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四则混合运算(一)第2课时带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
- 格式:pptx
- 大小:2.45 MB
- 文档页数:26
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自主探索,并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体会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
难点:体会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运用小括号。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读题、说出运算顺序并口算出结果。
8+2×7 3+2×3 18÷2-481÷9-2 14-3×2 56÷7-22.420-356+280 456-123-77师提出问题420-356+280 要先算加法应怎么办?456-123-77要先算减法怎么办?生1:420+280-356生2:456-(123+77)设计意图复习原来所学内容,通过加减法的同一级运算中小括号的作用,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探求新知。
1.出示课件(例3的情景图)请同学们观察情景图,并说一说了解到的数学信息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生1:橘子每千克4元。
生2: 50元钱是用来买香蕉和橘子的。
生3:求买橘子多少千克,应先知道买橘子的有多少钱?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谁能替妈妈算一下,剩下的钱可以买几千克橘子?学生试着自主解决并集体讨论、交流。
师:你能试着进行分步计算吗?生1:先算50-22=28(元)再算28÷7=4(千克)师:谁能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生1:50-22求得是买香蕉后剩下多少钱?生2:28÷7求得是可以买几千克橘子?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题中重要信息,应知道每一步列式求的是什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面学习稍复杂的应用题打下基础。
师:那你们能根据分步算式列出综合算式吗?生1: 50-22÷4生2:(50-22)÷4师:同学们判断一下谁做得对,为什么?生1:50-22÷4不对,因为按运算顺序应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四则混合运算(一)》教材内容说明(一)单元教育目标1、结合现实素材,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进行简单的整数混合运算。
2、在把分步算式改写为综合算式,总结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体会四则运算顺序的合理性,能清楚地表达自己改写的思考过程。
3、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式。
4、在白主解决问题、尝试把分步改成综合算式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单元教材说明《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关于四则混合运算的内容要求是“认识小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
”本单元四则混合运算,是在二年级上册学生认识了小括号,掌握了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顺序,会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础上安排的。
主要内容包括:不带括号和带括号的两步四则混合运算,有三个运算符号,可以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本单元的内容安排,充分体现本套教材“解决问题中学数学”的特点,打破传统教材“先学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再解决应用问题”的教材结构。
全部选择学生熟悉的、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能够解决的问题素材,先让学生分步列式解答,再改写成一个综合算式,进而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这样设计的思考有以下三点:第一,给学生创造利用已有知识自主解答问题的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第二,为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生成课程资源,使学生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第三,体验同一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解答,提高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共安排4课时,内容编排如下:第1课时(教科书66页、67页),不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本节课安排了两个例题。
例1,乘加问题。
教材选择了学生非常熟悉的饮料(一般都是每箱24瓶),以图示的方式呈现出3箱和12瓶。
蓝灵鼠特别提示:“每箱有24瓶。
”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瓶饮料?”接着用兔博士的话提出要求:“自己试着算一算。
”教材以学生个性算法交流的方式,呈现了丫丫和聪聪的不同算法。
第五单元四则混合运算(一)第2课时混合运算(2)【教学目标】运算。
【教具准备】课件或小黑板一、板书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解决实际问题。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学习目标,找学生读,有信心实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理解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第68页。
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
请看出示自学指导师读)。
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68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思考并完成。
1.要想求出可以买几千克橘子,必须先求出什么?你能列出算式吗?先自学4分钟,然后讨论自学指导中的内容。
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姿势正确,自学效果最好。
1、看一看,生看书自学,将自学成果和疑问记录在堂清本上。
师观察督促学2、议一议,看完的学生举手示意3秒钟后继续复看,示意给同伴和教师,待第二个同伴举手后开始交流。
主要交流自学指导中的问题,解题的思路、过程和理由。
小组内的答案尽量统一或记录下没有解决的问题,以备下一步的展示。
3、说一说,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成果的汇报。
针对自学指导中的问题,可可能的引导或讲解解疑。
在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后,在改写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实际计算过程中,自然产生添加小括号的需要。
汇报时,学生要能正确描述,但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
4、做一做,同学们学得不错,下面就运用新知识来解决问题吧。
69页练一练的第1题。
抽后进生到台上做。
(课件或小黑板出示提示)备课。
老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1老师:做完的请举手,全部做完了。
请大家一起观察台上同学做的,如果有不同的答案,可以举手上台来订正。
也可以站到台下补充。
上台订正的时候用其他颜色的粉笔。
2大家积极踊跃的写出自己的答案,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
看看到底哪种结果是对的,比谁最肯动脑筋,发言最积极。
注意引导学生,针对每一个不同的答案要先肯定,再引导其他小组或学生反驳,最终达成共识。
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第5单元四则混合运算(一)第1课时不带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教材第66~67页例1、例2及第67页练一练第1,2题。
【教学目标】1.经历自主解决问题,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为列综合算式计算的过程。
2.结合具体事例,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感受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教学重点】在学生分步解答的基础上,把分步计算的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
【教学难点】运算顺序的概括总结。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本课设计的两个例题,如果不要求用综合算式计算,学生都能解答。
所以本课的重点我放在学生分步计算的基础上,把分步计算的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的部分,让学生通过例题中实际的情况理解并掌握为什么先算乘法或除法。
[不足之处]总结归纳时,我着急结束课程,直接归纳给出结论,没有给学生总结的时间。
[再教设计]再教学时,在完成两个例题后,要让学生观察、分析两个算式和计算顺序,试着总结归纳出不带括号的四则运算顺序。
第2课时带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教材第68页例3、例4及第69页练一练第2题。
【教学目标】1.经历自主解决问题、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为列综合算式计算的过程。
2.结合具体事例,理解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进行带括号的简单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获得把分步计算改写为综合算式的初步经验。
【教学重点】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
【教学难点】概括、归纳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PPT课件。
《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以及不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基础上学习的。
因此我安排从复习小括号入手,通过例题在让学生探索从分步计算到综合列式的过程中,真正发挥小括号的作用,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并掌握有括号的四则运算顺序。
冀教版三年级上册四则混合运算逐字稿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四则混合运算。
四则混合运算是我们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加、减、乘、除四种基本运算的混合使用。
首先,我们要理解什么是四则混合运算。
四则混合运算就是在一个算式中,既有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四种运算中的两种或三种同时出现。
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我们需要遵循一定的运算顺序。
这个顺序是:先乘除,后加减。
也就是说,如果有乘法和除法,我们应该先进行这两项运算;如果有加法和减法,我们应该在最后进行这两项运算。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些例题来具体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例题1:3 ×4 +5 - 2按照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我们首先进行乘法:3 ×4 = 12然后进行加法:12 + 5 = 17最后进行减法:17 - 2 = 15所以,3 × 4 + 5 - 2的计算结果为15。
例题2:7 × (3 + 4) - 5按照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我们首先进行括号内的加法:3 +4 = 7然后进行乘法:7 × 7 = 49最后进行减法:49 - 5 = 44所以,7 × (3 + 4) - 5的计算结果为44。
通过以上两个例题,我们可以看到,在四则混合运算中,我们需要注意运算顺序,先进行乘除运算,再进行加减运算。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括号内的运算优先级最高。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要不断练习四则混合运算,以提高我们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谢谢大家!。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五单元四则混合运算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规则;
2.能够灵活运用四则混合运算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3.能够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
1.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则;
2.四则混合运算的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灵活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规则,熟练运用于生活实际问题中。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从应用方面拓展思维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1.准备一些生活实际问题作为例题;
2.准备计算器作为辅助工具。
教学步骤
1.引入新知识,通过生活实际中的例子介绍混合运算的概念。
2.讲解混合运算的规则,如优先级、括号、先乘除后加减等。
3.给予学生练习机会,根据具体题目指导学生使用正确的规则进行计算。
4.搜集更多的生活实际案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从应用方面理解混合运算。
5.教师采取分层指导方式,针对学生不同水平组织小组活动,互相帮助解决问题。
教学评价
1.教师在小组活动中不断循环梳理学生对混合运算的认知,并及时转化为习惯。
2.在教学的过程中,全面检查学生对于混合运算的掌握情况,发现存在错误及时加以纠正,巩固习得的知识。
3.运用实例进行评价,检测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进行总结回顾。
注:本教学设计适用于冀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