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铜矿处理的理论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25.29 KB
- 文档页数:11
西藏某低品位氧化铜矿选矿试验研究报告西藏某低品位氧化铜矿选矿试验研究报告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某低品位氧化铜矿选矿技术,选出品质较好的铜精矿。
试验选择的氧化铜矿石含铜量为0.91%,选矿工艺包括粗磨-粗选-二次磨-中选-精选-部分回收铜浸液等步骤。
通过对试验结果的统计和分析,发现该选矿工艺大幅提升了品质,选矿率从原来的5.23%提升至19.73%,铜品位达到23.80%。
关键词:低品位氧化铜矿,选矿试验。
一、选矿原理和工艺流程低品位氧化铜矿选矿试验的原理是通过机械物理和表面化学作用,在矿石表面形成一层带正电的氧化物膜,并利用匝道作用实现氧化铜矿和贫矿物分离。
本试验选择的选矿工艺包括:1. 粗磨-粗选:将矿石通过初级破碎、研磨等工艺,将含铜物质分离出来。
2. 二次磨-中选:在初选后,将结构更加密实的矿石再次进行破碎,将其适当细化。
然后通过中选实现铜和矿细粒子的分离。
中选选择的是机制相同但粒度不同的矿浆。
3. 精选:将经过中选的浮选精矿,进一步提纯铜等金属元素。
4. 部分回收铜浸液:通过回收和再利用浸液,提升铜的含量。
二、实验样品和方法1. 材料和设备试验中用到的样矿来自西藏某采掘区。
选矿设备包括球磨机、筛子、浮选机等。
2. 实验方法(1)粗磨:将样矿粗磨至0.074mm以下(2)粗选:粗磨后通过筛子进行筛选。
(3)二次磨:对筛选后的物料再次进行破碎(4)中选:给矿浆加入中选药剂,使用浮选机将铜精矿从悬浮的矿料中分离。
(5)精选:使用浮选机对铜精矿进行精选,进一步提取铜等金属元素。
(6)部分回收铜浸液:使用铜浸液反应棒将回收的铜浸液加入弱硫酸中进行沉淀和浓缩,得到含铜浸液。
三、实验结果1. 矿石品位原料废石片段不属于选矿过程中的矿物部分,而为矿山中的无用石头部分。
试验中样品含铜量为0.91%。
2. 矿石回收率试验中,对同等重量的样品进行选矿处理,矿石回收率由原来的5.23%提升至19.73%。
3. 铜品位试验中选择的选矿工艺在提纯铜精矿等金属元素上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提升,铜品位由原来的0.13%提升至23.80%。
氧化铜选矿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氧化铜矿是铜矿中的一种,成分主要包括氧化铜和碳酸铜等化合物,常见的氧化铜矿有赤铜矿、黑铜矿、红铜矿等。
由于氧化铜矿的难选性,其选矿工艺存在一些问题。
下面将对氧化铜选矿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探讨。
一、研究现状1.物理选择工艺氧化铜矿常采用的物理选矿工艺有颗粒物理选矿和浮选分级选矿。
颗粒物理选矿常用于中等粒度的氧化铜矿选矿中,其工作原理是根据矿石的颗粒大小和密度差异进行物理分离。
这种工艺需要从粗矿产中去除杂质,提高铜品位。
浮选分级选矿则是根据氧化铜矿的浮选特性采用的,先对氧化铜矿进行浮选分离,再进行进一步选矿处理。
由于浮选分级选矿简单易行,已成为氧化铜矿选矿中的主要工艺之一。
2.化学浸出法化学浸出法是将氧化铜矿中的铜溶解到溶液中,使用合适的还原剂还原铜离子,从而获得铜金属或质量较高的铜离子,其选矿工艺常采用“氧化浸出-氨解决-电渣重铜”工艺流程。
这种工艺适用于铜含量较高的氧化铜矿选矿中,但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选矿过程中浸出液前后的铜离子浓度不稳定,难以控制氨解反应的速率。
3.化学-物理复合法化学-物理复合法是将氧化铜矿中的铜溶解出来,在浸出液中加入还原剂还原铜离子,通过吸附剂吸附并回收铜离子。
这种工艺也被称为浮选前浸出-浮选分离-吸附回收。
其优点是可以通过优化化学浸出参数、吸附剂和表面改性,提高吸附效果,使选矿过程更加稳定和可控性。
此种工艺目前已广泛应用。
二、存在问题1.原材料质量问题氧化铜矿选矿的成功与否与原材料的质量直接相关。
氧化铜矿主要成分之一,氧化物是一种稳定的物质,可以在自然环境中长时间保存。
但是,氧化铜矿在矿区地质条件不同或存在不同的加工工艺问题,氧化铜矿的品位、矿石组成也会发生变化,进而对选择和设计选矿方案产生影响。
2.氧化铜矿的杂质问题氧化铜矿中会存在杂质,如Fe、Ca、Ni、Co等。
这些杂质会影响铜金属的质量和选矿回收率。
氧化铜矿中的一些杂质会降低铜的品位或影响浮选效果,导致不能顺利达到预期的选矿效果。
难选氧化铜矿石的处理技术研究詹信顺1 周 源2(1江西铜业集团公司江西贵溪335424 2江西理工大学江西赣州341000)摘 要 本文论述了难选氧化铜矿床类型,以及目前处理该类矿石的工艺流程及选矿药剂的现状,最后提出了处理难选氧化铜矿石的高效分选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难选氧化铜矿 化学选矿 生物处理 浮选药剂1 难选氧化铜矿的类型在我国铜矿资源中,除大多数硫化铜矿床上部有氧化带外,还有储量巨大的独立的氧化铜矿床。
在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铜矿中,氧化铜矿和混合铜矿占目前世界铜矿资源的10%~15%,约占铜金属量的25%。
随着高品位硫化铜矿资源的逐渐减少,氧化铜矿的应用与开发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尤其是难选氧化铜矿。
常见的难选氧化铜矿石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1)硅孔雀石型矿石。
此类矿石以含硅孔雀石为主,其他氧化铜矿物次之,矿物有孔雀石、蓝铜矿、黑铜矿、赤铜矿等结合式铜矿,含铜多水高岭土及少量次生硫化物。
硅孔雀石多呈短脉或团块状分散于岩石中,属难选型,可采用化学选矿法、离析-浮选法等方法处理。
2)赤铜矿型矿石。
矿石中以赤铜矿和孔雀石为主,其他氧化物次之,次生硫含量不多,矿物常呈团状和浸染状。
3)水胆矾型矿石。
此类矿石以铜的矾类矿物为主,常呈毛发状、针状和砂粒状集合体充填于淋滤孔洞和裂隙中,部分呈糖粒状与矿泥质物一起堆积。
品位较富,脉石矿物有硅酸盐矿物、褐铁矿和碳酸盐矿物等。
4)结合型矿石。
此类矿石以结合式铜矿或含铜多水高岭土为主,氧化铜矿物颗粒极细被包含于褐铁矿或泥质物中,成包裹体均匀分布。
一般品位较贫,在多数氧化矿体中占一定分量,脉石为硅酸盐类,则此类矿石属难选型。
如果脉石矿物为碳酸盐类,则属复杂难选型,常用的选矿方法有化学选矿法和离析浮选法等。
5)氧化铜混合型矿石。
此类矿石是由硅孔雀石、矾类、结合铜等难选矿物和孔雀石、蓝铜矿、赤铜矿等易选矿物混杂共生,脉石为硅酸盐和褐铁矿,矿石则属难选型。
若脉石矿物为碳酸盐类,则属复杂难选型,可用化学选矿-浮选、氨浸-萃取-电积法、离析-浮选等方法处理。
氧化铜矿浮选技术一、前言氧化铜矿是一种重要的铜矿资源,其开采和利用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氧化铜矿的浮选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提取方法之一,本文将详细介绍氧化铜矿浮选技术的原理、工艺流程、影响因素以及优化措施。
二、原理氧化铜矿浮选技术是通过将氧化铜矿与药剂混合后进行搅拌和吹泡,使得氧化铜矿中的铜离子被药剂吸附到泡沫表面上,从而实现铜的分离和提取。
该技术主要依靠药剂与氧化铜矿之间的物理和化学作用来实现分离。
三、工艺流程1. 粗选阶段:将经过初步粉碎和筛分后的原料进行粗选,去除掉其中较多的杂质和非金属物质。
2. 中选阶段:将粗选后的物料进行中选处理,通过调整药剂种类和用量等参数来实现对于含铜量较高的部分进行提取。
3. 精选阶段:将中选后的物料进行精选处理,通过再次调整药剂种类和用量等参数来提取残留的铜矿石。
四、影响因素氧化铜矿浮选技术的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药剂种类和用量:药剂种类和用量是影响氧化铜矿浮选效果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2. 搅拌速度和时间:搅拌速度和时间对于氧化铜矿浮选过程中泡沫生成和控制起着关键作用。
3. 浮选机型号和规格:不同规格、型号的浮选机对于氧化铜矿浮选效果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4. 环境条件: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等也会对于氧化铜矿浮选产生一定影响。
五、优化措施针对以上影响因素,可以采取以下优化措施来提高氧化铜矿浮选技术效率:1. 选择合适的药剂种类和用量,通过实验确定最佳使用方案。
2. 控制搅拌速度和时间,保证泡沫生成和控制的稳定性。
3. 选择合适的浮选机型号和规格,根据生产需求进行合理配置。
4. 优化环境条件,如保持温度、湿度等在合适范围内。
六、总结氧化铜矿浮选技术是一种重要的铜矿提取方法,其原理简单、工艺流程清晰。
但是其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措施。
通过对于药剂种类和用量、搅拌速度和时间、浮选机型号和规格以及环境条件等方面进行优化可以提高氧化铜矿浮选技术效率,实现更加高效的铜矿提取。
采矿工程M ining engineering 刚果(金)某矿山低品位氧化铜选矿试验研究张晓峰1,钟先林2,赵要锋1,田春友2(1.中色华鑫马本德矿业有限公司,刚果(金) 卢本巴西 999059;2.中色华鑫湿法冶炼有限公司,刚果(金) 利卡西 999059)摘 要:随着近年来刚果(金)卢本巴西-利卡西地区高品位铜矿消耗,当地铜湿法冶炼企业被迫采用更低品位的氧化铜矿为原料组织生产。
采用浮选方式对低品位氧化铜矿石处理富集成较高品位铜精矿是解决方法之一。
本文论述低品位矿浮选的意义,同时介绍该地区典型低品位铜矿的浮选实验结果,采用常规浮选方法对浮选药剂、碎磨工况、综合浮选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矿砂浮选试验获得铜精矿中氧化铜中铜品位可达到5.12%,铜回收率为82.59%,对原矿氧化铜中铜回收率为73.28%。
关键词:刚果(金);低品位;氧化铜;浮选中图分类号:TD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9)11-0029-2Experimental study on ore dressing of the D. R. Congo low grade oxide copperZHANG Xiao-feng1, ZHONG Xian-lin2, ZHAO Yao-feng1, TIAN Chun-you2(1.CNMC Huachin Mabende Mining S.A., Lubumbashi 999059, DRC;2.CNMC Huachin Metal Leach S.A., Likasi 999059, DRC)Abstract: With the consumption of high-grade copper ore in D.R. Congo Lubumbashi-Likasi region in recent years, local copper hydrometallurgy enterprises are forced to use lower-grade oxidized copper ore as raw material to organize production. It is one of the solutions to treat the low-grade copper oxide ore with flotation to get the higher-grade copper concentrate. Firstl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flotation of low-grade ore. The flotation experiment results of typical low-grade copper mines in this area were introduced, and the flotation agents, grinding conditions and comprehensive flotation experiment results were analyzed by using conventional flotation method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pper grade of copper oxide in copper concentrate reached 5.12%, the recovery of copper was 82.59%, and the recovery of copper in copper oxide was 73.28%.Keywords: D. R. Congo; Low grade; Copper oxide; Flotation刚果(金)铜、钴资源丰富,随着近几年政局稳定,铜、钴资源开发出现井喷式发展,特别是中资企业发展迅猛,随着高品位氧化铜矿石枯竭,采用更低品位矿石冶炼是唯一选择。
对低品位氧化铜矿选矿技术的研究摘要:氧化铜矿石一般具有矿物组成复杂、品位低、氧化率高、含泥量高等特点,因此开展氧化铜矿石综合回收利用研究,对中国工业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即详细阐述了低品位氧化铜矿选矿技术的要点。
关键词:低品位;氧化铜;矿选;浮选1.矿石性质某氧化铜矿石铜品位为1.24%、银品位为37.2g/t,二氧化硅品位较高,为83.19%。
矿石中矿物组成较复杂,目标矿物主要为孔雀石和蓝铜矿,伴生的金属矿物有黄铁矿、黄铜矿、褐铁矿和赤铜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碳酸盐、泥质岩、硅质岩、石英等。
矿石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见表1,铜物相分析结果见表2。
表1 矿石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2 铜物相分析结果1.试验结果与讨论该矿石属典型的氧化铜矿石,自由氧化铜为主,次为结合氧化铜,含少量硫化铜。
矿石中铜氧化率近90%,其中结合氧化铜含量较高,达20%以上。
单一处理方法如湿法冶金或浮选法都有其不适应的铜矿物对象,因此,选-冶(冶-选)联合工艺为首选推荐工艺;考虑到矿石酸性脉石为主(硅、铝质占67.5%,钙镁质占约5%),湿法冶金首选酸浸(硫酸)。
1.硫化作用机理氧化矿亲水性强,用黄药类捕收剂不易浮选,通过添加硫化剂(如Na2S)对氧化矿进行表面改性,使氧化矿活化而被捕收。
硫化钠在溶液中发生水解,水解反应见式(1)~(3),水解产物又进一步解离为OH-,HS-,S2 -等,S2-进一步与孔雀石表面的Cu2 +发生化学反应,使孔雀石表面层转换为硫化物层,改变硫化矿的表面性质,再通过黄药类捕收剂浮选富集。
表面硫化反应见式(4)。
1.选-冶联合工艺试验1.浮选浮选试验流程图见图1。
根据不同铜矿物可浮性差异采用分步浮选的工艺流程,先浮硫化矿后浮氧化矿。
不同铜矿物浮选匹配使用合适捕收剂:铜硫化物浮选采用Z-200 ;一般氧化铜采用活化-硫化-强化捕收(螯合剂XTT-中性油与混黄药);难选氧化铜采用螯合剂(XTT:YTT 2:1)-中性油与混黄药(戊黄:丁胺黑药2 :1)三元组合捕收剂强化回收。
双氧水氧化黄铜矿-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双氧水氧化黄铜矿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过程,通过利用双氧水对黄铜矿进行氧化,可以实现黄铜矿的有效分解和转化。
双氧水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强氧化性和杀菌消毒作用,因此在很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黄铜矿则是一种常见的铜矿石,含有较高比例的黄铜成分。
通过双氧水的氧化作用,可以将黄铜矿中的黄铜氧化成高铜含量的氧化铜,进而提高矿石的纯度和价值。
本文将探讨双氧水氧化黄铜矿的反应机理、实验结果分析以及未来的应用前景展望,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参考和启发。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包括了本文的组织架构和各部分内容的安排方式。
本文章结构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分为三个方面:概述双氧水氧化黄铜矿的背景和意义、介绍文章结构及各部分内容、明确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接下来是正文部分,将分为三个小节:1. 双氧水的性质:介绍双氧水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应用领域。
2. 黄铜矿的特点:描述黄铜矿的矿物组成、物理性质和在工业上的应用。
3. 双氧水氧化黄铜矿的反应机理:探讨双氧水与黄铜矿反应的化学机理和过程。
最后是结论部分,将分为三个小节:1. 实验结果分析:对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
2. 应用前景展望:展望双氧水氧化黄铜矿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3. 结论总结:总结本文的观点和研究结果,强调本文的重要性和创新性。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探究双氧水氧化黄铜矿的反应机理,并分析其在实验中的表现和应用前景。
通过深入研究双氧水和黄铜矿的性质及特点,我们将探讨双氧水在氧化黄铜矿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展望其在黄铜矿处理和利用中的潜在价值。
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更好地理解双氧水氧化黄铜矿的方法和机理提供参考,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正文2.1 双氧水的性质双氧水(H2O2)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特殊的化学性质。
其分子结构中包含两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是一种氧化剂。
立志当早,存高远氧化铜矿处理方法处理氧化铜矿的方法,主要有下几种:(1)硫化后萤药浮选法。
此法是将氧化矿物先用硫化钠或其他硫化剂(如硫氢化钠)进行硫化,然后用高级黄药作捕收剂进行浮选。
硫化时,矿浆的pH 值愈低,硫化进行得愈快。
而硫化钠等硫化剂易于氧化,作用时间短,所以使用硫化法浮选氧化铜时,硫化剂最好是分段添加。
硫酸铵和硫酸铝有助于氧化矿物的硫化,因此硫化浮选时加入该两种药剂可以显著地改善浮选效果、可用硫化法处理的氧化铜矿物,主要是铜的碳酸盐类,如孔雀石、蓝铜矿等也可以用于浮选赤铜矿,而硅孔雀石如不预先进行特殊处理,则其硫化效果很差,甚至不能硫化。
(2)脂肪酸浮选法。
该法又称为直接浮选法,用脂肪酸及其皂类作捕收剂进行浮选时,通常还要加入脉石抑制剂水玻璃、磷酸盐及矿浆调整剂碳酸钠等。
脂肪酸机器皂类能很好地浮选孔雀石及蓝铜矿,用小同烃链的脂肪酸浮选孔雀石的试验结果表明,只要烃链足够长,脂肪酸对孔雀石的捕收能力足相当强的,在一定范围内,捕收能力越强,药剂的用量就越少,直接浮选只适用于脉石不是碳酸盐类的氧化铜矿,当脉石中舍有大量铁、锰矿物时,其指标就会变坏。
(3)特殊捕收剂法。
对氧化铜矿的浮选,除使用上述两类捕收剂以外,还可采用其他特殊捕收剂进行浮选有时还可以与黄药混合使用,以提高铜的回收率。
(4)浸出-沉淀-浮选法。
由于氧化铜矿的种类多有的可浮件好,有的可浮性差,还有些氧化铜矿物容易被某些酸、碱溶解,所以也有将难选易溶的氧化铜矿物先用酸提出然后用铁粉置换,沉淀析出金属铜,再用浮选法浮出沉淀铜。
设法技术条件是:根据矿石嵌布粒度,将矿石细磨到单体分离。
浸出用0.5%-3%的稀硫。
氧化铜选矿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氧化铜是一种重要的铜矿石,常常存在于低品位、大量废弃矿渣中。
目前,氧化铜选矿技术已经逐步发展成熟,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主要探讨氧化铜选矿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氧化铜选矿工艺的研究主要包括浮选、重选、磁选、化学浸出等方法。
其中,浮选工艺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
由于氧化铜矿的表面易于受到氧化,因此氧化铜选矿往往需要采用化学药剂来改善其浮选性能。
常用的化学药剂包括捕收剂、泡沫剂、调节剂等。
目前,氧化铜选矿工艺研究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浮选效率。
针对氧化铜矿低品位、低回收率的特点,研究人员通过改进药剂配比、增加药剂种类等方式提高了氧化铜浮选效率。
2、减少矿石遗漏。
氧化铜矿具有普遍的细粒度和密集的结构特点,因此矿石遗漏是氧化铜选矿过程中的一个普遍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研究人员通过进一步改进工艺和设备,以及精细浮选等手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降低生产成本。
氧化铜的生产成本主要由能源、药剂和设备费用构成。
因此,研究人员通过改进浮选工艺、降低使用药剂的用量以及优化设备效率等手段来降低氧化铜的生产成本。
尽管氧化铜选矿工艺在研究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选矿药剂的选择。
氧化铜矿细粒度、结构密集,使得药剂的选择变得非常重要。
当前的药剂种类和品种都比较单一,难以适应不同矿石的需要。
2、矿石的预处理。
氧化铜矿经常伴随着杂质矿物,如石英、钙钡铅矿等。
这些杂质矿物影响氧化铜的提取效率,需要对其进行预处理,但目前预处理技术还比较落后。
3、环保问题。
当前的氧化铜选矿工艺较为耗能,且使用的药剂含有一定的有毒成分,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因此,需要进一步的技术改善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提高氧化铜选矿的经济效益。
三、结论综上所述,氧化铜选矿技术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难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研究新型药剂的开发和应用、提高矿石预处理技术、改进设备性能等。
刚果氧化矿硫化矿火法湿法理论说明以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在矿石开采和冶炼过程中,处理不同类型的矿石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刚果地区是世界上重要的矿产资源供应地之一,其中氧化矿和硫化矿是常见的两种类型。
对这些矿石进行处理可以提取有用的金属元素,包括铜、锌等。
本文旨在详细说明刚果氧化矿和硫化矿的理论知识,并介绍相关处理方法——火法和湿法。
这些处理方法在提取金属元素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在刚果地区得到广泛应用。
下面将逐步介绍每个部分的内容。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主要部分。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概述整篇文章,并介绍文章结构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文章内容。
然后进入理论说明部分,我们将详细讨论氧化矿和硫化矿的特点及其在冶金中的作用。
接着,在火法处理部分,我们将介绍该方法的原理以及典型工艺流程。
随后,在湿法处理部分,我们将阐述该方法的原理并描述其常见工艺流程。
最后,我们将总结本文的要点,并对进一步的研究展望进行探讨。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有关刚果地区氧化矿和硫化矿处理方法的全面理论知识。
通过介绍火法和湿法这两种主要处理方法,读者将能够了解到在实践中如何应用这些方法来提取金属元素。
此外,本文还将分析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并对未来可能的改进和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以上是对文章“1. 引言”部分内容的详细说明,请根据需求添加或修改内容。
2. 理论说明2.1 氧化矿氧化矿是指含有金属元素氧化物的矿石。
在刚果,氧化铜矿是最常见的氧化矿之一。
它主要由铜氧化物组成,例如赤铁矿(Cu2O)和黑铜矿(CuO)。
氧化矿通常存在于地表附近或浅层地下。
对于氧化矿的处理,通常采用冶金工艺将其转化为金属。
首先,通过浸出法或者其他方法从原始矿石中提取出含有金属元素的溶液。
然后,通过还原反应将溶液中的金属元素还原出来,并进行纯化和提纯操作。
2.2 硫化矿硫化矿是指含有金属元素硫化物的矿石。
在刚果,硫化铜矿是最常见的硫化矿之一。
它主要由黄铜石(CuFeS2)和黝铜石(Cu5FeS4)等硫化物组成。
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 氧化铜矿活化剂的研究及应用现状刘呈祥摘要:铜是一种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子、电气、轻工、机械等行业领域,是国民经济生产的重要资源。
硫化铜矿是铜的主要来源,但随着社会发展对铜资源需求量不断扩大,易选硫化铜矿储量不断下降,使人们开始关注较难选的氧化铜矿。
浮选法是氧化铜矿主要处理方法,不同氧化铜矿物类型的可浮性不同。
实践表明,在氧化铜矿浮选过程中,捕收剂非常关键,而活化剂选用效果则会直接影响捕收剂效果。
因此,氧化铜矿活化剂的作用也非常重要。
本文对主要氧化铜矿活化剂的类型及作用机理及其研究及应用现状进行探讨。
关键词:氧化铜矿;活化剂;作用机理;应用现状我国氧化铜矿在铜矿总量中占据较大比例,既有独立的大型氧化铜矿,同时在绝大部分硫化铜矿中都含有氧化铜矿层,是获取铜金属资源的一个重要来源之一。
氧化铜矿的处理方法较多,包括浮选法、离析法、浸出法等,其中应用最为广泛且目前发展较为成熟的一种处理方法就是浮选法。
由于绝大多数的氧化铜矿石的氧化率和结合率较高,矿物粒度较细且不均匀分布,并且具有较强的亲水性和含泥量高等特征,同时伴生有用组分较多,从而导致氧化铜矿选矿具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氧化铜矿浮选过程中,活化剂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前,氧化铜矿的开发利用率不断增加,其难选程度也随之上升,再加上活化浮选工艺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科学选用活化剂就变得意义重大。
1 常见氧化铜矿物类型及其可浮性1.1 孔雀石孔雀石属于碳酸盐类矿物,其含铜量约为57.5%,可溶解在酸类、氰化物、铵盐等,是一种易选性氧化铜矿。
孔雀石较多与蓝铜矿、辉铜矿等含铜矿石共生,在浮选中可直接选用脂肪酸浮选法或羟肟酸钠捕收剂浮选,或者利用硫化—黄药浮选。
1.2 硅孔雀石硅孔雀石属于水合硅酸盐类通矿物,其成分组成与物化性质具有不固定特征,且属于一种化学非均质物料,含物理和化学吸附水量较大。
所以硅孔雀石的亲水性非常强,难以被活化剂活化,具有难选性。
氧化铜矿的浮选及研究进展一、绪论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2 氧化铜矿的基本特点1.3 浮选在氧化铜矿中的应用1.4 国内外研究现状二、氧化铜矿的浮选工艺2.1 氧化铜矿的选矿流程2.2 氧化铜矿浮选的基本原理和流程2.3 氧化铜矿浮选的影响因素三、影响氧化铜矿浮选效果的因素分析3.1 矿石性质对浮选效果的影响3.2 药剂种类及用量对浮选效果的影响3.3 操作参数对浮选效果的影响四、氧化铜矿的浮选新技术4.1 氧化铜矿表面活性剂浮选法4.2 生物浮选技术4.3 冷凝水浸渍法浮选技术五、发展趋势和展望5.1 逆浸渍浮选工艺的应用5.2 精细氧化铜矿浮选技术的发展5.3 社会环境和经济因素对氧化铜矿浮选的影响参考文献一、绪论1.1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铜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在现代工业中,铜是极为重要的一种金属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电子、通讯、能源、交通、建筑等领域。
铜矿资源的不断减少和由于矿石品位的逐渐降低,对氧化铜矿的开发和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浮选作为一种选择性分离矿矿物和非矿物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铜矿的选矿中。
因此,对于氧化铜矿浮选的研究,不仅可以提高氧化铜矿的综合利用率,实现铜的高效提取,还能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对铜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应用价值。
1.2 氧化铜矿的基本特点氧化铜矿是指在自然环境中,铜矿石与氧气作用产生的一种氧化铜矿物。
其主要矿物有赤铜矿、绿矾石、铜丹石、孔雀石、菱镁矾石等。
氧化铜矿总体来说,矿石颗粒粗细不均匀,品位低且难以理解,硫化物含量低,浮选难度相对较大,这给其浮选过程带来了困难。
1.3 浮选在氧化铜矿中的应用氧化铜矿常常通过浮选的方式进行选矿。
浮选广泛应用于氧化铜矿的过程中,因为它可以完成有选择性的提取铜矿物,从而提高了选别品位。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矿物与脂肪族或芳芳族有机分子的亲和力不同,将铜矿物与其他杂矿分离。
这种技术选择性高,对氧化铜矿的处理也十分适用。
氧化铜矿浮选方法探讨浮选法作为现代氧化铜矿的主要手段,需要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
文章针对氧化铜矿的直接浮选法、硫化浮选法等进行了现状分析,并针对浮选相关的工艺流程、药剂等进行了分析,旨在为现代浮选工艺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标签:氧化铜矿;浮选工艺;硫化机理引言铜矿的存在形式以硫化矿、氧化矿为主,现代社会各行业快速发展,对应工业、电气电子行业中铜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对应铜矿开采日益重要。
国内铜资源短缺,增加了对应氧化铜的开采难度。
一般铜以氧化物的形式分布于脉石内部,吸附态为主要形式。
氧化铜的种类较多,具有一定工业价值的包括种类较多,如孔雀石、蓝铜矿等等。
国内外针对氧化铜矿的浮选方法、药剂、工艺等均进行了全面研究,旨在提高铜矿的实际开采效果。
1 氧化铜矿浮选方法的分析浮选法作为现代铜矿的主要手段,一般孔雀石、蓝铜矿均采用浮选处理,对应磷酸铜矿等物质的浮选难度相对较高。
文章根据铜矿性质、捕捉剂差异等进行了浮选法的分类讨论,具体如下。
1.1 直接浮选法直接浮选法,起初借助捕捉剂进行处理,包括中性油乳浊液浮选、脂肪酸浮选法、胺类浮选法等。
一般在结构简单、性质较为单一的矿石中应用较多,捕捉剂的合理性十分关键。
第一、脂肪酸浮选法。
氧化铜的浮选处理中,借助脂肪酸盐作为捕捉剂进行直接处理,在孔雀石为主的铜矿中应用较为广泛。
南非地区早期借助脂肪酸处理的铜矿开采效果良好。
此外,方解石、白云石在药剂处理状况下,具有一定的可浮性,对复杂氧化铜矿的浮选仍无法实现良好操作控制。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矿泥的危害不容忽视,对捕捉效果限制作用较强。
国内外针对脂肪酸进行了相应的改性研究处理,对应研发出一定量的捕捉剂,提高了针对处理能力。
国外冶金行业学者研发得出:油酸钠苏打可作为良好的捕捉剂,效果良好,尤其是针对硅孔雀石的处理能力较高。
湖南韦华祖等人研究得出磺酸盐类物质捕捉剂可提高孔雀石浮选能力。
借助十二烷基磺酸钠对孔雀石具有较强的捕收能力(其回收率可达96%~98%)和较宽的浮选pH值范围(pH值4~11),具有与油酸相似的捕收性能,同时它们对钙质矿物的捕收能力较油酸弱,因而其选择性好,在硬水中使用比油酸钠更优越。
氧化铜矿酸浸试验研究报告1. 背景新疆某地拥有丰富的氧化铜矿资源,而酸浸法是一种常用的提取铜的方法。
本次试验旨在研究氧化铜矿的酸浸性能,分析其适用性和提取效果,为后续的工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2. 实验方法2.1 试验样品准备从新疆某地采集的氧化铜矿样品经过破碎、磨矿等处理,得到粒径为0.1-1mm的试验样品。
2.2 试验设备与试剂•酸浸设备:包括酸浸槽、搅拌器、恒温水浴等。
•试剂:硫酸、二氧化硫、过氧化氢等。
2.3 试验步骤1.将试验样品加入酸浸槽中,并添加适量的硫酸。
2.开启搅拌器,保持搅拌速度恒定。
3.控制恒温水浴温度,使其保持在40-60摄氏度之间。
4.在试验过程中,定期取样,分析溶液中铜离子的浓度。
3. 数据分析3.1 酸浸效果分析根据试验数据,绘制出铜离子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通过曲线的趋势,可以判断酸浸的效果。
3.2 提取效率分析根据试验数据,计算出铜的提取率。
提取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提取率 = (溶液中铜离子浓度× 溶液体积) / (初始试样中铜的质量)3.3 试剂消耗分析根据试验过程中使用的试剂量,计算出每克铜的试剂消耗量。
试剂消耗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试剂消耗量 = 试剂用量 / (初始试样中铜的质量)4. 结果与讨论经过试验,得到了氧化铜矿的酸浸性能数据。
根据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酸浸效果良好:铜离子浓度随时间的增加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表明酸浸过程能够有效地将铜从矿石中提取出来。
2.提取效率较高:根据计算结果,氧化铜矿的提取率在80%以上,说明该方法适用于高效提取铜。
3.试剂消耗量适中:根据计算结果,每克铜的试剂消耗量在合理范围内,不会对经济效益造成过大影响。
5. 建议基于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提出以下建议:1.在工业生产中,可以采用酸浸法来提取氧化铜矿中的铜。
2.酸浸过程中,可以进一步优化酸浸条件,以提高提取效率和降低试剂消耗量。
3.在实际生产中,需要进行更多的工艺参数优化试验,以进一步改进提取效果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