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中历史第八单元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新人教版必修2
- 格式:doc
- 大小:132.00 KB
- 文档页数:9
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一、课标要求: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二、网络纲要一、原因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1、20世纪60年代后,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日本和西欧的崛起,使美国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开始改变。
2、随着世界政治局势的缓和,国际斗争的焦点逐渐转向经济和科技领域,各大国争相提高自己国际中心地位,推动了区域经济合作。
3、各地经济的发展客观要求打破限制,消除内部的障碍,加速内部生产要素的流通。
4、一些地区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
二、欧洲联盟A.文艺复兴以来西欧国家有着相似的文化传统。
B.欧洲国家持续不断的冲突和战争,激起了欧洲人对欧洲统一的向往。
C.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使欧洲人认识到国家联合的重要性。
1、原因2、过程A.1951年,①等六国在巴黎签订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
B.1957年,六国又在罗马签订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
C.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统称②。
D.1992年欧洲共同体正式签署《欧洲联盟条约》;③年,欧洲联盟的成立,标志着欧洲共同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E.1999年,欧元正式问世,成为④单一流通的货币。
3、特点:A.一体化程度最高的经济集团 B.合作内容包括军事、政治和经济A.对欧洲,符合欧洲各国和整个欧洲的利益,有利于促进欧洲政治经济的发展,提升欧洲国家的国际地位。
B.对世界,对世界其他地区经济联合起到了示范作用,增添了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促进世界政治新格局的形成。
三、北美自由贸易区1、背景A.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日本和西欧的发展,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挑战。
B.加拿大和墨西哥也需要应对经济发展全球化趋势的发展。
2、过程A.1992年,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正式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B.⑤年1月,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3、特点:A.只是一种贸易伙伴B.世界上第一个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集团C.没有协调的组织机构。
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2.过程与方法:辅以多媒体创设情境、问题诱导、问题探究、归纳概括、合作学习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过程学习,认识当今国际社会国家之间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树立国际意识,树立合作与竞争意识。
【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了解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2.难点:如何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相关图文资料。
【教学方法】教法:材料分析法、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比较学习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贝多芬的《欢乐颂》,同学们刚才听到的曲子,有人熟悉吗?生:欢乐颂。
对,这就是欧盟的盟歌,为了避免由于不同语言演唱可能引发的争端,因此只有曲子用作盟歌,这首曲子歌颂了人间欢乐,宣扬博爱的理想,这也是欧盟所追求的目标。
那么欧洲是如何走向联合的,除此以外还有哪些代表性的区域集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列协议和条约建立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引导: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迅速,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多媒体课件显示)地图展示三大区域的地理范围,引导学生回答:地理范围最广——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合作探究一】试从下列材料和问题分析欧洲为什么能走向联合?(导学案内容,学生回答并相应加分)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欧洲留下的混乱……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
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第8单元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说课稿新人教版必修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欧洲联盟的形成过程,剖析欧洲国家的一体化由经济实体向政治实体转变的原因和实质;(2)了解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形成过程,由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形成原因分析世界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集团化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3)了解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形成过程,明确其特点及出现此特点的原因。
掌握中国在加入该组织后所发挥的作用,并由此引申出中国在经济区域集团化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对三大经济区域集团形成过程和特点的比较,锻炼学生把具体的历史现象与整体的社会背景联系的能力,培养学生建立起全面的历史观。
(2)通过对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出现和它与经济全球化之间关系的分析,培养学生辨证的看问题,透过现象分析本质的能力。
(3)通过搜集中国与东盟交往的材料,了解东盟日益扩大及其影响;用列表等方式比较北美自由贸易区与欧盟的异同;通过上网等途径搜集中国参加APEC会议的资料,多渠道去了解和认识APEC建立的史实及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认识到经济区域集团化出现是因为经济发展不平衡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具体体现。
从而明确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经济区域集团的必要性。
(2)在学习中国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发挥的作用的同时,联系中国在古代史和近代史上的经济地位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3)通过对东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等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学习和了解,体会当今世界国家间加强合作、竞争与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合作与竞争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了解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难点:如何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核心内容是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形成和发展为主要表现的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出现和发展。
必修2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导与练【重点讲解】一、欧洲联盟成立的意义1.对欧洲:符合欧洲各国和整个欧洲利益;有力地促进了欧洲经济政治的发展,提升了欧洲在国际上的政治和经济地位。
2.对世界: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联合起到了示范作用,增强了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促进世界政治新格局的形成。
3.对中国:欧盟的关税、规则、壁垒,包括手续都是统一的,中国如进入其中一国,也就进入了欧盟各国,减少了入关和流通成本。
同时,欧盟各领域都采取就高不就低的原则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出现的原因1.20世纪60、70年代后美国世界霸主地位衰落,日本和西欧崛起,使以美国为主的世界经济格局向美国、日本、西欧相抗衡的三极格局转变。
2.随着世界政治和军事局势的日趋缓和,国际斗争的焦点逐渐转向经济和科技领域。
各大国为了增强实力,提高自己的国际竞争中的地位,都不失时机的推进区域经济合作。
3.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客观上要求打破国界限制,消除内部分歧和障碍,加速生产要素、商品、资本、劳动力的自由流通,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促进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目的。
4.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三、经济区域集团化产生的利与弊1.利:促进了各集团内部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加强和经济集团之间的经济竞争更加激烈;促进各国更加着重于经济科技力量的较量;对于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加速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和全球一体化进程。
2.弊: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出现和发展虽然是历史发展潮流,但他也有些负面影响。
经济区域集团经济合作的优惠措施只是针对成员国的,不利于非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也不利于缩小当今世界的贫富差距,不利于发展中国家赶超发达国家,更不利于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
【难点分析】一、三大经济区域集团的特点1.欧洲联盟是一体化程度最高的一个经济集团,它不但是经济实体,也是政治实体,是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合作内容囊括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方面。
2.经济区域集团并不要求成员国间经济发展水平必须一致,北美自由贸易区就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经济集团,这也是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最大特点。
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主备课人一、课标要求: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欧洲联盟的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2.过程与方法:运用图片、文字及影像等资料,增加学生对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感性认识,并从中认识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趋势。
通过问题探究、交流讨论认识区域集团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中国家加入区域经济集团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面向世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进程。
2、难点:经济区域集团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合作学习五、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1课时)一、经济区域集团化2、主要区域集团:二、欧洲联盟(EU)的建立——合作水平最高1、背景(1)欧洲各国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较一致的心理认同感(2)欧洲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3)美苏的威胁(4)经济的发展,需要加强国际合作2、过程:(1)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1951年)(2)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1957年签约)(3)欧共体成立:1967年正式成立(4)欧洲联盟成立①1992年欧共体签署《欧洲联盟条约》,目标是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②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标志欧共体由经济实体向政治实体过渡。
(5)1999年,欧盟单一货币欧元(欧元成为欧元区单一流通货币)正式问世。
3、影响:(1)有利于欧洲经济稳定发展,符合欧洲整体利益和欧洲各国利益。
(2)改变了世界格局,极大地提高了欧洲在国际上的地位。
三、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1、建立和发展:(1)三国签署《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2)(2)正式成立:1994年(3)发展趋势:美洲自由贸易区2、特点:(1)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经济集团(2)由美国主导3、目标:取消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劳务、资本等的自由流通。
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一、欧洲联盟1.原因(1)文化传统: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欧国家有着相似的文化传统。
(2)统一愿望: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诞生,欧洲国家陷入持续不断的冲突和战争之中,从反面激起了欧洲人对欧洲统一的强烈愿望。
(3)统一重要性:美苏的强大和冷战使欧洲人认识到国家联合的重要性,开始了经济一体化的探索。
2.过程(1)1951年:法、意、荷、比、卢和联邦德国六国,在巴黎签订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
(2)1957年:六国又在罗马签订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
(3)1967年:三个共同体的机构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
(4)1992年:欧共体成员国正式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目标是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
(5)1993年:欧洲联盟的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6)1999年:欧盟单一货币欧元正式问世。
3.意义:欧盟成为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1.成立背景(1)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欧洲一体化的发展非常迅猛,日本的实力也在急剧增强,美国在国际经济中的绝对优势地位面临挑战。
(2)为了应对来自欧洲和日本的挑战,美国加强了和加拿大、墨西哥的合作。
2.成立(1)1992年,美国与加拿大、墨西哥签订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2)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3.内容:逐步取消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劳务、资本等的自由流通。
4.意义(1)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加强了三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交往,促进了这一地区的经济增长。
(2)三国之间努力通过自由贸易实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优势互补,增强区域集团的实力。
5.趋势:美国积极推动把北美自由贸易区扩大到整个美洲,以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美洲自由贸易区。
三、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成立背景:20世纪80年代,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影响。
2.成立:1989年,澳大利亚等12国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亚太经济合作会议首届部长级会议,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
必修2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导与练【重点讲解】一、欧洲联盟成立的意义1.对欧洲:符合欧洲各国和整个欧洲利益;有力地促进了欧洲经济政治的发展,提升了欧洲在国际上的政治和经济地位。
2.对世界:对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联合起到了示范作用,增强了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促进世界政治新格局的形成。
3.对中国:欧盟的关税、规则、壁垒,包括手续都是统一的,中国如进入其中一国,也就进入了欧盟各国,减少了入关和流通成本。
同时,欧盟各领域都采取就高不就低的原则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出现的原因1.20世纪60、70年代后美国世界霸主地位衰落,日本和西欧崛起,使以美国为主的世界经济格局向美国、日本、西欧相抗衡的三极格局转变。
2.随着世界政治和军事局势的日趋缓和,国际斗争的焦点逐渐转向经济和科技领域。
各大国为了增强实力,提高自己的国际竞争中的地位,都不失时机的推进区域经济合作。
3.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客观上要求打破国界限制,消除内部分歧和障碍,加速生产要素、商品、资本、劳动力的自由流通,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促进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目的。
4.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三、经济区域集团化产生的利与弊1.利:促进了各集团内部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加强和经济集团之间的经济竞争更加激烈;促进各国更加着重于经济科技力量的较量;对于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加速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和全球一体化进程。
2.弊: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出现和发展虽然是历史发展潮流,但他也有些负面影响。
经济区域集团经济合作的优惠措施只是针对成员国的,不利于非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也不利于缩小当今世界的贫富差距,不利于发展中国家赶超发达国家,更不利于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
【难点分析】一、三大经济区域集团的特点1.欧洲联盟是一体化程度最高的一个经济集团,它不但是经济实体,也是政治实体,是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合作内容囊括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方面。
2.经济区域集团并不要求成员国间经济发展水平必须一致,北美自由贸易区就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经济集团,这也是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最大特点。
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不仅是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和经济集团,而且还是地跨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四大洲的地理范围最广的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
二、发展中国家加入区域经济集团的利弊1.利: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多吸引外资的条件和机会,解决发展中国家的资金短缺问题;为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外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和条件;有利于解决发展中国家的就业问题,同时促使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在更广泛的领域内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拉动了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
2.弊:使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受到冲击和削弱,国家经济安全受到挑战;使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冲击,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也不断增大并承担着较大的金融风险;发达国家将越来越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学法导航】1.区分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宗旨。
2.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
3.利用地图、图片等史料,列表归纳三大区域集团的建立时间、区域范围及影响等史实,加深对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认识。
4.结合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史料,分析世界经济集团化的原因与影响,展望中国在亚太经合组织中的作为。
【小资料】欧元诞生的历程2002年的元旦对欧盟3亿公民来说是个超乎寻常的日子,1月1日,欧元纸币和硬币正式进入欧元区12国流通市场。
欧盟30年不懈的努力打磨成了这一国际金融市场排行第二的新货币。
20世纪60年代末,以美元为中心货币的世界货币体系发生危机后,时任卢森堡首相的皮埃尔·维尔纳发出欧洲货币融合的倡议。
“维尔纳计划”被视为通向欧元道路上的第一座里程碑。
1969年12月,欧共体海牙首脑会议制定了有关“建立经济与货币联盟”计划。
1972年4月,欧共体六国决定建立欧洲货币“蛇形浮动体系”。
1978年,欧共体9国同意建立旨在稳定汇率的“欧洲货币体系”。
1979年3月,欧洲货币体系开始生效。
欧洲货币单位“埃居”(ECU)成为欧洲记账单位。
1986年2月,欧共体12国签署一体化文件,该文件为建立统一大市场规定了期限。
1989年4月,当时的欧共体委员会主席雅克·德洛尔为首的工作小组提出经货联盟分三步走的计划。
1990年,经货联盟第一阶段开始实施,资本流动自由化。
1991年12月,欧共体首脑会议通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
条约计划从1999年起实行统一货币,从此,欧共体变成了欧盟,欧元取代了埃居。
1993年1月1日,欧洲统一大市场正式全面实施,12个成员国之间取消内部边界,实现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的全部或部分自由流通。
1993年11月1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开始生效。
1994年1月1日,经货联盟进入第二阶段。
欧洲货币局正式成立并运作。
1995年12月15日,欧洲理事会马德里会议确定单一货币名称为“欧元”(Euro)。
1996年4月2日,欧洲货币局公布欧元的设计方案。
1997年6月16日,欧盟阿姆斯特丹首脑会议正式批准了《稳定和增长公约》、《欧元的法律地位》和《新的货币汇率机制》3个文件。
1998年5月1日,欧盟布鲁塞尔首脑特别会议确认比利时、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卢森堡、葡萄牙、奥地利、芬兰和爱尔兰共11国为欧元创始国。
1998年7月1日,欧洲中央银行取代原欧洲货币局。
行址设在德国法兰克福。
1999年1月1日,经货联盟进入第三阶段。
欧元如期启动,进入账面流通。
欧洲中央银行接过确定货币政策的大权,各成员国货币的汇率最终锁定。
2000年6月,希腊成为第十二个欧元区国家。
2002年1月1日,欧元纸币和硬币正式进入欧元区12国流通市场。
【体验高考】1.(2010·全国卷)1951年,欧洲六国签订建立煤钢共同体的条约,规定其最高机构为共同体的总体利益而行使职责,不接受任何政府和组织发出的指示,其委员实行招聘制,由各国政府协商一致后任命。
这表明,该共同体是A.政府之间的合作B.独立于政府的能源组织C.企业之间的联合D.独立于政府的经济组织【解析】据教材知识可知,欧洲煤钢联营是区域经济组织,而从材料中“不接受任何政府和组织发出的指示”可知,该组织是独立于政府的。
【答案】D。
2. (2010·四川卷)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
下列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期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解析】早在新航路开辟之前,世界不同民族就有经济文化交流。
而国际联盟建立后成为英法统治世界的工具,固不可能有效保障世界和平;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故A、C、D三项表述都错误。
【答案】B。
3.(2010·江苏卷)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相继问世。
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①在欧洲经济一体化加快的背景下建立②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③成员国具有相同的社会政治制度④美国是这两个经济组织的重要成员国A.①②B.②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此题为组合型选择题,可用排除法,③明显错误。
两大组织的建立是由于欧共体(欧盟)的日益强大,给其他地区带来压力的同时也提供了经验,同时两大组织都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美国都加入了这两大经济组织,所以①、②、④正确。
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同步训练】1.欧洲共同体出现的因素包括①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②战后国际形势及西欧地位的变化③生产力发展的迫切需要④共同的农业政策和渔业政策的实施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2.欧洲共同体包括①欧洲煤钢共同体②欧洲经济共同体③欧洲原子能共同体④欧洲联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3.1967年,西欧一些国家建立欧洲共同体的目的是①寻求安全保证②加快经济发展③抗衡超级大国④加强国际合作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 D.②③④4.欧洲经济一体化开始的标志是A.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B.欧洲共同体的成立C.《罗马条约》的签署 D.欧盟的建立5.欧共体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不包括A.促进了欧共体国家的经济发展 B.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C.摆脱了美国对欧洲的控制 D.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6.欧盟是一个A.经济合作组织 B.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C.政治、经济、军事组织D.政治合作组织7.1998年5月3日,欧盟特别首脑会议宣布,1999年1月1日起欧元成为货币,各金融市场以欧元结算。
2002年7月1日,欧元取代各国货币成为统一的欧洲货币,这表明①世界经济全球化得到进一步加强②有利于欧盟各国经济发展③有利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④西欧经济一体化程度加深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 D.②④8.下列哪项不是北美自由贸易区出现的背景A.欧共体日益成熟B.亚洲经济区域化已经起步C.三国间经济交流大大加强 D.三国都有自己所追求的经济利益9.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特点不包括A.三国协议取消贸易壁垒、进行公平竞争B.在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展开合作C.美国居于主导地位D.是一个经济和政治联盟10.以下表述与下图所反映的信息相符的是A.透出传统中山装的古朴内韵 B.中国丝织业发达C.象征着APEC经济体团团圆圆D.只有发展中国家参加11.东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欧盟等组织的建立,不能表明A.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B.欧美加强了对亚洲经济的扶持C.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D.欧、美、亚三足鼎立的世界经济格局正逐渐形成12.亚太经合组织成立、欧盟产生以及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诞生,直接表明了A.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B.世界经济全球化加强C.世界经济格局多样化趋势减弱D.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50年代,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美国在工业生产、出口贸易、黄金外汇储备各方面所占的比重都显著下降,而西欧六国(法、联邦德国、意、荷、比、卢)所占的比重则大大上升。
50年代中期以后,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
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1955年西欧六国召开会议,决定建立一个共同市场和逐步协调它们的社会政策……1967年7月六国正式成立欧洲共同体。
材料二:1970年美国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状况对照表表二:材料三:进入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不可避免地要导致美国与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