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优质课教案_0
- 格式:docx
- 大小:20.16 KB
- 文档页数:2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说课稿 (7)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这一课题,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通过学习古代圣贤的自强事迹,让学生感受到自强精神的力量,激发他们在生活中积极向上,不断进取。
本课内容丰富,既有古代圣贤的自强事迹,也有现代杰出人物的自强故事,还包括了一些普通人物的自强精神。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自强不仅仅是圣贤和杰出人物的特质,也是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追求的品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对于一些问题能够有自己的见解。
然而,由于年龄和经历的限制,他们对于一些自强精神的理解可能还比较肤浅,需要通过引导和启发,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自强的内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古代圣贤和现代杰出人物的自强事迹,理解自强的内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高学生提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强的认同和追求,培养他们的自强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古代圣贤和现代杰出人物的自强事迹,理解自强的内涵。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事迹中感受到自强的力量,激发他们的自强精神。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古代圣贤和现代杰出人物的自强事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君子自强不息的含义,引发学生对自强的思考。
2.学习古代圣贤的自强事迹: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中的古代圣贤自强事迹,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3.学习现代杰出人物的自强事迹: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中的现代杰出人物自强事迹,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说课稿 (5)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这一课题,选自《论语·卫灵公》。
这句话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本节课要求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背诵等方式,深入体会“自强不息”的含义,并结合生活实际,学会如何在生活中践行“自强不息”的精神。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对《论语》中的一些句子有所了解。
但《君子自强不息》这句话的含义较为深刻,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其内涵。
同时,学生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接触到“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体会到“自强不息”的重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君子自强不息》这句话,理解其字面意思,掌握其中的关键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自强不息”的含义,学会在生活中践行“自强不息”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强不息”精神的热爱,培养他们在面对困难时勇敢、坚持、不懈努力的良好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背诵《君子自强不息》这句话,理解其字面意思,掌握其中的关键词。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自强不息”的含义,学会在生活中践行“自强不息”的精神。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朗读、讨论、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深入理解课文。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强不息”的精神。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段关于“自强不息”的视频短片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与背诵: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背诵《君子自强不息》这句话,理解其字面意思,掌握其中的关键词。
3.讨论与分析: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自强不息”的理解,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体会到“自强不息”的重要性。
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设计说明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这种精神铸就了不可征服的伟大民族之魂。
此次综合性学习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强不息的内涵,练习写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中心论点的演讲稿,积极弘扬自强不息的精神,争做自立自强、拼搏奋进的新时代中学生。
学习目标1.理解“自强不息”精神的内涵。
2.成立采访小组,完成采访活动,寻找身边“自强不息”的人物。
3.开展演讲活动,加深对“自强不息”精神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收集、筛选、整理相关资料,理解“自强不息”的内涵,辨析不同时代自强不息精神的表现。
2.引导学生以“青年当自强不息”为主题开展演讲活动,弘扬自强不息精神,传递正能量。
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资源与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学习情境“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之一。
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要如何理解并实践这一精神呢?今天,我们一起开展“君子自强不息”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五、过程性评价1.分享采访的“自强不息”的人物故事。
2.课堂写作实践,完成以“青年当自强不息”为话题的演讲稿。
六、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搜集、整理了有关“自强不息”的名言诗句,理解了其中的精神内涵;了解了众多自强不息的人物的事例,鼓舞着我们积极奋斗;开展了一场精彩的演讲活动,表达了我们心中昂扬的斗志。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要传承和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为我们的民族复兴点燃奋斗激情,注入青春动力。
七、布置作业1.基础型作业:积累“自强不息”的名言、诗句各两条。
2.发展型作业:综合上述三个活动的成果,在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电子特刊制作活动。
八、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
在社会生活中,一个有道德的人,就应当学习和效法自然界的生生不息,在人生的全部过程中,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勇于拼搏。
同学们,为了民族的振兴,为了我们的家园更加美好,让我们共勉吧!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一)认识“自强不息”的内涵1.讨论交流:如何理解自强不息的精神?怎样才能做到自强不息?明确:对于个人而言,自信自立,勤思苦学,勇于开拓,面对逆境不屈不挠等,都属于自强不息的范畴。
2.以小组为单位,课外搜集有关自强不息的名言、格言等材料,了解古今名人对于自强不息精神的论述。
示例:(1)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
——荀子;(2)在这个世界上取得成就的人,都努力去寻找他们想要的机会,如果找不到机会,他们便自己创造机会。
——萧伯纳;(3)我努力求取知识,目的在于希望日后能使用,为社会贡献一点力量。
——海伦·凯勒。
(二)寻找自强不息的人物3.到图书馆查阅书报或借助网络,搜集自强不息的人物故事。
4.举办一场故事会,讲述自强不息的人物故事。
5.将故事打印出来或抄写下来,张贴在教室里,供大家讨论交流。
示例:(1)勾践卧薪尝胆;(2)司马光用圆木警枕写《资治通鉴》;(3)祖逖闻鸡起舞;(4)岳飞,身怀报国之志,一生精忠报国,以满腔热血挥洒在南宋的大地。
6.采访自强不息的人物。
(1)采访准备;(2)实施采访; (3)撰写采访稿;(4)展示交流。
提示:采访对象不一定有多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也不一定非得身处逆境,只要他发愤图强,持之以恒,做出了一些贡献,充满正能量,都可以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三)演讲:君子当自强不息以“自强不息”为话题,自主选择演讲主题,在班级内组织一次演讲活动。
7.确定演讲主题。
示例:不可一曝十寒不可知难而退不可见利而进凡事当做则做须坚韧强毅须不屈不挠8.组建演讲团队。
根据兴趣,自由组合,分别组建“不可一曝十寒”“须坚韧强毅”等若干个话题组。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环节二合作探究活动流程一、认识“自强不息”的内涵活动一以小组为单位,课外搜集有关自强不息的名言、格言等材料,了解古今名人对于自强不息精神的论述。
课内展示,并交流探讨自强不息的内涵。
示例: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2、自强像荣誉一样,是一个无滩的岛屿。
——拿破仓3、自强为天下健,志刚为大君之道。
——清·康有为4、自强不息,乃幸运之母。
——德国5、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三十三章6、君子敬其在已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
——荀子7、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活动二环节二合作探究中国古典诗词中也不乏自强不息的精神和风骨,搜集相关的诗句,感受古人自强不息的精神,理解自强不息的含义。
示例: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杜甫《望岳》)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三国·曹操《龟虽寿》)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5、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后汉书·陈蕃传》6、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弇传》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二、寻找自强不息的人物活动一搜集中国古代自强不息的人物的故事,举办一场故事会,也可以办一期手抄报。
示例:头悬梁锥刺股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
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
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
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
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绑在头发上,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
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君子当自强不息》教学设计一.导入“君子自强不息”源自“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周易》,意思是天道运行刚健有力,永无止息,而君子处事,也应该遵循天道,刚毅坚韧,持之以恒,努力奋进。
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
二.教学过程自强不息的涵义一)什么是自强不息自强不息的精神在个人修养、国家发展、历史进步等各个方面各有不同的表现。
对于个人而言,自立自信、勤学苦思、勇于开拓,面对逆境不屈不挠,都属于自强不息的表现。
二)关于“自强不息”格言1.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胜人者”,凭借的是自我个体的蛮力;“自胜者”,凭借的是坚强的意志。
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是具有天地之志的人。
天地之志是收获大道、战胜一切的力量源泉。
只有“自胜者”,才是真正的强者。
2.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具有君子品行的人,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是要靠自己去解决,不到万不得已不去求助于别人。
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作为一个士人,一个君子,必须要有宽广、坚韧的品质,因为自己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4.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论语·宪问不埋怨上天给的命运,不要遇到挫折就怨恨别人,通过学习平常的知识,理解其中的哲理,获得人生的真谛。
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责任给这样的人,一定先要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身受贫困之苦,在他做事时,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用这些办法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过去所没有的才能。
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警世贤文》宝剑的锐利刀锋是从不断的磨砺中得到的,梅花飘香来自它度过了寒冷的冬季。
君子自强不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整理、筛选资料的方法,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2.善于寻找、发现自强不息的人物,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
(重点)3.初步学习人物专访的步骤和方法,提升听说读写的综合素质。
(重点)4.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美德,学以致用,做一个自强不息的人。
(难点)—■导入《周易》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是德行高尚、顶天立地的人,不因困境而却步,不因艰险而畏惧,刚毅坚卓,发愤图强。
今天让我们怀着一颗敬仰之心,向君子靠近,愿今天的活动能启迪我们的智慧,砥砺我们的精神。
二、活动准备1.介绍两队队长及口号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参加活动的两队同学:这边是山之队,队长是张桐强。
口号:山登绝顶,强者为峰。
这边是松之队,队长王张恒。
口号:愿作雪中松,自强必成功。
2.两队各分四个小组:经典啦啦队最美讲述者金牌小记者超级演说家3.评委介绍:班长张凯文、学习委员刘梦格、语文课代表王佳淼;分数统计:杭泽明。
三位评委将根据两队在每一环节的表现打分,每一环节满分5分。
三.活动过程活动一:经典啦啦队展自强不息之言1.写经典:首先进入经典展示环节。
请领队同学在卡纸上书写有关自强精神的名言诗句,力求做到准确清楚,时间一分钟。
2.展经典:下面请两队同学轮流展示,时间两分钟,请评委根据两队展示的数量和质量打分。
3.诵经典: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老子》三十三章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宪问》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卫灵公》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燮《竹石》4.探内涵:说说自强不息的内涵,请评委根据两队展示的数量和质量打分。
(学生展示)师生探讨:自强不息的内涵刚健自强意志坚韧百折不挠积极进取活动二:最美讲述者讲自强不息之事(师语)古今中外,还有许多自强不息的人,他们的故事也体现了君子自强不息的精神。
《君子自强不息》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句话出自《周易》,意思是天道运行刚健有力,永无止息,而君子处世,也应该遵循天道,刚毅坚韧,持之以恒,努力奋进。
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
此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便围绕“自强不息”这一中华传统美德展开。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与理性分析能力,在八下也曾围绕演讲进行过活动探究式学习,对于“自强不息”这个话题也不会很陌生,但大多止步于了解。
对此,教师应在一系列活动中帮助学生深化对“自强不息”精神内涵的认识,并引导学生自觉内化、践行。
三、教学目标1. 能根据“君子自强不息”这一主题要求,利用图书馆和网络等资源检索、搜集资料,并能进行筛选和分类,以关键词形式概括提炼出“自强不息”精神的具体表现。
2. 积累与自强不息相关的名言警句、诗词等,能讲述一则典型的自强不息人物故事。
3. 能在前两项学习活动的基础上,按要求围绕“青年当自强”写作一篇演讲稿,并在小组或班级演讲。
四、教学重点能对所搜集资料进行筛选和分类,以关键词形式概括提炼出“自强不息”精神的具体表现。
五、教学难点按要求围绕“青年当自强”写作一篇演讲稿,并在小组或班级演讲。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任务:细读任务内容及要求,明确后开始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一)环节一:歌曲导入,营造情境教师引导:播放歌曲《男儿当自强》,营造学习情境,直奔自强不息主题。
学生活动:聆听歌曲。
(二)环节二:认识自强不息的内涵教师引导:出示活动评价量表,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明确评价细则。
学生活动:各组代表展示并交流本组探究自强不息精神内涵的思维导图。
探究自强不息精神内涵的评价量表预设:学生提炼出的关键词可能涉及“志存高远”“自立自强”“迎难而上”“积极进取”“坚持不懈”“忍辱负重”“发奋图强”等。
备注:结合学生发言,教师相机点拨——这些关键词不仅是自强不息精神的外在表现,也给大家指出了具体的实现途径,古往今来就有许多人在自强不息方面做到了知行合一,接下来我们就听听他们的故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部编版)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小专题《君子自强不息》教案综合性学习小专题君子自强不息1.你所在的学校正在举办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观点论述】自强不息的精神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是紧密结合的。
小康很热爱篮球运动,但是几次报名学校篮球队都以身材过于瘦小被拒绝。
小康很苦恼,想要放弃,但尝试过其他运动觉得还是最喜爱篮球。
他的同学们也分成两派,一些同学劝他改学其他运动,以后长高了再学打篮球;一些同学鼓励他坚持自己的爱好,多加练习。
请围绕这个话题,写出你的观点、理由及结论。
字数在80字以内。
【示例】我认为小康应该坚持自己的爱好。
乒坛“国手+”邓亚萍小时候也因身材矮小被球队拒绝过,但是她却能自强不息,刻苦训练,最后取得骄人的成绩。
所以小康应该坚持爱好,努力练习。
(2)【图片链接】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两幅书法作品,请指出它们各属于什么字体,并说说它们的字体特征。
【示例】①楷书,字体端庄,匀称工整;②行书(行楷),笔画连绵,灵活连贯。
(3)【补写对联】我国有许多鼓励人们自强不息的对联。
下面的对联就颂扬了这种精神,请你根据上联,补写出下联。
上联:一路风雨兼程磨砺意志下联:【示例】半载苦乐同享铸就辉煌2.综合性学习。
段意花是益阳水文局的临时工,丈夫李国庆在益阳水文站工作。
他们在一条趸船上住了14年,经常勇赴江流,拯救了一个又一个溺水的生命。
保守估计,他们先后救了50人,年龄最大的83岁,最小的7岁。
和许多普通家庭一样,他们靠着自己微薄的收入过着非常清贫的生活,以至于6万多元的债务整整还了17年。
5月15日是“国际家庭日”,段意花的家庭在这一天被全国妇联评为“全国最美家庭”。
(1)请为上面这段文字拟写一个标题。
【示例一】益阳段意花夫妇勇救50名溺水者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
【示例二】段意花夫妇14年救50名溺水者。
【示例三】益阳段意花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说课稿 (8)一. 教材分析《君子自强不息》是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对君子自强不息的品质的描述,教育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课文内容丰富,寓意深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对于人生观、价值观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和提取信息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其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学会提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关键词语、句子的掌握。
2.教学难点:课文深层含义的领会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方法的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法、问答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子。
3.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问题,解决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4.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突破教学难点。
5.实践环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口头作文,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君子自强不息》同学们,大家好!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
一、导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从5000多年文明发展的苦难辉煌中走来的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之所以伟大,根本就在于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都从来不放弃、不退缩、不止步,百折不挠为自己的前途命运而奋斗。
同学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我们该如何理解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又怎样才能做到自强不息,从而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伟大重任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君子自强不息》。
二、教学过程(一)学习目标首先我们一起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通过搜集整理名言、诗句等材料,认识“自强不息”精神的内涵。
2.成立采访小组,完成采访活动,寻找身边“自强不息”的人物。
3.组建演讲团队,开展演讲活动,加深对“自强不息”精神的理解。
我们今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活动展开:活动一认识自强不息的内涵活动二寻找自强不息的人物活动三演讲:青年当自强不息活动一:认识自强不息的内涵首先,我们来认识自强不息的内涵。
到底何为“君子自强不息”?我们先来看一下出处。
(教材p40)“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句话出自《周易》,意思是天道运行刚健有力,永无止息,而君子处世,也应该遵循天道,刚毅坚韧,持之以恒,努力奋进。
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
如果把自强不息与我国儒家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儒家自强不息精神作为一种文化理念,具有自己特有的伦理精神品格。
主要体现为:刚健品德,仁爱美德,独立人格意志,宽容和谐精神,积极进取精神。
接下来,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感受儒家文化指引下的自强不息精神。
1.刚健品德所谓刚健,即是做人做事坚持原则而不动摇,坚持主体的自觉性而决不屈服于外界的压力。
儒家创始人孔子很重视“刚健”的品格,他说,“刚毅木讷近仁”(《论语·子路》)。
“仁”是儒家伦理的核心精神,也是孔子一生所追求的道德理想。
君子自强不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本次活动,理解“自强不息”的内涵,正确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学会整理、筛选资料的方法;善于寻找、发现自强不息的人物,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
3、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美德,学以致用,做一个自强不息的人。
教学重难点:1、学会整理、筛选资料的方法。
2、可以撰写采访稿。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句话出自《周易》,意思是天道运行刚健有力,永无止息,而君子处世,也应该遵循天道,刚毅坚韧,持之以恒,努力奋进,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今天我们就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
二、合作探究自强不息的精神在个人修养、国家发展、历史进步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表现。
对于个人而言,自信自立,勤思苦学,勇于开拓,面对逆境不屈不挠,等等。
(一)、内涵解说字面意思是:强大自己必须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深层次的意思是:一个人的处境即使再糟糕,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也可以成就一个强大的自己,若想强大自己,必须坚持,不放弃努力。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展示课下搜集整理的有关自强不息的手抄报、名言、格言以及古典诗词中体现自强不息精神和风骨的作品。
学生展示:1、手抄报2、名言、格言【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3】自强为天下健,志刚为大君之道。
——清·康有为【4】只有刚强的人,才有神圣的意志,凡是战斗的人,就能取得胜利。
——歌德【5】无论处于什么环境,都要不断努力。
——海伦·凯勒3、搜集有关自强不息的诗词名句。
【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劝学诗》【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夏日绝句》【4】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5】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九上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学生版)一、认识自强不息的内涵搜集有关自强不息的名言和诗句,从个人角度说说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
【“自强不息”名言积累】1.2.3.【“自强不息”诗句积累】1.2.3.【“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测试题】初三某班举行了以“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内容):借助古典诗词或文学作品中的名言警句来揭示“自强不息”的内涵。
(任务要求):引用名言警句,补全下列语段。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出自《周易》,意思是天道运行刚健有力,永无止息,而君子处世,也应遵循天道。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立志时”,要自强不息,君子当勤奋苦学;“_____ ___”,要自强不息,君子当意志坚定;“____ ___ _”,要自强不息,君子当志存高远。
二、寻找自强不息的人物【“自强不息”故事积累】1.祖逖闻鸡起舞:闻鸡起舞,说的是祖逖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的故事。
2.范仲淹断齑画粥:范仲淹幼时家贫,他的生活十分艰苦。
每天晚上,他用糙米煮好一盆稀饭,等第二天早晨凝成冻后,用刀划成四块,早上吃二块,晚上再吃二块,这就是“划粥”。
没有菜,就切一些腌菜下饭,这就是“断齑”。
生活如此艰苦,但他毫无怨言,专心于自己的读书学习。
【综合性学习活动】1.故事会【测试题】1.“自强不息”是中华传统美德,古今名人有许多关于自强不息精神的论述,中国古典文学中也不乏体现自强不息精神和风骨的作品,中国从古到今也有许多自强不息的人物。
你所在的学校将要举行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讲故事比赛。
假如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100字左右的开场白。
开场白中必须包含一句大家所熟悉的、体现自强不息精神和风骨的诗词名句。
2.中国古代有许多自强不息的人物,请你选择一位并给大家简要介绍他(她)的故事。
《综合性学习:君子自强不息》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目标导航】
1.培养搜集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和团结合作的品质。
2.难的信心
【课时安排】1课时
自由分成学习小组,做好活动计划,分配小组成员活动任务,围绕“君子自强不息”的主题,广泛搜集相关素材,阅读小说作品,做好活动笔记,准备活动资料。
【活动导入】
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自古以来炎黄子孙仁人志士们,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前赴后继,自强不息。
战胜困难,自强向上,这是中华民族的魂。
我们今天就聊一聊”自强不息”的话题。
【重点解读】
一、“自强不息”的名言警句:以小组为单位,课外搜集有关自强不息的名言、格言等资料,了解古人对自强不息精神的论述,理解自强不息的内涵。
二、“自强不息”的人物故事:以小组为单位搜集古今中外“自强不息”的人物故事,感受古人自强不息的精神。
三、“自强不息”的身边典范:寻找身边自强不息的典范。
通过电话访问,实地采访,采访其邻居、单位领导,搜集其关于自强不息精神的视频、图片等内容,丰富搜集的资料。
搜集资料后撰写该人物的传记,并在全班交流。
四、“自强不息”的演讲活动:开展“君子当自强不息”的演讲活动。
(1)确定演讲主题;(2)撰写演讲稿;(3)参加组内演讲,选拔选手参加全班演讲;(4)班内演讲,注意演讲的语气、内容、主题等。
【研讨练习】
学校准备开展“微笑面对生活”的实践活动,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
要求:语言简练,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