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煮时间对生大黄中五种游离蒽醌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282.85 KB
- 文档页数:3
大黄甘草汤中甘草酸对蒽醌类化合物提取率的阻碍韩刚金光灿叶小舟毕瑞董玥【摘要】目的研究大黄甘草汤中甘草酸对大黄中游离与结合蒽醌类化合物提取率的阻碍,揭露甘草在中药方剂配伍中能缓和大黄泻下作用的缘故。
方式按传统水煎法制备大黄甘草汤,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液中游离与结合蒽醌类化合物的含量。
结果大黄与甘草在水煎进程中,甘草中的甘草酸可增加大黄中游离蒽醌的提取率,降低大黄中结合蒽醌的提取率。
结论大黄与甘草在煎煮进程中,甘草中的甘草酸与产生泻下作用的结合蒽醌生成沉淀,降低了结合蒽醌的含量,甘草可缓和大黄的泻下作用。
【关键词】大黄蒽醌甘草甘草酸分光光度法大黄甘草汤出自张仲景的《金匮要略》,由大黄和甘草两味中药组成。
用于医治实热积滞,食入即吐,大便秘结,胃热上中所致的呕吐。
大黄的要紧成份为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统称为蒽醌类化合物,以结合型与游离型两种形式存在[1]。
大黄中产生泻下作用的要紧成份为结合型蒽醌。
甘草能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在药物配伍中起重要作用。
甘草中要紧成份甘草酸能抑制动物离体肠管活动,可减轻大黄泻下作用引发的猛烈腹痛[2]。
最近有报导甘草中的甘草酸与小檗碱生成沉淀,使小檗碱在体内产生缓释作用[3]。
本文采纳分光光度法研究大黄甘草汤在煎煮进程中,甘草酸与大黄中的蒽醌类化合物的彼此作用,探讨大黄甘草汤中甘草缓和大黄泻下作用的缘故。
1 仪器与材料8453E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美国Angilen公司);AE-240电子天平(Mettler公司);低速离心机(KDC-1042科大创新公司);电热恒温水浴(上海医疗器器械五厂);中药粉碎机(天津泰斯特仪器)。
1,8-二羟基蒽醌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 0829-9908);甘草酸(西安富捷药业,甘草酸含量≥98%);大黄、甘草饮片购自唐山市药材站,以上药材经我系生药教研室鉴定为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和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sis Fisch.。
不同炮制和煎煮时间对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研究【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炮制和煎煮时间对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
方法:选择试验用小白鼠120只,整个实验分为煎煮实验组和炮制实验组两个大组,分别展开煎煮实验和炮制实验,分析煎煮时间以及炮制方法对小鼠胃内容物排空和小肠推进的影响。
结果:在煎煮时间方面,5min生大黄组在胃残留率、小肠推进率方面存在好于生理盐水组(P0.05)。
煎煮时间越长,在小肠推进作用方面越不明显,同时胃排空速率会明显下降;在炮制方法方面,醋大黄组与酒大黄组在胃残留率、小?c推进率方面明显更好(P<0.05)。
结论:中医临床用药需要对煎煮时间以及炮制方法有充分全面的分析考虑,辨证治疗。
【关键词】炮制;煎煮;时间;大黄;沉降药性;影响【中图分类号】R28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3-03-188-02大黄属于中医临床常用要,味苦、芳香。
采集自蓼科植物大黄根茎,大量药理学实验研究表明,大黄应用在临床治疗中利湿退黄、清热泻火、凉血解毒[1]。
中医临床认为,沉降药性一方面受到药物重量以及四气五味因素影响,同时还很大程度上受到煎煮时间、炮制方法等方面因素影响[2]。
本文选择大黄进行研究,探讨不同炮制和煎煮时间对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选择试验用小白鼠120只,最低体重19g,最高体重23g,平均体重(21.2±0.6)g。
实验药品选择生大黄片。
实验仪器选择UV-800紫外分光光度计,离心机、恒温水浴锅等。
1.2方法整个实验分为煎煮实验组和炮制实验组两个大组,其中煎煮实验组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小白鼠15只,分别为生理盐水组、5min生大黄组、10min生大黄组、30min生大黄组;炮制实验组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小白鼠15只,分别为生理盐水组、生大黄组、醋大黄组、酒大黄组。
1.2.1煎煮实验实验前,所有小鼠禁食4h,大黄使用剂量1.1ml/10g,持续灌注1周,最后一次灌注后1h,选择0.2ml0.2%酚红溶液灌胃,30min后将小白鼠处死,取胃剪开,冲洗胃内容物,冲洗后液体置于离心管,补至10ml,离心处理,2500r/min,10min后取上清液,在431nm波长处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计算小鼠胃内容物残留率。
1822018 年第 5 卷第 34 期2018 Vol.5 No.34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实验研究·炮制影响中药大黄5种蒽醌成分含量的检测分析马小芳,朱宝康(江苏苏中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泰州 225500)【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炮制影响中药大黄5种蒽醌成分含量的检测。
方法 选择色谱柱填料,检测波长为254 nm 。
流动相甲醇-0.1%磷酸溶液。
结果 平均收回率,大黄酸为94.8%,RSD 为0.73%;芦荟大黄素为94.6%,RSD 为1%;大黄酚为96.1%,RSD 为0.41%;大黄素为97.2%,RSD 为0.58%;大黄素甲醚为95.6%,RSD 为0.38%在经过炮制之后,与生品相比较,生大黄当中的五种蒽醌苷元都有不同程度下降。
结论 此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便于操作,较为稳定,能够应用在大黄炮制工艺和质量标准研究当中。
【关键词】炮制;中药大黄;蒽醌成分;含量检测【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8.34.182.02大黄具有解毒凉血,通便清热,能够达到通经逐淤效果。
其含有的蒽醌类衍生物能够显著起到利尿,消炎,抗肿瘤以及抗菌等效果[1]。
蒽醌的测量方式主要包括重量法,比色法,极谱法以及薄层扫描法等,应用最多的就是高效液相色谱法,此次研究主要是探讨分析炮制影响中药大黄5种蒽醌成分含量的检测,现将此次研究报告作如下汇报。
1 药品、仪器和试剂此次研究所使用的紫外检测器和高效液相色谱仪主要为惠普-1100型,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提供大黄酚,大黄酸,大黄素,大黄素甲醚以及芦荟大黄素。
其中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酸为含量测定规格,大黄素甲醚和芦荟大黄素利用高效液相法检测纯度超过98%。
炮制品执行炮制,试剂主要为磷酸,硫酸,盐酸以及乙醚和氯仿等,色谱纯为甲醇,检测用水为纯水。
煎煮时间与大黄作用的联系大黄为常用中药,是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茎,具有泻下攻积、泻火凉血、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等功效,广泛的运用于临床。
大黄的药用成分比较复杂,,最主要成分是葱醌衍生物,同时还有一部分鞣质。
在入汤剂时,不同的煎煮时间其有效成分的含量不同,药理效果不同,临床作用也不同,例如不同的煎煮时间会产生泻下与止泻的双重作用。
下面就煎煮时间对大黄作用的影响做一简单说明。
1.结合蒽醌衍生物的作用及最佳煎煮时间1.1结合蒽醌衍生物的作用大黄中的蒽醌衍生物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部分为游离羟基蒽醌,大部分与葡萄糖结合形成蒽醌甙即结合性蒽醌。
结合蒽醌衍生物是游离蒽醌类的葡萄糖苷或双蒽酮苷,系大黄的主要泻下成分,其中以双蒽酮苷作用最强。
双蒽酮苷为番泻苷A、B、C、D、E、F。
尚含大黄素、芦荟大黄素的双葡萄糖苷。
双蒽酮苷【2】在酶的作用下,在大肠内经过水解、还原、裂解等一系列的反应,转化成为大黄酸蒽酮,大黄酸蒽酮具有胆碱样作用,可兴奋肠平滑肌,使肠蠕动增加而致泻,所以中医多用大黄治疗大便秘结,胃肠积滞,例如大承气汤中大黄主要起通腑泻下、攻积导滞的作用。
曾元儿,陈丰连【3】等专门对“大承气汤” 的传统煎法进行了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各煎煮液中的游离和结合蒽醌类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证实了大承气汤传统煎法“先煎枳、朴 ,后下大黄 ,纳芒硝 ,溶化服”的科学性,就在于有效地提高了主要有效成分的溶存量,为其药效作用提供物质基础,因此大黄在此方中宜后下,故有“大承气先煮枳朴而后纳大黄”之说。
1.2结合蒽醌衍生物的最佳煎煮时间孙玉琦;肖小河【1】等通过对不同煎煮时间与大黄蒽醌类成分动态变化的研究,证实了随着煎煮时间的延长大黄游离蒽醌含量不断升高,大黄结合蒽醌含量在煎煮15min时达到最大值,其后逐渐变小,大黄总蒽醌含量持续增加, 在15min处接近最大值后增速趋缓。
不同方法炮制的大黄中总蒽醌含量比较【摘要】中药经不同辅料、不同方法炮制后,在性味、功效、作用趋向、归经和毒副作用方面都会发生某些变化,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疗效。
本文运用hplc法测定了不同炮制方法的大黄中蒽醌的含量[1-2]。
实验表明,经不同方法炮制的大黄,游离蒽醌、结合蒽醌含量变化有差异:酒炙大黄结合性葸醌有所减少,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等游离葸醌总量几乎没有影响;炒大黄:葸醌减少约50%,结合性葸醌转化成为游离蒽醌增多;醋炙大黄:总蒽醌、结合型葸醌含量较生品明显下降,游离型蒽醌含量有所增加;炭炒大黄炭:结合葸醌含量极少,大黄酸含量增加,以上内容为揭示大黄不同炮制品的科学内涵提供实验依据。
【关键词】大黄;炮制品;游离型蒽醌;结合型蒽醌;液相色谱大黄为蓼科植物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等功效。
现代研究表明大黄含有蒽类衍生物,包括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等,还含有苷类化合物、鞣质类、有机酸类、挥发油类等成分[1],常用于便秘及各种急腹症如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肠梗阻;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感染性疾病及各种菌痢肠炎;各种出血性疾病及胃溃疡、高脂血症、病毒性肝炎、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前列腺炎等疾病的治疗。
本文以购得的生大黄药材为原料,按照《中国药典》、《全国中药炮制规范》[10]相关项目下的酒炙、醋炙、蒸制、炒炭等不同炮制方法,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生大黄以及制备的大黄饮片中游离蒽醌、结合蒽醌的含量进行了定量研究,对大黄蒽醌类成分的药理活性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大黄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价值。
1研究思路及内容1.1大黄炮制购买市售生大黄,采用酒炙、醋炙、蒸制、炒炭等炮制方法制备不同的大黄炮制品种,用粉碎机将生大黄饮片及各种炮制品制成粉末,并过四号筛备用。
1.2不同炮制品中游离蒽醌、结合型蒽醌的测定购买大黄素、大黄素甲醚(游离型蒽醌)、番泻苷a(结合型蒽醌)的对照品,制备各对照品贮备液。
煎煮时间对生大黄中五种游离蒽醌的影响【摘要】[目的]研究五种游离蒽醌(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等)的总含量与煎煮时间的关系。
[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0.1%磷酸(85∶1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4nm;流速:1.0ml/min,柱温:室温,检测生大黄煮沸之后每2分钟时所取水煎液样品中五种游离蒽醌的含量.[结果]在煮沸后20min内,五种游离蒽醌的总含量呈上升趋势;之后,呈下降趋势。
[结论]沸腾后仍用武火继续煎煮约20min时五种游离蒽醌的总含量最高。
【关键词】生大黄游离蒽醌高效液相色谱法Abstract:[Objective]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total count of the five free anthraquinone(A loe emodin,Rhein,Emodin,Chrysophanol,Physcion) in Radix et Rhizoma Rhei and the decoction time.[Method]HPLC was used with the chromatographic conditions as follows:mobile phase:methanol0.1% phosphonic acid solution = 85 :15,detection wave length:254nm,flow rate:1.0 ml/min,column temperature:room temperature.The count of the five free anthraquinone in the decoction taken in every 2 minutes after the solution boiled was determined.[Results]During the 22 minutes after the solution was boiled,the total count took on a ascending tendency,afterwards,it took on a descending tendency.[Conclusion]The biggest number of the total count was obtained 20min after the solution was boiled.Key words:Radix et Rhizoma Rhei;Free Anthraquinone;HPLC大黄(Rheum officnale Baill)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d)、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及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Maxim.ex Balf)的根茎。
分析大黄饮片炮制前后物质基础变化规律周敏【摘要】目的:研究大黄饮片炮制前后物质基础变化规律。
方法:使用相应实验仪器和分光光度计针对中药大黄饮片炮制工艺做出进一步研究。
结果:不同大黄和所产出的产品在鞣质质量分数以及蒽醌质量分数均有所不同,此外这些产品的干燥失质量以及浸出物中含有的水量也有所不同。
结论:对生大黄和炮制加工产品在进过炮制之后,对物质变化规律进行试验检测,能够取得相对准确的检测数据和结果,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支持。
【关键词】大黄饮片;炮制;物质基础;变化规律R28 B 2095-6851(2017)06--01对于中药炮基本原理进行分析,其核心内容是对中药饮片进行炮制之后,引起药性改变,根源在于对其进行炮制之后,内在物质内涵出现变化。
对物质基础进行深入研究,也就是对其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做出总结,从而充分了解中药炮制对药性带来改变的科学内涵和变化规律,其不但能够表明药品的炮制原理,促使中药药性理论科学内涵被丰富,同时也能够为炮制工艺的规划化以及饮片质量评价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不同炮制饮片深加工的应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本研究将生大黄、熟大黄、大黄炭和酒大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方式,探讨了大黄片炮制前后物质基础变化规律,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主要使用相应实验仪器对中药大黄饮片进行检测,使用722分光光度计。
1.2 方法①熟大黄:选适量生大黄,生大黄和黄酒按照2:1的比例搅拌。
对其进行持续2h的闷润,此后放入到预先准备好的容器当中,进行24h的蒸制,等到大黄片的表面变为黑褐色,内部全部呈现出金褐色的时候,再从蒸制的容器当中取出来,然后对其进行晾干处理。
②大黄炭:准备适量生大黄,将生大黄放入220℃热锅中炒干,等到其表面变成黑褐色,内部变成焦褐色,在大黄上滴加适量清水,等待锅灭了之后,再从锅中取出来。
③酒大黄:选择适量的生大黄,生大黄和酒按照20:3的比例搅拌均匀。
比较大黄浸渍和煎煮两种不同提取方法r过程中蒽醌类成分的含量变化王永超;厉梦华;尹晓华【摘要】目的观察蒽醌类成分的含量变化在大黄浸渍和煎煮2种不同提取方法过程中的含量变化.方法测定浸渍法、煎煮法以及不同提取时间所得提取液中游离蒽醌以及结合蒽醌的含量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对象为蒽醌成分5种包括大黄素,芦荟大黄素等.结果煎煮法得到的总游离型蒽醌、结合型蒽醌以及蒽醌类成分总含量比浸渍法明显偏高,2种处理方法对应的游离型蒽醌的含量随时间变化基本稳定,结合型蒽醌的含量在煎煮和浸渍过程中随着处理时间延长均有所下降.结论大黄浸渍和煎煮2种不同处理过程中蒽醌类成分的含量变化明显.【期刊名称】《内蒙古医学杂志》【年(卷),期】2017(049)011【总页数】3页(P1283-1285)【关键词】大黄;游离蒽醌;结合蒽醌;煎煮法;浸渍法;含量【作者】王永超;厉梦华;尹晓华【作者单位】山东省日照市中医医院风湿肾病科,山东日照 276800;山东省日照市中医医院风湿肾病科,山东日照 276800;山东省日照市中医医院风湿肾病科,山东日照 276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43.1大黄是一种我国非常有名的中药之一,有降火,解毒,祛瘀,攻积渍的临床疗效,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其有效活性物质为蒽醌类化合物,据有关报道表明,不同提取方法对蒽醌类成分的含量有一定影响[1~3]。
为了研究蒽醌类成分的含量变化与大黄药材采用浸渍和煎煮两种不同处理方法的区别,检测采用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检测,我院特进行临床试验研究。
1.1 仪器色谱仪为日立Primaide;色谱柱:L μna 苯基柱(美国菲罗门公司);梅特勒AL204-IC万分之一电子天平;XMTD-204型数显恒温水浴锅;ZNHW电热套(上海越众仪器设备有限公司);离心机TGL-15(河北安亭科学仪器厂);HS-10260B型超声仪(河北恒奥公司)。
1.2 试药大黄酚(批号 110795-200806)、大黄素甲醚(批号110757-200206)、大黄素(批号110758-200611)、芦荟大黄素(批号 110796-200716)、大黄酸(批号110756-200110)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盐酸(分析纯,广州市东红化工厂);无水乙醚(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水为哇哈哈纯净水,甲醇(色谱纯),磷酸(分析纯),购自天津市康科德科技有限公司。
浅谈大黄不同的炮制煎煮方法对其功效的影响作者:鄯建明来源:《医学信息》2015年第05期摘要:中药的产地、采集和炮制方式都会对其功效有明显影响,选用地道的药材,适时采集,根据具体需要进行炮制煎煮,可保证药效。
大黄性味苦寒,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祛瘀等功效。
可采用水制、酒制、醋制、生用、碳炒、研末等方式进行炮制,制剂有单方、复方、汤剂、丸剂等,不同的炮制、煎煮、制剂方法,其功效不也有所差异。
关键词:大黄;炮制;煎煮;功效大黄属我国传统中药,在我国的陕西、四川、湖北、云南等省份多有分布。
神农本草经》[1]对大黄的介绍如下:"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而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记载:大黄可"主下痢赤白,里急腹痛,小便淋沥,实热燥结,潮热谵语,黄疸诸火疮",足见其药用价值。
笔者参考相关资料,结合自身的行医经验,总结了不同炮制煎煮方法对大黄药效的影响,其具体影响机制如下。
1对泻下作用的影响大黄有很强的泻下通便,清除肠道积物功能,能够有效治疗患者的便秘症状。
大黄素泻下的现代医学机理如下:人体ATP酶的活性受到大黄素的抑制,Na+、K+就无法通过肠道转入到细胞之中,这就能把水分留在人体肠道里,保持了人体肠道湿润,也可以有效刺激人体大肠的蠕动,进而治疗患者便秘[2]。
相关研究表明,大黄的泻下成分主要为蒽甙类,而蒽甙类易受热破坏,使大黄的泻下功能削弱,各类大黄炮制品的泻下作用强弱如下:大黄炭2对抗菌、抗炎、解热作用的影响大黄素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福氏痢疾杆菌等细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链球菌,而且对白喉、枯草、炭疽、副伤寒、痢疾、大肠、流感杆菌及肺炎球菌和卡他球菌也非常有效。
除此之外,大黄素能通过对细菌胶原酶的抑制,阻断细菌生长。
与此同时,单核细胞的大黄素能够分泌多种不同的细胞因子,有很强的抗炎、解热作用。
大承气汤煎煮过程去厚朴、枳实药渣与否其汤剂中蒽醌类成分含量的研究目的:《伤寒论》中大承气汤的煎煮古法“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厚朴、枳实),取五升,去滓,纳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纳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其中厚朴、枳实先煎后需去渣,该文旨在研究蒽醌类成分的含量,以考察去厚朴、枳实二物药渣的科学性。
方法:采用传统煎煮方法煎煮大承气汤,A汤剂(原法)去厚朴、枳实药渣,B汤剂不去厚朴、枳实药渣,采用HPLC测定2份汤剂及药渣中大黄结合蒽醌、游离蒽醌的含量。
结果:A汤剂中结合蒽醌、游离蒽醌均较B汤剂含量高,A药渣总蒽醌含量低于B药渣。
结论:大承气汤古法煎煮方式去厚朴、枳实药渣的科学性,就在于提高了有效成分的溶出率,为其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了理论依据。
标签:大承气汤;药渣;结合蒽醌;游离蒽醌;总蒽醌;含量测定大承气汤出自《伤寒论》,由大黄、厚朴、枳实、芒硝组成,具有峻下热结的功能[1],为泻法的代表方剂之一[2]。
大承气汤煎煮古法为“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纳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纳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其中需滤去厚朴、枳实药渣后再加大黄。
大黄作为中药中的重要泻下药,作用确切,蒽醌类衍生物是大黄的重要药效成分,是大黄及其制剂质量监控的重要指标成分[3]。
课题组前期对“大黄后下”的科学性进行了研究[4],本文以大黄结合蒽醌、游离蒽醌含量为指标,探讨去厚朴、枳实二物药渣科学内涵的化学机制。
1材料Waters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 2695分离单元,Waters 2996二极管阵列检测器,Empower色谱工作站);Millipore-Q纯水器(美国Millipore公司);KDM 型2 000 mL调温电热套(山东鄄城华鲁电热仪器有限公司);HH-4型数显恒温水浴锅(常州国华电器有限公司)。
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对照品均购自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大黄、厚朴、枳实、芒硝饮片购于北京市双桥燕京饮片厂,经江西中医学院付晓梅教授鉴定;甲醇为色谱纯,氯仿、硫酸、磷酸为分析纯,水为超纯水。
清蒸大黄的炮制及其五种游离蒽醌的含量测定分析作者:曾海生陈勇谢臻来源:《湖北农业科学》2019年第07期HYPERSII C18柱(4.6 mm×250 mm,5 μm),以甲醇-0.1%磷酸(76∶24)水溶液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 nm,流速1.0 mL/min,柱温30 ℃,进样量10 μL。
结果表明,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分别在0.020 7~0.414 0 μg(R2=0.999 9)、0.172 1~3.442 0 μg(R2=0.999 6)、0.020 3~0.406 0 μg(R2=0.999 9)、0.148 0~2.960 0 μg(R2=0.999 8)、0.164 0~3.280 0 μg(R2=0.999 3)的线性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说明该方法可作为大黄及其不同炮制品的质量控制方法。
关键词:清蒸大黄;游离蒽醌;炮制;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图分类号:O657.7+2; ; ; ;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9)07-0111-04大黄属中药泻下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历代本草均有收载。
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和根茎[1]。
掌叶大黄和唐古特大黄被称为北大黄,主产于青海和甘肃等地;药用大黄称为南大黄,主产于四川、陕西等地[2]。
中国有大黄45个品种和2个亚种,但2015版《中国药典》只收录3种大黄,即正品大黄、唐古特大黄和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主要有效成分有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甲醚、没食子酸、番泻苷类、鞣质、大黄多糖和微量元素等[3,4]。
大黄性苦、寒,归脾、胃、大肠、心、肝经,药理作用广泛,如泻下、消炎、抗菌、抗病毒、利胆、止血、降血脂、降血压等[5,6]。
不同炮制和煎煮时间对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研究吴贵林【期刊名称】《中国卫生产业》【年(卷),期】2015(000)019【摘要】目的:观察在大黄的炮制与煎煮过程中,炮制方法及煎煮时间的选取对其药性的影响,为中医的临床治疗奠定基础。
方法选取80只小鼠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各10只的8组。
分别各取4组进行炮制实验和煎煮实验,炮制实验分别选取不同的炮制方法,对比炮制后的药性情况;煎煮实验分别煎煮不同的时间,对比小鼠灌胃水煎液的情况。
结果经过不同炮制方法的煎煮液连续7d的灌胃饲养后,对比4组小鼠的胃排空及小肠推进情况,结果发现,生大黄组及经醋或酒炮制的大黄组,其胃残留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其小肠推进率均分别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
对比不同的煎煮方法下4组小鼠的胃排空及小肠推进情况,结果发现,短大黄组胃残留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
结论在大黄的炮制与煎煮过程中,适时的延长煎煮时间可以使大黄沉降的药性趋于缓和,醋制及酒制可增强药性。
【总页数】3页(P41-43)【作者】吴贵林【作者单位】云南曲靖市陆良县板桥镇中心卫生院,云南曲靖6556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相关文献】1.不同炮制方法和煎煮时间对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 [J], 刘晓军2.不同炮制和煎煮时间对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研究 [J], 李承明3.不同炮制和煎煮时间对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研究 [J], 赵昱波4.不同炮制方法以及煎煮时间对于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分析 [J], 施玉琴5.不同炮制和煎煮时间对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研究 [J], 陈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