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指导书
- 格式:doc
- 大小:61.80 KB
- 文档页数:7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训指导书一、设计方法本次设计,提供一次在实际环境中,使用数据库工具获取实践经验的机会。
完成设计任务,将对数据库开发设计过程有更深入而系统的理解。
先导课程为:《数据库系统概论》。
设计环境和开发工具:操作系统, Windows XP(或更高版本)。
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 2005开发工具自选(不是重点)1、数据库设计1)需求分析,根据设计任务书给出的背景资料,查找相关资料,结合自己的经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编写详细的数据词典。
2)概念结构设计: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设计E-R模型,详细描述实体的属性和实体之间的联系,消除不必要的冗余。
3)逻辑结构设计:实现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换,特别注意实体的1:n联系,优化数据模型。
详细说明实体、实体属性和实体之间的关系。
4)数据库结构设计:基于SQL Server完成数据库表结构的设计,并设计出具体的主键、约束、索引、存储过程、视图、触发器等数据库对象。
2、创建数据库:3、创建表4、填充一定数量的数据5、根据应用需求设计视图、存储过程、触发器、用户6、应用程序设计程序设计的基本步骤:●完成用户管理功能●设计用户登录功能●在程序中连接数据库的表或视图●完成相关数据的增加、删除、修改等功能●实现数据查询与统计功能7、设计报告要求设计报告按照以下提纲书写:1)概述。
2)需求分析。
3)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4)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5)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6)数据流图及程序结构框图。
7)程序原代码及其说明。
8)总结。
二、设计任务数据库设计实验题目(一):人事管理系统1、系统功能的基本要求:员工各种信息的输入,包括员工的基本信息、学历信息、婚姻状况信息、职称等。
员工各种信息的修改;对于转出、辞职、辞退、退休员工信息的删除;按照一定的条件,查询、统计符合条件的员工信息;至少应该包括每个员工详细信息的查询、按婚姻状况查询、按学历查询、按工作岗位查询等,至少应该包括按学历、婚姻状况、岗位、参加工作时间等统计各自的员工信息; 对查询、统计的结果打印输出。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作者:————————————————————————————————日期: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课程编号:40406051课程类型:必修学时:1周学分:1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编制人:数据库原理课程组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是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是《数据库原理》课程的辅助教学课程。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结合实际的操作和设计,巩固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应用现有的数据建模工具和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规范、科学地完成一个小型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把理论课与实验课所学内容做一综合,并在此基础上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提高其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设计要求:通过设计一个完整的数据库,使学生掌握数据库设计各阶段的输入、输出、设计环境、目标和方法。
熟练掌握两个主要环节——概念结构设计与逻辑结构设计;熟练的使用SQL语言实现数据库的建立、应用和维护。
集中安排1周进行课程设计,以小组为单位,一般2~3人为一组,组内自由分工协作。
教师讲解数据库的设计方法以及布置题目,要求学生根据题目的需求描述,进行实际调研,提出完整的需求分析报告,建立概念模型、逻辑模型、物理模型,在物理模型中根据需要添加必要的约束、视图、触发器和存储过程等数据库对象,生成创建数据库的脚本,提出物理设计的文档,最后应用某种宿主语言完成主要功能设计和实现。
要求如下:1、要充分认识课程设计对培养自己的重要性,认真做好设计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2、既要虚心接受老师的指导,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结合课题,独立思考,努力钻研,勤于实践,勇于创新。
3、独立按时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不得弄虚作假,不准抄袭他人内容,否则成绩以不及格计。
4、课程设计期间,无故缺席按旷课处理;缺席时间达四分之一以上者,其成绩按不及格处理。
数据库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1)系统分析与数据库设计
1) 通过相关的社会调查,选择一个实际应用数据库的课题。
2)进行系统需求分析和设计,写出系统分析和设计报告。
(2)库表单设计
设计数据模型并进行优化,确定数据库结构、功能结构和系统安全性和完整性要求。
(3)应用程序的实施
1)完成数据库定义工作并能实现系统数据的数据处理和数据录入。
2)实现应用程序的设计、优化功能,实现数据安全性、数据完整性控制等功能。
(4)系统集成调试
1)对系统的各个应用程序进行集成和调试,进一步优化系统性能,改善系统用户界面。
2)并针对具体课题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二、主要实践环境
操作系统为Windows 2000、WindowsXP、Win7。
数据库管理系统为SQL Server2000。
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如.NET、JAVA、PHP等)。
三、考核与报告
本课程设计的课程设计报告要求有系统需求分析,数据库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等内容,要求提交纸质课程设计报告和可运行的应用软件一套(光盘)。
成绩计分按优、良、中、及格与不及格5级评定。
附表:课程设计课题选题表(也可自拟课题)
课题序号课题名称
1 学生学籍管理系统
2 学生毕业离校系统
12 公选课程管理系统。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一、实验的地位、作用《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实验作为课程实践性环节之一,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通过设计实验,使学生加深理解、验证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增强管理信息系统的感性认识;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分析、开发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二、实验开设对象本实验开设对象为计算机专业本科学生,实验为必修内容。
先导课程包括《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至少一种,最好已学习了《软件工程》或《管理信息系统》课程。
三、基本原理及课程简介《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是一门培养学生M1S系统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开发能力的实践课程,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
在计算机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它是软件开发方面核心实践课程。
本课程在内容方面着重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在实践中的运用。
在实践能力方面着重培养学生对所开发的MIS系统的用户需求获取与分析方法、系统设计方法与开发技能的训练。
实验课程不同于理论课程,应充分体现“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认知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尽量让学生自主完成相应的实验项目。
四、题目的有关说明M1S系统的开发,最重要的环节是需求分析,即软件工程中的需求工程,弄清一个MIS系统要“做什么”绝不是简单的问题,而是一个核心问题,这也是软件工程理论专门将需求分析阶段上升为需求工程的根本原因。
本实践课考虑到学生通过现场调研、用户走访的方式来进行需求调研和分析,对于一部分题目不够现实,有些题目的专业知识背景也非短时间能解决,因此在鼓励学生尽量通过实际用户调研获取用户需求的同时,对部分题目给出一个概要的用户需求,特别建议对于没有实际调研的题目,学生要尽量站在最终用户的角度去设想用户需求,从一个尽可能翔实的用户需求出发,进行必要的需求分析,然后再进行系统设计等。
有关用户需求部分,也建议学生进行充分的相互讨论,包括与指导教师的讨论等。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是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辅助教学课程。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结合实际的操作和设计,巩固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应用现有的数据建模工具和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规范、科学地完成一个小型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把理论课与实验课所学内容做一综合,并在此基础上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提高其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设计要求:通过设计一完整的数据库,使学生掌握数据库设计各阶段的输入、输出、设计环境、目标和方法。
熟练掌握两个主要环节——概念结构设计与逻辑结构设计;熟练的使用SQL语言实现数据库的建立、应用和维护。
集中安排1周进行课程设计,以小组为单位,一般4~5人为一组。
教师讲解数据库的设计方法以及布置题目,要求学生根据题目的需求描述,进行实际调研,提出完整的需求分析报告,建立概念模型,转换成关系数据模型,在数据模型中根据需要添加必要的约束、视图、触发器和存储过程等数据库对象,最后生成创建数据库的脚本,提出物理设计的文档。
要求如下:1、要充分认识课程设计对培养自己的重要性,认真做好设计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2、既要虚心接受老师的指导,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结合课题,独立思考,努力钻研,勤于实践,勇于创新。
3、独立按时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不得弄虚作假,不准抄袭他人内容,否则成绩以不及格计。
4、课程设计期间,无故缺席按旷课处理;缺席时间达四分之一以上者,其成绩按不及格处理。
5、在设计过程中,要严格要求自己,树立严肃、严密、严谨的科学态度,必须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课程设计。
6、小组成员之间,分工明确,但要保持联系畅通,密切合作,培养良好的互相帮助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课程设计选题的原则课程设计题目以选用学生相对比较熟悉的业务模型为宜,要求通过本实践性教学环节,能较好地巩固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关系数据库的设计理论、设计方法等主要相关知识点,针对实际问题设计概念模型,并应用现有的工具完成小型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任务书一、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设计,能够比较清楚的理解数据库原理及其基本实现技术,掌握数据库设计技术和方法、并能独立编写一定的数据库应用程序。
1、数据库设计,考虑必要的数据完整性、一致性、约束、规则等。
2、开发一个简单的数据库应用程序(程序有注释)。
开发工具不限,可以是VFP、VB、Delphi等任何可视化开发工具或高级语言。
3、安全性设计及实现。
用户鉴别、权限的实现。
进入系统的用户必须要有一个合法的系统账号、用户完成的操作必须具有相应的权限。
4、数据库采用ACCESS、SQL Server 2000、VFP等数据库5、输入一些基本信息(不少于30t条),对系统进行测试。
6、系统帮助(可选)二、毕业设计报告要求:1、写出设计文档。
包括:数据字典(数据字段名称、类型、宽度、索引、约束条件)、系统模块图、功能描述、采用的实现技术2、格式要求:报告分4部分:设计内容、设计文档、关键实现代码、小结。
3、报告于系统验收答辩时交。
三、系统验收形式:在规定的验收时间之前进行系统演示及答辩。
四、程设计内容:(一)教学管理系统●教师(教师编号、XX、性别、出生日期、职称、教龄、专业、所属学院、行政职务)●学生(学号、XX、性别、出生日期、专业、班级、所属学院)●课程(课程号、课程名、学时、学分)●主讲课程(教师编号、课程号、班级)●学生选修(学号、课程号、成绩)要求能够进行如下工作:1、教师的教学小时数统计2、学生已经取得的学分数3、学生选修的课程4、学生成绩按班统计或者按个人统计5、可以修改、删除基本信息6、用户分权限一、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设计,能够比较清楚的理解数据库原理及其基本实现技术,掌握数据库设计技术和方法、并能独立编写一定的数据库应用程序。
1、数据库设计,考虑必要的数据完整性、一致性、约束、规则等。
2、开发一个简单的数据库应用程序(程序有注释)。
开发工具不限,可以是VFP、VB、Delphi等任何可视化开发工具或高级语言。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教案(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材的第四章,主要内容包括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关系型数据库、SQL语言以及数据库的设计。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理解关系型数据库的特点。
2. 培养学生掌握SQL语言的基本操作,能够进行数据库的基本设计。
3. 提高学生运用数据库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关系型数据库中SQL语言的运用,数据库的设计。
2. 教学重点: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关系型数据库的特点,SQL语言的基本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数据库应用案例,使学生了解数据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点讲解:(1)讲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包括数据的定义、数据的组织、数据的存储等。
(2)介绍关系型数据库的特点,如数据的一致性、数据的独立性、数据的完整性等。
(3)讲解SQL语言的基本操作,包括数据的查询、数据的插入、数据的更新、数据的删除等。
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讲解SQL语言在关系型数据库中的运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际的操作练习。
5. 数据库设计:讲解数据库的设计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数据库的设计过程。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的定义数据的组织数据的存储关系型数据库特点数据的一致性数据的独立性数据的完整性SQL语言的基本操作查询插入更新删除数据库的设计设计方法设计过程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2. 请说明关系型数据库的特点。
3. 请用SQL语言编写一个查询操作。
4. 请用SQL语言编写一个插入操作。
5. 请用SQL语言编写一个更新操作。
6. 请用SQL语言编写一个删除操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拓展延伸:1. 研究其他类型的数据库,如非关系型数据库。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设目的通过设计一个管理信息系统, 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通过对所学相关课程(计算机语言、数据结构、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知识的综合运用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知识应用能力,为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设要求1、分组将全班按人数分组, 原则上每组不超过5人, 推选出一个组长负责。
2、选题每个组选一个题目(系统), 每个人完成该题目中的一个子系统, 最后将所有子系统连接起来, 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3、环境(1) 机房在规定的时间内, 必须在指定的机房进行课程设计(如: 实验中心机房) 。
(2) 硬件要求提供具有网络功能的PC机。
(3) 软件操作系统: Windows 2000等;语言: 任选一种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如: VB, VC, C#.net, 等);工具: 文字处理—WORD, 表格处理—EXCEL, 图形处理--Microsoft Visio,系统设计—UML,数据库设计PowerDesigner 或ERWin, 数据连接— ODBC等,数据库: SQL Server 2000。
三、课设内容下面给出10个管理信息系统, 每组从中选择一个完成。
1、教学管理系统建库:1个----教学管理数据库。
建表:3个----教师表(T表)、学生表(S表)、课程表(SC表)。
编程:5个----输入、修改、查询、计算、输出等五个子系统。
要求:(1)每组5个人,每人完成一个子系统,每人都要建立库及全部表;(2)每人写出各自的课程设计报告;(3)程序用选定的语言编写,必须上交上机调试通过的源程序。
2、商品进、销、存系统建库:1个----商品管理数据库。
建表:3个----进货表、库存表、销售表。
编程:5个----输入、修改、查询、统计、输出等五个子系统。
要求:(1)每组5个人,每人完成一个子系统,每人都要建立库及全部表;(2)每人写出各自的课程设计报告;(3)用选定的语言编写程序,且上交上机调试通过的源程序。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数据库原理课程组2013年12月2日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是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是《数据库原理》课程的辅助教学课程。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结合实际的操作和设计,巩固课堂教学容,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应用现有的数据建模工具和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规、科学地完成一个小型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把理论课与实验课所学容做一综合,并在此基础上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提高其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设计要求通过设计一个完整的数据库,使学生掌握数据库设计各阶段的输入、输出、设计环境、目标和方法。
熟练掌握两个主要环节——概念结构设计与逻辑结构设计;熟练的使用SQL语言实现数据库的建立、应用和维护。
集中安排1周进行课程设计,以小组为单位,一般2~3人为一组,组自由分工协作。
教师讲解数据库的设计方法以及布置题目,要求学生根据题目的需求描述,进行实际调研,提出完整的需求分析报告,建立概念模型、物理模型,在物理模型中根据需要添加必要的约束、视图、触发器和存储过程等数据库对象,生成创建数据库的脚本,提出物理设计的文档,最后应用某种宿主语言完成主要功能设计和实现。
要求如下:1、要充分认识课程设计对培养自己的重要性,认真做好设计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2、既要虚心接受老师的指导,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结合课题,独立思考,努力钻研,勤于实践,勇于创新。
3、独立按时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不弄虚作假,不准抄袭他人容,否则成绩以不及格计。
4、设计期间,无故缺席按旷课处理;缺席时间达四分之一以上者,其成绩按不及格处理。
5、在设计过程中,要严格要求自己,树立严肃、严密、严谨的科学态度,必须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课程设计。
6、小组成员之间,分工明确,但要保持联系畅通,密切合作,培养良好的互相帮助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课程设计选题的原则课程设计题目以选用学生相对比较熟悉的业务模型为宜,要求通过本实践性教学环节,能较好地巩固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关系数据库的设计理论、设计方法等主要相关知识点,针对实际问题设计概念模型,并应用现有的工具完成小型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指导书课程编码: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适用专业:软件工程先修课程:数据库原理及应用、Java总学时:1周(实验学时:0 授课学时:0 上机学时:12)1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的设计方法及初步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过程,提高学生的数据库应用能力。
要求学生能够将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应用于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熟悉现有数据库应用系统常用的开发工具及DBMS。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课程设计内容运用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知识,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设计一个小型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数据库。
小组成员既要有相互合作的精神,又要分工明确。
每个学生都必须充分了解整个设计的全过程。
设计的内容包括下面几个方面:(1)需求分析问题陈述、系统需完成的功能;在题目中给出需求及功能描述的基础上详细的需求分析,对各个功能进行详细描述,写出每个功能涉及的数据字典。
完成部分数据流图或数据字典。
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即描述每一个功能所完成的任务情况。
(2)概念结构设计分析出所有实体、每个实体的属性以及实体之间的关系,画出系统的基本E-R图。
(3)逻辑结构设计根据E-R图像关系模型转换的规则,完成E-R图转换为关系模式,设计表结构(通过二维表格的形式),包括每个表的主键、外键、各个属性的约束,分析关系模式是否符合一定级别的范式要求,并说明原因,不符合需要的关系模式可以进行适当的模式分解。
设计可能需要的视图。
(4)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及实施根据选定的DBMS,确定具体的物理结构。
数据库中的表、视图的结构和定义(可以用SQL脚本提供);针对每个表建立哪些、什么类型的索引;表间关系,用sql语句创建表结构和索引以及约束,有外键关系的主键表要做到级联删除和级联更新,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相容性。
创建数据库,增加适量模拟数据。
每个表中至少有10条数据,特殊的除外。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1. 课程设计教学目的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周是在学生系统的学习了数据库原理课程后,按照关系型数据库的基本原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开发一个小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通过对一个实际问题的分析、设计与实现,将原理与应用相结合,使学生学会如何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能深入理解和灵活掌握教学内容。
2. 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四人为一个小组,小组成员既要有相互合作的精神,又要分工明确。
每个学生都必须充分了解整个设计的全过程。
从开始的系统需求分析到最后的软件测试,都要有详细的计划,设计文档应按照软件工程的要求书写。
系统中的数据表设计应合理、高效,尽量减少数据冗余。
软件界面要友好、安全性高。
软件要易于维护、方便升级。
编程语言可由小组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但一般情况下应该是小组的每个成员都对该语言较熟悉。
避免把学习语言的时间放在设计期间。
参考使用的语言有:C#。
二、课程设计的时间安排
周一:需求分析,总体设计
周二:详细设计
周三-周四:上机调试
周五:应用程序打包并撰写实验报告,做好答辩准备。
三、课程设计的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
学生完成一个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和程序设计,以此作为考核依据。
本课程设计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
本课程设计成绩由集中指导出勤情况、完成设计质量、答辩效果、综合表现等方面综合评定。
具体考核时间与考核方法:
周五晚上7点-9点(地点五教204(暂定)):考核。
1)每组派一个代表(其它成员在下面随时准备回答问题)做PPT,汇报本组工作流程与系统运行情况,并要演示。
2)针对具体问题作答(提问,至少两位老师在场提问)。
四、课程设计的内容(每组限选一项,且各组不能重复,请各位同学抓紧时间自行分组,
周一把分组名单报老师)
题目一学生学籍管理系统
1、实验内容:
(1)主要的数据表
学生基本情况数据表,学生成绩数据表,课程表等等。
(2)主要功能模块
1)实现学生基本情况的录入、修改、删除等基本操作。
2)对学生基本信息提供灵活的查询方式。
3)完成一个班级的学期选课功能。
4)实现学生成绩的录入、修改、删除等基本操作。
5)能方便的对学生的学期成绩进行查询。
6)具有成绩统计、排名等功能。
7)具有留级、休学等特殊情况的处理功能。
8)能输出常用的各种报表。
9)具有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功能。
2、实验要求:
(1)学生成绩表的设计,要考虑到不同年级的教学计划的变化情况。
(2)对于新生班级,应该首先进行基本情况录入、选课、然后才能进行成绩录入。
题目二图书管理系统
1、实验内容:
(1)主要的数据表
图书基本信息表,借书卡信息表,借阅信息表,图书分类信息表等等。
(2)主要功能模块
1)图书基本情况的录入、修改、删除等基本操作。
2)办理借书卡模块。
3)实现借书功能。
4)实现还书功能。
5)能方便的对图书进行查询。
6)对超期的情况能自动给出提示信息。
7)具有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功能。
2、实验要求:
图书编号可参考国家统一的图书编码方法,再完成基本功能模块的情况下,尽量使系统能具有通用性。
题目三银行储蓄系统
1、实验内容:
(1)主要的数据表
定期存款单,活期存款帐,存款类别代码表等等。
(2)主要功能模块
1)实现储户开户登记。
2)办理定期存款帐。
3)办理定期取款手续。
4)办理活期存款帐
5)办理活期取款手续。
6)实现利息计算。
7)输出明细表。
8)具有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功能。
2、实验要求:
(1)要进行实际调研,系统功能在实现时参照实际的储蓄系统的功能。
(2)同时要考虑银行系统数据的安全与保密工作。
题目四设备管理系统
1、实验内容:
(1)主要的数据表
设备明细帐表,设备使用单位代码表,国家标准设备分类表等等。
(2)主要功能模块
1)实现设备的录入、删除、修改等基本操作。
2)实现国家标准设备代码的维护。
3)能够对设备进行方便的检索。
4)实现设备折旧计算。
5)能够输出设备分类明细表。
6)具有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功能。
2、实验要求:
具体设备编码参考国家统一编码方法,功能实现也要考虑通用性。
题目五医院药品进销存系统
1、实验内容:
(1)主要的数据表
药品分类代码表,药品库存表,供货商信息表,采购信息表等等。
(2)主要功能模块
1)新药品的入库。
2)过期药品的出库登记、处理记录。
3)药品库存检索。
4)供货商信息检索。
5)药品采购记录管理。
6)药品用药说明信息管理。
7)输出相应的数据报表。
8)具有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功能。
2、实验要求:
具体项目内容去医院进行调研,药品编码也应参考国家统一编码方法。
题目六英语学习助手
1、实验内容:
(1)主要的数据表
英语分级单词表,常用单词例句表,短文分级表等等。
(2)主要功能模块
1)实现英语单词的录入、修改、删除等基本操作。
2)实现常用英语单词例句的录入、修改、删除等基本操作。
3)实现英语单词检索、翻译等。
4)常用英语单词例句检索。
5)根据难度随机生成一份单词测试题目。
6)能够检索出短文极其翻译对照表。
7)具有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功能。
2、实验要求:
系统要考虑实用性,尽量实现英汉互译。
英语单词和短语可以考虑加上声音。
题目七大学生就业咨询系统
1、实验内容:
(1)主要的数据表
用人单位基本信息表,专业信息表,地区代码表等等。
(2)主要功能模块
1)对用人单位的基本信息进行录入、修改、删除等。
2)实现毕业生专业信息的维护。
3)定时发布用人单位的毕业生需求信息。
4)方便的实现对人才需求信息的检索。
5)对用人单位的级别能够自动进行变更。
6)能够对历年的毕业需求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7)具有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功能。
2、实验要求:
方便毕业生进行就业信息检索,可考虑将就业信息在网上进行发布。
题目八教务辅助管理系统
1、实验内容:
(1)主要的数据表
教师基本信息表,课程表,教室资源表等等。
(2)主要功能模块
1)对上课教师基本信息进行管理。
2)对全院开设的课程进行管理。
3)录入教师基本上课信息。
4)实现自动排课功能。
5)简单计算工作量。
6)能够进行各种数据统计。
7)能够输出相应的报表。
8)具有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功能。
2、实验要求:
软件功能主要考虑实用,具体功能模块一定要先进行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