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洛酮在小儿重症肺炎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的临床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44.00 KB
- 文档页数:3
纳洛酮用于儿科重症的体会发表时间:2011-11-30T16:05:05.123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10期供稿作者:李长瑜[导读]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患儿的血液β-E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儿童。
李长瑜(仙桃职业学院湖北仙桃 433000)【摘要】婴幼儿处于快速的生长发育时期,各器官组织的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对外界侵害的抵抗能力较弱,易发生各种危急重症,且病情的发展及变化快,较短时间内甚至可危及生命。
特别是神经系统疾病及呼吸系统类危重症,约占整个婴幼儿危重症的80%,对婴幼儿的生命安全危害也最大。
纳洛酮作为临床广泛使用的一种阿片受体拮抗剂,可以有效阻断由阿片受体所介导的一系列效应,在很多儿科重症疾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纳洛酮;儿科重症;应用体会【中图分类号】R864.0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199-02纳洛酮是羟二氢吗啡酮的一种衍生物,是特异性较强的阿片受体拮抗剂。
其与阿片受体的亲合力较吗啡及脑啡肽强,可通过竞争性的与阿片受体结合,阻断阿片样物质与阿片受体的结合,从而达到阻断阿片样物质所介导的各种效应。
纳洛酮口服无效,临床均须通过注射给药。
静脉注射后可于1~3 min内产生最大效应,效应持续时间为45min;肌内注射后可于5~10min内产生最大效应,效应持续时间2.5~3h。
我们总结近几年我院儿科重症患儿在使用纳洛酮治疗方面的一些体会及经验,为临床儿科重症患儿使用纳洛酮提供部分参考,现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1纳洛酮在儿科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应用任何原因导致的神经系统损伤都可使内源性阿片类物质的释放增加。
而β-EP是内源性阿片类物质的一种,有报道显示,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血浆β-EP的含量较正常儿童有明显增高,这提示β-EP参与了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病过程。
纳洛酮可通过和β-EP相结合,而降低其水平。
有实验室研究显示,纳洛酮能有效增加新生鼠缺氧后的脑灌注,从而保证脑干等重要部位的血供,减轻脑部发生水肿,保护脑部神经元,促进神经元恢复正常功能。
纳洛酮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对小儿重症肺炎患者选择纳洛酮药物加以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3月~2016年05月收治的小儿重症肺炎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小儿重症肺炎患者家属选择抽签分组的方法;对照组:针对性治疗;观察组:针对性治疗+纳洛酮药物治疗;对比肺炎疗效评价结果以及住院时间差异。
结果:在肺炎疗效评价效果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小儿重症肺炎患者非常明显(P<0.05);在平均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小儿重症肺炎患者非常明显(P<0.05)。
结论:对于小儿重症肺炎患者的疾病发展程度加以了解,合理选择纳洛酮药物加以治疗,可以成功将患儿的肺炎疾病康复时间加以缩短,从而获得显著的肺炎疗效评价效果。
【关键词】纳洛酮;小儿重症肺炎;临床效果对于小儿而言,同成年人比较,其自身抵抗能力表现出较为显著的降低,从而受到病菌侵袭的概率较大,从而导致存在较高概率出现重症肺炎的情况。
对于此种疾病,发病速度极快,患儿的疾病情况非常严重,如果未加及时治疗,患儿往往会表现出心力衰竭的情况,最终死亡【1】。
为了确保研究高效药物对小儿重症肺炎患者加以治疗,本次研究将我院收治的小儿重症肺炎患者作为主要对象,临床以提高肺炎疗效评价结果以及缩短住院时间为目的,展开针对性治疗与针对性治疗+纳洛酮药物治疗的对比研究,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4年03月~2016年05月收治的小儿重症肺炎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小儿重症肺炎患者家属选择抽签分组的方法;对照组(47例):男27例,女20例;患儿的年龄分布范围为2个月~7岁,平均年龄为(3.19±1.79)岁;患儿的疾病病程为4天~11天,平均病程为(7.49±1.59)天;观察组(47例):男28例,女19例;患儿的年龄分布范围为3个月~9岁,平均年龄为(3.23±1.81)岁;患儿的疾病病程为5天~12天,平均病程为(7.53±1.62)天;观察两组小儿重症肺炎患者的性别比例、平均年龄以及平均病程,存在均衡性(P>0.05)。
纳洛酮在急危重症抢救中的临床应用纳洛酮(Naloxone,NX)又名烯丙羟吗啡酮,为羟二氢吗啡酮的衍生物,是吗啡样物质的特异拮抗剂。
在各种急危重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内源性损伤因子特别是内源性阿片肽有重要作用。
机体在颅脑损伤、脑血管意外、昏迷、休克、急性药物、乙醇中毒等应激状态下,内源性阿片肽主要是β-内啡肽(β-EP)释放增加,参与了各种应激性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NX为阿片受体特异拮抗剂,能阻断和逆转内阿片肽的毒性作用,因此对上述应激性疾病有治疗效果。
自1971年使用以来,其应用日趋广泛,且效果比较理想。
本文就纳洛酮临床急危重病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1 心脏骤停心脏骤停及心肺复苏过程中,机体经历完全血流停止,严重缺氧、中毒和缺血再灌流等一系列应激过程,细胞内氧自由基大量增加,损伤细胞的正常结构并可发生再灌注损伤,包括β-EP在内的大量神经内分泌因子参与了应激反应的过程。
作为β-EP的拮抗剂,NX能大大提高复苏成功率,NX通过逆转β-EP所介导的心肺脑功能抑制,使心脏神经放电加强,儿茶酚胺释放增加,心血管系统使复苏中外源性肾上腺素效应得以更好发挥,促进心脏复苏成功;同时NX还具有促进自主呼吸恢复,增加脑缺血区血流量,减轻脑水肿;降低自由基损伤,减轻再灌注的损伤程度。
陈天铎[1]观察42例心搏、呼吸停止时间分别为4.1min 和3.0min患者,21例在常规复苏基础上给予NX 2mg静注,间隔30min重复应用,自主呼吸恢复11例,心搏复跳16例,复苏成功9例,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
2 Ⅱ型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出现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均使血浆β-EP明显释放增加,其参与了呼吸调控及呼吸衰竭的发生、发展过程,起到呼吸抑制的作用。
而NX能阻断β-EP类吗啡样物质的作用,从而兴奋呼吸,尚有减少肺间质水分的积聚,大剂量时对减轻肺的分流有效。
对于并发肺性脑病的患者有明显改善呼吸紊乱的疗效,能改善肺通气功能,从而达到改善呼吸衰竭的作用。
小儿心肺脑复苏中纳洛酮应用效果观察发表时间:2016-07-19T10:40:30.500Z 来源:《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8期作者:张玉芬[导读] 探讨小儿心肺脑复苏中纳洛酮的应用效果。
宾县人民医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400【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心肺脑复苏中纳洛酮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一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小儿心肺脑复苏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观察对象接受常规心肺脑复苏治疗,观察组观察对象在此基础上接受纳洛酮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小儿心肺脑复苏患者临床治疗后存活率、复苏成功率、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比例、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和比例等临床疗效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小儿心肺脑复苏患者在常规心肺脑复苏治疗的基础上,接受纳洛酮治疗,有助于相关临床指标水平的改善,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的巩固。
【关键词】小儿;心肺脑复苏;纳洛酮【中图分类号】R720.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8-113-02心肺脑复苏(CPCR)是对临床死亡及前期采取的心肺脑功能抢救措施。
对象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心跳骤停患儿。
目前认为CPCR抢救最关键的时机是最初1~4min,肾上腺素是公认CPCR的首选药物,以往认为中小剂量增加房室心肌收缩力,增加心率,是复苏的优点。
引起小儿心博和呼吸骤停的因素往往多于成人。
如婴儿猝死综合征,喉痉挛、器官异物,胃食道反流,肺炎痰堵等,均好发于儿童时期。
[1]由于小儿脑组织对缺氧耐受性比成人强,影响脏器功能的慢性疾病也较少见,故复苏成功率相对比成人高。
选择我院2014年1月一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小儿心肺脑复苏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纳洛酮在小儿心肺脑复苏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4年1月一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小儿心肺脑复苏患者为观察对象,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40例,最小年龄1岁,最大年龄10岁,平均(64士2.1)岁,发病至心肺复苏治疗时间在3~30min,平均(143士54)min。
新生儿肺炎呼吸衰竭抢救中纳洛酮的应用效果发表时间:2016-03-02T10:56:39.50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8期作者:乔力媛李展[导读]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在新生儿肺炎呼吸衰竭抢救中,纳洛酮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纳洛酮在新生儿肺炎呼吸衰竭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58例肺炎呼吸衰竭患儿,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29例对照组和29例观察组,针对对照组的肺炎呼吸衰竭患儿,采用常规治疗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而观察组的肺炎呼吸衰竭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肺炎呼吸衰竭患儿的治疗效果。
结果对照组的肺炎呼吸衰竭患儿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86%,而观察组肺炎呼吸衰竭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6.55%,两组之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新生儿肺炎呼吸衰竭抢救中,纳洛酮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关键词:新生儿肺炎;呼吸衰竭;纳洛酮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较为常见的非常严重的呼吸道疾病,新生儿年龄过小呼吸系统还未发育成熟,肺容量也比较小,因此新生儿极易出现肺泡萎缩等情况,一旦发生肺炎,呼吸衰竭发生的几率会非常大,严重时会导致新生儿致残甚至死亡。
【1】因此要进一步降低新生儿的致残率以及死亡率,最大限度的减少疾病后遗症的发生,就要在临床上掌握合理有效地新生儿肺炎呼吸衰竭抢救方法。
目前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可以有效的治疗新生儿的呼吸衰竭,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并探讨纳洛酮在新生儿肺炎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本文以58例新生儿肺炎呼吸衰竭患儿为例,在其抢救中采用纳洛酮进行治疗,并对此做出研究与分析,现将整理的数据及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58例肺炎呼吸衰竭患儿,其中男患儿共40例,女患儿共18例,日龄12~22d,平均日龄为(19.3±3.2)d,按照治疗方案将58例肺炎呼吸衰竭患儿分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在年龄以及性别等资料方面,两组患儿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洛酮在危重病抢救中的应用纳洛酮(Naloxone,NX)又名烯丙羟吗啡酮,为羟吗啡酮衍生物,是相对纯化的竞争性阿片受体拮抗剂。
内源性阿片肽样物质主要有三类:β-内啡肽类、脑啡呔类及强啡肽。
NX能竞争性抑制阻断并取代阿片肽样物质与阿片受体结合从而阻断阿片肽样物质的作用产生临床疗效。
目前,临床较多应用于酒精、镇静催眠药及麻醉药急性中毒。
本文就其危重病抢救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1 急性镇静催眠药中毒丁勇[1]对33例急性地西泮中毒的患者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静注NX0.4~2.0mg,必要时2h后重复静注。
对照组41例,根据病情用常规治疗(洗胃、补液、利尿等)。
结果发现清醒时间、住院天数两组有非常显著差异。
以重症中毒病人为例:NX组15例,平均催醒时间0.42±0.15h,住院6±3d;对照组18例,平均催醒时间24±9h,住院14±10d。
NX组痊愈32例,死亡1例;对照组痊愈32例,死亡9例。
张昌瑞[2]报道抢救服地西泮、氯氮芷中毒9例,用NX0.8+50%GS40ml静注,每2h1次,共2次。
在用药后1~6h内9例病人意识转清醒,住院2天均痊愈出院。
李莉等[3]亦治疗20例,疗效优于常规疗法。
催眠药中毒时,尤其昏迷者,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常伴有β-内啡肽(β-EP)释放增加,NX则能有效拮抗β-EP对机体的不良影响。
因此迅速解除了中毒时的呼吸抑制和昏迷状态。
2 休克杜可周对18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重度休克患者给予NX0.4~1.2mg+10%GS10ml静注,每小时1~2次,直至休克被纠正。
第1次血压回升的时间为0.16±4.3h,纠正休克所用时间平均为8.5±3.7h;对照组第1次血压回升的时间为0.38±8.00h,纠正休克所用时间平均为13.2±6.5h。
治疗后转归:治疗组治愈17例,死亡1例;对照组治愈15例,死亡5例。
盐酸纳洛酮在小儿心肺复苏中的应用
王小永
【期刊名称】《基层医学论坛》
【年(卷),期】2012(16)35
【摘要】目的探讨盐酸纳洛酮在小儿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就诊的小儿心脏骤停患者45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3例,试验组22例.对照组按照传
统方法给予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纳洛酮静注,观察2组自主呼吸循
环的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自主呼吸循环恢复率高于对照组,平均恢复时间早于对
照组,生存率及满意度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
论小儿心肺复苏中应用盐酸纳洛酮可以显著改善患儿的呼吸循环情况,提高生存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总页数】2页(P4701-4702)
【作者】王小永
【作者单位】柳林县人民医院,山西柳林 0333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盐酸纳洛酮在小儿心肺复苏中的应用
2.情景模拟在儿科护生小儿心肺复苏技能培训中的应用
3.心肺复苏时联合使用血管加压素、肾上腺素、盐酸纳洛酮的临床观
察4.心肺复苏机与人工心肺复苏在心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5.心肺复苏机在急
诊心肺复苏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纳洛酮在新生儿肺炎呼吸衰竭抢救中的应用作者:赵怡方红星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07期【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呼吸衰竭中抢救中纳洛酮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本院44例肺炎呼吸衰竭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按照抢救方案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肺炎呼吸衰竭患儿总有效率达到95.46%,明显高于对照组(P【关键词】纳洛酮;新生儿肺炎;呼吸衰竭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常见的严重呼吸道疾病,由于新生儿的呼吸系统尚未发育成熟,肺容量较小,较易出现肺泡萎缩等情况,一旦发生肺炎,极易引起呼吸衰竭。
纳洛酮为目前临床应用最广的阿片受体拮抗剂,在呼吸衰竭治疗中有着确切疗效[1],为探讨其在新生儿肺炎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特对本院收治的肺炎呼吸衰竭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间收治的肺炎呼吸衰竭患儿44例,其中男30例,女12例,日龄12~22日,平均日龄(19.3±3.2) d。
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2例,两组患儿基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 2 治疗方法对所有患儿均予以常规治疗,包括吸氧和抗感染治疗,以及平喘和祛痰、抗心力衰竭治疗等。
治疗组患儿则在此基础上加上纳洛酮(浙江浙北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705),首次剂量为0.2 mg静脉滴注,间隔2 h之后,将其剂量减少到0.1 mg/次。
2~3次/d,持续进行1~2 d治疗。
1. 3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儿病情得到显著改善,呼吸平稳,肺炎也得到有效控制,不需要机械通气;有效:病情得到有效的改善,呼吸浅促,肺炎得到控制,不需要机械通气;无效:病情无改善或病情加重,需机械通气。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
1. 4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处理,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以均数加减标准差和构成表示,分别采用t和χ2检验, P2 结果治疗组肺炎呼吸衰竭患儿显效12例,总有效率达到95.46%,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81.82%,两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3 讨论新生儿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是临床常见严重小儿急症,患儿临床大多表现为发绀和呼吸困难等,其对于新生儿各个循环系统均造成一定的损害,不但能够导致其出现心律失常、消化道出血以及电解质紊乱等问题,同时还会对其心肾功能产生严重影响,导致其发生新生儿心肾功能衰竭,甚至最终发生脑瘫或死亡。
躯干18例,四肢6例。
其中毛细血管瘤26例,海绵状血管瘤4例,混合型血管瘤5例。
瘤体最小0.4cm ×0.5cm×0.2cm,最大为15cm×10cm×2cm。
1.2 治疗方法1.2.1 使用机器 采用WF2-PⅡ型微波多功能治疗仪,微波频率为2450MH z,波长12cm,微波输出功率300W,预先设定脚踏开关控制微波输出。
1.2.2 手术方法 术前常规皮损区消毒,粘膜处病损区用10g/L地卡因作表面麻醉,皮肤及皮肤粘膜交接处用10g/L利多卡因作局部侵润麻醉。
治疗时治疗探头直接接触皮损处,达到粘膜层,踩下脚踏开关,待皮损凝固成灰白色为度,松开脚踏开关,移去治疗探头,继续治疗其它皮损。
如果血管瘤较小,可直接用面形辐射器凝固破坏,注意适当延长治疗时间,达到足够的凝固深度。
对于较大的血管瘤用针状辐射器刺入基底部用微波凝固,局部发白为止。
术后创面干燥后涂20g/L龙胆紫,保持手术区域内清洁干净。
治疗结束后关机,切断电源,用750ml/L 酒精清洁治疗探头,并高压消毒。
1.2.3 疗效标准 将疗效分为3级。
治愈:血管瘤完全消失,皮肤平坦无明显瘢痕;有效:血管瘤体明显缩小,但未完全消失,外形改善;无效:血管瘤体无变化或继续生长。
2 结果2.1 35例患儿术后治愈率为88.6%,总有效率100%,不同类型血管瘤的疗效,见表1。
表1 不同类型血管瘤的临床疗效 (例)类型例数治愈有效无效毛细血管瘤262420混合型血管瘤5410海绵状血管瘤4310合计3531402.2 不良反应 术后1周复查中,少数凝固皮损有小的糜烂面,待2周时干枯、结痂。
3 讨论治疗血管瘤的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类型的血管瘤其疗效有很大的差别。
以往采用手术治疗多因术中出现出血不能控制而失败。
近年来应用放疗、激光、注入硬化剂等方法进行儿童小面积血管瘤的治疗,但对于直径5cm以上血管瘤尤其是多发性血管瘤的疗效不佳,且由于副作用多而使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纳洛酮在儿科急危重症抢救中的应用
陈金秒;宋乃超
【期刊名称】《中国乡村医药》
【年(卷),期】2003(10)12
【摘要】@@ 为了探讨纳洛酮在儿科急危重症中的应用效果,我院儿科自1996~2000年4年间,将纳洛酮用于儿科多种急危重症的抢救治疗,现总结报告如下.【总页数】2页(P38-39)
【作者】陈金秒;宋乃超
【作者单位】463900,河南省西平县中医院;463900,河南省西平县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
【相关文献】
1.纳洛酮在急危重症抢救中的临床应用新进展 [J], 王敏臣;杨绪栋;杨晓清
2.纳洛酮在急危重症抢救中的应用 [J], 王瑛;刘洪庆;张彬彬
3.盐酸纳洛酮在临床急危重症抢救治疗中的多用途 [J], 张婉怡
4.定位抢救护理模式在抢救急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J], 万霞
5.小组配合抢救模式在神经外科急危重症术前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J], 梁玉红;曹军容;周毅;邱英;莫阔;孙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纳洛酮在急诊危重病人院前抢救中的效果探析发表时间:2016-05-17T09:29:38.470Z 来源:《名医》(学术版)2016年第2期作者:朱生旭[导读] 在院前危重患者急救过程中应用纳洛酮进行急救,可有效提高患者急救成功率,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朱生旭金昌市人民医院【摘要】目的:探讨纳洛酮在急诊院前急救危重病人过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014-01至2016-01期间本院院前急救收治的90例危重患者进行分组研究,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院前急救,研究组患者同时加以2ml盐酸纳洛酮溶液静脉注射,评估2组患者实施急救前后病情程度,同时统计患者急救成功率并进行对比。
结果:应用急救措施进行纠正治疗后患者病情得到明显缓解(p<0.05),但2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仍无明显差别,p>0.05。
但研究组急救成功率(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84.44%),p<0.05。
结论:在院前危重患者急救过程中应用纳洛酮进行急救,可有效提高患者急救成功率,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急诊危重病人;纳洛酮;院前抢救;疗效院前抢救是急诊危重病人救治的关键过程,为危重患者争取最佳抢救时间,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多数危重患者病情急促,发展迅速,给急诊医护人员的工作增加较大难度与挑战性。
纳洛酮是急诊院前急救中比较常见的急救药物,本文为探讨纳洛酮在急诊院前急救危重病人过程中的应用价值,选择2014-01至2016-01期间本院院前急救收治的90例危重患者进行研究,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4-01至2016-01期间本院院前急救收治的90例危重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组危重患者45例。
对照组资料:男23例,女22例,年龄28岁~79岁之间,平均(56.72±7.43)岁,患者发病到获得急救时间间隔为3h~53h,平均(12.46±3.14)h,其中13例患者为呼吸衰竭,11例患者为脑卒中,11例患者为心功能不全,5例患者为急性酒精中毒,3例患者为有机磷农药中毒,2例患者为肾衰竭;研究组资料:男22例,女23例,年龄26岁~80岁之间,平均(56.53±7.51)岁,患者发病到获得急救时间间隔为3h~51h,平均(12.37±3.22)h,其中12例患者为呼吸衰竭,12例患者为脑卒中,10例患者为心功能不全,4例患者为急性酒精中毒,4例患者为有机磷农药中毒,3例患者为肾衰竭。
纳洛酮在儿科的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 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7484(2012)04- 0514- 01纳洛酮(naloxone nx)又名丙烯吗啡酮,为羟二氢吗啡酮的衍生物,是1960年合成的阿片受体拮抗剂.它能自由通过血脑屏障,有效地阻断阿片类药物及内源性阿片样物质所引发的各种效应.1963年开始应用于临床,以后在儿科临床治疗休克、药物中毒、窒息等各种急危重病抢救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随着人们对其药理作用研究的深入,其诸多作用日益被发现.本文就纳洛酮在儿科临床急救中的应用情况作一综述.1 药代动力学与药理作用1.1 药代动力学纳洛酮血浆半衰期为90 min,静脉和气管内给药1~2min即可起效且可维持1~2 h.肌肉或皮下注射5~10 min见效,口服疗效差,仅为肠外给药的1/50.作用持续时间为45~90min.纳洛酮主要在肝脏中代谢,在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生成纳洛酮-3-葡萄糖醛酸后随尿液排出.纳洛酮临床常用剂量为0.4~0.8mg.因其半衰期短,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推荐采用连续滴注法,成人以0.4mg/h的速度静脉滴注为宜,儿童及新生儿(包括早产儿)均为0.1mg/kg[1、2]。
1.2 药理作用nx脂溶性高, 通过血脑屏障的速度较快(为吗啡的12倍),与阿片受体呈专一性结合,亲和力大于吗啡和脑啡肽.结合后能有效地阻断内源性阿片样物质所介导的各种效应,从而提高平均动脉压,改善心脏功能,增加呼吸频率,降低二氧化碳分压,改善通气障碍,缓解低氧性呼吸衰竭,还能改善脑血流量,减轻脑水肿[3].同时,纳洛酮还有稳定细胞膜,保护细胞,防止缺血再灌注损伤,抑制全身炎症反应及纠正机体内环境失衡的目的,从而有效地防止器官功能障碍和功能衰竭的发生[4]2 在儿科临床的应用2.1 新生儿窒息王颖等[5]研究表明,血浆β内啡肽(β-ep)及血管活性肠肽(vip)浓度与围生期窒息缺氧密切相关,窒息程度越重,β-ep及vip水平越高,而纳洛酮可有效降低β-ep及vip水平.分娩过程使新生儿处于应激状态.下丘脑释放因子促使脑垂体前叶大量释放β-ep,而产生呼吸抑制以及肺换气不足,导致缺氧窒息.仲燕宝[ 6] 等处理新生儿窒息时除给予保暖、清除呼吸道异物的同时,应用nx0.2mg肌内注射,1min左右及出现自主呼吸,皮肤由青紫转为红润,并出现微弱的哭声,随之出现心跳及肌张力明显改善,哭声响亮。
纳洛酮治疗小儿重症肺炎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9月-2016年10月呼吸科收治的小儿重症肺炎患者90例,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5例。
对于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抗感染、降温等常规治疗;对于治疗组患者在相同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纳洛酮0.04mg/(kg.h)-0.08mg/(kg.h)静脉滴注治疗,以7天为一个疗程。
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比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常规组总起效率为77.78%;此外,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常规组总有效率为75.56%。
所有数据均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纳洛酮在治疗小儿肺炎中具有起效时间快、治疗效果好的优点,值得推广。
【关键词】纳洛酮;重症肺炎;小儿Naloxone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severe pneumonia clinical observationCarrie lee(wuhan huangpi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of pediatrics Hubei wuhan 430300)【 abstract 】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naloxon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severe pneumonia. Methods:randomly selected from September 2015 to October 2016 of90 cases of children with severe pneumonia patients admitted in respiratory,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routine group,each group 45 cases each. For conventional group patients give general anti-infection,cooling and other conventional treatment;For treatment group patients in the same routine therapy on the basis of naloxone for a 0.04 mg/kg.(h)to 0.08 mg/kg.(h)intravenous drip treatment,to 7 days for a period of treatment. Observe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clinical symptoms compare the treatment effect. Results:treatment group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3.33%,the total efficiency of the routine group 77.78%;In addition,the treatment group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3.33%,the conventional group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75.56%. All data are in line with the statistical difference(P < 0.05). Conclusion:naloxone in the treatment of infantile pneumonia has advantages of fast work time,good treatment effect,is worth promoting.【 key words 】 naloxone;Severe pneumonia;pediatric小儿肺炎是临床上常见于小儿的一种肺部疾病[1],是由于感染肺炎支原体、流感病毒等其他多种病原体而引起的肺部炎症。
纳洛酮在抢救急危病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09-12-15T09:36:32.42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第26期供稿作者:周彦梅[导读] 盐酸纳洛酮,为阿片受体特异拮抗剂,我国于80年代初人工合成并用于临床周彦梅(新疆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人民医院新疆乌鲁木齐 831400)【中图分类号】R9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6-0130-01 盐酸纳洛酮,为阿片受体特异拮抗剂,我国于80年代初人工合成并用于临床。
纳洛酮肌注或静注后,吸收迅速,3-10分钟产生效果,极易透过血脑屏障,能抑制脑垂体分泌的内啡肽,促使患者神志清楚。
本品代谢快,作用持续45-90分钟,人血浆半衰期为90分钟,口服吸收效果差。
近年来纳洛酮在临床抢救急危病中的应用逐渐拓宽。
现综述如下。
1 海洛因中毒杜志林用纳洛酮抢救急性海洛因中毒23例,全部获得成功。
方法:在疏通气道,高浓度氧气吸入,建立静脉通道和一般的支持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纳洛酮首次用0.8mg加生理盐水或10%葡萄糖20~30ml静注。
根据病情,可每10~30分钟,重复给予0.4~0.8mg,直至呼吸基本恢复正常。
后改用纳洛酮1.2~2.0mg加5%葡萄糖500ml内,以0.8~1.6mg/h的速度持续静滴,直至患者神志清醒。
平均总量为6.8mg,全部病例均在30~90分钟内恢复正常的呼吸功能,0.5~36小时神志清醒,平均4小时。
何子祥用纳洛酮抢救海洛因中毒并急性肺水肿16例,也获得成功。
患者半卧位,抗泡沫吸氧、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静注纳洛酮0.4~0.8mg,10分钟一次,用至泡沫痰消失,神志清醒,呼吸平稳后停药。
本组最多用药5次,最大量为4.0mg(即0.8mg×5次)。
纳洛酮用药后能迅速进入脑内,在体内与阿片受体的亲合力大于吗啡和内啡肽,故能迅速翻转吗啡的作用,阻断其毒性作用。
纳洛酮还能兴奋呼吸中枢,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供血不足,减轻脑水肿,故有强力催醒作用。
纳洛酮在危重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近期研究结果表明,在颅脑损伤、脑血管意外、昏迷、休克、急性药物中毒、酒精中毒等应激状态下,内源性阿片肽主要是β内啡肽(βEP)释放增加,参与了各种应激性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纳洛酮是阿片受体特异性拮抗剂能阻断和逆转内源性阿片肽的毒性作用。
1近年来纳洛酮在急诊危重症治疗中的应用1.1急性颅脑损伤缪建平等[1]报道,将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纳洛酮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
前者在颅脑损伤后12h以内,以常规治疗为基础,再给予纳洛酮12~16mg,静脉滴注,24h维持,连续3d后剂量改为4.8mg,连续7d,10d为1个疗程。
根据GCS评估,观察两组患者病情预后和血浆βEP在不同时间的含量变化,重型颅脑损伤(GCS3~8分)者,治疗组预后明显好于对照组,治疗组用纳洛酮后血浆βEP均值较对照组下降明显摘自:医学教育网 。
疗效观察,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2.5%,对照组总有效率达75.5%,其中两组评分为GCS9~12分者全部治愈;GCS3~8分在治疗效果上,治疗组预后好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
资料结果显示,使用纳洛酮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浆βEP含量,两组患者进行对比观察,治疗组重残和死亡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此可能是纳洛酮使血中βEP降低,提高了脑灌流压,稳定了血压和改善了脑血流动力学,从而逆转βEP对神经元的继发性损害作用。
1.2各种休克人体在缺血、缺氧等情况下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下丘脑释放因子促使腺垂体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βEP增多,内源性阿片肽能作用于肾上腺髓质或交感神经末梢,产生血管神经抑制作用,对休克病理生理的演变具有重要作用。
伍成山等[2]通过测定26例危重休克患者的血浆βEP含量,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14例患者首次静脉注射纳洛酮0.8mg,1h后血压升至正常,复查血浆βEP含量亦明显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周府伯等[3]应用纳洛酮生脉治疗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休克11例,结果发现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生脉和纳洛酮可使患者升高血压和稳定心率,使病死率明显降低。
新生儿肺炎呼吸衰竭抢救中纳洛酮应用的效果目的分析新生儿肺炎呼吸衰竭抢救中纳洛酮应用的效果。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6.55%,对照组患儿则为79.31%,二者差异显著,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肌张力以及呼吸功能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显著,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纳洛酮在新生儿肺炎呼吸衰竭抢救中应用不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而且对改善肌张力和呼吸功能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标签:新生儿肺炎;呼吸衰竭;纳洛酮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常见的严重呼吸道疾病,由于新生儿的呼吸系统尚未发育成熟,肺容量较小,较易出现肺泡萎缩等情况,一旦发生肺炎,极易引起呼吸衰竭,具有较高病死率和致残率,因此在临床上一定要掌握正确有效的新生儿肺炎呼吸衰竭抢救方法,以能够降低新生儿致死率,并减少疾病后遗症的發生[1]。
我院自采用纳洛酮对新生儿肺炎呼吸衰竭实施抢救之后,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下面本文就以我院58例新生儿肺炎呼吸衰竭患儿为例,对纳洛酮在其抢救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并作如下报道: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实施治疗的新生儿肺炎呼吸衰竭患者中,随机选取58例,其中男42例,女16例,日龄12~22d,将58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每组29例,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不大,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所有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包括吸氧和抗感染治疗,以及平喘和祛痰,还有抗心力衰竭治疗等。
观察组患儿则在此基础上加上纳洛酮(浙江浙北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705)实施治疗,其首次剂量为0.2mg静脉滴注,在间隔2h之后,将其剂量减少到0.1mg/次。
纳洛酮在小儿重症肺炎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久胜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5年第23期
【摘要】目的探索纳洛酮在小儿重症肺炎急救中的效果。
方法 120例小儿重症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
所有患儿均给予基础治疗及对症治疗,实验组患儿另给予纳洛酮静脉滴注治疗。
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治愈情况。
结果实验组患儿经治疗后,其发热、肝大、气促和心跳过速等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小儿重症肺炎;纳洛酮;急救
DOI:10.14163/ki.11-5547/r.2015.23.010
Clinical research of application effect of naloxone in first aid for severe child pneumonia WANG Jiu-sheng.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the Second Ward, Henan Shangqiu City the First Peop le’s Hospital, Shangqiu 4561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effect of naloxone in first aid for severe child pneumonia. Methods A total of 120 children with severe child pneumon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60 cases in each group. All children received basic treatment and symptomatic treatmen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additional naloxone through intravenous drip. Observation and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disappearance time of symptoms and signs, and cure condition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shorter disappearance time of symptoms and signs, such as fever, hepatomegaly, anhelation,and tachycardia,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ir differences all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Severe child pneumonia; Naloxone; First aid
小儿肺炎(child pneumonia)是由于多种病原体(如肺炎支原体、流感病毒等)感染机体而引起的一类肺部炎症,是临床上小儿最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四季均易发病,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本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小儿重症肺炎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
实验组:男27例,女33例,平均年龄(1.82±0.94)个月,平均病程(9.20±4.37)d;对照组:男34例,女26例,
平均年龄(1.57±0.92)个月,平均病程(8.72±4.88)d。
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两组患儿均按照医嘱对症进行药物治疗,给予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供氧、抗菌、抗心力衰竭、镇静等基础治疗以及补液,及时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等对症治疗。
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纳洛酮:0.02~0.04 mg/(kg·h)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30~50 ml静脉滴注,以7 d为1个疗程。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
1. 3 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儿症状及体征(包括发热、肝大、气促和心跳过速)消失时间;1周治疗结束后,观察患儿的各项症状及体征。
1. 4 疗效判定标准将患儿的治疗情况分为三个等级(根据《小儿呼吸道疾病诊治经验与进展》):治愈:体温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各项检查结果正常;好转:体温恢复正常,血常规正常,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肺部啰音及胸片结果有明显恢复;无效:体温不退,临床症状及各项检查结果无显著改变或加重。
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
2 结果
2. 1 患儿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比较实验组患儿经治疗后,其发热、肝大、气促和心跳过速等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44、
3.80、2.77、2.12, P
2. 2 患儿康复情况比较实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5.18, P=0.02
3 讨论
小儿重症肺炎的病理生理机制是机体的严重感染,被细菌及各种毒素侵入,体内的吞噬细胞等炎症细胞被内毒素激活,释放出大量炎症介质,从而激活粒细胞,内皮细胞、血小板等被损伤后,进一步释放出氧自由基等介质,形成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最后可能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3]。
肺炎造成通气换气功能障碍,易引起机体缺氧,体内二氧化碳潴留不能排出,导致高碳酸血症,造成心肌损伤,所以心力衰竭是小儿重症肺炎的重要并发症之一[4]。
近年研究发现,在严重感染、缺氧等应激状态下,大量β-内啡肽等阿片类物质在机体内生成,脑干神经元对二氧化碳灵敏度被大大降低,因此呼吸被抑制[5]。
而纳洛酮作为一种竞争性阿片受体拮抗剂,可有效降低β-内啡肽水平,呼吸抑制被解除,机体缺氧状态也能相应改善,可以有效抑制呼吸衰竭发生[6, 7]。
本次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儿经治疗后,其发热、肝大、气促和心跳过速等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相较于对照组有明显减少,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使用纳洛酮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可以有效缩短患儿的病程,并减轻其患病症状及体征,与常规临床治疗方法能良好结合,对最终治愈患儿疾病有显著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的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国成.纳洛酮、地塞米松联合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1,9(22):295-296.
[2] 郝爱真,陈利平,高丽萍.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中医论治.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 16(1):49-50.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小儿肺炎防治方案.中华儿科杂志, 1987, 25(1):47.
[4] 王琪.纳洛酮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 2013, 9(2):219-221.
[5] Yuan W, Williams BN. Naloxone successfully counters life-threatening toxicity of benzodiazepine in a patient in methadone-maintenance treatment. J Neuropsychiatry Clin Neurosci,2012, 24(3):10015-10016.
[6] 胡皓夫.重症肺炎的抗炎治疗及其他辅助治疗.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8, 15(10):590.
[7] Yang HW. 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naloxone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severe pneumonia. Med Rev, 2012, 5(8):34-38.
[收稿日期:2015-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