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Ⅱ卷2020届高考化学考前冲刺预热卷四【含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716.24 KB
- 文档页数:8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化学卷(四)(分值:100分,建议用时:9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K 39 Fe 56一、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化学与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联系。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切开的苹果和纸张久置在空气中变黄原理一致B.铁制品和铜制品均能发生吸氧和析氢腐蚀C.高温加热和“84”消毒液均可杀死禽流感病毒D.误食重金属盐引起人体中毒,可饮用大量的食盐水解毒C[A项,切开的苹果变黄是发生氧化反应,纸张久置变黄是经SO2漂白后生成的无色物质分解导致,原理不一致,错误;B项,铜没有氢活泼,不能发生析氢腐蚀,错误;C项,高温加热和“84”消毒液均能使蛋白质变性,可杀死禽流感病毒,正确;D项,食盐水不能与重金属离子发生反应,所以误食重金属盐不能用食盐水解毒,错误。
]2.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5 ℃时,向1 L 0.1 mol·L-1的NH4Cl溶液中加入氨水至溶液呈中性,则溶液中NH+4的数目为0.1N AB.常温下,0.1 mol 环氧乙烷()共有0.3N A个共价键C.标准状况下,2.24 L NO与1.12 L O2混合后的气体分子数为0.1N A D.含有0.2N A个阴离子的Na2O2与CO2完全反应,转移0.4N A个电子A[根据电荷守恒可知n(NH+4)=n(Cl-)=0.1 mol,A正确;常温下,每个环氧乙烷含有7个共价键,所以0.1 mol 环氧乙烷()共有0.7N A个共价键,B错误;标准状况下,2.24 L NO与1.12 L O2混合后生成2.24 L二氧化氮,但二氧化氮能生成四氧化二氮,所以气体分子数小于0.1N A,C错误;含有0.2N A个阴离子的Na2O2的物质的量为0.2 mol,与CO2完全反应,转移0.2N A个电子,D错误。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化 学 试 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S 32 Fe 56 Cu 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
共78分。
7.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信州铅山有苦泉,流以为涧。
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胆矾的化学式为CuSO 4 B .胆矾可作为湿法冶铜的原料 C .“熬之则成胆矾”是浓缩结晶过程D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是发生了置换反应8.某白色固体混合物由NaCl 、KCl 、MgSO 4、CaCO 3中的两种组成,进行如下实验:① 混合物溶于水,得到澄清透明溶液;② 做焰色反应,通过钴玻璃可观察到紫色;③ 向溶液中加碱,产生白色沉淀。
根据实验现象可判断其组成为 A .KCl 、NaClB .KCl 、MgSO 4C .KCl 、CaCO 3D .MgSO 4、NaCl9.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可对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很大影响,其原理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海水酸化能引起3HCO -浓度增大、23CO -浓度减小 B .海水酸化能促进CaCO 3的溶解,导致珊瑚礁减少 C .CO 2能引起海水酸化,共原理为3HCO -H ++23CO -D .使用太阳能、氢能等新能源可改善珊瑚的生存环境10.吡啶()是类似于苯的芳香化合物,2-乙烯基吡啶(VPy )是合成治疗矽肺病药物的原料,可由如下路线合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Mpy只有两种芳香同分异构体B.Epy中所有原子共平面C.Vpy是乙烯的同系物D.反应②的反应类型是消去反应11.据文献报道:Fe(CO)5催化某反应的一种反应机理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OH-参与了该催化循环B.该反应可产生清洁燃料H2C.该反应可消耗温室气体CO2 D.该催化循环中Fe的成键数目发生变化12.电致变色器件可智能调控太阳光透过率,从而实现节能。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化学卷(四)(分值:100分,建议用时:9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K 39 Fe 56一、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化学与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联系。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切开的苹果和纸张久置在空气中变黄原理一致B.铁制品和铜制品均能发生吸氧和析氢腐蚀C.高温加热和“84”消毒液均可杀死禽流感病毒D.误食重金属盐引起人体中毒,可饮用大量的食盐水解毒C[A项,切开的苹果变黄是发生氧化反应,纸张久置变黄是经SO2漂白后生成的无色物质分解导致,原理不一致,错误;B项,铜没有氢活泼,不能发生析氢腐蚀,错误;C项,高温加热和“84”消毒液均能使蛋白质变性,可杀死禽流感病毒,正确;D项,食盐水不能与重金属离子发生反应,所以误食重金属盐不能用食盐水解毒,错误。
]2.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5 ℃时,向1 L 0.1 mol·L-1的NH4Cl溶液中加入氨水至溶液呈中性,则溶液中NH+4的数目为0.1N AB.常温下,0.1 mol 环氧乙烷()共有0.3N A个共价键C.标准状况下,2.24 L NO与1.12 L O2混合后的气体分子数为0.1N A D.含有0.2N A个阴离子的Na2O2与CO2完全反应,转移0.4N A个电子A[根据电荷守恒可知n(NH+4)=n(Cl-)=0.1 mol,A正确;常温下,每个环氧乙烷含有7个共价键,所以0.1 mol 环氧乙烷()共有0.7N A个共价键,B错误;标准状况下,2.24 L NO与1.12 L O2混合后生成2.24 L二氧化氮,但二氧化氮能生成四氧化二氮,所以气体分子数小于0.1N A,C错误;含有0.2N A个阴离子的Na2O2的物质的量为0.2 mol,与CO2完全反应,转移0.2N A个电子,D错误。
2020高三高考冲刺化学试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50分钟★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考生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贴好考号条形码或将考号对应数字涂黑。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答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清洁。
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答题卡和试卷一并收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Li-7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i-28 S-32 Cl-35.5 Ca-40 Ti-48 Fe-56 Cu-64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一、选择题:本卷共7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糖类、油脂、蛋白质均可水解B. 服用维生素C可缓解亚硝酸盐中毒,利用了维生素C的酸性C. PM2.5是指粒径不大于2.5×10-6 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D. 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合物主要源自汽油中含氮化合物与氧气反应2.黄血盐[亚铁氰化钾,K4Fe(CN)6·3H2O]可用作食盐添加剂,一种制备黄血盐的工艺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HCN溶液有剧毒,含CN-的废水必须处理后才能排放B. “系列操作”为蒸发结晶、过滤、洗涤、干燥C. “试剂X”可能是K2CO3D. “废水”中含量较多的溶质为CaCl23.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为N 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L1 mol·L-1的NaHSO3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数为3N AB. 2.24 L CO2与足量的Na2O2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1N AC. 常温下,2.7 g铝片投入足量的浓硫酸中,铝失去的电子数为0.3N AD. 5.6 g乙烯和环丙烷的混合物中含C—H键数目为0.8N A4.下列实验操作与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均正确的是(加热装置略)()A. AB. BC. CD. D5.阿司匹林的有效成分是乙酰水杨酸(COOHOCOCH3),可以用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与乙酸酐[(CH3CO)2O]为原料合成。
(全国卷Ⅱ)2020届高考化学考前冲刺预热仿真卷8考生注意:1.本卷共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 不得在本卷上答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P 31 S 32 Cl 35.5 Cu 64 Zn 65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推广使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能够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B.餐桌上的瓷盘是硅酸盐制品C.制作航天服的聚酯纤维和用于光缆通信的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D.用“84”消毒液来杀死埃博拉流感病毒是因为病毒的蛋白质发生了变性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蔗糖、果糖和麦芽糖均能发生水解B.酶是一类具有高选择催化性能的蛋白质C.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酯,能使Br2/CCl4溶液褪色D.淀粉和纤维素在人体中水解的最终产物均相同9.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 mol M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MgO和Mg3N2,转移的电子数为N AB.室温时,1.0 L 0.01 mol·L-1的CH3COONa溶液中含有CH3COO-的数目为0.01N AC.Fe与水蒸气反应生成22.4 L氢气,转移电子数为2N AD.14 g分子式为C3H6的链烃中含有的C—H键的数目为2N A10.现有W、X、Y、Z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常见单质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未注明反应条件),甲(常温下呈液态)、乙是两种常见的化合物。
X的原子半径是同周期主族元素原子中最小的,W与X 同主族,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一种强酸。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的半径:W>Y>XB.化合物乙是强电解质C.化合物WY 2可作漂白剂D.常温下,乙溶于甲中所得的溶液能蚀刻玻璃11.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高考原创化学预测卷【新课标Ⅱ卷】第I卷(选择题)7.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对“地沟油”进行分馏可以获得汽油发动机的燃料B.淀粉、纤维素和蛋白质都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C.从海水中提取物质解决资源短缺问题,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D.工业上以氯气和澄清石灰水为原料制造漂白粉8.近期在一些地区爆发的埃博拉疫情呈加速蔓延之势,已知该病毒对化学药品敏感,使用酒精、84消毒液等均可以达到消毒的目的,下列关于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使用酒精、84消毒液进行消毒的化学原理相同,都是利用了它们的氧化性杀死病毒的B.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可以通过氯气与NaOH溶液反应得到C.酒精可以通过淀粉发酵的方法获得,其中淀粉和纤维素化学式均为(C6H10O5)n,二者属于同分异构体D.乙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得到乙醇,该反应的类型为取代反应9.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加入KSCN溶液变红色的溶液:NH4+、K+、I-、SO42-B.在pH=11的溶液中:Na+、AlO2-、NO3-、S2-、SO32-C.由水电离的c(OH-)=10-13mol·L-1的溶液中:Na+、Cl-、HCO3-、NO3-D.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Fe2+、K+、SO42-、NO3-10、已知Fe3+、Fe2+、NO3-、NH4+、H+和H2O六种微粒属于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还原产物为NH4+B.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8C.Fe3+和Fe2+分别属于反应物和生成物D.若把该反应设计为原电池,则负极反应为Fe2+-e- = Fe3+11.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可以指导人们进行规律性的推测和判断。
下列推测或判断不合理的是()A.若X+和Y2-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X > YB.由水溶液的酸性:HCl>H2S,可知元素的非金属性:Cl>SC.因硅、锗位于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处,故都可以做半导体材料D.Cs和Ba分别位于第六周期IA和IIA,故碱性:CsOH >Ba(OH)212.根据下表提供的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等物质的量的Na2CO3和CH3COOH两种溶液混合,一定有:B.常温下,已知酸H2A存在如下平衡:;,则NaHA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一定大于纯水中水的电离程度C.相同浓度的CH3COONa和NaClO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关系是:c(Na+)> c(ClO-)> c (CH3COO-)> c(OH-)>c(H+)D.常温下,在0.1mol/LCH3COOH溶液中滴加0.1mol/LNaOH的溶液发生反应,当c(CH3COOH):c (CH3COO-)=5:9时,此时溶液pH=513.已知:①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②2CH3OH(l)+3O2(g)===2CO2(g)+4H2O(l) ΔH=-1452 kJ·mol-1③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①知H2(g)的燃烧热为△H=-571.6 kJ·mol-1B.由①②可知同质量的H2(g)和CH3OH(l)完全燃烧,H2(g)放出的热量多C.反应③为中和反应的反应热,由此可知含1 mo1 CH3COOH的溶液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热量为57.3 kJD.利用盖斯定律可得:3H2(g)+CO2(g)=CH3OH(l)+H2O(l) ΔH=+135.9 kJ·mol-1第II卷(非选择题)必做题共3小题,43分;另外从3个选做题中选择1个作答,共15分26.(16分)I.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存在转化关系:(1)若甲、乙均为空气主要成分,则丁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020年全国高考化学冲刺试卷一、选择题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阻燃剂Al(OH)3受热分解时放出能量B.蚕丝、涤纶、棉花的主要成分均为蛋白质C.油脂在长期贮存过程中与微生物、酶和空气中的氧气作用会发生酸败D.硅太阳能电池与铜锌原电池工作时均由化学能转变为电能2.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1mol SiO2晶体中含有Si—O键的数目为0.2N AB.56g铁粉与高温水蒸气反应,生成H2数目为1.5N AC.标准状况下,22.4L Cl2溶于水,转移电子数为N AD.18g H218O和D2O的混合物中,所含中子数为9N A3.下列有关1-甲基-1-环己烯(结构简式如图所示)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含有六元环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B.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C.该物质为芳香烃D.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且反应生成的产物有2种4.下列化学用语对事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电解精炼铜的阴极反应:Cu2++2e-===CuB.硬脂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C17H35COOH+C2H518OH C17H35COOC2H5+H218OC.由Na和Cl形成离子键的过程:D.常温时,0.1mol·L-1氨水的pH=11.1:NH 3·H2O NH4++OH-5.BHT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合成方法有如下两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能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CO2B.与BHT互为同系物C.BHT久置于空气中不会被氧化D.两种方法的反应类型都是加成反应6.用制溴苯的废催化剂(主要含FeBr3及少量溴、苯)为原料,制取无水FeCl3和溴的苯溶液,选用的方法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A.用装置①及其试剂制取氯气B.用装置②氧化FeBr3溶液中的溴离子C.用装置③分离出FeCl3溶液,不能选用装置④分离D.用装置⑤将FeCl3溶液蒸发至干,可得无水FeCl3 7.常温下,将NaOH溶液滴入二元弱酸H2X溶液中,混合溶液中的粒子浓度与溶液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2020届全国百师联盟新高考押题信息考试(四)化学试卷★祝你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考查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主观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7、本科目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O 16 Cl 35.5 Fe 56 Co 59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及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煤转化为水煤气加以利用是为了节约燃料成本B. 利用太阳能蒸发淡化海水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C. 在阳光照射下,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合成的甲醇属于可再生燃料D. 用二氧化碳合成可降解塑料聚碳酸酯,实现“碳”的循环利用【答案】A【解析】【详解】A. 煤转化为水煤气加以利用是为了减少环境污染,A错误;B. 利用太阳能蒸发淡化海水得到含盐量较大的淡水,其过程属于物理变化,B正确;C. 在阳光照射下,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合成甲醇,甲醇为燃料,可再生,C正确;D. 用二氧化碳合成可降解塑料聚碳酸酯,聚碳酸酯再降解回归自然,实现“碳”的循环利用,D正确;答案为A2.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全国卷Ⅱ)2020届高考化学考前冲刺预热仿真卷6考生注意:1.本卷共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 不得在本卷上答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P 31 S 32 Cl 35.5 Cu 64 Zn 65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化学与生活、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活中钢铁制品生锈主要是由于发生吸氧腐蚀所致B.石油的裂化、裂解和煤的干馏都属于化学变化C.天然纤维、人造纤维、合成纤维的组成元素相同D,工业废水中的Cu2+、Hg2+等重金属阳离子可以通过加入FeS除去8.为探究一溴环己烷()与NaOH醇溶液共热发生的是水解反应还是消去反应,下列设计的四种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
A.向反应混合液中滴入稀硝酸中和NaOH,然后再滴入AgNO3溶液,若有浅黄色沉淀生成,则可证明发生了消去反应B.向反应混合液中滴入溴水,若溶液颜色很快褪去,则可证明发生了消去反应C.向反应混合液中滴入酸性KMnO4溶液,若溶液颜色变浅,则可证明发生了消去反应D.先向混合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和过量的碱,再滴入溴水,如果溴水颜色很快褪去,说明有烯烃生成,即可证明发生了消去反应9.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标准状况下,11.2 L CH2Cl2分子中含氯原子数目为N AB.14 g Li投入100 mL 1 mol·L-1盐酸中转移电子数目为0.1N AC.1 L 0.1 mol·L-1 H2S溶液中H+数目为0.2N AD.2.0 g含D2O和H182O的混合物中含中子数目为N A10.短周期元素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Y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大。
已知A、B、C分别是X、Y、Z三种元素的单质,A和C常温下为气体。
高三化学冲刺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纯净的汽油B .冰水混合物C .聚乙烯D .天然油脂 2.下列有关物质的应用与性质相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明矾能用于净水是因为铝离子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强氧化性B .氯化铁溶液可用于制作印刷电路板是因为其能氧化单质铜C .浓硫酸可用作干燥剂是因为其具有脱水性D .光导纤维可用作通讯材料是因为其具有导电性3.下列解释物质用途或现象的反应方程式不准确的是( ) A .硫酸型酸雨的形成会涉及反应2H 2SO 3 +O 2==2H 2SO 4 B .工业上制取粗硅的化学方程式:SiO 22↑C .Na 2S 2O 3溶液中加入稀硫酸:S 2O 32-+2H +=SO 2↑+S↓+H 2OD .成分为盐酸的洁厕灵与84消毒液混合使用易中毒:Cl -+ClO -+2H +=Cl 2↑+H 2O 4.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稀硫酸中:K +、Mg 2+、AlO 2-、S 2O 32- B .Na 2S 溶液中:SO 42-、K +、Cl -、Cu 2+C.K w /c (H +)=1D .通入大量CO 2的溶液中:Na +、ClO -、CH 3COO -、HCO 3- 5.用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92 g 的NO 2和N 2O 4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数为6 N A B.惰性电极电解食盐水,若电路中通过N A 个电子,则阳极产生气体11.2 L C.0.25 mol Na 2O 2中含有的阴离子数为0.5N A D .在反应KIO 3 +6HI==KI+3I 2+3H 2O 中,每生成3 mol I 2转移的电子数为6 N A 6.在某澄I -八种离子中的几种,在检验方案设计时初步分析其溶液中最多可含的离子(不包括OH -)有() A.5种 B .6种C .7种D .8种7.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在AlCl3的溶液中通入足量NH3:Al3++4OH-==AlO2-+2H2OB.在100 mL浓度为2 mol·L-1的FeI2的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5.6 L的Cl2:4Fe2++6I-+5Cl2===4Fe3++3I2+10Cl-C.向Na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2HCO-3+Ca2++2OH-===CaCO3↓+2H2O+CO2-3D.向明矾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Al3++2SO2-4+2Ba2++4OH-===2BaSO4↓+AlO-2+2H2O8.分子式为C5H10O2的羧基的同分异构体共有()A.3种B.4种C.5种D.6种9.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新课标Ⅱ卷)2020届高考化学考前冲刺预热卷(四)考生注意:1.本卷共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 不得在本卷上答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P 31 S 32 Cl 35.5 Cu 64 Zn 65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Fe2O3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B.氟氯烃是安全、环保的制冷剂C.聚丙烯酸钠可作“尿不湿”原料D.硅胶可用作瓶装药品干燥剂8.实验室处理含FeBr3废催化剂的溶液,可得到溴的苯溶液和无水FeCl3。
下列做法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甲 乙 丙 丁A.用装置甲制取Cl2B.用装置乙使Br-转化为Br2C.用装置丙分液,先放出水层,再倒出溴的苯溶液D.用装置丁将分液后的水层蒸干获得无水FeCl39.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24 L NH3与1.8 g H2O中所含的电子数均为N AB.1 mol N2与3 mol H2充分反应后,转移6N A个电子C.22 g N2O与CO2的混合气体中含有1.5N A个O原子182D.11 g D O中含有6N A个中子10.下图所示为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下列关于Y、Z、M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非金属性:Y>Z>MB.离子半径:M->Z2->Y-C.ZM2分子中各原子的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D.三种元素都存在最高价含氧酸11.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 验证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溴水中通足量乙烯,取反应后的溶液滴加稀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B 检验氯气管道是否泄漏将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置于疑似泄漏的管道处C验证K sp(AgI)<K sp(AgCl)向浓度均为0.1 mol·L-1的NaCl、KI的混合液中滴加AgNO3溶液D 检验乙酸中是否混有乙醇取样于试管,加入绿豆粒大小的钠粒 12.近日我国科研人员发明了可充电的Al-CO2电池(结构如图所示)。
电池放电时的反应为4Al+9CO22Al2(CO3) 3+3C。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电时,铝电极发生还原反应B.放电时,正极反应式为9CO2+12e-6C+3CO2-3C.放电时,物质的化学能100%转化为电能D.充电时,铝电极应与外接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13.锂空气电池是一种新型的二次电池,其放电时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电池放电时,正极的反应式为O2+4e-+4H+===2H2OB.该电池充电时,阴极发生了氧化反应:Li++e-===LiC.电池中的有机电解液可以用稀盐酸代替D.正极区产生的LiOH可回收利用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6~28题为必考题,每道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35、3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43分。
26.下图中反应①是制备SiH4的一种方法,其副产物MgCl2·6NH3是优质的镁资源。
回答下列问题:(1)MgCl 2·6NH 3所含元素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H -除外):__________________,Mg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Mg(OH)2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
(2)A 2B 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反应②的必备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上图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一定条件下,由SiH 4和CH 4反应生成H 2和一种固体耐磨材料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4)为实现燃煤脱硫,向煤中加入浆状Mg(OH)2,使燃烧产生的SO 2转化为稳定的Mg 化合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Mg 制成的格氏试剂(RMgBr)常用于有机合成,例如制备醇类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如下:依据上述信息,写出制备所需醛的可能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
323OHCH CH CHCH 27.某校活动小组的同学拟用乙烯催化还原二氧化硫的方法来制取单质硫。
(1)甲组同学用乙醇脱水的反应来制取纯净的乙烯气体,其反应原理及制备装置如下:主反应:C 2H 5OH CH 2===CH 2↑+H 2O 。
――→浓硫酸 170℃副反应:C 2H 5OH +2H 2SO 4(浓)2C +2SO 2↑+5H 2O ;――→△C +2H 2SO 4(浓)CO 2↑+2SO 2↑+2H 2O 。
=====△①仪器M 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B 中盛放的试剂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装置C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组同学用甲组同学制得的乙烯并结合下列装置进行乙烯催化还原二氧化硫的实验。
①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G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玻璃管中有硫及二氧化碳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用下列装置检验G中逸出的气体含有氧化产物CO2。
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为G→________,证明G中逸出的气体含有CO2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铜是与人类关系密切的有色金属。
已知:常温下,在溶液中Cu2+稳定,Cu+易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反应:2Cu+===Cu2++Cu。
大多数+1价铜的化合物是难溶物,如Cu2O、CuI、CuCl、CuH等。
(1)在新制Cu(OH)2悬浊液中滴入葡萄糖溶液,加热生成不溶物的颜色为________,某同学实验时却发现有黑色物质出现,这种黑色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2)在CuCl2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KI溶液可能发生:a.2Cu2++4I-===2CuI↓(白色)+I2b.2Cu2++2Cl-+2I-===2CuCl↓(白色)+I2为顺利观察到白色沉淀可以加入的最佳试剂是________(填字母)。
A.SO2 B.苯 C.NaOH溶液 D.乙醇(3)一定条件下,在CuSO4中加入NH5反应生成氢化亚铜(CuH)。
①已知NH5是离子化合物且所有原子都达到稀有气体的稳定结构,请写出NH5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CuH在过量稀盐酸中有气体生成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将CuH溶解在适量的稀硝酸中,完成以下化学方程式:________CuH+________HNO3===________Cu(NO3)2+________H2↑+________+________。
(4)常温下,向0.20 mol·L-1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浅蓝色氢氧化铜沉淀,当溶液的pH =6时,c (Cu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K sp [Cu(OH)2]=2.2×10-20]。
(二)选考题:共15分。
请考生从给出的2道化学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第一题计分。
35.[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钛(22Ti)铝合金在航空领域应用广泛。
回答下列问题:(1)基态Ti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________,其中s 轨道上总共有________个电子。
(2)六氟合钛酸钾(K 2TiF 6)中存在[TiF 6]2-配离子,则钛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配体是________。
(3)TiCl 3可用作烯烃定向聚合的催化剂,例如,丙烯用三乙基铝和三氯化钛作催化剂时,可以发生下列聚合反应:n CH 3CH===CH 2 CH(CH)3—CH 2 ,该反应涉及的物质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有――――――――――――→Al C 2H5 3-TiCl3________,反应涉及的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________。
三乙基铝是一种易燃物质,在氧气中三乙基铝完全燃烧所得产物中分子的立体构型是直线形的是________。
(4)钛与卤素形成的化合物熔沸点如表所示:化合物熔点/℃沸点/℃TiCl 4-25136.5TiBr 439230TiI 4150377分析TiCl 4、TiBr 4、TiI 4的熔点和沸点呈现一定规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金属钛有两种同素异形体,常温下是六方堆积,高温下是体心立方堆积。
如图所示是钛晶体的一种晶胞结构,晶胞参数a =0.295 nm ,c =0.469 nm ,则该钛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_g·cm(用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列出计算式即可)。
36.[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有机物F()为一种高分子树脂,其合成路线如下:已知:①A 为苯甲醛的同系物,分子中无甲基,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34;② H CHO+C H CHO |−−− |NaOH /−−−−−−−−→液液液2CH C CHO H O|−=−液请回答下列问题:(1)X 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