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6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题(1) (1)环境科学概论复习题(1)(1)一、多项选择题1、人类的环境可分为(a)a、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B.地理环境和地质环境C.宇宙环境和地球环境D.聚落环境和自然环境2。
土地荒漠化是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a.发达国家b.发展中国家c.所有国家d.非洲国家3.根据生态系统的环境性质和形态特征,可分为三种类型。
以下不属于三种类型(d)A.陆地生态系统B.淡水生态系统C.海洋生态系统d.湖泊生态系统4。
生态学研究的中心主题是(a)a.生态系统b.生物圈c.食物链d.生态平衡5、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就是通过(b)进行的。
a、消费者B.食物链和食物网C.生产者D.分解者6、“我国西部沙漠地区想恢复到历史上的草肥水美的环境状态不太可能”体现了环境的(a)性a.不可逆性b.隐显性c.持续反应性d.灾害放大性7、旱灾,地震等(b)a、这是自然灾害,不是环境问题。
这是一个环境问题。
C.不能单方面确定这是否是一个环境问题。
D.这可能不是环境问题。
8.董事会(a)a.生化需氧量b.化学需氧量c.总需氧量d.总有机碳9、在我国湖泊富营养化控制中,最为关键的元素是(d)a.氧b.碳c.氮d.磷23.由于环境恶化,中国几乎所有河流都存在不同程度地减少平均流入量的问题。
下面是哪一个河流的连年断流已经给我国国民经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b)a.长江b.黄河c.黑龙江d.珠江24、哪种不是环境学的范围(d)a、地磁干扰B.土壤干旱C.阳光直射D.口渴25。
下列哪种情况对沙尘暴的发生有一定影响:(a)a.我国西北地区草原严重退化和沙漠化b.地面的污染导致了沙尘暴d.酸雨直接形成了沙尘暴c.亚洲大陆每年春天的季风产生沙尘暴26、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存在人口压力问题,哪个国家问题较为突出(a)a、印度B.南非C.蒙古D.俄罗斯27。
目前,中国的能源形势主要是(d)a.核能b.石油c.天然气d.煤炭28.华北地区大规模地面沉降的原因是:(c)a.挖煤b.地震c.地下水超采d.黄河断流29.早在1957年,一些学者(b)就向中国政府提出,应实施计划生育以控制人口暴力增长。
自然科学导论复习题20226一、名词解释1.堰塞湖:由火山熔岩流或由地震活动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2.人类基因组计划:由美国科学家于1985年首先倡议,全世界的科学家联合起来,从整体上研究人类的基因组,分析人类基因组的全部序列以获得人类基因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
使人类第一次在分子水平上全面地认识自我。
3.纳米技术:是用单个原子、分子制造物质的科学技术,研究结构尺寸在1至100纳米范围内材料的性质和应用。
4.抗生素:微生物的次生代谢产物或合成的类似物,在体外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存活,而对宿主不会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
5.光热转换技术:是将太阳辐射的能量通过各种集热部件转变成热能后被直接利用。
6.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7.优生学:在社会的控制下,运用人类遗传学和医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如何改善人类遗传素质,防止出生缺陷,提高人口质量的科学。
8.酸雨: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
9.纳米材料:又称为超微颗粒材料,由纳米粒子组成,纳米粒子也叫超微颗粒,一般是指尺寸在1~100nm间的粒子,是处在原子簇和宏观物体交界的过渡区域。
10.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指为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的死亡。
11.减毒疫苗:是指病原体经过各种处理后,发生变异,毒性减弱,但仍保留其免疫原性。
将其接种到身体内,不会引起疾病的发生,但病原体可在机体内生长繁殖,引发机体免疫反应,起到获得长期或终生保护的作用。
12.染色体病: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畸变所导致的疾病。
13.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是热带大气和海洋相互作用的产物,它原是指赤道海面的一种异常增温,现在其定义为在全球范围内,海气相互作用下造成的气候异常。
主要指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地持续变暖,使整个世界气候模式发生变化,造成一些地区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又降雨量过多。
1、 人类最早冶炼的金属是(、银C 、铜2、 提出燃烧作用的氧化学说和确定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波义耳 B、拉瓦锡C 、门捷列夫维勒3、 对发现化学元素周期律作出了决定性贡献的是: 波义耳B 、拉瓦锡 C、门捷列夫维勒4、 研究无穷维抽象空间及其分析的数学理论( 数理统计 B、运筹学C、泛函分析、数理逻辑5、 用数学方法研究推理的规律, 研究正确思维所遵循的规律的学科, 亦称符号逻辑的是()6、 数理统计 B、运筹学地球的形状确切的是说是(球形、椭球体、泛函分析D、数理逻辑、梨状体D 、苹果形《自然科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填空1、 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各种 _____ 和 ____ 的科学,是人类在认识自然、 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关于自然界各种事物的现象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2、 自然科学的特点有: 1 _____ ,2 _____ ,3 _____ ,4 ______ 。
3、 自然科学的发展经历了 _____ 、 ____ 、 _____ 三大阶段。
4、 现代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一般认为是由 ______ 科学、_科学、 ____________ 科学所构成。
5、 电子计算机的硬件主要有哪五部分组成: _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 。
6、 现代天体物理认为:一般恒星的演化都经历--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个阶段。
7 •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 ___________ 。
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 __________ ,核酸可分为 禾廿 __________________ 两大类。
二、选择7、“第一类永动机是可以制成的”这句话违背了()A、牛顿第一定律 B 、机械能守恒定律C热力学第一定律 D 、分子运动论8、绵羊有白色的和黑色的。
白色由显性基因(B)控制,黑色由隐性基因(b)控制。
名词解释1.结构:所谓结构,泛指事物各个部分的配合组织,而物质的结构则是指组成物质的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形式,即物质的空间构成和各组成部分的空间关系。
研究物质结构,也就是研究物质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排列顺序和组合方式等。
如:构成人类社会历史的要素有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
2.规律:也叫法则,是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决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向。
规律是客观的,是物质运动本身所固有的。
人们不能创造改变和消灭规律,但是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规律按其内容不同可分为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思维规律;按其所起作用的范围不同可分为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规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对十分丰富的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经过科学的抽象思维,才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3.科学分类:所谓科学分类,是指研究科学技术各门学科之间关系和确立整个科学技术体系结构,即根据一定的分类原则,把众多具有不同特征、属性或关系的科学技术学科分门别类,排列组合成一个符合科学技术发展实际,反映各门学科之间内在区别和联系的有机整体。
4.分支学科:指从原有学科中分化出来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学科。
如生物学中分化出分子生物学,而分子生物学又进一步分化出分子遗传学、分子细胞学、分子药理学、分子神经生物学等一系列分支学科。
从根本上说,分支学科产生于对原有学科对象的某些特征或方面的深入研究,反映了人类认识的深化。
5.边缘学科:指在已建立起来的不同学科相互邻接处产生的一种中间性、过渡性学科。
如物理学与化学邻接,出现了物理化学和化学物理;物理学与生物学相邻接出现了生物物理学,与地理学相邻接出现了地理物理学,与天文学相邻接出现了天体物理学,等等。
不仅两门学科之间产生边缘学科,而且出现了多元交叉的边缘学科,如生物物理化学。
边缘学科消除了传统学科之间的分离界限,加深了各门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反映了现代科学日益紧密地联结成为一个整体。
6.综合学科:综合应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研究复杂对象而形成的学科。
1.近代自然科学诞生阶段的三件大事是太阳中心说向神学的挑战、血液循环学说对神学的打击和伽利略为近代自然科学开辟道路。
2.提出燃烧作用的氧化学说和确定质量守恒定律的是法国化学家__拉瓦锡__。
3、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根据大洋岸弯曲形状的某些相似性,提出了__大陆漂移___的假说。
4.英国的史密斯常被誉为“地层学之父”,提出“ 化石层序律”后,就把时间与生物演化阶段联系起来,编篡地球的历史。
1.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的是( B )A.牛顿 B.伽利略C.哥白尼D.道尔顿2.最早提出原子论的科学家是( B)A.门捷列夫B.道尔顿C.拉瓦锡D.德谟克利特3.应用实验方法进行观察有三个特点,下面各项中不在其内的是(B)A.可以纯化研究对象B.可以使用实验仪器C.可以强化实验对象D.可以模拟自然过程4.地球的形状确切的是说是(C)A.球形B.椭球体C.梨状体D.苹果形5.一壶水烧开时,水蒸气会将壶盖冲开,这现象中水蒸气( B )A.对壶盖做功,使壶盖热能增加 B.对壶盖做功,使壶盖机械能增加C.对壶盖热传递,使壶盖热能增加 D.对壶盖热传递,使壶盖机械能增加1.现代量子理论的创立者( BD)A.普朗克 B.海森堡 C.爱因斯坦 D.薛定谔2、狭义相对论的结论(ACD)A.时间膨胀 B.时空弯曲 C.尺缩效应 D.同时的相对性3、现代技术的三大技术体系(BCD)A.网络技术 B.能量转换技术 C.物质变化技术 D.信息控制技术1、海森堡建立的矩阵力学与薛定谔建立的波动力学【在数学上是等价的】。
T2、中子是由【费米】于1932年发现的。
F查德威克3.多莉羊的培育主要采用了【细胞融合技术】。
T4.被称为人类的第四环境的是【外层空间】。
T牛顿艾萨克·牛顿(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
他在1687年发表的论文《自然定律》里,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
为什么抗生素滥用会成为普遍现象?1.社会因素(1)抗生素销售无序。
现在无论是在医院、个体诊所还是药品,对抗生素的销售几乎不加限制,任何抗生素均可随意购买。
(2)药品广告宣传避重就轻,注重疗效,避开副作用。
某些大众传媒机构只顾利用广告创收,成为传播不实药物信息的渠道,不负责任地误导公众的药品消费,造成不利的社会影响。
(3)医疗卫生行业的不正之风尚未得到有效治理整顿一些抗生素生产和经营企业经济效率至上,利用各种不合法、不正当的促销手段在医疗机构扩大其产品销路。
(4)我国有关药政法规尚不完善。
发达国家对抗生素使用有较严格的管理制度,如限制抗生素在社会药房出售,购买抗生素必须要有医师处方,医生使用抗生素必须遵守严格的科学的规定等。
(5)各级政府对药品价格管理力度不够。
部分抗生素虚高定价。
这词儿抗生素由于利润空间较大,使得许多药品中间商利用较高的药品回扣诱使临床医生滥用抗生素。
由于抗生素的利润较大,有些医疗机构,为增加医院的收入,以药养医,放任抗生素滥用。
2.患者因素(1)患者自持“久病成良医”,随意用药,自行采购抗生菌药物。
缺乏医学知识的群体对抗生素推崇备至,许多家庭长期备有各种抗生素,一有身体不适或头疼脑热,不管怎么样,先吃几粒抗生素再说,以为抗生素是灵丹妙药,包治百病。
(2)患者不在医生指导下正确服用。
服药不规范,不用足疗程,不注意药量。
病人不依从性是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的主要障碍之一。
(3)存在价高药好的观点。
社会整体文化素质不高,致使不少用药者盲目迷信进口药和贵重药,无病用药,轻症开大处方,甚至在用药水平搞攀比,追求高档次。
3.医生因素(1)主观用药太多,经验性或臆断性用药太多,投药前送检相关标本做微生物学检查过少。
目前,大多数医生在使用抗生素之前主要凭借自己的经验与推测用药。
只要病人一到医院或诊所就医,不管有没有感染症状,医院动不动就上抗生素,甚至全然不顾抗生素的副作用,把抗生素当做预防和治疗感染的常规,一种无效换另一种,不到走投无路时不作药敏试验。
自然科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自然科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一、填空1、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各种和的科学,是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关于自然界各种事物的现象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2、自然科学的特点有:1 ,2 ,3 ,4 。
3、自然科学的发展经历了、、三大阶段。
4、现代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一般认为是由科学、科学、科学所构成。
5、电子计算机的硬件主要有哪五部分组成:、、、和。
6、现代天体物理认为:一般恒星的演化都经历 - -- 四个阶段。
7.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
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酸可分为和两大类。
二、选择1、人类最早冶炼的金属是()A、金B、银C、铜D、铁2、提出燃烧作用的氧化学说和确定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波义耳B、拉瓦锡C、门捷列夫D、维勒3、对发现化学元素周期律作出了决定性贡献的是:()A、波义耳B、拉瓦锡C、门捷列夫D、维勒4、研究无穷维抽象空间及其分析的数学理论()A、数理统计B、运筹学C、泛函分析D、数理逻辑5、用数学方法研究推理的规律,研究正确思维所遵循的规律的学科,亦称符号逻辑的是()A、数理统计B、运筹学C、泛函分析D、数理逻辑6、地球的形状确切的是说是()A、球形B、椭球体C、梨状体D、苹果形7、“第一类永动机是可以制成的”这句话违背了( )A、牛顿第一定律B、机械能守恒定律C、热力学第一定律D、分子运动论8、绵羊有白色的和黑色的。
白色由显性基因(B)控制,黑色由隐性基因(b)控制。
一只白色公羊和一只白色母羊交配,生了一只黑色小绵羊,那么公羊和母羊的基因型应该是()A.BB BB B.BB Bb C.Bb Bb D.BB bb9、达尔文进化学说的核心是()A.适者生存 B.遗传和变异 C.生存斗争 D.自然选择10、环境科学产生的理论基础是:()A、生态学B、物理学C、化学D、生物学三、判断(在题号前括号内填“√”或“╳”)()1、从猿到人的转变关键是劳动()2、原始时代第一个最重要的技术创造是石器的制造和发明。
《自然科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
1、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各种和的科学,是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关于自然界各种事物的现象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2、自然科学的特点有:1 ,2 ,3 ,4 。
3、自然科学的发展经历了、、三大阶段。
4、现代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一般认为是由科学、科学、科学所构成。
5、电子计算机的硬件主要有哪五部分组成:、、、
和。
6、现代天体物理认为:一般恒星的演化都经历 - -
- 四个阶段。
7.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
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酸可分为和两大类。
二、选择
1、人类最早冶炼的金属是()
A、金
B、银
C、铜
D、铁
2、提出燃烧作用的氧化学说和确定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波义耳
B、拉瓦锡
C、门捷列夫
D、维勒
3、对发现化学元素周期律作出了决定性贡献的是:()
A、波义耳
B、拉瓦锡
C、门捷列夫
D、维勒
4、研究无穷维抽象空间及其分析的数学理论()
A、数理统计
B、运筹学
C、泛函分析
D、数理逻辑
5、用数学方法研究推理的规律,研究正确思维所遵循的规律的学科,亦称符号逻辑的是()
A、数理统计
B、运筹学
C、泛函分析
D、数理逻辑
6、地球的形状确切的是说是()
A、球形
B、椭球体
C、梨状体
D、苹果形
7、“第一类永动机是可以制成的”这句话违背了( )
A、牛顿第一定律
B、机械能守恒定律
C、热力学第一定律
D、分子运动论
8、绵羊有白色的和黑色的。
白色由显性基因(B)控制,黑色由隐性基因(b)控制。
一只白色公羊和一只白色母羊交配,生了一只黑色小绵羊,那么公羊和母羊的基因型应该是()A.BB BB B.BB Bb C.Bb Bb D.BB bb
9、达尔文进化学说的核心是()
A.适者生存 B.遗传和变异 C.生存斗争 D.自然选择
10、环境科学产生的理论基础是:()
A、生态学
B、物理学
C、化学
D、生物学
三、判断(在题号前括号内填“√”或“╳”)
()1、从猿到人的转变关键是劳动
()2、原始时代第一个最重要的技术创造是石器的制造和发明。
()3、自然科学最基本的社会功能是:它不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4、原始宗教观念的主要内容是万物有灵论。
()5、我国的种茶养蚕都是世界上最早的。
()6、我国的天文学不是世界上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7、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瓷器生产国。
()8、很轻的原子核在极高的温度下非常接近时会聚合在一起,形成新的核并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叫核的聚变。
()9、南北大运河以开凿最早、规模最大、里程最长闻名于世。
()10、“绝对时空观”把时间和物质运动分割开来,认为空间是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的“绝对空间”,时间是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的“匀速地”“流逝着”的“绝对时间”。
四、简答题
1、简述塞尔维特血液小循环的主要内容:
2、简述地壳运动变化渐变论的主要内容。
3、试述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
4、略述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5、什么是环境?它包括哪两类环境?
6、近期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主要有哪些方向?
7、试述主要的海洋资源。
五、论述题
1、简述第二次技术革命形成背景、革命特点及主要成就。
参考答案
一、填空(1分X25=25分)
1、物质、现象。
2、1同一性,2继承性,3动力性,4实践性。
3、古代、近代、现代。
4、基础、技术、工程(或专业)。
5、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装置、输出装置。
6、引力收缩-平衡期-红巨星-白矮星(或中子星或黑洞)。
7.氨基酸。
核苷酸,脱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
二、选择(2分X10=20分)
1、(C)
2、(B)
3、(C)
4、(C)
5、(D)
6、(C)
7、( C)
8、(C)
9、(D)10、(A)
三、判断(1分X10=10分)(在题号前括号内填“”或“”)
(√)1、(√)2、(╳)3、(√)4、(√)5、(╳)6、(√)7、(√)8、(√)9、(√)10、
四、简答题(5分X7=35分)
1、血液小循环(心肺循环):血液由右心室射出,暗红色的静脉血在肺里摄取了吸入的空气变成鲜红的血液,再通过肺静脉进入左心房,左心房流回左心室,成为动脉血。
2、地壳运动变化渐变论:第一:地球是缓慢进化来的,第二:地球表面的变化是风、雨、河流、火山、地震等自然力缓慢综合作用的结果。
第三:地壳的上升、下降运动的根本原因在于地球内部物理、化学、电力、磁力作用的结果。
第四:古老岩石与较新岩石的结构差别是历史造成的。
第五:明确提出“现在是认识过去的钥匙”。
3、克劳修斯表述:热不可能独立地、不付任何代价地从冷物体传向较热的物体,汤姆逊表述:功可以全部转化为热,但任何循环工作的热机都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使之全部变为有用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4、略述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答:板块构造学说又叫全球大地构造学说或称“新全球构造理论”。
是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关于全球地壳结构、发展和变化的科学假说。
这个学说根据地球物理方面的新资料,把岩石圈被各种断裂所分割的许多块段,称为板块。
全球共分六大板块;板块“漂浮”在软流圈上面;板块内部是相对稳定的,而边缘是构造运动最活跃的地带;板块在不停地运动着,板块运动是产生地壳构造的根本原因。
5、什么是环境?它包括哪两类环境?
答:环境是相对中心事物而言的,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事物的环境。
环境科学所研究的是指围绕人群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的总体,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6、1向微型方向发展,2向巨型方向发展,3组成计算机网络,4研究智能计算机。
7、主要的海洋资源:1海洋生物资源。
2海洋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锰结核、热液矿床及金属软泥等。
3海水化学资源。
4海洋能源。
5海洋空间资源。
五、论述题(10分)
1、简述第二次技术革命形成背景、革命特点及主要成就。
答:形成背景:从19世纪中叶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美发达国家陆续完成了工业革命。
随着生产的发展,对于动力、材料、通讯等技术又不断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有的以蒸汽机动力为中心的技术体系的矛盾也日益表面化。
19世纪以来自然科学在各个领域的全面发展,则为技术上的新发明提供了科学前提。
以电气为中心的一些技术在原有的技术体系中孕育,并在19世纪中叶以后逐渐运用于生产,由此触发了技术发展史上又一次技术革命,史称以电气为中心的技术革命。
革命特点:一、第二次技术革命是以电气为中心的一群技术的基础上发生的,使原有的技术体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变革。
二、第二次技术革命中的技术发明主要是科学的结果。
三、第二次技术革命中的许多发明都出自实验室。
四、第二次技术革命发生在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的时期,为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
五、第二次技术革命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已经形成了一个崭新的技术体系,在这之后进入了这一技术体系的改良和完善时期。
主要成就:其中包括钢铁材料技术、内然动力技术、电机的发明和电力应用技术、无线电通讯技术等,电气技术则是这一群技术的主导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