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窗4 0的除法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1
被除数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9页信息窗3后两幅图、第10-11页的绿点和红点、11-12页的自主练习。
教学目标:1.在解决具体的问题中,学习掌握被除数中间、末尾有0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探讨被除数中间、末尾有0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简便计算,理解算理并能熟练计算。
3.继续加强估算意识培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会一般与特殊的辩证关系,学会处理特殊情况问题的捷径。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被除数中间、末尾有0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简便计算算理及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被除数中间、末尾有0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计算算理并能熟练计算。
教具学具: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练习本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昨天我们采访了果汁厂,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到果品生产车间去逛一逛,看看那里有没有大家感兴趣的东西,我们又会遇到哪些数学问题。
(课件出示:信息窗3的部分情境图)看了这些情景后,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想法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预设:1.平均每小时生产多少千克果脯2.平均每分钟生产多少瓶干红葡萄酒……【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及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对提出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存入问题银行,并引导学生提出被除数末尾或中间有0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问题。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一)出示问题,学生分组探究。
1.平均每小时生产果脯多少千克2.平均每分钟生产多少瓶干红葡萄酒(二)教师提出探讨要求:1.怎样列式试着用竖式计算。
2.遇到疑难问题,小组内解决,若不能解决的,大家共同探讨。
(三)小组探究、交流,探讨完成问题。
教师巡视,随机查看,个别交流。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一)交流质疑第一个问题(被除数中间有0)(1)交流学生自学探究:1.平均每小时生产果脯多少千克师:怎样列式为什么(204÷2= 因为是平均分)试着估算一下(204看作200,200除以2等于100;所以204除以2大约等于100)【继续加强估算意识培养,学会用估算判断计算结果,体验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养成估算的习惯。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教学内容: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感知除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
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合作学习。
4.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的口算方法。
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交流自己的算法。
教具准备:《风筝厂见闻》情景图教学过程:一、感知情景提出问题教师:出示风筝厂见闻情景图,让学生观察。
并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学生:对照情景图,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
教师:请同学们小组讨论提出问题。
学生:小组讨论后找出代表提出有代表性的问题。
教师:板书学生所提出的问题。
1.平均每天要做老鹰风筝多少只?2.平均每天要做燕子风筝多少只?3.平均每天要做蝴蝶风筝多少只?二、合作探索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解决第一个问题,平均每天要做老鹰风筝多少只?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尝试解答的方法。
60÷2教师:总结学生的算法,并组织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把6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个十,就是30。
因为30×2=60,所以 60÷2=30。
教师:引导学生解决每天要做燕子风筝多少只?240÷6学生小组内讨论解决的办法。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把24 0看作24个十,把24个十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4个十,也就是40。
24÷6=4 可以推出240÷6=40三、巩固练习:1.自主练习第1题,学生自己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2.第2题。
学生独立练习后,小组讨论,找出规律。
3.第3题。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比一比谁写的最快。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1.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只老鹰风筝? 60÷2=30(只)2.平均每天要做燕子风筝多少只? 240÷6=40(只)3.平均每天要做蝴蝶风筝多少只? 320÷4=80(只)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信息窗1—认识平均分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数与算的过程,体会乘法产生的必要性以及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乘法计算的简捷性,初步有符号感。
3.体验乘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个性化学习及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合作意识。
4.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现实生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探究使学生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
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加法和乘法间的转化。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知道这是什么季节吗?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看,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正在准备丰收庆祝会呢!请你仔细观察,你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师:你的眼睛可真亮!谁还发现了不一样的数学信息?师:大家观察的真仔细,现在我们想一想,每种小动物最爱吃的是什么呢?师:你知道的真多啊!二、探求新知1.分竹笋(感受同样多,认识平均分)(1)引出问题师:快看大熊猫,它正目不转睛地盯着竹笋呢!它在想什么呢?师:是呀!这么多的竹笋该怎么分呢?能帮帮它吗?(2)汇报结果师:你想怎么分呢?师:能说说你的理由吗?师:原来你是这样想的,还有不同的分法吗?师:为什么呢?师:还有不同的分法吗?师:为什么这样分呢?(3)对比分析师:同学们,帮两只熊猫分竹笋,有好多种分法。
一起看,这一种主张给大熊猫多一些,认为大熊猫的饭量大;而这种是觉得应该给小熊猫多一点的关照;还有这样分法,既没有多给大熊猫也没有多给熊猫,而是怎么分的呢?师:每只熊猫都分得了几个竹笋呢?(4)感受“同样多”一起看!一共有几个竹笋?课件出示:师:分给了几只熊猫?师:它们每只分得几个竹笋?师:你能连起来说一说嘛?(5)揭示课题师:同学们,每只熊猫分得5个竹笋,它们分得的结果怎么样呢?师:公平,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
像这样,每份分的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板书)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分的公平,经常会使用平均分,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研究平均分。
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体系平度市同和小学张永梅【一年级上册】★准备课:海底世界——数数★第一单元: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信息窗1:科技小组活动(数5以内的数,理解5以内数的意义,知道5以内数的组成,会写1~5各数。
)信息窗2:老鹰抓小鸡(数6~10各数,理解6~10各数的意义,了解10以内数的顺序,体会序数的意义,会写6~10各数。
)信息窗3:拔河比赛(认识“>”、“<”、“=”的含义,学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信息窗4:快乐课堂(认识“0”,了解其意义,会写“0”。
)★第二单元: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信息窗1:帮妈妈整理衣服(借助生活中的经验,重点学习按指定标准分类。
)信息窗2:帮妈妈放衣服(通过观察、比较“厚薄”,引出对长短、多少、大小等的比较。
)★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10以内数的加减法信息窗1:来到花果山(体会加法的意义,学习和是2~6的加法,认识加号,会读加法算式。
)信息窗2:野餐(学习和是7~10的加法,了解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学习关于0的加法。
)信息窗3:游水帘洞(体会减法的意义,学习被减数是2~6的减法。
)信息窗4:小猴子下山(学习关于0的减法,学习被减数是7~10的减法。
)信息窗5:小猴跳水(学习1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
)信息窗6:小猴学钓鱼(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实践活动——找找周围的数★第四单元: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信息窗:谁的手儿巧(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第五单元: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信息窗1:迎接海鸥(数数、写数、数的组成、计数单位、数位。
)信息窗2:喂海鸥(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第六单元:有趣的游戏——图形与位置信息窗1:猜一猜(击掌游戏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反正。
)信息窗2:小小摄影家(借助汽车图辨认从上面、侧面看物体,借助兔子图辨认从侧面、后面看物体。
)★第七单元:小小运动会——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信息窗1:运动会报名(学习9加几及相应的几加9的进位加法。
第三单元单元备课布艺兴趣小组-------分数除法六年级班主备人授课人5.2动物联欢——平均分的两种分法⏹教学内容教材第64‾65页,平均分的两种分法。
⏹教学提示这节课是在前面学习“平均分”意义的基础上,认识平均分的两种情况,教材情境图呈现的是森林里的小动物在做游戏的情境:16只小松鼠分组做游戏,12只小熊跳拉手舞,通过解决小熊和小松鼠分组的问题,学习“按份数平均分”和“按没每几个一份平均分”。
通过本信息窗的学习,加深平均分的理解,为认识除法积累比较丰富的感性经验。
通过操作活动,借助学习圈一圈、摆一摆、分一分,然后组织交流,使学生在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交流中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可以“按份数平均分”和“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并能用语言完整的表达分法和结果。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分实物,经历“平均分”的过程,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在探索平均分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猜测、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认识平均分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教学难点:经历感知平均分的两种不同分法⏹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磁性圆片,彩色粉笔学生准备:学具盒,学习用品⏹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出示情境图:今天小动物们又要在森林里举行联欢会了,想不想去参加?那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课件演示小动物联欢情境图)师:他们都有哪些活动?生:跳舞。
生:做游戏2、找信息: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12个小熊要排队进行跳拉手舞。
生:有16只小松鼠,要分组做游戏。
3、引出问题:他们要怎样分组呢?让我们一起研究一下这两个问题(1)12只小熊要分组跳拉手舞,可以平均分成几组?每组几只?(2)有16只松鼠,每组只数相等,能分成几组?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动画故事,能产生学习的兴趣,能够从图中发现数学信息,为后面提出数学问题做好铺垫。
商末尾或中间有0的除法教学内容:青岛版三年级下册6~8页第一单元信息窗2教学目标:1.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
并在对比体验中学习计算方法,从而掌握简便写法。
2.学会用估算判断计算结果,体验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养成估算习惯。
3.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受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增强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的笔算方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计数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谈话:今天我们一起随着小记者到果蔬的各生产厂家看一看,了解一下他们的生产加工情况,好吗?(情境图)2.进入情境,搜集信息。
谈话:观察情境图,你了解了哪些厂家的生产情况?3.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谈话:根据我们发现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有关除法的问题?预设问题:平均每分钟生产果汁多少瓶?平均每小时生产多少千克果脯?平均每分钟生产多少瓶干红葡萄酒?平均每分钟生产多少瓶干白葡萄酒?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一)解决问题:平均每分钟生产果汁多少瓶?1.个人独学:⑴独立列式:428÷4=⑵进行估算:商是几位数,大约是多少?⑶独立进行计算或借助小棒摆一摆:2.小组内交流:⑴说清估算的过程:⑵讨论交流计算的过程:●学具操作,组内演示●笔算展示:哪种算法正确?你是怎样判断的?预设情况:A B C4174 2 822 82 84想一想,现在2除以4不够商1,怎么办?2(在求出商的最高位数以后,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 ,就对着那一位商。
)2 83.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⑴小组代表汇报估算的过程.预设:因为被除数的最高位百位是4和除数4一样够除,商有百位数,商是三位数;428≈400 400÷4=100,准确的商应比100大一些。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数学二年级(上)课程纲要学校名称:洪绪镇中心小学课程类型:学科课程适用年级:小学二年级(上)设计教师:二年级数学教研组全体教师日期:2020年9月16日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数学二年级(上)课程纲要◆学校名称:滕州市洪绪镇中心小学◆课程类型:学科课程◆设计教师:二年级数学教研组全体教师◆设计日期:2020年9月◆适用年级:二年级学生◆授课时间:70课时【课程目标】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遵循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确定如下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除法的意义,知道乘法、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能正确地运用乘法口诀求积、商。
理解“倍”的意义,会用口诀计算简单的乘加、乘减、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
2.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根据给定东西南北中的一个方向,判断其余三个方向。
3.通过拼摆图形等活动,加深对角及乘法的认识和理解;能在现实情境中辨认方位。
数学思考:1.经历乘法、除法产生及发展的过程,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符号感。
2.经历乘法口诀的编制、应用过程,发展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
3.在认识角、辨别方向的活动中,逐步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方位感。
4.在操作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解决问题:1.能应用表内乘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不要求脱式计算)。
3.能运用有关方位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同伴合作,相互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体验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与态度:1.在教师的引导与鼓励下,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2.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用途。
3.经历和老师同伴一起克服困难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信息窗一(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青岛版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信息窗,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而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理解除法的概念,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技能,以及能够运用口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的口算运算规则,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探究活动,让学生经历除法运算的形成过程,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其合作意识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教学难点1. 理解除法的概念:学生需要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除法运算。
2. 口算技巧的掌握:学生需要通过练习,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黑板、粉笔、除法运算卡片。
- 学具:计算器、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信息窗引入除法运算,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
2. 新授:讲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的运算规则。
3. 练习: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巩固:通过游戏或竞赛,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 板书将突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的运算步骤和关键点。
- 通过图表、颜色对比等方式,使板书内容清晰易懂。
作业设计- 设计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
-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 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针对个别学生的困难提供帮助。
-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为后续课程做好准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够将这些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上数学预习指导《小数除法》知识点概括这一单元共有4个信息窗,主要包括5个小知识点:◇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小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被除数和除数小数位数相同的小数除法、被除数和除数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除法)◇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带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重点: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和带有中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已有知识: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商不变的规律,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后续学习:四则混合运算,运用小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重点知识讲解:根据教材的安排,本单元的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这一信息窗包括3个小知识点:除数比被除数的整数部分小、除数比被除数的整数部分大、除数和被除数都是整数商是小数的除法,计算的方法是: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进行计算,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需要注意的是:当除数比被除数的整数部分大时,商的个位上不够商1,要商0。
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时需要先把除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根据商不变的规律,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从而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
需要注意的是: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位数不同时,要根据除数的小数位数进行转化,商的小数点要和转化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商的近似值:在利用小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一般情况下采用“四舍五入”法。
(如计算钱数的时候一般保留两位小数,精确到“分”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商的近似值与积的近似值不同,求商的近似值时,有时候不需要把完整的商求出来,只需要比保留的位数多一位即可。
拓展:生活中有时候也需要用“进一法”或“去尾法”求近似数。
如求需要多少个瓶子或者袋子等,就需要用“进一法”,不管个位后面的数是多少都需要向前一位进一。
再如做衣服的问题,要求一匹布做多少套衣服,不论商的小数部分是多大,都要舍去。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教学内容:教材38-39页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四森林的故事:信息窗3《除法的意义》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除法的意义,包括除法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除法的概念,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理解除法与生活的联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PPT展示森林的故事,引导学生观察故事中的除法现象,激发学生对除法的兴趣。
2.新课:讲解除法的定义和计算方法,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除法的计算技巧。
3.巩固: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4.应用: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5.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六、板书设计1.板书除法的意义2.板书内容:除法的定义、计算方法、应用实例等。
七、作业设计1.课后练习:布置一些除法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除法现象,记录下来并进行分析。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导入,激发了学生对除法的兴趣。
通过讲解、练习和应用,学生对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有了深入的理解。
在课后作业中,通过练习和实践活动,进一步巩固了学生的除法知识。
整体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五、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导入导入环节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
信息窗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材内容本教案基于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中的信息窗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进行教学设计。
1.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学习目标:•了解分数与整数的关系;•能够将整数化为分数形式;•能够通过除法求出两个分数之间的倍数关系;•能够通过分数之间的倍数关系简便地比较大小。
2.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新课通过课堂小测验的方式帮助学生回顾上次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进一步培养其学习兴趣。
Step 2:呈现问题给学生提供两个不同的分数,让学生自行尝试分别使用加、减、乘、除的方式进行计算比较大小,并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Step 3:归纳总结根据学生在第二步中的尝试,结合课堂讨论,由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分数之间的倍数关系,进行简便的比较大小。
Step 4:练习巩固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同时教师也可适当在练习中加入一些拓展内容,鼓励学生不断深入思考。
Step 5:评价反馈采用课堂教学互评和个人总结等方式,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同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考方式。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分数与整数的关系;•能够将整数化为分数形式;•能够通过分数之间的倍数关系简便地比较大小。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与整数的关系;•能够通过除法求出两个分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课堂小测验、呈现问题、归纳总结、练习巩固、评价反馈等多种方法。
1. 课堂小测验以简单的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进行,检查学生个体以及整体的学习情况。
2. 呈现问题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3. 归纳总结由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问题的规律和结论,并在总结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
4. 练习巩固围绕当前所学知识设计练习题和拓展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适当的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
5. 评价反馈评价学生的学习,同时引导学生自我评价,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信息窗4 猴子捞月
一、教学内容:54——55页
二、教学目标:
1、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除法的意义,了解有关0的除法。
2、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有关0的除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从图中都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每只猴子平均可以分几个月亮?”
(二)、学习0的除法
问题:把几个月亮平均分?分给几个猴子呢?
方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想法表达清楚。
列出除法算式:0÷5=0(个)
引导:分给6个猴子呢?0÷6=0(个)
分给7个猴子呢?0÷7=0(个)
得出结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小练习:0÷3= 0÷8= 0÷9= 6×0= 0×8=
(三)、巩固练习
做自主练习1和2
(四)、拓展练习
剪窗花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我5分钟剪了15朵花。
每张纸剪2个“福”,我剪10个……
教学反思:
大部分同学内容能够掌握有关0的除法,但在实际操作中却不是很熟练,必须多做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