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类制药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 格式:pdf
- 大小:583.94 KB
- 文档页数:60
制药废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篇一:2016年环保工程师环保标准规范环境质量标准GB 3095-201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6-2008 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7-1997 海水水质标准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5084-2005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8702-2014 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 9660-88 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GB 10070-88 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 11607-89 渔业水质标准GB 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 14848-1993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GB 3544-2008 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552-83 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286-84 船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287-2012 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保护部公告2015年第19号修改单) GB 4914-2008 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GB 4915-2013 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5085.1-2007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腐蚀性鉴别GB 5085.2-2007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急性毒性初筛GB 5085.3-2007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 5085.4-2007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易燃性鉴别GB 5085.5-2007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反应性鉴别GB 5085.6-2007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毒性物质含量鉴别GB 5085.7-2007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通则GB 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环发[1999]285号修改单) GB 9078-1996 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2348-200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5-90 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环境保护部公告2008年第38号修改单) GB 13223-2011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71-2014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456-2012 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457-92 肉类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458-2013 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801-2015 火葬场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470.1-2002 兵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火炸药GB 14470.2-2002 兵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火工药剂GB 14470.3-2011 弹药装药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转载于: 小龙文档网:制药废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54-1993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5580-2011 磷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5581-95 烧碱、聚氯乙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5707-1995 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GB 16171-2012 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6297-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889-2008 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8466-2005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483-2001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 18484-2001 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485-2014 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 18486-2001 污水海洋处置工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6-2001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597-2001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环境保护部公告2013年第36号修改单) GB 18598-2001 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环境保护部公告2013年第36号修改单) GB 18599-2001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环境保护部公告2013年第36号修改单)GB 18918-2002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6年第21号修改单)GB 19430-2013 柠檬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9431-2004 味精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9821-2005 啤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425-2006 皂素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426-2006 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922-2007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农田灌溉用水水质GB 20950-2007 储油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951-2007 汽油运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0952-2007 加油站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522-2008 煤层气(煤矿瓦斯)排放标准(暂行)GB 21523-2008 杂环类农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0-2008 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1-2008 羽绒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2-2008 合成革与人造革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3-2008 发酵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4-2008 化学合成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5-2008 提取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6-2008 中药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7-2008 生物工程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8-2008 混装制剂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9-2008 制糖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2337-2008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24188-2009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泥质GB 25461-2010 淀粉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5462-2010 酵母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5463-2010 油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5464-2010 陶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保护部公告2014年第83号修改单) GB 25465-2010 铝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保护部公告2013年第79号修改单)GB 25466-2010 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保护部公告2013年第79号修改单) GB 25467-2010 铜、镍、钴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保护部公告2013年第79号修改单)GB 25468-2010 镁、钛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保护部公告2013年第79号修改单) GB 26131-2010 硝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6132-2010 硫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6451-2011 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保护部公告2013年第79号修改单) GB 26452-2011 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保护部公告2013年第79号修改单) GB 26453-2011 平板玻璃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6877-2011 汽车维修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7631-2011 发酵酒精和白酒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7632-2011 橡胶制品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8661-2012 铁矿采选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8662-2012 钢铁烧结、球团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8663-2012 炼铁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8664-2012 炼钢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8665-2012 轧钢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8666-2012 铁合金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8936-2012 缫丝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8937-2012 毛纺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8938-2012 麻纺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9495-2013 电子玻璃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9620-2013 砖瓦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0484-2013 电池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0485-2013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GB 30486-2013 制革及毛皮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0770-2014 锡、锑、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0-2015 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1-2015 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2-2015 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3-2015 无机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4-2015 再生铜、铝、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T 8485-2008 建筑门窗空气声隔声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18919-2002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分类GB/T 18920-2002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1-2002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 19923-2005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 23484-2009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分类GB/T 23485-2009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混合填埋用泥质GB/T 23486-2009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园林绿化用泥质GB/T 24600-2009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土地改良用泥质GB/T 24602-2009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单独焚烧用泥质GB/T 25031-2010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制砖用泥质CJ 343-2010 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 3025-1993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环境工程相关技术(设计)规范GB 10071-1988 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测量方法GB 30760-2014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技术规范GB 50014-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4年版)GB 50118-2010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335-2002 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 50428-2015 油田采出水处理设计规范GB 50463-2008 隔振设计规范GB 50634-2010 水泥窑协同处置工业废物设计规范GB 50678-2011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工程设计规范GB 50753-2012 有色金属冶炼厂收尘设计规范GB 50757-2012 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泥工程设计规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847号修订) GB 50788-2012 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 50810-2012 煤炭工业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821-2012 煤炭工业环境保护设计规范GB 50869-2013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技术规范GB 50909-2014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GB 50954-2014 水泥窑协同处置垃圾工程设计规范GB 50963-2014 硫酸、磷肥生产污水处理设计规范GB 50965-2014 冶金烧结球团烟气氨法脱硫设计规范GB 51042-2014 医药工业废弃物处理设施工程技术规范GB 51045-2014 水泥工厂脱硝工程技术规范GB 51133-2015 医药工业环境保护设计规范GB 51135-2015 转炉煤气净化及回收工程技术规范GB 51137-2015 电子工业废水废气处理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T 15190-2014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T 18772-2008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要求GB/T 32357-2015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污染控制导则GB/T50087-2013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T 50102-2014 工业循环水冷却设计规范GB/T 50109-2014 工业用水软化除盐设计规范GB/T 50121-2005 建筑隔声评价标准GB/T 51146-2015 硝化甘油生产废水处理设施技术规范GB/T 51147-2015 硝胺类废水处理设施技术规范HJ 25.1-2014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 25.2-2014 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 25.3-2014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 25.4-2014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HJ 274-2015 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标准HJ 348-2007 报废机动车拆解环境保护技术规范HJ 434-2008 水泥工业除尘工程技术规范HJ 435-2008 钢铁工业除尘工程技术规范HJ 462-2009 工业锅炉及炉窑湿法烟气脱硫工程技术规范HJ 471-2009 纺织染整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493-2009 水质采样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HJ 497-2009 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515-2009 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设施运行监督管理技术规范(试行) HJ 516-2009 医疗废物集中焚烧处置设施运行监督管理技术规范(试行) HJ 519-2009 废铅酸蓄电池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 527-2010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 562-2010 火电厂烟气脱硝工程技术规范选择性催化还原法 HJ 563-2010 火电厂烟气脱硝工程技术规范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 HJ 564-2010 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规范(试行) HJ 574-2010 农村生活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 575-2010 酿造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576-2010 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HJ 577-2010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 578-2010 氧化沟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 579-2010 膜分离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 580-2010 含油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 607-2011 废矿物油回收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 651-2013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试行)HJ 662-2013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环境保护技术规范HJ 663-2013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 664-2013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技术规范(试行)HJ 682-2014 污染场地术语HJ 740-2015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估技术导则(试行)HJ 2000-2010 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HJ 2001-2010 火电厂烟气脱硫工程技术规范氨法HJ 2002-2010 电镀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03-2010 制革及毛皮加工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04-2010 屠宰与肉类加工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05-2010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06-2010 污水混凝与絮凝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07-2010 污水气浮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08-2010 污水过滤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09-2011 生物接触氧化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10-2011 膜生物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11-2012 制浆造纸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12-2012 垃圾焚烧袋式除尘工程技术规范HJ 2013-2012 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HJ 2014-2012 生物滤池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15-2012 水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HJ 2016-2012 环境工程名词术语HJ 2017-2012 铬渣干法解毒处理处置工程技术规范HJ 2018-2012 制糖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19-2012 钢铁工业废水治理及回用工程技术规范HJ 2020-2012 袋式除尘工程通用技术规范篇二:废水处理工程技术中国环境保护科技发展协会中环发字[2014]第2号2014年全国高浓度难降解工业废水治理及工程应用新技术、新设备交流研讨会通知。
发酵类制药废水处理工艺及相关案例分析摘取简要一、发酵类制药废水来源近年来,我国发酵类制药产业开展快速,产生了大量的废水。
发酵类药物产品主要有抗生素、氨基酸、维生素和其他几大类型。
发酵类药品的生产过程一般都需要经过菌种的筛选、种子制备、微生物发酵、发酵液预处理和固液别离、提炼纯化、精制、枯燥、包装等步骤,生产过程中将会有产生大量的高浓度的有机废水,如图1.1所示,由此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此废水主要可分为四类:〔1〕主生产过程排水;〔2〕辅助过程排水;〔3〕冲洗水;〔4〕生活污水。
从图中可以看出发酵类制药废水在生产过程中排水点很多,高、低浓度废水的单独排放,有利于清污分流,高浓度废水间歇排放,酸碱度和温度变化比拟大,污染物浓度高,如废滤液、废母液等的COD一般在10 000 mg/L以上。
二、发酵类制药废水水质特征及典型处理技术1.水质特征制药废水作为最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废水中的污染主要来源于菌渣的别离,溶剂萃取,精制,药品回收设备,地面冲洗水处理等生产过程。
高浓度的发酵类废水的COD含量一般在10000mg/L以上,BOD5/COD值差异较大,废水带有较重的颜色和气味,容易产生泡沫,废水的pH值、水质、水量的波动大等。
2.发酵类制药废水有以下几个较为明显的共同点:〔1〕污染物的种类繁多,成分复杂;〔2〕冲击负荷大,废水的水质和水量随时间变化很大;〔3〕含抗生素,对微生物的生长有抑制和阻碍的作用;〔4〕氮的浓度高,碳氮比低;〔5〕悬浮物浓度高;〔6〕色度高;〔7〕硫酸盐浓度高;〔8〕BOD5/COD比值低,可生化性极差,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成分高3.典型处理技术1)铁碳微电解法:以Fe-C作为制药废水的预处理工艺,可大大提高出水的可生化性。
采用铁炭-微电解-厌氧-好氧-气浮联合工艺处理医药中间体生产废水,COD的去除率可达20%。
2)臭氧氧化法:不但能提高抗生素废水的BOD5/COD,同时能较好去除废水中COD。
环境保护部公告2014年第67号――关于发布《淀粉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等两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
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环境保护部(已撤销)
•【公布日期】2014.10.24
•【文号】环境保护部公告2014年第67号
•【施行日期】2015.01.0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环境标准
正文
环境保护部公告
(2014年第67号)
关于发布《淀粉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等两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公告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范污染治理工程的建设与运行,现批准《淀粉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等两项标准为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并予发布。
标准名称、编号如下:
一、淀粉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43-2014)
二、发酵类制药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2044-2014)
以上标准自2015年1月1日起实施,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标准内容可在环境保护部网站()查询。
特此公告。
环境保护部2014年10月24日。
发酵类制药废水处理工艺及相关案例分析摘取简要发酵类制药废水处理工艺是指对制药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以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或再利用要求的工艺流程。
由于制药废水的性质复杂,包含有机物污染物、无机盐类、重金属离子等,因此处理工艺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使废水能够达到处理要求。
一般来说,发酵类制药废水处理工艺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三个主要环节。
物理处理主要是通过沉淀、过滤、吸附等方法去除悬浮物和胶体颗粒;化学处理主要是利用化学药剂进行中和、氧化、沉淀等作用,以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盐类;生物处理主要是通过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分解、降解,以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
以下是一个发酵类制药废水处理工艺的案例分析:制药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主要包含有机物污染物和无机盐类,废水经过初步调查分析后,其COD浓度为2000mg/L,BOD浓度为600mg/L,悬浮物浓度为300mg/L,pH值在7.5左右,废水中还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属离子。
根据废水的水质特点和污染物组成,采用了以下的处理工艺流程:1.初次物理处理:废水首先进行初次物理处理,通过沉淀、过滤等方法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颗粒。
采用的方法包括静态沉淀、气浮沉降和过滤,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将废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颗粒去除,使废水变得清澈透明。
2.化学处理:废水经过初次物理处理后,进入化学处理环节。
在这一环节中,采用了混凝、中和和沉淀等方法,以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盐类。
其中,采用了聚合氯化铝作为混凝剂,可使废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颗粒快速凝结沉降;采用了石灰作为中和药剂,可调节废水的pH值;采用了硫化钠作为沉淀剂,可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
3.生物处理:废水经过化学处理后,进入生物处理环节。
在这一环节中,采用了活性污泥法作为主要的处理方法,通过添加适量的外源菌群和供氧设备,可使废水中的有机物得到充分降解,达到较低的COD和BOD浓度。
同时,废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也可通过微生物的吸收和转化作用得到去除。
《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生物工程类》编 制 说 明(征求意见稿)《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生物工程类》编制组二OO七年九月目 录1、 制定本标准的必要性和工作过程 51.1标准编制的背景 51.2 标准编制的工作过程 61.2.1 任务的来源 61.2.2 标准编制过程 71.3 制药工业(生物工程类)的工业概况 81.3.1 生物工程类制药的相关概念 81.3.2 生物工程类药物概况 91.3.3 企业分布情况 101.4 产业政策 121.5 标准制定的必要性 121.6 标准制定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141.7 制定本标准的原则 161.8 标准制定的总体思路 162 国内外相关标准的概述 162.1 国外相关标准概述 162.2 国内相关标准概述 313、 标准主要技术内容的说明 353.1 生物工程类制药的工艺发展 353.2 水污染控制水平发展 433.2.1 来源 433.2.2 控制技术 443.3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水平发展 473.3.1 大气污染物产生源 473.3.2 大气污染物的控制技术调研 483.4 生物安全性控制 493.4.1 生物安全问题的来源 493.4.2 环境安全问题类型 493.4.3 生物安全的防治技术 503.4.4 发展趋势 503.5 标准适用范围和控制污染源 503.5.1 标准适用范围 503.5.2 控制污染源 513.5.3 区域划分 513.5.4 时段划分 523.6 控制污染物及标准形式 523.6.1 控制污染物筛选的原则 523.6.2 污水排放控制污染物 523.6.3 标准值形式 5223.7 水污染物排放限值的确定 533.8 技术管理规定的说明 673.9 污染物监测要求的说明 693.10 标准实施与监督的说明 714、 与国家有关法规和环保标准的关系 714.1 与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关系 714.2与现行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关系 724.3与现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对比 724.4 与国外标准的比较 745、 污染排放现状调研及技术可行性分析 785.1企业排污调研 785.2 废水处理技术现状和技术可行性分析 805.2.1 废水处理技术现状 805.2.2 废水处理技术存在问题和本标准技术可行性 836、 实施成本和效益分析 856.1 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成本效益分析 856.2 综合分析 876.3 环境效益分析 886.3.1 对总量削减的贡献 886.3.2 综合环境效益分析 89《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生物工程类》编 制 说 明1.制定本标准的必要性和工作过程1.1.标准编制的背景生物技术产业在医药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工业生物技术三个产业中浪潮推动下正快速地由最具发展潜力的高技术产业向高技术支柱产业发展,其中医药生物技术是生物技术产业的主导和主流。
附件3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项目项目统一编号:2017-47《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制药工业—原料药制造(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制药工业》编制组二○一七年七月目次1 项目背景 (77)1.1 任务来源 (77)1.2 工作过程 (77)2 制药工业概况 (78)2.1 制药工业现状 (78)2.2 原料药制造排污许可实施特点 (80)3 标准制订的必要性分析 (80)3.1 环境形势的变化对标准提出新的要求 (80)3.2 相关环保标准和环保工作的需要 (80)4 国内外相关标准情况 (81)4.1 国外相关标准情况 (81)4.2 国内相关标准情况 (81)5 基本原则和技术路线 (82)5.1 基本原则 (82)5.2 标准制订的技术路线 (82)6 标准内容结构 (84)7 标准主要条文说明 (84)7.1 适用范围 (84)7.2 规范性引用文件 (84)7.3 术语和定义 (84)7.4 排污单位基本情况填报要求 (85)7.5 产排污环节对应排放口及许可排放限值确定方法 (87)7.6 污染防治可行技术要求 (90)7.7 自行监测管理要求 (90)7.8 环境管理台账记录及执行报告编制要求 (91)7.9 实际排放量核算方法 (92)7.10 合规判定方法 (93)8 国内外相关标准、技术法规对比和分析 (94)8.1 主要申请材料 (94)8.2 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污染物 (94)8.3 许可排放限值确定 (95)8.4 污染控制技术 (95)8.5 挥发性有机物管控 (95)8.6 自行监测 (96)8.7 台账记录和执行报告 (96)9 标准实施措施及建议 (96)1 项目背景1.1 任务来源2016年6月环境保护部标准司发布了《关于征集2017年度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计划项目承担单位的通知》(环办科技函〔2016〕1103 号),将《制药行业排污许可相关技术规范》列入《2017 年度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计划项目指南》。
发酵类制药废水处理工艺(一)发酵类制药废水处理工艺1. 背景介绍•制药废水是一种特殊的工业废水,其中发酵类制药废水具有较高的有机物含量和pH值变化大等特点。
•发酵类制药废水的处理是保护环境和资源利用的重要环节,需要一种高效可行的处理工艺。
2. 发酵类制药废水的特点•高有机物含量: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有机物是废水主要成分之一,含量较高。
•pH值变化大: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酸碱物质使废水的pH值波动较大。
•高浓度悬浮物:废水中含有较多的悬浮物,对处理工艺造成一定挑战。
3. 发酵类制药废水处理工艺选择•采用生物处理工艺:由于发酵类制药废水中的有机物含量较高,适合采用生物处理工艺进行降解。
•选择好氧处理工艺:好氧条件下,废水中的有机物可被细菌分解,达到去除的效果。
•三级处理工艺的应用:采用厌氧-好氧-厌氧的三级处理工艺,可以有效处理发酵类制药废水。
4. 发酵类制药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厌氧处理:将废水进入厌氧反应器,通过厌氧菌的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较简单的有机酸和气体。
•好氧处理:将经过厌氧处理后的废水进入好氧反应器,好氧菌继续分解有机酸,使废水达到一定的降解效果。
•厌氧处理:经过好氧处理后,废水再次进入厌氧反应器进行进一步的降解。
•除杂工艺:经过三级处理后的废水进入除杂工艺进行悬浮物和泥沙的分离,得到最终的处理水。
5. 发酵类制药废水处理工艺优势•高效降解有机物:采用三级处理工艺,能够高效降解发酵类制药废水中的有机物,达到环保标准要求。
•低能耗:发酵类制药废水处理工艺主要依靠生物菌群进行降解,相比化学处理工艺,能耗较低。
•可持续发展:发酵废水处理工艺可通过回收利用沼气等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6. 结论•发酵类制药废水处理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但通过选择适合的处理工艺,如三级处理工艺,可以高效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
•未来,应进一步研究开发更加高效、环保的处理工艺,以推动制药废水处理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制药工业—原料药制造》编制说明一、引言制药工业是一种涉及大量化学物质和生物制品的特殊行业,排放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会对环境产生潜在的危害。
为了规范制药工业的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制订了《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制药工业—原料药制造(征求意见稿)》,旨在通过对制药企业的排污许可证申请和核发过程的规范,加强对污染防治工作的管理。
二、编制目的该技术规范的编制目的是规范制药企业申请排污许可证的流程和要求,明确企业应满足的环保要求,以及监管部门对排污许可证的核发和管理程序。
通过制度化和标准化的管理,提高制药企业的环境意识和环境管理水平,确保制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编制范围该技术规范适用于生产原料药制造的制药企业,包括固体、液体或气体废物的排放。
四、编制内容1.排污许可证申请流程和要求:明确制药企业申请排污许可证的程序、材料和要求,包括企业基本信息、生产工艺流程、排放物种类和浓度、治理设施和技术、环境保护措施等内容。
同时规定申请人应提供的材料,并明确申请审批时限和相关责任部门。
3.排污许可证管理要求:明确制药企业在获得排污许可证后的管理要求,包括监测、报告和记录的要求,以及相关的行政处罚和奖惩机制。
同时指导企业建立健全的环境管理体系,加强对治理设施和技术的运行和维护。
五、编制过程该技术规范的编制采取了以下步骤:1.制定编制计划:明确编制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计划,确定编制机构、责任人和时间安排。
2.调查研究:收集和梳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管理经验,分析制药工业的特点和排污情况,了解国内外制药企业的管理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
3.论证和征求意见:经过专家论证和相关部门的征求意见,对技术规范的内容进行修订和完善。
4.资料整理和撰写:将收集的资料整理归纳,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处理,编写技术规范的各个章节。
5.征求意见稿通报和修订:将编写的征求意见稿通报给相关单位和行业协会,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根据收集到的意见对技术规范进行修订。
制药工业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原料药(发酵类、化学合成类、提取类)和制剂类1适用范围本标准提出了原料药(发酵类、化学合成类、提取类)和制剂类制药工业的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和噪声污染防治可行技术。
本标准可作为原料药(发酵类、化学合成类、提取类)和制剂类制药工业企业或生产设施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制修订、排污许可管理和污染防治技术选择的参考。
本标准也适用于产品与药物结构相似的兽用药品制造企业及医药中间体生产企业污染防治技术选择的参考。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T13554高效空气过滤器GB18484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21903发酵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4化学合成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5提取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8混装制剂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7822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GB37823制药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T31962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HJ577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1093蓄热燃烧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06污水混凝与絮凝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07污水气浮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09生物接触氧化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10膜生物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13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14生物滤池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23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床反应器废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26吸附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27催化燃烧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47水解酸化反应器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环境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山东正大菱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赖氨酸工业废水处理工程设计方案郑州大学环境与水利学院河南金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2004年10月目录~I~ 目录第一章概论 (1)1.1项目概况 (1)1.2处理目标 (1)1.3设计依据 (1)1.4设计原则 (1)第二章废水处理方案 (2)2.1处理工艺 (2)2.2工艺说明 (2)2.3处理效果 (3)第三章处理工程设计 (4)3.1工艺设计 (4)3.2 主要构筑物及设备 (7)第四章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 (8)4.1平面布置 (8)4.2 高程布置 (8)第五章工程投资估算 (9)5.1投资估算 (9)5.2 投资估算编制依据 (10)第六章工程实施进度计划 (11)第七章生产组织和安全保护 (12)7.1 劳动定员 (12)7.2 职工培训 (12)7.3 安全保护 (12)第八章环境经济分析 (13)8.1环境效益分析 (13)8.2 运行费用分析 (13)第九章结论和建议 (15)9.1 结论 (15)9.2 建议 (15)附图1 赖氨酸工业废水处理工程工艺流程图附图2 赖氨酸工业废水处理工程平面布置图第一章概论1.1项目概况山东正大菱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山东济宁新建年产25000吨的饲料级赖氨酸盐酸盐生产厂,其生产工艺为:淀粉—葡萄糖—工业发酵—离子交换提取—浓缩—结晶—干燥—产品生产废水大部分在离子交换提取过程中产生,公司生产废水的排放量为1200吨/日,根据已建成生产运行的赖氨酸企业生产废水的类比,其废水水质指标见表1-1。
表1-1赖氨酸工业废水水质指标1.2处理目标本公司设计处理水量为1200吨/日,废水经处理后要求出水水质达到国家《发酵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3—2008表2中的排放标准,具体指标见表1-2。
表1-2赖氨酸工业废水排放标准1.3设计依据1.3.1有关国家环境保护技术的政策。
1.3.2有关赖氨酸工业废水的调研资料。
1.3.3有关处理发酵工业有机废水和类似工业有机废水的经验。
发酵类制药废水的特点1、制废水的分类根据《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制药废水可以分为六类,分别为化学合成类、发酵类、提取类、中药类、生物工程类和混装制剂类。
根据生产工艺,制药工业可以分为生物制药和化学制药。
生物制药又可按生物工程学科范围分为4类:①发酵工程制药;②细胞工程制药;③酶工程制药;④基因工程制药。
其中发酵工程制药发展历史最为悠久,技术最为成熟,应用最为广泛,同时,发酵制药造成的污染也是最为严重。
2、发酵类制药废水的特点2.1发酵类制药废水的产污节点发酵类生物制药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粮食等原料通过发酵、过滤,提炼等工艺而制成药品。
此类药物主要包括抗生素类、维生素类、氨基酸类、激素、免疫调节物质以及其他生理活动物质。
其一般生产过程及产污节点如图1所示。
图1 发酵类生物制药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1)主工艺排水此类废水主要包括废滤液、母液、溶剂回收残液等。
其主要特点是污染物浓度高,pH 值变化大,含有难生物降解物质。
其水量可能不大,但其污染物含量高,COD值高,处理难度大。
(2)辅工艺排水主要包括冷却水、水环真空设备排水、蒸馏设备冷凝水等。
此类废水污染物浓度一般较低,但其水量变化大。
(3)冲洗水主要包括设备冲洗水、地面冲洗水等。
此类废水性质变化较大,如过滤设备冲洗水,其SS (Suspended Solid)相当高,若控制不当,极可能成为重要的污染源。
2.2发酵类制药废水的特点发酵类制药废水的主要水质特征如下:1)产污节点多,不同工段所产废水的污染物含量不同,有利于清污分流,分质处理。
2)污染物浓度高,如废滤液、母液的COD一般都在10000mg/L以上。
3)废水间歇排放,水质水量变化较大。
4)废水中往往含有难降解物质,对微生物活性有抑制作用的物质。
5)含氮量高、C/N低。
发酵制药废水中的氮主要以有机氮和氨氮的形式存在,经普通生物处理后氨氮往往不达标。
发酵废液的BOD5/N一般在1~4之间,这与生物处理的营养需求(好氧20:1,厌氧40~60:1)有较大差距,严重影响了微生物的生长与代谢。
制药企业的废水管理1、废水来源制药工业废水包括与生产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外排废水,包括工艺废水(化学合成废水、生物发酵废水、中成药生产废水、制剂生产废水等)、冷却废水、制纯水产生的浓水、厂区锅炉和电站废水、实验废水、动物房污水、厂区生活污水等。
制药工业废水量大、成分复杂,多数废水具有高化学需氧量(COD)、有毒、有害、色度深、含盐量高、可生化性差、间歇排放等特点。
企业应对废水来源、数量和特性建立清单,确定各类废水数量和污染物进入废水的途径,实行分类收集处置。
定期开展水平衡测试,评估废水排放是否正常。
2、废水减量遵循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综合利用与无害化处置相结合的原则,节约用水、合理用水、减少废水排放量。
使用无毒、无害或低毒、低害的原辅材料,减少有毒、有害原辅材料的使用,采用先进的、高效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淘汰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低效率的落后工艺和设备,减少污染排放量。
制定用水和节水目标。
对各个环节的用水量进行计量和监测,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提倡水的梯级使用。
回收利用废水中有用物质、采用膜分离或多效蒸发等技术回收盐类物质,降低废水中的氨氮及含盐量。
前端控制,针对高浓度、高毒性的废水建议从排放源头采取萃取、精储、膜分离、多效蒸发等消减措施,从源头消减污染物,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
3、废水输送确认废水来源、特性、数量、排放规律、处理方法等,通过综合比较,合理划分污水输送系统,采用雨污分流、清污分流、闭路循环、重复利用或一水多用等措施。
含重金属废水、高浓度废水、高含盐废水、含有药物活性成份的废水等宜单独输送并进行预处理。
车间内部的工艺废水(含场地清理水、设备清洗水等)需经过明管排至车间废水收集池,经预处理达到要求后,通过高架管路或明管输送至废水处理站,如采用地下管网沟渠须采取防渗漏和防腐蚀措施,确保在输送过程中不渗漏。
废水收集建议采用罐加围堰的方式,以防泄漏。
含有挥发性物质的废水需要采用管路输送、密闭收集。
酿造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标准编制组2009.4目 次1 前言 (1)1.1 酿造工业的分类与组成 (1)1.2 酿造工业的发展现状 (2)1.3 制定本标准的必要性 (3)1.4 法律依据和技术基础 (4)1.5 编制原则 (4)2 任务来源 (5)2.1 任务来源 (5)2.2 项目承担单位及项目组成员分工 (5)2.3 专家咨询与技术保障 (5)3 规范的一般性内容的说明 (5)3.1 规范的适用范围 (5)3.2 规范引用的技术标准 (5)3.3 规范的重要定义——酿造工业 (6)4 酿造工业产排污与污染负荷控制的说明 (7)4.1 关于废水分别收集的方法 (7)4.2 关于污染负荷的确定方法 (7)4.3 关于污染负荷的控制方法 (8)5 对总体设计要求的说明 (9)5.1 设计原则 (9)5.2 关于建设标准 (9)6 对工艺技术要求的说明 (11)6.1 酿造废水的污染特点和分类收集、处理的必要性 (11)6.2 酿造废水的污染治理技术路线 (12)6.3 酿造综合废水污染治理工艺流程 (12)6.4 酿造废水污染治理技术 (13)6.5 关于废水回用与二次污染防治技术 (15)7 对废水集中治理工程设计参数和技术要求的说明 (16)7.1 格栅和调节池 (16)7.2 厌氧反应单元 (17)7.3 水解酸化单元 (17)7.4 好氧处理单元 (18)8 对机械设备和材料技术要求的说明 (18)9 对检测、自控以及辅助工程技术要求的说明 (19)10 对工程施工与验收技术要求的说明 (19)11 对运行管理技术要求的说明 (20)12 对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的说明 (20)13 与现行法律和其他标准的关系 (20)14 实施本标准的管理措施建议 (21)附件:酿造废水处理工程实例 (22)I1 前言1.1 酿造工业的分类与组成酿造和发酵是最古老的生产方法,人类为了保存食物或发展食物品味,很早就采用酿造和发酵的方法制造各种食品、饮料,如酱、酒、乳酪、腐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