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知识点专项练习:《邹忌讽齐王纳谏》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11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教版语⽂中考专题复习《邹忌讽齐王纳谏考点梳理》精讲精练(含答案)第10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版本导航:◎统编九下第21课;◎语⽂⼋下第19课;◎苏教九下第18课。
知识梳理⼀、重点字词1.通假字孰视之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2.古今异义(1)明⽇..徐公来古义:________ 今义:今天的下⼀天(2)⾂之妻私.⾂古义:________ 今义:属于个⼈的(3)今齐地⽅.千⾥古义:________ 今义:四个⾓都是90°的四边形或六个⾯都是⽅形的六⾯体(4)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位名词或⽤在数量词后⾯,表⽰概数(5)群⾂吏民能⾯刺.寡⼈之过者古义:________ 今义:尖的东西进⼊或穿过物体(6)能谤讥..于市朝古义:________ 今义:诽谤,恶意中伤古义:________ 今义:讥笑,讽刺3.词类活⽤(1)名词作动词朝服.⾐冠原意为:⾐服,在句中的意思为:(2)名词作状语群⾂吏民能⾯.刺寡⼈之过者原意为:脸,在句中的意思为:(3)动词的使动⽤法闻.寡⼈之⽿者原意为:听到,在句中的意思为:4.⼀词多义(1)朝:①朝.服⾐冠②于是⼊朝.见威王③皆朝.于齐(2)谓:①谓.其妻⽈②此所谓.战胜于朝廷(3)甚:①君美甚.②王之蔽甚.矣(4)美:①徐公不若君之美.也②吾妻之美.我者(5)下:①乃下.令②受下.赏(6)上:①受上.赏②上.书谏寡⼈者③刻唐贤今⼈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④苔痕上.阶绿(《陋室铭》)5.重点实词(1)邹忌讽.齐王纳谏..讽:纳:谏:(2)邹忌修.⼋尺有余.修:余:(3)窥.镜窥:(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5)徐公何能及.君也及:(6)忌不⾃信.,⽽复.问其妾⽈信:复:(7)⼜弗如远.甚远:(8)暮寝⽽思.之思:(9)畏.我也畏:(10)欲.有求.于我也欲:求:(11)于是⼊朝见.威王见:(12)⾂诚.知不如徐公美诚:(13)皆.以美于徐公皆:(14)朝廷之⾂莫.不畏王莫:(15)王之蔽.甚矣蔽:(16)王⽈:“善.。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试题整理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中国古代一则有关智慧和勇气的故事。
这个故事经常被用来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态度。
下面是一些与邹忌讽齐王纳谏相关的中考试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个故事。
题目1:请你简述一下“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情节。
参考答案:《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则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故事。
主人公邹忌是赵国的一位贵族,有着出众的智慧和才能。
当时,齐王为了扩张国土,不断发起战争,导致国势力竭。
邹忌看到了这一点,并且决定向齐王进言。
他用一种诙谐的方法给齐王上了一课,告诉他战争是不可持续的,并且提出了用和平的方式来统一天下。
齐王听后深有感触,下令停止了战争,国势开始逐渐恢复。
题目2:请你分析一下邹忌为何选择了讽刺的方式向齐王纳谏。
参考答案:邹忌选择讽刺的方式向齐王纳谏,主要是出于两个原因。
首先,正面直接地劝谏很难被齐王接受。
齐王一向以强硬的手段来解决问题,面对批评和质疑的态度并不友好。
因此,邹忌使用讽刺的方式,既能传达自己的观点,又能避免引起齐王的反感。
其次,讽刺是一种巧妙的修辞手法,能够在不直接表达的情况下,间接地点出问题所在。
邹忌通过讽刺,给齐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起了他的思考。
题目3:请你就这个故事中的主要人物,邹忌和齐王,进行对比。
参考答案:邹忌和齐王是《邹忌讽齐王纳谏》故事中的两个主要人物。
邹忌是一个智慧出众、富有见识的贵族,他有勇气向齐王纳谏,并且通过巧妙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齐王则是一个冷酷而霸道的君王,他一直采取战争的方式来扩张国土。
然而,当邹忌讽刺他时,齐王却能够冷静地思考,并及时改变了自己的政策。
可以说,邹忌代表着智慧和勇气,而齐王则代表着意志的转变和开明。
题目4:这个故事给我们传递了哪些价值观念?参考答案:《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个故事传递了几个重要的价值观念。
首先,故事告诉我们智慧和勇气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邹忌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敢于向君王纳谏,最终实现了国家的和平与发展。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知识积累练习第一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知识积累练习《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知识积累练习一、填空1.《战国策》又称《》,是西汉末年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
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情况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的策略和言论。
《战国策》在表达方式上长于和,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2.《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讽”的意思是“纳”是的意思,这题目从语法上分析是个式,“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意思是。
3.今齐地千里,百二十城,二、字词 1.通假字①邹忌修八尺有余②徐公来,孰视之 2.古今异议字①古今地方千里古义:今义:②能谤讥于市朝古义:今义: 3.掌握一词多义上① 受上赏② 上书谏寡人之过者下① 乃下令② 受下赏若①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② 门庭若市朝① 朝服衣冠② 能谤讥于市朝③ 皆朝于齐孰① 孰视之②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之① 齐国之美丽者也② 孰视之③ 暮寝而思之④ 吾妻之美我者于① 欲有求于我也② 皆以美于徐公③ 能谤讥于市朝④ 皆朝于齐4.词类活用。
由此观之,王之弊甚矣!” ①朝服衣冠②能面刺寡人之过者③ 吾妻之美我者④ 闻寡人之耳者 5.掌握常见文言句式①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② 忌不自信③ 皆朝于齐④ 皆以美于徐公⑤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⑥ 王之弊甚矣 6.巩固练习:①下列句子句式结构不同的一项是(提示:注意代词宾语前置的规律)()A.忌不自信 B王之弊甚矣 C古之人不余欺也 D宁信度,无自信也②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之”的作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D王之弊甚矣③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A宫妇左右莫不私王B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 C渔人甚异之D春风又绿江南岸第二篇:《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语文备课大师 《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一、填空: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又名《国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
文章塑造了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
又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和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
告诉读者居上者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
《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邹忌修八尺有(yòu)余,而形貌昳(yì)丽。
修:长,这里指身高。
昳(yì)丽:光艳美丽。
——邹忌身高八尺多,并且形体容貌光艳美丽。
朝(zhāo)服衣冠,窥(kuī)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谓:对…说。
朝:早晨。
服:名词活用做动词,穿戴。
窥(kuī)镜:照镜子。
孰:谁,哪一个。
孰与:与…比,谁更…,表示对比——一天清晨,邹忌穿戴好衣服帽子,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谁更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及:比得上。
——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不自信:不相信自己。
而:就,表顺承。
复:又。
——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比,谁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旦日:明日,第二天。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同他坐着谈话,又问他:“我和徐公比谁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若:如。
——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明日:又过了一天。
孰,通“熟”(shú),仔细。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丽;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弗如:不如。
——再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检测题一、理解背默题1、《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史汇编,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主人公邹忌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帅哥(美男子)。
2、邹忌面对妻子、妾、客人的赞美,邹忌没有轻易相信,看到徐公,认为自己不如徐公美,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从中悟出了治国之道。
3、邹忌从日常家事入手,现身说法、用自己亲身体验讽劝齐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_________,_______,”这样就把治国安邦之道置于形象的比喻之中。
4、齐威王接受邹忌的劝告,立即向群臣吏民颁布政令,依据批评者勇气的大小,设三等奖赏___________受上赏;__________受中赏;_______,______受下赏。
5、齐威王发布悬赏求谏的政令后,广开言路,一开始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好局面。
6、邹忌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看出齐威王受了蒙蔽.7、齐威王奖赏进谏的政令下达“期年之后”的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齐国政治日益清明。
从而达到“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的目的。
8、《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分析齐王受蒙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写邹忌对妻子认为他美的看法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采纳了邹忌的劝谏,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广征谏言,臣民们如果能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可以受到下赏。
二、词语解释题1.邹忌讽.齐王纳.谏。
2.邹忌修.八尺有.余。
3.朝服..衣冠,窥.镜。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经典练习整体把握1.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接着写邹忌以设喻讽谏齐王,最后写及其结果。
【答案】切身经历齐王纳谏2.邹忌是由一件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这件家庭琐事是什么?【答案】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出于不同原因,他的妻、妾、客均说他比徐公美。
3.面对邹忌“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暠的问题,由于感情的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答时的语气有差别,下面相关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暠———妻子赞美于前,比较于后,发自内心,出自真情。
B.“徐公何能及君也!暠———小妾急忙回答,惟恐不能表白感情,似乎战战兢兢。
C.“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暠———客从容言之,貌似深思熟虑,实则阿谀逢迎。
D.邹忌问妻子用生活化的“我暠,显得亲切而随和,邹忌问小妾与客,用书面语“吾暠,显得生硬,表现了一种倨傲。
【答案】D【解析】邹忌问小妾与客的态度仍然是随和的,并无倨傲。
基础知识积累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朝.服衣冠(chao)谤.讥(bàng)B.时时而间.进(jian)暮寝.(qǐn)C.期.年之后(ji)纳谏.(jiàn)D.弗.如远甚(fu)昳.丽(yì)【答案】A【解析】“朝”应读zhāo。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邹忌修.八尺有余(身高)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C.朝服.衣冠(衣服)D.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答案】C【解析】“服”在句中作动词,可译为“穿戴”。
3.“而”作连词用时,通常有以下几种用法:A表并列;()B.表修饰;C.表承接;D.表转折;E.表因果;F.表假设。
请对以下各句中“而”的用法加以判断,并将结果依次填入后面的括号中。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2)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日()(3)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4)暮寝而.思之()【答案】(1)A (2)C (3)B (4)B4.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B.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C.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D.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答案】C【解析】正确的朗读节奏应是“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复习题精选(附参考答案)习题分六部分:文学常识、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阅读理解选择一、文学常识《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二、文言实词1.通假字孰.视之同,意思为:2.古今异义(1)邹忌修.八尺有余古义:今义:修理;整治(2)窥.镜古义:今义:从小孔或缝隙里(3) 明日..徐公来古义:今义:明天,今天的下一天(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古义:今义:属于个人的或为了个人的(跟“公”相对)(5)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古义:今义:尖的东西进人或穿过物体3.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朝服.衣冠原意为:衣服,句中意为:(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吾妻之美.我者原意为:美丽,好看(跟“丑相对”),句中意为:(3)名词作状语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原意为:头的前部;脸,句中意为:(4)动词的使动用法闻.寡人之耳者原意为:听见,句中意为:4.其他重点实词(1)邹忌讽.齐王纳.谏讽:纳:(2)而形貌昳丽..昳丽:(3)旦日..,客从外来旦日:(4)又弗.如远甚弗:(5)朝.服衣冠朝:(6)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诚:(7)王之蔽.甚矣蔽:(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刺:过:(9)能谤讥于市朝..而间进时时:..市朝:(10)时时(11)期年..之后期年:5一词多义(1)徐公何能及.君也(2)孰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②孰.视之(3)冠①朝服衣冠.②丈夫之冠.也(《富贵不能淫》)③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4)朝①朝.服衣冠②于是入朝.见威王③皆朝.于齐④山间之朝.暮也(《醉翁亭记》)三、文言虚词1.徐公何.能及君也2.皆以.美于徐公3.与①容从外来,与.坐谈②吾孰与.徐公美4.于①欲有求于.我也②皆以美于.徐公③能谤讥于.市朝5.而①而.形貌昳丽②暮寝而.思之③时时而.间进6.之①齐国之.美丽者也②孰视之.,自以为不如③吾妻之.美我者④期年之.后四、句子翻译1,吾与徐公孰美?2.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邹忌讽齐王纳谏》载于《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
本文篇幅不长,写的是邹忌通过与徐公比美悟出了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威王纳谏终使齐国大治的故事。
它主题思想明确,要求统治者能听取不同意见,而一个人之所以能听取不同意见,就在于他有自知之明。
二.重点字词解释讽:讽喻,指下级对上级以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行规劝。
纳:接受。
谏( jiàn):劝说君王、尊长改正错误。
修:长,这里指身高。
昳( yì)丽:光艳美丽。
服:名词活用做动词,穿戴。
窥(ku ī)镜:照镜子。
孰:谁。
孰与:与⋯比谁更⋯,表示对比。
甚:极了。
及:赶得上,比得上。
复:又。
旦日:明日,第二天。
若:如。
明日:又过了一天。
孰,通“熟”(shú),仔细。
之,指城北徐公。
私:动词,偏爱畏:害怕欲:想要寝:躺在床上。
朝:朝廷见:拜见。
诚:确实。
知:知道。
以,动词,以为,认为。
于:比方:方圆。
莫:没有人,没有谁。
四境之内:全国之内( 的人 ) 。
蔽,受蒙蔽甚:厉害面刺:当面指责。
过,过错。
者,代词,相当于“⋯⋯的人”。
受:通“授”。
给予,付予。
谤讥:指责、议论。
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
市朝,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
闻,让⋯⋯听到。
间(ji àn),间或,偶然,有时候。
进:进言劝谏。
时时:不时,有时候。
期( j ī)年:满一年诚:确实三.词类活用:1、朝服衣冠 ( 服:名词作动词,穿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作状语,当面 )4、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四.一字多义(一)之a.齐国之美丽者也 ( 的) b.问之 ( 代词 , 他 ) c.吾妻之美我者 ( 取消句子独立性 ) d.孰视之(代词,指俆公)e.暮寝而思之(代指这件事) f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的)g .由此观之(代词,指这件事)h .王之蔽甚矣(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翻译)i .数月之后(无意义)j .燕,赵,韩,魏闻之(代词,指上面这件事)(二)朝a.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拜)b.朝服衣冠(早晨(zhāo))c. 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三)孰a.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代词,谁)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同“熟”,仔细。
中考文言文知识点专项练习:《邹忌讽齐王纳谏》2021年中考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漂亮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因此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词语说明1、邹忌讽齐王纳谏讽:讽谏。
纳:同意。
2、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长,那个地点指高。
有,“又”。
3、朝服衣冠,窥镜。
服:穿戴。
窥:照。
4、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复:又一次。
5、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明日:翌日。
孰:通“熟”,认真。
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认为···&mid dot;··美。
私:偏爱。
7、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蔽:受蒙蔽,那个地点指因受蒙蔽而不明。
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过者。
面刺:当面指责。
9、能谤讥于市朝。
谤讥:议论。
市朝:公众场合。
10、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间进:偶然进谏。
翻译下列句子。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项自《战国策·齐策一》,这部书是西汉时刘向整理编写的。
讽,是动词,讽谏,讽喻,特指下对上用委婉曲折的言辞进行规劝。
纳谏,接受谏议。
纳,接受。
“谏”是名词,指批评意见。
文章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2.《战国策》的体例:国别体。
二、朗读停顿节奏:1.徐公/何能及君也?(停一处)2.吾与徐公/孰美?(停一处)3.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停两处)4.今齐地/方千里。
(停一处)5.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停一处)6.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停一处)三、重点字词解释:1.修.八尺:长,这里指身高。
2.形貌昳丽..:光艳美丽。
3.朝服.衣冠:穿戴。
4.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与……相比怎么样。
5.何能及.君:比得上。
6.孰.视之:同“熟”,仔细。
7.自以为..不如:认为。
8.吾妻之美.我:认为……美。
9.私.我:偏爱。
10.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
11.王之蔽.甚矣:受蒙蔽。
12.面刺..:当面指责。
刺:指责。
13.寡人..:国君谦称,意为寡德之人14.谤讥..:指责、议论。
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
15.市朝..:公共场合,公共场所。
16.闻.寡人之耳:使……听到。
17.时时而间.进:间或,偶然。
18.期年..:满一年。
19.虽欲言:即使。
20.朝.于齐:朝拜,朝见。
2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在。
四、字词分类归纳:(一)通假字1.邹忌修八尺有.余:“有”通“又”,用于连接整数和零数2.孰.视之:“孰”同“熟”,仔细(二)古今异义1.今齐地方..千里古义:地土方圆;今义:地点、处所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古义:身边近侍;今义:方位名词3.邹忌讽.齐王纳谏古义:讽谏,讽喻;今义:讽刺4.明日..,徐公来古义:第二天,今义:明天5.忌不自信..古义:相信自己,否定句中的倒装;今义:有信心(三)一词多义1.之(1)齐国之.美丽者也(结构助词,的)(2)问之.客曰(它,代与徐公比美这件事)(3)吾妻之.美我者(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4)俆公不若君之.美也(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5)孰视之.(代词,指俆公)(6)暮寝而思之.(代指这件事)(7)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结构助词,的)(8)臣之.妻私臣(结构助词,的)(9)王之.蔽甚矣(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10)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结构助词,的)(11)燕、赵、韩、魏闻之.(代词,指上面这件事)2.朝(1)朝.(zhāo)服衣冠(早晨)(2)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3)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拜,朝见)3.于(1)欲有求于.我也(向)(2)能谤讥于.市朝(在)(3)皆以美于.徐公(比)(四)词类活用:1.朝服.衣冠(穿戴,名词作动词)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以……为美,认为……美,形容词意动用法)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名词作状语)4.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动词使动用法)五、重点句子翻译: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译文:我和城北的徐公相比,哪个更美?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复习题(附答案)一、文学常识。
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体史书《战国策》,是西汉 (人名)掌管编撰的。
二、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1、期年( )2、邹( )3、谤( )4、窥( )三、解释加点字词语。
1、邹忌讽齐王纳谏:2、修八尺不足:3、孰与城北徐公美:4、孰视之:5、今齐地方千里:6、蔽:7、面刺: 8、谤讥: 9、间进:四、翻译句子: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3、期年以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4、由此观之,五之蔽甚矣。
5、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等奖赏。
6、此所谓打败于朝廷。
五、课文内容理解。
1、邹忌的讽谏为甚么让齐五能谦虚接受?(本文的讽刺艺术)2、“王之蔽甚矣”的缘由是甚么?3、齐国能“打败于朝廷”的缘由是甚么?4、请写出两句有关纳谏、从谏的名言。
5、仔细领会文中银子忌的妻、妾、客的回答,分别说说这些回答的不同语气和不同心思?6、从邹忌“自认为不如”到“暮寝而思之”相关内容,我们看出邹忌是一个怎样的人?7、齐王颁布的奖赏等级为甚么不同?8、本文用“门庭若市”一词描绘了进谏人多的场面,又阐明齐王确实有许多弊端。
9、齐王一个“善”字表明规劝效果之佳,也表明齐王勇于纳谏的态度。
10、文中依次叙说“令初下”、“数月以后”、“期年以后”进谏人数,阐明了甚么?11、用夸张的手法点明纳谏成效之大的句子是:12、邹忌从妻、妾、客的评价中悟出了一个甚么道理?13、邹忌是怎样分析“王之蔽”的?14、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从这一点我们可得到甚么启示?15、从邹忌身上我们可以学到甚么?参考答案:一、1、国别刘向二、略。
三、略。
四、略五、1、(1)从日常大事动手,以小见大,以家比国,寓治国安邦之道于抽象的比喻当中,贴切自然。
(2)言语上,运用排比,加强语势,环环相扣,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
有力地阐明了本人的观点,表现邹忌的一孔之见和深谋远虑。
2、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知识积累练习(优秀6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知识积累练习篇一《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2、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3、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4、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中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2、本文记述了邹忌以自己的生活感受为喻,讽劝齐王纳谏除蔽的故事。
如何较全面、正确地认识邹忌这个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1、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课时安排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语: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
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
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解题1、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地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2、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齐威王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三、提供有关《战国策》与战国的资料《战国策》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
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四、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朗读课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班级姓名二、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33分)皆以.美于徐公()形貌昳丽..()邹忌修.八尺有余()齐王纳.谏()朝服..衣冠()()孰.视之()何能及.君()私.我()客之美.我者()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期.年之后()闻.寡人之耳者()王之蔽.甚矣()皆朝.于齐()旦日..()与徐公孰.美()窥.镜()时时..而间.进()()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能谤讥..于市朝()()三、通假字 1、孰视之 :四、解释下列词语1、词类活用(1)邹忌修八尺有余修( )(2)朝服衣冠朝:()服:()(3)私我也私:()(4)王之蔽甚矣蔽:()(5)闻寡人之耳者闻:()(6)吾妻之美我者美:()(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2、古今异义词(1)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古义:()今义:()(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古义:()今义:()(3)明日,徐公来明日:古义:()今义:()(4)能谤讥于市朝谤讥:古义:()今义:()(5)窥镜而自视窥:古义:今义(6)暮寝而思之寝:古义:今义:(7)邹忌讽齐王纳谏讽古义:今义3.“而”作连词用时,通常有以下几种用法:A表并列 B表修饰 C表承接 D表转折 E表因果 F表假设,请对以下句中“而”的用法加以判断,并将结果依次填入后面的括号中()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 ②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③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 ④暮寝而思之( )⑤林木茂而斧斤至焉( ) ⑥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⑦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 ⑧越可以无听天之命而听君之令乎?( )4.“者”可结合文意灵活地翻译,写出下面句子中“者”的意思或用法来: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③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④虽欲言,无可进者()⑤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⑤陈涉者,阳城人也()⑦今者项庄舞剑()⑧一丘之禾,则后种者晚实()5. 掌握一词多义上①受上.赏()②上.书谏寡人之过者()下①乃下.令()②受下.赏()若①徐公不若.君之美也()②门庭若.市()朝①朝.服衣冠()④于是入朝见威王()②能谤讥于市朝.()③皆朝.于齐()之①齐国之.美丽者也()②孰视之.()③暮寝而思之.()④吾妻之.美我者()④皆朝于.齐()于①欲有求于.我也()②皆以美于.徐公()③能谤讥于.市朝()孰①孰.视之()②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私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②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诚: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方①今齐地方千里()②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②方欲行,转视积薪后()间①奉命于危险之间()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④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五、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是西汉末年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点复习1简介刘向(约前77—前6)又名刘更生,字子政。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沛县(今属*苏)人。
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为*最早的图书公类目录。
治《春秋彀梁传》。
著《九叹》等辞赋三十三篇,大多亡佚。
2相关背景《战国策》是一部国编体史书,又称《国策》。
记载了东周、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
3主要内容这篇课文通过邹忌以身设喻,规劝齐王纳谏的事,说明了国君广开言路,虚心接受谏言,对于修明国家*的重大意义。
4句式【判断句】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者也。
判断句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妄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用“……者,……也”句末表示判断)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省略句】1、客从外来,(邹忌)与坐谈,(邹忌)问之(于,省略介词)客曰2、皆以(臣)美于徐公(省略宾语)3、又弗如(其美)远甚4自以为不如(其美)5、(邹忌)暮寝而恩之6、(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7、(威王)乃下令(省略主语)【被动句】1、王之蔽甚矣被动句,动词“蔽”直接表被动【倒装句】1、宾语前置:忌不自信(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动词宾语,前置)2、状语后置:(介词短语后置)欲有求[于我]也(欲[于我]有求)皆以美[于徐公](皆以[于徐公]美)能谤讥[于市朝](能[于市朝]谤讥)皆朝[于齐](皆[于齐]朝)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此所谓[于朝廷]胜)3、定语后置: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能面刺寡人之过的群臣吏民)第2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ppt《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记叙了邹忌从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小事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的故事。
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由已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中考文言文知识点专项练习:《邹忌讽齐王纳谏》2019年中考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假设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假设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词语解释1、邹忌讽齐王纳谏讽:讽谏。
纳:接受。
2、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长,这里指高。
有,〝又〞。
3、朝服衣冠,窥镜。
服:穿戴。
窥:照。
4、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复:又一次。
5、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明日:第二天。
孰:通〝熟〞,仔细。
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认为···&mid dot;··美。
私:偏爱。
7、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蔽:受蒙蔽,这里指因受蒙蔽而不明。
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过者。
面刺:当面指责。
9、能谤讥于市朝。
谤讥:议论。
市朝:公众场合。
10、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间进:偶然进谏。
翻译以下句子。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同城北徐公相比哪个更美丽?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3、徐公何能及君也? 徐公怎么能比得上你呢?4、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第二天,徐公来了,仔细地看徐公,自认为不如徐公美丽。
5、臣之美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出我的过失的人,授给上等奖赏;7、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能在公共场所指责我的人,传到我的耳中来的,授给下等奖赏。
8、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假设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旨令刚下达,大臣们都来朝廷进谏,宫门口和院子里就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之后,常常断续有人来进言规劝,满一年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了。
【三】回答以下问题。
1、邹忌以什么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一件家庭小事,即: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2、邹忌是如何看待妻、妾、客对自己的评价?他认为妻是〝私我〞、妾是〝畏我〞、客是〝有求我〞,故不可信。
可见他有自知之明。
3、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邹忌在〝讽〞齐王时,很讲技巧,先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
4、讽谏的结果如何?齐王接受了谏言,并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假设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5、邹忌成功的说服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他的劝说方式,即委婉劝说,它的优点就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乐于接受。
今天的人际交往仍值得借鉴这种做法。
«邹忌讽齐王纳谏»专项练习阅读〔一〕9.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A、朝服衣冠,窥镜(察看)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C、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弊端)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偶尔)10.以下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徐公来,孰视之B、徐公不假设君之美也C、吾妻之美我者D、暮寝而思之11.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B、本文第二段运用两组排比句式增强了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
C、本文第【三】四段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具有治国之才。
D、本文的主旨是通过邹忌〝暮寝而思之〞,悟出了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会说出事情的真相的道理。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
〔4分〕〔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译文:〔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文:1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2分〕答:10.B〔2分,B项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译为〝的〞〕11.D〔2分,本文主旨是通过邹忌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王纳谏,使齐国达到大治〕12.〔1〕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2分〕〔2〕所有的大臣、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寡人过错的,得上等奖赏。
〔2分〕13.从小事入手,以小比大,以家比国〔1分〕,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1分〕。
〔意思相同即可〕2019浙江省绍兴市11.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 4 分»①臣之妻私臣〔〕②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③王之蔽甚矣〔〕④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 分〕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3.用你自己的话说说邹忌是用什么方法成功说服齐王的。
( 3 分»11、①偏爱②指责③〔受〕蒙蔽④使……听到;传12 、一年以后,即使想要进谏,也受什么可说的了。
13 、邹忌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言辞委婉地进行劝说,既不失对齐王的敬重,又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并愉快地接受了意见。
2019年襄樊市阅读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12-16题。
(10分)⒓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
(2分)⑴朝服衣冠⑵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⒔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邹忌修八尺有余乃重修岳阳楼B.窥镜而自视下视其辙C.王之蔽甚矣重岩叠嶂,隐天蔽日D.皆朝于齐朝而往,暮而归⒕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⒖课文内容理解填空。
(2分)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接着写邹忌以设喻讽谏齐王,最后写及其结果。
⒗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这样的启示?2019黄石市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9——13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假设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
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公曰:〝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
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我君以鸟之故而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罪毕,请杀之。
〞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晏子春秋·晏子谏杀烛邹»〕9.请用〝/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1分〕今齐地方千里10.查«古汉语词典»,〝树〞有三种读音,并有假设干不同义项。
一读〝shǔ〞义项有:①作动词,计算。
②作动词,列举。
二读〝sh&ugr ave; 〞,义项有:①表事物的数目。
②作名词,规律,气数。
三读〝sh uò 〞,义项有:①多次。
根据以上义项,请写出〝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中〝数〞的读音与词义。
〔1分〕读音:词义:11.下面几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1〕时时而间进〔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B、〔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C、〔1〕皆以美于徐公〔2〕骈死于槽枥之间D、〔1〕使烛邹主鸟而亡之〔2〕吾欲之南海1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13.两段选文都表现了进谏者的机智善辩,但各又有不同。
甲文劝谏的目的是为了使齐威王,以富国强民;乙文晏子劝谏的目的是为了让景公,以免落下〝爱鸟轻人〞的罪名。
甲文邹忌进谏时采用了的方法说服齐王,乙文晏子进谏时采用的方法,使景公明确了事情的荒谬以及后果的严重。
〔2分〕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短文,完成11-14题。
〔15分〕【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假设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
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慰问、吊唁〕。
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品行不好〕,使臣受吏民之垢〔谦虚的说法,意为担任楚国的宰相〕,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
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患祸隐伏在那里〕。
〞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
〞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越把自己看得低〕,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选自«贾谊集»〕11.以下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B、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C、一国吏民/皆来贺D、今/齐地方/千里12.解释以下加点词的含义。
〔4分〕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③孙叔敖为楚令尹④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②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14.邹忌向齐王、〝老父〞向孙叔敖进言分别用了什么方法?在与人交往中,你更欣赏哪一种?请说说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