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球仪上看世界
- 格式:ppt
- 大小:1.11 MB
- 文档页数:17
地球仪看世界的句子
1. 地球仪是一种模拟地球的球体仪器,可以用来观察地球上的各种地理现象和人类活动。
2. 通过地球仪,我们可以看到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和地区,了解它们的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信息。
3. 地球仪还可以用来观察地球上的自然现象,如气候、地形、海洋等,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的生态系统。
4. 通过地球仪,我们可以看到世界上的各种文化和历史遗迹,了解它们的背景和意义,增加我们的文化知识。
5. 地球仪还可以用来观察世界上的各种动植物,了解它们的分布和生态环境,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自然资源。
6. 通过地球仪,我们可以看到世界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贸易关系,了解不同国家之间的合作和竞争,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全球化的趋势。
7. 地球仪还可以用来观察世界上的各种自然灾害,如地震、海啸、飓风等,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应对灾害。
8. 通过地球仪,我们可以看到世界上的各种政治和军事事件,了解不同国家之间的关系和冲突,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国际政治的复杂
性。
9. 地球仪还可以用来观察世界上的各种文化交流和旅游活动,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帮助我们更好地促进文化交流和旅游发展。
10. 通过地球仪,我们可以看到世界上的各种环境问题和气候变化,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综合探究二_从地球仪上看世界》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设计背景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故里,了解地球的各个方面对于我们熟识世界、了解地球的自然和人文地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地球仪这一工具,援助同砚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构造、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以及各大洲和国家的地理位置,为他们拓展视野、增长知识提供援助。
二、设计目标1. 援助同砚了解地球的基本构造和地理位置;2. 援助同砚了解各大洲和国家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等;3. 培育同砚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能力;4. 激发同砚对地理知识的爱好,培育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三、设计内容1. 课前筹办:老师筹办地球仪、世界地图、课件等教学工具;2. 教室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仪,让同砚了解地球的基本构造和地理位置,引发同砚对地球的好奇心;3. 知识讲解:老师讲解各大洲和国家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等知识,引导同砚熟识世界各地的地理环境;4. 活动设计:让同砚分组利用地球仪查找各大洲和国家的地理位置,并介绍其特点,激发同砚的合作认识和探究欲望;5. 总结反思:引导同砚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和体会,激发同砚对地理知识的爱好。
四、作业要求1. 利用地球仪查找并标注世界各大洲和国家的地理位置;2. 汇总各大洲和国家的气候特点,并进行简要介绍;3. 撰写一篇感想或小结,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和体会。
五、评判标准1. 地理位置标注准确、完备;2. 气候特点描述明晰、准确;3. 感想或小结内容丰富、有观点。
六、作业提交方式同砚完成作业后,可选择口头汇报或书面提交,老师进行评分和点评。
七、延伸活动1. 邀请地理专家进行讲座,深度探讨地球的玄妙;2. 组织地理知识竞争,激发同砚进修地理的热忱;3. 实地考察周边地理环境,增加同砚对地球的实地了解。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综合探究二_从地球仪上看世界》作业设计方案”将援助同砚深度了解地球的各个方面,拓展视野,增长知识,培育同砚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能力,激发同砚对地理知识的爱好,为他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的窗户。
综合探究二从地球仪上看世界课标要求1.通过观察地球仪了解其基本构造,掌握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2.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地理位置。
知识要点1.概念: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而制作的一个地球模型。
它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常用工具之一。
2.要素(1)地轴和两极:地球仪上的地轴是地球自转的旋转轴,它交地表于南北两个极点,北极是地面的最北点,南极是地面的最南点。
经线纬线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圆弧状况半圆,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经线圈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长度每一条经线长度相等就半球而言,每一条纬线长度都不等,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到两极成一点。
就全球而言,纬度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指示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表示方法经度纬度度数起点线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0°纬线也叫赤道度数划分把地球仪表面划分360°,以O°经线为起点向东、向西各分为l80°地球仪表面被划分为180°,以0°纬线为中心向北、向南各扩张90°代号东经(E)、西经(W) 南纬(S)、北纬(N)半球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是以西经20°,东经l60°组成的经线圈划分的南北半球是以0°纬线(赤道)划分的相互关系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成经纬网,除南北极外,地球表面任何一点都可以用经度和纬度来确定其位置3.地球仪的功能(1)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世界任何一个地点的地理位置。
如北京位于40°N、116°E。
(2)利用经纬网可以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位置的特点。
(3)利用经纬线确定事物的方向和位置。
(4)利用地球仪可以了解世界上的大洲和大洋、主要山脉与河流、国家与地区的分布。
4.纬度和五带的划分(1)低、中、高纬度的划分纬度带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纬度范围 0°~30° 30°~60° 60°~90°(2)五带的划分五带地理范围纬度范围北寒带北极圈以北地区90°N~666.5°N北温带北极圈和北回归线之间23.5°N~66.5°N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23.5°N~23.5°S南温带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23.5°S~66.5°S南寒带南极圈以南地区 66.5°S~90°S5.中国在世界的位置(1)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综合探究二_从地球仪上看世界》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设计背景:本次作业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地球仪这一教学工具,了解世界地理位置、国家分布、地球自转、地球公转等相关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和观察力。
二、设计目标:1.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2.了解世界各国的位置和分布;3.掌握地球自转、地球公转等基本知识;4.培养观察、思考和分析能力。
三、设计内容及步骤:1.观察地球仪,了解其构造和各部分名称;2.通过地球仪找到不同国家的位置,并标记在地图上;3.分析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的原理,并动手操作地球仪模拟这两种运动;4.思考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对地球的影响,例如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
四、设计方法:1.教师进行地球仪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的讲解,并示范操作;2.让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观察和操作,指导学生找到各国位置并进行标记;3.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的原理和影响;4.学生进行小结和展示,总结学习成果。
五、评价方式:1.观察学生实地操作和标记的情况,给予指导和点评;2.听取学生讨论和思考的内容,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和表达;3.评论学生的小结和展示,评价学生对地球仪和地球运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在课后总结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并标记出5个国家的位置;2.要求学生在家中进行实验,观察地球仪模拟地球自转和地球公转的情况,并做出相应总结;3.要求学生写一篇文章,总结本次作业的收获和体会。
七、课后提醒:1.鼓励学生多动手操作,加深对地球仪的认识;2.鼓励学生多观察、思考、分析,培养地理学习兴趣;3.鼓励学生勇于提问,拓展知识面,提高综合探究能力。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相信学生们能更好地理解地球仪和地球运动的原理,培养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提高地理学习的效果和乐趣。
愿学生们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第二课时一、设计目的:通过本次作业设计,让学生了解地球仪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世界地理的认识和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