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_第20课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957.00 KB
- 文档页数:29
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一、单项选择题1.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冬妮娅和她的丈夫乘坐的列车因缺少燃料,被迫停在铁路工地附近。
工地负责人表示,工地可以提供木材作为燃料,但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的义务劳动。
它反映出该国当时实行的经济政策的内容是() A.按劳分配B.一切生活必需品由国家集中分配C.推行“以工代赈”D.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2.1920年瞿秋白到苏俄考察,其后在《俄乡纪程》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俄罗斯现在是‘共产主义实验室’……在‘苏维埃的玻璃管里’颠之倒之实验两下,就即刻可以显出‘社会主义的化合物’。
”下列关于这一做法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是()①“化合物”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②它是适应当时苏俄国情而实施的政策③它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和按劳分配④后来出现的经济问题与此政策有关系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3.列宁认为:“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他们。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苏俄实行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D.农业集体化政策4.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回忆20世纪20年代的情况时说,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
这里的“学会做生意”主要指()A.借助商品、市场发展经济B.宏观调控与计划相结合C.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D.实行粮食税制度5.(2011年广东汕尾调研)新经济政策“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就当时的具体国情而言,这一举措有利于()A.彻底粉碎国内外敌人的进攻B.实现向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C.确保政府掌握国家经济命脉D.为国家实现工业化奠定基础6.1921年,新经济政策通过后,在共产国际里的革命者尖叫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此人()A.没有弄清楚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B.认为列宁在俄国恢复了资本主义C.存在严重的“‘左’倾幼稚病”D.与列宁有阶级利益的冲突7.(2011年广东湛江二模文综)作为苏联建国初期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同的是()A.都是为了保证军事斗争的胜利B.都由于对农民的剥夺破坏了工农关系C.都起到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作用D.都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8.(2011年福建莆田质检)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联的历史依次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