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钻石模型”的扬州市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5
用钻石模型思考中国旅游业竞争力发展方向摘要:中国经济是从金融危机中恢复较快的国家,中国旅游业在2010年得到全面复苏,借助旅游竞争力报告的排名对中国旅游业进行分析,运用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钻石体系,对提升中国旅游业竞争力提出若干发展建议。
关键词:旅游业;竞争力排名;钻石体系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现代旅游业的发展真正开始于改革开放之后。
基于当时的历史背景,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没有经历常规的发展模式,而是以创汇为目的优先发展入境旅游。
受以往政策思维影响,到1991年旅游业性质才被正式明确定义为产业。
自1999年的”黄金周”制度实施之后,我国的旅游市场逐渐呈现出入境、出境和国内旅游三足鼎立的情形。
但是旅游业发展至今,其产业竞争力仍亟待提高。
一、中国旅游业目前发展现状(一)旅游业市场现状虽然近两年受到”甲流”、”地震”、”金融危机”等事件严重影响,旅游市场经历了较长时间的低迷后入境、出境和国内旅游市场在2010年全面顽强复苏,共同增长。
2010年入境旅游人数1.34亿人次,入境过夜旅游人数5566万人次,出境旅游人数5739万人次,国内旅游人数达21亿人次。
2010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1.57万亿元,旅游外汇收入458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1.26万亿元。
中国成为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亚洲第一的出境旅游客源国,国内旅游人数雄据世界第一[1]。
(二)在全球旅游竞争力排名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1年旅游竞争力报告》[2]中中国排名第39位,较去年提升了八个位次,单从排行榜提速来看,进步不可谓不大,但是中国的竞争力排名和中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还是极不相称的,尤其在被称为竞争力支柱的14个二级指标中,中国都没有能够进入前三甲(如表所示)。
旅游竞争力指数的三个一级指标:1、旅游监管架构;2、旅游商业环境和基础设施;3、旅游人力、文化、自然资源。
中国的排名分别为71、64、12。
在75个三级指标中国有25个指标达到世界前40名,只占总体指标的1/3。
基于熵值法的湖南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肖雁飞;唐闻锴
【期刊名称】《中外企业家》
【年(卷),期】2013(000)029
【摘要】根据“钻石模型”的基本原理,从需求基础、生产要素、相关产业、生产竞争力和创新能力5个方面构建了综合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对其指标进行赋权,并对全国31个省份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水平进行实证研究。
研究显示,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综合得分前三位依次是:广东、江苏和北京,湖南省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综合得分第11位,处于中上水平,进而提出提升湖南省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水平的对策。
【总页数】2页(P58-59)
【作者】肖雁飞;唐闻锴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湖南湘潭 411201;湖南科技大学商学院,湖南湘潭 4112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24
【相关文献】
1.基于熵值法的粮食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J], 孟庆福;李峰;王艳廷;李丹
2.基于熵值法的国土空间综合评价研究——以湖南省为例 [J], 高阳;丁于思
3.基于熵值法和因子分析的湖南省绿色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J], 韩磊
4.基于熵值法的浙江省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J], 霍增辉;张玫
5.基于全局熵值法的湖南省绿色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J], 高光皓;游新彩;袁超权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钻石模型的山西省入境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闫丽君(晋中信息学院,山西晋中030800)[摘要]旅游产业作为一项绿色产业,在带动劳动力就业,帮助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山西省入境旅游服务贸易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契机下增长迅速,不仅优化了山西外贸结构、更有利于实现山西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
为促进山西省入境旅游贸易更好更快发展,首先从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及入境游客规模两方面介绍了山西省入境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并利用钻石模型对山西省入境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展开分析。
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对策建议,为提升山西省入境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入境旅游;钻石模型;山西;竞争力[中图分类号]F4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043(2023)06-0100-03[作者简介]闫丽君(1988—),女,山西太谷人,中级经济师,硕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与投资。
[基金项目]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课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山西服务贸易发展研究(2020W331)。
第2023年第6期(总第562期)商业经济No.6,2023Total No.562当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深,各国的服务贸易也在快速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最重要和最强劲的产业之一。
其中,入境旅游是国际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为我国的形象宣传和增加外汇收入等作出了巨大贡献。
山西省旅游资源丰富,是华夏文明的发源故土,历史悠远,拥有独具特色的自然资源和许多名胜古迹,这为山西省的旅游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山西省入境旅游服务贸易得到了快速发展。
“十四五”期间,山西省提出了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文旅融合,推动全省文化和旅游业持续发展。
在一系列重大举措引航之下,山西旅游市场表现良好,山西发挥全域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促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
国外竞争力理论的新发展—迈克尔·波特“钻石模型”的缺陷与改进经贸理论迈克尔?波特”钻石模型”的缺陷与改进中国人民大学陈卫平朱述斌提要波特的”钻石模型”的提出为竞争力理论的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分析方法突破了各种比较优势理论的分析方法,为后来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理论分析范式.然而,波特模型并非完美无缺的,针对其缺陷,鲁格曼等人将”钻石模型”拓展为适合加拿大分析的”双重钻石模型”;蒙等人又进一步将”双重钻石模型”拓展为适合于所有小国经济分析的”一般化的双重钻石模型”;乔又以韩国为例构建了”九要素模型”.本文还就如何构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经济分析范式提出一些设想.关键词国际竞争力钻石模型双重钻石模型一般化的双重钻石模型九要素模型一,迈克尔?波特”钻石模型”及其主要缺陷II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美国哈佛商学院波特教授先后出版了《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和《国家竞争优势》3部着作,从微观,中观和宏观3个层次较为全面地论述了”竞争”问题,系统地提出了竞争优势理论.其中,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波特把他的国内竞争优势理论运用到国际竞争领域,提出了着名的波特”钻石模型”(如图1所示).图1.钻石模型波特的”钻石模型”要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在国际竞争中一些国家成功,而一些国家失败?为什么一国能在某个特定产业中获得长久的国际竞争力?他认为,这要从当地企业所处的独特的国内竞争环境来寻找答案.一国的国内经济环境对企业开发其自身的竞争能力有很大影响,其中影响最大, 最直接的因素就是图1中的4项: (1)要素条件,包括一国的自然禀赋与人为创造的高级要素,后者对竞争优势更为重要;(2)本国需求条件,包括本国需求结构,规模成长率,高级购买者压力及需求的国际化;(3)相关和支持产业,包括上游供给产业及其他相关产业的竞争优势;(4)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状态,包括企业的形成与组织管理方式,竞争激烈程度,创新与企业家才能等.此外,政府和机遇作为另外两个辅助因素影响着上述4 个因素,也对一国国际竞争力产生影响.波特认为这6方面的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加强,共同构成一个动态的激励创新的竞争环境,由此构成一国国际竞争力的来源.波特的”钻石模型”的提出为竞争力理论的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分析方法突破了各种比较优势理论的分析方法,为后来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理论分析范式.然而,波特模型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它在博得很高声誉的同时, 也引起较多的争论.其争论的焦点在于波特”钻石模型”在现实世界(不同国家,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中的适用性.波特模型对于解释诸如美国,日本,德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来源很有说服力, 这些国家自身具有良好的国内经济环境(波特模型中的各个决定因素具备),国内企业可以依托”母国基地(homebase)”建立起竞争优22002年第3期国际经贸探索势.但是,对于小国经济,对于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而言,它们现实经济并不必然地具备与波特”钻石模型”相称的国内经济环境,它们有的缺乏足够大的市场容量,有的缺乏资本,技术要素等等,那么,这些国家应当如何创造竞争优势呢?显然,波特的”钻石模型”中没有给出很好地回答.针对波特模型的缺陷,国外学者又进一步拓展了”钻石模型”.例如,鲁格曼等人以加拿大为研究对象,将波特的”钻石模型”拓展为适合加拿大分析的”双重钻石模型”;蒙等人认为鲁格曼的模型只适用于加拿大的分析,因此,他们又进一步将”双重钻石模型”拓展为适用于所有小国经济分析的”一般化的双重钻石模型”;乔以韩国为例构建了”九要素模型”,使其在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更具解释力.笔者将在下文中对这几个模型作一简要介绍,并对如何构建中国国际竞争力的经济分析范式提出一些设想.二,双重钻石模型如上所述,波特的”钻石模型”提出了一国企业竞争优势是源于母国国内经济环境,即”母国钻石(homecountrydiamond)”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源泉.然而,鲁格曼等人(Rugman&Cruz,1998)对加拿大研究表明,单一的”母国钻石”并不能很好地解释加拿大企业的竞争优势的来源,这是因为,加拿大是小国经济,它的国内市场容量和经济规模还不及美国的1/10,如此小的经济规模和市场容量难以支撑许多制造业,服务业和现代工业规模经济发展的要求,这也就限制了加拿大本国企业竞争优势的建立.经贸理论国际竞争力来源.如图2中所示, “双重钻石模型”是”加拿大钻石”与”美国钻石”的联合体.对于加拿图2.双重钻石模型然而,加美自由贸易协定的达成为加拿大突破”小国经济”的瓶颈提供了制度上的条件.加美自由贸易协定达成后,加美之间的”跨国经营(multinationalactivity)”日益增多,这对提高加拿大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起着重要作用:一方面,加拿大本国企业可以利用美国市场(有着比加拿大更大的市场容量和更高级需求的消费者)来扩大生产,达到规模经济发展的要求; 另一方面,那些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的美国企业在加拿大投资,发展生产,这也为加拿大本国企业带来竞争压力.为了在与美国企业竞争中取胜,加拿大本国企业必然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因此,要分析加拿大的国际竞争力就不能仅仅囿于单一的”母国钻石”,而要将”跨国经营”纳入分析.鉴于此,鲁格曼等人构建了“双重钻石模型(doublediamond mode1)”试图更好地解释加拿大的大国内企业而言,它们不仅以加拿大国内经济环境(“加拿大钻石”)来创造竞争优势,而且依靠和利用“美国钻石”建立竞争优势.三,一般化的双重钻石模型鲁格曼的”双重钻石模型”是在对加拿大经济的分析基础上构建的,它很好地解释了加拿大国际竞争力的来源,然而,这个模型显然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它不适用于对北美自由贸易区外的其他小国经济的分析.鉴于此,蒙等人(Moon,Rugman&Verbeke,1998)进一步将”双重钻石模型”拓展为适合所有小国经济的”一般化的双重钻石模型(TheGeneralizedDou. bleDiamondMode1)”.蒙等人构建的新模型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如何在波特的“钻石模型”中引入”跨国经营”这InternationalEconomicsandTradeResearch3经贸理论一变量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解释小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此前,美国学者丹宁(Dunning,1992)曾将“跨国经营”作为第三个辅助因素(波特模型中另两个辅助因素是: 政府和机遇)纳人波特的”钻石模型”分析,试图解决这一问题.但蒙等人认为,在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日益发展的今天,”跨国经营”成为推动一国经济(尤其是小国经济) 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一国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如果仅仅将”跨国经营”作为一个外部因素并不能充分体现出”跨国经营”的这一作用.基于此,蒙等人通过构建”国内钻石(domesticdiamond)”和”国际钻石(internationaldiamond)”双重钻石来解决这一问题.如图3所示,图中内部的实线钻石代表的就是”国内图3.一般化的双重钻石模型企业战略,结构竞争状态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严业钻石”.它的大小是由国家大小和该国竞争力(指没有考虑跨国经营时的竞争力的情况)决定的;图中中间的虚线钻石代表的就是”国际钻石”,它是在纳人了”跨国经营”这一变量后的竞争力.此外,图中的外部的实线钻石指的是”全球钻石(globaldiamond)”,它是指假定一个国家经济完全溶人到全球经济时该国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它的大小在可预期时间内是固定不变的. 蒙等人以韩国和新加坡为例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韩国比新加坡有”更大”的“国内钻石”,但新加坡比韩国有“更大”的”国际钻石”.因而,如果只考虑”国内钻石”,韩国就比新加坡更具有国际竞争力;但如果综合考虑”国内钻石”和”国际钻石”,新加坡就比韩国更有国际竞争力.依据他们选定的参数如生产力,经理的洞察力等,表明新加坡要比韩国更富有竞争力.这也表明像韩国和新加坡这样的小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既受”国内钻石”的影响也受“国际钻石”的影响,从而验证了“一般化的双重钻石模型”在运用到小国经济中比波特的”钻石模型”更有解释力和适应性.四,九要素模型波特的”钻石模型”很好地解释了发达国家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来源,然而,对于欠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而言,它们现实经济并不必然地具备与波特”钻石模型”相称的国内经济环境,它们不得不依靠自身不断地去为提高本国国际竞争力创造条件,20世纪后半时期韩国,台湾省经济发展的实践就表明了这一点.因此,这就对国际竞争力研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欠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又是由什么决定的?这些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又如何去提高本国的国际竞争力呢?韩国汉城国立大学学者乔东逊(Cho.D.Sung,1994)以韩国经济发展为实例对此作了初步研究,研究指出,韩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在于具有良好教育的,充满活力的和富有献身精神的”人力”要素(乔认为, 韩国人口可以划分成4种类型:工人;政治家和官僚,他们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计划;企业家,他们能够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职业经理人和工程师,他们负责生产运作和开发新技术),他们是韩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在韩国经济起飞过程中起着中心作用.然而,韩国经济的劣势在于缺乏资本,技术和足够大的国内市场等”物质”要素,这就要求政府和企业从国外引进资本和技术.去开拓国外市场,去创造影响经济增长的资源要素和其它方面的要素,即”人力”要素去创造”物质”要素.由此,乔构建了”九要素模型(TheNine—FactorMode1)”(如图4所示),以更好地解释韩国经济发展的事实.依据乔的”九要素模型”,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可分为两大类: (1)”物质”要素.它包括资源禀赋,商业环境,相关和支持产业,国内需求,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图4.九要素模型42002年第3期国际经贸探索WTO研究意识,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用WTO规则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第五,强化人才使用管理,创出人才脱颖而出新机制.加人世贸后,外商投资企业更要重视对人才的培养使用,研究制定出符合我国实际的公司和员工利益的分配制度和用工制度.因为对外商投资企(上接第4页)特定时间内一国的国际竞争力水平.(2)”人力”要素.它包括工人,政治家和官僚,企业家,职业经理人,他们创造,激发和控制4个”物质”要素,促使一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此外,机遇作为一个外部要素与上述8大要素共同构成一国国际竞争力的新的经济分析范式. 五,几点启示理论模型是对特定现实经济的一种抽象,要建立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理论模型是不可能的.正如上文所指出的,波特的”钻石模型”很好地解释了发达的大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来源,然而,对于小国经济,对于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却并不完全适用.尽管鲁格曼, 蒙和乔等人拓展了”钻石模型”,但他们理论模型同样是在特定的背景下构建的,因而,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但是,我们应认识到他们的研究丰富和发展了竞争力理论, 对于后人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启示含义.目前,关于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业来说,人才的流失往往意味着手中客户,定单和市场的一并流失, 因而人才将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吸引优秀人才并对现有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其知识结构与层次将是所有外商投资企业的明智之举,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外商投资企业的健康发展,从而促进外商投在我国理论界方兴未艾,对适用于我国的国际竞争力的分析范式和理论模型的研究至今仍未破题.笔者认为,国外竞争力的研究成果对于我们的研究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但是,在运用国外竞争力理论分析中国问题时有必要注意以下两点: (1)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一方面,作为一个大国,我国有足够大的市场容量,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资源等等,因而,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来源更多的是依赖于”母国基地”;另一方面,我国又是发展中国家,技术落后,资本不足,管理欠缺等,因而,我国也有必要利用好”跨国经营”来提高本国的国际竞争力,这一点在我国已经加人WTO 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2)体制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很大.国外竞争力理论的研究是以发达的市场经济为基础的,而我国还处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计划经济还未完全退出,市场经济尚未发育成熟,体制因素仍然影响着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因此,在进行我国国际竞争力研究时不应将体制因素排除在视野之外.资企业出口的不断增长.参考文献:[1】张鹏:《论外商投资企业对出口的影响》,《中国外资》,1998年第3期.[2】卢进勇:《试论人世后利用外资的新战略》,《中国外资》,2001年第1期.●(责任编辑杨国川)参考文献:[1】Cho,Dong—Sung.1994.Adynamicap- proaehtointernationalcompetitiveness:Theease ofKorea.JournalofFarEasternBusiness.1(1):l7—36.[2】Cho,Dong—Sung.andMoon,H.Chang.2O0o.FromAdamSmithtoMichaelPorter:evo- lutiontocompetitivenesstheory.Singapore:World ScientificPublishingCo.Pte.Ltd.【3】Dunning,J.H.1992.”TheCompetitiveAdvantageofCountriesandtheActivitiesof TransnationalCorporatiUns.”Transnationa1Cor_ porations1(1):135—168.[4】Moon,H.Chang,A.M.Rugman&A.Verbeke.1998.Ageneralizeddoublediamond approachtotheglobalcompetitivenessofKorea andSingapore.InternationalBusinessReview.7: l35一l5O.[5】Porter,M.E.1990.Thecompetitivead—vantageofnations.NewYork:FreePress.[6】Rugman,A.M.1991.Diamondinthe Rough.BusinessQuarterly(Winter):61—64. [7】Rugman,A.M.a ndJ.R.D’Cruz.1993. Thedoublediamondmodelofinternationaleom—petitiveness:Canada’Sexperience.Management InternationalReview,33(2):17—39.(责任编辑黄寿生)182002年第3期国际经贸探索。
旅游产业竞争力的“钻石模型”分析作者:马一鸣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12期摘要:旅游产业是大连市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整个城市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影响。
选取大连市旅游产业作为实证分析的案例,以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为分析手段,对大连市旅游产业竞争力进行定性分析,并提出了提升大连市旅游产业竞争力的途径,进一步促进大连市旅游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旅游产业;竞争力;钻石模型;大连市中图分类号:F15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2-0141-032008年, 中国旅游产业连续遭受全球金融危机和各种突发事件、不利因素的冲击,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
面对严峻的旅游市场形势,全国旅游行业克服困难,总体上保持了平稳发展。
大连作为辽东半岛的海滨城市,依托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良好的经济基础,旅游产业稳步发展,旅游总收入再创新高。
本文利用迈克尔·波特的“ 钻石模型”,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同行竞争、机会、政府六个方面对大连市旅游产业的竞争力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了提升大连市旅游产业竞争力的途径,进一步促进大连市旅游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简述1990年,美国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rter)教授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在继承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1]。
该理论着重讨论了特定国家(地区)的产业(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地位的各种条件,即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竞争优势与四个基本要素和两个辅助要素密切相关。
四个基本要素为:(1)生产要素;(2)需求条件;(3)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4)企业战略、结构和同行竞争,两个辅助要素为:机会和政府。
四个基本要素以及两个辅助要素动态结合,决定了一个国家(地区)的特定产业能否取得国际竞争优势,这六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系统,由这四个基本要素和两个辅助要素组成一个菱形结构,类似于钻石形状,习惯上称之为“钻石模型”。
基于“钻石模型”的扬州市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摘要】近年来,关于文化产业及其竞争力的研究逐步兴起,本文根据江苏省文化产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聚类分析,将江苏省13个市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分为五个梯队,扬州市属于第二方阵。
再依据波特的钻石模型从生产要素、需求状况、同业竞争和支柱产业等四个方面分析扬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为扬州市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文化产业聚类分析钻石模型一、研究背景近年来,关于文化产业及其竞争力的研究也逐步兴起,但目前关于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概念界定还没有达成统一的意见。
波特的钻石模型是被运用最为广泛的,他认为一国的特定产业是否具备竞争力主要取决于生产要素、需求状况、支持性产业和相关产业、企业战略、企业结构与同业竞争等要素,国内学者还将政府行为纳入了评价模型。
本文根据江苏省文化产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聚类分析定位扬州市文化产业竞争力水平,再通过波特的钻石理论分析扬州市影响其竞争力的相关因素。
二、文化产业竞争力聚类分析1、江苏省文化产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江苏省文化产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共分为文化发展、政府投入、文化服务和文化消费等四个二级指标,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等15个三级指标。
2、2012年江苏省文化产业竞争力聚类分析聚类分析是一种建立分类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它能够将一批样本(或变量)数据根据其诸多特征,按照在性质上的亲疏程度在没有先验知识的情况下进行自动分类,产生多个分类结果。
我们根据江苏省2012年文化产业绩效考核数据,将13个省辖市作为样本,采用层次聚类中的Q型聚类,对13个市中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具有相似特征的样本归类。
第一步由于所获得的原始数据不是标准化数据,不具可比性,所以要通过标准化消除变量间的量纲关系。
我们通过SPSS16.0将原始数据进行Z标准化,得到标准化后的数据。
第二步,通过SPSS16.0进行Q型聚类分析,选择类间平均链锁法(Between-group links)和欧式距离平方法(Squared Euclidean distance)测定样本距离,分成5类。
输出树形结果见图1。
从树形图可以看出,南京和苏州归为一类,无锡、常州、镇江和扬州归为一类,南通单独为一类,徐州、连云港、泰州和盐城归为一类,宿迁和淮安归为一类。
第三步,各类特征分析。
第一类南京和苏州属于经济发展强市和文化强市。
苏州和南京2012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分别位列全省第一和第二,并且大幅度高于第三名。
苏州和南京既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又有着良好的经济基础,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措施,他们是江苏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领头羊。
第二类无锡、常州、镇江和扬州代表江苏省文化产业发展较高水平,这四个城市2012年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全部超过70亿元,同时也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常州和无锡的“政府投入”位列全省前茅。
其中,无锡的人均创造增加值为全省第一,扬州市的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为全省第一,镇江市的文化服务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位列全省第一,常州市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仅次于苏州和南京。
第三类为经济发展迅速但文化产业相对滞后的城市,以南通为代表。
在2012年的文化产业绩效考核中,南通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列全省第九,但是其文化消费能力却远远高于其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其中“农村居民人均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占生活总支出的比重”和“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分别位列全省第二和第六,南通市的文化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可以与第二梯队四个城市并称江苏省文化产业发展“五虎”。
第四类为经济和文化产业发展同时相对滞后的城市,以徐州、连云港、泰州和盐城为代表,其中徐州文化发展较其他三个城市更具优势,2012年其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位列全省第七。
最后一类为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产业发展基础均较为薄弱的城市,以淮安和宿迁为代表。
三、基于钻石体系的扬州市文化产业优劣势分析通过聚类分析,扬州市文化产业发展基础较好,我们要充分认识扬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扬长避短。
下面我们将依据波特的钻石模型从五个方面分析,为扬州市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1、扬州文化产业生产要素优劣势波特将生产要素划分为基本要素和高级要素。
我们将从文化资源、基础设施、从业人员、资本资源四个方面分析。
(1)文化资源和从业人员数量优势明显。
扬州市作为历史文化古城,有着2500年的历史,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宝藏,这些文化背后蕴藏着有待挖掘的经济价值。
扬州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在全省位列第一,但是人均创造增加值却远远落后于其他省辖市,说明扬州市文化产业劳动力在数量上虽占有优势,但是劳动力的素质和劳动生产率则有待进一步提高。
(2)基础设施不具优势。
在全省文化产业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涉及到基础设施的指标有:“万人拥有公共文化机构数”、“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量”、和“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等6个指标,没有一个指标在全省排名靠前。
其中,“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建筑面积”在全省排名第十。
(3)资本运作结构有待完善。
扬州市文化产业虽然逐步引导民间资本的融入,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如文化资源多为国有、民营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门槛较高、存在重复投资现象等,在扬州市五亭龙玩具城,产品雷同性高,同样的产品设计出样品后,往往会遭到风靡复制盗版。
这样的竞争环境不利于产品创新。
2、扬州文化产业需求状况分析(1)文化产业市场需求导向旺盛。
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居民的消费结构转向精神文化消费为主的时期。
2009年扬州的人均GDP已经超过了6000美元,2012年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0美元。
可见居民文化消费需求将进入快速扩张阶段。
资料显示,2012年扬州市“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18.58%,位列全省第三,充分说明扬州市文化产业需求相对较为旺盛,市场潜力巨大。
(2)扬州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消费追求多元化。
2012年扬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01元,同比增长13.0%,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2686元,同比增加1469元,增长13.1%。
2012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750元,农民人均消费支出8714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7%和11.8%。
城乡居民文教娱乐支出占消费支出比重分别为18.58%和18.19%。
恩格尔系数稳步降低,2012年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8.4%。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扬州居民逐步步入富裕阶段,消费追求逐步向高层次迈进,这将给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契机。
3、扬州文化产业企业战略、企业结构与同业竞争分析(1)文化产业基础较好。
2012年全省文化产业绩效考核数据显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91%,位列全省第五,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 4.33%,位列全省第一。
文化产业增加值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2012年的文化产业增加值为114.69亿元,比2009年翻了近一倍。
这两个指标凸显了我市文化名城的文化产业发展潜力与发展优势。
(2)同业竞争激烈。
从投资经营主体来看,我市300多家毛绒玩具企业,100多家古筝生产厂家,绝大多数都是民营企业,但是各个企业间相似程度高,往往一个产品刚刚设计出来,各家企业全都争相模仿生产,造成产品雷同性大,竞争激烈,导致产品利润空间相对缩减。
(3)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拥有自主创新产品的研发能力不强,来样复样多,自主创新少;二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不多,来牌贴牌多,自主品牌少。
4、扬州文化产业支持性产业状况分析(1)工艺美术业声名远播。
扬州工艺美术业在全国地位特殊,有15个项目入选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3个项目进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江苏省宣布保护的45个传统工艺品中,扬州市的数量占全省总数1/3。
以扬州玉器厂、扬州漆器厂为龙头的扬州玉器、扬州漆器产业的生产规模、技艺品种、品牌美誉度在全国享有很高知名度。
(2)玩具产业优势依旧。
扬州玩具生产已有50年历史。
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长毛绒玩具。
业界有“世界毛绒玩具在中国、中国毛绒玩具在扬州”的说法。
扬州市作为全球最大的毛绒玩具生产及销售基地,毛绒玩具礼品出口量在全球市场上的比重超过60%,有“中国毛绒玩具礼品之都”之称。
2010年全市玩具出口额为12886万美元,比上一年增长33.66%。
(3)新兴产业发展滞后。
新兴文化业态最具核心的东西就是创意。
目前我们所说的新兴文化业态主要包括——创意设计、网络文化、新兴电视媒体、在线娱乐、文化装备制造、影视传媒、综合性版权贸易、文化类信息增值服务、按需印刷、现代文化产品物流服务。
扬州市“有线电视数字化率”位列全省第八名,并不具优势。
2010年扬州市传统文化产业受到了新的挑战,如何将传统优势产业与新兴业态结合将成为下一阶段重要课题。
四、提升扬州市文化产业竞争力着力点探析通过上述分析,我们明确了扬州市文化产业在全省的发展水平,掌握了扬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劣势,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借助三个着力点提升扬州市文化产业竞争力。
1、抓人才参照科技领域人才引进政策,积极引进高层次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积极选拔培训本市优秀专业人才,特别是当传统文化产业向新兴文化产业转型之际,需要大量的“有创意、敢创新、懂设计”的人才。
我们可以依托“绿扬金凤”计划,将人才引进口径向文化产业新兴人才倾斜。
2、保优势扬州特色文化产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丰富的扬州民间文化,所以一是要大力保护和挖掘传统扬州特色文化的产业价值。
比如扬州特色的民俗文化、饮食文化、沐浴文化等都大有文章可做。
不断挖掘特色文化资源价值,并将其与传统旅游业、工艺美术业相融合。
以扬州文化博览城建设为龙头,加快文化旅游等十大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二是要整合原有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减少重复投资,形成完整产业链。
3、挖新矿面对全国上下文化产业政策利好叠加之际,一是抓服务,扬州市文化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并不具优势,所以扬州市应该大力扶持文化产业服务业,包括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网络文化服务等,借助扬州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契机,发展文化服务业,可以借鉴中南传媒的经验,抱团上市。
二是抓亮点,培植新兴业态的文化产业。
借助创意文化园区孵化电子出版、数字音乐、电脑软件服务、数字电影等服务企业。
【参考文献】[1] 新华社: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全文发布[N].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09-09-26.[2] 于泽:基于“钻石理论模型”的城市文化产业竞争力体系设计[J].科技管理研究,2013(11).[3] 赵心宪:区域文化产业的模式选择和及体制限制[J].经济研究导刊,2009(16).[4] 焦斌龙、王建功:文化产业解构传统产业:机制与路径[J].晋阳学刊,2009(3).[5] 张隽:探析韩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及启示[J].当代韩国,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