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教练》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四第1节
- 格式:ppt
- 大小:2.31 MB
- 文档页数:26
1.(2011年高考山东卷)下列与有机物结构、性质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乙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可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B.蛋白质和油脂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一定条件下都能水解C.甲烷和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与苯和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的反应类型相同D.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苯分子中没有与乙烯分子中类似的碳碳双键解析:选B。
A项,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可以与NaHCO3反应生成CO2,故A正确;B项,蛋白质和油脂一定条件下都能水解,蛋白质属于高分子化合物,而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B错误;C选项中的两反应均是取代反应,故C正确;D项,根据苯分子的结构特点和性质,可知D正确。
2.(2011年高考大纲全国卷)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用金属钠可区分乙醇和乙醚B.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可区分己烷和3-己烯C.用水可区分苯和溴苯D.用新制的银氨溶液可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解析:选D。
A项乙醇与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乙醚则不能;B项3-己烯可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而己烷不能;C项苯和溴苯均不溶于水,苯的密度小于水,溴苯的密度大于水,二者分别与水混合时,有机层在上层的为苯,有机层在下层的为溴苯;D项甲酸甲酯和乙醛分子中均含有醛基,均能与新制的银氨溶液反应,生成光亮的银镜。
3.(2010年高考四川卷)中药狼把草的成分之一M具有消炎杀菌作用,M的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M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0B.1 mol M最多能与2 mol Br2发生反应C.M与足量的NaOH溶液发生反应时,所得有机产物的化学式为C9H4O5Na4D.1 mol M与足量NaHCO3反应能生成2 mol CO2解析:选C。
根据M的结构可知其分子式为C9H6O4,相对分子质量为178,A项错误;1 mol M能与3 mol Br2发生反应,(2 mol的Br2发生邻位取代,1 mol Br2与发生加成反应),M不能与NaHCO3反应,故D项错误,M与NaOH发生反应生成,其分子式为C9H4O5Na4。
一、选择题1.在△ABC 中,AB =2,BC =1.5,∠ABC =120°(如图所示),若将△ABC绕BC 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则所形成的旋转体的体积是( ) A.92π B.72π C.52π D.32π解析:选D.如图所示,该旋转体的体积为圆锥CD 与圆锥BD 的体积之差,由已知求得BD =1.所以V =V 圆锥CD -V 圆锥BD =13×π×3×52-13×π×3×1=3π2.2.(2011年高考浙江卷)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的直观图可以是( )解析:选D.A ,B 的正视图不符合要求,C 的俯视图显然不符合要求,答案选D.3.已知水平放置的△ABC 的直观图△A ′B ′C ′(斜二测画法)是边长为2a 的正三角形,则原△ABC 的面积为( )A.2a 2B.32a 2 C.62a 2 D.6a 2 解析:选D.斜二测画法中原图面积与直观图面积之比为1∶24,则易知24S =34(2a )2,∴S =6a 2.4.如图所示,某几何体的正视图与侧视图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且体积为12,则该几何体的俯视图可以是( )解析:选C.若该几何体的俯视图是选项A ,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1,不满足题意;若该几何体的俯视图是选项B ,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π4,不满足题意;若该几何体的俯视图是选项C ,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12,满足题意;若该几何体的俯视图是选项D ,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π4,不满足题意.故选C.5.正棱锥的高缩小为原来的12,底面外接圆半径扩大为原来的3倍,则它的体积是原来的体积的( )A.32倍B.92倍 C.34倍 D.94倍 解析:选B.设原棱锥高为h ,底面面积为S ,则V =13Sh ,新棱锥的高为h 2,底面面积为9S , 所以V ′=13·9S ·h 2,∴V ′V =92. 二、填空题6.下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根据图中的数据,计算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________.解析:由三视图知该几何体上部为半径是3的半球,下部为圆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3,母线长为5,高为4,则圆锥侧面积S 1=π×3×5=15π,半球的表面积(不包括大圆面)S 2=2π×32=18π,∴S =S 1+S 2=15π+18π=33π.答案:33π7.已知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是边长为6的正方形,侧棱P A ⊥底面ABCD ,且P A =8,则该四棱锥的体积是________.解析:∵底面是边长为6的正方形,∴S 底=6×6=36,又∵P A ⊥底面ABCD ,∴V P -ABCD =13×36×8=96. 答案:968.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过对角线BD 1的一个平面交AA 1于E ,交CC 1于F ,得四边形BFD 1E ,给出下列结论:①四边形BFD 1E 有可能为梯形;②四边形BFD 1E 有可能为菱形;③四边形BFD 1E 在底面ABCD 内的投影一定是正方形;④四边形BFD 1E 有可能垂直于平面BB 1D 1D ;⑤四边形BFD 1E 面积的最小值为62.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请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解析:四边形BFD 1E 为平行四边形,①显然不成立,当E 、F 分别为AA 1、CC 1的中点时,②④成立,四边形BFD 1E 在底面的投影恒为正方形ABCD .当E 、F 分别为AA 1、CC 1的中点时,四边形BFD 1E 的面积最小,最小值为62. 答案:②③④⑤三、解答题9.一个六棱柱的底面是正六边形,其侧棱垂直于底面,已知该六棱柱的顶点都在同一个球面上,且该六棱柱的高为3,底面周长为3,求这个球的体积.解:由已知可知正六棱柱的底面边长为12,而外接球的直径恰好为最长的体对角线长. 设球的半径为R ,则(2R )2=12+(3)2=4,∴R =1,∴V 球=43πR 3=43π. 10.已知正三棱锥V -ABC 的正视图、俯视图如图所示,其中VA =4,AC =2 3.(1)画出该正三棱锥的侧视图,并求出该侧视图的面积;(2)求该正三棱锥V —ABC 的体积.解:(1)侧视图如图,S △VBC =12VA ·BC =12×23×23=6. (2)V V -ABC =13S △ABC ·23=13×34×(23)2×23=6. 11.一个多面体的直观图,正视图(正前方观察),俯视图(正上方观察),侧视图(左侧正前方观察)如下图所示.(1)探求AD 与平面A 1BCC 1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求此多面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解:从俯视图可得,底面四边形ABCD 和侧面四边形A 1C 1CB 是矩形,又从正视图可得, BC ⊥AB ,BC ⊥BA 1,且AB ∩BA 1=B ,BC ⊥面ABA 1,△A 1AB 是正三角形,∴三棱柱是正三棱柱.(1)∵底面四边形ABCD 是矩形,∴AD ∥BC .又∵BC ⊂面A 1BCC 1,∴AD ∥面A 1BCC 1.(2)依题意可得,AB =BC =a ,∵S =12×sin 60°×a ×a =34a 2, ∴V =S ×h =34a 2×a =34a 3. S 侧=C ×h =3a ×a =3a 2,S 表=S 侧+2S 底=3a 2+2×34a 2=⎝⎛⎭⎫3+32a 2,3 2a2,34a3.所以此多面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分别为⎝⎛⎭⎫3+。
专题四电场和磁场第1课时电场和磁场基本问题1.电场强度的三个公式(1)E=Fq是电场强度的定义式,适用于任何电场。
电场中某点的场强是确定值,其大小和方向与试探电荷q无关,试探电荷q充当“测量工具”的作用。
(2)E=k Qr2是真空中点电荷所形成的电场场强的决定式,E由场源电荷Q和场源电荷到某点的距离r决定。
(3)E=Ud是场强与电势差的关系式,只适用于匀强电场。
注意:式中d为两点间沿电场方向的距离。
2.电场能的性质(1)电势与电势能:φ=E p q。
(2)电势差与电场力做功:U AB=W ABq=φA-φB。
(3)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变化:W=-ΔE p。
3.等势面与电场线的关系(1)电场线总是与等势面垂直,且从电势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低的等势面。
(2)电场线越密的地方,等差等势面也越密。
(3)沿等势面移动电荷,电场力不做功,沿电场线移动电荷,电场力一定做功。
4.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受力情况(1)磁场只对运动的电荷有力的作用,对静止的电荷无力的作用。
(2)洛伦兹力的大小和方向:F洛=q v B sin θ。
注意:θ为v与B的夹角。
F的方向由左手定则判定,四指的指向应为正电荷运动的方向或负电荷运动方向的反方向。
5.洛伦兹力做功的特点由于洛伦兹力始终和速度方向垂直,所以洛伦兹力永不做功。
1.主要研究方法(1)理想化模型法。
如点电荷。
(2)比值定义法。
如电场强度、电势的定义方法,是定义物理量的一种重要方法。
(3)类比的方法。
如电场和重力场的类比;电场力做功与重力做功的类比;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和平抛运动的类比。
2.静电力做功的求解方法(1)由功的定义式W=Fl cos α来求。
(2)利用结论“电场力做功等于电荷电势能变化量的负值”来求,即W=-ΔE p。
(3)利用W AB=qU AB来求。
3.电场中的曲线运动的分析采用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思想方法。
4.匀强磁场中的圆周运动解题关键找圆心:若已知进场点的速度和出场点,可以作进场点速度的垂线,依据是F洛⊥v,与进出场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即为圆心;若只知道进场位置,则要利用圆周运动的对称性定性画出轨迹,找圆心,利用平面几何知识求解问题。
专题四遗传、变异和进化第1讲遗传的分子基础直击考纲1.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C)。
2.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B)。
3.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B)。
4.DNA分子的复制(B)。
5.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B)。
6.基因与性状的关系(B)。
1.完成有关探索遗传物质实验的问题(1)①A不能证明S型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②B说明S型菌的荚膜多糖有酶活性(×)③C和D说明S型菌的DNA是转化因子(√)④A~D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2)依据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判断下列相关叙述:①用32P对噬菌体的标记过程为用含32P的培养基先培养细菌,再用细菌培养噬菌体(√)②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③用32P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若保温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中存在少量放射性(√)④T2噬菌体的核酸和蛋白质都含有硫元素,其寄生于酵母菌和大肠杆菌中(×)⑤上述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噬菌体只将其DNA注入大肠杆菌细胞中(√)⑥利用宿主菌的氨基酸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以宿主菌DNA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⑦噬菌体能在宿主菌内以二分裂方式增殖,使该细菌裂解(×)2.下图为真核生物染色体上DNA分子复制过程示意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1)DNA分子中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DNA单链上相邻碱基以氢键连接(2009·广东,24BD)(×)(2)双链DNA分子中嘌呤数等于嘧啶数(2010·江苏,1D)(√)(3)在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复制过程中的解旋发生在两条DNA母链之间(2011·上海,16A)(√)(4)真核生物DNA分子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且消耗能量(2009·江苏,12C和2011·海南,25A改编)(√)(5)真核细胞染色体DNA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2011·海南,25D)(×)(6)图中DNA分子复制是从多个起点同时开始的,并且边解旋边双向复制,从而提高复制速率(2009·江苏,12改编)(×)3.假设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噬菌体DNA由5 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20%。
专题四生命系统的遗传、变异、进化第1讲遗传的分子基础聚焦新课标:3.1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信息主要编码在DNA分子上。
基础自查明晰考位纵引横连————建网络提醒:特设长句作答题,训练文字表达能力答案填空: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⑪⑫⑬⑭⑮⑯⑰⑱⑲⑳边角扫描————全面清提醒:判断正误并找到课本原话1.有荚膜的肺炎链球菌可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有利于细菌在宿主体内生活并繁殖。
(必修2 P43“相关信息”)()2.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必修2 P45正文)( )3.单个脱氧核苷酸在DNA酶的作用下连接合成新的子链。
(必修2 P55正文)( ) 4.DNA分子复制时解旋酶与DNA聚合酶不能同时发挥作用。
(必修2 P55正文)( ) 5.DNA分子复制与染色体复制是分别独立进行的。
(必修2 P56“概念检测”)( ) 6.反密码子的读取方向为由氨基酸连接端开始读(由长臂端向短臂端读取)。
(必修2 P67图4-6)( )7.tRNA和rRNA参与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但是这两种RNA本身不会翻译为蛋白质。
(必修2 P66“相关信息”)()8.终止密码子一定不编码氨基酸。
(必修2 P67表4-1注解)( )9.表观遗传现象由于基因的碱基序列没有改变,因此生物体的性状也不会发生改变。
(必修2 P74正文)( )10.吸烟会导致精子中DNA的甲基化水平升高,从而影响基因的表达。
(必修2 P74“与社会的联系”)()考点梳理整合突破整合考点8 “追根求源”的遗传物质及其本质与功能考点整合固考基一、遗传物质探索的经典实验分析1.需掌握的两个实验2.必须明确的三个问题(1)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其蛋白质变性失活;而DNA在加热过程中,双螺旋解开,氢键断裂,但缓慢冷却时,其结构可恢复。
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实质是S型细菌的DNA 片段整合到了R型细菌的DNA中,这种变异类型属于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