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常见天气系统 (28)
- 格式:ppt
- 大小:3.30 MB
- 文档页数:18
2.3常见的天气系统-基本概念雪snow由较大的冰晶组成的固体降水。
雪晶的直径一般大于0.3毫米,其基本形状为六角形,由于生长环境温度和湿度的不同,形成了板状、星状、针状、立体枝状和线轴状等多种多样的雪晶。
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雪晶多姿多彩的外观。
多个雪晶相互碰撞粘连成雪片甚至于雪团降落到地面。
在温度较高时,雪晶的枝状外缘溶化,而形成粒状的米雪降落至地面。
霜frost地物表面或地面因夜晚气温下降至0℃以下时,导致接近地面附近的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而在地物表面或地面凝华而成的冻结物。
一般是六方晶状的集合体,呈鳞状、针状、羽状或扇状。
霜的形成多发生于晴天小风的夜晚。
入秋后,最早的一次霜称早霜;入春后,最晚的一次霜称晚霜,早霜和晚霜的时间间隔称霜期。
当1.5~2米高处的气温也降到0℃以下的低温时,霜的凝结会造成植物的冻害现象,称霜冻。
雾fog由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在贴近地面空气层中组成的悬浮体。
出现雾时,水平能见度显著降低。
一般把水平能见距离低于1000米的雾称雾;而能见距离在1000米到10000 米的雾称轻雾。
雾中的水滴称雾滴,其半径多数为2~15微米。
单位体积空气中雾滴的水量总和称含水量,雾中含水量一般为0.1~1克/立方米,气温高于0℃的雾称暖雾;低于0℃但仍由液滴组成的称冷雾;当气温极低时,水汽直接凝华成冰晶的称冰雾。
按雾的形成过程可分为4大类型:①辐射雾。
多出现在小风的晴朗夜晚,由于近地面的大气层辐射冷却而形成。
②平流雾。
暖湿空气流经冷的下垫表面(陆地和洋面),下层冷空气冷却达到饱和形成雾。
③蒸汽雾。
冷空气移到暖水面上,水面快速蒸发而形成雾,其雾层一般较薄。
④锋面雾。
在暖锋前云层中的降水,在水滴下落过程中,逐渐蒸发使其下层空气达到饱和而形成雾。
了解各种雾的成因,可对雾的生成和消散作出准确的预报。
天气系统motion systems按照气象要素的空间分布而划分的具有典型特征的大气运动系统。
通常指气压空间分布所组成的系统,如高(气)压、低(气)压、高压脊、低压槽等。
2.3常见天气系统知识点一、锋与天气(一)气团的概念和分类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叫做气团。
注意:1.空间尺度:水平范围——几百千米到几千千米垂直范围——几千米到十几千米2.“冷”、“暖”是相对于流经地区而言的,气团温度低于流经地区温度的是冷气团,高于流经地区温度的是暖气团。
思考:单一气团控制下的广大地区,天气状况(气温和气压)如何?答:单一冷气团控制,气压高,气温低,寒冷晴朗;单一暖气团控制,气压低,气温高,温暖晴朗。
(二)锋面的概念和分类冷锋与天气暖锋与天气准静止锋与天气:春末——华南的降雨(华南准静止锋)夏初——江淮的“梅雨”(江淮准静止锋)冬季——昆明准静止锋思考:锋面附近一定会形成降水吗?答:不一定降水(空气湿度不够),但一定有风(冷暖气团有气压差)。
二、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与天气注意:低压与气旋属于同一个天气系统,高压与反气旋属于同一个天气系统。
只不过低气压、高气压是对气压状况的描述;气旋、反气旋是对气流状况的描述。
天气:低压(气旋)控制的天气——台风(教材 P44)【主要记住台风对人类生活造成的影响,不利的、有利的】高压(反气旋)控制的天气——“秋高气爽”、“天高云淡”、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三、锋面气旋(北半球为例)『常见天气系统』知识点总结+课后练习一、锋与天气1.气团与锋(1)锋面结构示意图2.锋与天气(1)冷锋(2)暖锋(3)准静止锋考点:冷锋、暖锋与天气冷、暖锋的判断方法(1)在等压线分布图中看符号(2)依据锋面结构图的特点判断①看冷气团的运动方向②看降水区的位置(3)依据天气特征判断①经历大风、降温、雨雪等天气过程的是冷锋活动。
一般情况下,冷锋活动导致的天气变化相对剧烈、明显。
②经历阴雨、升温等天气过程的是暖锋活动。
一般情况下,暖锋活动导致的天气变化比较温和。
(4)根据气温、气压的变化判断①冷锋影响下的温压变化:气压升高,气温降低。
②暖锋影响下的温压变化:气压降低、气温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