠行为学及
NF200表达变化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研究。
研究采用72只雄性大鼠,分为两组:脑梗死组和运动训练组。
运动训练组大鼠在脑梗死后开始每天进行60分钟的低强度运
动训练,然后对其进行行为学测试和实验室检测,比较两组大鼠的差异。
行为学测试结果表明,运动训练组大鼠行为活动性比脑梗死组大鼠明显高,表现为探索和运动能力明显增强,逃跑反应减少。
对于脑梗死组大鼠,运动训练的开始可以减缓记忆和学习功能的下降,从而可能有助于改善康复恢复速度。
实验室检测结果表明,运动训练组大鼠的NF200表达水平显
著升高。
NF200是神经元的特征标志蛋白,在神经元远端分叉处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一些研究表明,NF200对于神经元的生长、发育和再生都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运动训练可能有助于提高脑梗死后神经元的再生,促进患者神经损伤的康复。
综上所述,运动训练可以对脑梗死患者的康复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运动训练可以提高大鼠的行为能力,改善大鼠的神经元再生和功能恢复,从而有助于探索潜在的康复治疗方案。
大鼠行为学实验评价汇总大鼠行为学评定方法比较大鼠进行行为学评定(behavior test )的十分重要,对其评定的方法也颇多, 但究竟那种方法更适用,目前未有人进行过比较。
为了合理选择MCAO 后的评 定方法,如下对目前常用的几种行为学评定方法进行比较。
行为学检查方法:由3位参加试验的人员分别以单盲法对试验的大鼠进行打 分和记录.然后将3组的记分结果进行平均后的得分进行统计计算。
(国内)由一个对试验实施过程不了解的观察者对大鼠进行行为学评测。
评测续贯 进行。
如果大鼠在一次评测中出现恰当的行为,而以后却未出现,按前者记 分。
(国外)1. 神经行为学检查Longa 评分法2. Berderson 评分法 姿势反射测验(postural reflex test )3. 攀绳实验肢体放置测验(limb-placement test ) Elicited Forelimb Placing8.转动杆测验(rotating pole test )9. Rotation0.肢体对称试验评分法11. rotarod test12. adhesive-removal somatose nsory test4. 网屏测验(screen test )5. 6. 开野试验(Open — Field 法)测定行为7. MNSS3. Spontan eous Activity4. Symmetry in the Moveme nt of Four Limbs5. Fore paw Outstretchi ng6. Climbi ng7. Body Prop rioce pti on18. Response to Vibrissae Touch改善记忆作用1. 跳台试验2. 避暗试验3. 穿梭箱试验4. 水迷宫试验Motor behavior(1) observati on of spontan eous ip silateral circli ng,(2) con tralateral hi ndlimb retracti on,(3) beam walking ability,平衡木测验(balanee beam test)(4) bilateral forepaw gras p,Skilled forelimb fun cti on(l)staircase feed ing app aratusno cice pti on(1) plan tar test1. 神经行为学检查:Longa 评分法神经学检查分5个等级:2. Berderson 评分法 姿势反射测验(postural reflex test )提尾悬空试验大鼠提尾悬空,观察前肢屈曲情况。
大鼠行为研究的技术与方法在大鼠行为研究领域,需要广泛应用各种技术与方法。
这些技术包括明暗盒、走廊测试、水迷宫等行为学测试方法、立体定位和电生理技术等神经学测试技术、生物成像技术等等。
这些技术和方法能够为大鼠行为研究者们提供大量有价值的数据和信息,有利于进一步深入了解大鼠的行为和神经学相关知识。
1. 行为学测试方法行为学测试方法在大鼠行为研究中是非常重要的。
明暗盒是一种常用的测试方法,可以分析大鼠的焦虑程度。
这种测试方法可以利用大鼠对明暗的不同反应来评估他们的行为特性。
不同种类的大鼠会对明暗的反应有所不同,而经过多次测试,研究人员可以得出对不同种类大鼠的分类。
另一个常见的测试方法是走廊测试。
这种测试方法能够衡量大鼠的学习能力和记忆力。
研究人员常常用走廊测试方法来探究大鼠间学习和记忆本领的差异。
这种测试方法会给大鼠一些任务,例如让其在走廊中找到奖励,如果大鼠能够找到并得到奖励,则可以说明其学习和记忆能力较强。
水迷宫是另一种常用的测试方法。
在这种测试中,大鼠需要通过水迷宫来寻找一个逃生口。
研究人员可以利用这种测试方法检测出大鼠的认知能力、记忆能力与学习能力。
这种测试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神经退化和老年痴呆症的研究领域。
2. 神经学测试技术除了基础行为分析之外,神经学测试技术也是大鼠行为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立体定位技术是其中的一种,利用这种技术可以追踪大鼠的行为轨迹并记录其每个位置的特定活动。
这种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大鼠的行为和神经系统的运作,尤其强调了基因和脑形态的相互作用。
电生理技术也是神经学测试技术的另一种,被广泛用于研究大鼠的大脑、皮层活动与昏迷状态。
利用这种技术,研究人员可以将电极插入大鼠的大脑,在大鼠在特定环境下做出反应的同时记录它们大脑的相应活动。
这项技术为神经学的学术研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精度和深度。
3. 生物成像技术生物成像技术是用于比较研究、功能表达和活动可视化的新技术,这种方法能以非侵入性的方式研究大鼠的脑部活动与结构。
脑梗死大鼠血脑屏障损伤评价虚拟仿真实验步骤从19世纪末,保罗·埃尔利希在一个实验中发现了这个屏障,后期科学家跟进研究后发现血脑屏障(BBB)对机体发挥着重要作用。
BBB结构和功能的完整对于维持神经元功能,使中枢神经系统免受病原体、炎性因子、损伤的影响有重要意义。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与BBB结构和功能的破坏密切相关。
一.实验试剂准备:1. 准备好无钙镁离子PBS磷酸盐缓冲液,cell systems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货号:ACBRI 376)建议使用无钙镁离子的缓冲液实验.2. 通过稀释0.5 mg/mL 纤维素溶液和0.3 mg/mL 胶原蛋白IV 溶液,在1.5 mL 微管中分别使用1x PBS 至100 mg/μL 等分,制备10 μg/mL 胶原蛋白IV 和10 μg/mL 纤维素溶液。
此后,将两种等分的100μL与1,800μL的1x PBS混合在2 mL微管中,并将其储存在-20°C。
也可使用cell systems原代细胞专用包被液(货号:4Z0-201),铺板后静等2分钟,吸掉包被基质,直接铺板细胞,节约时间,简单方便。
3. 预备好培养基,cell systems原代细胞经典培养基(货号:4Z0-500)包含包被液和生长因子,并且不含抗生素。
4. 准备胰酶,在50 mL 管中稀释45 mL 的1x PBS 的10x 浓缩胰蛋白酶-EDTA 溶液的5 mL,制备1x 胰蛋白酶-EDTA 溶液并将其储存在4°C,也可以cell systems传代套装(货号:4Z0-800),包含PBS,胰酶,胰酶中和液,一套解决所有消化试剂的准备问题。
5. 在500 mL 玻璃瓶中称量10 g LB 肉汤,制备500 mL LB 介质。
加入500 mL的消毒水,并高压灭菌。
6. 在500 mL 玻璃瓶中称量10 g LB 肉汤和7.5 g 的琼脂,准备LB 琼脂。
专利名称:建立出血性脑梗死大鼠模型的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张祥建,李俐涛,尹静,杨燚,胡明,狄楠,刘薇,崔海瑛,刘瑞春
申请号:CN200710061442.7
申请日:20070122
公开号:CN101023864A
公开日:
20070829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立出血性脑梗死大鼠模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用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2)制备线栓;(3)参照Longa、Kuga等采用颈外动脉插入线栓法建立SD大鼠的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4)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成功后,即刻行自体尾动脉血注入建立出血性脑梗死模型;(5)将获得的出血性脑梗死动物模型放回笼中继续饲养,对动物进行传统行为学评分。
本发明建立的大鼠模型稳定性强、重复性好,遗传背景清晰,使系统性、动态性研究出血性脑梗死的病理生理机制,开辟新的药物治疗途径成为可能。
申请人: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地址:050000 河北省石家庄市和平西路215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石家庄科诚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刘谟培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大鼠中度脑损伤后行为和认知功能障碍的测定陈世文;马霞;陈建文;刘子生【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年(卷),期】2004(008)001【摘要】目的:探讨大鼠中度脑损伤后不同行为功能和记忆功能测定方法的效能. 方法:将成年健康雄性 SD大鼠 20只,单纯随机分成两组,手术准备后致伤,测定中度液压脑损伤后大鼠不同时期的行走、平衡、爬坡和记忆功能评分. 结果:实验组大鼠伤后第 1天行走试验时间明显延长,为( 20.95± 3.36) s,至伤后第 7天仍未恢复正常,为( 5.12± 0.71) s,与对照组( 3.54± 0.82) s比较, t=4.606 4, P< 0.01.平衡试验:实验组伤后第 1天评分为4.20± 1.00,至伤后第 6天恢复正常,评分为1.13± 0.35,与对照组1.00± 0.00比较, t=1.174 6, P >0.05.用记忆功能测定箱测试时,实验组大鼠至第 13天记忆功能仍未恢复,评分为5.3± 1.8,与同一天对照组7.1± 1.2比较, t=2.443 7, P< 0.05.实验组大鼠伤后爬坡能力至第 4天即恢复至( 51.7± 3.5)°,与对照组( 53.6± 3.8)°比较,差异并无显著性意义( t=1.163 0, P >0.05). 结论:伤后大鼠行走、平衡和记忆功能障碍明显,且持续到伤后较长时间,而爬坡能力障碍较轻.【总页数】2页(P48-49)【作者】陈世文;马霞;陈建文;刘子生【作者单位】解放军济南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山东省济南市,250031;山东轻工业学院食品工程系,山东省济南市,250100;日照市卫生防疫站生化检疫科,山东省日照市,276800;解放军济南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山东省济南市,25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1【相关文献】1.轻中度老年期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认知行为干预的效果观察 [J], 祝小丹;邝景云;谭连芬2.大鼠中度液压颅脑损伤后氧化应激反应的实验研究 [J], 林恒州;张猛;黄贤键;张秋生;纪涛;何毅;李维平3.中度失血性休克对大鼠重型脑损伤后S-100β表达的影响 [J], 张兴超;雷鹏;彭龙锋4.大鼠中度液压颅脑损伤后氧化应激反应实验研究 [J], 林恒州;张猛;陈保东;黄贤键;张秋生;纪涛;何毅;李维平5.大鼠中度液压颅脑损伤后氧化应激反应实验研究 [J], 林恒州;张猛;陈保东;黄贤键;张秋生;纪涛;何毅;李维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线栓法大鼠脑梗死模型不同表观弥散系数值测量方法的比较孙海涛;张彩元;沈钧康;余峰;赵合庆【期刊名称】《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08(028)002【摘要】目的通过对大鼠脑梗死模型不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测量方法的比较,选取较为合理、有效的测量方法.方法 20例线栓法制备的大鼠脑梗死模型,采用b 为0、1000s/mm2,行MR DWI扫描,分别在梗死区选取相同面积的单个感兴趣区(ROI)、多个ROI,测量其信号强度(SI)和计算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个ROI测得的ADC均值较多个ROI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线栓法大鼠脑梗死模型,多个ROI测得的ADC值较单个ROI测得的ADC值能更好地反映缺血再灌注状态.【总页数】3页(P229-230,240)【作者】孙海涛;张彩元;沈钧康;余峰;赵合庆【作者单位】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影像科,江苏,苏州,215004;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影像科,江苏,苏州,215004;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影像科,江苏,苏州,215004;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江苏,苏州,215004;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江苏,苏州,215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3【相关文献】1.前列腺局限性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弥散加权成像图与表观弥散系数值比较 [J], 杨雪融;刘晓航;周良平2.非强化表观弥散系数值对急性脑梗死预后的研究 [J], 张立涛;崔群生;马振波;武玉恒;孔庆奎;程琮3.改良线栓法与传统线栓法制备MCAO大鼠模型20天存活率的比较 [J], 王文秀;张普;刘倩;丁凡帆;康晓文;巩婷;蒲永乐;邱连利4.不同预后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的变化及其与神经损害程度血清细胞因子的相关性 [J], 裴晴5.改良线栓法与传统线栓法制备MCAO大鼠模型20天存活率的比较 [J], 王文秀;张普;刘倩;丁凡帆;康晓文;巩婷;蒲永乐;邱连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