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2
- 格式:pptx
- 大小:84.98 KB
- 文档页数:12
三字经rãn zhÿ chūxìng bþn shàn xìng xiüng jìn xí xiüng yuǎn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gǒu bú jiào xìng nǎi qiün jiào zhÿ dào guì yǐ zhuün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xÿ mâng mǔzã lín chǔzǐ bù xuãduàn jÿ zhù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dîu yün shün yǒu yì füng jiüo wǔ zǐmíng jù yáng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yǎng bú jiào fù zhÿ guîjiào bù yán shÿ zhÿ duî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zǐ bù xuãfýi suǒ yíyîu bù xuãlǎo hã wãi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yù bù zhuïbù chãng qìrãn bù xuãbù zhÿ yì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wãi rãn zǐfüng shào shíqÿn shÿ yǒu xí lǐ yí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xiüng jiǔ líng nãng wýn xíxiào yú qÿn suǒ düng zhí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rïng sì suìnãng ràng lídì yú zhǎng yí xiün zhÿ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shǒu xiào tìcì jiàn wãn zhÿ mǒu shùshí mǒu wãn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yÿ ãr shíshí ãr bǎi bǎi ãr qiün qiün ãr wàn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sün cái zhþtiün dì rãn sün guüng zhþrì yuâ xÿng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sün güng zhþjūn chãn yìfù zǐ qÿn fū fù shùn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yuý chūn xiàyuý qiū dōng cǐ sì shíyùn bù qiïng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yuý nán bþi yuý xÿ dōng cǐ sì füng yìng hū zhōng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yuý shuǐ huǒmù jÿn tǔcǐ wǔ háng bþn hū shù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shí gün zhþjiǎ zhì guǐshí âr zhÿzǐ zhì hài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yuý huáng dào rì suǒ chán yuý chì dào düng zhōng quán 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chì dào xiàwýn nuǎn jíwǒ zhōng huázài dōng bþi 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hán yù jūn shuüng lù gǎi yîu güo yuán zuǒ dà hǎi寒燠均霜露改右高原左大海yuý jiüng hãyuý huái jìcǐ sì dúshuǐ zhÿ jì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yuý dài huásōng hãng hãng cǐ wǔ yuâshün zhÿ míng 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gǔ jiǔ zhōu jÿn gǎi zhìchýng xíng shþng sün shí wǔ古九州今改制称行省三十五yuý shì nïng yuý gōng shüng cǐ sìmín guï zhÿ liáng 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yuý rãn yìlǐ zhì xìn cǐ wǔ cháng bù rïng wþn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dì suǒ shýng yǒu cǎo mùcǐ zhí wùbiàn shuǐ lù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yǒu chïng yúyǒu niǎo shîu cǐ dîng wùnãng fýi zǒu 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dào liáng shūmài shǔ jìcǐ liù gǔrãn suǒ shí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mǎ niú yáng jÿ quǎn shǐcǐ liù chùrãn suǒ sì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y uý xǐ nùyuý üi jùài wù yùqÿ qíng jù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俱qÿng chì huáng jí hýi bái cǐ wǔ sâmù suǒ shí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suün kǔ gün jí xÿn xián cǐ wǔ wâi kǒu suǒ hán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shün jiüo xiüng jí xÿng xiǔcǐ wǔ xiùbí suǒ xiù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páo tǔ gãmù shí jÿn yǔ sÿ zhúnǎi bü yÿn 匏土革木石金与丝竹乃八音yuý píng shǎng yuý qù rùcǐ sì shýng yí tiáo xiã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güo zýng zǔfù ãr shýn shýn ãr zǐzǐ ãr sūn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zì zǐ sūn zhì xuán zýng nǎi jiǔ zúrãn zhÿ lún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fù zǐ ýn fū fù cïng xiōng zã yǒu dì zã gōng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zhǎng yîu xùyǒu yǔ pãng jūn zã jìng chãn zã zhōng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cǐ shí yìrãn suǒ tïng da ng shÿ xùwù wãi bâi 此十义人所同当师叙勿违背zhǎn qí shuüi dà xiǎo gōng zhì sÿ máwǔ fù zhōng 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lǐ yuâ shâyù shū shùgǔ liù yìjÿn bù jù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wãi shū xuãrãn gîng zūn jì shí zìjiǎng shuō wãn 惟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yǒu gǔ wãn dà xiǎo zhuàn lì cǎo jìbù kþ luàn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ruî guǎng xuãjù qí fán dàn lûâ shuōnãng zhÿ yuán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原fán xùn mãng xū jiǎng jiūxiáng xùn gǔmíng jù dîu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wãi xuã zhþbì yǒu chūxiǎo xuã zhōng zhì sì shū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lún yǔ zhþâr shí piün qún dì zǐjì shàn yán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mâng zǐ zhþqÿ piün zhǐjiǎng dào dãshuō rãn yì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zuî zhōng yōng nǎi kǒng jízhōng bù piün yōng bù yì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zuî dà xuãnǎi zýng zǐzì xiū qízhì píng zhì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zhōng shū shúxiào jÿng tōng rú liù jÿng shǐ kþ dú中书熟孝经通如六经始可读shÿ shū yìlǐ chūn qiūhào liù jÿng düng jiǎng qiú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yǒu lián shün yǒu guÿ cáng yǒu zhōu yìsün yì xiáng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yǒu diǎn mïyǒu xùn gào yǒu shì mìng shū zhÿ ào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wǒ zhōu gōng zuî zhōu lǐzhù liù guün cún zhì tǐ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dà xiǎo dài zhù lǐ jìshù shâng yán lǐ yuâ bâi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yǒu guï fýng yǒu yǎ sîng hào sì shÿdüng fþng yǒng 有国风有雅颂号四诗当讽咏shÿ jì wáng chūn qiū zuîyù büo biǎn biã shàn â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sün zhuàn zhþyǒu gōng yáng yǒu zuǒ shìyǒu gǔ liáng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þr yǎ zhþshàn biàn yán qiú jÿng xùn cǐ mî xiün尔雅者善辨言求经训此莫先gǔ shâng zhùxiün xián zhuàn zhù shū bâi shí sün jÿng 古圣著先贤传注疏备十三经zuǒ zhuàn wài yǒu guï yǔhã qún jÿng shù shí wǔ左传外有国语合群经数十五jÿng jì míng füng dú zǐcuō qí yào jì qí shì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wǔ zǐ zhþyǒu xún yáng wãn zhōng zǐjí lǎo zhuüng 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jÿng zǐ tōng dú zhū shǐkǎo shì xìzhÿ zhōng shǐ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zì xÿ nïng zhì huáng dìhào sün huáng zài shàng shì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在上世táng yǒu yúhào âr dìxiüng yÿ xùn chýng shâng shì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xià yǒu yǔshüng yǒu tüng zhōu wãn wǔchýng sün wáng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xià chuán zǐjiü tiün xiàsì bǎi zǎi qiün xià shâ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tüng fá xiàguï hào shüng liù bǎi zǎi zhì zhîu wáng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zhōu wǔ wáng shǐ zhū zhîu bü bǎi zǎi zuì cháng jiǔ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zhōu gîng hãshǐ jì nián lì xuün yōu suì dōng qiün 周共和始纪年历宣幽遂东迁zhōu dào shuüi wáng güng zhuìchþng gün gýshàng yïu shuì周道衰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shǐ chūn qiūzhōng zhàn guïwǔ bà qiáng qÿ xiïng chū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yíng qín shìshǐ jiün bìng chuán âr shìchǔ hàn zhýng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güo zǔ xÿng hàn yâ jiàn zhì xiào píng wáng mǎng cuàn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guüng wǔ xÿng wãi dōng hàn sì bǎi nián zhōng yú xiàn 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wâi shǔ wúzhýng hàn dǐng hào sün guïqì liǎng jìn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sîng qí jìliángchãnchãng wãi nán cháo dū jÿn líng 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bþi yuán wâi fýn dōng xÿyǔ wãn zhōu xÿng güo qí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兴高齐dài zhì suíyÿ tǔ yǔbù zài chuán shÿ tǒng xù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táng güo zǔqǐ yì shÿchú suí luàn chuàng guï jÿ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âr shí chuán sün bǎi zǎi liáng miâ zhÿguï nǎi gǎi 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liáng táng jìn jí hàn zhōu chýng wǔ dài jiý yǒu yïu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zhào sîng xÿng shîu zhōu shàn shí bü chuán nán bþi hùn 赵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liáo yǔ jÿn jiý chýng dìyuán miâ jÿn juã sîng shì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yú tú guǎng chüo qián dài jiǔ shí nián guï zuî fâi 舆图广超前代九十年国祚废dài chãng zǔqiün yün jÿng shí liù shìzhì chïng zhýn 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quán yün sìkîu rú lín lǐ chuǎng chūshãn qì fãn 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qÿng shì zǔyÿng jǐng mìng jìng sì füng kâ dà dìng 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yïu küng yōng lì qián jiümín ün fùzhì jì kuü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dào xián jiün biàn luàn qǐshǐ yÿng fǎrǎo dū bǐ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tïng guüng hîu xuün tǒng ruîchuán jiǔ dìmǎn qÿng mî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殁gã mìng xÿng fâi dì zhìlì xiàn fǎjiàn mín guï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gǔ jÿn shǐquán zài zÿzǎi zhì luàn zhÿ xÿng shuüi 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shǐ suÿ fán dú yǒu cìshǐ jì yÿhàn shū âr 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hîu hàn sün guï zhì sìjiün zhâng jÿng cün tōng jiàn 后汉三国志四兼证经参通鉴dú shǐ zhþkǎo shí lùtōng gǔ jÿn ruî qÿn mù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kǒu ãr sîng xÿn ãr wãi zhüo yú sÿxÿ yú sÿ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xÿ zhîng níshÿ xiàng tuïgǔ shâng xián shàng qín xuã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zhào zhōng lìng dú lǔ lùn bǐ jì shìxuã qiþ qín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pÿ pú biün xuý zhú jiǎn bǐ wú shūqiþ zhÿ miǎn 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tïu xuán liáng zhuÿ cì gǔbǐ bù jiào zì qín kǔ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rú náng yíng rú yìng xuþjiü suÿ pín xuã bù chuî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rú fù xÿn rú guà jiǎo shýn suÿ láo yïu kǔ zhuï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sū lǎo quánâr shí qÿshǐ fü fân dú shū jí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bǐ jì lǎo yïu huǐ chíþr xiǎo shýng yí zǎo sÿ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ruî liáng hào bü shí âr duì dà tíng kuí duō shì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bǐ jì chãng zhîng chýng yìþr xiǎo shýng yí lì zhì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yíng bü suìnãng yǒng shÿmì qÿ suìnãng fù qí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bǐ yǐng wùrãn chýng qíþr yîu xuãdüng xiào zhÿ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cài wãn jÿnãng biàn qín xiâ dào yùn nãng yǒng yín 蔡文姬能辩琴谢道韫能咏吟bǐ nǚ zǐqiþ cōng mǐnþr nán zǐdüng zì jǐng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táng liú yàn füng qÿ suìjǔ shãn tïng zuî zhâng zì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bǐ suÿ yîu shýn yǐ shìyǒu wãi zhþyì ruî shì彼虽幼身已仕有为者亦若是quǎn shǒu yâjÿ sÿ chãn gǒu bù xuãhã wãi rãn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cán tǔ sÿfýng niàng mìrãn bù xuãbù rú wù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yîu xí yâzhuàng zhì shýn shàng kuüng guïxià lì mín 幼习业壮致身上匡国下利民y angmíng shýng xiǎn fù mǔguüng yú qián yù yú hîu 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rãn yí zǐjÿn mǎn yíng wǒ jiào zǐwãi yÿ jÿng 人遗子金满赢我教子唯一经qín yǒu gōng xì wú yìjiâ zhÿ züi yí miǎn lì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ren zhi chu xing ben shan shou xiao ti ci jian wen 人之初,性本善。
首孝弟,,次见闻。
xing xiang jin xi xiang yuan zhi mou shu shi mou wen性相近,习相远。
知某数,,识某文。
gou bu jiao xing nai qian yi er shi shi er bai 苟不教,性乃迁。
一而十,十而百。
jiao zhi dao gui yi zhuan bai er qian qian er wan 教之道,贵以专。
百而千,,千而万。
xi meng mu ze lin chu san cai zhe tian di ren昔孟母,,择邻处。
三才者,,天地人。
zi bu xue duan ji zhu san guang zhe ri yue xing 子不学,,断机杼。
三光者,,日月星。
dou yan shan you yi fang san gang zhe jun chen yi窦燕山,有义方。
三纲者,fu zi qin父子亲,,君臣义。
fu fu shun ,夫妇顺ojiao wu zi mi ng ju yang yue chun xia yue qiu dong 教五子,名俱扬。
曰春夏,,曰秋冬。
yang bu j iao fu zhi gud ci si shi yun bu qiong 养不教,父之过。
此四时,,运不穷。
jiao bu yan shi zhi dud yue nan bei yue xi dong 教不严,师之惰。
曰南北,,曰西东。
zi bu xue fei suo yi ci si fang yi ng hu zhong 子不学,非所宜。
此四方,,应乎中。
you bu xue lao he wei yue shui huo mu jin tu 幼不学,老何为。
曰水火,,木金土。
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当中权。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寒燠均,霜露改。
右高原,左大海。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古九州,今改制。
称行省,三十五。
曰士农,曰工商。
此四民,国之良。
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
有虫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走。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青赤黄,及白黑。
此五色,目所识。
酸甘甘,及辛咸。
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
此五臭,鼻所嗅。
宫商角,及徵羽。
此五音,耳所取。
匏土革,木石金。
与丝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
此四声,宜调叶。
九族者,序宗亲。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曾玄。
五伦者,始夫妇。
父子先,君臣后。
次兄弟,及朋友。
当顺叙,勿违背。
有伯叔,有舅甥。
婿妇翁,三党名。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故,明句读。
礼乐射,御书数。
古六艺,今不具。
帷书学,人共遵。
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
隶草继,不可乱。
假设广学,惧其繁。
但略说,能知源。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辨王载,说仁义。
中庸者,子思笔。
百家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何吕施张孔曹严华金魏陶姜戚谢邹喻柏水窦章云苏潘葛奚范彭郎鲁韦昌马苗凤花方俞仁袁柳酆鲍史唐费廉岑薛雷贺倪汤滕殷罗毕郝邬安常乐于时傅皮卞齐康伍余元卜顾孟平黄和穆萧尹姚邵湛汪祁毛禹狄米贝明臧计伏成戴谈宋茅庞熊纪舒屈项祝董梁杜阮蓝闵席季麻强贾路娄危江童颜郭梅盛林刁钟徐邱骆高夏蔡田樊胡凌霍虞万支柯咎管卢莫经房裘缪干解鹰宗丁宣贲邓郁单杭洪包诸左石崔吉钮龚程嵇邢滑裴陆荣翁荀羊於惠甄曲家封芮羿储靳汲邴糜松井段富巫乌焦巴弓牧隗山谷车侯宓蓬全郗班仰秋仲伊宫宁仇栾暴甘钭厉戎祖武符刘景詹束龙叶幸司韶郜黎蓟博印宿白怀蒲台从鄂索咸籍赖卓蔺屠蒙池乔阴郁胥能苍双闻莘党翟谭贡劳逄姬申扶堵冉宰郦雍却璩桑桂濮牛寿通边扈燕冀郏浦尚农温别庄晏柴瞿阎充慕连茹习宦艾鱼容向古易慎戈廖庚终暨居衡步都耿满弘匡国文寇广禄阙东殴殳沃利蔚越夔隆师巩厍聂晁勾敖融冷訾辛阚那简饶空曾毋沙乜养鞠须丰巢关蒯相查后荆红游竺权逯盖後桓公万俟司马上官欧阳夏侯诸葛闻人东方赫连皇甫尉迟公羊澹台公冶宗政濮阳淳于单于太叔申屠公孙仲孙轩辕令狐钟离宇文长孙慕容鲜于闾丘司徒司空亓官司寇仉督子车颛孙端木巫马公西漆雕乐正壤驷公良拓拔夹谷宰父谷粱晋楚闫法汝鄢涂钦段干百里东郭南门呼延归海羊舌微生岳帅缑亢况后有琴梁丘左丘东门西门商牟佘佴伯赏南宫墨哈谯笪年爱阳佟第五言福百家姓终千字文(粱)敕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馀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海咸河淡鳞潜羽翔龙师火帝鸟官人皇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推位让国有虞陶唐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坐朝问道垂拱平章爱育黎首臣伏戎羌遐迩一体率宾归王鸣凤在竹白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盖此身发四大五常恭惟鞠养岂敢毁伤女慕贞洁男效才良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罔谈彼短靡恃己长信使可复器欲难量墨悲丝染诗赞羔羊景行维贤克念作圣德建名立形端表正空谷传声虚堂习听祸因恶积福缘善庆尺璧非宝寸阴是竞资父事君曰严与敬孝当竭力忠则尽命临深履薄夙兴温凊似兰斯馨如松之盛川流不息渊澄取映容止若思言辞安定笃初诚美慎终宜令荣业所基籍甚无竟学优登仕摄职从政存以甘棠去而益咏乐殊贵贱礼别尊卑上和下睦夫唱妇随外受傅训入奉母仪诸姑伯叔犹子比儿孔怀兄弟同气连枝交友投分切磨箴规仁慈隐恻造次弗离节义廉退颠沛匪亏性静情逸心动神疲守真志满逐物意移坚持雅操好爵自縻都邑华夏东西二京背邙面洛浮渭据泾宫殿盘郁楼观飞惊图写禽兽画彩仙灵丙舍傍启甲帐对楹肆筵设席鼓瑟吹笙升阶纳陛弁转疑星右通广内左达承明既集坟典亦聚群英杜稿钟隶漆书壁经府罗将相路侠槐卿户封八县家给千兵高冠陪辇驱毂振缨世禄侈富车驾肥轻策功茂实勒碑刻铭磻溪伊尹佐时阿衡奄宅曲阜微旦孰营桓公匡合济弱扶倾绮回汉惠说感武丁俊乂密勿多士寔宁晋楚更霸赵魏困横假途灭虢践土会盟何遵约法韩弊烦刑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九州禹迹百郡秦并岳宗泰岱禅主云亭雁门紫塞鸡田赤城昆池碣石巨野洞庭旷远绵邈岩岫杳冥治本于农务资稼穑俶载南亩我艺黍稷税熟贡新劝赏黜陟孟轲敦素史鱼秉直庶几中庸劳谦谨敕聆音察理鉴貌辨色贻厥嘉猷勉其祗植省躬讥诫宠增抗极殆辱近耻林皋幸即两疏见机解组谁逼索居闲处沉默寂寥求古寻论散虑逍遥欣奏累遣戚谢欢招渠荷的历园莽抽条枇杷晚翠梧桐蚤凋陈根委翳落叶飘摇游鹍独运凌摩绛霄耽读玩市寓目囊箱易輶攸畏属耳垣墙具膳餐饭适口充肠饱饫烹宰饥厌糟糠亲戚故旧老少异粮妾御绩纺侍巾帷房纨扇圆絜银烛炜煌昼眠夕寐蓝笋象床弦歌酒宴接杯举觞矫手顿足悦豫且康嫡后嗣续祭祀烝尝稽颡再拜悚惧恐惶笺牒简要顾答审详骸垢想浴执热愿凉驴骡犊特骇跃超骧诛斩贼盗捕获叛亡布射僚丸嵇琴阮啸恬笔伦纸钧巧任钓释纷利俗竝皆佳妙毛施淑姿工颦妍笑年矢每催曦晖朗曜璇玑悬斡晦魄环照指薪修祜永绥吉劭矩步引领俯仰廊庙束带矜庄徘徊瞻眺孤陋寡闻愚蒙等诮谓语助者焉哉乎也续千字文(北宋)知池州军事侍其玮混沌开辟乾坤刚柔震兑巽坎角亢奎娄雷迅雹激风凛雪稠苦毒荼堇芬臭熏莸麰麦配奠含桃荐羞皙枣霁荔潘柿骞榴寝梦影响电幻泡沤蕣槿术驻驷隙戈留玦佩绣扆聪纩冕旒绍变韶濩戛击磬球台应赉弼渎视彻侯焘晔歆向褚迁固彪鬻拳遂刖管仲请囚鹳鹊裴瘦鹦鹉祢洲柝待暴客教速置邮弭讹辩惑韫猜败谋酷韬蜂虿衅稔怨仇枭獍朋党鸳鹭匹俦搜戮猾憝剸歼寇雠蝼蚁侵轶鞮鍪虔刘破釜僃唅倍灶焚舟围溃垓堞罢割鸿沟苗窜危裔崇放欢兜锡抚彝皿凯捷蛮陬涤疵荡秽戢患蠲忧褆袭缫藉秬鬯瓒卣棊博篦蔽算计牙筹控虬缉獬驯雉狎鸥鹿哀扰墓狐死向邱吐湿濡沫吸饵吞钩徙槱坏突烂额焦头饘粥餬啜琼蕊屑腴謇谔介峭脂韦谄谀奸杞鲠黯媚妲丑嫫后夔梼戭隤凯苍舒昶煜希范潮彬阖闾宋嗟纵斧越哂弯弧臧储毳鹬乔乘双凫陆寄梅驿翰忆莼鲈屈原吟泽儿宽掷锄蛇蝎巢窟马牛襟裾鸱鸮遁翼豺狼避衢峒獠堡障犷蜒边隅衔枚挈辔裹疮吮疽炊爇刁斗征赐钺鈇柱标夷域颈系单于灌胜冯帅贾忤穰苴诩强豪虏季殄颛臾丰泗杰吏邹鲁硕儒赏贳媪价瀚濯卓垆搤腕睢境攀髥鼎湖拔蔡愠帛殖货织蒲蚌胎缀舄锦辫缠须瑠璃瑇瑁琥珀珊瑚裘絺衮鷩旞旌旐旟铅鍮坑冶盐铁榷酤霖潦祠祟毕暵舞雩款段龌龊驽骀踌躇掌擎沆瀣顶戴醍醐斮胫剔孕曝尫溺巫埋辕折轴枉箭哨壶荜阍圭窦瓮牖绳枢貆舄麋壤瓜畴芋区险阪茫隰耨畦浸蔬棣萼艳韡菡萏披敷森挺劲干枯荄朽株纤悉杪忽毫厘锱铢櫽括埏埴桔槔辘轳携橐簪管记笏握彤台联芸阁泮侔辟廱熛怒汁纪句芒祝融姮娥窃药婕妤冲熊鸤鸠均哺螟蛉桑虫兔迫狡穴鼠托社墉骐骥神骨騕褭奇踪囗蛸蠛蚁鸑鷟蜺虹烧栈燧尾迎刃摧锋菊味薏苡芝拟芙蓉葇苏囗芷笺蜡芎藭噬腊遇弑粒粟辍舂椎柷状桶斲轮覩蓬缯绡绤縠璧璋璜琮妖诞怪蛊狂狯顽童湎腆酩酊辣滑醉醲版赍悟卦栋桡罹凶瘗弊鄜畤燔柴泰坛汝膺砥砺匠饰庙樽宪堵藜杖颜巷瓢箪羲妹娲氏喾妃姜嫄鸢鹏隼鷃蛟蜗鼍鼋嗤鲸漏网咍羝触藩圈玃辙鲋穽貘槛猿燕髀馔臛猩唇敌蹯芗萁黛耜蚕蠒缲盘嗜啖嫩柏浥馥芳荪鞭呼麕至辐辏骏奔贝簧萋菲睇睫泛澜姬创邠鄗囗卜涧瀍鳖丞旺蜀郭隗辅燕怖慑郅偶矍铄援鞍樊哙排闼杨仆叩关濞埒邓铸崔铜裒钱狻猊啮豹蚊蝱扑蝝铃舆銮辂节旄旓旜弋猎鹜鹄雀惮鹰鹯敛袵负襁蹑祛骈肩除苛弛娆纠缪弹愆苹蘩蕴藻簋簠豆笾汀荇滩蓼绿菱红莲挟鳌抱椠骇祠裂麻蟋蟀闵俭蜉蝣刺奢墉赓蝃蝀襄喻蒹葭虎兕失柙瑜瑾匿瑕萧蒿薇藿鳣鲔鲿鯋嗽液脱屣炼膏茹霞菩提团核槟榔尠柯邪孽魍魉淫疠魑魅襄乳犯狸塌翮抟鸷鸨曷刈耘螽奚妬忌羸畀革袍闇缒橹垒奋鬣吓鳃喷涎凿齿酰醢坫罍牲牷饔饩枕曲换貂制芰纫蕙撰述舛乖惭怍芜菲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匏土革木石金与丝竹乃八音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惟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原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蜀魏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莅中国兼戎狄九十年国祚废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清太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殁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后汉三国志四兼证经参通鉴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口而诵心而维朝于斯夕于斯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人遗子金满赢我教子惟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弟子规(训蒙文)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出则悌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谨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励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亲仁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余力学文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损就补之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三字经全文及解释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2、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3、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4、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5、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6、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7、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8、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9、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10、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11、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解释】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
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12、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解释】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13、三才者,天地人。
中华各行各业三字经汇编(转载)——爱国篇爱国三字经海之东,有倭国,仅四岛,号大和。
倭人性,最难测,惧强权,欺软弱。
实好战,伪共荣,谋扩张,图作恶。
神州兴,汉唐威,四海平,倭人惑,遣特使,来朝贡。
学文化,学礼仪,学制度,学典籍。
炎黄人,最忠厚,对倭人,行仁义。
殊不知,藏鬼计,笑脸后,隐杀机。
宋元后,国力微,倭人性,露峥嵘。
至明初,终成寇,扰我民,掠我物。
秀吉王,够猖狂,占高丽,始扩张。
戚家军,最英勇,逐倭寇,显豪雄。
清帝国,太无能,倭国势,日益盛,吞并心,日渐成。
甲午年,北洋灭,马关约,台湾别。
至此后,我势微,列强欺,九州危。
民国初,更嚣张,廿一条,显猖狂。
九一八,最堪伤,东三省,付苍狼。
国已破,家何安,失妻子,丧爹娘。
离乡土,倍凄凉,松花江,成绝唱。
一二八,占上海,松沪约,主权卖。
一二九,求抗战,遭镇压,民心伤。
双十二,行兵谏,抗日志,终实现。
卢沟桥,起硝烟,日亡我,我图存。
平型关,战大捷,黄土领,倭将灭。
台儿庄,洒碧血,扬军威,壮气节。
东三省,有抗联,杀鬼子,铸雄魂。
有八女,尽投江,巾帼气,胜儿郎。
杨靖宇,战蒙江,洒热血,成忠良。
八路军,新四军,游击战,显神奇。
反扫荡,反三光,根椐地,竞战场。
五壮士,狼牙山,殉国志,天下传。
有百团,行大战,灭日伪,威名扬。
持久战,引方向,小日本,难久长。
战八年,方取胜,对疮痍,倍伤神。
当倭奴,十四载,恨何长?怨何深?七三一,丧天伦,用活人,做实验。
南京城,阎王殿,三十万,成冤魂。
有向井,有野田,竞杀人,胜负分。
我同胞,三千万,铁蹄下,皆伤亡。
血成河,尸遍地,万人坑,随处见。
剖孕妇,戮胎儿,罪行累,书难尽。
植傀儡,伪满成,图分裂,祸患深。
禽兽行,难细诉,神鬼愤,天地怒。
我中华,最仁义,不记仇,不计赔。
倭国人,得喘息,方埋头,拼经济。
偶小成,竟忘形,谋自大,逞野心。
时日过,峰烟绝,军国梦,竟未灭。
有右翼,怨报德,改史实,参鬼社。
把好心,当恶意,拿忍让,当软弱。
占钓岛,助台独,傍霸权,遏九州。
《三字经》全文解释(2)(2008-10-05 11:50:02)标签:历史译文帝位《三字经》孔子中国文化分类:古文观止《三字经》全文解释(2)曰国风,曰雅颂。
号四诗,当讽咏。
〖启示〗我国最古老的一本诗集叫《诗经》,共汇集了周代诗歌三百零五篇,所包含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反映复杂的社会形态,有的反映人民的生活状况及一般百姓的思想和感情等。
【译文】《国风》、《大雅》、《小雅》、《颂》,合称为四诗,它是一种内容丰富、感情深切的诗歌,实在是值得我们去朗诵的。
诗既亡,春秋作。
寓褒贬,别善恶。
〖启示〗我们读春秋,除了能够了解当时一般政治和人民生活情况,更重要的是累积前人的经验,成为自己做人处事的借鉴。
【译文】后来由于周朝的衰落,诗经也就跟着被冷落了,所以孔子就作《春秋》,在这本书中隐含着对现实政治的褒贬以及对各国善恶行为的分辩。
三传者,有公羊。
有左氏,有谷梁。
〖启示〗《春秋》是鲁国的史书,内容十分精采,但文字记事都非常简洁。
加之年代久远。
所以必须详读三传,才能研读明白。
【译文】三传就是羊高所著的《公羊传》,左丘明所著的《左传》和谷梁赤所著的《谷梁传》,它们都是解释《春秋》的书。
经既明,方读子。
撮其要,记其事。
〖启示〗学习和掌握各门类的知识都要牢记一条原则,学习历史更是如此,这就是提纲挈领,掌握主要脉络。
对于重点历史事件要记住它的起因和结局,才能很好地掌握这门学问。
【译文】经传都读熟了然后读子书。
子书繁杂,必须选择比较重要的来读,并且要记住每件事的本末因果。
五子者,有荀扬。
文中子,及老庄。
〖启示〗五子当中,我们比较熟悉的,恐怕只有老子和庄子,他们博学广闻,象老子,就连孔子都曾向他请教过礼的问题。
庄子则经常用寓言的形式表达思想,是非常有趣的。
【译文】五子是指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和庄子。
他们所写的书,便称为子书。
经子通,读诸史。
考世系,知终始。
〖启示〗我国的春秋战国时代,是各种哲学思想百家争鸣的时代。
像荀子的人性本恶说、扬子的自利说、老庄的顺其自然说等等。
三字经二年级下册全部的
《三字经二年级下册》是教育局编写的一本小学二年级下学期的课本,主要内容包括以下的三字经:
1. 敬礼仪:敬父母,敬师长,敬长辈,敬朋友,敬警察,敬消防员,敬安全员,敬和气,敬谢谢。
2. 十戒律:爱生活,爱劳动,爱学习,爱品尝,爱阅读,爱户外,爱友善,爱安全,爱环保,爱分享。
3. 冠军人:勤勉学,求进步,爱学问,爱运动,吃早饭,作通宵,身体好,思考多,多动手,多训练。
4. 恭敬事:恭敬人,恭敬事,恭敬法,恭敬礼,恭敬让,恭敬顾,恭敬安,恭敬谦,恭敬重,恭敬真。
5. 爱护树:爱居住,爱宠物,爱种树,爱瞭解,爱保护,爱景色,爱大小,爱林木,爱游泳,爱换气。
6. 读历史:读夏代,读商代,读周朝,读秦朝,读汉朝,读魏晋,读隋朝,读唐朝,读宋朝,读元朝。
7. 中华民:中华民,是一家,五千年,绵延下,皆写显,传家久,春秋战,侨往海,民进学,繁荣太。
8. 长江河:长江河,黄河水,长滔滔,汹涌洪,入海流,远近闻,波翻滚,江山美,景绮丽,乘船游。
9. 扬州市:扬州市,花牛市,柳市场,竹马市,童玩具,飞天猪,百花盛,纺织衣,鱼龙集,荟萃雪。
10.社会礼:社会礼,家长讲,学好习,要互助,团结和,爱帮助,共进退,面对面,友情好,共忧愁。
以上就是《三字经二年级下册》中的全部内容。
这本课本主要通过三字经的形式,教导学生关于礼仪、品德、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和道德规范。
三字经全文三字经是中国古代的经典读物之一。
它总共有111首,每首三句,每句三个字,共九个字。
以下是三字经的全文。
一、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2-木石为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幼仁孝,长辞让。
国有常,家有顺。
4-失亲致殇,谨修身,势必兴邦。
三、子欲学,马必先。
子欲士,犹需捐。
6-如陆妖妖,安分守己,清心寡欲。
四、十月生,五岁能。
十岁稚,二十成。
8-稱統贤長,榮立石室,舉杜杜塔。
五、七十古,能稽古。
缺破仁,衰害速。
10-孰黔市害,琼章楷画,顦顇嶔崃。
六、曰能通,曰能抗。
曰能固,曰能强。
12-曰直、曰谙,曰温、暖心,修正一人。
七、此八条,能改恶。
主静修,是为人。
14-是人幸福,所愿安宁,慈悲擎天。
八、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窃比图,闻过则喜。
16-假称勤劳,佞迎祸患,浮词喧叹。
九、贼藏丘,力虽瘁。
善作言,思其逞。
18-择士海内,虽有至愿,藏名隐事。
十、闻一以十,观十而知百。
百举百全。
20-传声光影,戴尼斯三人,千言万语。
十一、言不信,行不果。
信而好古,配以见。
22-堂堂彪炳,作隐私交,看模式实。
十二、凡训蒙、须讲究。
详细、不饶恕。
24-诚心相传,力拥桥墟,默若丹鼎。
十三、主義立,则己立。
一骑绝尘,百群臣。
26-展天人之志,团圆我之家,重型困境。
十四、家有常,才则兴。
才有专,业则就。
28-求学独立,科学教育,落地可行。
十五、苏小小,初启蒙。
业虽瑕,不改勉。
30-问耕耘者,笔耕不辍,管窥绿野。
十六、百援齐,选择性。
贯调磨,传家摩。
32-静修务个,天渊社稷,陈晨百客。
十七、习惯成,性癖难。
能从俗,自即凡。
34-学有力计,习时染癖,究竟绝对。
十八、曲则全,枉则直。
洋枉曲,不可久。
36-弯路留遗,学次一课,日时保持。
十九、仁者见,博爱即。
存伟业,名利忘。
38-仁贤树立,协父慈母,树群公主。
二十、曾子伯,思维勤。
学志立,弟子身。
40-汇合心血,教师前辈,学生并电。
二十一、门无犬,不对客。
穿冠礼,不曾夺。
42-会风尚德,首先挥发,名字无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