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必备-历年语文文言文考点大全
- 格式:docx
- 大小:66.15 KB
- 文档页数:34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文言虚词www.5ykj.com 文言文令很多中考考生头疼,有很多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需要大家掌握,下面为大家带来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文言虚词】,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阅读,从而复习好这些知识点。
文言虚词是指文言文中那些没有明确实在意义,而偏重于语法意义的一类词。
它的基本作用是帮助实词构成句子,表达一定的意思,初中阶段要求熟悉掌握“之、以、而、其、于、者、乃、夫、且、然、盖、则、焉”13个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
其中“之、以、而、其、于”应重点掌握。
在学习和掌握文言虚词时,首先根据它在句中位置,弄清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再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词语间的相互关系,确定它的词性,辨别它的意义。
初中常见文言虚词集录之:代词,代前面出现的人、事、物。
如:渔人甚异么愿陛下亲之信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无意义。
两狼之并趋如故无丝竹之乱耳结构助词,“的”。
忘路之远近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复指代词,译为“这样的,那样的”。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动词,译为“到”。
辍耕之陇上寡助之至多助之至音节助词,无实际意义,可不译。
怅恨久之久之,目似瞑提前的标志。
孔子云“何陋之有?”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于:介绍与动作发生相关的时间地点,“在”“到”。
其一犬坐于前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介绍行为动作所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向”“给”“对”。
告之于帝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万钟于我何加焉介绍比较的对象,可不译。
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以:介绍动作行为所使用的工具、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用”。
以刀劈狼首介绍行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把”。
屠惧,投以骨咨臣以当世之事介绍行为动作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起点时间,可译为“从”。
介绍行为动作发生的根据,可译为“根据”。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表目的,可译为“来”“用来”“以便"。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河曲智叟无以应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属予作文以记之表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
中考语文知识点(一)初中文言文通假字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核舟记》)甫:通“父”。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简:通“拣”,挑选。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唐雎不辱使命》)错:通“措”。
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唐雎不辱使命》)仓:通“苍”。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山市》)裁:通“才”,仅仅。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適:通“谪”。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陈涉世家》)唱:通“倡”,倡导。
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以:通“已”。
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被:通“披”。
同舍生皆被绮绣。
(《送东阳马生序》)被:通“披”。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马说》)食:通“饲”,喂。
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材:通“才”。
其真无马邪?(《马说》)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自余为僇人,……(《始得西山宴游记》)僇:通“戮”,遭到贬谪。
而游者皆暴日中。
(《峡江寺飞泉亭记》)暴:通“曝”。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畔:通“叛”。
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曾:通“增”。
入则无法家拂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拂:通“弼”,辅佐。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岳阳楼记》)具:通“俱”,全,皆。
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属:通“嘱”。
馔酒食,持其赀去。
(《越巫》)赀:通“资”,资财,钱财。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不:通“否”。
玉盘珍馐直万钱。
(《行路难》其一)直:通“值”。
故患有所不辟也。
(《鱼我所欲也》)辟:通“避”,躲避。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鱼我所欲也》)辩:通“辨”,辨别。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
与:通“欤”,语中考语文知识点(二)初中语文必须掌握的成语1.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招展:迎风摆动。
常用来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艳丽。
2. 不能自已: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曹刿论战】语文对于中考学生来说十分重要,而文言文作为其中的难点让许多学生感到十分头疼,为了帮助大家掌握好初中学习的文言文知识点,下面为大家带来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曹刿论战】这篇文章,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鄙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课文下面注释:1、选自《左传》。
《左传》,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本文所写的战争又称长勺之战。
2、肉食者:这里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
3、间():参与。
4、鄙:鄙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
5、何以战:就是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凭、靠。
6、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
安,有养的意思。
弗,不。
专,个人专有。
7、必以分人:就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8、对:回答。
9、徧:通遍,遍及,普遍。
10、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牺牲。
指猪、牛、羊等。
帛,丝织品。
11、加:虚报。
12、信:实情。
13、小信未孚():(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
孚:为人所信服。
14、福:赐福,保佑。
15、狱:案件。
16、虽:即使。
17、察:明察。
18、情:(以)实情判断。
19、忠之属也:(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
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20、可以一战:可以之一战,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仗。
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大全【课本文言知识大盘点】一、易误读的字我们在学习文言诗文时,应特别注意三种“异读”(指一个字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读音)。
1、通假异读。
文字通假,在文言文中比较常见,通假字根本字的读音大多不同,我们在遇到这种情况是应读本字的音。
2、古音异读。
古代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等专有名词,凡是《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未做出规定的,我们仍应按传统的音去读。
3、破音异读。
这是指通过改变字音的办法来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一种异读。
下面列出课本上文言文中易误读的字,括号里是正确读音。
1、七年级七上:鹤唳(lì)怡然(yí)土砾(lì)人不知而不愠(yùn)三省吾身(xǐng)思而不学则殆(dài)论语(Lún)碧瓦飞甍(mãng)倏忽(shū)高垣(yuán)睥睨(pìnì)连亘(gân)黯(àn)然缥缈七下:环谒(yâ)称前时之闻(chân)机杼(zhù)赴戎(rïng)机可汗(kâhán)大点兵辔头(pâi)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朔气传金柝(tuî)燕(yān)山胡骑(jì)中间力拉崩倒之声(jiàn)曳(yâ)屋许许声(hǔ)缀(zhuì)行甚远狼亦黠矣(xi á)意将遂(suì)入以攻其后也假寐(mâi)2、八年级八上:芳草鲜(xiān)美黄发垂髫(tiáo)阡陌(mî)后遂(suì)无问津者唯吾德馨(xīn)出淤(yū)泥而不染濯(zhuï)清涟而不妖亵(xiâ)玩陶后鲜(xiǎn)有闻尝贻(yí)余核舟一八分有奇(yîujī)如闻泣幽咽(yâ)乘(chãng)奔御风素湍(tuān)绿潭飞漱(shù)其间属(zhǔ)引凄异猿鸣三声泪沾裳(cháng)夕日欲颓(tuí)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京尹(yǐn)艨艟(mãngchōng)一舸(gě)无迹僦赁(jiùlìn)看幕晨兴(xīng)理荒秽(huì)带月荷(hâ)锄归八下:缥碧(piǎo)鸢飞戾天(yuān)环堵萧然(dǔ)短褐穿结(hâ)箪瓢屡空(lǚ)晏如(yàn)其言兹若人之俦乎(chïu)衔觞赋诗(shāng)骈死于槽枥之间(pián)俟其欣悦(sì)负箧(qiâ)曳屣(xǐ)媵人(yìng)以衾拥覆(qīn)右备容臭(xiù)烨然若神人(yâ)缊袍敝衣(yùn)低绮户(qǐ)贻然不动(yǐ)俶然不动(chù)往来翕忽(xī)悄怆幽邃(qiǎo chuàng)浩浩汤汤(shāng)谪守巴陵郡(zhã)阴风怒号(háo)岸芷汀兰(tīng)宠辱偕忘(xiã)林壑尤美(hâ)伛偻提携(yǔlǚ)觥筹交错(gōng)廿二日(niàn)鲜妍明媚(yán)汗出浃背(jiā)恶能无纪(wū)曝沙之鸟(pù)呷浪之鳞(xiā)停杯投箸(zhù)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bì)3、九年级九上:辍耕之垄上(chuî)皆次当行(háng)度已失期(duï)扶苏以数谏故(shuî)乃丹书帛曰“陈胜王”(wàng)忿恚(huì)慰尉果笞广(chī)为坛而盟(wãi)免冠徒跣(guān)以头抢地耳(qiāng)休祲降于天(jìn)秦王色挠(náo)寡人諭亦(yù)因屏人曰(bǐng)挟天子以令诸侯(xiã)此殆天所以资将军(dài)则命一上将(jiàng)将荆州之军(jiàng)中道崩殂(cú)以遗陛下(wâi)裨补缺漏(bì)长史(zhǎng)咨陬善道(zōu)夙夜忧叹(sù)猥自枉屈(wěi)陟(zh ì)罚臧否(pǐ)以彰其咎(jiù)千骑卷平冈(jì)五十弦翻塞外声(xián)八百里分麾(huī)下炙(zhì)九下: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Yíng)胡不见我于王(xiàn)蹴而而与之(cù)乞人不屑(xi â)非醴泉不饮(lǐ)又何间焉(jiàn)夫战,勇气也(fú)望其旗靡(mǐ)期年之后(jī)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hâ)始龀(chân)子子孙孙无穷匮也(kuì)亡以应(wú)窈窕淑女(yǎotiǎo)二、通假字下面是我们所学课文中出现的通假字。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整理复习资料1。
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②养(衣食所安)2。
卑:①低下(非天质之卑)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①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②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③准备。
(犹得备晨炊)4。
被:①影响(被于来世)②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①边境(蜀之鄙有二僧)②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③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6。
毕:①尽(毕力平险)②全部(群响毕绝)7。
薄:①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②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③厚度小。
(薄如钱唇)8。
策:①马鞭。
(执策而临之)②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③记录。
(策勋十二传)⑤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
长:cháng①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②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③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④永远。
(死者长已矣)⑤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⑥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10。
称:①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②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诚:①诚心(帝感其诚)②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①苦于(惩山北之塞)②惩罚13。
驰:①骑(愿驰千里足)②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①发、起(方其出海门)②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③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④产生(计将安出)15。
辞:①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②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①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7。
箪:①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②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18。
当:①承当,承受。
(当之无愧)②应当。
(当奖率三军)③将要。
(今当远离)④对着,向着。
(木兰当户织)⑤值,正在。
(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⑥抵挡。
2018年中考文言文决胜复习资料《陈涉世家》复习提纲一、文学常识1、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他花费毕生的精力,用“不虚美、不隐恶”的笔调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2、②《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我国第一部传记文学。
鲁迅先生曾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基础知识1、通假字(1)苟富贵,无相忘。
无,通“毋”,不要。
(2)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
(3)为天下唱唱,通“倡”,首发。
(4)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
(5)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披着,穿着。
2、词类活用天下苦秦久矣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苦,苦于。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丹,名词作状语,用朱砂。
置人所罾鱼腹中罾,鱼网,名词活用为动词,这里是用网捕的意思。
固以怪之矣。
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怪,对……感到奇怪。
夜篝火篝,名词作动词,用笼罩着。
狐鸣呼曰狐,名词作状语,像狐狸一样。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目,名词活用为动词,用眼睛示意。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忿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
将军身被坚执锐坚,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坚固的铁甲;锐,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锐利的武器。
皆刑其长吏刑,名词活用为动词,惩罚。
3、古今异义今亡亦死古义:逃亡。
今义:死亡。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古义:私自,偷着。
今义:空隙。
卒中往往语。
古义:处处。
今义:常常。
将军身被坚执锐。
古义:亲自。
今义:人、动物的躯体。
会天大雨。
古义:适逢,恰巧。
今义:集会,见面等。
楚人怜之。
古义:爱戴。
今义:怜惜,可怜。
夜篝火。
古义:用笼子罩着的火。
今义:在空旷处或野外架木柴、树枝燃烧的火堆。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古义:十分之六七,表分数的约数。
今义:整数的约数,十六或十七。
比至陈。
古义:等到。
今义:比较,比方。
号令召三老、豪杰来会计事。
古义:动词“会”与“计”的连用,聚会商议。
今义:管理财物的人员。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古义:编次。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汇编中考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一:多音字多音字,就是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
多音字有以下几种用法:1.读音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
这种类型的多音字在文言文中叫做“破音异读”,约占到全部多音字的80%。
对这类多音字,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读音加以辨析、记忆。
如“将”:jiāng(可作动词或副词等),动词可作“带领”解,副词可作“将要”解;jiàng(名词),作“将帅”或“大将”解;qiāng(动词),作“愿”“请求”讲,如“将子无怒”(请你别生气)。
2.使用情况不同,读音也不同,读音有区别用法的作用。
如“薄”:báo,不厚的意思,一般单用,薄饼、薄纸;bó,一般用于合成词,薄礼、厚古薄今;bò,薄荷(专有名词)。
3.语体不同,读音不同,读音有区别语体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口语和书面语等。
如“给”:口语读gěi;书面语读jǐ,给予、给养。
4.方言词汇的存在造成多音。
这类多音字比较少,仅限于部分地区。
如“忒”:tè,差忒(差错之意);tuī(方言),风忒大、房子忒小(忒:太)等。
5.文言文中的一些通假字延续使用到现在而形成了多音字,普通用法和人名地名等用法不同而造成多音等。
(此部分详见第二节“异读字”。
)常见多音字例释行 xíng①行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②运动天行有常(《荀子·天论》)háng①路遵彼微行(《诗经·七月》)②行列鸳鸯七十二,罗列自成行(《汉乐府·鸡鸣》)③古代军队编制,二十五人为一行陈胜、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难 nán 困难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nàn 患难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数shǔ ①动词,计算珠可历历数也(《核舟记》)②数落,列举罪状晏子请数其罪(《贞观政要·纳谏第五》)shù 作数词用,译为“几” 骑千余,卒数万(《陈涉世家》)shuò副词,屡次,多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为wéi①制,造,做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公输》)②充当,当作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③担任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④是中轩敞者为舱(《核舟记》)⑤称为,叫做号为张楚(《陈涉世家》)⑥著,写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⑦以为,认为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⑧“焉”与“为”合用,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呢” 夫子何命焉为(《公输》)wèi①介词,为,给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②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③为此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木兰诗》)④连词,因为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骑 qí 动词,骑马其子好骑(《塞翁失马》)jì 名词,一人一马叫一骑翩翩两骑来是谁(《卖炭翁》)少shǎo①名词,少数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②不多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五柳先生传》)③稍微宾客意少舒(《口技》)④少时,一会儿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shào①年轻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②小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陈涉世家》)好hǎo ①容貌美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陌上桑》)②相善,交好外结好孙权(《隆中对》)hào 爱好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舍shě 舍弃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shè 房屋又渐如高舍(《山市》)号 háo 大声喊叫八月秋高风怒号(《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大声哭号呼而转徙(《捕蛇者说》)hào ①国号号为张楚(《陈涉世家》)②称号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③命令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世家》)间jiān ①中间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晏子春秋》)②表房屋的量词安得广厦千万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jiàn ①暗地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②参与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③夹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④离间赵王信秦之间(《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考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二:异读字异读字是一种特有的读音现象,它是指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而表示的意义相同的字。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本文导航1、首页2、文言实词3、文言虚词4、文言句式5、文言文通假字6、文言文中的成语7、文言文重要语句翻译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一文为考生朋友们搜集整理了文言文中的字音、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文言文通假字、文言文中的成语、文言文重要语句翻译,具体详解如下:(一)多音字所谓多音字是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读音的字。
一个汉字,读音不同还意味着词性不同、意义不同和用法不同。
因此,掌握好文言文中的多音字,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十分重要。
如:[夫] 读(fú) 予观夫巴陵胜状若夫霪雨霏霏夫环而攻之读(fū)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其夫呓语[间] 读(jiān) 奉命于危难之间读(jiàn)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遂与外人间隔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应该归类整理(二)异读字所谓异读,是指一个字有两个以上的读法。
文言文中的异读有三类:破音异读、假借异读、古音异读。
1、破音异读前人又叫“读破””破音”。
它是用改变字的通常读音来表示不同词性和意义的一种办法如:[王] 原音(wáng)破音(wàng)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语] 原音(yǔ)破音(yù)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2、通假异读通假异读,是指在通假现象中,通假字要按本字的读音去读。
如:孰为汝多知(zhì)乎知同智河曲智叟亡(wú)以应亡同无舟首尾长约八分有(yòu)奇有同又3、古音异读所谓古音异读,是指古代的一些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姓氏等,因其专有,就有了固定性,从而保留发古音。
可汗(kèhán)燕(yān)山吴广者,阳夏(jiǎ)人也,字叔。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知识点:古
今异义词
例词例句古义今义
居居十日过了居住
2走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跑走
3再一股作气,再而衰第二次又
4池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护城河水池
5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停驻质量差;次数
6戾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至暴戾
7令何患令名不彰耶美好的命令
8寻未果,寻病终不久寻找
9狱小大之狱,虽不能察案件监狱
0坐停车坐爱枫林晚因为坐下
1渠问渠哪得清如许它水渠
2微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微小
3迁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官吏调职迁移
4形无案牍之劳形身体形状
5鄙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目光短浅卑鄙
6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地位低下品质低下
7牺牲牺牲玉帛,弗敢专也祭祀用的物品为正义事业而奉献
8亲戚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父母兄弟等姻缘亲属
9交通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交错相通交通运输
20妻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儿女男性的配偶
21绝境同上与世隔绝的地方山穷水尽的地步
22无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更不必说条件关系连词
23几何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多少数学学科之一
24开张诚宜开张圣听扩大开业
25会计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聚集商议财务人员。
2018 年中考语文课标21 篇文言文必考名句汇编2018 年中考语文课标21 篇文言文必考名句汇编41.《论语》十二章(1)《论语》中论述了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述当他人不认识甚至误会自己时,应该采纳的正确的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论语》中重申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能够为师矣。
( 3)《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虑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论语》中表达要擅长向四周有优点的人学习的名句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告诉我们不只要学习他人的优点,还要借鉴识人缺点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孔子在《述而》中论述君子对荣华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孔子叹息光阴易逝,以鼓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修业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日夜。
42.《左传·曹刿论战》(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小大之狱,虽不可以察,必以情。
(3)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4)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43.孟子三则鱼我所欲也(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两者不行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两者不行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贫乏者2018 年中考语文课标21 篇文言文必考名句汇编荣华不可以淫(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2)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3)荣华不可以淫,贫贱不可以移,威严不可以屈,此之谓大丈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匮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因此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可以。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资料整理—词类活用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
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小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词用作状语的词语,并加以解释。
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
2、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像对待奴隶一样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
二、名词用作动词
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
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
如:“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
[小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动词的名词,并解释之。
1、沛公欲王关中王:统治
2、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敌:攻击
3、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缟素:穿孝服
4、大楚兴,陈胜王王:称王
5、范增数目项王。
目:示眼色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帝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忠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课文下面注释:、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2、崩殂死。
崩,古时指皇帝死亡。
殂,死亡。
3、秋:这里是“时”的意思。
4、殊遇:优待,厚遇。
5、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汇总【三篇】导读:本文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汇总【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2018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一)101。
射:①射箭(尝射于家圃《卖油翁》)②射术(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102。
甚:①超过、厉害、严重(所恶莫甚于死者)②十分(流辈甚称其贤)103。
胜:①取胜,胜出、超过(此时无声胜有声)②优美、美好(予观夫巴陵胜状)③忍受,能承受(高处不胜寒/驴不胜怒)④尽(跨州连郡者不胜数)104。
施:①shī,施实。
(然后施行……《出师表》)②yì,(施施)慢步徐行的样子。
(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始得西山宴游记》) 105。
食:①shí,吃。
(食不饱,力不足《马说》)②sì,通“饲”,喂养。
(食之不能尽其材)106。
使:①派(秦王使人谓安陵君)②出使(使于秦)③使者(使子为使)107。
始:①曾(未始知西山之怪特)②才(始指异之)开始(游于是乎始)108。
市:①集市(东市买骏马《木兰词》)②买(愿为市鞍马《木兰词》)109。
恃:①凭借、依仗(天下之所恃以无忧《上枢密韩太尉书》②子何恃而往《为学》)110。
是:①判断动词,是(我是鬼)②代词这样(如是再三)111。
适:①往(抱而适市)②正好(而此地适与余近)③舒适(其体不适)112。
书:①书写。
(乃丹书帛曰《陈涉世家》)②文字,字条。
(得鱼腹中书)③书信。
(一男附书至)④文件。
(军书十二卷)113。
数:①shù,表多次。
(又数刀毙之《狼》)②shǔ,计算。
(珠可历历数也)③shuò,屡次。
(扶苏以数谏故)114。
遂:①完成(已遂述数行)②就、于是(遂逐其师)③因而(恐遂汩没)115。
所:①地方(欲至何所《宋定伯捉鬼》)②“所”与“何”组成偏正词组,“哪里”“什么”(不知有何所畏忌)116。
所以:①用什么方法(吾知所以距子矣)②用这些来(所以动心忍性)③……原因(此先汉所以兴隆也)117。
中考必背文言文、古诗词1.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2.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4.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汇总文言文令很多中考考生头疼,有很多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需要大家掌握,下面为大家带来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汇总,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阅读,从而复习好这些知识点。
1、比①比,《说文》密也。
本义,靠得很近。
古字像两人紧贴之形。
②引申:并列、靠近、勾结、亲密等。
③比较、比拟。
④及,等到。
⑤法律术语,同例。
比附照行的各类案例。
2、鄙①鄙,边邑也。
鄙是野中的偏远部分,是和邻国接近的地区。
(边疆,边远的地方。
)②见识浅陋。
(庸俗,浅陋。
)目光短浅(肉食者鄙)③鄙夫;鄙人(自谦);鄙俚;鄙吝④鄙薄;鄙弃;鄙夷(轻视厌弃)⑤卑鄙,身份低下,出身微贱。
⑥比较:鄙;敝3、兵①兵,《说文》械也。
军械、武器。
(本义,兵器、武器。
)古字双手举斧斤形。
例:兵器;兵库;兵工厂;兵不血刃;短兵相接。
铸兵。
②士兵,手执武器的人。
战士或军队。
③战争、军事。
兵贵神速(军队);兵连祸结(战争);兵不厌诈(用兵作战)。
兵力(作战能力)4、病①病,《说文》疾加也。
一般的病称疾,重病称病。
②引申:凡疲劳过度、饥饿过度造成的困苦不堪、软弱无力的状态也叫病。
③引申:心理状态,忧虑、担心、苦恼、困顿比较:病;疾5、察C①察,《说文》复审也。
察是对已知但却知之不深,知之不详的事物进行仔细、详尽、反复的观测、考核,目的是弄清楚事物的方方面面和发展变化过程,是把事情看得一清二楚。
②察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如观察、省察、体察、考察、访察、核察,这些察都为了了解真相。
③举荐。
④察的结果是明;察察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6、彻①彻,《说文》通也,《小尔雅?广诂》达也。
(通达;贯通。
)②彻表通时重在一通到底,是由此及彼、由外及里、从头到尾、从上到下的贯通。
(深透;透彻。
)②中古之后,彻更广泛地用于声音、颜色、光线、温度、气味等的渗透到底上。
(日光下彻;穿透)7、乘①乘,升也。
登车、坐车。
②引申:驾车、驭马。
③乘,趁着,引申:冒着。
④欺凌,欺压。
2018中考必备历年语文文言文考点归纳大全初中文言文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论语十则》)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
(《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帖:通“贴”。
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
(《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
(《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25、……子黑子九距之。
(《公输》)距:通“拒”,挡。
26、公输盘诎,而曰……(《公输》)诎:通“屈”,折服。
2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核舟记》)有:通“又”。
28、左手倚一衡木。
(《核舟记》)衡:通“横”。
困于心,衡于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衡:通“横”,梗塞,这里指不顺。
29、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核舟记》)甫:通“父”。
3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简:通“拣”,挑选。
3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唐雎不辱使命》)错:通“措”。
32、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唐雎不辱使命》)仓:通“苍”。
33、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山市》)裁:通“才”,仅仅。
34、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適:通“谪”。
35、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陈涉世家》)唱:通“倡”,倡导。
36、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以:通“已”。
37、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被:通“披”。
同舍生皆被绮绣。
(《送东阳马生序》)被:通“披”。
3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马说》)食:通“饲”,喂。
39、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材:通“才”。
40、其真无马邪?(《马说》)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41、自余为僇人,……(《始得西山宴游记》)僇:通“戮”,遭到贬谪。
42、而游者皆暴日中。
(《峡江寺飞泉亭记》)暴:通“曝”。
4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畔:通“叛”。
44、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曾:通“增”。
45、入则无法家拂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拂:通“弼”,辅佐。
46、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岳阳楼记》)具:通“俱”,全,皆。
47、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属:通“嘱”。
48、馔酒食,持其赀去。
(《越巫》)赀:通“资”,资财,钱财。
49、客问元方:“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不:通“否”。
50、玉盘珍馐直万钱。
(《行路难》其一)直:通“值”。
51、故患有所不辟也。
(《鱼我所欲也》)辟:通“避”,躲避。
5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鱼我所欲也》)辩:通“辨”,辨别。
5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
与:通“欤”,语气词。
54、乡为身死而不受。
(《鱼我所欲也》)乡:通“向”,从前。
55、欲信大义于天下。
(《隆中对》)信:通“伸”。
56、自董卓已来……(《隆中对》)已:通“以”。
57、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曹刿论战》)徧:通“遍”,遍及,普及。
58、四支僵硬不能动。
(《送东阳马生序》)支:通“肢”。
59、鸡栖于(《君子于役》):通“橛”,指为栖鸡做的木架。
初中文言文中的成语第一册·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
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十则》)·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许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十则》)·讳疾忌医:有病不肯说,又怕见医生。
比喻有了错误、缺点,生怕别人批评指出。
病入膏肓:指病已危重到无法救治的地步或事情已发展到不可挽救的程度。
——《扁鹊见蔡桓公》·柳暗花明:指环境或境界的骤然转变。
多指由逆境转为充满希望的顺境。
(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扑朔迷离:模糊不清,很难辨别是雄是雌。
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
(无他,但手熟尔。
——《卖油翁》)第二册·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
(《桃花源记》)·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桃花源记》)·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
(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吴下阿蒙: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士别当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庞然大物: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
现在多用来形容外强中干的事物。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黔之驴》)·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已经用完。
(《黔之驴》)·老骥伏枥:老了的好马,伏在马房中却还想去跑千里的远路。
比喻人虽然老了,但仍有雄心壮志。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龟虽寿》)·源头活水:比喻生活气息浓厚,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毅力不怕困难。
(《愚公移山》)第三册·明察秋毫:能清楚地看到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
比喻目光敏锐,连极小的事物都看得清楚。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闲情记趣》)·挥汗成雨:大家用手抹汗,洒出去就像下雨一样。
原来形容人多,后来也形容出汗多。
·比肩继踵:肩膀靠肩膀,脚尖碰脚跟。
形容人多,拥挤。
·张袂成阴:张开衣服袖子就能遮住阳光,形容人多。
(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晏子故事两篇》)·不求甚解:原指读书时不求深入,只求了解一个大概。
现在多指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或了解情况不深入。
(好读书,不求甚解。
——《五柳先生传》)·犬牙交错:形容交界线很曲折,就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小石潭记》)·画蛇添足: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有害无益。
(《寓言四则》)·买椟还珠:取舍失当,舍本逐末,是极不可取的。
(《寓言四则》)·滥竽充数:没有本事的人混在有本事的人中间凑数,终会露馅。
(《寓言四则》)·塞翁失马:在一定的条件下,好事可能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为好事。
(《寓言四则》)第四册·鸿鹄之志:比喻远大的志向。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披[被]坚执锐:身披坚硬的护甲,手上拿着锐利的兵器。
比喻投身战斗。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第五册·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所图。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记》)·水落石出——《醉翁亭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指站在正义方面就能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违背正义则必然陷于孤立。
(《孟子二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愁患害能使人奋斗而获得生存,安逸快乐使人沉迷于享乐,反而容易导致死亡。
(《孟子二章》)·百废俱兴:指任事振作有为,凡有荒废者,皆整理兴举起来。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气象万千:谓景象宏伟绚丽,非常壮观。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心旷神怡:心胸旷达,精神愉快。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第六册·舍生取义: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
(舍生而取义者也。
——《鱼我所欲也》)·箪食壶浆:(老百姓)用箪盛了饭,用壶装了汤来欢迎他们所拥护的军队。
后来用以形容军队受欢迎的情况。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隆中对》)·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再衰三竭:形容士气低落,不能再振作——(《曹刿论战》)·辙乱旗靡:车迹错乱,军旗倒下。
形容军队溃败——《曹刿论战》·三顾茅庐:东汉末,刘备三次往隆中(山名,在今湖北襄阳)聘请隐居于草庐的诸葛亮出来帮助打天下。
后用来指诚心诚意再三邀请或访问。
(《出师表》)·妄自菲薄:不知自重,轻视自身价值。
(《出师表》)初中文言文重要语句翻译第一册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