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素体阳气偏盛,内有蓄热者,感受 风寒湿邪,易从阳化热,而成为风湿热 痹。阳气虚衰者,寒自生,复感风寒湿 邪,多从阴化寒,而成为风寒湿痹。
3病理变化
痰浊、瘀血、水湿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中起着重要作用。
1)痹证日久--气血运行不畅--痰浊、瘀血 痹阻经络--皮肤瘀斑
--关节周围结节
--屈伸不利
痹证的辨证,一是要辨邪气的偏盛,
1.临床痹痛游走不定者为行痹,属风邪 盛;
2.痛势较甚,痛有定处,遇寒加重者为 痛痹,属寒邪盛;
3.关节酸痛、重着、漫肿者为着痹, 属湿邪盛;
4.关节肿胀,肌肤掀红,灼热疼痛为 热痹,属热邪盛。
5.关节疼痛日久,肿胀局限,或见皮 下结节者为痰;关节肿胀,僵硬,疼痛 不移,肌肤紫暗或瘀斑等为瘀。
2实验室检查如抗溶血性链球菌“O”、 红细胞沉降率、C一反应蛋白、黏占蛋白、 血清免疫球蛋白、类风湿因子、血清抗核 抗体、血清蛋白电泳、血尿酸盐以及关节 镜等检查,有助于西医相关疾病的诊断与 鉴别诊断。
心电图、有关血清酶及心脏彩色超声多 普勒等检查可提示痹证是否内舍人心。
四【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痿证是无力运动, 痹证是因痛而影响活动; 3)肌肉萎缩 部分痿证病初即有肌肉萎缩, 而痹证则是由于疼痛甚或关节僵直不能
活动,日久废而不用导致肌肉萎缩。 4)病机: 痹症为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 痿症为五脏精血亏虚。
(三)、相关检查
1.病变相关部位的骨关节X线和CT等影 像学检查常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和了解骨关 节疾病的病变部位与损伤程度。
与外邪相和—关节肿胀,僵硬,变形
2)痹证日久—气血耗伤—气血亏虚(贫血)
3)痹症日久—由经络转致脏腑—相应脏腑 病变(心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